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流配送中心存储区(A.B.C类产品)是什么
这个是物料的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对于库存的所有物料,按照全年货币价值从大到小排序,然后划分为三大类,分别称为A类、B类和C类。A类物料价值最高,受到高度重视,处于中间的B类物料受重视程度稍差,而C类物料价值低,仅进行例行控制管理。ABC分类法的原则是通过放松对低值物料的控制管理而节省精力,从而可以把高值物料的库存管理做得更好。
B. 物流管理的七大功能
1、运输:运用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物流活动.
2、存储:对物品进行保存以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起缓冲和调节供求平衡及平衡价格的作用.被称作"蓄水池"和"调节阀".
3、装卸搬运: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含(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4、包装(工业包装及商业包装):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工包主要是保护商品,便于集中运输而节约包装成本.商包:美观,实用,促进销售.
5、流通加工:根据需要对商品进行包装,分割,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作业活动.
6、配送:配(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送(将物品按时送达指定地点。
7、信息处理: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以及采购,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方便企业对物流活动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并对今后的物流活动进行优化,更多地节约物流成本。
(2)物流管理分类存储扩展阅读:
基本原则如下:
1、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
物流管理的具体原则很多,但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保证物流合理化的实现。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物流服务,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2、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
物流活动各种成本之间经常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物流合理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均衡”的思想,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权衡得失。不求极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
3、物流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巨变。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观念来认识信息时代的物流,物流也不再是物流功能的简单组合运作,它已是一个网的概念。加强连通物流结点的效率,加强系统的管理效率已成为整个物流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物流管理
C. 物流货物分类对运输和存储有什么积极影响
良好的物流货物分类对运输和存储至少有三个积极影响:
1、符合运送法规。
2、过程安全。
3、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物流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通过物流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2001—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2013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3)物流管理分类存储扩展阅读: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
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
D. 物流的概念以及分类
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
物流的理论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份发布的一个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改动之一,是以满足客户要求,而不是客户需求,供需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概念,满足客户要求则更具体了;第二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对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储存所进行的计划和流行的动作。原来没有反向,现在把反向也放进来了。
物流的分类:
1、按物流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2、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3、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地区物流,国际物流。
(4)物流管理分类存储扩展阅读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 英文名称:logistics 定义: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以仓储为中心,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基本职能:
1、运输职能
2、仓储职能
3、配送职能
4、包装职能
5、装卸搬运职能
6、流通加工职能
7、信息处理职能
E. 请问物流管理有哪些分类
详细的说,物流管理要从三个方面来分类
首先按照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而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模式分类:从资源方面分:1自主发展模式;2合作发展模式;
从发展方向上分: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纵向功能多样化、横向经营规模化,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模式。
注:通俗的讲,企业自己做就是第一方物流,买方做运输就是第二方,第一二方之外的是第三方。外包出去后,每外包一次就增加一方。
F. 物流管理仓储知识
物流管理仓储知识大全
生产集中性与消费分散性、生产季节性与消费常年性是市场经济中二个客观存在的矛盾。商品的仓储是解决这二个矛盾的必然选择。因此,仓储在物流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物流过程占有重要地位。有仓储必然要对储存的物品进行保管。
一、储存保管的概念
在物流学中,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它的效用体现在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将库存、储备、储存、仓储几个概念混淆。其实,这几个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
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存量。这种暂时停滞状态可能由任何原因引起,而不一定是某种特殊的停滞。其原因大体有:(1)能动的各种形态的储备;(2)被动的各种形态的超储;(3)完全的积压。
储备是一种有目的的储存物资的行动,也是这种有目的的行动和其对象总体的称谓。物资储备的目的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地、有效地进行。所以,物资储备是一种能动的储存形式,或者说;是有目的的、能动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物资的暂时停滞,尤其是指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那种暂时停滞。
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是要存放起来,这就是储存。这种储存不一定在仓库中,而是在任何位置,也有可能永远进入不了再生产和消费领域。
我们把物品在仓库中的储存简称为仓储。
商品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商品本身自然属性及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降低产品的使用价值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仓储商品保管就是研究商品性质以及商品在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规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科学的保管方法,创造一个适宜于商品储存的条件,维护商品在储存期间的安全,保护商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的损耗。
二、仓储的作用
仓储通过改变物的时间状态,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而在物流中获得时间效用。仓储不是一个完全静态过程,而是具有其基本的经济功能。仓储的作用就在于:整合、分类和交叉站台、加工/延期、堆存与保管。
1、整合
整合是指仓库接收来自一系列制造工厂指定送往某地的材料,然后把它们整合成单一的一票装运。通过整合,有可能实现最低的运输费率,并减少在顾客的收货站台处发生拥塞。
2、分类和交叉站台
分类作业接收来自制造商的顾客组合订货,并把它们装运到个别的顾客处去。分类仓库或分类站把组合订货分类或分割成个别的订货,并安排当地的运输部门负责递送。由于长距离运输转移的是大批量装运,所以运输成本相对比较低,进行跟踪也不太困难。
交叉站台作业是先从多个制造商处运来整车的货物;收到产品后,如果有标签的,就按顾客进行分类,如果没有标签的,则按地点进行分配;然后,产品就像“交叉”一词的意思那样穿过“站台”装上指定去适当顾客处的拖车;一旦该拖车装满了来自多个制造商的组合产品后,它就被放行运往零售店去。在此过程中,由于产品不需要储存,降低了在交叉站台设施处的搬运成本。此外,由于所有的车辆都进行了充分装载,更有效地利用了站台设施,使站台装载利用率达到最大程度。
3、加工/延期
是指仓库通过承担加工或参与少量的制造活动。其具体内容已在物流字处理内容中表述。
4、堆存与保管
全年产生季节性消费或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产品,都必须通过堆存与保管提供存货缓冲,使生产活动在受到材料来源和顾客需求的限制条件下提高效率。此外,生产或收获的产品,产出多少就销售多少,不进行保管,价格必然暴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需要把产品保管在仓库里。可见保管在提高时间功效的同时还有调整价格的功能。堆存与保管为一种静止的状态,也可以说是时速为零的运输。在此期间,保管还含有保持商品品质不发生变化,即保持商品的使用价值或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因此,我们说保管具有以调整供需为目的的调整时间和调整价格的双重功能。
三、仓库决策
1、选择自营还是外包
仓库不仅占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积,而且也需要耗费管理成本,尤其对于中小企业采说,它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之一,所以对于仓储物流并不构成其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个额外的负担。因此企业若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金实力,将自己的仓储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仓储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来承担,这样每月只需负担一定的管理费和仓库面积的.租金,就可轻松拥有专业化的仓储物流服务,倒也不失为一种缓解成本上升、节约经营资金的良方。
在仓储物流的战略中,有一个被日益广泛采用的策略,就是由供货商负责相关商品的库存和物流管理。
供货商通过零售商提供的销售信息,能高效地排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送货计划。这样,双方都能降低库存成本。这类物流战略,最大限度地祛除了从零售店反推到供货商整个物流环节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其目的是尽量降低商品的售价。
企业必须从实际的经营情况与经营能力出发,考虑企业的仓储战略是采取自有的仓库还是将仓储业务外包的战略,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自有资源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控制和灵活性,也提高产品在企业仓库中的周转率;或是采用将仓储业务外包的形式,以节省企业在仓储方面所占用的成本,更有效地发挥企业资金的效益。
对于企业的物流系统来讲,仓储是选择自营还是外包,关键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权衡考虑,以选择与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最佳配合的仓储战略。
⑴企业的仓储物流业务所占用的经营资金是否过多。
关键是要看企业的仓储物流业务所占用的经营资金的多少是否与其在企业物流体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相符合,若是仓储物流环节所占用的资金已经超过了其在企业物流体系中承担一定功能所创造出来的价值,那么其在企业物流体系中继续存在肯定是不明智的。此时,企业采取将仓储物流业务外包的策略将会减轻企业在物流成本方面的负担,避免造成对企业经营资金的占用,阻碍了企业在其他业务方面的拓展良机。
⑵企业的仓储物流动能是否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组成。
对于一部分企业采说,或者其仓储物流虽然占用了其一定的营运资金,但由于其自身拥有仓储物流,而且可以自如操控,增加其物流体系作业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从而对企业的核心经营业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支持作用,创造了额外的附加价值,已变成了支撑企业竞争力。所以,企业选择拥有自己的仓储物流环节,对于企业的资源配置将是较好的选择。否则,最好的办法是将仓储物流外包出去,以节省物流成本,提高仓储服务水平。
⑶仓储物流环节是否已成为对企业经营成本的重担。
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来讲,当仓储物流环节所起的作用较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又微乎其微,而且因仓储的经营不善,其每月的成本开销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负担,那么,此时企业必须寻求改进的途径,将其成本开销转嫁出去或进行改善活动将其成本降低,不然的话,其仓储物流环节将成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负担,最终拖垮企业整个物流体系的运作。所以在此情况之下,采取将仓储物流环节外包将是最佳的策略选择。
⑷企业自身是否缺乏对仓储物流环节的管理能力。
仓储作业的目标达成与否,将会对企业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与企业自身对仓储的管理能力如何有很大的关系,但有些企业从其规模本身来考虑,认为企业或多或少一个仓储物流环节对其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并不觉得仓储物流管理是企业物流体系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其需要对企业物流体系实施系统化管理的时候,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因此,当企业本身缺乏对仓储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之时,最好还是将其外包出去,即可以获得专业性的仓储物流服务,同时又可以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
2、选择建立物流配送型仓库还是存储保管型仓库物流
仓库根据其在物流系统中所担负功能的不同,分为物流配送型仓库(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和存储保管型仓库(以储存为主要功能)两种主要类型,对于企业来讲,其仓储物流战略就要考虑到这两种功能不同、类型不同的仓库。
企业应该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最优化来考虑仓储物流战略的构建,具体来讲,企业应该基于对以下方面的考虑,来选择建立物流配送型仓库还是存储保管型仓库:
⑴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
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决定了本企业的仓库应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也就决定了企业仓库的形式。譬如说,企业如果单纯只是生产型企业,那么企业的仓库就必须以满足对企业的生产支持为主要功能,也就是说以提供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在制品、产成品的储存等为库存目的,那么企业的仓库就应该以存储保管型功能为仓库的主要形式;而若企业是作为一种批发或零售企业,那么其仓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对商品的分类管理、分拣配送、快速配货等,则其仓库就应以物流配送型为其主要功能,以满足企业以商品快速周转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增强营利率的要求。
⑵企业的生产流程
企业不同,其生产流程也不同,那么其对于仓库配料等的要求也就不同,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物料可得性与成本。当企业订单充足,生产流程快速运转,需要从仓库中获取大批的物料支持时,而且从仓库库存中获取的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高速运营效率之时,企业的仓库流程与功能就必须完成从存储保管型向快速的物流配送型转变,支持原料在企业中的快速入库与出库,实现以生产流程最有效的支持。要不然的话,企业仓库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⑶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数量
由于仓库的功用直接与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配件和产品的品种数量有关,产品或原料通过仓库进出的总规模和总容积以及订货处理的平均重量等对仓库的储存空间与分类配送空间提出了分区规划的具体要求,当企业需要处理的分类或配送类产品或物料品种杂、数量多时,必然要求仓库提供较多的分类配送区来进行配货、分拣、装运的工作,那么这就使得仓库的配送空间超过了储存空间,从而使仓库的主要功能向物流配送型发展,反之,则企业的仓库应向储存保管型功能发展。
3、选择公共仓库还是合同仓库
公共仓库被广泛地运用于物流系统已存在较久的时期了。公共仓库由于储存产品和存储环境上的差异,主要包括日用品类、冷藏类、特殊商品类、保税商品类、家庭用品和家具类等分类仓库。
公共仓库由于是专业性的仓库提供单位,仓库经营是他们的主业,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提供更多、更完备的仓库作业和管理上的专门知识,企业利用他们所提供的仓储服务。可以运用他们在仓库经营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避免遭遇仓库经营中的内在风险,还增加了利用各种市场营销机会。
公共仓库与企业自身的仓库设施相对固定、难以改变相比,可以使企业根据其客户分布的主要市场及其变化,自由选择靠近主要市场的公共仓库来提供仓储服务,或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的高峰期、低潮来变动企业租用的仓库规模与容积,从而使得企业根据市场经营状况能够自主地控制仓储的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能够迅速地对供应商、顾客和季节性需求做出反应。
企业通过租用公共仓库,可以实现通过向许多公共仓库的顾客提供装运递送服务进行平衡其运输货流,减少空载现象,消除多余的配送环节,提供更大的服务范围。公共仓库一般只向租用其的用户收取基本的搬运费和储存费,对于搬运费,公共仓库是按照实际搬运的件数或重量来收费,而对于储存费,公共仓库则主要按照该月份期间所储存的件数或重量来收费,虽然比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私有仓库的费用略高,但相比企业自设仓库所要负担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组建成本而言,其成本还是较低的。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能力和实际的经营情况,考虑选择公共仓库还是合同仓库来作为自己的仓储物流外包的形式,以获得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资金回报率,增强企业财务上的灵活性,同时避免仓库经营中存在的内在风险,更有效地发挥企业所选择的仓储物流战略的功效,达成企业在仓储物流控制的目标。
四、仓库管理的作业过程
仓储作业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和出库管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每个步骤又包括若干内容。现代仓库(物流中心)内的具体作业和内容如下。
1、进仓
进仓是仓储作业的第一步,它分为散货进仓与拆箱进仓。
⑴散货进仓
散货进仓是指一般货物与空运货物(未曾事先堆栈在托盘上并固定者)自仓库的收货码头卸下堆栈在托盘上。其进仓作业主要包括:
①卸货。
②进仓验收。
要防止商品在储存期间发生各种不应有的变化,首先在商品入库时要严格验收,弄清商品及其包装的质量状况。对吸湿性商品要检测其含水量是否超过安全水分,对其他有异常情况的商品要查清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和采取救治措施,做到防微杜渐。
在整个进仓作业中,最重要的是进货作业的进验工作,这个工作的误差率要求是0%,即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进验是件相当细致的工作,进验时要注意:外箱完整性;数量符合发票;制造日期、保存期限。外箱没有标示或标示不清时,一定要开箱验货。货物批号的检查核对。
③固定(打收缩膜)。
④贴上储位标签(或条形码)。
⑤上架。
⑵拆箱进仓
拆箱进仓是指海运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在仓库收货区拆封,卸至托盘上。拆箱进仓有两种:
①机械拆箱:货物已打托盘或木箱,可以用堆高机直接开进集装箱内卸装。
②人工拆箱:货物呈松散堆栈,须以人力逐件搬出后堆放托盘。
2、储存保管
进仓的作业结束以后,接下来就是储存保管。
⑴存放
在储存区内,全托盘装载的物品被分配到预定的托盘位置上。对此,有两种常用的货位分配方法,即可变的货位和固定的货位。
可变的货位安排系统,也称作动态定位,是在每次有新的装运到达时允许产品改变位置,以便于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而固定的货位安排系统,则是在选择区内为每种产品分配一个永久性的位置。只要产品的移动流量保持相同水平,储存物品就始终保持这种位置。如果物品的流量一旦发生增减,就有可能对储存物品进行重新分配位置。一般说来,固定货位安排优越于可变货位,因为它可以对某种物品提供及时定位。不过,自从有了计算机控制的仓库定位系统后,这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了。然而,无论使用哪一种定位系统,每一种内向的储存物品都应该给它分配一个起始位置。
⑵保管
配送中心应首先考虑出入库的时间和效率,因而较多地着眼于拣选和搬运的方便,保管方式必须与之协调。存储中心出入库的频率较低,应该重视保管,因而首先要考虑保管方式。
①保管方式
保管方式有以下五种类型:
地面平放式:将保管物品直接堆放在地面上。
托盘平放式:将保管物品直接放在托盘上,再将托盘平放于地面。
直接堆放式:将货物在地面上直接码放堆积。
托盘堆码式:将货物直接堆码在托盘上,再将托盘放在地面上。
货架存放式:将货物直接码放在货架上。
②保管的一般原则
面向通道进行保管。为使物品出入库方便,容易在仓库内移动,基本条件是将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库内容积应尽量向高处码放,为防止破损,保证安全,应当尽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设备。
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出货和进货频率高的物品应放在靠近出入口,易于作业的地方;流动性差的物品放在距离出入口稍远的地方;季节性物品则依其季节特性来选定放置的场所。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为提高作业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类似物品应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员工对库内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出入库的时间,将类似的物品放在邻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场所时,当然要把重的东西放在下边,把轻的东西放在货架的上边。需要人工搬运的大型物品则以腰部的高度为基准。这对于提高效率、保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依据物品形状来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标准化的商品应放在托盘或货架上来保管。
除上述一些问题以外,保管还应有温湿度管理,防尘、防臭、防虫、防鼠、防盗等问题。
3、出货
在仓储作业流程中,收到出货单时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照单拣货,准备出货验收;视情况拣货,准备改变包装或简易加工。
⑴补货(总量拣货).
补货与拣货最大的不同点是工作的性质与所用的工具不同。补货员的工具是堆高机(升降机),拣货员用的是拣货车(Picking Cart),拣货车是没有升降能力的平面叉车。大型仓库所用的拣货车多为电力操作,以节省拣货员体力。
补货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将准备要出货的品类自货架上取下,置于拣货区或是货架的底层(这种补货方式主要是在仓库面积有限时),以便于拣货员拣货(拣货位置在该品类储存货架的底层或是拣货区)。补货员工作时间多在收到次日(或下次)的出货单之后,准备第二天或下一次的出货单。如果在以时段分隔作业的仓库,此工作时段通常和收货时间错开,所以,补货的工作大多由卸货员与上架员兼任。
补货的单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汇总。仓库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到补货单所涵盖的订单明细范围,尤其在物流中心面对几个不同的客户群,或各客户群订单截止时间有别或重叠的状况下,尤其要注意不要出差错。
在进出货频繁的情况下,无论是摘果式或播种式拣货,补货员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事前准备工作。但是补货的细节就和拣货的方式有关了。有的拣货区的空间有限,出货量大的时候补货员要视现场状况机动补货,以免拣货中断。
⑵拣货
拣货的原则:大多数的要求是按照进仓日期的“先进先出” (FIFO)原则。但是,如果要求批号作业的先进先出时,时间的先进先出就要摆在第二位了,同一批号的产品才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拣货的方式,依自动化程度可分为自动化(如电子标签拣货、RF拣货、IC卡拣货)、半自动化和人工方式三种。我们这里将拣货分为摘果式与播种式两种。
摘果式
以出货单为准,每位拣货员按照品类顺序或储位顺序为动线,至每种品类的储位下层的拣货区拣取该出货单内该品类的数量堆栈在托盘上,再继续拣取下一个品类,一直到该出货单结束后,将拣好的货品与出货单置放于待运区指定的位置后,由出货验放人员接手。
播种式
播种式的拣货原理和摘果式完全不同,除了单一的出货单以外,还需要有各个品类的总数量。
五、仓库与仓库设备
仓库在物流系统中是主要承担保管功能的场所,是物流网络中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节点。在物流中,仓库一般是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的,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拨等工作的场所。仓库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存储中心型仓库。这类是以存储为主的仓库。专门长期存放各种储备物资,如战略物资、季节物资、备荒物资、流通调节储备物资等。②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仓库。这类仓库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作为物流服务的结点,其业务范围包括拣选、配货、检验、分类等作业,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等收货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标签、重新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③加工型仓库。以流通加工为主要目的仓库称为加工型仓库。一般的加工型仓库是集加工厂和仓库的两种职能,将商品的加工业务和仓储业务结合在一起。④物流中心型仓库。这类是具有存储、发货、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仓库,是现代物流中仓库的最高级形式。
仓库除主体建筑(库房、货棚、货场)之外,仓储业务所需的所有技术装置与机具,统称为仓库设施或设备。各种类别的仓库设施或设备,是仓库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仓库设施及设备包括以下几类: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计量设备、养护检验设备、通风照明设备、安全设备、货架和其他用品与工具等。
1、装卸搬运设备
装卸堆码设备:它包括各型起重机、吊车、叉车、堆码机等;搬运传送设备:包括各种手推车、电瓶车、内燃机搬运车、拖车、运货卡车、各式平面和垂直传送装置等。
2、保管设备
苫垫用品:主要包括苫布、垫垛用品等。存货用具:包括各种货架、货橱等。
3、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是商品进出库的计量、点数,以及在库盘点、检查中经常使用的度量衡设备。从计量方法角度可以分为:重量计量设备,包括各种磅秤、地下及轨道量器、电子秤等;流体容积计量设备,包括流量计、液面液位计;长度计量设备,包括检尺器、自动长度计量仪等;个数计量装置,如自动计数器及自动计数显示装置等;还有综合的多功能计量设备等。
4、养护检验设备
这种设备是商品入库验收与在库养护、测试、化验,以及防止商品发生变质、失效的一系列机具、仪器、仪表等技术装备。主要有测湿仪、红外线装置、空气调节器以及测试、化验使用的部分仪器和工具。
5、通风、照明、保暖设备。
6、安全设备
包括保障消防安全和劳动安全的必要设备,例如,各种报警器、灭火器材、劳动保护用品等。
7、货架 专门用于存放成件物品的保管设备。
8、其他用品及工具
这是杂项的工具、用品,例如,小型打包机、标号打印机、自动分选机、液体分装机、打包机等等。
;G. 什么是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7)物流管理分类存储扩展阅读:
物流管理的划分有以下分类标准:
一、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物流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及物流活动的总体行为。
二、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整个社会为范畴,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物流的社会性很强,经常是由专业的物流承担者来完成。
三、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
四、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的广泛性,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及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