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磁盘冗余阵列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在台湾一般俗称:磁盘阵列)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小磁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磁盘组, 使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磁盘。根据选择的版本不同,RAID比单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益处:增强数据整合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吞吐量或容量。另外,磁盘组对于计算机来说, 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磁盘或逻辑存储单元。分为RAID-1,RAID-10,RAID-3,RAID-30,RAID-5,RAID-50。
围绕RAID的基本想法就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式的逻辑硬盘,因此,操作系统仅把它们看作一个单一的逻辑存储单元或磁盘。通过这种手段使逻辑硬盘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RAID常被用在服务器计算机上,并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作为组合。由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与和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与主板整合,它也成为了高级最终用户的一个选择,特别是需要大量存储的工作,如:视频与音频制作。
利用如磁盘条纹化 (RAID 0) 和 磁盘镜像 (RAID 1) 的技巧,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来达到亢余性、低延迟、读写的高带宽、硬盘毁坏后的最大可恢复性。
采用 RAID 的主要原因是:
1、增强了速度
2、扩容了存储能力(以及更多的便利)
3、可高效恢复磁盘
有两种可以实现RAID的方法:硬RAID和软RAID。
最初的RAID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每种等级都有其理论上的优缺点。这些年来,出现了对于RAID观念不同的应用。
参考http://ke..com/view/1247528.htm
B. 如何在BIOS中设置RAIDBIOS中有用的设置,给我介绍下
随着价格的下降和相应主板的支持,目前SATA硬盘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但由于受芯片组和操作系统的影响,不少用户对SATA硬盘的使用及安装系统掌握不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SATA硬盘的日常应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个帮助。
一、BIOS设置部分
由于各家主板的BIOS不尽相同,但是设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BIOS设置,相信读者都能够根据自己主板BIOS的实际情况参考本文解决问题。
1.南桥为ICH5的主板
先以华硕的P4C800为例,这款主板芯片组为i865PE,南桥为ICH5/ICH5R。进到BIOS后,选择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强模式(Compatible
Mode和Enhanced
Mode)。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可以理解为把SATA硬盘端口映射到并口IDE通道的相应端口,当你选择这种模式时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中会有三个选项:
Primary
P-ATA+S-ATA:并行IDE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TA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与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接口(Primary
P-A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TA硬盘占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行SATA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TA2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时,其下的端口设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个选项:
P-ATA+S-ATA: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TA和2个S-ATA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桥芯片就只支持4个ATA设备。此时SATA1口硬盘对应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盘),SATA2口硬盘对应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盘)。
S-ATA:串行硬盘增强模式,此时理论上支持4个串行硬盘,但还得看主板的支持情况(如果是ICH5R芯片组如P4P800,想组RAID模式,则必须要选择此项,并将Configure
S-ATA
as
RAID项设为Yes,S-ATA
BOOTROM项设为Enable,设置后BIOS自动检测的时候按“Ctrl+I”进行RAID设置)。
P-ATA:其实还是一种映射模式,SATA硬盘占据的是第一个IDE通道,SATA1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主盘,SATA2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从盘。
当你使用的是Win98/Win
NT/Win2000/MS-DOS等传统的操作系统时,由于它们只支持4个IDE设备,所以请选择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并根据你的实际硬盘数量和位置选择IDE
Port
Settings中的对应选项;当你使用的是WinXP/Win2003等新型的操作系统时,可以选择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来支持更多的设备。当然如果你安装Win98+Win
XP双系统的话,也只好选择Compatible
Mode了。另外,有的主板BIOS有BUG,致使在单个SATA硬盘上安装Windows
98SE系统时不能正确安装SATA硬盘(如:华擎P4VT8),只需要升级BIOS版本到最新版就可以解决了。
注:虽然SATA硬盘本身并没有主从之分,但是如果使用了端口映射的模式,当你想要并行硬盘和串行硬盘共存时,还是得注意硬盘所占的位置不要冲突了,而且启动顺序也需要在BIOS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2.南桥为Intel
ICH5R的主板
下面以GA-8KNXP
Ultra为例,简要说一下技嘉主板的BIOS中SATA的设置:
这款主板的芯片组是i
C. 做RAID0需要几个硬盘
实现RAID 0至少需要两块以上的硬盘,它将两块以上的硬盘合并成一块,数据连续地分割在每块盘上。
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这样,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着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3)raid存储技巧扩展阅读:
单一硬盘工作考虑到的问题就是耗损,但如果两个硬盘同时处理读写操作,明显可以减少故障时间和增加寿命。单一硬盘从开机后就不停工作,内部导体组件的发热情况必然实在考虑范围内,这也是为何现在固态硬盘存在优势原因之一。然后读写损耗本身就比空转更高,那么Raid 0的读写方面相比单一硬盘就有了优势。
但同时Raid 0的寻道和磁头定位也是两个硬盘同时要做的,那么必然对于数据稳定性存在翻倍的影响,如果独立硬盘要在2秒完成的工作,Raid0可能只需要1.3秒或者更低,因为从它的原理上计算了2次,读写率要比单一硬盘更复杂一些,从中出现的稳定性故障也更高,遇到出错现象是其最大的弊端,无法为数据安全做保障。同时是一种拿稳定性换取性能的方案。
D. 工作站中raid0和raid1有什么区别,怎么运用
概念、安全性、性能不同。
RAID 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操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RAID 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
一、概念
1、RAID 0:
RAUD 0就是多磁盘数据分组同步写读。
2、RAID 1:
RAID 1就是多磁盘同数据同步写读。
三、性能
1、RAID 0
理论读写速度是单盘读写速度的X倍,X指加入到同一阵列的磁盘数。同时容量也为单盘容量的X倍。
2、RAID 1
读写速度与单盘相同,容量为单盘的容量。
(4)raid存储技巧扩展阅读:
RAID
1、简介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2、分类
(1)RAID 0
RAID 0 将数据分条,存储到多个磁盘中,不带任何冗余信息。数据被分割成块,继续分布到磁盘中。这一级别也被认为是纯粹的数据分条。
(2)RAID 1
RAID 1至少要有两个(只有两个)硬盘才能组成,因此也称为镜像(Mirroring)方式。所谓镜像就是每两个硬盘的内容一模一样,但是对操作系统而言只呈现一个硬盘,以便于管理。
(3)RAID 3
RAID 3 是最常使用的硬盘阵列技术。RAID 3至少需要3个硬盘。RAID 3的总容量为各个硬盘容量之和减去一块硬盘的容量。应用此技术,数据被分条存储在多个磁盘内。
(4)RAID 5
RAID 5 和RAID 3极为相似,都是数据分条,奇偶校验产生冗余。但是,它不采用一个固定的硬盘来存储奇偶校验值,所有数据和校验值都分布在所有硬盘上。
(5)RAID 10
RAID 10的容错功能和RAID 1相同,分条使用RAID 1 段得到较高的I/O率。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护两种特性,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的硬盘数较多,因为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3、规范
(1)RAID 0:
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
(2)RAID 1:
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 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
(3)RAID 0+1:
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
(4)RAID 2:
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5)RAID 3:
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6)RAID 4:
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
(7)RAID 5:
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
(8)RAID 6:
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9)RAID 7:
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
E. raidxpert 使用方法
RAIDXpert是一种易于使用的软件,其设计旨在简化 RAID 存储管理。RAIDXpert是专为 AMD HBA 而设计。RAIDXpert 可以从世界任何位置的网络浏览器远程设置、管理或监视AMD RAID产品。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远程创建、删除、扩展和转换磁盘阵列。阵列同步和重建调度。监视磁盘、阵列和抽取盒状态,提供在线时间日志。磁盘、阵列、控制器或抽取盒电子邮件事件通知(例如错误或降级条件)。RAIDXpert可以从世界任何位置的网络浏览器远程设置、管理或监视AMD RAID产品。例如:可以进行更改实体磁盘参数、启用写入缓存、启用禁用、启用NCQ功能等操作。
实战借助AMD RAIDXpert Windows下开启NCQ步骤:
1、把硬盘的SATA数据连接线安装到主板的SATA 5或者SATA 6接口上。
注意SATA5/6用于AHCI,SATA 1-4用于RAID
2、进入主板BIOS中,开启 AHCI:Advanced---Southbridge Configuration---Onchip SATA Type---AHCI--Enabled
3、此时已经可以正常进入XP系统,不再出现蓝屏死机现象,并且系统会提示找到新硬件,然后安装RAID驱动程序(下载地址:http://telecom.download.colorful.cn/AMD%20Driver/AHCI/RAID.rar),此时“设备管理器”中会出现 “AMD AHCI Compatible RAID Controller”和“AMD RAID Console”两个新设备(下图),AHCI驱动至此就安装完毕。重启电脑会提示安装RAID驱动。
安装后设备管理器新增的两个设备:
4、把硬盘的 SATA数据线重新接回主板的SATA 1—4中任意一个接口,重新进入系统并按照提示安装RAID驱动程序(自动安装即可)。
5、成功开启NCQ功能
按照上文的步骤顺利安装AHCI驱动之后,还要通过AMD RaidXpert软件(下载地址:http://download.amd.com/Desktop /RAIDXpert2.4.1540.4_X2.exe)的设置(用户名 admin 密码 admin),才能完整打开NCQ功能。下载并安装RaidXpert之后进入设置界面,单击硬盘图标进入“物理驱动器信息—设置”选项,把下方的“已启用写入缓存”和“已启用NCQ”两项均设置为“启用”(如下图),点击“提交”后退出,至此终于可以成功开启790GX主板的NCQ功能了。
写在最后
利用上文中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可以简便而顺利的开启790GX 主板的NCQ功能。Vista安装光盘中同样没有集成AMD AHCI的驱动程序,但是可以借鉴以上方法来解决AHCI驱动的安装。正在使用780G/790GX主板的朋友,不妨参考本文的小技巧,让SATAⅡ硬盘在780G、790GX主板上运行得更快更稳定。
顺便在多说一句:NCQ技术也已经被用在目前最新的SSD固态硬盘驱动器中。例如Intel的X25-E固态硬盘。当开启NCQ功能后,它可以确保驱动器在处理器繁忙的时候,仍然可以有足够的资源来处理磁盘指令。因此无论你是传统的HDD还是最新的SSD硬盘,本文均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