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3-03-04 13:23:42

A. 什么是sql注入

SQL注入:利用现有应用程序,将(恶意)的SQL命令注入到后台数据库引擎执行的能力,这是SQL注入的标准释义。
随着B/S模式被广泛的应用,用这种模式编写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开发人员的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的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对用户的输入数据或者是页面中所携带的信息(如Cookie)进行必要的合法性判断,导致了攻击者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一些他想得到的数据。

SQL注入利用的是正常的HTTP服务端口,表面上看来和正常的web访问没有区别,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发现。
SQL注入攻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Web环境是否可以SQL注入。如果URL仅是对网页的访问,不存在SQL注入问题,如:http://www.../162414739931.shtml就是普通的网页访问。只有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的业务才可能存在SQL注入,如:http://www...../webhp?id=39,其中?id=39表示数据库查询变量,这种语句会在数据库中执行,因此可能会给数据库带来威胁。
第二步:寻找SQL注入点。完成上一步的片断后,就要寻找可利用的注入漏洞,通过输入一些特殊语句,可以根据浏览器返回信息,判断数据库类型,从而构建数据库查询语句找到注入点。

第三步:猜解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中存放的表名、字段名都是有规律可言的。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库语句在数据库中依次查找表名、字段名、用户名和密码的长度,以及内容。这个猜测过程可以通过网上大量注入工具快速实现,并借助破解网站轻易破译用户密码。

第四步:寻找WEB管理后台入口。通常WEB后台管理的界面不面向普通用户

开放,要寻找到后台的登陆路径,可以利用扫描工具快速搜索到可能的登陆地址,依次进行尝试,就可以试出管理台的入口地址。

第五步:入侵和破坏。成功登陆后台管理后,接下来就可以任意进行破坏行为,如篡改网页、上传木马、修改、泄漏用户信息等,并进一步入侵数据库服务器。
SQL注入攻击的特点:

变种极多,有经验的攻击者会手动调整攻击参数,致使攻击数据的变种是不可枚举的,这导致传统的特征匹配检测方法仅能识别相当少的攻击,难以防范。

攻击过程简单,目前互联网上流行众多的SQL注入攻击工具,攻击者借助这些工具可很快对目标WEB系统实施攻击和破坏。

危害大,由于WEB编程语言自身的缺陷以及具有安全编程能力的开发人员少之又少,大多数WEB业务系统均具有被SQL注入攻击的可能。而攻击者一旦攻击成功,可以对控制整个WEB业务系统,对数据做任意的修改,破坏力达到及至。

SQL注入的危害和现状

SQL注入的主要危害包括:

未经授权状况下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恶意篡改网页内容

私自添加系统帐号或者是数据库使用者帐号

网页挂木马

如何防止SQL参数:
1,检查上传的数据,并过滤
2. 禁止拼接SQL字符串
3.使用SQL参数化处理
4.加载防入侵等硬件设施

B. SQL注入求指点

当应用程序使用输入内容来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时,会发生sql注入攻击。如果代码使用存储过程,而这些存储过程作为包含未筛选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传递,也会发生sql注入。

SQL注入大致方法:

1、猜表名And
(Select
count(*)
from
表名)<>0,猜列名And
(Select
count(列名)
from
表名)<>0,获得数据库连接用户名:and
user>0

2、后台身份验证绕过漏洞,'or'='or'后台绕过漏洞,利用的就是AND和OR的运算规则,从而造成后台脚本逻辑性错误。

防止SQL注入:

1.对用户的输入进行校验,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或限制长度;对单引号和双"-"进行转换等。

2.永远不要使用动态拼装sql,可以使用参数化的sql或者直接使用存储过程进行数据查询存取。

3.永远不要使用管理员权限的数据库连接,为每个应用使用单独的权限有限的数据库连接。

4.不要把机密信息直接存放,加密或者hash掉密码和敏感的信息。

5.应用的异常信息应该给出尽可能少的提示,最好使用自定义的错误信息对原始错误信息进行包装

6.sql注入的检测方法一般采取辅助软件或网站平台来检测,软件一般采用sql注入检测工具jsky,网站平台就有亿思网站安全平台检测工具。

C. 什么是sql注入攻击

请参考SQL 注入天书~
所谓SQL注入,就是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比如先前的很多影视网站泄露VIP会员密码大多就是通过WEB表单递交查询字符暴出的,这类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式攻击.
当应用程序使用输入内容来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时,会发生sql注入攻击。如果代码使用存储过程,而这些存储过程作为包含未筛选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传递,也会发生sql注入。sql注入可能导致攻击者使用应用程序登陆在数据库中执行命令。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特权过高的帐户连接到数据库,这种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或者影响)动态sql命令,或者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些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的攻击。而许多网站程序在编写时,没有对用户输入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或者程序中本身的变量处理不当,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用户就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的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一些敏感的信息或者控制整个服务器,于是sql注入就发生了。

D. 求教谁给讲讲SQL注入攻击的步骤

第一步:SQL注入点探测。探测SQL注入点是关键的第一步,通过适当的分析应用程序,可以判断什么地方存在SQL注入点。通常只要带有输入提交的动态网页,并且动态网页访问数据库,就可能存在SQL注入漏洞。如果程序员信息安全意识不强,采用动态构造SQL语句访问数据库,并且对用户输入未进行有效验证,则存在SQL注入漏洞的可能性很大。一般通过页面的报错信息来确定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
第二步:收集后台数据库信息。不同数据库的注入方法、函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注入之前,我们先要判断一下数据库的类型。判断数据库类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输入特殊字符,如单引号,让程序返回错误信息,我们根据错误信息提示进行判断,还可以使用特定函数来判断。
第三步:猜解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命名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通过构造特殊的SQL语句在数据库中依次猜解出表名、字段名、字段数、用户名和密码。
第四步:查找Web后台管理入口。Web后台管理通常不对普通用户开放,要找到后台管理的登录网址,可以利用Web目录扫描工具快速搜索到可能的登录地址,然后逐一尝试,便可以找到后台管理平台的登录网址。
第五步:入侵和破坏。一般后台管理具有较高权限和较多的功能,使用前面已破译的用户名、密码成功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后,就可以任意进行破坏,比如上传木马、篡改网页、修改和窃取信息等,还可以进一步提权,入侵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E. 什么是sql注入,怎么防止sql注入

原理
SQL注入攻击指的是通过构建特殊的输入作为参数传入Web应用程序,而这些输入大都是SQL语法里的一些组合,通过执行SQL语句进而执行攻击者所要的操作,其主要原因是程序没有细致地过滤用户输入的数据,致使非法数据侵入系统。
根据相关技术原理,SQL注入可以分为平台层注入和代码层注入。前者由不安全的数据库配置或数据库平台的漏洞所致;后者主要是由于程序员对输入未进行细致地过滤,从而执行了非法的数据查询。基于此,SQL注入的产生原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当的类型处理;②不安全的数据库配置;③不合理的查询集处理;④不当的错误处理;⑤转义字符处理不合适;⑥多个提交处理不当。

攻击
当应用程序使用输入内容来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时,会发生sql注入攻击。如果代码使用存储过程,而这些存储过程作为包含未筛选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传递,也会发生sql注入。sql注入可能导致攻击者使用应用程序登陆在数据库中执行命令。相关的SQL注入可以通过测试工具pangolin进行。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特权过高的帐户连接到数据库,这种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动态sql命令,或者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些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的攻击。而许多网站程序在编写时,没有对用户输入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或者程序中本身的变量处理不当,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用户就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的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一些敏感的信息或者控制整个服务器,于是sql注入就发生了。

防护
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永远不要信任用户的输入。对用户的输入进行校验,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或限制长度;对单引号和
双"-"进行转换等。
2.永远不要使用动态拼装sql,可以使用参数化的sql或者直接使用存储过程进行数据查询存取。
3.永远不要使用管理员权限的数据库连接,为每个应用使用单独的权限有限的数据库连接。
4.不要把机密信息直接存放,加密或者hash掉密码和敏感的信息。
5.应用的异常信息应该给出尽可能少的提示,最好使用自定义的错误信息对原始错误信息进行包装
6.sql注入的检测方法一般采取辅助软件或网站平台来检测,软件一般采用sql注入检测工具jsky,网站平台就有亿思网站安全平台检测工具。MDCSOFT SCAN等。采用MDCSOFT-IPS可以有效的防御SQL注入,XSS攻击等。

F. 数据库操作中哪种情况会出现SQL注入

所谓SQL注入,就是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什么时候最易受到sql注入攻击
当应用程序使用输入内容来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时,会发生sql注入攻击。如果代码使用存储过程,而这些存储过程作为包含未筛选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传递,也会发生sql注入。sql注入可能导致攻击者使用应用程序登陆在数据库中执行命令。相关的SQL注入可以通过测试工具pangolin进行。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特权过高的帐户连接到数据库,这种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动态sql命令,或者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些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的攻击。而许多网站程序在编写时,没有对用户输入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或者程序中本身的变量处理不当,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用户就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的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一些敏感的信息或者控制整个服务器,于是sql注入就发生了。

SQL注入的手法相当灵活,在注入的时候会碰到很多意外的情况。能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构造巧妙的SQL语句,从而成功获取想要的数据,是高手与“菜鸟”的根本区别。

注入大致方法
方法1
先猜表名 And (Select count(*) from 表名)<>0 猜列名 And (Select count(列名) from 表名)<>0 或者也可以这样 and exists (select * from 表名) and exists (select 列名 from 表名) 返回正确的,那么写的表名或列名就是正确 这里要注意的是,exists这个不能应用于猜内容上,例如and exists (select len(user) from admin)>3 这样是不行的 现在很多人都是喜欢查询里面的内容,一旦iis没有关闭错误提示的,那么就可以利用报错方法轻松获得库里面的内容 获得数据库连接用户名:;and user>0 这个是小竹提出来的,我这里引用《SQL注入天书》里面的一段话来讲解:
"重点在and user>0,我们知道,user是SQLServer的一个内置变量,它的值是当前连接的用户名,类型为nvarchar。拿一个 nvarchar的值跟int的数0比较,系统会先试图将nvarchar的值转成int型,当然,转的过程中肯定会出错,SQLServer的出错提示是:将nvarchar转换int异常,XXXX不能转换成int"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报错的原理就是利用SQLserver内置的系统表进行转换查询,转换过程会出错,然后就会显示出在网页上,另外还有类似的and 1=(selet top 1 user from admin),这种语句也是可以爆出来的。;and db_name()>0 则是暴数据库名。 一旦关闭了IIS报错,那么还可以用union(联合查询)来查内容,主要语句就是 Order by 10 And 1=2 union select 1,2,3,4,5,6,7,8,9,10 from admin And 1=2 union select 1,2,3,user,5,passwd,7,8,9,10 from admin 上面的order by 10主要就是查字段数目,admin就是表名,可以自己猜,user,passwd是列名 反正就是返回正确即对,返回异常即错 另外还有十分常用的ascll码拆半法 先要知道指定列名,例如user里的内容的长度 and (select len(user) from admin)=2 就是查询长度为不为2位,返回错误的增加或减少数字,一般这个数字不会太大,太大的就要放弃了,猜也多余 后面的逻辑符号可以根据不同要求更改的, >;大于 <;小于 =就是等于咯,更新语句的话,=也可以表示传递符号 <>;就是不等 知道了长度后就可以开始猜解了 And (Select top 1 asc(mid(user,n,1)) from admin)>100 n就是猜解的表名的第几位,最后的长度数字就是刚才猜解出来的列名长度了,And (Select top 1 asc(mid(user,1,1)) from admin)>100 就是猜解user里内容的第一位的ASCLL字符是不是大于100 正确的话,那么表示USER第一个字符的ASCLL码大于100,那么就猜>120,返回错误就是介于100-120之间,然后再一步一步的缩少,最终得到正确字符XXX,然后用ASCLL转换器吧这个转换成普通字符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第二位 And (Select top 1 asc(mid(user,2,1)) from admin)>100 一直猜下去 加在url后面,列名表名还是先猜解,返回正确的代表帐号的ascll码大于100,那么就再向前猜,指导报错,把猜出来的ascll码拿去ascll转换器转换就可以了,中文是负数,加上asb取绝对值 And (Select top 1 asb(asc(mid(user,n,1))) from admin)>15320 得到之后就记得在数字前加-号,不然ASCLL转换器转换不来的,中文在ASCLL码里是-23423这样的,所以猜起来挺麻烦 这个猜解速度比较慢,但是效果最好,最具有广泛性
方法2
后台身份验证绕过漏洞 验证绕过漏洞就是'or'='or'后台绕过漏洞,利用的就是AND和OR的运算规则,从而造成后台脚本逻辑性错误 例如管理员的账号密码都是admin,那么再比如后台的数据库查询语句是 user=request("user") passwd=request("passwd") sql='select admin from adminbate where user='&'''&user&'''&' and passwd='&'''&passwd&''' 那么我使用'or 'a'='a来做用户名密码的话,那么查询就变成了 select admin from adminbate where user=''or 'a'='a' and passwd=''or 'a'='a' 这样的话,根据运算规则,这里一共有4个查询语句,那么查询结果就是 假or真and假or真,先算and 再算or,最终结果为真,这样就可以进到后台了 这种漏洞存在必须要有2个条件,第一个:在后台验证代码上,账号密码的查询是要同一条查询语句,也就是类似 sql="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username='"&username&'&"passwd='"&passwd&' 如果一旦账号密码是分开查询的,先查帐号,再查密码,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第二就是要看密码加不加密,一旦被MD5加密或者其他加密方式加密的,那就要看第一种条件有没有可以,没有达到第一种条件的话,那就没有戏了

摘自:http://ke..com/view/3896.htm

G. 试解释 SQL 注入攻击的原理,以及对数据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SQL注入就是攻击者通过正常的WEB页面,把自己SQL代码传入到应用程序中,从而通过执行非程序员预期的SQL代码,达到窃取数据或破坏的目的。

当应用程序使用输入内容来构造动态SQL语句以访问数据库时,会发生SQL注入攻击。如果代码使用存储过程,而这些存储过程作为包含未筛选的用户输入的字符串来传递,也会发生SQL注入。SQL注入可能导致攻击者使用应用程序登陆在数据库中执行命令。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特权过高的帐户连接到数据库,这种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在某些表单中,用户输入的内容直接用来构造(或者影响)动态SQL命令,或者作为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这些表单特别容易受到SQL注入的攻击。而许多网站程序在编写时,没有对用户输入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或者程序中本身的变量处理不当,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用户就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的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一些敏感的信息或者控制整个服务器,于是SQL注入就发生了。

一般SQL注入

在Web 应用程序的登录验证程序中,一般有用户名(username) 和密码(password) 两个参数,程序会通过用户所提交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来执行授权操作。我们有很多人喜欢将SQL语句拼接起来。例如: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txtusername.Text ’ and password =’ txtpassword.Text ’

其原理是通过查找users 表中的用户名(username) 和密码(password) 的结果来进行授权访问, 在txtusername.Text为mysql,txtpassword.Text为mary,那么SQL查询语句就为: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mysql ’ and password =’ mary ’

如果分别给txtusername.Text 和txtpassword.Text赋值’ or ‘1’ = ‘1’ --和abc。那么,SQL 脚本解释器中的上述语句就会变为: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or ‘1’ = ‘1’ -- and password =’abc’

该语句中进行了两个条件判断,只要一个条件成立,就会执行成功。而'1'='1'在逻辑判断上是恒成立的,后面的"--" 表示注释,即后面所有的语句为注释语句这样我们就成功登录。即SQL注入成功.

如果我们给txtusername.Text赋值为:’;drop table users--即: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drop table users-- and password =’abc’

整个用户表就没有了,当然这里要猜出数据表名称。想想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好我想大家在这里已经大致明白了一般SQL注入了,试想下您的登录程序会不会出现我上述的情况。

防范SQL注入

那么现在大家都在思考怎么防范SQL注入了这里给出一点个人的建议

1.限制错误信息的输出

这个方法不能阻止SQL注入,但是会加大SQL注入的难度,不会让注入者轻易得到一些信息,让他们任意破坏数据库。SQL Server有一些系统变量,如果我们没有限制错误信息的输出,那么注入着可以直接从出错信息获取,例如(假定这里用的string即字符类型并可以发生SQL注入):http://www.xxx.com/showdetail.aspx?id=49 and user>0 这句语句很简单,但却包含了SQL Server特有注入方法的精髓,。首先看看它的含义:首先,前面的语句是正常的,重点在and user>0,我们知道,user是SQL Server的一个内置变量,它的值是当前连接的用户名,类型为nvarchar。拿一个nvarchar的值跟int的数0比较,系统会先试图将nvarchar的值转成int型,当然,转的过程中肯定会出错,SQL Server的出错提示是:将nvarchar值 ”abc” 转换数据类型为 int 的列时发生语法错误,呵呵,abc正是变量user的值,这样,注入着就拿到了数据库的用户名。

众所周知,SQL Server的用户sa是个等同Adminstrators权限的角色,拿到了sa权限,几乎肯定可以拿到主机的Administrator了。上面的方法可以很方便的测试出是否是用sa登录,要注意的是:如果是sa登录,提示是将”dbo”转换成int的列发生错误,而不是”sa”。

当然注入者还可以输入不同的信息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上面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所以我们要限制错误信息的输出,从而保护我们的数据库数据,这里我给出.NET限制错误信息的方法:

在Web.Config文件中设置

<customErrors mode="On" defaultRedirect="error.aspx">

</customErrors>

这样当发生错误时候就不会讲信息泄露给外人。

2.限制访问数据库帐号的权限

对于数据库的任何操作都是以某种特定身份和相应权限来完成的,SQL语句执行前,在数据库服务器端都有一个用户权限验证的过程,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帐号才可能执行相应权限内的SQL语句。因此,限制数据库帐号权限,实际上就阻断了某些SQL语句执行的可能。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SQL注入问题,因为连接数据库的帐号几乎总是比其他单个用户帐号拥有更多的权限。通过限制贴帐号权限,可以防止删除表的攻击,但不能阻止攻击者偷看别人的信息。

3.参数化使用命令

参数化命令是在SQL文本中使用占位符的命令。占位符表示需要动态替换的数据,它们通过Command对象Parameters集合来传送。能导致攻击的SQL代码可以写成: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userID=@userID;

如果用户输入: 09105022’OR ‘1’=’1,将得不到何记录,因为没有一个用户ID与文本框中输入的’ 09105022’OR ‘1’=’1’相等。参数化命令的语法随提供程序的不同略有差异。对于SQL SERVER提供程序,参数化命令使用命名的占位符(具有唯一的名字),而对于OLE DB提供程序,每个硬编码的值被问号代替。使用OLE DB提供程序时,需要保证参数的顺序和它们出现在SQL字符串中的位置一致。SQL SERVER提供程序没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它们用名字和占位符匹配。

4.调用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系列SQL代码,存储过程与函数相似,有良好的逻辑封装结构,可以接收和返回数据。使用存储过程可以使代码更易于维护,因为对存储过程的更改不会导致应用程序的重新编译,使用存储过程还可以节省带宽,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因为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端的独立的封装体,调用存储过程可以保证应用程序只执行存储过程中的固定代码,从而杜绝SQL语句注入的可能。结合上述所讲的参数化命令,可以实现SQL代码可以实现的任何功能,并进一步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等级。

5.限制输入长度

如果在Web页面上使用文本框收集用户输入的数据,使用文本框的MaxLength属性来限制用户输入过长的字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用户的输入不够长,也就减少了贴入大量脚本的可能性。程序员可以针对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作出一个相应的限制策略。

6.URL重写技术

我们利用URL重写技术过滤一些SQL注入字符,从而达到防御SQL注入。因为许多SQL注入是从URL输入发生的。

7.传递参数尽量不是字符

假设我们显示一篇新闻的页面,从URL传递参数中获得newid我们可能会随手写下下面的代码:

string newsid = Request.QueryString["newsid"];
string newssql = "select * from news where newsid=" + newsid;

如果传递过来的参数是数字字符就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传递过来的newsid是“1 delete from table ”的话,那么sql的值就变成了“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ewsid=1 delete from news”。发生注入成功。但是这里改为

int newsid=int.Parse(Request.QueryString["newsid"].ToString());

string newssql = "select * from news where newsid=" + newsid.Tostring();

这里如果还是上面"1 delete from table "会发生错误,因为在转换时候出现了错误

从上面的一个小例子,我们得出在传递参数时候尽量不要用字符,免得被注入。

最后是我想扩展下利用URL重写技术来过滤一些SQL注入字符,首先这里有一篇关于URL重写的文章,我的基本思想是可以利用它,屏蔽一些危险的SQL注入字符串,这些字符串我们可以人为的设定,毕竟我们还是根据特定的环境设定我们防御措施。首先我们在MoleRewriter类中的Rewrite函数得到绝对的URL判断其中是否有危险字符,如果有我们就将它链接到一个提示用户您输入危险的URL地址。如果不是我们继续判断是否触发了其他的URL重写的规则,触发了就重写。这样就大致上能在URL上防御危险字符。

代码
<configSections>
<section name="RewriterConfig" type="URLRewriter.Config., URLRewriter" />
</configSections>
<RewriterConfig>
<Rules>
<RewriterRule>
<LookFor>~/d(\d+)\.aspx</LookFor>
<SendTo>~/Default_sql_error.aspx</SendTo>
</RewriterRule>
<RewriterRule>
<LookFor>~/d(\d+)\.aspx</LookFor>
<SendTo>~/Default2.aspx</SendTo>
</RewriterRule>
</Rules>
</RewriterConfig>
<httpMoles>
<add type="URLRewriter.MoleRewriter, URLRewriter" name="MoleRewriter" />
</httpMoles>

上面是要在web.config配置文件加上的内容,这里我加上了两个重写规则,第一个规则是专门针对满足这个正则表达式的页面URL查看是否有危险字符,有危险字符就会发送到Default_sql_error.aspx页面,来示警。这里我假定会发生危险字符注入的页面时以"d"字符开头并加上数字的页面(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定义,看哪些页面URL容易发生我们就制定这些页面的正则表达式),第二个是一般URL重写。因为这里我采用的是HTTP模块执行URL重写,所以加上<httpMoles></httpMoles>这一块。

第二步就是要在重写Rewrite函数了

代码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Rewrite(string requestedPath, System.Web.HttpApplication app)
{
// 获得配置规则
RewriterRuleCollection rules = RewriterConfiguration.GetConfig().Rules;

//获得绝对的URL
Uri url = app.Request.Url;

// 判断url 中是否含有SQL 注入攻击敏感的字符或字符串,如果存在,sqlatFlag = 1 ;
string urlstr = url.AbsoluteUri;
int sqlatFlag = 0;

//这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随便编写,我这里这是随便列举了几个
string words = "exec ,xp ,sp ,declare ,cmd ,Union ,--";

string[] split = words.Split(',');
foreach (string s in split)
{
if (urlstr.IndexOf(s.ToUpper()) > 0)
{
sqlatFlag = 1;
break;
}
}
if (sqlatFlag == 1)
{
// 创建regex
Regex re = new Regex(rules[0].SendTo, RegexOptions.IgnoreCase);
// 找到匹配的规则,进行必要的替换
string sendToUrl = RewriterUtils.ResolveUrl(app.Context.Request.ApplicationPath, re.ToString());
// 重写URL
RewriterUtils.RewriteUrl(app.Context, sendToUrl);
}
else
{
// 遍历除rules[0 ]以外的其他URL 重写规则
for (int i = 1; i < rules.Count; i++)
{
// 获得要查找的模式,并且解析URL (转换为相应的目录)
string lookFor = "^" + RewriterUtils.ResolveUrl(app.Context.Request.ApplicationPath, rules[i].LookFor) + "$";
// 创建regex
Regex re = new Regex(lookFor, RegexOptions.IgnoreCase);
// 查看是否找到了匹配的规则
if (re.IsMatch(requestedPath))
{
// 找到了匹配的规则, 进行必要的替换
string sendToUrl = RewriterUtils.ResolveUrl(app.Context.Request.ApplicationPath, re.Replace(requestedPath, rules[i].SendTo));
// 重写URL
RewriterUtils.RewriteUrl(app.Context, sendToUrl);
break;
// 退出For 循环
}
}
}
}

那么下一步就是检验例子了

首先我们输入http://localhost:4563/web/Default.aspx?id=1;--

这样http://localhost:4563/web/Default.aspx?id=1;-- 没有改变,就会显示Default_sql_error.aspx里内容“您输入了危险字符”。
再输入http://localhost:4563/web/D11.aspx就会显示 Default2.aspx内容,因为这里触发了第二个重写规则

H. 动态SQL的使用

在介绍动态SQL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静态SQL

静态SQL

静态 SQL 语句一般用于嵌入式 SQL 应用中,在程序运行前,SQL 语句必须是确定的,例如 SQL 语句中涉及的列名和表名必须是存在的。静态 SQL 语句的编译是在应用程序运行前进行的,编译的结果会存储在数据库内部。而后程序运行时,数据库将直接执行编译好的 SQL 语句,降低运行时的开销。

动态SQL

动态 SQL 语句是在应用程序运行时被编译和执行的,例如,使用 DB2 的交互式工具 CLP 访问数据库时,用户输入的 SQL 语句是不确定的,因此 SQL 语句只能被动态地编译。动态 SQL 的应用较多,常见的 CLI 和 JDBC 应用程序都使用动态 SQL。

动态SQL作用

动态SQL执行方法

使用EXEC(EXECUTE的缩写)命令和使用SP_EXECUTERSQL。

EXEC命令执行

语法

注:EXECUTE 命令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执行存储过程,另一个是执行动态SQL

不带参数示例

在变量@SQL中保存了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中包含一条查询语句,再用EXEC调用保存在变量中的批处理代码,我们可以这样写SQL:

EXEC ('SELECT * FROM Customers')

结果如下:

与我们直接执行SELECT * FROM Customers一样。

带参数示例

还是上面的示例,我们换一种写法

DECLARE @SQL AS VARCHAR(100);

DECLARE @Column AS VARCHAR(20);

SET @Column = '姓名'

SET @SQL = 'SELECT ' + @Column + ' FROM Customers'

EXEC (@SQL)

结果如下:

SP_EXECUTERSQL执行

语法

注意:SP_EXECUTERSQL是继EXEC后另一种执行动态SQL的方法。使用这个存储过程更加安全和灵活,因为它支持输入和输出参数。注意的是,与EXEC不同的是,SP_EXECUTERSQL只支持使用Unicode字符串作为其输入的批处理代码。

示例

构造了一个对Customers表进行查询的批处理代码,在其查询过滤条件中使用一个输入参数@CusID

DECLARE @SQL AS NVARCHAR(100);

SET @SQL=N'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客户ID=@CusID;'

EXEC SP_EXECUTESQL

@STMT=@SQL,

@PARMS=N'@CusID AS INT',

@CusID=1;

结果如下:

代码中将输入参数取值指定为1,但即使采用不同的值在运行这段代码,代码字符串仍然保存相同。这样就可以增加重用以前缓存过的执行计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