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硬盘sasssd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硬盘sasssd

发布时间: 2023-06-05 10:42:51

硬盘sas和sata和ssd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1、sas: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

2、sata:又称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PATA硬盘。

3、ssd:即固态电子存储阵列硬盘。

二、特点不同

1、sas:每一个SAS端口可以最多可以连接16256个外部设备,并且SAS采取直接的点到点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的速率高达3Gbps。

2、sata:存储结点由存储器控制接口 MCI 和 SATA 硬盘控制器构成。

3、ssd:主体其实就是一块PCB板,而这块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芯片、缓存芯片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


三、优势不同

1、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2、sata: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

3、ssd:控制数据写入,纠错,擦除等,可实现性能优化,数据加密和写保护功能,数据安全擦除模式,自毁功能等。


⑵ 硬盘接口有哪几种怎么区分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光纤通道和SAS五种。

查看硬盘接口类型可以通过实际硬盘接口和连接线对比观察

1、IDE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

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

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

在协议层,SAS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

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

⑶ 硬盘有几种接口分别是什么

硬盘有以下几种接口:

1、SATA接口:

这是目前主流的接口类型,机械硬盘基本就是这个接口。固态硬盘也一样,采用2.5英寸设计,很方便习惯用笔记本的人进行升级。

2、mSATA接口:

这个接口其实就是迷你版SATA接口,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占用空间很低,非常适合轻薄本。mSATA接口固态硬盘虽然小,但是速度上并不差,和SATA接口的SSD读写速度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这是理论上。

3、NGFF接口:

这是Intel为超极本特别做出的一款接口,如果闪存芯片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话,不到3mm厚度,两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更加小巧。超极本常用这种类型。

速度上,采用PCI-E X2的NGFF接口的SSD读取最高可达700MB/s,写入可达550MB/s,相比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来说更快。

NGFF接口的固态硬盘与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相比,厚度与宽度都差不多,但是长度差距很多,厂商一般通过增加长度的方式来加大容量。

4、PCLE接口

苹果笔记本所采用的PCLE,这是与PCI-E总线相联,同时采用mSATA接口的SSD,读写能达到800MB/s左右。

5、ATA 全称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 所取代。

6、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7、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8、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

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⑷ SATA与SAS有什么区别

一、性能上的区别

SAS更好:相比SATA,SAS在磁盘性能上更占优势。主要得益于强大SCSI指令集(包括SCSI指令队列)、双核处理器,以及对硬件顺序流处理的支持。SAS硬盘支持双向全双工模式,为同时发生的读写操作提供了两路活动通道。

SATA只能提供单通道和半双工模式,无疑弱了不少。

二、价格:

SATA盘相对低廉;更高性能的SAS硬盘自然更昂贵些,居高不下的价格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和渠道的消化能力,而SATA凭借价格这一巨大优势成为市场主流。

三、应用场景不同:

SATA盘多为民用 家用类,也有企业用不过多用于入门级。

因此SAS盘多属于企业级(服务器),提供15k和10k的产品,连续读取和iops都比较高,而SATA则主要民用,企业级只有入门的近线盘采用。

四、容量来说:

SATA盘多用于大容量(4T)。

SAS盘多用于小容量(600G)当然也有容量上T的但是价格就比较昂贵。

五、接口不同

SAS接口中是包含供电线(一体式)

SATA接口中不包含供电线(分开非一体化)

(4)硬盘sasssd扩展阅读:

sas与sata的共同点:

ATA标准其实是SAS标准的一个子集,二者可兼容。

SAS和SATA相同点在于二者均采用串行技术。采用并行接口时,传输数据和信号的总线是复用的,传输速率会受到一定限制。

如若提高传输速率,那么传输的数据和信号往往会产生干扰,导致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串行接口技术就产生了。

网络——sata接口

⑸ 家用电脑买硬盘多大的好2TB够不够用

硬盘的容量并不是决定硬盘性能的根据。硬盘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东西就越多。

硬盘的性能是根据硬盘的转速,类型,接口等多重原因来区分的。

  • 目前大多数区分硬盘的好坏是根据硬盘的颜色直接分的。

  1. 黑盘-企业级硬盘

    黑色代表着高品质,说明该系列硬盘有着出色的性能和质量,多用于企业级硬盘。黑盘价格较高,黑标盘价格相对同容量蓝标盘会高出30%-50%,适合对性能及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用户。但用户在使用时应注意,黑盘,尤其笔记本内采用的黑盘由于转速较高,用户在使用时,应避免剧烈震动,防止磁头撞击盘片而损坏。

  2. 蓝盘-主流PC硬盘

    蓝色为主流色,西部数据在其蓝色标识上加了一个地球标志,说明这款硬盘的通用性,蓝盘的特点是中规中矩,没有黑盘的高性能,也没有绿盘的大容量,因此广泛应用于消费级PC市场。蓝盘由于基数大,返修量较高,但即使发生物理损坏,也极少会损伤盘片,不会对数据造成重大影响。

  3. 绿盘-大容量存储硬盘

    绿色是环保色,代表低碳环保。绿盘转速从主流的7200转下降到5400转,以降低其功耗。绿盘另一个特点是大容量,最大容量可达到6TB,非常适合做数据存储仓库。从技佳数据恢复中心案例统计,由于绿盘转速较低,在发生故障后,磁头损伤盘片概率较低。对于有大容量存储需求用户来说,绿盘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4. 红盘-NAS网络存储硬盘

    与绿盘师出同门,红盘也具有大容量、低转速的特点,加上NASWare技术后,红盘即主打NAS网络存储市场,适合有搭建网络存储的个人及小型办公用户。红盘是西数2012年推出的新型号硬盘,相比自家兄弟绿盘,价格几乎翻倍。由于市场占有率较低,尚未有红盘数据丢失记录,但因为红盘与绿盘采用相同的技术,其损坏后,对于数据安全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5. 紫盘-监控硬盘

    紫盘为监控级硬盘,针对监控存储进行优化,可以极低的功耗全天候24小时持续读写。通过独家固件升级与ATA流式传输技术协作,可减少错误地将台式硬盘用作安全系统的存储设备时发生的像素错误和视频中断次数。

  •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接口区分:

  1. ATA接口

    ATA 全称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 所取代。

  2. IDE接口

    全称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俗称PATA并口。

  3. PAID接口

    (1)传输速率高。在部分RAID模式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的磁盘驱动器几倍的速率。因为CPU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2.)更高的安全性。相较于普通磁盘驱动器很多RAID模式都提供了多种数据修复功能,当RAID中的某一磁盘驱动器出现严重故障无法使用时,可以通过RAID中的其他磁盘驱动器来恢复此驱动器中的数据,而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实现,这是使用RAID的第二个原因。

  4. SATA接口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

  5. SATA Ⅱ接口

    SATA Ⅱ是芯片巨头Intel英特尔与硬盘巨头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0MB/s进一步提高到了300MB/s,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

  6. SATA Ⅲ接口

    正式名称为“SATARevision3.0”,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2009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3Gbps),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SATA3.0接口技术标准是2007上半年英特尔公司提出的,由英特尔公司的存储产品架构设计部技术总监Knut Grimsrud负责。Knut Grimsrud表示,SATA3.0的传输速率将达到6Gbps,将在SATA2.0的基础上增加1倍。

  7. SCSI接口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8.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的,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9. RAID接口

    RAID 0,无冗余无校验的磁盘阵列。数据同时分布在各个磁盘上,没有容错能力,读写速度在RAID中最快,但因为任何一个磁盘损坏都会使整个RAID系统失效,所以安全系数反倒比单个的磁盘还要低。一般用在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但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如:大型游戏、图形图像编辑等。此种RAID模式至少需要2个磁盘,而更多的磁盘则能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10. 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 还有硬盘的类型分类

  1. 固态硬盘(SSD):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传输速度快,但是价格高昂。

  2. 机械硬盘(HDD):HDD采用磁性盘片来存储,目前常用的硬盘类型,容量大,价格便宜,但是传输速度比SSD要慢。

  3. 混合硬盘(HHD):HHD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一般只能对启动系统做加速,平时运行软件什么的,都还是机械硬盘的速度。整体提升不了多少。

⑹ 电脑硬盘接口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SAS和光纤通道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用于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主要应用于家用市场,有SATA、SATAⅡ、SATAⅢ,是现在的主流。

SCSI接口

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CF(Compact Flash)接口主要应用在移动等小型设备里面,CF接口遵循ATA标准制造,不过它的接口是50针而不是68针,分成两排,每排25个针脚。

CE接口是东芝公司出的1.8寸硬盘接口,与CF接口类似。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常见的2.5英寸IDE硬盘接口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