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诗三百首》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唐诗三百首》有两个版本:
1、中华书局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59年9月
开本: 32开
统一书号:10018·237
字体:繁体
2、时代文艺出版社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清)蘅塘退士 编,崔钟雷主编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字数: 110000
开本: 32开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2. 古诗密码
嘉台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接到线报,有毒贩在春阳酒店接头,估计有一场数量庞大的交易。抓捕工作非常顺利,不费一枪一弹即抓获正在接头的两个毒贩。然而,警察搜遍了两个毒贩全身及整个酒店,除了缴获一张写有一首古诗的纸片外,一无所获。
难道是线人误报、恶搞或者报复被举报者?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位线人已是公安局的老熟人了,他断然不敢草率行事甚至为一己之私欺骗警察。如果线人消息正确,那毒品又被毒贩藏在何方?警察猜想,问题或许出在那张写有古诗的小纸片上。但队里的警员反复传阅,动足脑筋也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名堂。
缉毒大队以正副队长领衔,分成两拨人马,分别提审两个毒贩嫌疑人。然而,令警察纠结的是这两个人不但身上无毒,而且公安网上从来没有他们吸贩毒记录,甚至没有丝毫的违法犯罪的踪迹。自然,对他们的审查过程也很不顺利。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古诗词爱好者,只是在酒店交流古诗阅读经验。这个谎言马上就被警察戳穿,因为他们连李白的《静夜思》都背不出来,又怎么能搞得懂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呢。另外,两个人的笔迹也都与纸片上的书写不同。但是,无论警察如何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的劝导,两个人就像通了气似的死扛到底,或者干脆一声不啃。他们或许知道,只要挨过二十四小时,警察找不到证据,就只能放了他们。
于是,缉毒大队找到嘉台学院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主任张教授,请他破译下纸片上古诗的秘密。张主任邀请学科组里几位教授博士研究了几个小时,翻遍了系里所有相关研究资料,除了发现“江”误写成“河”外,也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再过几个小时,如果仍然不能发现问题,那就必须释放这两个并无案底的“毒贩”。如此就意味着这次抓捕活动的彻底失败。怎么办?大家似乎陷入死胡同,一筹莫展。缉毒大队王队长突然想起刑警大队教导员大宋是局里有名的古诗词爱好者,一有空闲就喜欢吟上一两首。于是电话有请刑警大宋到缉毒大队来帮助破译古诗奥秘。
刑警大队有三位宋姓警官,按年纪分别称老宋、大宋和小宋。老宋喜钓鱼、小宋喜红五,只有大宋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大宋对古诗词的强烈的情感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想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考虑到身份的特殊,只能放弃。但大家都觉得大宋要是登台竞技,那无论是外卖小哥雷海为还是学生妹武亦姝,都有可能败在大宋嘴下。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当地的中学语文老师都不敢与其谈诗论词,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大宋面前出洋相。
大宋接到求援电话时正在休假。电话里王队长告诉大宋,缉毒大队抓获两个毒贩嫌疑犯,但除了一张抄录了《峨眉山月》的纸片外,并无其他任何证据,缉毒大队已是骑虎难下。一听案件与古诗词有关,大宋顿时来了兴致,提前结束休假赶到缉毒大队。
大宋拿着这张大学教授、博士也看不出名堂的纸片,轻轻读了起来:
书写用的是颜体小楷,显得十分老到,虽然抄录在光滑的打印纸上,但中锋、偏峰、逆峰、回峰交代的十分清楚,没有十数年的功底,断达不到如此地步。但诗中“羌江”的“江”字误写成“河”字,显得十分刺眼。照理有深厚笔力的人,不该抄出如此低级的错别字。大宋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只觉得这个书法他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呢?应该与他在中学时的同桌小冠的书写相似,左粗右细是它们的相似点。一想到中学,他的大脑灵光一现,难道他的对手有可能是中学的同学吗?
中学时,大宋班里有一个怪怪的语文老师。说怪,一是他的姓,“佴”这个姓很少见,99%的人读不出来;二是形象上,他教的是语文,可是却像音乐人那样始终留着一束长发,从校长到局长,都为他的长发绞尽了脑汁,要不是他的课教得好,恐怕饭碗早丢了;三是课堂教学他从不循常规,总会整一些出同学不意之言行,因而每堂课都会有阵阵的惊呼声。大宋最喜欢的就是关于古诗词的游戏,其中又最爱古诗词密码编制与破译。基本的规律就是:当一首诗的首句出现错别字,那就意味着答案藏在每句诗的首字或第二字;如果出现在末句,那就藏在每句诗的末字或倒数第二个字;如果出现在中间,五绝或五律就是居中的哪个字,如果是七绝或七律则藏在中间三个字中。根据这个规律,大宋马上找出了这首七绝的密码:月半羌河溪向见。
大宋想到羌河上有一个溪香阁,地处偏僻,但因特色鲜明,顾客盈门,天天热闹非凡。因而如果要在这个地方做点什么勾当到是一个绝妙的地方,人虽多,却无城里普天盖地的探头,因此显得闹中取静,十分隐蔽,一旦有事,容易逃遁。溪香阁占地大,包厢多,且道路四道八达,前面的羌河上游船众多,后面一条路直通原始森林,一旦行动暴露,毒贩逃跑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开枪容易伤着游人食客。因此,抓捕必须要准确。
大宋再细读纸片,发现诗的落款也比较奇怪。根据他们老师曾经的游戏,如果诗词的某个句子的中间有错别字,则需要注意落款的头几字和尾几字。这个落款将书写时间写在了前面,且有年有月还有时,却没有日,显然日体现在正文密码的“月半”两个字。而落款的“春香”,大宋推测不是人名,有可能是溪香阁的某个包厢名。大宋以顾客预约名义电话联系溪香阁果然有“春香”包厢。至此大宋完全破译了毒贩的秘密:毒贩将于2018年5月15日晚上9-11时,在溪香阁“春香”包厢进行重大交易活动。密码虽破,但如果贩毒集团头子知道自己的手下被抓,一定会抱头鼠窜,不再交易,更重要的是关着这两货,写有古诗的纸片就不能传递到另一毒贩头目手上,即使无事发生他也不知到哪里去接头。于是,缉毒大队根据大宋建议,以24小时内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两个嫌疑人有犯罪行为而释放,并给他们发放了一小笔赔偿费。
故事的结局不用多说,你也能知道。毒贩一点没有怀疑他们的密码已经被大宋破译,天罗地网早已布下,在他们自以为得计,在当晚夜宵结束开始交易时,被嘉台公安局缉毒大队一网打尽。但正如大宋预感的那样,书写这张纸片的毒贩团队大军师就是大宋的中学同桌,这令大宋对于破获大案立下奇功的嘉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可是大宋也知道,最伤心的不会是他,一定是那位名怪、行怪、教怪的怪老师,也是他们眼中最有亲和力的好老师,并且是创造了古诗密码游戏的佴老师。
3. 从唐诗中窥见大唐的盛世江湖
提及唐朝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
是开创盛世王朝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是唐玄宗缔造的全盛大唐开元盛世?
是李隆基与杨玉环凄美的爱情故事?
还是三百年王朝不断涌现的文人名士?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经济、政治、民生的全盛时代,拥有着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文化盛世巅峰,它是诗人吟诵千古名诗的盛世之时,也是历代文人神往的精神世界。
以往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无不从正史、野史、民间异事等方面入手,旨在还原一个较为真实且全面的历史。而出版了《唐诗密码》《宋词密码》《诗词里的中国》的中国唐史学会会员、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常华却另辟蹊径,以诗证史,借由一趟诗史互证的唐朝之旅,在《去唐朝:诗人和人间世》中,用32位唐代诗人的人间世和逍遥游带我们窥见唐诗里的帝国三百年。
知古鉴今,文化与历史又将如何互证?用唐人诗歌中透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轨迹,来感应那一时期内历史所发生的动荡风云,在以诗证史的过程中,颇具新意,这与以往的证史过程反差非常大。
作者将这一论证的过程分为4个部分,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从这4个部分中不难看出,每个时期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诗人所作诗词的内涵亦不同。它不仅仅体验在唐人宦海沉浮中的心得体悟,更多的是此时期下唐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轨迹,会随着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比如初唐时期的唐人诗句骆宾王的《咏鹅》,这是一首七岁孩童的诗歌,却隐喻着对生命的自觉与踌躇满志。只不过开启了大唐边塞诗先声的他,却始终没能迎来事业上的一路高歌。作者在书中称:从充满激情的引吭高歌到一声声刺破长空的嘶鸣,骆宾王的生命轨迹太像是由鹅向蝉的嬗变了。
每每提及唐代诗人,总会想起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孟浩然。他人求的不是仕,便是隐,又或是如山水田园派“王孟”组合中的亦官亦隐恬然自适的“诗佛”王维,而孟浩然的人生却落得个仕隐两空。
原本生于开元全盛时期的孟浩然,却以布衣终其身不达而卒,虽不是唐代着名诗人里最惨的一位,也相差无几。如果说在唐朝历史中唐一代诗人皆有其独特的诗意人生,那么孟浩然便是其中失意人生的代表了。
他的诗饱含生活气息,却不乏愤世嫉俗之作,像早年所作诗词《与诸子登岘山》,在字里行间透出心中的悲慨之情。又如放弃科举后在游历名山大川时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于孟浩然求仕心态的直接映射,这首诗透出的是他对仕途的渴望,以及无心于隐的真实心理。
书中32位唐代诗人用诗歌所映出所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心理与精神轨迹、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文化与历史间的勾联,以全新的视角,诗史互证的唐朝之旅,从唐诗中窥见大唐的盛世江湖。
4. 唐诗三百案2什么时候出
2023年5月。唐诗三百案还没有出第2部,预计2023年1月开始拍摄,2023年5月推出。《唐诗三百案》是由天津金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百鹿影业有限公司出品,韩冬执导,王文通作为总编剧的古装侦探悬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