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SSD中,SATA,m2,PCIE和NVME各有什么意义
sata是为了机械硬盘创造的接口;
m2是一种能兼容sata模式和nvme模式的硬盘接口;
pcie是直接连cpu的接口可以插显卡、声卡、网卡等各种扩展卡;
NVMe是一种用于存储设备的接口规范,准确的说是存储设备通信协议,这个协议就好比SAS和SATA一样,用于定义硬件接口和传输协议。
(1)m2用于企业网络存储吗扩展阅读
SSD基本工作原理
SSD 主要由 SSD 控制器,FLASH 存储阵列,板上DRAM(可选),以及跟HOST接口(诸如SATA,SAS,PCIe等)组成。
SSD主控通过若干个通道(channel)并行操作多块FLASH颗粒,类似RAID0,大大提高底层的带宽。
举个例子,假设主控与FLASH颗粒之间有8个通道,每个通道上挂载了一个闪存颗粒,HOST与FLASH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为200MB/s。该闪存颗粒Page大小为8KB,FLASH page的读取时间为Tr=50us,平均写入时间为Tp=800us,8KB数据传输时间为Tx=40us。
那么底层读取最大带宽为(8KB/(50us+40us))*8 = 711MB/s,写入最大带宽为 (8KB/(800us+40us))*8 = 76MB/s。
从上可以看出,要提高底层带宽,可以增加底层并行的颗粒数目,也可以选择速度快的FLASH颗粒(或者让速度慢的颗粒变快,比如MLC配成SLC使用)。
Ⅱ m2接口的固态硬盘咋样为什么见少有人用
m.2接口是固态硬盘,是目前最快的固态硬盘。少有人用,是因为支凳盯耐持这个接口的主板不多见。
1、m.2接口是第2代msata接口,以前叫ngff,现在统一称为m.2。
2、m.2接口的带宽是10Gb/s或32Gb/s,远远超过sata3的6Gb/s。是目前带宽最大的硬盘传输接口。
3、m.2接口,则铅从英特尔的9系主板才开始原生支持,因此,是比较新的接口,支持的主板比较少,而且价格比sata3的固态硬盘贵得多,所以不常见。
Ⅲ m2固态硬盘适合做存储盘吗
根据固态硬盘的颗粒不同,有些固态是可以做储存盘顷岁的。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消费级的M2固态硬盘是不适合做储存胡乎枝盘的,因为寿命相对机械盘裤敏来说太短了。
Ⅳ 家庭魔术存储—Magic M2 私有云盘 开箱与评测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缩写,简单的说其实和移动硬盘类似给电脑提供了额外的存储空间。而移动硬盘通常连在一台计算机的 USB 接口上,想用在别处需要先在系统里卸载它,从接口上拔下来,再插到另外的计算机上。这种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制,同一时间只能接在一台计算机上,空间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计算机放得足够近,而且同时存在硬盘损坏的风险。而 NAS 和移动硬盘不一样,通过网络和各种计算设备相连接。这样多个设备就能够同时分享,另一方面也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只要网络能连上的地方你都能用,并且NAS 产品多数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块硬盘,家用产品中双盘位和四盘位比较常见,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进行存储。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础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应用。常见的比如说数据备份,计算机和手机可以设置成定期自动在 NAS 上保存备份,不必再担心哪一天硬盘挂了或者手机丢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云端同步,可以在家里和办公室用不同的计算机,甚至是在路上的时候打开手机随时编辑同一份文档,再也不必借助邮件或者U盘在多个设备之间来回拷贝。再比如说影音 娱乐 ,不在家的时候掏出手机让 NAS 从 BT 或者迅雷下载高清电影,回到家打开电视就能直接播放。
虽然NAS优势很多,也不是没有代价。首先,为了联网和应对多个设备的访问,NAS 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或者说服务器,有自己的 CPU 和内存。移动硬盘相对就简单多了,硬盘盒里面主要是把数据流在不同的硬件接口之间进行传递。不算上硬盘的成本,现在一个普通家用 NAS 的价格少说也是普通移动硬盘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现在多数的移动硬盘用一根 USB 3.0 的数据线接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快速地读写文件,而 NAS 如果想达到与之相当的传输速度,要依靠高速网络,这样就需要千兆交换机、千兆网线、5GHz 高速无线路由器等等。部署这样一套基础设施多少需要了解一点网络知识,当然也免不了花费些银两。
当一开始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有些期待的。因为,对于新华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主,最近几年也开始涉及了服务器、云存储、云计算的方面,并且定位目标主要以政府、医疗、教育、交通、军事部门等为主,家庭及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和其他友商(华为、海康、大华等)相对来说少了一点。
随着各家云盘厂商的服务关闭,私有云盘、NAS显得有些迫切。总不想着某一天自己的资料无法存放而头痛。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云盘,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体验如何,是否称得上云盘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装
拆开快递拿出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现在的 科技 圈开始流行,没有设计便是最好的设计 ,所以它整体的外观比较方正,用了比较环保的纸盒,摸上去也挺有质感。正面就简简单单的一张照片和“无线私有云盘”几个字解决了所有的设计。背面依照惯例,简单介绍介绍产品型号和主要技术特点。
来个整体的开箱照片,依次为电源适配器、说明书、主机、网线和HDMI线。
二、机身
Magic M2本身接口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键*1;复位按键*1。
魔术家M2的机身侧方是插口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是“USB 3.0接口”、“Magic接口”、“复位键”、“功能键”。USB接口可外接优盘、硬盘等存储设备。复位键长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统指示灯快速闪烁,设置恢复至出厂设置(硬盘中的文件不会丢失)。功能键短按1次,导入数据;短按2次,弹出USB设备;长按5秒或以上,设备进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电源适配器
M2延续了之前Magic极简设计,采用网口机身分离式设计,利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替代传统的RJ45接口,用一根简化版HDMI线缆实现了网线与电线的双重功能,将原本需要插在机身的网线全部通过HDMI线缆转移到了电源适配器上,同时将原本标示的“WAN”或“LAN”改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联网”和“电脑”,非常人性化。
四、关于硬盘的拆装
安装硬盘只需四步:1.沿绿色边线向外打开外壳 2.抽出可拆卸式硬盘盒3.放入硬盘(正面向上,接口向硬盘盒外侧)4.装回外壳。硬盘需自行购买,推荐支持2.5英寸SATA接口硬盘(7mm和9.5mm厚度硬盘)。在说明书中很形象的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可拆分讲解,为了更加明显的体现,加一个GIF动态图来说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动端APP管控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既可以本地局域网控制,也能实现远程管理。M2的APP基于CAPWAP协议的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线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使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无线网络的操控方法。对于爱折腾的旁友,因为过于简单,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电源并连接至路由器下时,在网页上输入192.168.124.1(默认管理IP)即可打开管理页面。管理页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为了简洁版和专业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对其的设置。
通过进一步的在专业版本的设置界面发现,M2也举具备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设置,用户管理与升级,整体性能监控,基本的上网控制等。
1.1存储功能
在我的计算机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24.1,会跳出登陆界面,默认的账号为magic,密码为WIFI密码。成功登陆后,便可以对内置硬盘进行访问。(在刚对它设置时,会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盘,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后才可以正常访问)。在格式化完成后,在硬盘中会自动创建:其他,视频,图片,文档,下载,音乐这几个文件夹
我配置了一块INTEL的SSD硬盘,我在视频文件夹中尝试放一部260M左右的视频,实际测试中,上传速度大约在11MB/S左右,也不能说特别把。
可惜的是,简单的设置之后硬盘访问与管理,只支持局域网内进行,也就是说异地电脑无法对其进行访问和管理。感觉和云盘有些出入了。。。当然,如果动手能力强的话,通过端口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应该也可以达到云盘的效果,但上传速度应该会有点感人。。。
2、APP
它的首页还是偏向于简单把,整体色调偏冷。
注册好之后连接之前设置好的无线,它会提示输入管理密码,管理密码和WIFI密码一致。
2.1设置界面
设置界面其实更多的和PC端相类似,无非转移到了APP上。只不过也比PC多了一些应用,比如硬盘备份、手机备份和离线下载。
Wi-Fi管理也很简便,可以单独设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开启双频二合一功能,开启后2.4G和5G将使用相同的配置,终端将自动适配更强的设备,近距离时自动连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远距离时可以连接穿墙质量更好的2.4G WiFi。高级设置里也可根据个人需求对Wi-Fi一键开启或断开。
因为Magic M2有一个USB3.0的接口,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动硬盘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盘备份的功能。
用户控制界面,可以查看当前连接云盘的有哪些设备的存在。
2.2离线设置下载
Magic M2支持离线下载功能,支持磁链接,HTTTP等和种子文件。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链接能够下载,一些链接无法下载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是它一家的问题,在国内迅雷基本独占下载软件的市场,再加最近迅雷关闭了第三方的离线下载通道,迫使多家厂商的离线下载功能失效,寻求其他厂商的合作。
为了测试,我随机找了一部电影进行测试。1.8G的电影大小,算上获取种子时间和下载时间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时间。如果平时找到好看的电影,进行远程离线下载,回家也就可以进行观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证链接的可下载性。
在存储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下进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图片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局域网、异地WIFI、4G)进行查看。但是视频文件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只能在局域网下观看,4G和异地无线无法进行在线观看,只能进行下载后查看。不知道后续是否能够升级解决。
2.3备份功能
手机用户只需点击主页面按钮,选择手机相册,选择需要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勾选删除源文件),点击确定,编辑分类标签即可上传。照片视频智能分类,支持标签、时间、地点多种分类方式。
官方宣称H3C Magic M2是针对个人数据市场特别定制的家庭私有云盘,产品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等功能融为一体。采用最新的802.11ac技术,企业级防火墙,无线传输速率高达1167Mbps,内置1TB监控级硬盘(选配),是一款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家庭私有云盘。
从我个人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取名为家庭私有云盘,有点对不起这个“云”字。从整体的框架、构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件
因为Magic M2从整体的设计思路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路由器,所谓的云盘与备份,只是相当于在路由器上在硬件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接口。其实和外界的带有USB接口的路由去性质差不多,例如小米、华硕、360等。
使用网线和电源线合一的HDMI线的方式确实比较创新和方便,同时在电源适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注明,使消费者的入门难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区别。(一开始我以为那个HDMI的接口是输出接口,可以将硬盘中的视频输出到电视等设备,当然后续升级可以考虑一下)
2、软件
M2的软件其实更偏向于传统路由器的系统,和真正的云盘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统没法比较。M2只能定时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为如此,还是比较适合那些不太喜欢折腾的人们,安安单单的最好。
总结
1、家里正好想换路由器的朋友们,这个产品还是挺好的,毕竟还带着存储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刚刚好可以存放。后续APP会升级,会增加隐私存放,用户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居家旅行必备利器。
2、喜欢折腾或者最近考虑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云盘的,这个产品就不太适合你们了,不要被云盘两个字迷惑到了,他们并没有云服务,纯硬件而已。它就是一个路由器带了个硬盘槽位而已。
谢谢!多谢各位!
Ⅳ m2接口和sata接口区别
1、体积不同
M.2标准的SSD同mSATA一样可以进行单面NAND闪存颗粒的布置,也可以进行双面布置,其中单面布置的总厚度仅有2.75mm,而双面布置的厚度也仅为3.85mm。而SATA在体积上的劣势就明显的多。
2、速度不同
M.2接口有两种类型:Socket 2(B key——ngff)和Socket 3(M key——nvme),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采用PCI-E ×2接口标准,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
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论带宽可达4GB/s。以SATA 1.0的规范来看,其最高传输速度约为150Mbyte/s,而即使是高达万转以上的高阶SATA硬盘,持续传输速度也无法超越100MByte/s。
(5)m2用于企业网络存储吗扩展阅读:
sata接口的兼容性:
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
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
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硬盘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
外置式的机柜(JBOD)不但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上具有重要意义
Ⅵ m2固态硬盘适合做存储盘吗
回答:最好是用来做系统盘,会比较适合。
资料拓展: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又称固态驱动器,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
固态硬盘,因为台湾的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基本与普通硬盘一致(新兴的U.2,M.2等形式的固态硬盘尺寸和外形与SATA机械硬盘完全不同)。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大,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正在普及至DIY市场。
由于固态硬盘的技术与传统硬盘的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厂商只需购买NAND颗粒,再配适当的控制芯片,编写主控制器代码,就制造了固态硬盘。
Ⅶ m2和m2pro性能差距
m2和m2pro的性能差距主要表现在:
1. CPU:m2采用的是八核 Cortex-A53,而m2pro采用的是十核Cortex-A53,因此m2pro的CPU性能要优于m2。盯槐
2. GPU:m2采用的是Mali-T830 MP2,而m2pro采用的是Mali-T860 MP2,因此m2pro的GPU性能要优于m2。
3. 内存:m2支持最大4GB,而m2pro支持最大8GB,因此m2pro的内存性能要优于m2。
4. 存储:m2支持最大128GB,而m2pro支持最大256GB,因此m2pro的存储性能要优于m2。
5. 网络:m2支持2.4G和裤亩5G双频,而m2pro支持2.4G、胡则森5G和6G三频,因此m2pro的网络性能要优于m2。
Ⅷ NAS选用什么M.2固态好
NAS选用SASM.2固态好。
NAS目前大部分高端桌面电脑都只配备了千兆网卡(1000Mbps有线网卡以及1733Mbps无线网卡),仅极少数配备了2.5Gbps甚至5Gbps、10Gbps有线网卡,所以网络仍然是一大瓶颈。
NASssd硬盘也是有高、中、低端产品之别,性能自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低端的产品性能,也只比腔枣汪高端机械硬盘强丁点(wd的黑盘及伍仔企业级硬盘),甚至打个平手。
NAS局限:
(1)NAS设备与客户机通过企业网进行连接,因此数据备份或存储过程中会占用网络的带宽。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内部网络上的其他岩顷网络应用;共用网络带宽成为限制NAS性能的主要问题。因此NAS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不高,千兆以太网只能达到30~50MB/s。
(2)NAS的可扩展性受到设备大小的限制。增加另一台NAS设备非常容易,但是要想将两个NAS设备的存储空间无缝合并并不容易,因为NAS设备通常具有独特的网络标识符,存储空间的扩大上有限。只能提供文件存储空间,不能完全满足数据库应用的要求。
Ⅸ 什么是"基础货币"M1、M2、M3、M4各代表什么范围
M0、M1、M2、M3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M2过高燃缓,而M1过低,表明投资凯伏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通常,M2主要衡量经济体系中投资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盯段携买卖活动。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希望对您有帮助。有钱花作为度小满金融(原网络金融)旗下的信贷品牌,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联网信贷服务,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Ⅹ 带m2的nas怎么配置
配置带碰乎M.2的NAS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插入M.2硬盘:首先需要将M.2硬盘插入NAS的M.2插槽中,确保插入正确并牢固。
连接NAS:将NAS连接到网络,并确保它已经被识别并连接到了网络上。
打开NAS管理界面:使用电脑浏览器输入NAS的IP地址,进入NAS的管理界面。
创建存储池:在NAS管理界面中,选择创建存储池的选项。在创建存储池时,需要选择M.2硬盘作为存储池的一部分。
创建共享文件夹:在创建存储池之后,需要创建共享文件夹以便于存储数据。在NAS管理界面中,选择创建共享文件夹的选项,并设置文件夹的名称和权限等信息。
配置访问权限:在创建共享文件夹之后,衫滚需要配置访问权限以便于其他用户或设备可以访问共享文件夹。在NAS管理界面中,选择配置访问权限的选项,并设置对应的用户和权限等信息。
配置其他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配置其他设置,如网络设置、备份设置等。
完成配置:完成以上步骤后,保存配置并重启NAS,使其生或吵余效。
总之,配置带M.2的NAS需要进行硬件安装和软件配置两部分工作,需要按照上述步骤逐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