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核电事故 分别是什么事故 什么事件发生的
一、切尔诺贝尔核电事故
曾经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在1986年4月26日发生泄漏,切尔诺贝尔4号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当中,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核电产生的放射物,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一百倍。8吨多的辐射物质泄漏,尘埃随风漂浮,给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很多良田受到了污染,因为核电站泄漏带来的后遗症,致使乌克兰250万人身患各种疾病。其中有47.3万名的儿童。这场灾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是100年,辐射物质将持续10万年。核电站的泄漏给千前苏联带来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二、三英里岛核事故
这是美国最为严重的核事故,1979年3月28日凌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东南的三英里核电站的2号反应堆,发生一次放射物质泄漏事件,导致周围80公里受到核污染。事故原因,起因一台水泵跳闸导致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中断。
三、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2011年4月3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建筑壳出现裂缝,是造成大量放射物质泄漏的主要原因。当时的事故处理人员,用水泥将这条20厘米的裂缝封死后,放射污染物质,还是泄漏而出。原因是水泥被源源不断的污水给冲走了。裂缝当中排出的污水,是安全标准的四倍,开始的时候核电的工作人员还希望用类似的胶水的物质,把裂缝的地方粘起来。可是封存失败,致使7吨放射废水泄漏,有两名员工受到核电污水的喷淋。
事故发生后,东电表示会对此次核泄漏事件全部负责。其实早在1978年福岛核电就发生一样的安全事故,但是到2007年才公之于众。事故发生后,处于核电周围的20公里人员全部撤离,很多放射物质流入太平洋,导致某些鱼类变异,身上留有放射物质。
(1)马亚克核废料存储和处理设施扩展阅读:
核辐射对人的影响: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人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下,几个小时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然后出现腹泻头疼等发烧的症状。也有可能出现无症状期,但是过几周后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在辐射量越大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早,一半健康的成年人是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人在放射治疗时使用的辐射量大概是1-7戈雷。但是高度可控制的,而且是作用在一块很小的区域当中。
辐射最危险的是致癌,射线导致细胞不会变成新的细胞,只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癌细胞。有些辐射也并不是产生癌变,但是会更改基因,导致遗传下一代,造成新生婴儿的急性或者得严重的先天性疾病。
② 中国是怎样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
1、核废料的特性
从技术层面来看,核废料主要分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类。高放射性核废料主要包括核燃料在发电后产生的乏燃料及其处理物。中低放射性核废料一般包括核电站的污染设备、检测设备、运行时的水化系统、交换树脂、废水废液和手套等劳保用品,占到了所有核废料的99%。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高放射性核废料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例如只需10毫克钚就能致人毙命,这些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到十万年不等。因此各种核废料处置方法是不一样的。
核废料所具有独特性质,使其在处理中非常麻烦:
①放射性: 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
②射线危害: 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③热能释放: 核废料中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能量,当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时,释放的热能会导致核废料的 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腾,固体自行熔融。
2、世界难题
过去几十年,如何处理核废料一直是核工业面临的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例如美国就已经在该问题上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并耗费了上百亿美元的支出。美国在1987年首次提出了在内华达州山脉中的深层地址结构中存放核废料的计划,但时至今日,该计划的实施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对于有"万年恶灵"之称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学界认为最为妥当的处置方法是地质深埋,但因其建造要求特殊、技术复杂,截至目前,在国际上并无一座成型的永久性放废库。
3、相关案例
美国:2013年3月22日,美国华盛顿州汉福德核禁区至少6个装有核废料的地下存储罐发生放射性和有毒废料泄漏。场区的177个储罐装有2亿升高放射性核废料,这些储罐早已超过20年的使用期,其中不少先前发生过泄漏,估计共泄漏378万升放射性液体。美国政府如今每年需要花费20亿美元清理该场区,这个数字占全美全部核清理预算总额的1/3。而要在该场区建设新的核废料处理工厂,预计耗资将超过123亿美元,至少到2019年才能投入使用。
前苏联:上世纪的冷战期间,原苏联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将核武器工厂产生的高放废料直接排入了附近的河流湖泊当中,造成了严重生态灾难。位于着名的原子能城车里雅宾斯克旁边的加腊苏湖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如今却因受到核废料污染变成了一潭死水,据俄罗斯环保专家称,该湖的生态环境在未来十几万年内都无法得到恢复。
1.送入太空 如果在太阳系游荡或向太阳坠落,核废料便很难对地球上的环境造成破坏。然而,如何将核废料送入太空还是一个难题。因为,使用火箭承载这种方式有时会遭遇发射的失败事故。
2.深度钻孔 深度钻孔需要将作废的核燃料棒包裹在密封的钢结构中,而后埋入地下数英里深的地方。其优势是可以在核反应堆就近地区进行钻孔,缩短高放核废料在处理前的运输距离。
3.海床下储存 海洋中大部分区域——海床都是由厚重的粘土构成,最适合吸收放射性衰变产物。然而,海床下储存需要在水下钻孔,有"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这一前车之鉴,貌似这种解决方案还要经受长时间的考验才能付诸实施。此外,在海洋内处理核废料的做法需要先修改国际协议。
4.埋入潜没区 将核废料埋入潜没区(潜没是指一个地板块受力下降到另一板块之下的过程)可以让作废的核燃料棒沿着地球构造板块的"传送带"移动并最终进入地幔层。然而,埋入潜没区这种处理方式也违背了一些国际条约。
5.冰冻处理 核废料的温度一般很高,将其装入钨球中投放到较为稳定的冰原上,钨球会随着周围冰的融化向下移动,上方的融冰则又再次凝固。不过,冰原会发生移动,导致放射性物质会像冰山一样在海洋中漂浮。
6.封入合成岩 将核废料埋入地下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核废料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合成岩可以吸收清水反应堆和钚核裂变产生的特定废物。它们是一种陶瓷制品,能够将核废料封入晶格内,用以模拟在地质构造上较为稳定的矿石。
7.使用液压笼 一旦渗入地下水,地下核废料储存设施将变得尤为危险。如果在核废料周围建造一个类似三维深沟的水笼,地下水便不会渗入放射性物质。未来的核废料处理装置应该做到防泄漏,而液压笼的作用则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发生。
在过去30余年的运行中,中国核工业系统积存了几万立方米的中、低放固体废物,以及目前每年会产生约150吨高放废料。另外,专家推测,中国核废料存储空间上的压力会在2030年前后出现,那时,仅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核废料,每年就将高达3200吨。
目前,中国已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并准备再建两座,但还没有一座高放射处置库。已建成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分别位于甘肃玉门和广东大亚湾附近的北龙。
中低放废物处理:北龙处置场等
北龙处置场占地近21公顷,设计总处置容量为8万立方米,距大亚湾核电站5公里,距岭澳核电站4公里,广东及邻近地区核电站产生的中低放固体废物,都会被送往这里永久处置。自1991年勘探选址到2001年11月第一次暂存大亚湾核电站的废旧核导向筒,共耗时10年。
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民用核处理设施,北龙处置场在约13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设计了70个处置单元,可以处置8万立方米的中低放废物。每个处置单元就是一个17米×17米×7米的立方体屏蔽箱,由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当一个处置单元内充满废物货包之后,水泥浆将填充废物包之间的间隙,以求固定废物包,同时也起到增强屏蔽的作用。随后处置单元会被钢筋混凝土封顶。即使发生地震,它也是一个完整的水泥块,不会轻易破裂。
西北处置厂位于地表之下,距离地表有10-20米;北龙处置场建于地表之上,形成一个方盒子样子的封闭处。这个封闭处土埋之后形成山包,上面将种上植被,进行绿化。这两个中低放处置场,附近还要设置几十平方公里的安全屏障。
一个中低放处置场,一般需要与外界300-500年的隔离期。
高放废物处理:戈壁深处的"北山一号"
无论是北龙处置场或是西北处置场,都只能收贮核电站内产生的"软废物"。
2005年上半年,国防科工委专门开了一个处置高放射物质研讨会,着手进行中长期核废料处置规划,最后确定:中国将建设一座永久性高放射物质处置库,设计寿命10000年,容量要能储存100至200年间全中国产生的核废料,在满了之后就永久地封掉。即至少100年之后,大陆才会出现第二座永久性高放物处置库。根据中国核电发展规划,我国大约会在2015年至2020年左右,确定永久性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库的库址。
为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高放射性核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过程。这些核废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被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将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半衰期从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在选择处置库时必须确保其地质条件能够保障处置库至少能在10万年内安全。
甘肃敦煌北山是一直以来传闻中的大陆首座地下核废料处置库,代号"北山一号"。不过它的准确名称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这里位于敦煌莫高窟东南约25公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到1.2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北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周围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只有七八十公里。此外北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
高放核废料处置场建设迫在眉睫
由于在核废料处置库建成之前,所有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只能暂存在核电站的硼水池里。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建成核废料处置库,中国核工业将面临着核废料无处存放的境地。
在这方面,美国曾有过惨痛的教训。美国原计划在1998年建成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但由于技术难度过高,尽管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不得不将建成时间延长至2010年。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美国40多个核电站储存核废料的水池全部爆满,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并使核电站业主状告美国能源部。
我国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计划在2030-2040年建成,可以说已经相当紧迫。同时,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以美国为例,其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工程预算达962亿美元。根据中国核电未来规模,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将耗资数百亿人民币,容量足以容纳中国核工业未来产生的所有高放射性核废料。我们的处置库将把核废料永远地禁锢在地下深处。
③ 核废料也有辐射,如何处理才能降低它的危害
核能源可以说是现在各国都极为关注的一种能源,因为这种能源如果真的能广泛应用,就可以解决能源缺乏的问题,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难题,比如说这种能源再利用过程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废料,如何才能够安全的处理掉这些废料,就成了很多科学家头痛的问题,科学家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的处理方法,但是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加安全靠谱一些呢?
不过现在各国虽然说核能源的开发比较热门,但是对于建立这样的处置库很多的,政府还是不太积极的,主要是因为想要建设这样的处置库需要大量的资金,建造一个中低放射核废料的处置库,资金大概就需要两亿元。
除了建设中低辐射的处置库之外,目前咱们国家已经计划建设一座永久性的高放射物放置库,而且它的寿命已经设置为1万年,这个处置库建设成功之后,将能够储存100年到200年之间所使用的各种核废料,永久的被封存在这个处置库里面。
关于想要建造这个高放射物处置库它的选址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国家相关工作人员进要行大量的勘探,最好是选择经济落后和一些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因此国家最终选定,甘肃敦煌北山的条件比较符合,这里的面积比较广阔,而且都是隔壁,人也非常的少,除了沙砾和骆驼草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值得开采的矿产资源。
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在这里考察之后,确定这个地区将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建造高放射物处置库的地点。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核废料送入太空中的其他星球,或者是直接投放到太阳上,这样岂不是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威胁。这样的想法科学家也已经提出,但是想要把核废料送入宇宙中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因为有可能还没等火箭离开地球就可能遭遇发射失败或者出现一些其他事故,那样那些核辐射不就全都泄露出来了。当然在科技更发达的未来还是能实现的。
④ 核废料处理是各个核能发电国家的一大问题,日本是如何做的
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甚至像海水中排放核废料。这也引发了周边海域的核污染问题。然而一般像解决核废料这种事情都是采用在无人区域进行深层次掩埋。然而由于日本它并不是一个无人区非常多的国家,而且它的土地面积非常的狭小,所以像海洋排放核废料是最方便的方式,但是这也给周边国家的海洋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当然日本的核电站设施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以前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但是由于大地震的缘故,使得福岛核电站泄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在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多海啸的国家,是否应该建立这么多的核电站设施,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 核废料怎样处理
国际上对高放射核废料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把乏燃料当核废料,经过处理装在大罐子里直接埋到很深的地层下,像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幅员辽阔的国家目前都是这样做的。还有一种是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
⑥ 核废料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核废料
核能-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这项技术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水平的最直接的证明,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核能产生的核废料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那么,就由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核废料呢?
1、将这类物质送出地球,太空则是最好的选择;
2、埋在海底,利用水泥固化法将核废料储存在钢筒内,待核废料的放射性最低时将其抛进海底的数千公尺海沟中,永久的埋起来;
3、封入合成岩,因为这样岩可以吸收清水反应堆和钚核裂变所产生的废物;
4、玻璃固化法,玻璃固化法是将废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产物;
5、储存法,放在专门存储这类物质的地方,存放,待放射性完全消失,则可按一般垃圾处理;
⑦ 请问核设施对地震、爆炸等自然灾害有哪些保障、维护措施的呢
好奇怪哦,不知道是怎么被召唤过来的。。明明没有看到圈我啊。。。很高兴大家能够关注核安全的议题哈,既然有机会我们就尽力科普,不足或者不准确之处也请大家补充和指正~~~首先,关于“安全”,有一个隐含的疑问“How Safe is Safe Enough?”(要多安全才是足够安全?)。人类在从事各种工业活动谋求利益和便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引入各种危险。电力的应用必然会带来触电等等的人畜伤亡,汽车的应用广泛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的风险不可避免。火力发电同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和酸雨等恶果。这些危害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有程度不同,因此在衡量一个事件,或者工业项目的危险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这个项目的风险,即风险=(危害发生的)概率x(危害发生的)后果这也是我们对待核安全问题的思路,针对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假设,以此为基准进行核设施的设计以及安全管理,尽最大可能性来降低这些事件带来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从而使得项目的风险尽可能的最小化。而对于那些非常极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例如陨石的直接撞击),就算这些事件的后果很严重,但是由于概率极小,它也不会是我们需要主要应对的风险。在这种安全设计思路下,通过分析计算,典型第二代核电厂的堆芯严重损毁概率为10-4/堆年,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为10-5/堆年,而新的第三代标准更是下降了一个量级,堆芯严重损毁概率为10-6~7/堆年,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为10-7~8/堆年。和平的核利用给平民带来的风险远小于交通事故等生活常见因素带来的风险关于你提到的具体的地震,在核设施选址的时候,地震情况是环评中的很重要的部分,首先,核设施尽量会避开有地震历史记录的地区。如果像日本(小鬼子真悲剧)一样比较难做到,在核设施抗震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应对当地历史最高震级再上调若干倍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在地震发生时,核电厂会紧急停堆,进入应急冷去的状态,保证反应堆的淹没和冷却。实际上,在福岛核事故中,地震并没有直接造成核电站的严重后果,反应堆都紧急停堆了,严重后果是由海啸导致的应急设备失效造成的,这种情况应该说非常极端概率很小,但是发生了,因此也引起了行业反思。爆炸的话,据说现在的最新最严格的标准是要能够应对波音737量级的飞机的直接撞击,这个标准具体如何如何实施,我不是这个方向也不是很清楚。马亚克核设施的设计标准如何不敢确定,不过我觉得应该很难应对这个陨石的直接撞击,提高安全标准必然带来核设施的造价成本的显着提高。安全风险、成本和收益就是一个需要纯粹经济上衡量定夺的课题了。
⑧ 历史上共有几次核电站事故原因是什么
17次。
一、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
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尽管此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九、1999年9月30日东海村核事故。
发生在东京东北部东海村铀回收处理设施的核事故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事故发生时,工人们正在混合液体铀。
十、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的6名工作人员受到核辐射。
十一、1988年1月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座核电站,由于对核材料筒加热不当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伤。
十二、1992年11月,法国发生了最严重的核事故:三名工作人员未穿防护服进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后受到污染。
十三、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间核电站共发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十四、2003年12月29日,韩国荣光核电厂5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十五、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县美滨核电站再次发生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十六、2005年5月,英国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热氧再处理电厂因发生放射性液体泄漏事件被迫关闭。
十七、2011年3月12日,日本9级地震后,导致的日本福岛县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发生安全事故。
(8)马亚克核废料存储和处理设施扩展阅读:
核事故:
一般来说,在核设施(例如核电厂)内发生了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故。显然,核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范围,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标准,国际上把核设施内发生的有安全意义的事件分为七个等级。
由表可以看出,只有4-7级才称为“事故”。5级以上的事故需要实施场外应急计划,这种事故世界上共发生过四次, 即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英国温茨凯尔事故,美国三里岛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大起火,并发生化学爆炸(并非核爆炸)。爆炸释放量相当于堆内约3%~4%的核燃料。
事故当时有2人被炸死,1人死于心脏病,救火中有29人受辐射损伤,其中28人因患急性放射性病致死。事故后周围30公里范围内撤离了21万居民。
事实上,这是一次严重的人为责任事故,当时研究人员在做一次安全实验,切断了反应堆所有的安全措施,却又启动了反应堆,这个实验方案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这是事故的人为原因。
事故的技术原因是前苏联开发的这种石墨水冷堆具有较大的缺陷,它有一段正温度系数的正反馈工作区,这在反应堆的设计上是不能允许的,另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绝大多数核电站具有的安全壳。
1979年3月38日清晨,美国建在宾夕法尼亚洲哈里斯堡东南16公里的三哩岛核电站,第二号反应堆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失水事故,反应堆的堆芯部分熔化,大部分燃料元件损坏或熔化,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安全壳内,但并未外泄,对环境造成了轻微影响。
由于事发地为美国,这次事故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但其本身危害并不大,核电站内的118名职工无一伤亡,只有三人受到略高于季度允许剂量的照射,其余都在职业控制剂量以内。
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也更少,方圆80公里的200万居民中,平均每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还不如带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电所受的剂量。三哩岛核事故是迄今压水堆核电厂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