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自身的知识存储量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自身的知识存储量

发布时间: 2023-01-26 05:49:15

① 一个正常的人脑能储存多少知识

据科学家研究,一个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一个人的一生能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

② 人的大脑能存储多少知识

您好,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温馨提示您:
脑中有ROM,和电脑一样,ROM中记录的仅仅是一些最最简单和基本的代码。比如简单的神经反射,和一些对身体各部分操作的基本调用。这部分的程序相对来说很稳定。可以猜想,这套基本程序应该是由遗传基因当中的特定片断记录的。

[RAM&HD、记忆]
由于脑死亡是动物死亡的充分条件,因此很难判断大脑的主要组成物质应当属于RAM还是HD。但毋庸置疑,记忆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惊人的,大致的容量估算不出来,用于记忆的存储结构也不太清楚。与计算机不同,随着记忆的深度加深,记忆的区域会由RAM转变为ROM,一些经过长时间运用的技能,能够被转化为永久的记忆。

[主程序]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推理运算,有点类似于数据挖掘。当然这需要海量的内存和快速的运算单元。大脑在推理的同时,推理算法本身也由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适应更高复杂度的推理。所以越是善于观察的人,其记忆的内容就越多,推理的路径也越复杂,从而也能够演化出更先进的推理算法。我们称之为“聪明”。为什么动物没有人聪明?因为大脑的容量还不足以容纳这么多运算的中间结果,自然无法得到更深的推理结果。曾经看到过报道说人的大脑还有94%左右没有开发,要是开发出来人将会变得很聪明。可是,这能开发么?这94%左右的容量是干什么用的?是保存推理计算的中间结果用的吧。这部分容量应该是无法开发的,不然如此海量的推理运算如何继续?

[梦境&幻觉]
大脑和机器一样需要休息。睡眠是大脑休息的一种表现。与其说休息,倒不如说是主程序暂停运行。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真正完全休息。而是在对脑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这个过程类似于“磁盘整理”或“内存优化”。大脑把推理过程中出现的暂存数据进行清理,有价值的会重新记忆,没有价值的则会删除。然而,这个过程往往会干扰主程序的休眠。有时,很多记忆碎片由于在整理时被错误地搬动或连接,导致我们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梦境。梦境有时是类似真实世界的,而有时又是完全荒诞离奇的,这取决于正被清理的数据本身和清理的过程。

[驱动程序]
大脑掌控着人的所有硬件。但是有些硬件能够实现复杂的功能,比如人类的语言。通过对声音的控制,人能够快速沟通。这取决于大脑中的驱动程序。其实人类可能有诸多的潜能,与其说还没有开发,不如说没安装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从哪里来?有可能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在不断的推理过程中对这些硬件进行编程;也有可能需要通过基因的重组和变异才能够得到。也许人类以后通过皮肤都能够感知空气的震动从而“听到声音”。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以前的观点是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但现代科学证明这中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使用率是100%,大脑中并没有闲置的细胞。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如果您还有不懂得问题,请直接登录:“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可以帮您解决问题!

祝您全家幸福!

③ 大脑中究竟能储存多少知识

人类大约有几百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大约有几百条脑神经,每条神经上大约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有几百到几千个蛋白质,一个脑细胞的作用大约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突触的作用大约相当于计算机的一块芯片。可以很简单地推算出来,人的大脑相当于上千亿块或上万亿块芯片。 人类目前最大型的并行计算机,美国的白色战略加速计算机(White ASCI)也不过8000块芯片,和人类的大脑比,相差大约一亿倍,也就是差8到9个数量级。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钟能做多少次加法运算来统计,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拟器”,40亿次。 如果用计算机类比人的大脑,由于人脑是超级巨大的并行运算系统,所有突触以及每个突触上的所有蛋白质,都可以瞬间同时运动,蛋白质之间又只有几纳米距离,电流在这个距离上一秒可运行几千亿次,人脑运算速度的数量级就大得没法形容,大约1后面跟27个零到30个零。要知道,40亿次,才不过是4后面跟10个零而已,差了大约20个数量级。 所以,如果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以目前研究进展的速度而言,大约还要一百年才能实现。因为根据着 摹澳Χ �伞保 扑慊 脑怂闼俣让?8个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约提高0.57倍,要提高20个数量级就需要100多年。俺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没有考虑,计算机就两种电路状态,开或关,而脑细胞、脑神经、突触、蛋白质以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种,运动起来远比电路复杂得多了。所以人类搞清人脑功能的时间还要推后。 --------------- 人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重约1.3千克,体积只有1.4立方米,大约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所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周围,有1000~10000个突触伸展出去,和相邻的神经细胞的突触相交联。这些突触像电路一样,都具有一个能通过或停止“电子流动”的“闸门”,因此,大脑能够储存10万亿位的信息量。这样的存贮能力可与1万台计算机的存贮容量相媲美。 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可同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思考。尽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时约有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障碍,一年内有近900万个神经丧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脑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脑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一些神经细胞发生故障,另一些“备用”的神经细胞马上顶替上来。 科学家从人脑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启发,研制成功了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完成上亿次运算,这样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望尘莫及的。计算机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觉和思维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正因为这样,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称之为“电脑”,而且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总是按照人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在这些程序中,人要为计算机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安排好计算机该如何作出反应。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情况,计算机也会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计算机的体积很大,虽然它的元件和人脑细胞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元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耗能为0.1瓦;众多的元件组装起来,其体积已经是1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了,它是大脑体积的600万倍,所需要的能量高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现代化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非凡,神通广大,在某些方面远胜于人,但人脑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

④ 人的脑容量到底有多大,最多能记多少东西

人的大脑脑容量是非常大的,由于我们的大脑的开发度不同,1/10的大脑相当于200万g的内存,大脑可以记住的东西很多,但是大脑会选择性的遗忘,对于一些长期不使用的知识,大脑会将他们以往以方便新的知识存储进来。

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他们几乎可以记得生活中的所有细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这是一种好处,因为拥有这种能力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负担。记住生活的细节,这就意味着无论生活中的琐事,他们都会记得而且无法忘却,特别是一些痛苦的记忆,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忘是我们大脑整理记忆的方式,所以最相关的记忆可以被随时唤起,正常的遗忘可以被确认为大脑不会因为过度饱和的安全机制。遗忘对于人类来说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想要达到完全不忘记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电子设备不仅方便存储,而且提取起来也非常方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大脑是不能够完全记住的,而通过电子设备的存储功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方便。

⑤ 都说人的大脑潜力无限,人的大脑究竟能储存多少知识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人的所有的思维和活动都是受它控制的。大脑是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上面分布了大脑皮层,它主导了人体的一切活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平衡。人的大脑有非常大的潜力,它存储知识的量是非常惊人的。

人类的大脑大部分都出于未开发状态,但是依然可以有惊人的知识储备量。如果大脑被全部开发完,它对知识的储备量更是会到达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

⑥ 人的大脑一生能存储多少东西

大脑能存储的东西可以说是无限的。人在出生时,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作神经元,连接神经元的是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号,这些突触之间会形成神经回路/连接。这些连接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而这些神经连接会持续变换,即便到了六十岁,它仍在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去学习和记忆。

想要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要在记忆时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功能同时来参与记忆:

1、运用想象。想象力是大量记忆的源泉,想象得越生动,记忆越容易。想象是有方法可寻的,简单来讲就是把要记忆的那些无意义的数字或文字, 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进行编码,从而更好的完成记忆。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将编码记忆分为具体的“数字编码、人体编码、家具定位(位置记忆/宫殿记忆)”三种。例如数字编码,软件中把需要编码的数字分为“0到9“”和“00到99”共计110个,只要把这110个数字进行了编码,并熟记下来,无论多长的数字你都能够把它记住了。等熟练掌握了编码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无论是数字,还是文字,孩子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来进行灵活切换,从而更好的记忆。

2、注意顺序和条理。就是把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分门别类地装起来,这样提取记忆的时候很方便,对使用记忆大有裨益。这其实也是思维导图记忆(结构式记忆)用到的方法,根据内容梳理出一条条线索和一个个的关键词,画出一幅思维导图,记忆的时候就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串联和联想。

3、调动感受。感受包括形、声、闻、味、触,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记东西时,感官感受参与得越多,就记得越清楚。就好比听课,如果只是用眼睛看或者竖着耳朵听,听着听着可能你就睡着了,更别说听完之后能记住多少。但如果你边听、边看、边动脑思考、边用手摘记一些要点,那听完课后,你还能够回忆起来大部分内容。

4、进行关联。 关联就是是尝试将新知识与已经知道的知识建立联系。如此一来,学习新知的时候就不是学习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而只需要了解与已经具备知识的差异。具体的做法比如:①用“这和_______一样……”的心态学习;②告诉自己“这只是________概念的延伸”。这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大脑记住更多信息的同时还减小了记忆的负担。

5、还需要记住一点: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在记忆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懂得根据遗忘曲线(规律)进行“间隔重复”和“检索记忆”。

⑦ 人脑的存贮量有多大记忆的方式是什么记忆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1.
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三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网络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据研究,即使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

2.
近日,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得出结论:人的记忆不只有一种,而是有三种。
-自然界的储备基金

人的第一种记忆为遗传记忆。因为在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中已经“记录”下任何一种生物的构成和活动原理,而这一“活动细则”将作为一组基因随着生殖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有一种顽固的惰性,很难有所改变,不过这倒是件好事,否则每下一代都不再像自己的父母,自然界非大乱不可。
遗传记忆的信息容量非常大,约为10的10次幂个信息单位。而要记录下一个人构成的全部信息,总共只需其基因的2%,那其余的98%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部分基因我们是从当时尚未进化成人的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这一部分基因是自然界的储备基金。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不活动的;但地球上一旦出现意外的灾难,人类的生存条件一下子变得同几千年的情况相同,先祖古老的基因便该起作用了,可以使现代人身上长出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存活下去的器官。本来人的胚胎就有腮和尾巴。当然,最好是同时既保存有腮,也有肺,这样就既可以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生活。然而大自然只让你作出二者其一的选择。如果以后有一天果然出现人类的生存问题,也说不定会有所解禁。
遗传记忆有时候也会出差错,不活动的那部分基因开始活动起来,这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奇怪现象。比如说,尾椎骨节数量有所增加,便使人长出尾巴。这倒是好办,把尾巴切除就得了,不会让你难堪。可一个小姑娘要是一下子长出6个或10个乳头呢?或者孩子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那可怎么办好。
上个世纪俄罗斯就出了一个叫阿的里安·叶夫季希耶夫的毛人,用他制成的标本现在还立在位于莫霍夫大街的莫斯科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里。墨西哥也出过一个叫尤利娅·帕斯特拉娜的女毛人,她身上的毛不比叶夫季希耶夫少,在马戏场上供人参观。
-无形的英雄

另一种记忆为免疫记忆。在我们的血液中有一种小小的、在真正意义上具有献身精神的细胞,它们短暂一生的使命就是消灭更多人类的敌人。淋巴细胞对异己细菌和最简单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会有所反应,这时它们便会产生一种抗体去“胶合”致病物质,不让它们进入别的器官。而要消灭这些已被“制服”的敌人,这一任务则由血液中的另外一种细胞———噬细胞来承担了。
我们的这些细胞卫士能轻易地将异己细胞同自身的细胞区分开来,还有很好的记性,能在自己短暂的几天生命中牢记那些“敌人”,并且将此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一来,凡得过麻疹、水痘和猩红热的人,可以获得终生的免疫力。如果诱发这些病症的细菌试图再度进入血液,必将很快被免疫系统内记住它们的细菌消灭掉。除此之外,在绝大多数人的身上,它们还能识别和消灭癌细胞,产生一种抗癌的免疫力。由此可见,如果这种记忆“出了问题”,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越是能调动情绪,就会记得越牢

第三种记忆为神经记忆。平时我们常说“我的脑子不好使了”就是指的这种记忆。它的容量也很大,约为10的11次幂个信息单位。科学家们对神经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至今对它的机制仍知之甚少,目前只知道它是由好几相组成。一旦接受某种信息之后,即开始记忆,而且此信息越是能调动情绪,就会记得越牢。古舰船上一来新的见习水兵,便开始教他们记住各种帆具和套具的复杂名称,一般都是水手长手里握着鞭绳,指着某件套具,在说出它的名称同时,用鞭绳抽一下见习水兵的背,好让他记得更牢。水手长往往都是这样:“这是前桅第二节桅牵帆!”抽一下新兵的背。“记住了没有?!而这是……”这种情况下,怎么会记不住呢!
神经记忆还分短期和长期的。短期记忆的信息只能记住几分钟。比如说,当我们从电话号码本跑向电话机时,还能记住陌生的电话号码。这种记忆的信息容量不大,一个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只能在极短时间内记住5-7个信息单位,所幸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只是7-8位数。这种记忆很不牢固,精力稍有分散便忘光了。
但如果该信息不能忘,能引起强烈的感受,而且将来还用得着,那它则自动转入长期记忆,有时一辈子也忘不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巩固过程,人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位于大脑颥叶下方深层的海马回便参加了其中的工作。
在此不妨举两个例子。
在加拿大,医生曾为了给某病人根治羊角风,于1953年冒失地切除了他很大一部分脑子。该病人羊角风发作的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也同时失去了上述的巩固功能,结果是病人什么都记不得了,只记得眼前发生的事。你要是跟他刚谈完话,离开房间2-3分钟后再回来,他就会说从来没见过你。但是手术前发生的事,病人却记得很牢。这种“治疗方法”从此就再没人使用过。
另外,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一个健康人的记忆也有可能出现突然的间断,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记忆。比如说,西西里岛一个17岁的姑娘受到1944年大轰炸的惊吓,失去了记忆力,以后的10年一直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可到了1955年,一架美国歼击机飞过她住房的上方,倒把她的病给治好了。当她一听到那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马上便恢复了记忆。然而,她生命中有10年算是白白活过来了,因为那10年她什么也记不住。
总之,教授的结论是:遗传记忆使我们变成了人,免疫记忆能保证我们的健康,而神经记忆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使我们能从已经历的过去向未知的将来走完漫长的一生。

3.

记忆内容的表现形式
内容总是与一定的形式相结合的。储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可分为表象与语词两类:
1、 表象
人生活在世界上,只要在清醒的状态下,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他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当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说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时间,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但是有些客观事物的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例如古书(《列子》)上说韩娥歌唱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听者对她的歌声较长期地保留在记忆中。又如许多太游览了长城之后,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每一想起长城,就仿佛看见它那蜿蜒万山丛中的雄姿。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表象和后象不同:后象是由刺激作用的后效直接形成的,表象是记忆的效果,是在回忆时引起的;后象有正负,受注视的背景的影响,通常负后象占优势,表象无所谓正负,和注视背景无关;后象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表象通常是有意地回忆起来的,后象持续的时间很短,表象的持续可以由意识控制。
表象和知觉自然更不相同,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从前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目前的事物的反映,通常是由有关的其它事物引起的。和知觉比较,表象没有知觉那么鲜明,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的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表象也总是不稳定的。例如我们对于天安门的形象算是很清楚的了,但试想出天安门的形象,即形成天安门的表象,再想斗拱是什么颜色,顶上有些什么饰物,这在表象中都是很不清晰的。表象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
表象的鲜明性,在不同的人可能是很不同的。有人有鲜明的视觉表象,对很久以前看过的东西都可能有清晰的形象;有人有鲜明的听觉表象,对听过的乐曲有鲜明的形象;有人对别人表演的动作能很好地模仿下来,可能具有较鲜明的运动表象。有的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进?quot;观察"。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相当复杂的图画,看几十秒钟以后,有的儿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象描述图画的内容。又如小学中有少数儿童背诵课文的时候,有鲜明的书本的表象,就象看着书本朗诵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对一件事物的表象常包含着对那件事物的实际反应活动的缩影。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常发生一定的运动反应。例如想起天坛祈年殿的形象,即发生祈年殿的表象,就常发生微弱的眼肌的收缩,使眼球发生微小的转动,这些运动可以用精密的仪器记录下来。又如请人拿一个小球,闭上眼睛,一手牵着系在球上的线把球提起来,想象小球沿着一个圆周滚动,很快就可以发觉小球真的沿一定圆周动起来,这就是由于产生小球滚动的表象时,手臂的微弱的运动引起的。由肌肉电流也可以证明表象中的运动成分。如请运动员作赛跑的表象,或提琴家作演奏的表象,同时记录前者的腿上的或后者手臂上的肌肉电流,可以看出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肌肉电流都有显着的增强。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都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试回忆过去的一件事,如参加大学入学考验,这时考场、同场考试者、监考人以至试卷、题目种种形象,都可以浮现出来,对当时自己的情绪、态度也可能有一定的表象。可以说,记忆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有了表象,也就是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人只能反映当前的事物,也就是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有了表象,人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也就是进行思维。所以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这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过幼儿园儿童的加减法计算训练。原来儿童只能按实物计算,不能作口头计算或心算,研究者先让儿童借实物计算,然后把实物掩盖起来,要儿童想着那里的实物计算,也就是利用表象进行计算,经过这个过渡环节,儿童较快地就能进行口头计算或心算了。
2、语词
人的大量记忆内容属于语词的记忆,这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语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可以起信号作用,使人类有可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关于表象和语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如果从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理论上作解释,不难理解,由表象和语词两方面共同表征的内容,可以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想积累知识,掌握所学内容,采用表象和语词两种记忆形式将效果更好。
记忆内容的表现形式
内容总是与一定的形式相结合的。储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可分为表象与语词两类:
1、 表象
人生活在世界上,只要在清醒的状态下,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他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当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说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时间,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但是有些客观事物的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例如古书(《列子》)上说韩娥歌唱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听者对她的歌声较长期地保留在记忆中。又如许多太游览了长城之后,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每一想起长城,就仿佛看见它那蜿蜒万山丛中的雄姿。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表象和后象不同:后象是由刺激作用的后效直接形成的,表象是记忆的效果,是在回忆时引起的;后象有正负,受注视的背景的影响,通常负后象占优势,表象无所谓正负,和注视背景无关;后象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表象通常是有意地回忆起来的,后象持续的时间很短,表象的持续可以由意识控制。
表象和知觉自然更不相同,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从前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目前的事物的反映,通常是由有关的其它事物引起的。和知觉比较,表象没有知觉那么鲜明,表象不能表现所反映的客体的一切特征或属性,表象也总是不稳定的。例如我们对于天安门的形象算是很清楚的了,但试想出天安门的形象,即形成天安门的表象,再想斗拱是什么颜色,顶上有些什么饰物,这在表象中都是很不清晰的。表象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
表象的鲜明性,在不同的人可能是很不同的。有人有鲜明的视觉表象,对很久以前看过的东西都可能有清晰的形象;有人有鲜明的听觉表象,对听过的乐曲有鲜明的形象;有人对别人表演的动作能很好地模仿下来,可能具有较鲜明的运动表象。有的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进?quot;观察"。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相当复杂的图画,看几十秒钟以后,有的儿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象描述图画的内容。又如小学中有少数儿童背诵课文的时候,有鲜明的书本的表象,就象看着书本朗诵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对一件事物的表象常包含着对那件事物的实际反应活动的缩影。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常发生一定的运动反应。例如想起天坛祈年殿的形象,即发生祈年殿的表象,就常发生微弱的眼肌的收缩,使眼球发生微小的转动,这些运动可以用精密的仪器记录下来。又如请人拿一个小球,闭上眼睛,一手牵着系在球上的线把球提起来,想象小球沿着一个圆周滚动,很快就可以发觉小球真的沿一定圆周动起来,这就是由于产生小球滚动的表象时,手臂的微弱的运动引起的。由肌肉电流也可以证明表象中的运动成分。如请运动员作赛跑的表象,或提琴家作演奏的表象,同时记录前者的腿上的或后者手臂上的肌肉电流,可以看出在有表象活动的时候,肌肉电流都有显着的增强。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都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试回忆过去的一件事,如参加大学入学考验,这时考场、同场考试者、监考人以至试卷、题目种种形象,都可以浮现出来,对当时自己的情绪、态度也可能有一定的表象。可以说,记忆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有了表象,也就是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人只能反映当前的事物,也就是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有了表象,人能保持过去的反映,才能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也就是进行思维。所以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的过渡环节。这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过幼儿园儿童的加减法计算训练。原来儿童只能按实物计算,不能作口头计算或心算,研究者先让儿童借实物计算,然后把实物掩盖起来,要儿童想着那里的实物计算,也就是利用表象进行计算,经过这个过渡环节,儿童较快地就能进行口头计算或心算了。
2、语词
人的大量记忆内容属于语词的记忆,这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语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可以起信号作用,使人类有可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关于表象和语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如果从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理论上作解释,不难理解,由表象和语词两方面共同表征的内容,可以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想积累知识,掌握所学内容,采用表象和语词两种记忆形式将效果更好。

⑧ 网络时代的个人知识储备量还有意义吗

只有知道的知识更多,才能更好地运用。如果你不懂,就算检索出信息,你也看不懂。比如说一些专业知识。在一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检索更多的信息当然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甚至帮助很大,但是你不知道一些基础的知识,你知道怎样去检索吗?你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吗?网络上的信息不全是正确的。
在个人谈吐方面,只有储备的知识越多,说起话来才会觉得有修养。难道你和人说个话、谈个生意都要网络检索吗?

⑨ 人体大脑一般能够储存多少记忆

一生中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将是国会图书馆的50倍,据说图书馆收藏了1000多万本书,也就是说,人们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本书的总知识,一些人估计全世界图书馆有7.7亿本书,它们总共包含4600万亿比特的信息,大致相当于人脑能记住的信息,此外,人类的记忆可以保持70到80年以上。需要明确原因后再考虑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及早去医院就诊。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具体的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平时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按摩,使血液进行循环,同时再配以针灸,这样治疗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⑩ 人类拥有发达的大脑,那人脑的存储量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人类能够在短短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地成为地球的“主人”,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发达的大脑,并因此具备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智慧。那么人类大脑的存储量有多大呢?对于这个问题,尽管我们不知道准确的答案,但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数字肯定会非常可观。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上述两项研究一个说1000T,一个说只有几百兆,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人类的大脑具备大量的功能,而存储信息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讲就是,在人类的大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大脑组织会用来存储信息,而剩余的都去忙活其它的事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基于实验数据的一种合理的猜测,并不是科学界所下的结论,因此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太过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