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sqlserver锁表优化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sqlserver锁表优化

发布时间: 2023-02-16 22:50:11

Ⅰ spring 事务 sqlserver 锁表问题

方案一:
可以将查询的代码单出去,新建立一个方法包含它们,在原来的service方法中调用它就好,然后在配置事务时,注意别把这个方法加上事务内。

方案二:
将sqlserver的事务级别下降一个级别,别造成锁表。sqlserver支持锁行的。

Ⅱ sqlserver锁表机制

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第一,事务隔离级别基本两种模式,一种是阻塞式(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serializable)
,一种是非阻塞式(read uncommitted,snapshot)。

默认是read committed,这种情况一般在更新表的时候,如果不使用hint 提示,基本是先对表添加IX锁,级别不算高,基本和其他锁兼容,但是repeatable read,serializable 事务隔离级别就会先对表添加IX锁,然后向X锁转化,而X锁和大多数锁都不兼容,容易发生表阻塞。

第二种隔离级别不会有以上问题,但是又引入了其它的问题。

以上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就是 锁升级,一个锁是96B内存,如果太多,sqlserver就会升级为表锁,一般是5000以上行级锁就升级为一个表X锁。
所以适当的文件分组和表分区 是有必要的。

其次就是资源互相引用导致事务长时间不能释放,导致真正的死锁,不过SQL2005以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留个问题你自己去想。

两个SQL,两个连接,同时执行。

update A set A.NAME=xxx where A.id=55

update A set A.NAME=xxx where A.id=56, 如果 56 不存在你说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Ⅲ 怎么进行mysql数据库优化

有八个方面可以对mysql进行优化:
1、选取最适用的字段属性
MySQL可以很好的支持大数据量的存取,但是一般说来,数据库中的表越小,在它上面执行的查询也就会越快。因此,在创建表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我们可以将表中字段的宽度设得尽可能小。
2. 使用连接(JOIN)来代替子查询(Sub-Queries)
MySQL从4.1开始支持SQL的子查询。这个技术可以使用SELECT语句来创建一个单列的查询结果,然后把这个结果作为过滤条件用在另一个查询中。
3、使用联合(UNION)来代替手动创建的临时表
MySQL从4.0的版本开始支持union查询,它可以把需要使用临时表的两条或更多的select查询合并的一个查询中。在客户端的查询会话结束的时候,临时表会被自动删除,从而保证数据库整齐、高效。
4、事务
尽管我们可以使用子查询(Sub-Queries)、连接(JOIN)和联合(UNION)来创建各种各样的查询,但不是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可以只用一条或少数几条SQL语句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用到一系列的语句来完成某种工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个语句块中的某一条语句运行出错的时候,整个语句块的操作就会变得不确定起来。设想一下,要把某个数据同时插入两个相关联的表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表中成功更新后,数据库突然出现意外状况,造成第二个表中的操作没有完成,这样,就会造成数据的不完整,甚至会破坏数据库中的数据。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使用事务,它的作用是:要么语句块中每条语句都操作成功,要么都失败
5、锁定表
尽管事务是维护数据库完整性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却因为它的独占性,有时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尤其是在很大的应用系统中。由于在事务执行的过程中,数据库将会被锁定,因此其它的用户请求只能暂时等待直到该事务结束。其实,有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锁定表的方法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6、使用外键
锁定表的方法可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但是它却不能保证数据的关联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外键。
7、使用索引
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常用方法,它可以令数据库服务器以比没有索引快得多的速度检索特定的行,尤其是在查询语句当中包含有MAX(),MIN()和ORDERBY这些命令的时候,性能提高更为明显。
8、优化的查询语句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速度,但如果SQL语句使用不恰当的话,索引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Ⅳ sqlserver表被锁了怎么解决

查出锁表中的SPID
然后输入:kill SPID

Ⅳ MYSQL为什么要锁表 有什么好处

给高并发情况下的mysql进行更好的优化

MySQL有三种锁的级别:页级、表级、行级,这3种锁的特性可大致归纳如下:
表级锁: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
行级锁: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也最高。
页面锁:开销和加锁时间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一般。

Ⅵ 解析:如何快速掌握SQLServer的锁机制

各种大型数据库所采用的锁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实现上各有差别。SQLServer更强调由系统来管理锁。在用户有SQL请求时,系统分析请求,自动在满足锁定条件和系统性能之间为数据库加上适当的锁,同时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自动进行优化处理,实行动态加锁。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通过系统的自动锁定管理机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如果对数据安全、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特殊要求,就需要了解SQLServer的锁机制,掌握数据库锁定方法。 锁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用于多用户环境下保证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我们知道,多个用户能够同时操纵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会发生数据不一致现象。即如果没有锁定且多个用户同时访问一个数据库,则当他们的事务同时使用相同的数据时可能会发生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丢失更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觉读: 1.当两个或多个事务选择同一行,然后基于最初选定的值更新该行时,会发生丢失更新问题。每个事务都不知道其它事务的存在。最后的更新将重写由其它事务所做的更新,这将导致数据丢失。例如,两个编辑人员制作了同一文档的电子复本。每个编辑人员独立地更改其复本,然后保存更改后的复本,这样就覆盖了原始文档。最后保存其更改复本的编辑人员覆盖了第一个编辑人员所做的更改。如果在第一个编辑人员完成之后第二个编辑人员才能进行更改,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2.脏读就是指当一个事务正在访问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修改,而这种修改还没有提交到数据库中,这时,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这个数据,然后使用了这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是还没有提交的数据,那么另外一个事务读到的这个数据是脏数据,依据脏数据所做的操作可能是不正确的。例如,一个编辑人员正在更改电子文档。在更改过程中,另一个编辑人员复制了该文档(该复本包含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全部更改)并将其分发给预期的用户。此后,第一个编辑人员认为目前所做的更改是错误的,于是删除了所做的编辑并保存了文档。分发给用户的文档包含不再存在的编辑内容,并且这些编辑内容应认为从未存在过。如果在第一个编辑人员确定最终更改前任何人都不能读取更改的文档,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3.不可重复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同一数据。在这个事务还没有结束时,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该同一数据。那么,在第一个事务中的两次读数据之间,由于第二个事务的修改,那么第一个事务两次读到的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发生了在一个事务内两次读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为是不可重复读。例如,一个编辑人员两次读取同一文档,但在两次读取之间,作者重写了该文档。当编辑人员第二次读取文档时,文档已更改。原始读取不可重复。如果只有在作者全部完成编写后编辑人员才可以读取文档,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4.幻觉读是指当事务不是独立执行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例如第一个事务对一个表中的数据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涉及到表中的全部数据行。同时,第二个事务也修改这个表中的数据,这种修改是向表中插入一行新数据。那么,以后就会发生操作第一个事务的用户发现表中还有没有修改的数据行,就好象发生了幻觉一样。例如,一个编辑人员更改作者提交的文档,但当生产部门将其更改内容合并到该文档的主复本时,发现作者已将未编辑的新材料添加到该文档中。如果在编辑人员和生产部门完成对原始文档的处理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将新材料添加到文档中,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所以,处理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方法是加锁。锁是防止其他事务访问指定的资源控制、实现并发控制的一种主要手段。当一个用户锁住数据库中的某个对象时,其他用户就不能再访问该对象。加锁对并发访问的影响体现在锁的粒度上。为了控制锁定的资源,应该首先了解系统的空间管理。在SQLServer2000系统中,最小的空间管理单位是页,一个页有8K。所有的数据、日志、索引都存放在页上。另外,使用页有一个限制,这就是表中的一行数据必须在同一个页上,不能跨页。页上面的空间管理单位是盘区,一个盘区是8个连续的页。表和索引的最小占用单位是盘区。数据库是由一个或者多个表或者索引组成,即是由多个盘区组成。放在一个表上的锁限制对整个表的并发访问;放在盘区上的锁限制了对整个盘区的访问;放在数据页上的锁限制了对整个数据页的访问;放在行上的锁只限制对该行的并发访问。 SQLServer2000具有多粒度锁定,允许一个事务锁定不同类型的的资源。为了使锁定的成本减至最少,SQLServer自动将资源锁定在适合任务的级别。锁定在较小的粒度(例如行)可以增加并发但需要较大的开销,因为如果锁定了许多行,则需要控制更多的锁。锁定在较大的粒度(例如表)就并发而言是相当昂贵的,因为锁定整个表限制了其它事务对表中任意部分进行访问,但要求的开销较低,因为需要维护的锁较少。SQLServer可以锁定行、页、扩展盘区、表、库等资源。 行是可以锁定的最小空间,行级锁占用的数据资源最少,所以在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允许其他事务继续操纵同一个表或者同一个页的其他数据,大大降低了其他事务等待处理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 页级锁是指在事务的操纵过程中,无论事务处理数据的多少,每一次都锁定一页,在这个页上的数据不能被其他事务操纵。在SQLServer7.0以前,使用的是页级锁。页级锁锁定的资源比行级锁锁定的数据资源多。在页级锁中,即使是一个事务只操纵页上的一行数据,那么该页上的其他数据行也不能被其他事务使用。因此,当使用页级锁时,会出现数据的浪费现象,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页上会出现数据被占用却没有使用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数据的浪费最多不超过一个页上的数据行。 表级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锁。表级锁是指事务在操纵某一个表的数据时,锁定了这个数据所在的整个表,其他事务不能访问该表中的其他数据。当事务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时,一般使用表级锁。表级锁的特点是使用比较少的系统资源,但是却占用比较多的数据资源。与行级锁和页级锁相比,表级锁占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内存比较少,但是占用的数据资源却是最大。在表级锁时,有可能出现数据的大量浪费现象,因为表级锁锁定整个表,那么其他的事务都不能操纵表中的其他数据。 盘区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锁,只能用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簇级锁就是指事务占用一个盘区,这个盘区不能同时被其他事务占用。例如在创建数据库和创建表时,系统分配物理空间时使用这种类型的锁。系统是按照盘区分配空间的。当系统分配空间时,使用盘区锁,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使用同一个盘区。当系统完成分配空间之后,就不再使用这种类型的盘区锁。特别是,当涉及到对数据操作的事务时,不使用盘区锁。 数据库级锁是指锁定整个数据库,防止任何用户或者事务对锁定的数据库进行访问。数据库级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锁,它只是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操作过程中。这种等级的锁是一种最高等级的锁,因为它控制整个数据库的操作。只要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操作,那么就需要设置数据库为单用户模式,这样系统就能防止其他用户对该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行级锁是一种最优锁,因为行级锁不可能出现数据既被占用又没有使用的浪费现象。但是,如果用户事务中频繁对某个表中的多条记录操作,将导致对该表的许多记录行都加上了行级锁,数据库系统中锁的数目会急剧增加,这样就加重了系统负荷,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在SQLServer中,还支持锁升级(lockescalation)。所谓锁升级是指调整锁的粒度,将多个低粒度的锁替换成少数的更高粒度的锁,以此来降低系统负荷。在SQLServer中当一个事务中的锁较多,达到锁升级门限时,系统自动将行级锁和页面锁升级为表级锁。

Ⅶ sqlserver跳过锁表等待

减少程序中 DML(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对此类操作做好隔离控制,防止阻塞。如果事务产生异常,确保事务可以正常回滚。
通常情况下,数据库锁表大多是因为程序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在写代码的时候,我们要对业务场景充分考虑,尽量做到以下两点:减少程序中 DML(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对此类操作做好隔离控制,防止阻塞。如果事务产生异常,确保事务可以正常回滚。
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并发性的问题,因为很有可能当别人正在更新表中记录时,你又从该表中读数据,那你读出来的数据有可能就不是你希望得到的数据。可以说有些数据同时只能有一个事物去更新,否则最终显示给用户的数据不是数据库中现存的数据。锁表就限制不同的事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允许同时操作一张表,实例很简单,可以用select来锁定整张表,那别人就不可能更新或是读取表的记录。

Ⅷ 如何对sqlserver进行简单的优化

SQL Server数据库查询速度慢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没有索引或者没有用到索引(这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数据库设计的缺陷)
2、I/O吞吐量小,形成了瓶颈效应。
3、没有创建计算列导致查询不优化。
4、内存不足
5、网络速度慢
6、查询出的数据量过大(可以采用多次查询,其他的方法降低数据量)
7、锁或者死锁(这也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的缺陷)
8、sp_lock,sp_who,活动的用户查看,原因是读写竞争资源。
9、返回了不必要的行和列
10、查询语句不好,没有优化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优化查询 :
1、把数据、日志、索引放到不同的I/O设备上,增加读取速度,以前可以将Tempdb应放在RAID0上,SQL2000不在支持。数据量(尺寸)越大,提高I/O越重要。
2、纵向、横向分割表,减少表的尺寸(sp_spaceuse)
3、升级硬件
4、根据查询条件,建立索引,优化索引、优化访问方式,限制结果集的数据量。注意填充因子要适当(最好是使用默认值0)。索引应该尽量小,使用字节数小的列建索引好(参照索引的创建),不要对有限的几个值的字段建单一索引如性别字段。

Ⅸ SQL语句的几种优化方法

1、尽可能建立索引,包括条件列,连接列,外键列等。

2、尽可能让where中的列顺序与复合索引的列顺序一致。

3、尽可能不要select *,而只列出自己需要的字段列表。

4、尽可能减少子查询的层数。

5、尽可能在子查询中进行数据筛选 。

Ⅹ 我的Myqls数据库中有2个数据表,每个数据表都有超过3千万条记录,查询效率很低,有没有什麽好的办法优化

首先换数据库,MySQL处理这个数量级数据比较吃力。推荐你用DB2 或ORACLE

如果不能换,检查一下存储引擎用InnoDB,如果是,检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这个选项,是否是1
如果是1 用SET AUTOCOMMIT = 0 ,提高数据修改速度

PHP优化需要
MySQL Slow Log 分析工具分析日志:mysqlmpslow或mysqlsla比较不错。

Explain/ DESC 分析SQL 的执行情况和SHOW PROCESSLIST
使用SHOW PROCESSLIST 看是否有锁表情况,
设置 my.cnf 中的long-query-time 和log-slow-queries 记录服务器那些SQL执行速度比较慢

根据上述情况查看对对应的SQL语句进行优化

优化服务器性能,用RAID5(SAN),加内存本身的升级,提高硬盘I/O性能。

数据库总体性能优化:
数据表最好能拆成小表。
数据库切片,分到不用的服务器上,

数据库访问性能优化
修改my.cnf, 下面是影响比较大的: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设置为0

如果比下面值大就不用调整了:
query_cache_size 设置为16M
sort_buffer_size 设置为16M
record_buffer 设置为16M
key_buffer_size 设置为8M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为32M

下面是建议设置的
table_cache 设置为512
read_buffer_size 设置为16M
myisam_sort_buffer_size设置为16M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设置为128M
innodb_log_file_size 设置为256M
innodb_log_buffer_size设置为8M

数据库表优化,
1 建立相应的INDEX
2 统一编码,MySQL的默认编码是Latin1,不支持中文,需要把数据库的默认编码修改为gbk或者utf8
show variables like 'character%' 查看

另外表的编码也要与数据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