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专为Switch定制 SanDisk闪迪全新TF存储卡体验评测
提到游戏机,我们一定会想到索尼Play Station、微软Xbox以及任天堂Switch,区别于其他两款游戏机,任天堂Switch是掌机和主机二合一的一款游戏机,根据外媒统计Switch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台,这足以说明Switch的火热。
看上去Switch这款游戏机几乎没有任何的缺点,唯一比较令玩家难以接受的就是,这款主机的机身容量只有32GB,这样小的存储空间对于绝大部分的玩家来讲都是不够的,但是Switch支持外接TF卡的拓展,那么选择一款靠谱的TF卡就非常有必要了。
SanDisk闪迪作为全球知名的存储厂商,最近推出了针对Switch的移动存储TF卡,这款存储卡一共有三款,拥有不同的容量和速度,满足Switch用户拓展存储空间的需求。
这三款存储卡的容量分别为64GB、128GB、256GB,在速度上,三款卡的顺序读取速度均为100MB/S,达到目前TF最高水平,在写入速度方面,64GB容量的TF的写入速度为60MB/S,而128GB和256GB的两款TF卡的写入速度达到90MB/S。
由于Swtch在工作的时候实际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只有30MB/S-40MB/S,所以这款内存卡的性能完全满足玩家的日常使用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款卡有哪些不一样吧。
SanDisk闪迪的这款64GB容量TF卡在外观上采用了《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造型,封面上有适用于Nintendo Switch系统拓展额外存储空间的字样,同样上面还有游戏的主角造型和特别画面。
在包装的右上角的话,还有这款TF卡的容量和速度的标识,非常的醒目。
关于存储卡的话,这款卡采用标准的TF卡造型,卡面为白色,上面还有《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LOGO标识以及SanDisk的品牌标注。
作为官方授权的存储卡,这款卡片采用SanDisk闪迪最新的闪存技术,支持UHS 3等级的视频录制,性能出众,在安装方面的话,用户可以自己安装到Switch背后的卡槽当中实现拓展,因为经过了官方的认证,所以玩家完全不必要担心兼容性的问题,而在售后方面,存储卡提供终身的质保。
容量上的话,64GB加上机身的32GB容量,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日常使用,但是对于很多游戏收藏控和深度游戏玩家的话,64GB的额外容量还是不够,那么他们就需要另外两款大容量的存储卡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128GB容量的内存卡,首先在外观上,这款卡采用了《马里奥赛车》的封面,除此之外,在速度上相对于64GB,速度速度是一致的,均为100MB/S,而写入成绩上,128GB的拥有90MB/S的读取速度,而64GB容量的为60MB/S,所以追求性能和容量的用户,可以选择128GB容量的版本。
外观上的话,除了包装上的任天堂官方认证信息之外,内存卡的颜色为红色,用来和其他两款进行区分。
除了写入性能和容量的提升之外,128G容量的这款TF卡在售后和抗寒、耐高温、防电磁辐射、防水等方面的保障是一致的,除此这款卡同样提供终身的质保。
最后一款卡就是256GB容量的TF卡了,这款卡正面采用了《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的游戏人物封面,并且还有标致性的收集月亮的画面,这款卡的颜色同样也采用了黄色的卡面,看上去时尚大气。
在性能上,256GB容量的TF卡和128GB容量的卡保持一致,提供了100MB/S的读取速度和90MB/S的写入速度,性能表现非常强悍。
后续,我们将三款TF装入机器进行实际的下载和游戏,观看实际使用的性能表现,经过我们的实际测试,再下载游戏方面,没有出现卡断的情况,整个过程非常的顺滑,在下载游戏完毕之后,我们打开游戏进行实际的游玩,同样也没有出现卡顿和掉帧的情况发生,说明这三款卡均能够满足用户日常游戏的需求。
写在最后
:作为市面目前唯一一款官方认证的外接拓展存储卡,SanDisk闪迪的品质和性能绝对是有保证的,同时Switch的容量又是捉襟见肘,所以购买一款靠谱的TF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在SanDisk的这款联名TF卡在技术上采用闪迪最新的NAND技术,性能有保证,同时经过官方的认证,在兼容性上也是有保证的,而64GB、128GB、256GB的不同容量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选择。
当然除了当做Switch外接拓展存储卡之外,这三款存储卡还可以拓展手机、行车记录仪、监控等等设备,而耐高温、防低温、抗电磁、防水等特性,让这三款内存卡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终身质保的品质,也可以让广大用户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❷ 家庭魔术存储—Magic M2 私有云盘 开箱与评测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缩写,简单的说其实和移动硬盘类似给电脑提供了额外的存储空间。而移动硬盘通常连在一台计算机的 USB 接口上,想用在别处需要先在系统里卸载它,从接口上拔下来,再插到另外的计算机上。这种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制,同一时间只能接在一台计算机上,空间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计算机放得足够近,而且同时存在硬盘损坏的风险。而 NAS 和移动硬盘不一样,通过网络和各种计算设备相连接。这样多个设备就能够同时分享,另一方面也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只要网络能连上的地方你都能用,并且NAS 产品多数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块硬盘,家用产品中双盘位和四盘位比较常见,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进行存储。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础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应用。常见的比如说数据备份,计算机和手机可以设置成定期自动在 NAS 上保存备份,不必再担心哪一天硬盘挂了或者手机丢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云端同步,可以在家里和办公室用不同的计算机,甚至是在路上的时候打开手机随时编辑同一份文档,再也不必借助邮件或者U盘在多个设备之间来回拷贝。再比如说影音 娱乐 ,不在家的时候掏出手机让 NAS 从 BT 或者迅雷下载高清电影,回到家打开电视就能直接播放。
虽然NAS优势很多,也不是没有代价。首先,为了联网和应对多个设备的访问,NAS 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或者说服务器,有自己的 CPU 和内存。移动硬盘相对就简单多了,硬盘盒里面主要是把数据流在不同的硬件接口之间进行传递。不算上硬盘的成本,现在一个普通家用 NAS 的价格少说也是普通移动硬盘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现在多数的移动硬盘用一根 USB 3.0 的数据线接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快速地读写文件,而 NAS 如果想达到与之相当的传输速度,要依靠高速网络,这样就需要千兆交换机、千兆网线、5GHz 高速无线路由器等等。部署这样一套基础设施多少需要了解一点网络知识,当然也免不了花费些银两。
当一开始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有些期待的。因为,对于新华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主,最近几年也开始涉及了服务器、云存储、云计算的方面,并且定位目标主要以政府、医疗、教育、交通、军事部门等为主,家庭及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和其他友商(华为、海康、大华等)相对来说少了一点。
随着各家云盘厂商的服务关闭,私有云盘、NAS显得有些迫切。总不想着某一天自己的资料无法存放而头痛。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云盘,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体验如何,是否称得上云盘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装
拆开快递拿出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现在的 科技 圈开始流行,没有设计便是最好的设计 ,所以它整体的外观比较方正,用了比较环保的纸盒,摸上去也挺有质感。正面就简简单单的一张照片和“无线私有云盘”几个字解决了所有的设计。背面依照惯例,简单介绍介绍产品型号和主要技术特点。
来个整体的开箱照片,依次为电源适配器、说明书、主机、网线和HDMI线。
二、机身
Magic M2本身接口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键*1;复位按键*1。
魔术家M2的机身侧方是插口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是“USB 3.0接口”、“Magic接口”、“复位键”、“功能键”。USB接口可外接优盘、硬盘等存储设备。复位键长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统指示灯快速闪烁,设置恢复至出厂设置(硬盘中的文件不会丢失)。功能键短按1次,导入数据;短按2次,弹出USB设备;长按5秒或以上,设备进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电源适配器
M2延续了之前Magic极简设计,采用网口机身分离式设计,利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替代传统的RJ45接口,用一根简化版HDMI线缆实现了网线与电线的双重功能,将原本需要插在机身的网线全部通过HDMI线缆转移到了电源适配器上,同时将原本标示的“WAN”或“LAN”改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联网”和“电脑”,非常人性化。
四、关于硬盘的拆装
安装硬盘只需四步:1.沿绿色边线向外打开外壳 2.抽出可拆卸式硬盘盒3.放入硬盘(正面向上,接口向硬盘盒外侧)4.装回外壳。硬盘需自行购买,推荐支持2.5英寸SATA接口硬盘(7mm和9.5mm厚度硬盘)。在说明书中很形象的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可拆分讲解,为了更加明显的体现,加一个GIF动态图来说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动端APP管控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既可以本地局域网控制,也能实现远程管理。M2的APP基于CAPWAP协议的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线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使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无线网络的操控方法。对于爱折腾的旁友,因为过于简单,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电源并连接至路由器下时,在网页上输入192.168.124.1(默认管理IP)即可打开管理页面。管理页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为了简洁版和专业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对其的设置。
通过进一步的在专业版本的设置界面发现,M2也举具备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设置,用户管理与升级,整体性能监控,基本的上网控制等。
1.1存储功能
在我的计算机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24.1,会跳出登陆界面,默认的账号为magic,密码为WIFI密码。成功登陆后,便可以对内置硬盘进行访问。(在刚对它设置时,会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盘,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后才可以正常访问)。在格式化完成后,在硬盘中会自动创建:其他,视频,图片,文档,下载,音乐这几个文件夹
我配置了一块INTEL的SSD硬盘,我在视频文件夹中尝试放一部260M左右的视频,实际测试中,上传速度大约在11MB/S左右,也不能说特别把。
可惜的是,简单的设置之后硬盘访问与管理,只支持局域网内进行,也就是说异地电脑无法对其进行访问和管理。感觉和云盘有些出入了。。。当然,如果动手能力强的话,通过端口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应该也可以达到云盘的效果,但上传速度应该会有点感人。。。
2、APP
它的首页还是偏向于简单把,整体色调偏冷。
注册好之后连接之前设置好的无线,它会提示输入管理密码,管理密码和WIFI密码一致。
2.1设置界面
设置界面其实更多的和PC端相类似,无非转移到了APP上。只不过也比PC多了一些应用,比如硬盘备份、手机备份和离线下载。
Wi-Fi管理也很简便,可以单独设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开启双频二合一功能,开启后2.4G和5G将使用相同的配置,终端将自动适配更强的设备,近距离时自动连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远距离时可以连接穿墙质量更好的2.4G WiFi。高级设置里也可根据个人需求对Wi-Fi一键开启或断开。
因为Magic M2有一个USB3.0的接口,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动硬盘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盘备份的功能。
用户控制界面,可以查看当前连接云盘的有哪些设备的存在。
2.2离线设置下载
Magic M2支持离线下载功能,支持磁链接,HTTTP等和种子文件。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链接能够下载,一些链接无法下载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是它一家的问题,在国内迅雷基本独占下载软件的市场,再加最近迅雷关闭了第三方的离线下载通道,迫使多家厂商的离线下载功能失效,寻求其他厂商的合作。
为了测试,我随机找了一部电影进行测试。1.8G的电影大小,算上获取种子时间和下载时间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时间。如果平时找到好看的电影,进行远程离线下载,回家也就可以进行观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证链接的可下载性。
在存储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下进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图片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局域网、异地WIFI、4G)进行查看。但是视频文件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只能在局域网下观看,4G和异地无线无法进行在线观看,只能进行下载后查看。不知道后续是否能够升级解决。
2.3备份功能
手机用户只需点击主页面按钮,选择手机相册,选择需要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勾选删除源文件),点击确定,编辑分类标签即可上传。照片视频智能分类,支持标签、时间、地点多种分类方式。
官方宣称H3C Magic M2是针对个人数据市场特别定制的家庭私有云盘,产品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等功能融为一体。采用最新的802.11ac技术,企业级防火墙,无线传输速率高达1167Mbps,内置1TB监控级硬盘(选配),是一款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家庭私有云盘。
从我个人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取名为家庭私有云盘,有点对不起这个“云”字。从整体的框架、构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件
因为Magic M2从整体的设计思路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路由器,所谓的云盘与备份,只是相当于在路由器上在硬件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接口。其实和外界的带有USB接口的路由去性质差不多,例如小米、华硕、360等。
使用网线和电源线合一的HDMI线的方式确实比较创新和方便,同时在电源适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注明,使消费者的入门难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区别。(一开始我以为那个HDMI的接口是输出接口,可以将硬盘中的视频输出到电视等设备,当然后续升级可以考虑一下)
2、软件
M2的软件其实更偏向于传统路由器的系统,和真正的云盘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统没法比较。M2只能定时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为如此,还是比较适合那些不太喜欢折腾的人们,安安单单的最好。
总结
1、家里正好想换路由器的朋友们,这个产品还是挺好的,毕竟还带着存储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刚刚好可以存放。后续APP会升级,会增加隐私存放,用户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居家旅行必备利器。
2、喜欢折腾或者最近考虑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云盘的,这个产品就不太适合你们了,不要被云盘两个字迷惑到了,他们并没有云服务,纯硬件而已。它就是一个路由器带了个硬盘槽位而已。
谢谢!多谢各位!
❸ 让数据上高速,用ORICO雷电3硬盘盒打造外接存储器
现在的笔记本做得越来越轻薄,越来越便携,提高了不少办公效率,特别是需要出差的场景,再也不用背着厚厚的大砖头了。但轻薄笔记本也有很大缺点,就是接口严重不够用,甚至有些笔记本仅配备了充电口和1个USB接口,对存储空间需求较大的同学,想外接移动存储设备可就有些麻烦。
前段时间,潮范君换了台轻薄笔记本,联想YOGA 14S,笔记本很薄很轻便,对于工作场景来说,机身自带的500GB固态硬盘勉强够用。但是安装OFFICE、ADOBE、VS、SQL SERVER等全家桶后,存储空间捉襟见肘,想要再安装大型 游戏 、再存放高清电影,就完全不够用了,看着机身上的雷电接口,也许外接移动硬盘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相较于USB 3.0接口,雷电3的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Gbps,足以满足高速读写的使用需求,使用wintogo的体验也与本地系统无差别,这也是潮范君首选雷电3移动硬盘盒的主要原因。近期,潮范君入手了ORICO品牌的雷电3硬盘盒,搭配512GB的M.2固态硬盘,在硬盘中装个LOL,再放点好莱坞大片,工作 娱乐 可以无缝切换,实际体验如何呢,来看本期潮范君的体验分享吧。
从外形上来看,ORICO这款硬盘盒很有硬汉风,主体采用铝合金材质,不仅美观还能利用合金优秀的导热特性,在高速读写时,给硬盘提供良好的散热条件,确保硬盘高速稳定的工作。除此之外,坚固的外壳还能给硬盘提供更好的保护,在异常撞击或跌落时,有效防止内部硬盘的损坏,避免丢失重要数据。雷电接口与Type-C接口在外形上一样,但雷电接口会有闪电标识,只有接入雷电接口时,硬盘盒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读写性能。
硬盘的安装没有难度,使用附赠的螺丝刀,取下螺丝后即可打开上盖。硬盘盒的制造工艺优秀,边角处光滑平整无毛刺,在硬盘的安装和携带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刮剌感。
接下来开始安装M.2固态硬盘喽,ORICO这款雷电3硬盘盒,支持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要下手的小伙伴要留意硬盘是否符合要求哦。
正好我手上有一块512GB的M.2固态硬盘,是上次升级主机时换下来的,一直闲置这次可以派上大用场了。这款硬盘同属ORICO品牌,读写性能优秀,512GB的存储容量用来做移动硬盘完全足够,日常用手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源,也能很方便的存储,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存储空间不够用了。
硬盘安装完毕,接下来就是实战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来以为雷电3可以兼容Type-C接口,还想着以后能连接手机使用,实测后才发现不兼容,只能在支持雷电3协议的设备上才能正常读写。
潮范君这台笔记本设计有2个雷电4接口,均可作为充电接口和数据接口,将奥睿科硬盘盒连接后,顺利读盘,下面分别使用2款主流的磁盘测速软件来测试,来看它实际的读写能力怎么样吧。
使用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最终的测试结果为,读取速度1834.88MB/s,写入速度920.44MB/s,综合得分为2302,与机身自带的M.2硬盘性能相近。
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最终的测试结果为,读取速度2066.5MB/s,写入速度为1310.2MB/s,直接在硬盘中运行《LOL》 游戏 , 游戏 体验流畅,并未出现卡顿、断连的情况。由于测试工具不同,以上测试结果仅供参考,磁盘的读写能力与电脑配置和硬盘本身性能密切相关,即使是同块磁盘,在不同电脑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❹ QNAP TR-004评测:一机多用的RAID磁盘阵列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在面临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选择使用外置硬盘、网盘、存储卡等存储设备。可是对于一些需求较高的用户及企业来说,这些存储设备依然无法满足,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磁盘阵列外接盒也就是附加存储装置DAS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在全球知名的网络存储装置大厂,威联通近期推出了一款RAID磁盘阵列外接盒TR-004,那么这款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包装上威联通TR-004一如既往的采用瓦楞纸包装箱,打开包装箱首先看到了就是TR-004主机,其次是一个配件盒。TR-004的配件盒里面装有一条电源线、一条Type-A转Type-C的数据线,两个硬盘槽钥匙以及一些螺丝。
在外观上威联通TR-004依旧采用了传统的家族式设计,黑色机身、线条分明,熟悉的卧式机身设计,整体外观呈极简大气风格。在产品正面偏右位置依次排列四个硬盘托架,且四个托架均为可锁式,可以有效防止插拔硬盘带来的数据损坏。同时,四个硬盘托架也均为免螺丝安装结构,在安装硬盘时,只需拆开侧边条,装入之后再合上侧边条即可,可以安装3.5英寸的机械硬盘以及2.5英寸的机械或固态硬盘。
我们安装的是4块西部数据红盘,西部数据红盘拥有针对NAS需求的NASware技术,对其兼容性、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优化。此外,红盘的功耗较低,噪音小,比较适合用于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TR-004的左侧边统一采用了抛光面板,指示灯和功能按键也都集成在左侧边,从上到下分别是系统状态灯、USB链接状态灯、四个硬盘状态灯、退出按键以及一键复制按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一键复制按键”仅支持在威联通NAS上拓展使用。
威联通TR-004拥有模式切换开关设计,提供硬件或软件模式两种设定RAID群组方式,通过手动切换,即可快速设定TR-004。
威联通TR-004支持多种磁盘与数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弹性规划存储空间。将模式切换开关的按键拔至相应位置,即可建立各自独立模式、JBOD模式、RAID 0、RAID 1/10或RAID 5群组。除此之外,还可以启用软件控制功能,通过使用威联通专门为Windows与Mac使用者所推出的应用工具来设定TR-004的硬盘群组。
1.作为PC的存储扩充
威联通TR-004磁盘阵列外接盒可以直接通过USB连接线在电脑上作为存储硬盘使用,这种模式被称为“外接模式”,而TR-004在配合电脑使用时,也只能采用外接模式。
与大多同类产品不同的是,TR-004支持电脑端的软件层面的控制,可以在威联通官网中下载管理软件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接下来看一下这款软件的操作流程。
在TR-004已连接电脑的情况下,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会自动识别接入的TR-004。创建RAID群组时,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应用程序会根据插入的硬盘数量给出可执行的RAID模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构建RAID模式时,最好使用两块或多块相同容量的硬盘,如果容量不一样,在构建RAID模式时,可能会出现只识别最小容量硬盘的情况。
因为笔者手中的TR-004插入了四块硬盘,所以可构建全部的RAID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四个硬盘组成RAID 5为例进行演示。
构建完成之后,需要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可以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硬盘管理或者第三方软件EaseUS Partition Master来进行操作,不过为了方便,通常都是直接使用系统自带的硬盘管理。
在“硬盘管理”中找到构建的硬盘名称,然后右击格式化即可。
格式化操作之后,就可以在计算机资源管理器中找到刚刚建立的RAID磁盘了。
QNAP External RAID Manager除了可以构建RAID外,还可以查询磁盘信息和固件信息。
在磁盘信息下可以查询每块磁盘的状态是否良好。
在固件信息下可以查看当前安装的固件版本号,如果不是最新版本,可以直接选择升级为最新固件版本。
读写速度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测试电脑硬盘的检测工具,能够检测硬盘的随机读取/写入速度,连续读取/写入速度;测试随机512KB、2KB、4KB读取/写入速度等,以此来辨别硬盘的性能及质量。
可以看到经过CrystalDiskMark测试其读写速度,我们默认随机模式下读取与写入速度分别是236.3MB/s与188.3MB/s。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等移动磁盘的读写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 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分别进行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很好的说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时对磁盘读取、写入速度的影响。
通过ATTO Disk Benchmark测出其最高读取速度为255.36MB/s,最高写入速度为215.13MB/s。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对齐、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
通过AS SSD Benchmark测出的最高读取速度为252.18MB/s,最高写入速度为194.15MB/s。
2.作为NAS的存储扩充
TR-004还可作为NAS存储扩充柜,可以实现比传统NAS存储扩充更高效的传输效率。
可以通过威联通旗下的QTS操作系统下的“存储与快照总管”来进行RAID构建,也就是说通过这款产品就可以直接对现有NAS的存储进行扩充。
此外,TR-004支持硬件RAID,而硬件RAID的优势是具备自己的RAID控制,相比软件RAID,硬件RAID对CPU占用率相对较小,所以在连接NAS使用时,TR-004不会过度依赖NAS的CPU资源。
3.当作NAS的外接存储设备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TR-004作为NAS的外接存储设备来使用,与此同时TR-004就相当于一个外置硬盘。在PC端External RAID Manager软件中构建好RAID群组之后,就可以将TR-004直接连接到NAS上复制 ,然后再拷贝到其它平台。
4.跨平台档案共享
同时,TR-004还可以作为Windows、Mac、Linux及NAS等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媒介。如果要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QNAP的exFAT文件系统即可。
❺ 149元的无线硬盘盒 居然比NAS存储更靠谱,nas和硬盘盒的区别
主要看使用程度和资金。
轻度使用可以路由器插USB硬盘即可。但传输速度确实慢得惊人。特别是小米的产品,不能忍。一般轻度使用的功能包括下载、放电影、联合盒子或者智能电视机使用。
另外在操作上,一般插U盘使用都是以手机操作文件目录或者局域网内操作居多,不能构成私有云。(自己刷包什么的除外)
而想要在搭建你的私有云,在外网任何一台电脑都能访问,并且需要用到比较多的应用,那建议还是nas了。虽然价格有点坑。至于nas有什么应用?你可以想象成他是一台可以在外网访问的小型服务器,因为它本来就是,所以只要你配置高,什么都能。
最重要的那部分还是资金预算!!!下列价格仅供参考,别吐槽,详细自己上X东X宝看看。
路由器配置价格:路由器150 + 1T移动硬盘420 = 570
(默认你已经有千兆路由器)nas配置价格: NAS (群晖低配1100,黑群晖350) + 1T硬盘 x2 (便宜买2个桌面盘1T算是最低配置了600) 。
也就是nas要1000才起步。要是买西数红盘就贵点。 我建议白群晖(黑太耗点,而且7X24,无人看管有安全隐患,支持正版吧)DS216J 这算是入门级了,至于装多大容量的双盘,看资金预算。
最后,路由器插移动硬盘对于用过nas后你会说,这究竟是什么鬼~~太垃圾了。就算小米路由器2那种自带硬盘的路由器对比下也是个渣。没对比就没伤害!
❻ 笔记本电脑外接哪种存储硬盘好
笔记本电脑外接哪种存储硬盘好---当然是移动硬盘好。现在优盘存储容量越来越大,用大容量优盘也是不错的选择。
❼ 长期使用外接硬盘盒会对硬盘造成损害吗
长期使用外接硬盘盒会对硬盘造成损害。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早期的硬盘存储媒介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是固定的存储媒介,被封在硬盘里 (除了一个过滤孔,用来平衡空气压力)。
硬盘接口:
ATA: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所取代。
❽ 奥睿科CDH-9N硬盘盒扩展坞:接口丰富功能强大,扩容扩展一次搞定
虽然轻薄本携带方便,但接口少的这个问题是真不能忽视,解决的最佳办法就是备一个扩展坞,又考虑到电脑用的时间长,存储空间捉襟见肘,还需外接一个硬盘,桌面必将又成为盘丝洞,朋友给我推荐了既有扩展坞功能,又可以当硬盘盒使用的奥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盘盒扩展坞。
先来简单看一下包装跟配件。通过外包装就可以大概了解到这款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盘盒扩展坞的一些特性,比如10Gbps、100W PD和4K HDMI等,配件除了硬盘盒扩展坞外,还有一根C2C数据线、一把螺丝刀、一个导热垫以及说明书跟保修卡。
接口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主要集中在机身的正侧面,从左到右分别是HDMI接口、PD充电接口、SD读卡器和TF卡读卡器、USB3.1接口两个。
左侧面有两个接口,分别是Type-C接口跟音频接口,这个音频接口是四针麦克风耳机二合一的。另外硬盘盒扩展坞工作的状态指示灯被放在了这两个接口中间。
右侧面也同样有两个接口,分别是一个RJ45千兆网线接口,跟一个USB3.1接口。
机身的底部四个角都加入了防滑减震垫,中间是硬盘盒的金属盖板,用配件里的螺丝刀就可以轻松的将其掀起。
这里支持的硬盘类型是NVMe固态硬盘,最大支持容量为2TB,硬盘规格支持22x80、22x60、22x42以及22x30,插口类型支持M Key跟B&M Key两种。
硬盘我用的是东芝的RC10 500G,装好后,我们来简单测试一下读写速度,读取速度是996.58MB/s,写入是970.06MB/s,这个速度基本算是满跑10Gbps带宽了,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足够我日常对文件的读取写入了,不过如果你真的是想要用这个硬盘盒的话,个人建议没必要买太好的,随便买个普通的PCIe3.0固态就行,因为带宽最大也就10Gbps,性能溢出也用不到。
另外,我会需要用到外接显示器,所以HDMI接口自然也是我最常用的一个接口了,奥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盘盒扩展坞的这个接口支持4K 60Hz的传输,如果你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话还支持MST模式,可以进行双屏展示内容,但MacOS就不支持了。
至于网线接口,现在家里除了光猫跟路由器外,都无线化了,所以使用的频率极小,但也并不是说就用不上了,特别是在外出办公,周围场地没有无线网络覆盖,只有有线的情况时,这个接口就是江湖救急了,做到了有备无患。
在前面说接口的时候,有提到这款奥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盘盒扩展坞是支持PD快充的,最高支持100W,这对于像只有一个C口的轻薄本讲这个接口真的能救命,因为一旦我们在使用那个唯一的接口连接扩展坞后,当电脑电量告急时,你就只能把扩展坞拔掉,给电脑充满电后,才能继续使用,这要是在赶任务时是严重拖后腿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使用中发现对内存卡的读取上,这款奥睿科ORICO CDH-9N M.2 NVMe 硬盘盒扩展坞不能同时支持TF和SD卡同时使用。
最后再说一下散热的表现,在设备工作运行一个小时后,通过测温枪对其进行了检测,显示为35.6度,但我用手去摸了一下机身只感觉到一点点温热,并不烫手。
总的来说,把扩展坞跟硬盘盒合在一起的设计,再加上丰富的接口,在家使用时桌面会显得更简洁,工作起来心情也自然更好,外出时可以不必携带一大堆外接扩展设备,能够轻松应付多种使用环境,让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