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和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各是什么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位 bit (比特)(Binary Digits),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 0 或 1,最小的存储单位。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bit、B、KB、MB、GB、TB、PB、EB、ZB、YB、BB、NB、DB。
存储单位是一种计量单位。指在某一领域以一个特定量,或标准做为一个记录(计数)点。再以此点的某个倍数再去定义另一个点,而这个点的代名词就是计数单位或存储单位。如卡车的载重量是吨,也就是这辆卡车能存储货物的数量,吨就是它的单位量词。
二进制序列用以表示计算机、电子信息数据容量的量纲,基本单位为字节B,字节向上分别为KB、MB、GB、TB,每级为前一级的1024倍,比如1KB=1024B,1M=1024KB。
(1)解释名词术语存储容量扩展阅读:
常用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
1 Byte(B) = 8 bit
1 Kilo Byte(KB) = 1024B
1 Mega Byte(MB) = 1024 KB
1 Giga Byte (GB)= 1024 MB
1 Tera Byte(TB)= 1024 GB
1 Peta Byte(PB) = 1024 TB
1 Exa Byte(EB) = 1024 PB
1 Zetta Byte(ZB) = 1024 EB
1Yotta Byte(YB)= 1024 ZB
1 Bronto Byte(BB) = 1024 YB
1Nona Byte(NB)=1024 BB
1 Dogga Byte(DB)=1024 NB
1 Corydon Byte(CB)=1024DB
1 Xero Byte (XB)=1024CB
㈡ 存储容量是什么意思,存储容量是什么意思
关于存储容量的意思,计算机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如果购买以Flash memory为储存介质的播放机,了解所要购买机型内置闪存(Flash memory)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内置闪存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对于MP3播放机来说最昂贵的部件就是闪存,它在整机价格中占很大比例。内存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可储存歌曲的数量,时间与空间的换算关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分钟CD音质的MP3音乐大约需要1MB的存储空间。另外还应该至少带一个扩充卡插槽,以方便您日后升级。
㈢ 名词解释
1.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CPU不超频,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显然同等条件下,前端总线越快,系统性能越好。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此外,在前端总线中比较特殊的是AMD64的HyperTransport。
2.逻辑电路:以二进制为原理的数字电路。
3.同步通信方式
同步通信,即交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字符一个接一个地传输,每组信息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没有信息传输出时,要填上空字符,同步通信不允许有间隙。
4.DMA的概念:
(1)DMA是在专门的硬件( DMA)控制下,实现高速外设和主存储器之间自动成批交换数据尽量减少CPU干预的输入/输出操作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
◎独占总线方式 ◎周期挪用方式
(2)DMA的组成:
◎主存地址寄存器
◎数据数量计数器
◎DMA的控制/状态逻辑 ◎DMA请求触发器
◎数据缓冲寄存器 ◎中断机构
(3)DMA的传送数据的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传送前的预处理:由CPU完成以下步骤
向DMA卡送入设备识别信号,启动设备,测试设备运行状态,送入内存地址初值,传送数据个数, DMA的功能控制信号。
◎数据传送:在DMA卡控制下自动完成
◎传送结束处理
DMA 卡上应包括通用接口卡的全部组成部分,并多出如下内容:
主存地址寄存器,传送字数计数器,DMA控制逻辑,DMA请求,DMA响应,DMA工作方式,DMA优先级及排队逻辑等
一次完整的DMA传送过程:
DMA 预处理,CPU向DMA送命令,如DMA方式,主存地址,传送的字数等,之后CPU执行原来的程序
DMA 控制在 I/O 设备与主存间交换数据:
准备一个数据, 向CPU发DMA请求,取得总线控制权,进行数据传送,修改卡上主存地址,修改字数计数器内且检查其值是否为零,不为零则继续传送,若已为零,则向 CPU发中断请求.
5.随机存取方式:
概念
随机存取是指可以随时将数据存入(称写入), 和取出(称读出)。为简便,用英文缩写RAM表示。掉电后信息将消失。
RAM:即随机存取存储器,是指能够在存储器中任意指定地方随时写入(存入)或者读出(取出)信息的存储器,也叫读写存储器。 主要指标
随机存储器(RAM)的主要指标是存储器容量和存取时间(周期)。
存储容量表示一片RAM存储数据的能力。存放一个二进制数码需要一个存储单元,所以存储容量常用存储单元的总数(bit)来表示,单元总数一般是2n,例如,210=1024bit≈1Kbit;212=4096bit≈4Kbit。存储容量也可以用存放多少个n位字长的字来表示,存放m个字,字长为n位,则存储容量表示为m字×n位。例如,256字×8位表示存放256个字,每字8位,显然它的存储容量也可以表示为256×8bit=2048bit≈2Kbit。
存取时间表示从存储器中开始存取第一个字到能够存取第二个字为止所需的时间,或称为存取周期。存取时间越短,表示存储器的存取速度越高。
分类
RAM可分为单极型和双极型两种,双极型工作速率高,但是集成度不如单极型的高,目前,由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单极型RAM的速率已经可以和双极型RAM相比,而且单极型RAM具有功耗低的优点。
单极型RAM又可分为静态RAM与动态RAM两种,静态RAM是用MOS管触发器来存储代码,所用MOS管较多、集成度低、功耗也较大,多用在微型计算机中。动态 RAM是用栅极分布电容保存信息,它的存储单元所需要的MOS管较少,因此集成度高、功耗也小。静态RAM每个存储单元消耗功率是 0.1mW,而动态RAM每个存储单元仅消耗0.01mW,但是静态RAM使用方便,不需要刷新,所以要求存储量小的微型计算机多采用它。
6.分辨率
分辨率(resalution)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点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点数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以分辨率为1024×768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水平线上包含有1024个像素点,共有768条线,即扫描列数为1024列,行数为768行。分辨率不仅与显示尺寸有关,还受显像管点距、视频带宽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它和刷新频率的关系比较密切,严格地说,只有当刷新频率为“无闪烁刷新频率”,显示器能达到最高多少分辨率,才能称这个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为多少。
按照水平和垂直像素数目来区分,则可以分:320×200,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1600×1200等几种。一般来讲,17英寸CRT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还是1024×768,19英寸CRT显示器则为1280×1024。对于CRT显示器,它支持的分辨率越多和越大,它的应用范围也就越广,价格也就相应要高一些。
㈣ 计算机问题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
3.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
4.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二、微型计算机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确度高
3.有逻辑判断能力
4.有自动控制能力
三、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3.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
四、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
2.运算速度
3.主频
4.内存容量
5.外设配置
6.软件配置
五、名词解释
1.字长:字长是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长越长处理能力就越强。常见的微机字长有8位、16位和32位。
2.主频:主频是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单位用MHz表示。
3.存储容量 : 储存容量是指内存储器中能够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一般以KB、MB为单位。
六、进制转换
基数:组成进制数的符号个数
1.二进制:基数为2,组成二进制的符号:0、1
运算法则:满二进一,借一当二
2.八进制:基数为8,组成八进制的符号:0、1、2、3、4、5、6、7
运算法则:满八进一,借一当八
3.十六进制:基数为16,组成十六进制的符号:0、1、2、3、4、5、6、7、8、9、A、 B、C、D、E、F
运算法则:满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4.十进制:基数为10,组成十进制的符号:0、1、2、3、4、5、6、7、8、9
运算法则:满十进一,借一当十
5. 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化: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先写这么多了一会完善,可以自行修改
㈤ 6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概念:字长、位、字节、存储单元、地址、总线。
字长:在同一时间中处理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通常称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叫8位CPU,32位CPU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位:二进制数系统中,位,简记为b,也称为比特,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其中8bit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字节(Byte):字节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或在硬盘或内存中存储信息)的单位,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1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 存储单元:存储单元一般应具有存储数据和读写数据的功能,一般以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也就是一个字节。 地址:电脑的主机,每个也有一个MAC地址,这样才能把你的电脑和别人的电脑区别开来,然后才能准确的进行信息勾通.还有网络中的IP地址。 总线: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㈥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和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各是什么
1、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储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英文名称bit,又叫比特。
2、存储器中所包含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注: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6)解释名词术语存储容量扩展阅读
1、存储单位是一种计量单位。指在某一领域以一个特定量,或标准做为一个记录(计数)点。再以此点的某个倍数再去定义另一个点,而这个点的代名词就是计数单位或存储单位。如卡车的载重量是吨,也就是这辆卡车能存储货物的数量,吨就是它的单位量词。
定义
二进制序列用以表示计算机、电子信息数据容量的量纲,基本单位为字节B,字节向上分别为KB、MB、GB、TB,每级为前一级的1024倍,比如1KB=1024B,1M=1024KB。
2、磁盘存储容量
如上面所说,一块磁盘通常采用三级编址,因此,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计算:
存储容量C=柱面(磁道)数T x 磁盘面(磁头)数H x扇区数S
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存储容量是指磁盘存储器能够保存的有效数据量,在磁盘上记录的许多其他信息不计算在存储容量之内。
有些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新购买的硬盘,格式化之后显示的存储容量与磁盘上实际标称的存储容量并不符合。其主要原因是:磁盘上的标称容量是用十进制给出的,而计算机内部实际上是用二进制来表示存储容量的。例如,1KB=1024B,1MB=1 048 576B等,如果用MB来表示磁盘存储器的容量,则磁盘的标称容量与实际显示的容量之间有近5%的误差,如果用GB来表示,则有7.4%的误差,如果用TB表示,则误差高达10%。
㈦ 解释名词:位、字节、字、地址、存储容量、cpu、单片机。
位,是指一位二进制数,可以是0,也可能是1。
字节,是指八位二进制数,范围是0000 0000~1111 1111。
字,取决于计算机,8 位、16 位、32 位数...,都可能。
... ...
㈧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存储单位是一种计量单位。指在某一领域以一个特定量,或标准做为一个记录(计数)点。再以此点的某个倍数再去定义另一个点,而这个点的代名词就是计数单位或存储单位。字节(Byte,B):计算机中数据的基本单位,每8位组成一个字节。
存储单位
计算机都是二进制的,让它们计算单位,只有2的整数幂时才能非常方便计算机计算,因为电脑内部的电路工作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所以就用二进制来表示信号,以便计算机识别。而人习惯于使用10进制,所以存储器厂商们使用1000作进率。
每个二进制位所占的空间才是电脑中最小的单位,我们把它称为位,也称比特(bit)。由此可见,一个字节等于八位。人们之所以把字节称为电脑中表示信息含义的最小单位,是因为一位并不能表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存储单位
㈨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名词解释 麻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帮我做一下 悬赏!!
机器字长:ALU运算时参加运算的数的位数,衡量运算速度的一个指标吞吐量:?的吞吐量,一般单位时间吞吐货物数量,如CPU存储容量:存储器所能存放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或字节数访问周期:连续两次读或写内存的最小间隔时间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微程序:一段微指令的集合,能完成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是机器指令的解释。统一编制方式:内存单元和I/O端口一起编地址号,I/O端口占用部分存储空间。独立编址:I/O端口单独编写地址号,I/O端口需要专门指令访问㈩ kb是啥
kB(Kilobyte),是一种资讯计量单位,是计算机数据存贮器存储单位字节的多倍形式。现今通常在标识内存等具有一般容量的储存媒介之储存容量时使用。根据国际单位制标准,1kB = 1000B(字节, Byte)。
根据按照IEC命名标准,用于二进制存储单位的标准命名是KiB, MiB等,1kiB = 1024B。这是由数据流的二进制存储法决定的。
相关信息:
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中仍在大量使用公制前缀的二进制写法,而世界上90% 的个人计算机在使用win系统。随机存取存储器容量,如主存储或CPU缓存的大小,因为存储的物理地址的原因,也在使用二进制千字节。
一些通信公司,如沃达丰,AT&T,Orange (公司)和澳大利亚电信,也用它来计算营销和计费。
1024字节的二进制表示法通常使用符号KiB,非正式场合常记为大写K。例如,65,536字节的缓存处理器会被说成"64K"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