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分布式系统缓存教程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分布式系统缓存教程

发布时间: 2023-07-24 12:11:10

❶ 如何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缓存具体代码操作

redis使用单线程的io复用模型,自己封装了一个简单的aeevent事件处理框架,主要实现了epoll、kqueue和select,对于单纯只有io操作来说,单线程可以将速度优势发挥到最大,但是redis也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功能
比如排序、聚合等,对于这些操作,单线程模型实际会严重影响整体吞吐量,cpu计算过程中,整个io调度都是被阻塞住的。

❷ 什么是分布式缓存

分布式缓存能够处理大量的动态数据,因此比较适合应用在Web 2.0时代中的社交网站等需要由用户生成内容的场景。从本地缓存扩展到分布式缓存后,关注重点从CPU、内存、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差异也扩展到了业务系统、数据库、分布式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差异。

常用的分布式缓存包括Redis和Memcached。

Memcached

Memcached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用于动态Web应用以减轻数据库负载。Memcached通过在内存中缓存数据和对象来减少读取数据库的次数,从而提高动态、数据库驱动网站的速度。

特点:哈希方式存储;全内存操作;简单文本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只操作字符型数据;集群由应用进行控制,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

限制性:数据保存在内存当中的,一旦机器重启,数据会全部丢失;只能操作字符型数据,数据类型贫乏;以root权限运行,而且Memcached本身没有任何权限管理和认证功能,安全性不足;能存储的数据长度有限,最大键长250个字符,储存数据不能超过1M。

Redis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特点:

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字符串、string、hash、set、sortedset、list;Redis实现持久化的方式:定期将内存快照写入磁盘;写日志;Redis支持主从同步。

限制性:单核运行,在存储大数据的时候性能会有降低;不是全内存操作;主从复制是全量复制,对实际的系统运营造成了一定负担。

❸ java 分布式缓存框架有哪些

Ehcache
Ehcache 是一个Java实现的开源分布式缓存框架,EhCache 可以有效地减轻数据库的负载,可以让数据保存在不同服务器的内存中,在需要数据的时候可以快速存取。同时EhCache 扩展非常简单,官方提供的Cache配置方式有好几种。你可以通过声明配置、在xml中配置、在程序里配置或者调用构造方法时传入不同的参数。
特点:
存取速度非常快,性能很不错。
可以应用多种缓存策略。
分级缓存,用户可以指定哪些数据在硬盘中缓存,哪些数据在内存中缓存。
可以通过RMI、可插入API等方式进行分布式缓存。
具有缓存和缓存管理器的侦听接口。
支持多缓存管理器实例,以及一个实例的多个缓存区域。
默认提供Hibernate的缓存实现

❹ 分布式缓存是什么

分布式缓存主要用于在高并发环境下,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吞吐。当大量的读、写请求涌向数据库时,磁盘的处理速度与内存显然不在一个量级,因此,在数据库之前加一层缓存,能够显着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并降低数据库的压力。作为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提供完整的ACID操作,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强大的关联查询、where语句等,能够非常客易地建立查询索引,执行复杂的内连接、外连接、求和、排序、分组等操作,并且支持存储过程、函数等功能,产品成熟度高,功能强大。但是,对于需要应对高并发访问并且存储海量数据的场景来说,出于对性能的考虑,不得不放弃很多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原本强大的功能,牺牲了系统的易用性,并且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也使得在过去几年中,流行着另一种新的存储解决方案——NoSQL,它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使用SQL作为查询语言来查找数据,而采用key-value形式进行查找,提供了更高的查询效率及吞吐,并且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扩展,存储海量数据,在数千个节点上进行分区,自动进行数据的复制和备份。在分布式系统中,消息作为应用间通信的一种方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消息可以被保存在队列中,直到被接收者取出,由于消息发送者不需要同步等待消息接收者的响应,消息的异步接收降低了系统集成的耦合度,提升了分布式系统协作的效率,使得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提供更高的吞吐。
当系统处于峰值压力时,分布式消息队列还能够作为缓冲,削峰填谷,缓解集群的压力,避免整个系统被压垮。垂直化的搜索引擎在分布式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全文检索、模糊匹配的需求,解决数据库like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又能够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由于采用分库分表,或者使用NoSQL数据库,导致无法进行多表关联或者进行复杂查询的问题。

❺ JAVA几种缓存技术介绍说明

1、TreeCache / JBossCache

JBossCache是一个复制的事务处理缓存,它允许你缓存企业级应用数据来更好的改善性能。缓存数据被自动复制,让你轻松进行JBoss服务器之间 的集群工作。JBossCache能够通过JBoss应用服务或其他J2EE容器来运行一个MBean服务,当然,它也能独立运行。

2、WhirlyCache

Whirlycache是一个快速的、可配置的、存在于内存中的对象的缓存。它能够通过缓存对象来加快网站或应用程序的速度,否则就必须通过查询数据库或其他代价较高的处理程序来建立。

3、SwarmCache

SwarmCache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分布式缓存,它使用IP multicast与同一个局域网的其他主机进行通讯,是特别为集群和数据驱动web应用程序而设计的。SwarmCache能够让典型的读操作大大超过写操作的这类应用提供更好的性能支持。

4、JCache

JCache是个开源程序,正在努力成为JSR-107开源规范,JSR-107规范已经很多年没改变了。这个版本仍然是构建在最初的功能定义上。

5、ShiftOne

ShiftOne Java Object Cache是一个执行一系列严格的对象缓存策略的Java lib,就像一个轻量级的配置缓存工作状态的框架。

❻ SpringBoot整合SpringSeesion实现Redis缓存

使用Spring Boot开发项目时我们经常需要存储Session,因为Session中会存一些用户信息或者登录信息。传统的web服务是将session存储在内存中的,一旦服务挂了,session也就消失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session存储起来,而Redis就是用来缓存seesion的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或者注解的方式将Spring Boot和Redis整合。而在分布式系统中又会涉及到session共享的问题,多个服务同时部署时session需要共享,Spring Session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功能。将Spring Session集成到Spring Boot框架中并使用Redis进行缓存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学习吧。

工具/材料

IntelliJ IDEA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Spring Boot 2.x的项目,在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添加Redis的配置,Spring和Redis的整合可以参考我其他的文章,此处不再详解。我们设置服务端口server.port为8080端口用于启动第一个服务。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pom文件中添加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和spring-session-data-redis这两个依赖,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用于整合Spring Boot和Redis,spring-session-data-redis集成了spring-session和spring-data-redis,提供了session与redis的整合方案。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配置类RedisSessionConfig,这个类使用@Configuration注解表明这是一个配置类。在这个类上我们同时添加注解@EnableRedisHttpSession,表示开启Redis的Session管理。如果需要设置失效时间可以使用@EnableRedisHttpSession(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 = 3600)表示一小时后失效。若同时需要设置Redis的命名空间则使用@EnableRedisHttpSession(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3600, redisNamespace="{spring.session.redis.namespace}") ,其中{spring.session.redis.namespace}表示从配置文件中读取这个命名空间。

配置完成后我们写一个测试类SessionController,在这个类中我们写两个方法,一个方法用于往session中存数据,一个用于从session中取数据,代码如下图所示,我们存取请求的url。启动类非常简单,一般都是通用的,我们创建一个名为SpringbootApplication的启动类,使用main方法启动。

接下来我们使用Postman分别请求上面两个接口,先请求存数据接口,再请求取数据接口,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已从redis中取出。另外需要注意sessionId的值,这是session共享的关键。

为了验证两个服务是否共享了session,我们修改项目的配置文件,将服务端口server.port改为8090,然后再启动服务。此时我们不必在请求存数据的接口,只需要修改请求端口号再一次请求取数据的接口即可。由下图可以看到两次请求的sessionId值相同,实现了session的共享。

以上我们完成了SpringBoot整合SpringSeesion实现Redis缓存的功能,在此我们还要推荐一个Redis的可视化工具RedisDesktopManager,我们可以配置Redis数据库的连接,然后便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到存储到Redis中的session了,如下图所示,session的命名空间是share,正是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到的。

特别提示

如果Redis服务器是很多项目共用的,非常建议配置命名空间,否则同时打开多个项目的浏览器页面可能会导致session错乱的现象。

❼ EhCache 分布式缓存/缓存集群

一 缓存系统简介 EhCache 是一个纯 Java 的进程内缓存框架 具有快速 精干等特点 是 Hibernate 中默认的 CacheProvider EhCache 应用架构图 下图是 EhCache 在应用程序中的位置

EhCache 的主要特性有 快速 精干 简单 多种缓存策略 缓存数据有两级 内存和磁盘 因此无需担心容量问题 缓存数据会在虚拟机重启的过程中写入磁盘 可以通过 RMI 可插入 API 等方式进行分布式缓存 具有缓存和缓存管理器的侦听接口 支持多缓存管理器实例 以及一个实例的多个缓存区域 提供 Hibernate 的缓存实现 由于 EhCache 是进程中的缓存系统 一旦将应用部署在集群环境中 每一个节点维护各自的缓存数据 当某个节点对缓存数据进行更新 这些更新的数据无法在其它节点 *** 享 这不仅会降低节点运行的效率 而且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的情况发生 例如某个网站采用 A B 两个节点作为集群部署 当 A 节点的缓存更新后 而 B 节点缓存尚未更新就可能出现用户在浏览页面的时候 一会是更新后的数据 一会是尚未更新的数据 尽管我们也可以通过 Session Sticky 技术来将用户锁定在某个节点上 但对于一些交互性比较强或者是非 Web 方式的系统来说 Session Sticky 显然不太适合 所以就需要用到 EhCache 的集群解决方案 从 版本开始 Ehcache可以使用分布式的缓存了 EhCache 从 版本开始 支持五种集群方案 分别是 ? Terracotta ? RMI ? JMS ? JGroups ? EhCache Server 其中的三种最为常用集群方式 分别是 RMI JGroups 以及 EhCache Server 本文主要介绍RMI的方式 分布式这个特性是以plugin的方式实现的 Ehcache自带了一些默认的分布式缓存插件实现 这些插件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要 如果需要使用其他的插件那就需要自己开发了 开发者可以通过查看distribution包里的源代码及JavaDoc来实现它 尽管不是必须的 在使用分布式缓存时理解一些ehcahce的设计思想也是有帮助的 这可以参看分布式缓存设计的页面 以下的部分将展示如何让分布式插件同ehcache一起工作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分布式缓存中比较重要的方面 ? 你如何知道集群环境中的其他缓存? ? 分布式传送的消息是什么形式? ? 什么情况需要进行复制?增加(Puts) 更新(Updates)或是失效(Expiries)? ?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复制?同步还是异步方式? 为了安装分布式缓存 你需要配置一个PeerProvider 一个CacheManagerPeerListener 它们对于一个CacheManager来说是全局的 每个进行分布式操作的cache都要添加一个cacheEventListener来传送消息

二 集群缓存概念及其配置 正确的元素类型 只有可序列化的元素可以进行复制 一些操作 比如移除 只需要元素的键值而不用整个元素 在这样的操作中即使元素不是可序列化的但键值是可序列化的也可以被复制 成员发现(Peer Discovery) Ehcache进行集群的时候有一个cache组的概念 每个cache都是其他cache的一个peer 没有主cache的存在 刚才我们问了一个问题 你如何知道集群环境中的其他缓存?这个问题可以命名为成员发现(Peer Discovery) Ehcache提供了两种机制用来进行成员发现 就像一辆汽车 手动档和自动档 要使用一个内置的成员发现机制要在ehcache的配置文件中指定元素的class属性为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自动的成员发现 自动的发现方式用TCP广播机制来确定和维持一个广播组 它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配置可以自动的在组中添加和移除成员 在集群中也不需要什么优化服务器的知识 这是默认推荐的 成员每秒向群组发送一个 心跳 如果一个成员 秒种都没有发出信号它将被群组移除 如果一个新的成员发送了一个 心跳 它将被添加进群组 任何一个用这个配置安装了复制功能的cache都将被其他的成员发现并标识为可用状态 要设置自动的成员发现 需要指定ehcache配置文件中元素的properties属性 就像下面这样 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multicast address | multicast host name multicastGroupPort=port timeToLive= (timeToLive属性详见常见问题部分的描述) 示例 假设你在集群中有两台服务器 你希望同步sampleCache 和sampleCache 每台独立的服务器都要有这样的配置 配置server 和server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 />multicastGroupPort= timeToLive= 手动进行成员发现 进行手动成员配置要知道每个监听器的IP地址和端口 成员不能在运行时动态地添加和移除 在技术上很难使用广播的情况下就可以手动成员发现 例如在集群的服务器之间有一个不能传送广播报文的路由器 你也可以用手动成员发现进行单向的数据复制 只让server 知道server 而server 不知道server 配置手动成员发现 需要指定ehcache配置文件中的properties属性 像下面这样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server:port/cacheName //server:port/cacheName … rmiUrls配置的是服务器cache peers的列表 注意不要重复配置 示例 假设你在集群中有两台服务器 你要同步sampleCache 和sampleCache 下面是每个服务器需要的配置 配置server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server : /sampleCache |//server : /sampleCache 配置server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server : /sampleCache |//server : /sampleCache 配置CacheManagerPeerListener 每个CacheManagerPeerListener监听从成员们发向当前CacheManager的消息 配置CacheManagerPeerListener需要指定一个 它以插件的机制实现 用来创建CacheManagerPeerListener 的属性有 class – 一个完整的工厂类名 properties – 只对这个工厂有意义的属性 使用逗号分隔 Ehcache有一个内置的基于RMI的分布系统 它的监听器是RMICacheManagerPeerListener 这个监听器可以用 RMI来配置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 properties= hostName=localhost port= />socketTimeoutMillis= 有效的属性是 hostname (可选) – 运行监听器的服务器名称 标明了做为集群群组的成员的地址 同时也是你想要控制的从集群中接收消息的接口

在CacheManager初始化的时候会检查hostname是否可用 如果hostName不可用 CacheManager将拒绝启动并抛出一个连接被拒绝的异常 如果指定 hostname将使用InetAddress getLocalHost() getHostAddress()来得到 警告 不要将localhost配置为本地地址 因为它在网络中不可见将会导致不能从远程服务器接收信息从而不能复制 在同一台机器上有多个CacheManager的时候 你应该只用localhost来配置 port – 监听器监听的端口 socketTimeoutMillis (可选) – Socket超时的时间 默认是 ms 当你socket同步缓存请求地址比较远 不是本地局域网 你可能需要把这个时间配置大些 不然很可能延时导致同步缓存失败 配置CacheReplicators 每个要进行同步的cache都需要设置一个用来向CacheManagerr的成员复制消息的缓存事件监听器 这个工作要通过为每个cache的配置增加一个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元素来完成 <! Sample cache named sampleCache ><cache name= sample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false timeToIdleSeconds= timeToLiveSeconds= overflowToDisk= false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cache>class – 使用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这个工厂支持以下属性 replicatePuts=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元素增加到缓存中的时候是否要复制到其他的peers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 false – 当一个已经在缓存中存在的元素被覆盖时是否要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Removals= true | false – 当元素移除的时候是否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 false – 复制方式是异步的(指定为true时)还是同步的(指定为false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Put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增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你可以使用ehcache的默认行为从而减少配置的工作量 默认的行为是以异步的方式复制每件事 你可以像下面的例子一样减少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的属性配置 <! Sample cache named sampleCache All missing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 default to true ><cache name= sample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true overflowToDisk= false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LFU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cache> 常见的问题 Windows上的Tomcat 有一个Tomcat或者是JDK的bug 在tomcat启动时如果tomcat的安装路径中有空格的话 在启动时RMI监听器会失败 参见 bin/wa?A =ind &L=rmi users&P= 和 doc/faq howto bugs/l 由于在Windows上安装Tomcat默认是装在 Program Files 文件夹里的 所以这个问题经常发生 广播阻断 自动的peer discovery与广播息息相关 广播可能被路由阻拦 像Xen和VMWare这种虚拟化的技术也可以阻拦广播 如果这些都打开了 你可能还在要将你的网卡的相关配置打开 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告诉广播是否有效 那就是使用ehcache remote debugger来看 心跳 是否可用 广播传播的不够远或是传得太远 你可以通过设置badly misnamed time to live来控制广播传播的距离 用广播IP协议时 timeToLive的值指的是数据包可以传递的域或是范围 约定如下 是限制在同一个服务器 是限制在同一个子网 是限制在同一个网站 是限制在同一个region 是限制在同一个大洲 是不限制 译者按 上面这些资料翻译的不够准确 请读者自行寻找原文理解吧 在Java实现中默认值是 也就是在同一个子网中传播 改变timeToLive属性可以限制或是扩展传播的范围

三 RMI方式缓存集群/配置分布式缓存 RMI 是 Java 的一种远程方法调用技术 是一种点对点的基于 Java 对象的通讯方式 EhCache 从 版本开始就支持 RMI 方式的缓存集群 在集群环境中 EhCache 所有缓存对象的键和值都必须是可序列化的 也就是必须实现 java io Serializable 接口 这点在其它集群方式下也是需要遵守的 下图是 RMI 集群模式的结构图

采用 RMI 集群模式时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对等关系 并不存在主节点或者从节点的概念 因此节点间必须有一个机制能够互相认识对方 必须知道其它节点的信息 包括主机地址 端口号等 EhCache 提供两种节点的发现方式 手工配置和自动发现 手工配置方式要求在每个节点中配置其它所有节点的连接信息 一旦集群中的节点发生变化时 需要对缓存进行重新配置 由于 RMI 是 Java 中内置支持的技术 因此使用 RMI 集群模式时 无需引入其它的 Jar 包 EhCache 本身就带有支持 RMI 集群的功能 使用 RMI 集群模式需要在 ehcache xml 配置文件中定义 节点 分布式同步缓存要让这边的cache知道对方的cache 叫做Peer Discovery(成员发现) EHCache实现成员发现的方式有两种 手动查找 A 在ehcache xml中配置PeerDiscovery成员发现对象 Server 配置 配置本地hostName port是 分别监听 : 的mobileCache和 : 的mobileCache 注意这里的mobileCache是缓存的名称 分别对应着server server 的cache的配置 <?xml version= encoding= gbk ?><ehcache xmlns:xsi= 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 ehcache xsd > <diskStore path= java io tmpdir /> <! 集群多台服务器中的缓存 这里是要同步一些服务器的缓存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注意 每台要同步缓存的服务器的RMI通信socket端口都不一样 在配置的时候注意设置 > <! server 的配置 > <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hostName=localhost port= socketTimeoutMilli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 : /mobileCache|// : /mobileCache /></ehcache>以上注意元素出现的位置在diskStore下

同样在你的另外 台服务器上增加配置 Server 配置本地host port为 分别同步 : 的mobileCache和 : 的mobileCache <! server 的配置 ><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hostName=localhost port= socketTimeoutMilli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 : /mobileCache|// : /mobileCache />Server 配置本地host port为 分别同步 : 的mobileCache缓存和 : 的mobileCache缓存 <! server 的配置 ><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hostName=localhost port= socketTimeoutMilli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 : /mobileCache|// : /mobileCache />这样就在三台不同的服务器上配置了手动查找cache的PeerProvider成员发现的配置了 值得注意的是你在配置rmiUrls的时候要特别注意url不能重复出现 并且端口 地址都是对的 如果指定 hostname将使用InetAddress getLocalHost() getHostAddress()来得到 警告 不要将localhost配置为本地地址 因为它在网络中不可见将会导致不能从远程服务器接收信息从而不能复制 在同一台机器上有多个CacheManager的时候 你应该只用localhost来配置 B 下面配置缓存和缓存同步监听 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中的ehcache xml文件中增加cache配置和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acheLoaderFactory的配置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false timeToIdleSeconds= timeToLiveSeconds= overflowToDisk= false /><! 配置自定义缓存 maxElementsInMemory:缓存中允许创建的最大对象数 eternal:缓存中对象是否为永久的 如果是 超时设置将被忽略 对象从不过期 timeToIdleSeconds:缓存数据空闲的最大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缓存有多久没有被访问就会被销毁 如果该值是 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 timeToLiveSeconds:缓存数据存活的时间 缓存对象最大的的存活时间 超过这个时间就会被销毁 这只能在元素不是永久驻留时有效 如果该值是 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 overflowToDisk:内存不足时 是否启用磁盘缓存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缓存满了之后的淘汰算法 每一个小时更新一次缓存( 小时过期) ><cache name= mobile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false overflowToDisk= true timeToIdleSeconds= timeToLiveSeconds=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LFU > <! RMI缓存分布同步查找 class使用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这个工厂支持以下属性 replicatePuts=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元素增加到缓存中的时候是否要复制到其他的peers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 false – 当一个已经在缓存中存在的元素被覆盖时是否要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Removals= true | false – 当元素移除的时候是否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 false – 复制方式是异步的 指定为true时 还是同步的 指定为false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Put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增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 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 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 > <! 监听RMI同步缓存对象配置 注册相应的的缓存监听类 用于处理缓存事件 如put remove update 和expire >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用于在初始化缓存 以及自动设置 > <bootstrapCacheLoad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bootstrap BootstrapCacheLoaderFactory /></cache> C 这样就完成了 台服务器的配置 下面给出server 的完整的ehcache xml的配置 <?xml version= encoding= gbk ?><ehcache xmlns:xsi= 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 ehcache xsd > <diskStore path= java io tmpdir /> <!

集群多台服务器中的缓存 这里是要同步一些服务器的缓存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server hostName: port: cacheName:mobileCache 注意每台要同步缓存的服务器的RMI通信socket端口都不一样 在配置的时候注意设置 > <! server 的配置 > <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hostName=localhost port= socketTimeoutMillis=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 : /mobileCache|// : /mobileCache />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false timeToIdleSeconds= timeToLiveSeconds= overflowToDisk= false /> <! 配置自定义缓存 maxElementsInMemory:缓存中允许创建的最大对象数 eternal:缓存中对象是否为永久的 如果是 超时设置将被忽略 对象从不过期 timeToIdleSeconds:缓存数据空闲的最大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缓存有多久没有被访问就会被销毁 如果该值是 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 timeToLiveSeconds:缓存数据存活的时间 缓存对象最大的的存活时间 超过这个时间就会被销毁 这只能在元素不是永久驻留时有效 如果该值是 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 overflowToDisk:内存不足时 是否启用磁盘缓存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缓存满了之后的淘汰算法 每一个小时更新一次缓存( 小时过期) > <cache name= mobile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 eternal= false overflowToDisk= true timeToIdleSeconds= timeToLiveSeconds=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 LFU > <! RMI缓存分布同步查找 class使用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这个工厂支持以下属性 replicatePuts=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元素增加到缓存中的时候是否要复制到其他的peers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 false – 当一个已经在缓存中存在的元素被覆盖时是否要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Removals= true | false – 当元素移除的时候是否进行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 false – 复制方式是异步的 指定为true时 还是同步的 指定为false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Put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新增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 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true | false – 当一个元素被拷贝到其他的cache中时是否进行复制 指定为true时为复制 默认是true = > <! 监听RMI同步缓存对象配置 注册相应的的缓存监听类 用于处理缓存事件 如put remove update 和expire >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properties= 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用于在初始化缓存 以及自动设置 > <bootstrapCacheLoaderFactory class= net sf ehcache bootstrap BootstrapCacheLoaderFactory /> </cache></ehcache> 自动发现 自动发现配置和手动查找的方式有一点不同 其他的地方都基本是一样的 同样在ehcache xml中增加配置 配置如下 <! 搜索某个网段上的缓存timeToLive 是限制在同一个服务器 是限制在同一个子网 是限制在同一个网站 是限制在同一个region 是限制在同一个大洲 是不限制 >< class= net sf ehcac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 multicastGroupPort= timeToLive= /> lishixin/Article/program/Java/hx/201311/25706

❽ 如何实现分布式缓存技术

分布式缓存系统是为了解决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瓶颈。
如果一个网站的流量很大,这个瓶颈将会非常明显,每次数据库查询耗费的时间将会非常可观。
对于更新速度不是很快的网站,可以用静态化来避免过多的数据库查询。
对于更新速度以秒计的网站,静态化也不会太理想,可以用缓存系统来构建。
如果只是单台服务器用作缓存,问题不会太复杂,如果有多台服务器用作缓存,就要考虑缓存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❾ 如何在WebLogic 8.1上使用EhCache分布式缓存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WebLogic8.1上部署EhCache分布式缓存时,会抛出异常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Peer_Stub(no security manager: RMI class loader disabled)。


即因为安全问题找不到RMICachePeer_Stub类,一个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将ehcache放到CLASSPATH中。


首先将ehcache-1.4.1.jar、commons-logging-1.0.4.jar、backport-util-concurrent-3.1.jar拷贝到一个指定目录(ehcache-1.4.1.jar依赖commons-logging-1.0.4.jar和backport-util-concurrent-3.1.jar,所以一并加入),这里拷贝到WL_HOME目录(通常为C:/bea/weblogic81)
然后在启动脚本startWebLogic.cmd的CLASSPATH的最前面加上ehcache。即将
set CLASSPATH=%WEBLOGIC_CLASSPATH%;%POINTBASE_CLASSPATH%;%JAVA_HOME%/jre/lib/rt.jar;%WL_HOME%/server/lib/webservices.jar;%CLASSPATH%
修改为
set CLASSPATH=%WL_HOME%/commons-logging-1.0.4.jar;%WL_HOME%/backport-util-concurrent-3.1.jar;%WL_HOME%/ehcache-1.4.1.jar;%WEBLOGIC_CLASSPATH%;%POINTBASE_CLASSPATH%;%JAVA_HOME%/jre/lib/rt.jar;%WL_HOME%/server/lib/webservices.jar;%CLASSPATH%


配置好了环境,接下来配置ehcache的配置文件

<ehcache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ehcache.xsd">
<diskStorepath="java.io.tmpdir/cacheweb"/>
<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
properties="peerDiscovery=automatic,multicastGroupAddress=230.0.0.1,multicastGroupPort=4446"/>
<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
<="3"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timeToLiveSeconds="1"overflowToDisk="false"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cachename="userCache"maxElementsInMemory="1000"eternal="true"
overflowToDisk="true"timeToIdleSeconds="60"timeToLiveSeconds="120"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class="net.sf.ehcache.distribution.RMICacheReplicatorFactory"/>
</cache>
</ehcache>


再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用ehcache了,下面代码为从一个控制用户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session的程序中摘出

staticCacheManagermanager=newCacheManager(
SingleUserSessionListener.class.getResourceAsStream("/ehcache.xml"));
publicstaticCachecache=manager.getCache("userCache");

privatevoidremoveUser(HttpSessionBindingEvente){
if(e.getName().equals("loginUserCode")){
cache.remove(e.getValue().toString());
}
}

privatevoidcheckUser(HttpSessionBindingEvente){
if(e.getName().equals("loginUserCode")){
StringuserCode=e.getValue().toString();
if(cache.isElementInMemory(userCode)){
Stringsid=cache.get(userCode).getValue().toString();
cache.remove(userCode);
System.out.println("踢出用户"+userCode+",其sessionId="+sid);
}
Elementel=newElement(userCode,e.getSession().getId());
cache.put(el);
}
}

具体是使用参考:http://blog.csdn.net/clz1314521/article/details/2705662


如若满意,请点击右侧【采纳答案】,如若还有问题,请点击【追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