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级数据缓存和一级代码缓存加起来是一级缓存吗大神们帮帮忙
不是加起来,一级数据缓存和一级代码缓存是相同的大小
② I/O接口中的数据缓存技术,一个作业题
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的输出端是直接接在数据总线上的,如果数据寄存器没有三态输出功能,则无论数据寄存器被寻址选中或未被选中,其数据都会被送上数据总线,若此时总线上真正要传送的数据与该输入缓存器的内容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总线冲突。所以,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器必须有三态输出功能,以便当接口未被寻址选中时,其输出端处于高阻态,从而与总线隔离。 对于输出接口来说,是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而输出端是与外设相连,因此其输出不影响总线状态;另外,一个外设一般只与一个输出数据缓存起相连,因此输出接口的数据缓存器无须有三态输出功能。 2、8086/8088CPU中哪些寄存器可以用于I/O寻址?若I/O端口地址分别是10H和100H,分别写出向这两个端口写入73H的程序段。解:8086/8088CPU内可以用于I/O寻址的寄存器为AL、AX和DX。 向端口10H写入73H的程序段为: MOV AL,73HOUT 10H,AL向端口10H写入73H的程序段为: MOV AL,73H MOV DX,100H OUT DX,AL
③ 缓冲 缓存
不是。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内填充的数据位数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理想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且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存储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被临时存储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当一个超长的数据进入到缓冲区时,超出部分就会被写入其他缓冲区,其他缓冲区存放的可能是数据、下一条指令的指针,或者是其他程序的输出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覆盖或者破坏掉。可见一小部分数据或者一套指令的溢出就可能导致一个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崩溃。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第三个作用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KB,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2MB和8MB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缓存是硬盘上自带的缓冲存储器.缓冲区是操作系统定义的使用硬盘某个部分做的系统临时文件缓冲区域.
④ 什么是缓存
打个比方你就全明白了,有一缸水,这一缸水其实就是硬盘中的数据,当你需要把需要的水一点点盛到另一个容量的时候,就得靠一个容器来盛水,如果你用挖耳勺,太小,你就得盛N次才能把需要的水盛完,但你要是用盆呢?就会快很多,缓存越大,存取速度越快,缓存越小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大至就是这样,例子可能举得不太恰当,但事实就是如此。
⑤ 什么是缓存数据缓存是什么意思
手机缓存数据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下载的临时文件,方便下次使用时快速调用,但是如果手机的应用程序的缓存数据过多会占用手机的存储空间。
以iPhone 7手机为例,清除手机的缓存数据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手机上需要清除缓存数据的应用。
⑥ 缓存的特点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率很快。L1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率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率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⑦ 在页面上进行缓存后又要保证局部的数据不缓存,如何实现
页面部分缓存是指输出缓存页面的某些部分,而不是缓存整个页面内容。实现页面部分缓存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将页面中需要缓存的部分置于用户控件(.ascx文件)中,并且为用户控件设置缓存功能(包含用户控件的ASP.NET页面可设置也可不设置缓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控件缓存”。设置控件缓存的实质是对用户控件进行缓存配置。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法:一是使用@ OutputCache指令以声明方式为用户控件设置缓存功能,二是在代码隐藏文件中使用PartialCachingAttribute类设置用户控件缓存;三是使用ControlCachePolicy类以编程方式指定用户控件缓存设置。另外,还有一种称为“缓存后替换”的方法。该方法与控件缓存正好相反,将页面中的某一部分设置为不缓存,因此,尽管缓存了整个页面,但是当再次请求该页时,将重新处理那些没有设置为缓存的内容。
使用@ OutputCache指令
控件缓存与页面输出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方面。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文件顶部设置包含属性的@ OutputCache指令字符串。不同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控件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设置在用户控件文件中,而页面输出缓存的@ OutputCache设置在普通ASP.NET文件中。二是控件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只能设置6个属性,Duration、Shared、SqlDependency、VaryByControl、VaryByCustom和VaryByParam。而在页面输出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字符串中设置的属性多达10个。以上是设置控件缓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利用@ OutputCache指令设置控件缓存的示例,其中重点说明了VaryByParam和VaryByControl等属性应用。
用户控件中的@ OutputCache指令设置源代码
<%@ OutputCache Duration="120" VaryByParam="CategoryID;SelectedID"%>
以上代码设置用户控件缓存有效期时间是120秒,并且允许使用CategoryID和SelectedID参数来改变缓存。通过VaryByParam属性设置,在服务器缓存中可能存储多个用户控件的实例。例如,对于一个包含用户控件的页面,可能存在如下的URL链接。
包含用户控件的页面的URL链接
http://localhost/mypage.aspx?categoryid=foo&selectedid=0
http://localhost/mypage.aspx?categoryid=foo&selectedid=1
当请求如上URL地址的页面时,由于控件中@ OutputCache指令的设置,尤其是属性VaryByParam的设置,那么在服务器缓存中就会存储两个版本的用户控件缓存实例。
控件缓存设置除了支持以上所述VaryByParam属性外,还支持VaryByControl属性。VaryByParam属性基于使用POST或者GET方式发送的名称/值对来改变缓存,而VaryByControl属性通过用户控件文件中包含的服务器控件来改变缓存。下面是VaryByControl属性的应用示例代码。
用户控件中的@ OutputCache指令设置源代码
<%@ OutputCache Duration="120" VaryByParam="none" VaryByControl="Category" %>
以上代码设置缓存有效期是120秒,并且页面不随任何GET或POST参数改变(即使不使用VaryByParam属性,但是仍然需要在@ OutputControl指令中显式声明该属性)。如果用户控件中包含ID属性为“Category”的服务器控件(例如下拉框控件),那么缓存将根据该控件的变化来存储用户控件数据。
如果读者已经掌握了页面输出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设置方法,那么控件缓存的@ OutputCache指令也会迎刃而解,无非仅使用其中的6个属性而已。然而,可能会产生疑问:如果ASP.NET页面和其中包含的用户控件都通过@ OutputCache指令设置了缓存,那么缓存该如何运行呢?
遇到这个问题时,应掌握以下个基本原则:一是ASP.NET允许在页面和页面的用户控件中同时使用@ OutputCache指令设置缓存,并且允许设置不同的缓存过期时间值。二是如果页面输出缓存过期时间长于用户控件输出缓存过期时间,则页面的输出缓存持续时间优先。例如,如果页面输出缓存设置为100秒,而用户控件的输出缓存设置为50秒,则包括用户控件在内的整个页将在输出缓存中存储100秒,而与用户控件较短的时间设置无关。三是如果页面输出缓存过期时间比用户控件的输出缓存过期时间短,则即使已为某个请求重新生成该页面的其余部分,也将一直缓存用户控件直到其过期时间到期为止。例如,如果页面输出缓存设置为50秒,而用户控件输出缓存设置为100秒,则页面其余部分每到期两次,用户控件才到期一次。
⑧ 什么是主频外频缓存一级数据缓存一级指令缓存二级缓存
关注
⑨ 如何更有效的处理数据检索缓存
为什么使用缓存
大家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数据检索服务时,可能都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系统变得越来越慢。互联网有一个8秒原则:用户打开一个网页最高能容忍的时长是8秒,抛开网络时延和下载静态文件的耗时,对检索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我们面临的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检索性能越来越差,数据库中存在着大量沉寂已久的数据,严重的冷热数据分布不均。这种场景下引入“缓存”是非常适合的。
01 | 缓存策略
1)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当存在热点数据时,LRU的效率很好,但偶发性的、周期性的批量操作会导致LRU命中率急剧下降。
2)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近最频繁使用,根据数据的访问频次进行淘汰数据,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使用次数很少,那么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被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小”。
LFU和LRU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LRU的淘汰规则是基于访问时间,而LFU是基于访问次数的。为了能够淘汰最少使用的数据,LFU算法针对每条数据记录了一个访问频次,当数据项被命中时,访问频次自增,然后定期淘汰访问频次低的数据。
如何选择策略,何时进行缓存,何时淘汰数据,一定跟我们的业务紧密相关的。这里以redis做缓存服务为例,给大家介绍几种基于LRU的cache实现方案。
读操作时,首先从cache里读数据,若读不到,则从数据库里读数据,然后将读到的内容写到cache里,并为这条数据设置了一个过期时间,当下次请求同样的数据时将直接命中缓存。
这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方案,不过方案存在“第一次访问”的问题,刚才说到当第一次访问没有命中到缓存时,会有两次读操作和一次写操作,要比直接查数据库慢。不过理论上来讲,如果数据的修改不多,热点数据非常集中,就可以让大部分热数据常驻缓存中,缓存命中率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收益很明显。
对于方案A,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写数据的时候选择淘汰旧数据,而不是直接将缓存中的数据更新呢?如下图,直接更新并没有增加什么成本却可以提高缓存的命中率,这样做的基础是:用户修改的数据被检索的概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