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液缓冲体系的主要缓冲对有哪些意义 各有什么作用
血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含有多种缓冲体系
血浆中: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Hb—NaHb(血浆蛋白及其钠盐)
HA—NaA (有机酸及其钠盐)
红细胞中:
H2CO3—KHCO3,KH2PO4—K2HPO4
HHb—KHb,HA—KA
HHbO2—KHbO2 (氧合血红蛋白及其它钾盐)
其中H2CO3—HCO3-缓冲对起主要作用。 H2CO3主要以溶解状态的CO2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正常人血浆中,HCO3-—CO2缓冲比为20:1,已超出缓冲溶液有效缓冲范围(10:1-1:10),但仍能维持血液pH在一个狭窄范围内。这是由于体内是一个开放体系,HCO3-—CO2发挥缓冲作用外还受到肺和肾生理功能调节,其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血浆中HCO3-—CO2缓冲体系总能保持较强的缓冲能力。
当代谢过程产生比H2CO3更强的酸进入血液中,则HCO3-与H+结合生成H2CO3, 又立刻被带到肺部分解成H2O+CO2↑,呼出体外。
反之,代谢过程产生硷性物进入血液时,H2CO3立即与OH-作用,生成H2O和HCO3-,经肾脏调节由尿排出。
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转化为碳酸,因此碳酸是体内产生量最多和最主要的酸性物质。血液中对碳酸直接起缓冲作用的是血红蛋白(HHb)和氧合血红蛋白(HHbO2)缓冲体系。由于血红蛋白的酸性比氧合血红蛋白的弱,故前者的共轭碱(Hb-)对碳酸的缓冲能力比氧合血红蛋白的共轭碱(HbO2-)强。当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气(O2),转变为去氧血红蛋白,这时增加了对来自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的缓冲能力。而当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血红蛋白结合氧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碳酸被酶催化分解为CO2和水,CO2通过肺泡排出体外,此时血液缓冲碳酸的能力降低,酸性相对增强,这样正好抵消了由于CO2的排出造成血液酸性降低的影响,使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
血液对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酸如乳酸、丙酮酸等也有缓冲作用。这些物质一般不能在肺泡中排出,主要靠血浆中碳酸氢盐的缓冲作用,如对乳酸的作用生成的碳酸转变为二氧化碳经由肺泡排出体外。
血液对碱性物质也有缓冲作用,它们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们吃的蔬菜和果类,其中含有柠檬酸钠、钾盐、磷酸氢二钠和碳酸氢钠等碱类,它们在体内产生的碱进入血液时,会使体液的OH-浓度升高。此时主要靠血浆中的碳酸�碳酸氢盐,同时也靠磷酸氢盐和血浆蛋白的缓冲作用。
OH-+H2CO3H2O+HCO-2
OH-+HPrH2O+Pr-
OH-+H2PO4-H2O+HPO22-
当血液的pH低于7.3时,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从细胞进入血液;当血液的pH高于7.5时,肺中的二氧化碳不能有效地同氧气交换排出体外。这时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现象,严重时生命就不能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