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ceph分布式存储故障恢复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ceph分布式存储故障恢复

发布时间: 2022-12-23 00:34:25

㈠ Ceph分布式存储是怎么防止脑裂的

解决脑裂问题,通常采用隔离(Fencing)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共享存储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Master往共享存储中写数据。

客户端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Master可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Slave fencing:确保只有一个Master可以向Slave下发命令。

Hadoop公共库中对外提供了两种fenching实现,分别是sshfence和shellfence(缺省实现),其中sshfence是指通过ssh登陆目标Master节点上,使用命令fuser将进程杀死(通过tcp端口号定位进程pid,该方法比jps命令更准确),shellfence是指执行一个用户事先定义的shell命令(脚本)完成隔离。

切换对外透明:为了保证整个切换是对外透明的,Hadoop应保证所有客户端和Slave能自动重定向到新的active master上,这通常是通过若干次尝试连接旧master不成功后,再重新尝试链接新master完成的,整个过程有一定延迟。在新版本的Hadoop RPC中,用户可自行设置RPC客户端尝试机制、尝试次数和尝试超时时间等参数。

在“双机热备”高可用(HA)系统中,当联系2个节点的“心跳线”断开时,本来为一整体、动作协调的HA系统,就分裂成为2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相互失去了联系,都以为是对方出了故障,2个节点上的HA软件像“裂脑人”一样,“本能”地争抢“共享资源”、争起“应用服务”,就会发生严重后果:或者共享资源被瓜分、2边“服务”都起不来了;或者2边“服务”都起来了,但同时读写“共享存储”,导致数据损坏(常见如数据库轮询着的联机日志出错)。
运行于备用主机上的Heartbeat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检测主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其无法检测到主服务器的“心跳”则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资源。通常情况下,主、备服务器间的心跳连接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连接,这个连接可以是串行线缆、一个由“交叉线”实现的以太网连接。Heartbeat甚至可同时通过多个物理连接检测主服务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只要能通过其中一个连接收到主服务器处于活动状态的信息,就会认为主服务器处于正常状态。从实践经验的角度来说,建议为Heartbeat配置多条独立的物理连接,以避免Heartbeat通信线路本身存在单点故障。
1、串行电缆:被认为是比以太网连接安全性稍好些的连接方式,因为hacker无法通过串行连接运行诸如telnet、ssh或rsh类的程序,从而可以降低其通过已劫持的服务器再次侵入备份服务器的几率。但串行线缆受限于可用长度,因此主、备服务器的距离必须非常短。
2、以太网连接:使用此方式可以消除串行线缆的在长度方面限制,并且可以通过此连接在主备服务器间同步文件系统,从而减少了从正常通信连接带宽的占用。
基于冗余的角度考虑,应该在主、备服务器使用两个物理连接传输heartbeat的控制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在一个网络或线缆故障时导致两个节点同时认为自已是唯一处于活动状态的服务器从而出现争用资源的情况,这种争用资源的场景即是所谓的“脑裂”(split-brain)或“partitioned cluster”。在两个节点共享同一个物理设备资源的情况下,脑裂会产生相当可怕的后果。
为了避免出现脑裂,可采用下面的预防措施:
添加冗余的心跳线,例如双线条线。尽量减少“裂脑”发生机会。
启用磁盘锁。正在服务一方锁住共享磁盘,“裂脑”发生时,让对方完全“抢不走”共享磁盘资源。但使用锁磁盘也会有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占用共享盘的一方不主动“解锁”,另一方就永远得不到共享磁盘。现实中假如服务节点突然死机或崩溃,就不可能执行解锁命令。后备节点也就接管不了共享资源和应用服务。于是有人在HA中设计了“智能”锁。即,正在服务的一方只在发现心跳线全部断开(察觉不到对端)时才启用磁盘锁。平时就不上锁了。
设置仲裁机制。例如设置参考IP(如网关IP),当心跳线完全断开时,2个节点都各自ping一下 参考IP,不通则表明断点就出在本端,不仅“心跳”、还兼对外“服务”的本端网络链路断了,即使启动(或继续)应用服务也没有用了,那就主动放弃竞争,让能够ping通参考IP的一端去起服务。更保险一些,ping不通参考IP的一方干脆就自我重启,以彻底释放有可能还占用着的那些共享资源。

㈡ Ceph:一个 Linux PB 级分布式文件系统

Ceph 最初是一项关于存储系统的 PhD 研究项目,由 Sage Weil 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UCSC)实施。但是到了 2010 年 3 月底,您可以在主线 Linux 内核(从 2.6.34 版开始)中找到 Ceph 的身影。虽然 Ceph 可能还不适用于生产环境,但它对测试目的还是非常有用的。本文探讨了 Ceph 文件系统及其独有的功能,这些功能让它成为可扩展分布式存储的最有吸引力的备选。

“Ceph” 对一个文件系统来说是个奇怪的名字,它打破了大多数人遵循的典型缩写趋势。这个名字和 UCSC(Ceph 的诞生地)的吉祥物有关,这个吉祥物是 “Sammy”,一个香蕉色的蛞蝓,就是头足类中无壳的软体动物。这些有多触角的头足类动物,提供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最形象比喻。

开发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需要多方努力,但是如果能准确地解决问题,它就是无价的。Ceph 的目标简单地定义为:

不幸的是,这些目标之间会互相竞争(例如,可扩展性会降低或者抑制性能或者影响可靠性)。Ceph 开发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概念(例如,动态元数据分区,数据分布和复制),这些概念在本文中只进行简短地探讨。Ceph 的设计还包括保护单一点故障的容错功能,它假设大规模(PB 级存储)存储故障是常见现象而不是例外情况。最后,它的设计并没有假设某种特殊工作负载,但是包括适应变化的工作负载,提供最佳性能的能力。它利用 POSIX 的兼容性完成所有这些任务,允许它对当前依赖 POSIX 语义(通过以 Ceph 为目标的改进)的应用进行透明的部署。最后,Ceph 是开源分布式存储,也是主线 Linux 内核(2.6.34)的一部分。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 Ceph 的架构以及高端的核心要素。然后我会拓展到另一层次,说明 Ceph 中一些关键的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探讨。

Ceph 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划分为四部分(见图 1):客户端(数据用户),元数据服务器(缓存和同步分布式元数据),一个对象存储集群(将数据和元数据作为对象存储,执行其他关键职能),以及最后的集群监视器(执行监视功能)。

如图 1 所示,客户使用元数据服务器,执行元数据操作(来确定数据位置)。元数据服务器管理数据位置,以及在何处存储新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元数据存储在一个存储集群(标为 “元数据 I/O”)。实际的文件 I/O 发生在客户和对象存储集群之间。这样一来,更高层次的 POSIX 功能(例如,打开、关闭、重命名)就由元数据服务器管理,不过 POSIX 功能(例如读和写)则直接由对象存储集群管理。

另一个架构视图由图 2 提供。一系列服务器通过一个客户界面访问 Ceph 生态系统,这就明白了元数据服务器和对象级存储器之间的关系。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在一些层中查看,包括一个存储设备的格式(Extent and B-tree-based Object File System [EBOFS] 或者一个备选),还有一个设计用于管理数据复制,故障检测,恢复,以及随后的数据迁移的覆盖管理层,叫做 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age (RADOS)。最后,监视器用于识别组件故障,包括随后的通知。

了解了 Ceph 的概念架构之后,您可以挖掘到另一个层次,了解在 Ceph 中实现的主要组件。Ceph 和传统的文件系统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就是,它将智能都用在了生态环境而不是文件系统本身。

图 3 显示了一个简单的 Ceph 生态系统。Ceph Client 是 Ceph 文件系统的用户。Ceph Metadata Daemon 提供了元数据服务器,而 Ceph Object Storage Daemon 提供了实际存储(对数据和元数据两者)。最后,Ceph Monitor 提供了集群管理。要注意的是,Ceph 客户,对象存储端点,元数据服务器(根据文件系统的容量)可以有许多,而且至少有一对冗余的监视器。那么,这个文件系统是如何分布的呢?

早期版本的 Ceph 利用在 User SpacE(FUSE)的 Filesystems,它把文件系统推入到用户空间,还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其开发。但是今天,Ceph 已经被集成到主线内核,使其更快速,因为用户空间上下文交换机对文件系统 I/O 已经不再需要。

因为 Linux 显示文件系统的一个公共界面(通过虚拟文件系统交换机 [VFS]),Ceph 的用户透视图就是透明的。管理员的透视图肯定是不同的,考虑到很多服务器会包含存储系统这一潜在因素(要查看更多创建 Ceph 集群的信息,见 参考资料 部分)。从用户的角度看,他们访问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却不知道下面聚合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池的元数据服务器,监视器,还有独立的对象存储设备。用户只是简单地看到一个安装点,在这点上可以执行标准文件 I/O。

Ceph 文件系统 — 或者至少是客户端接口 — 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文件系统中,所有的控制和智能在内核的文件系统源本身中执行。但是,在 Ceph 中,文件系统的智能分布在节点上,这简化了客户端接口,并为 Ceph 提供了大规模(甚至动态)扩展能力。

Ceph 使用一个有趣的备选,而不是依赖分配列表(将磁盘上的块映射到指定文件的元数据)。Linux 透视图中的一个文件会分配到一个来自元数据服务器的 inode number(INO),对于文件这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然后文件被推入一些对象中(根据文件的大小)。使用 INO 和 object number(ONO),每个对象都分配到一个对象 ID(OID)。在 OID 上使用一个简单的哈希,每个对象都被分配到一个放置组。 放置组 (标识为 PGID)是一个对象的概念容器。最后,放置组到对象存储设备的映射是一个伪随机映射,使用一个叫做 Controlled Replication Under Scalable Hashing (CRUSH)的算法。这样一来,放置组(以及副本)到存储设备的映射就不用依赖任何元数据,而是依赖一个伪随机的映射函数。这种操作是理想的,因为它把存储的开销最小化,简化了分配和数据查询。

分配的最后组件是集群映射。 集群映射 是设备的有效表示,显示了存储集群。有了 PGID 和集群映射,您就可以定位任何对象。

元数据服务器(cmds)的工作就是管理文件系统的名称空间。虽然元数据和数据两者都存储在对象存储集群,但两者分别管理,支持可扩展性。事实上,元数据在一个元数据服务器集群上被进一步拆分,元数据服务器能够自适应地复制和分配名称空间,避免出现热点。如图 4 所示,元数据服务器管理名称空间部分,可以(为冗余和性能)进行重叠。元数据服务器到名称空间的映射在 Ceph 中使用动态子树逻辑分区执行,它允许 Ceph 对变化的工作负载进行调整(在元数据服务器之间迁移名称空间)同时保留性能的位置。

但是因为每个元数据服务器只是简单地管理客户端人口的名称空间,它的主要应用就是一个智能元数据缓存(因为实际的元数据最终存储在对象存储集群中)。进行写操作的元数据被缓存在一个短期的日志中,它最终还是被推入物理存储器中。这个动作允许元数据服务器将最近的元数据回馈给客户(这在元数据操作中很常见)。这个日志对故障恢复也很有用:如果元数据服务器发生故障,它的日志就会被重放,保证元数据安全存储在磁盘上。

元数据服务器管理 inode 空间,将文件名转变为元数据。元数据服务器将文件名转变为索引节点,文件大小,和 Ceph 客户端用于文件 I/O 的分段数据(布局)。

Ceph 包含实施集群映射管理的监视器,但是故障管理的一些要素是在对象存储本身中执行的。当对象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新设备添加时,监视器就检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集群映射。这个功能按一种分布的方式执行,这种方式中映射升级可以和当前的流量通信。Ceph 使用 Paxos,它是一系列分布式共识算法。

和传统的对象存储类似,Ceph 存储节点不仅包括存储,还包括智能。传统的驱动是只响应来自启动者的命令的简单目标。但是对象存储设备是智能设备,它能作为目标和启动者,支持与其他对象存储设备的通信和合作。

从存储角度来看,Ceph 对象存储设备执行从对象到块的映射(在客户端的文件系统层中常常执行的任务)。这个动作允许本地实体以最佳方式决定怎样存储一个对象。Ceph 的早期版本在一个名为 EBOFS 的本地存储器上实现一个自定义低级文件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一个到底层存储的非标准接口,这个底层存储已针对对象语义和其他特性(例如对磁盘提交的异步通知)调优。今天,B-tree 文件系统(BTRFS)可以被用于存储节点,它已经实现了部分必要功能(例如嵌入式完整性)。

因为 Ceph 客户实现 CRUSH,而且对磁盘上的文件映射块一无所知,下面的存储设备就能安全地管理对象到块的映射。这允许存储节点复制数据(当发现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分配故障恢复也允许存储系统扩展,因为故障检测和恢复跨生态系统分配。Ceph 称其为 RADOS(见 图 3 )。

如果文件系统的动态和自适应特性不够,Ceph 还执行一些用户可视的有趣功能。用户可以创建快照,例如,在 Ceph 的任何子目录上(包括所有内容)。文件和容量计算可以在子目录级别上执行,它报告一个给定子目录(以及其包含的内容)的存储大小和文件数量。

虽然 Ceph 现在被集成在主线 Linux 内核中,但只是标识为实验性的。在这种状态下的文件系统对测试是有用的,但是对生产环境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考虑到 Ceph 加入到 Linux 内核的行列,还有其创建人想继续研发的动机,不久之后它应该就能用于解决您的海量存储需要了。

Ceph 在分布式文件系统空间中并不是唯一的,但它在管理大容量存储生态环境的方法上是独一无二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其他例子包括 Google File System(GFS),General Parallel File System(GPFS),还有 Lustre,这只提到了一部分。Ceph 背后的想法为分布式文件系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未来,因为海量级别存储导致了海量存储问题的唯一挑战。

㈢ ceph:rados浅析

在传统分布式存储架构中,存储节点往往仅作为被动查询对象来使用,随着存储规模的增加,数据一致性的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

而新型的存储架构倾向于将基本的块分配决策和安全保证等操作交给存储节点来做,然后通过提倡客户端和存储节点直接交互来简化数据布局并减小io瓶颈。

RADOS就是这样一个可用于PB级规模数据存储集群的可伸缩的、可靠的对象存储服务。它包含两类节点:存储节点、管理节点。它通过利用存储设备的智能性,将诸如一致性数据访问、冗余存储、错误检测、错误恢复分布到包含了上千存储节点的集群中,而不是仅仅依靠少数管理节点来处理。

RADOS中的存储节点被称为OSD(object storage device),它可以仅由很普通的组件来构成,只需要包含CPU、网卡、本地缓存和一个磁盘或者RAID,并将传统的块存储方式替换成面向对象的存储。

在PB级的存储规模下,存储系统一定是动态的:系统会随着新设备的部署和旧设备的淘汰而增长或收缩,系统内的设备会持续地崩溃和恢复,大量的数据被创建或者删除。RADOS通过 cluster map来实现这些,cluster map会被复制到集群中的所有部分(存储节点、控制节点,甚至是客户端),并且通过怠惰地传播小增量更新而更新。cluster map中存储了整个集群的数据的分布以及成员。

通过在每个存储节点存储完整的cluster map,存储设备可以表现的半自动化,通过peer-to-peer的方式(比如定义协议)来进行数据备份、更新,错误检测、数据迁移等等操作。这无疑减轻了占少数的monitor cluster(管理节点组成的集群)的负担。

一个RADOS系统包含大量的OSDs 和 很少的用于管理OSD集群成员的monitors。OSD的组成如简介所说。而monitor是一些独立的进程,以及少量的本地存储,monitor之间通过一致性算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存储节点集群通过monitor集群操作cluster map来实现成员的管理。cluster map 描述了哪些OSD被包含进存储集群以及所有数据在存储集群中的分布。

cluster map不仅存储在monitor节点,它被复制到集群中的每一个存储节点,以及和集群交互的client。

当因为一些原因,比如设备崩溃、数据迁移等,cluster map的内容需要改变时,cluster map的版本号被增加,map的版本号可以使通信的双方确认自己的map是否是最新的,版本旧的一方会先将map更新成对方的map,然后才会进行后续操作。

首先,如下图,总体说下RADOS的存储层次,RADOS中基本的存储单位是对象,一般为2MB或4MB,当一个文件要存入RADOS时,首先会被切分成大小固定的对象(最后一个对象大小可能不同),然后将对象分配到一个PG(Placement Group)中,然后PG会复制几份,伪随机地派给不同的存储节点。当新的存储节点被加入集群,会在已有数据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数据迁移到新节点。这种概率平衡的分布方式可以保证设备在潜在的高负载下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分布过程仅需要做几次随机映射,不需要大型的集中式分配表。

对于每个层次的详细说明:

2.Object—— RADOS的基本存储单元。Object与上面提到的file的区别是,object的最大size由RADOS限定(通常为2MB或4MB),以便实现底层存储的组织管理。因此,当上层应用向RADOS存入size很大的file时,需要将file切分成统一大小的一系列object(最后一个的大小可以不同)进行存储。

各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

前面的介绍中已经提到,由若干个monitor共同负责整个RADOS集群中所有OSD状态的发现与记录,并且共同形成cluster map的master版本,然后扩散至全体OSD以及client。OSD使用cluster map进行数据的维护,而client使用cluster map进行数据的寻址。

monitor并不主动轮询各个OSD的当前状态。相反,OSD需要向monitor上报状态信息。常见的上报有两种情况:一是新的OSD被加入集群,二是某个OSD发现自身或者其他OSD发生异常。在收到这些上报信息后,monitor将更新cluster map信息并加以扩散。其细节将在下文中加以介绍。

Cluster map的实际内容包括:

(1) Epoch,即版本号。cluster map的epoch是一个单调递增序列。epoch越大,则cluster map版本越新。因此,持有不同版本cluster map的OSD或client可以简单地通过比较epoch决定应该遵从谁手中的版本。而monitor手中必定有epoch最大、版本最新的cluster map。当任意两方在通信时发现彼此epoch值不同时,将默认先将cluster map同步至高版本一方的状态,再进行后续操作。

(2)各个OSD的网络地址。

(3)各个OSD的状态。OSD状态的描述分为两个维度:up或者down(表明OSD是否正常工作),in或者out(表明OSD是否在至少一个PG中)。因此,对于任意一个OSD,共有四种可能的状态:

(4)CRUSH算法配置参数。表明了Ceph集群的物理层级关系(cluster hierarchy),位置映射规则(placement rules)。

根据cluster map的定义可以看出,其版本变化通常只会由(3)和(4)两项信息的变化触发。而这两者相比,(3)发生变化的概率更高一些。这可以通过下面对OSD工作状态变化过程的介绍加以反映。

一个新的OSD上线后,首先根据配置信息与monitor通信。Monitor将其加入cluster map,并设置为up且out状态,再将最新版本的cluster map发给这个新OSD。

收到monitor发来的cluster map之后,这个新OSD计算出自己所承载的PG(为简化讨论,此处我们假定这个新的OSD开始只承载一个PG),以及和自己承载同一个PG的其他OSD。然后,新OSD将与这些OSD取得联系。如果这个PG目前处于降级状态(即承载该PG的OSD个数少于正常值,如正常应该是3个,此时只有2个或1个。这种情况通常是OSD故障所致),则其他OSD将把这个PG内的所有对象和元数据复制给新OSD。数据复制完成后,新OSD被置为up且in状态。而cluster map内容也将据此更新。这事实上是一个自动化的failure recovery过程。当然,即便没有新的OSD加入,降级的PG也将计算出其他OSD实现failure recovery。

如果该PG目前一切正常,则这个新OSD将替换掉现有OSD中的一个(PG内将重新选出Primary OSD),并承担其数据。在数据复制完成后,新OSD被置为up且in状态,而被替换的OSD将退出该PG(但状态通常仍然为up且in,因为还要承载其他PG)。而cluster map内容也将据此更新。这事实上是一个自动化的数据re-balancing过程。

如果一个OSD发现和自己共同承载一个PG的另一个OSD无法联通,则会将这一情况上报monitor。此外,如果一个OSD deamon发现自身工作状态异常,也将把异常情况主动上报给monitor。在上述情况下,monitor将把出现问题的OSD的状态设为down且in。如果超过某一预订时间期限,该OSD仍然无法恢复正常,则其状态将被设置为down且out。反之,如果该OSD能够恢复正常,则其状态会恢复为up且in。在上述这些状态变化发生之后,monitor都将更新cluster map并进行扩散。这事实上是自动化的failure detection过程。

对于一个RADOS集群而言,即便由数千个甚至更多OSD组成,cluster map的数据结构大小也并不惊人。同时,cluster map的状态更新并不会频繁发生。即便如此,Ceph依然对cluster map信息的扩散机制进行了优化,以便减轻相关计算和通信压力:

基于上述机制,Ceph避免了由于cluster map版本更新而引起的广播风暴。这虽然是一种异步且lazy的机制,但根据论文中的结论,对于一个由n个OSD组成的Ceph集群,任何一次版本更新能够在O(log(n))时间复杂度内扩散到集群中的任何一个OSD上。

一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是:既然这是一种异步和lazy的扩散机制,则在版本扩散过程中,系统必定出现各个OSD看到的cluster map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否会导致问题?答案是:不会。事实上,如果一个client和它要访问的PG内部的各个OSD看到的cluster map状态一致,则访问操作就可以正确进行。而如果这个client或者PG中的某个OSD和其他几方的cluster map不一致,则根据Ceph的机制设计,这几方将首先同步cluster map至最新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数据re-balancing操作,然后即可继续正常访问。

㈣ ceph分布式存储-常见 PG 故障处理

创建一个新集群后,PG 的状态一直处于 active , active + remapped 或 active + degraded 状态, 而无法达到 active + clean 状态 ,那很可能是你的配置有问题。

你可能需要检查下集群中有关 Pool 、 PG 和 CRUSH 的配置项,做以适当的调整。

一般来说,你的集群中需要多于 1 个 OSD,并且存储池的 size 要大于 1 副本。

有时候,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单节点的 Ceph 实验环境。此时,在开始创建 monitor 和 OSD 之前,你需要把 Ceph 配置文件中的 osd crush chooseleaf type 选项从默认值 1 (表示 host 或 node )修改为 0 (表示 osd )。这样做是告诉 Ceph 允许把数据的不同副本分布到同一 host 的 OSDs 上。

如果你已经启动了 2 个 OSD,它们都处于 up 和 in 的状态,但 PG 仍未达到 active + clean 状态,那可能是给 osd pool default size 设置了一个大于 2 的值。

如果你想要在 active + degraded 状态( 2 副本)操作你的集群,可以设置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 为 2 ,这样你就可以对处于 active + degraded 的对象写入数据。然后你还可以把 osd pool default size 的值改为 2 ,这样集群就可以达到 active + clean 状态了。

另外,修改参数 osd pool default size/min_size 后,只会对后面新建的 pool 起作用。如果想修改已存在的 pool 的 size/min_size ,可用下面的命令:

注意: 你可以在运行时修改参数值。如果是在 Ceph 配置文件中进行的修改,你可能需要重启集群。

如果你设置了 osd pool default size 的值为 1 ,那你就仅有对象的单份拷贝。OSD 依赖于其他 OSD 告诉自己应该保存哪些对象。如果第一个 OSD 持有对象的拷贝,并且没有第二份拷贝,那么也就没有第二个 OSD 去告诉第一个 OSD 它应该保管那份拷贝。对于每一个映射到第一个 OSD 上的 PG (参考 ceph pg mp 的输出),你可以强制第一个 OSD 关注它应该保存的 PGs :

PG 达不到 clean 状态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集群的 CRUSH Map 有错误,导致 PG 不能映射到正确的地方。

有失败发生后,PG 会进入“degraded”(降级)或“peering”(连接建立中)状态,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通常这些状态意味着正常的失败恢复正在进行。然而,如果一个 PG 长时间处于这些状态中的某个,就意味着有更大的问题。因此 monitor 在 PG 卡 ( stuck ) 在非最优状态时会告警。我们具体检查:

你可以用下列命令显式地列出卡住的 PGs:

卡在 stale 状态的 PG 通过重启 ceph-osd 进程通常可以修复;卡在 inactive 状态的 PG 通常是互联问题(参见 PG 挂了 —— 互联失败 );卡在 unclean 状态的 PG 通常是由于某些原因阻止了恢复的完成,像未找到的对象(参见 未找到的对象 )。

在某些情况下, ceph-osd 互联 进程会遇到问题,阻值 PG 达到活跃、可用的状态。例如, ceph health 也许显示:

可以查询到 PG 为何被标记为 down :

recovery_state 段告诉我们互联过程因 ceph-osd 进程挂了而被阻塞,本例是 osd.1 挂了,启动这个进程应该就可以恢复。

或者,如果 osd.1 发生了灾难性的失败(如硬盘损坏),我们可以告诉集群它丢失( lost )了,让集群尽力完成副本拷贝。

重要: 集群不能保证其它数据副本是一致且最新的,就会很危险!

让 Ceph 无论如何都继续:

恢复将继续进行。

某几种失败相组合,可能导致 Ceph 抱怨有找不到( unfound )的对象:

这意味着存储集群知道一些对象(或者存在对象的较新副本)存在,却没有找到它们的副本。下例展示了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一个 PG 的数据存储在 ceph-osd 1 和 2 上:

这时, 1 知道这些对象存在,但是活着的 ceph-osd 都没有这些副本。这种情况下,读写这些对象的 IO 就会被阻塞,集群只能指望 down 掉的节点尽早恢复。这样处理是假设比直接给用户返回一个 IO 错误要好一些。

首先,你应该确认哪些对象找不到了:

如果在一次查询里列出的对象太多, more 这个字段将为 true ,你就可以查询更多。

其次,你可以找出哪些 OSD 上探测到、或可能包含数据:

本例中,集群知道 osd.1 可能有数据,但它挂了( down )。所有可能的状态有:

有时候集群要花一些时间来查询可能的位置。

还有一种可能性,对象存在于其它位置却未被列出。例如,集群里的一个 ceph-osd 停止且被剔出集群,然后集群完全恢复了;后来一系列的失败导致了未找到的对象,它也不会觉得早已死亡的 ceph-osd 上仍可能包含这些对象。(这种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发生)。

如果所有可能的位置都查询过了但仍有对象丢失,那就得放弃丢失的对象了。这仍可能是罕见的失败组合导致的,集群在写操作恢复后,未能得知写入是否已执行。以下命令把未找到的( unfound )对象标记为丢失( lost )。

上述最后一个参数告诉集群应如何处理丢失的对象。

拥有 PG 拷贝的 OSD 可能会全部失败,这种情况下,那一部分的对象存储不可用, monitor 也就不会收到那些 PG 的状态更新了。为检测这种情况,monitor 会把任何主 OSD 失败的 PG 标记为 stale (不新鲜),例如:

可以找出哪些 PG 是 stale 状态,和存储这些归置组的最新 OSD ,命令如下:

如果想使 PG 2.5 重新上线,例如,上面的输出告诉我们它最后由 osd.0 和 osd.2 管理,重启这些 ceph-osd 将恢复之(可以假定还有其它的很多 PG 也会进行恢复 )。

如果你的集群有很多节点,但只有其中几个接收数据, 检查 下存储池里的 PG 数量。因为 PG 是映射到多个 OSD 的,较少的 PG 将不能均衡地分布于整个集群。试着创建个新存储池,设置 PG 数量是 OSD 数量的若干倍。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 Ceph 官方文档 —— Placement Groups 。

如果你的集群已启动,但一些 OSD 没起来,导致不能写入数据,确认下运行的 OSD 数量满足 PG 要求的最低 OSD 数。如果不能满足, Ceph 就不会允许你写入数据,因为 Ceph 不能保证复制能如愿进行。这个最低 OSD 个数是由参数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 限定的。

如果收到 active + clean + inconsistent 这样的状态,很可能是由于在对 PG 做擦洗( scrubbing )时发生了错误。如果是由于磁盘错误导致的不一致,请检查磁盘,如果磁盘有损坏,可能需要将这个磁盘对应的 OSD 踢出集群,然后进行更换。生产环境中遇到过不一致的问题,就是由于磁盘坏道导致的。

当集群中出现 PG 不一致的问题时,执行 ceph -s 命令会出现下面的信息:

1、查找处于 inconsistent 状态的问题 PG :

这个有问题的 PG 分布在 osd.1 、 osd.2 和 osd.0 上,其中 osd.1 是主 OSD。

2、去主 OSD( osd.1 )的日志中查找不一致的具体对象 。

从日志中可以知道,是 rbd_data.1349f035c101d9.0000000000000001 这个对象的属性 _ 丢失了,所以在 scrub 的过程中产生了 error 。

3、执行 ceph pg repair 命令修复问题 PG 。

4、检查 Ceph 集群是否恢复到 HEALTH_OK 状态。

osd.1 的日志里也提示修复成功:

如果经过前面的步骤,Ceph 仍没有达到 HEALTH_OK 状态,可以尝试用下面这种方式进行修复。

1、停掉不一致的 object 所属的 osd 。

2、刷新该 osd 的日志。

3、将不一致的 object 移除。

4、重新启动该 osd 。

5、重新执行修复命令。

6、检查 Ceph 集群是否恢复到 HEALTH_OK 状态。

有时候,我们在 ceph -s 的输出中可以看到如下的告警信息:

这是因为集群 OSD 数量较少,测试过程中建立了多个存储池,每个存储池都要建立一些 PGs 。而目前 Ceph 配置的默认值是每 OSD 上最多有 300 个 PGs 。在测试环境中,为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调大集群的关于此选项的告警阀值。方法如下:

在 monitor 节点的 ceph.conf 配置文件中添加:

然后重启 monitor 进程。

或者直接用 tell 命令在运行时更改参数的值而不用重启服务:

而另一种情况, too few PGs per OSD (16 < min 20) 这样的告警信息则往往出现在集群刚刚建立起来,除了默认的 rbd 存储池,还没建立自己的存储池,再加上 OSD 个数较多,就会出现这个提示信息。这通常不是什么问题,也无需修改配置项,在建立了自己的存储池后,这个告警信息就会消失。

㈤ 如何基于 Ceph 构建高性能块存储服务

Ceph是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对象文件快接口,设计目标是:
• 所有组件横向扩展
• 没有单点故障
• 可以在普通厂商硬件使用
• 所有机制都能自我管理
• 开源
分布式存储的应用场景相对于其存储接口,现在流行分为三种:
1.对象存储: 也就是通常意义的键值存储,其接口就是简单的GET,PUT,DEL和其他扩展,如七牛、又拍,Swift,S3等。
2.块存储: 这种接口通常以QEMUDriver或者KernelMole的方式存在,这种接口需要实现Linux的Block Device的接口或者QEMU提供的Block Driver接口,如Sheepdog,AWS的EBS,青云的云硬盘和阿里云的盘古系统,还有Ceph的RDB(RDB是Ceph面向块存储的接口)。
3、文件存储: 通常意义是支持POSIX接口,它跟传统的文件系统如Ext4是一个类型的,但区别在于分布式存储提供了并行化的能力,如Ceph的CephFS(CephFS是Ceph面向文件存储的接口),但是有时候又会把GFS,HDFS这种非POSIX接口的类文件存储接口归入此类。
提到存储的种类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话题:存储不能做统一化吗?因为必须要有多个不同的软件栈去管理不同的存储设备:SSD,SATA等。
Ceph就此提出了不同观点,RADOS提供了基础的存储设备的管理、数据控制流访问的管理,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持久的数据存储平台,基于其上,我们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的接口户来实现面向不同需求的对接,比如对象存储我们有一个单独的库实现去满足不同的存储需要,比如我们块存储是通过RDP来实现。
统一存储并不意味着所有存储都的同一个接口,同一个实现,同一个软件栈,它其实只是使用了同一个设备管理的生命周期和数据访问的有效控制,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合理,非常适合运维的,利于成本,利于软件可靠性控制的的机制去保证我们的存储的可靠。
举一个例子,大部分存储厂商甚至网络厂商都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软件栈,如文件系内核。基于其上演化出各种不同的产品线。如果厂商要追求各个产品线的极致是不是就应该每个产品完全独立来追求极致,但事实上一个核心的底层技术栈需要高质量的代码、完备的测试和长期的使用。在Ceph这里,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并发IO、分布式恢复、数据端到端校验等等关键实现是唯一实现,成熟的系统系统在这些实现上需要经过一定量级和时间的考验,这才是Ceph所谓的统一存储,而不是其他的接口堆叠式开发。
【Ceph和其他开源分布式存储、其他商用存储的区别之处在哪?】
众所周知,很多传统厂商如日立、富士通等存储大厂也采用了Ceph作为它们存储硬件的载体,Ceph能提供企业级的存储服务一定有它的优势,才能让传统的存储厂商弃而采用开源的存储方案。
1、中心化系统我们认为它在数据控制系统方面做的较好,在迁移运维方面提供较好的实现,但却有元数据的瓶颈。在访问数据时需要经过元数据服务器的查询再去寻找相应的数据服务器会在大规模扩展时遇到性能瓶颈问题。
2、全分布式系统虽然提供较好的数据访问能力,能高效处理客户端的LO请求,但是却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数据控制的实现,比如故障处理能力不足,数据恢复的困难,如果跳出中心化的元数据存储系统它没办法做到强一致性的数据恢复。
弹性的数据分布策略和物理拓扑输入实现了高可用性和高持久性,Ceph的高性能重构还体现在利用CRush算法对数进行约束,避免数据分布到所有的集群的一个节点上,利用Ceph设计并提供的一个由CRush算法来支持一个高自由化的存储集群的设计,实现高可靠性,高持久性,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