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伯努利信封c语言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伯努利信封c语言

发布时间: 2023-05-10 16:24:44

㈠ 编写一个函数void str(char *s,char *d)

void str(char *s,char *d)

{

if(!d)

return;

if(!s)

return;

while((*s++ = *d++)!=' ');

}

(1)伯努利信封c语言扩展阅读尺悔桥陵猛

C语言的运算符主要用于构成表达式,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表达式中,其前神作用并不一致。下面按计算的优先顺序,分别说明不同作用的表达式。需要特别指出,在C语言标准中,并没有结合性的说法。

相同优先级运算符,从左至右依次运算。注意后缀运算优先级高于前缀。因此++i++应解释为++(i++)。

而与或非的运算优先级都不一样,因此a && b || b && c解释为(a && b) || (b && c)

合理使用优先级可以极大简化表达式。

㈡ 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这是一道普通高中数学题,答案应为:n!(1-1/2!+1/3!-1/4!+1/5!...+(-1)的n-1方/!),大部分初等数论书都有记载。楼上的答塌哗案是错误的,因为他考虑的问题相当于重复排列问题,另外《100个着名初等数学衡衫乎问题》中应该就有解答,我这里有这本书的电子档,咐悉还有该书本身。

㈢ n封信装在n个对应的信封里,每封信都装错的概率有多大

伯努利洞仔知漏-欧拉装错信纳猛汪封问题
公式
f(n)=n![∑((-1)^n)/n!] (n>2)

㈣ c语言问题 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全排列的筛选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printed;
voiddraw(int*a,intk)
{
inti;
for(i=0;i<k;i++)
{
printf("%d",a[i]);
}
printf(" ");
}
voidSettle(int*a,intiStep,intk)
{
inti;
for(i=0;i<iStep-1;i++)
if(a[iStep-1]==a[i])return;
if(iStep==k)
{
draw(a,k);
printed++;
并碰轮}
for(i=1;i<=k;i++)
{
if(i==iStep+1)continue;
绝信a[iStep]=i;
Settle(a,iStep+1,k);
}
}
voidmain()
{
int*a;
吵厅intk;
scanf("%d",&k);
a=(int*)calloc(k,sizeof(int));
Settle(a,0,k);
printf("s=%d ",printed);
}

㈤ 宿舍里的4名同学为庆祝元旦,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进行交换,规定自己不拿自己的礼物,则有多少种拿法

概念:全错位排列,n个物质,重新排列顺序,使其均不在原位。

历史: 被着名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称为“组合数论的一个妙题”的“装错信封问题”的敬缺两个特例.
“装错信封问题”是由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DanidBernoulli,1700-1782)提出来的,大意如下:
个人写了n封不同的信及相应的n个不同的信封,他把这n封信都装错了信封,问都装错信封的装法有多少种?

公式:

递推公式:设n个物质排列方法为s(n)
当n=1 时,s(n)=0
当n=2 时,s(n)=1
否则 s(n)=(n-1)*(s(n-1)+s(n-2))
阶乘公式:n!-C(1 n)*(n-1)!+C(2 n)!-…+(-1)^kC(k n)*(n-k)!+…+(-1)^n*C(n n)*0!
上式等价于n!(1-1/1!+1/2!-1/3!+...+(-1)^n*1/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题:
S(1)=0,S(芹稿漏2)=1
S(3)=2(0+1)=2
S(4)=3(2+1)=9

本题数量不多也可直接枚举:设四位同学顺序是(甲乙丙嫌烂丁),
(乙,甲,丁,丙)(乙,丙,丁,甲)(乙,丁,甲,丙)
(丙,甲,丁,乙)(丙,丁,甲,乙)(丙,丁,乙,甲)
(丁,甲,乙,丙)(丁,丙,甲,乙)(丁,丙,乙,甲)
以上共9种。

㈥ 错位排列 有N封信和N个信封,每封信都不装在自己信封里的排列种数记作Dn,则 D1=0,D2=1,D3=2,D4=9,D5=44...

比如有n封信,从第一个算起,第一封信可以放在2---n封信中,可能排列有n-1;空神如果它放在第x封信中,那么第x封信就有可能的排列n-2种孙亏拆;如果它放在第y封信中,那么第y封则枣信就有可能的排列n-3种...
类推下去,所有信都放好,最后排列有(n-1)(n-2)(n-3)****[n-(n-1)],就是(n-1)!,即它的阶乘。

㈦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是怎样开发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个程序是1842年写的,恰好在第一个能被称为计算机的真正机器。这段代码的作者是AdaAugusta,被封为Lovelace女伯爵,就是大家所知道的AdaLovelace。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的作者,她被广泛地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程序员。

当把Ada称为一位程序员的时候,很容易忘记世界上第一段代码产生的年代就是塞缪尔·莫尔斯首次展示电话、阿姆斯达号上的黑奴在反抗和美国正处于三十年代、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时期、穆斯林国家的奴隶正和埃及争夺中东地区的年代。计算机这个词在那时候仍然表示一个人做了100多年的计算工作的意思。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世界上第一段代码是为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写的,这个机器从来没有真正建成过,虽然有这个可能。AdaLovelace看到了巴贝奇机器的潜力,产生了可编程的计算机的念头。她为泰勒的科学回忆录翻译了一位意大利数学家LuigiMenabrea的名为“分析机的概念图”的论文,并通过“翻译者的附注(她自己注释的)”把这篇论文弄懂了,那个注释里主要写了查尔斯·巴贝奇分析机都能干些什么。在附注G的开篇,就提到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举例说明了Lovelace意识到巴贝奇的设计是多么的意义深远,但还保持着她做科学的平静。

“防止夸大源于分析机的能量的想法是有必要的。”

Lovelace在她根本没有办法夸大一个包含现代计算机的主要部分的设计的本质。巴贝奇拒绝公布这台分析机的很多内容,使得Lovelace的注释对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最显着的影响便是促使阿兰·图灵产生通用程序存储计算机的想法。这一点Ada并没有看到,她36岁去世,前面提到的注释成了她唯一的出版物。如果她再能多活几年多工作几年,计算机会不会又是另一个样子呢?

让大家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如果巴贝奇有足够的资源建好分析机并能让Lovelace在上面跑程序的话,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干嘛用的呢?这个程序让巴贝奇分析机计算了伯努利数字序列。接着她描述了怎么把大量的巴贝奇分析机的穿孔卡片作为输入实现这个程序。在她的实现方法中Lovelace设定了伯努利数序列的第一个数字(B0=1,B1=-),然后开始从B2(第一个非正规伯努利数)开始计算整个序列,她把这里的B2标记为B1。

现代重写的Javascript版本的Ada的大量穿孔卡片上的堆栈看起来可能是这个样子。这个重写的版本不是Ada的代码在巴贝奇分析机上的模拟,只是Ada曾经使用过的算法的另一种实现。

顺便提一下,到目前为止从没有人能从Ada的伯努利数计算代码里发现任何bug。尽管她发明了编程,但她显然并没有发明bug。

注:AdaLovelaceDay是一个国际性的庆祝妇女在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领域取得成就的节日。


最早的程序直接写的是二进制机器代码,没有编译器

将编好的代码通过读卡机读如机器,直接执行。

然后出现的是哗者汇编语言,通过二进制的机器代码来实现汇编的编译连接工作,

然后在用汇编语言完善优化汇编语言;

接着才是高级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译

逐渐实现高级语言编译高级语言


19世纪之前

一、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

在灶埋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空前释放。其中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就是最耀眼的思想火花之一。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把这一思想火花变成引导人类进入自由王乱辩薯国的火炬而不懈努力。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总体水平,大都失败了,这就是拓荒者的共同命运:往往见不到丰硕的果实。后人在享用这甜美的时候,应该能从中品出一些汗水与泪水的滋味

1614:苏格兰人JohnNapier(1550-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WilhelmSchickard(1592-1635)制作了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WilliamOughtred(1575-1660)发明计算尺

1642:法国数学家Pascal在WILLIAM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并且还卖出了许多,成为一种时髦的商品。

1668:英国人SamuelMorl和(1625-1695)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最终答案可以最大达到16位。

1775:英国Charles制作成功了一台与Leibniz's的计算机类似的机器。但更先进一些。

1776:德国人MathieusHahn成功的制作了一台乘法器。

1801:Joseph-MaireJacuard开发了一台能用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动织布机。

1820:法国人CharlesXavierThomasdeColmar(1785-1870),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计算机,非常的可靠,可以放在桌面上,在后来的90多年间一直在市场上出售。

1822:英国人CharlesBabbage(1792-1871)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中设计的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2:Babbage和JosephClement制成了一个差分机的成品,开始可以进行6位数的运算。后来发展到20位、30位,尺寸将近一个房子那么大。结果以穿孔的形式输出。但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他们的设计难以制成。

1834:斯德哥尔摩的GeorgeScheutz用木头做了一台差分机。

1834:Babbage设想制造一台通用的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作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作出乘除法。

1842:Babbage的差分机项目因为研制费用昂贵,被政府取消。但他自己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他的分析机研究。

1843:Scheutz和他的儿子EdvardScheutz制造了一台差分机,瑞典政府同意继续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1847:Babbage花两年时间设计了一台较简易的、31位的差分机,但没有人感兴趣并支持他造出这台机器。但后来伦敦科学博物馆用现代技术复制出这台机器后发现,它确实能准确的工作。

1848:英国数学家George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1853:令Babbage感到高兴的是,Scheutzes制造成功了真正意义上的比例差分机,能进行15位数的运算。象Babbage所设想的那样输出结果。后来伦敦的BrianDonkin又造出了更可靠的第二台。

1858:第一台制表机被Albany的Dudley天文台买走。第二台被英国政府买走。但天文台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后来被送进了博物馆。而第二台却被幸运的使用了很长时间。

1871:Babbage制造了分析机的部分部件和印表机。

1878:纽约的西班牙人RamonVerea,制造成功桌面计算器。比前面提到的都要快。但他对将其推向市场不感兴趣,只是想表明,西班牙人可以比美国人做的更好。

1879:一个调查委员会开始研究分析机是否可行,最后他们的结论是:分析机根本不可能工作。此时Babbage已经去世了。调查之后,人们将他的分析机彻底遗忘了。但HowardAiken例外。

1885:这时期更多的计算机涌现出来。如美国、俄国、瑞典等。他们开始用有槽的圆柱代替易出故障的齿轮。

1886:芝加哥的DorrE.Felt(1862-1930),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而且速度非常快,按键抬起,结果也就出来了。

1889:Felt推出桌面印表计算器。

1890:1890美国人口普查。1880年的普查人工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统计。这意味着1890年的统计将会超过1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的效率。HermanHollerith,建立制表机公司的那个人,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仅用了6个周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62622250人)。HermanHollerith大发其财。

189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WilliamS.Burroughs(1857-1898),制作成功了一台比Felt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真正开创了办公自动化工业。

1896:Herman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1900~1910

1906:HenryBabbage,CharlesBabbage的儿子,在R.W.Munro的支持下,完成了父亲设计的分析机,但也仅能证明它能工作,而没有将其作为产品推出。

二、电子计算机最初的日子里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美国的LeeDeForest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1930

1924年2月:IBM,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成立

1930~1940

1935:IBM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

1937: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M.Turing(1912-1954)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BELL试验室的George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38:ClaudeE.Shannon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

1938:柏林的KonradZuse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

19391月1日:加利福尼亚的DavidHewlet和WilliamPackard在他们的车库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计算机。名字是两人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的。包括两人名字的一部分。

1939年11月:美国JohnV.Atanasoff和他的学生CliffordBerry完成了一台16位的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

1939: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军事需要大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39:Zuse和Schreyer开始在他们的Z1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Z2计算机。并用继电器改进它的存储和计算单元。但这个项目因为Zuse服兵役被中断了一年。

1939/1940:Schreyer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个10位的加法器,并使用了氖灯做存储装置。

1940~1950

1940年1月:Bell实验室的Samuel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夏季:Atanasoff和学生Berry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1年12月:德国Zuse制作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3:1943年到1959年时期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作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序都是用机器码编写,使用穿孔卡片。典型的机器就是:UNIVAC。

1943年1月:Mark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重5吨,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年4月:MaxNewman、Wynn-Williams和他们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HeathRobinson',这是一台密码破译机,严格说不是一台计算机。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逻辑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学装置每秒钟能读入2000个字符。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Interpolator',后来命名为'ModelIIRelayCalculator'。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其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3年12月:最早的可编程计算机在英国推出,包括2400个真空管,目的是为了破译德国的密码,每秒能翻译大约5000个字符,但使用完后不久就遭到了毁坏。据说是因为在翻译俄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1946: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和Computer):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年,完成于1946年。负责人是JohnW.Mauchly和J.PresperEckert。重30吨,18000个电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一发而不可收

1947:Bell实验室的WilliamB.Shockley、JohnBardeen和WalterH.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EDSAC:剑桥大学的Wilkes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EDVAC():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vonNeumann提议建造的。

1949:'未来的计算机不会超过1.5吨。'这是当时科学杂志的大胆预测。

1950~1960

1950: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Nakamats发明。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Turing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1951:GraceMurrayHopper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Whirlwind:美国空军的第一个计算机控制实时防御系统研制完成。

1951:UNIVAC-1: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设计者:J.PresperEckert和JohnMauchly。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商业应用的时代。

1952:EDVAC():由VonNeumann领导设计并完成。取名: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1953:此时世界上大约有100台计算机在运转。

1953: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IBM的John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TRANslation),1957年完成。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学院召开。

1957:IBM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57:FORTRAN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四、集成电路,现代计算机插上腾飞的翅膀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更能更强、更轻便、更便宜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而集成电路的发明正如"及时雨",当春乃发生。其高度的集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高速公路。

1958年9月12日:在Robert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30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得到一部分利润了。但到2001年,这个专利也就失效了。

1959: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可以运行FORTRAN和COBOL,接收英文字符命令。出现大量应用软件。

1959:GraceMurrayHopper开始开发COBOL(COmmonBusiness-OrientatedLanguage)语言,完成于1961年。

1960~1970

1960:ALGOL: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IBM的KennthIverson推出APL编程语言。

1963:PDP-8:DEC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1964: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1964:IBM发布PL/1编程语言。

1964:发布IBM360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DEC发布PDB-8小型计算机。

1965: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性能每年提高一倍。后来其内容又发生了改变。

1965:LoftiZadeh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ThomasE.Kurtz和JohnKemeny完成BASIC()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1965:DouglasEnglebart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直到1983年被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D6600开发成功。

1967:NiklausWirth开始开发PASCAL语言,1971年完成。

1968:RobertNoyce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INTEL公司。

1968:SeymourPaper和他的研究小组在MIT开发了LOGO语言。

1969:ARPANET计划开始启动,这是现代INTERNET的雏形。

1969年4月7日: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推出。

1969:EIA(ElectronicInstriesAssocia

1970~1980

1970:第一块RAM芯片由INTEL推出,容量1K。

1970:KenThomson和DennisRitchie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

1970:Forth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Internet的雏形ARPAnet()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

1971年11月15日:MarcianE.Hoff在INTEL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含2300个晶体管,是个4位系统,时钟频率108KHz,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

在后来的日子里,处理器发展主要指标一览:

处理器主频每秒百万条指令

4004108KHz0.06

80802MHz0.5

680008MHz0.7

80868MHz0.8

6800016MHz1.3

6802016MHz2.6

8028612MHz2.7

6803016MHz3.9

386SX20MHz6

6803025MHz6.3

6803040MHz10

386DX33MHz10

486DX25MHz20

486DX2-5050MHz35

486DX4/100100MHz60

Pentium66MHz100

Pentium133MHz240

Pentium233MHzMMX435

PentiumPro200MHz440

PentiumII233MHz560

PentiumII333MHz770

1971:PASCAL语言开发完成。

1972: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1972:C语言的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UNIX系统的开发者之一DennisRitche。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开发系统软件,特别受人喜爱。

1972:Hewlett-Packard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年4月1日: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

1972:ARPANET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革命拉开序幕。

1973:街机游戏Pong发布,得到广泛的欢迎。发明者NolanBushnell,后来Atari的创立者。

1974: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CLIP-4推出。

五、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

在这之前,计算机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发展,但随着超大规模集

㈧ 约翰伯努利提出的两道挑战题目具体是什么

最速降线的挑战:

伯努利兄弟在他们时代的数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包括调和级数和许多其他贡献。但是,关于这对相互竞争,难以相处的兄弟,还必须要告诉读者另一个故事,它肯定是在整个数学史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则故事。

故事开始于1696年6月,其时,约翰·伯努利在悔森莱布尼兹的杂志《教师学报》上刊登了一个挑战问题。显然,公开挑战的传统是从菲奥尔和塔尔塔利亚时代开始的。虽然现在的论争是在学术杂志上安静地进行笔战,但却依然有力量成就或摧毁一个人的声望,正如约翰自己所述:

“……肯定地说,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困难同时也是有用的问题,激发着出类拔萃之辈为丰富人类的知识而奋斗,他们也因此一举成名,流芳百世。”

约翰提出的挑战很精彩。他设想在地面上不同高度的两个点A和B,并且,不要让其中一个点直接位于另一点的上方。连接这两个点,当然可以作出无限多的不同曲线,从直线、圆的弧线到无数种其他曲线和波浪线。现在设想有一个球沿着一条曲线从A点滚向较低的B点。当然,球滚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曲汪前判线的形状。伯努利向数学界提出的挑战是,找出一条曲线AMB,使球沿这条曲线滚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最短他称这条曲线为“最速降线”,这个词是从希腊文的“最短”和“时间”两个词合成而来的。
显然,第一个猜想是连接A、B两点作直线AMB。但是,约翰对试图采用这一过于简单化的方法提出了警告:

“……不要草率地作出判断,虽然直线AB的确是连接A、B两点的最短线路,但它却不是所用时间最短的路线。而曲线AMB则是几何学家所熟知的一条曲线。如果在年底之前还没有其他人能够发现这一曲线,我将公布这条曲线的名称。”

约翰定于1697年1月1日向数学界公布答案。但是,到最后期限截止时,他只收到了“着名的莱布尼兹”寄来的一份答案,并且,莱布尼兹

“谦恭地请求我延长最后期限到复活节,以便在公布答案时……没有人会抱怨说给的时间太短了。我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还决定亲自宣布延长期限,看看有谁能够在这么长时间之后最终解出这道绝妙的难题。”

然后,为确保不会使人误解这道难题,约翰又重复了一遍:

“在连接已知两点的无限多的曲线中……选择一条曲线,如果用一根细管或细槽代替这条曲线,把一个小球放入细管或细槽中,放手让它滚动,那么,小球将以最短的时间从一点滚向另一点。”

此时,约翰开始热心鼓吹奖励解出他的最速降线问题的人。不要忘记,他自己是知道答案的,如此一来,他关于数学荣誉的一段话就不免有自诩之嫌:

“但愿有人能够迅速摘取桂冠。当然,奖品既非金,也非银,因为这些东西只能引起卑贱者的兴趣……相反,由于美德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而名望又是最强的刺激,所以,我们为高贵的得胜者所颁发的奖励是荣誉、赞颂和认可……”

在这段话中,似乎约翰认为自己面对他可怜的哥哥雅各布,又一次赢得了胜利。但是,在他心里还有另外一个目标。约翰写道:

“……很少有人能够解出我们独特的问题,即使那些自称通过特殊方法……不仅深入探究了几何学的秘密、而且还以一种非凡的方式拓展了几何学的疆域的人。这些人自以为他们的伟大定理无人知晓,其实早已有人将它们发表过了。”

还有谁能怀疑他所说的“定理”就是指的流数法,他所蔑视的目标就是艾萨克·牛顿呢?牛顿曾宣称早在莱布尼兹1684年发表微积分论文之前就已发现了这一理论。无疑,约翰的挑战目标非常明确,他把他的最速降线问题抄了一份,装进信封,寄往英国。

当然,1697年,牛顿正在忙于造币局的事务,而且,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那样,他的头脑已不似全盛期时那样机敏了。当时,牛顿与他的外甥女凯瑟琳·康迪特一起住在伦敦。凯瑟琳记述了这样的故事:

“1697年的一天,收到伯努利寄来的问题时,艾萨克·牛顿爵士正在造币局里忙着改铸新困改币的工作,直到四点钟才精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但是,直到解出这道难题,他才上床休息,这时,正是凌晨四点钟。”

即使是在晚年,并且,是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而感到精疲力竭的情况下,艾萨克·牛顿仍然成功地解出了众多欧洲人都未能解出的难题!由此可见这位英国伟大天才的实力。他清楚感觉到他的名望与荣誉都受到了挑战;而且,伯努利和莱布尼兹毕竟都还在急切地等待着公布他们自己的答案。因此,牛顿当仁不让,仅仅用几个小时就解出了这道难题。然而,牛顿有些被激怒了,据说他曾言道:“在数学问题上,我不喜欢……给外国人……戏弄。”

我们再回到欧洲。复活节将近的时候,几份答案寄到了约翰·伯努利的手里。他们每个人所寻求的曲线都是一条颠倒了的旋轮线,而这的确“是几何学家所熟知的一条曲线”。我们注意到,帕斯卡和惠更斯就曾研究过这一重要曲线,但他们谁也没有认识到旋轮线还是一条最快的下降曲线。约翰以一种夸张的口吻写道:“……如果我明确说出惠更斯的……这一旋轮线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最速降线,你们一定会惊呆了。”

到复活节时,挑战期限截止。约翰一共收到了五份答案。其中包括他自己的答案和莱布尼兹的答案。他的哥哥雅各布寄来了第三份答案(这也许会使约翰感到沮丧),而洛皮塔侯爵则寄来了第四份答案。最后寄来的答案,信封上盖着英国的邮戳。约翰打开后,发现答案虽然是匿名的,但却完全正确。他显然遇到了他的对手艾萨克·牛顿。答案虽然没有署名,但却明显地出于一位绝顶天才之手。

据说(或许不尽可靠,但却非常有趣),约翰半是羞恼,半是敬畏地放下这份匿名答案,会意地说:“我从他的利爪认出了这头狮子。”

㈨ 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数学符号*什么意思

数学符号*是乘号的意思。*还表示除0之外的数,例:N*表示正整数。
乘号是一种特殊符号,在打字时有很多人用“*”号代替。其实乘号是可以输入的。
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其着作《数裂轮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 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肆弯信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 。
莱布尼茨于1698年7月29日给约翰·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X”混淆。

(9)伯努利信封c语言扩展阅读:
*的闹闭其他作用:
1、它通常用来做注释符号。
2、用来表示密码,以体现出已输入的字符数量,同时可以避免输入的密码被人看到。
3、可用来作网上的符号表情,如:*-*(晕)。
4、也表示某些词语或字无法显示,或不符合词语审查,如具有色情、反动等敏感词会用此符号来屏蔽。
5、用来表示C语言中的指针声明符。
6、如果用于在数学里面,相当于一个乘号。
7、SQL中select * 表示输出结果里包含表里的全部字段。
8、ascii值为42。

㈩ C语言编程题这题咋做啊

分析,假如有N封信和N个信封,
第一步:第一封信,错误信封情况:N-1个
第二步:假设与第一封信装错的信封为第A个信封,则此步就找第A个信封,与之匹配会出错的信封有N-1个
第三步(如果N大于2):与第M封信匹配错误的信封情况为N-2(M≠1,M≠A)
第四步:假设与第M封信装错的信封为第B个信封,则此步就找第B个信封,与之匹配会出错的信封有N-2个
……一次类推
算法就是(N-1)*(N-1)*(N-2)*(N-2)*…*1*1
自己想出来的,应该是对的,楼主自己测试看看,应该没错,代码就不写了,很简单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