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删掉,卫青,霍去病。会引起广大群众的热议和愤怒
没有英雄人物何谈爱国教育,光说汉朝如何强大,没有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何来强大?
2. 历史教科书为什么要删除霍去病、卫青、岳飞这些民族英雄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中其实为我们塑造了霍去病、卫青、岳飞等一些民族英雄,在抗击外族侵略的一次次斗争中,他们在历史上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可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历史中的外族现在已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我们不能再一味的去宣扬他们是民族英雄。
3. 为什么卫青霍去病不能从历史教科书中撤掉
前些天,初中的历史教材关于卫青霍去病的书写本就少的可怜,又要删除掉卫青霍去病,引得众网民愤慨不已!于是,人教社就遭到了网民们的讨伐,不过幸好的事,人教社及时出来回应: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了解,编写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决定在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相关内容。
1.卫青
卫青(?―前106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历史记载,卫青能入朝当官,可以说是占了他姐姐卫子夫的光,不过,这完全不影响世人对他的评价,他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那是靠着他自己的建立的丰功伟绩!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卫青六击匈奴,最有名的一战是“远征漠北”,名垂千古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当时,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喊杀声惊天动地。伊稚斜单于眼看大势已去便突围逃走,卫青发觉后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这就是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什么不能拿掉卫青的其中一个缘由:爱国主义英雄不能撤
2.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同样是“漠北之战”,霍去病却直捣王庭。
西汉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帅骑兵五万出征,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击溃匈奴单于主力,霍去病击溃匈奴左贤王部主力。
此役中,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以跳蛙战术直取匈奴左贤王部王庭,将匈奴集团的高管几乎一网打尽,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表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这也是“封狼居胥”成语的来源,该词也成为了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从此还边界几十年的太平。
汉朝的国强民富,少不了他们的功劳!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从历史教材中删除的原因!
如果英雄被从历史中抹去,功绩不被认可,那以后军中的将士的心自然就寒了。
假如卫青和霍去病被从教科书上撤走,一个热血青年说他想当霍去病去封狼居胥,而周围人都在笑话他的时候,我想,这个国家和民族就真的得反思了。幸好,人教社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4. 为什么要将卫青,霍去病,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删除
这个嘛,其实不完全消除了,挪到高中教科书。过去与现在不同了,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国,出于民族和谐,做出决定。
5. 为什么国家要把卫青、霍去病等人从历史书删除
历史上骁勇善战的人有很多,例如韩信、岳飞还有项羽等,他们这样的人都是善于用兵,武功也高人一等。他们的丰功伟绩都被记录在了史书上,而有的武将则不像他们一样,虽然为国家立下了很多的功,但是被国家从历史课本上抹去了。
后来,国家将这段历史故事放在了高中的课本里,因为大一点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故事学会武将的勇敢,只要老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也能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 为什么卫青,霍去病等人会从历史书中消失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并且少了任何一部分,历史都是不完整的,但在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历史英雄,被从教科书中完全删除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被删除的“汉匈战争”说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命霍去病与其舅舅卫青,率几十万雄兵,兵分两路追歼匈奴。
期间,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左贤王大战,斩首七万余人,随后乘胜追击来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霍去病命手下推土成山,随后登山置顶,面向南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立碑,以此将狼居胥山纳为汉家疆土,此时,匈奴早已远遁漠北。
随后,汉宣帝登基,匈奴人内部分化,一部分对汉朝俯首称臣,一部分远走他乡,成了如今匈牙利人的祖先,所以人教社秉承“为增进世界民族大团结,对孩子少灌输血腥历史”的思想,删除了卫青、霍去病这两位英雄的相关历史。
一时间引起了网友们的疯狂反对,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不公,对历史英雄的蔑视,更是对学生的欺骗。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度是人们引以为豪的民族信念,透露着华夏民族骨子里的血性,不容被删除。
好在网友们的建议有了结果,人教社宣布:原本在初中教科书中删除的卫青、霍去病相关内容,将被安排在高一历史课本中专门讲授,并在2018年秋季投入使用。
7. 为什么国家要将卫青跟霍去病从历史书上删除
卫青跟霍去病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大将,而他们的主要功绩就是跟匈奴作战。然而很多上初中的孩子其实还没有自己的思想跟价值观,在初中课本上放上这些历史知识,容易给他们灌输一些错误思想,加深民族之间的矛盾。而且中国是一向讲究以和为贵,所以不能够给这些孩子灌输这些血腥、战争、暴力的思想。除此之外,这么做也是为了促进中国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历史还有民族英雄的不尊重。不过虽然初中的课本上没有了,高一的历史书上却会有专门的章节量讲述这两个人,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8. 中国新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取消卫青霍去病,为什么
感觉是一带一路,不能让周边国家以为我们在搞霸权主义,所以删除这些,以便国家更好的发展
9. 卫青,霍去病为什么退出了中学历史课本
我知道卫青,霍去病的事迹就是通过初中历史课本,记得那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慷慨激昂,尤其是讲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时候,更是让我们热血沸腾,深感这才是真英雄,好男儿!那时候,教材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历史定位是民族英雄。
历史总有局限性,就像现在的世界,各国之间分分合合,合作多过于竞争,原来的敌人变成了合作伙伴,难道就应该把那些曾经有过的战争从历史课本中抹掉?因为会破坏国家之间的团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不可更改!戚继光,郑成功他们抗击外敌,固然是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为了汉族生存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他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存在于历史课本中也几十年,哪有什么破坏民族团结?再说,如今,各民族高度融合,当时的一些民族甚至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或民族血脉相溶化为华夏的一分子。如果按照这个理由,为了民族大团结应该删除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的历史,为了世界大团结是不是应该删除二战的历史呢?
好在网友的呼声引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重视,给出了相关回复:关于卫青、霍去病的学习内容,原有版本历史教材安排在初中阶段,这次统编历史新教材安排在高中阶段,具体在高一上册“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一课中专门讲授。
我们在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那些的前辈和英雄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安全,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应该被人铭记,而不是被淡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想想,如果之后的学生们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英雄人物,该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