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主要硬盘参数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主要硬盘参数

发布时间: 2023-05-19 05:05:56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哪些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1、
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
数据传输率(DTR
,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
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50%的读取操作是连续读取。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操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写缓存(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操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操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硬盘参数指标,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无疑对选购是有帮助的 7、
噪音与温度(Noise
&
Temperature):这两个属于非性能指标。对于噪音,以前厂商们并不在意,但从2000年开始,出于市场的需要(比如OEM厂商希望生产更安静的电脑以增加卖点)厂商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硬盘的工作噪音,ATA-5规范第三版也加入了自动声学(噪音)管理子集(AAM,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因此目前的所有新硬盘都支持AAM功能。硬盘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主轴马达与音圈马达,降噪也是从这两点入手(盘片的增多也会增加噪音,但这没有办法)。除了AAM外,厂商的努力在上文的厂商介绍中已经讲到,在此就不多说了。至于热量,其实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并声称硬盘的表现是他们预料之中的,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没有问题。这一点倒的是不用担心,不过关键在于硬盘是机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高热会提高机箱的整体温度,也许硬盘本身没事,但可能周围的配件却经受不了,别的不说,如果是两个高热的硬盘安装得很紧密,那么它还能承受近乎于双倍的热量吗?所以硬盘的热量仍需厂商们注意。

②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硬盘主要参数和解释如下:

1、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目前主流硬盘的容量以TB为单位。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它指的是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2、转速

转速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是台式机用户的首选。

3、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

4、传输速率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传输率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3MB/s。

5、缓存

缓存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③ 硬盘性能指标有哪些

电脑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盘,英文名:Hard Disk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这些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那么硬盘性能指标有哪些?

1、 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2、 转速:转速(Rotationl Speed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3、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4、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5、 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关于硬盘性能指标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④ 机械硬盘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硬盘的综合性能是由很多指标共同决定的,比较重要的有以下指标。

1、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即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寻道时间由硬盘寻道电机速度决定,这个时间越短越好。

2、平均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即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圆坦桐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橘坦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当然也是越短越好了,潜伏期短代表硬盘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速率。

3、道至道时间

道至道时间,即single 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下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也是越短越好。

4、旋转速度

转速是指驱动硬盘盘片旋转的主轴电机的旋转速度,目前IDE和SATA硬盘常见的转速为7200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钟旋转转数),SCSI硬盘、SAS及FC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为10000~15000rpm。

这也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参数,因为旋转速度越高,数据就可以越快速地被送到驱动器读/写磁头能够接触的位置。但转速提高也带来一些弊端,如噪声和发热量明显增大,工作状态下的抗冲击能力也有所下降等。

5、全程访问时间

全程访问时间,即max full 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

6、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即average 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7、最大内部数据传输速率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即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速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注意不是MB/s)。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

8、外部数据传输速率

外部数据传输速率,即ex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通称突发数据传输速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单位为MB/s。

9、缓存大小

缓存英文名为Cache,单位MB,是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16~64MB,数据缓存大的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

1)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

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时,硬盘就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了,只需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

2)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

虽然这样做对于写信仿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时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到目的地。

3)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某些数据会是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传输。

10、硬盘表面温度

硬盘表面温度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G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对于高转速的SCSI、SAS、FC硬盘来说,一般应该加一个硬盘冷却装置,这样硬盘的工作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11、MTBF

MTBF,即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h),时间越长说明硬盘的性能越好。

(4)主要硬盘参数扩展阅读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优缺点对比

1、防震抗摔性:机械硬盘都是磁盘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盘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即内存、MP3、U盘等存储介质)制作而成,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发生碰撞和震荡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较机械硬盘,固硬占有绝对优势。

2、数据存储速度:机械硬盘的速度约为120MB/S,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速度约为500MB/S,NVMe协议(PCIe3.0×2)的固态硬盘速度约为1800MB/S,NVMe协议(PCIe3.0×4)的固态硬盘速度约为3500MB/S。

3、功耗:固态硬盘的功耗上也要低于机械硬盘。

4、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5、噪音:由于固硬属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

⑤ 硬盘主要参数有什么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档带闹,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盘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行罩度。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行嫌则在55MB/S左右。

⑥ 台式机硬盘主要有哪几种硬盘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接口简单,所以使用人数偏多


以上就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啦

⑦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哪些

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1、
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
数据传输率(DTR
,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
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50%的读取操作是连续读取。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操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写缓存(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操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操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硬盘参数指标,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无疑对选购是有帮助的 7、
噪音与温度(Noise
&
Temperature):这两个属于非性能指标。对于噪音,以前厂商们并不在意,但从2000年开始,出于市场的需要(比如OEM厂商希望生产更安静的电脑以增加卖点)厂商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硬盘的工作噪音,ATA-5规范第三版也加入了自动声学(噪音)管理子集(AAM,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因此目前的所有新硬盘都支持AAM功能。硬盘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主轴马达与音圈马达,降噪也是从这两点入手(盘片的增多也会增加噪音,但这没有办法)。除了AAM外,厂商的努力在上文的厂商介绍中已经讲到,在此就不多说了。至于热量,其实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并声称硬盘的表现是他们预料之中的,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没有问题。这一点倒的是不用担心,不过关键在于硬盘是机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高热会提高机箱的整体温度,也许硬盘本身没事,但可能周围的配件却经受不了,别的不说,如果是两个高热的硬盘安装得很紧密,那么它还能承受近乎于双倍的热量吗?所以硬盘的热量仍需厂商们注意。

⑧ 硬盘的主要参数.

--------[ ATA ]---------------------------------------------------------------------------------------------------------

[ ST380815AS (6QZ1A8KZ) ]

ATA 设备信息:

型号 ID

ST380815AS

序列号

6QZ1A8KZ

修订

3.AAC

设备类型

SATA

参数

155061 柱面, 16 磁头, 63 扇区/磁道, 512 字节/扇区

LBA 扇区

156301488

缓存

8 MB

多扇区

16

ECC 字节

4

未格式化容量

76319 MB

ATA 设备特征:

48-bit LBA

支持

高级电源管理(APM)

不支持

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

不支持

Device Configuration Overlay

支持

DMA Setup Auto-Activate

不支持

General Purpose Logging

支持

Host Protected Area

支持, 已启用

In-Order Data Delivery

不支持

Native Command Queuing

支持

Phy Event Counters

支持

电源管理

支持, 已启用

Power-Up In Standby

不支持

Read Look-Ahead

支持, 已启用

Release Interrupt

不支持

安全模式

支持, 已禁用

SMART

支持, 已禁用

SMART Error Logging

支持

SMART Self-Test

支持

Software Settings Preservation

支持, 已启用

Tagged Command Queuing

不支持

写入缓存

支持, 已启用

ATA 设备物理信息:

制造商

Seagate

硬盘名称

Barracuda 7200.10 80815

形状特征

3.5"

格式化容量

80 GB

盘片数

1

记录面

1

外形尺寸

146.99 x 101.6 x 19.99 mm

最大重量

356 g

平均延迟时间(潜伏期)

4.16 ms

盘片转速

7200 RPM

接口

SATA-II

缓存到主机传输率

300 MB/秒

缓存大小

8 MB

ATA 设备制造商:

公司名称

Seagate Technology LLC

产品信息

http://www.seagate.com/procts

⑨ 硬盘基本性能参数是什么

硬盘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传输速率(Transfer Rate):硬盘的传告银输速率指的是从硬盘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速度。它通常以MB/s或GB/s为单位来表示。

  • 旋转速度(Rotational Speed):硬盘的旋转速度指的是硬盘盘片宏友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它通常以RPM(每分钟转数)为单位来表蔽毁示。旋转速度越快,硬盘的读取和写入速度也会越快。

  • 寻道时间(Seek Time):硬盘的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时间。它通常以毫秒为单位来表示。

  • 缓存大小(Cache Size):硬盘的缓存大小指的是硬盘内部的缓存空间大小,用于存储最近读取或写入的数据。它通常以MB或GB为单位来表示。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读取和写入速度。

  • 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硬盘的MTBF指的是硬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也就是硬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预计的平均寿命。它通常以小时为单位来表示。
    这些基本的硬盘性能参数可以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硬盘,并了解硬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⑩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种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硬盘容量、硬盘速度、硬盘转速、接口、缓存、硬盘单碟容量。具体如下:

1、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单碟容量。由于电脑硬盘是有裂困缓一个或者几个盘片组成的,单碟容量越高,说明该厂家生产盘片的集成度很高,从侧面也可以反映该厂家生产硬盘的能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