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国合力破译,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埃尼格玛密码机有多厉害
埃尼格玛密码机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更加确切的说,埃尼格玛是对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转子机械加解密机器的统称,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型号。 主要是德国科学家们针对当时一再失密的情况,费尽心机发明的密码再加密机,是当时最复杂的保密机器。直到1939年9月,在破译精英们不懈努力和波、法突破德国陆军埃尼格玛密钥的帮助下,英国密码专家们才破译了德国空军的“红色”密钥。但是,埃尼格玛的“黄色”密钥,仍无法掌握密码规律当时,这个密钥还不是被破译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战斗中,英国海军在挪威海岸的一架德机的残骸中,找到了一本密码本表,这才揭开了埃尼格玛的神秘面纱。
⑵ 二战时期最早使用的密码是什么
恩尼格玛密码机(德语:Enigma,又译哑谜机,或谜)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
⑶ 谁了解密码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密码学(在西欧语文中,源于希腊语kryptós“隐藏的”,和gráphein“书写”)是研究如何隐密地传递信息的学科。在现代特别指对信息以及其传输的数学性研究,常被认为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和信息论也密切相关。
着名的密码学者Ron Rivest解释道:“密码学是关于如何在敌人存在的环境中通讯”,自工程学的角度,这相当于密码学与纯数学的异同。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等相关议题,如认证、访问控制的核心。密码学的首要目的是隐藏信息的涵义,并不是隐藏信息的存在。
密码学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特别是在于电脑与网络安全所使用的技术,如访问控制与信息的机密性。密码学已被应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动柜员机的芯片卡、电脑使用者存取密码、电子商务等等。
密码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些法则,变明文为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脱密变换。密码在早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脱密变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等都可实施加、脱密变换。
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语言学、数学、电子学、声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的现实研究成果,特别是各国政府现用的密码编制及破译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
进行明密变换的法则,称为密码的体制。指示这种变换的参数,称为密钥。它们是密码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密码体制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四种:错乱按照规定的图形和线路,改变明文字母或数码等的位置成为密文;代替——用一个或多个代替表将明文字母或数码等代替为密文;密本——用预先编定的字母或数字密码组,代替一定的词组单词等变明文为密文。
加乱——用有限元素组成的一串序列作为乱数,按规定的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结合变成密文。以上四种密码体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编制出各种复杂度很高的实用密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开密钥体制,即运用单向函数的数学原理,以实现加、脱密密钥的分离。加密密钥是公开的,脱密密钥是保密的。这种新的密码体制,引起了密码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探讨。
利用文字和密码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对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还原密码编制,即破译密码。破译不同强度的密码,对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其实在公元前,秘密书信已用于战争之中。西洋“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The Histories)当中记载了一些最早的秘密书信故事。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为对抗奴役和侵略,与波斯发生多次冲突和战争。
于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集结了强大的军队,准备对雅典(Athens)和斯巴达(Sparta)发动一次突袭。
希腊人狄马拉图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苏萨城(Susa)里看到了这次集结,便利用了一层蜡把木板上的字遮盖住,送往并告知了希腊人波斯的图谋。最后,波斯海军覆没于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湾(Salamis Bay)。
由于古时多数人并不识字,最早的秘密书写的形式只用到纸笔或等同物品,随着识字率提高,就开始需要真正的密码学了。最古典的两个加密技巧是:
置换(Transposition cipher):将字母顺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变成‘ehpl em’。
替代(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统地将一组字母换成其他字母或符号,例如‘fly at once’变成‘gmz bu podf’(每个字母用下一个字母取代)。
(3)军队机要密码工作创建于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研究
作为信息安全的主干学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密码学全国第一。
1959年,受钱学森指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密码学研究,1988年,西电第一个获准设立密码学硕士点,1993年获准设立密码学博士点,是全国首批两个密码学博士点之一,也是唯一的军外博士点,1997年开始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成为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2001年,在密码学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安全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此专业的高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依托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密码学”(全国第一)组建,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拥有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交换与网络编码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在中国密码学会的34个理事中,西电占据了12个,且2个副理事长都是西电毕业的,中国在国际密码学会唯一一个会员也出自西电。毫不夸张地说,西电已成为中国培养密码学和信息安全人才的核心基地。
以下简单列举部分西电信安毕业生:来学嘉,国际密码学会委员,IDEA分组密码算法设计者;陈立东,美国标准局研究员;丁存生,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邢超平,新加坡NTU教授;冯登国,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
张焕国,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信安掌门人;何大可,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信安掌门人;何良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首席密码专家;叶季青,中国人民解放军密钥管理中心主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三位领袖:肖国镇、王育民、王新梅。其中肖国镇教授是我国现代密码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关于组合函数的统计独立性概念,以及进一步提出的组合函数相关免疫性的频谱特征化定理,被国际上通称为肖—Massey定理。
成为密码学研究的基本工具之一,开拓了流密码研究的新领域,他是亚洲密码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还是国际信息安全杂志(IJIS)编委会顾问。
2001年,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持制定的无线网络安全强制性标准——WAPI震动了全世界,中国拥有该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美国IEEE在全世界的垄断,华尔街日报当时曾报道说:“中国无线技术加密标准引发业界慌乱”。
这项技术也是中国在IT领域取得的具少数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就是该校在全国信息安全界领袖地位的最好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密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