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永久物理存储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永久物理存储

发布时间: 2023-03-22 12:57:06

A. 什么是物理内存是不是就是内存

没错。相对来厅亏乎说,还空桐有虚拟内存,物理内存就是实实在在的内存。内存条是多大的扮悉,就是物理内存,虚拟内存是在硬盘上划一部区域,作为内存。

B. 内存和硬盘的区别是什么

内存和硬盘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内存是计算机的工作场所;硬盘用来存放暂时不用的信息。

二、制作材料不同

内存是半导体材料制作;硬盘是磁性材料制作。

三、信息保存不同

内存中的信息会随掉电而丢失;硬盘中的信息可以长久保存。

四、容量不同

一般硬盘的容量都为1TB即931GB;而内存一般都为6GB。

五、作用不同

内存是cpu和硬盘数据之间的缓冲,cpu只能读取内存里的数据。这样内存就变成了一一个桥梁的作用;而硬盘是作为存储空间的。

C. 记忆体的存储器

(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电脑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RAM)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记忆体条就是用作电脑的记忆体,记忆体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电脑中的记忆体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市场上常见的记忆体条有128M/条、256M/条、512M/条等。 (Cache)
Cache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它位于CPU与记忆体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记忆体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记忆体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记忆体,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记忆体中的数据。
当你理解了上述概念后,也许你会问,记忆体就是记忆体,为什么又会出现各种记忆体名词,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一段。
物理存储器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初学者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记忆体储器和用好记忆体储器。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记忆体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位元组)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间称为寻址空间)。
地址空间的大小和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并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层楼共有17个房间,其编号为801~817。这17个房间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间采用了三位编码,其范围是800~899共100个地址,可见地址空间是大于实际房间数量的。
对于386以上档次的微机,其地址汇流排为32位,因此地址空间可达232即4GB。但实际上我们所配置的物理存储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远小于地址空间所允许的范围。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诸如:常规记忆体、保留记忆体、上位记忆体、高端记忆体、扩充记忆体和扩展记忆体等不同记忆体类型。

D. 本地磁盘是不是指电脑的硬盘和电脑内存有什么区别

本地磁盘是不是指电脑的硬盘?和电脑内存有什么区别?

是,硬盘是存储固定内容,比如音乐,电影之类的地方,内存是存储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各种命令的地方,

电脑的硬盘和内存有什么区别

电脑的内存:即主内存,高速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信息以便CPU调用执行。 虚拟内存:当内存不够用时,操作系统使用硬盘空间来模主内存,当然,虚拟内存会慢很多。 磁盘缓存:指硬盘将数据从内部到外部接口传送时用于缓冲的储存器,速度很快,大磁盘缓存可以让磁头的读写更加连续,并且让NCQ(原生指令排序)技术得到更好支持。现在硬盘缓存主要有2M8M16M等衡芹,如果选用支持NCQ的SATA硬盘时尽量选择8M或更大缓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读写性能。即使不使用NCQ技术,8M或更大的缓存有利于大量小文件的读写以及预读加速,这一点在启动系统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另外,大缓存还有利于减少磁头读写,延长硬盘寿命.

电脑的硬盘与内存有什么区别

1、内存是内部存储器,而硬盘是外部存储器;
2、我们平时存储的信息一般都存在硬盘上,而内存不能存储信息,内存是加电有信息,停电信息全无;
3、硬盘的容量较内存的容量大的多;
4、内存通常指的就是我们主机所用的内存条,而硬盘是我们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及存储信息等用途。
硬盘上的信息,不随电源的切断而消失
是永久存储的
只要不消磁
而内存上的数据
是随着电源的切断而消失的
它只是临时存储一下信息
计算机关闭以后
内存就清空了。

电脑里的本地磁盘是指电脑内存还是~~

是指硬盘
512指的是内存容量
内存和硬盘做用不一样
硬盘存储的是长期数据,但由于硬盘是物理磁盘存储,所以数据读取跟储存比内存都要慢很多很多
而内存只在有程序运行的时候存储一些程序需要的少量常用数据,数据交换速度快
硬盘容量当然远超内存了,但是存储速度拍马也赶不上内存,除非以后出现了传说中的光存储硬盘

电脑的内存和硬盘的内存有什么区别?

物理内存就是处理数据的内存 硬盘的内存是存东西的内存 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就会用硬盘上的内存作为虚拟内存来用!

电脑的硬盘空间和内存有什么区别?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它不仅用来存储数据,还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比如我们平时下载的电影,音乐就 ,游戏等都是放在硬盘。160G以上的容量。
内存是程序与数据的周转仓库。电脑在执行程序时,首先把程序与数据从硬盘调入到内存中,然后再去执行相应的程序。有512M,1G,2G的。一般,数字越大越好。

电脑里的本地磁盘和固态硬盘有什么区别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区分方式有很多,首先从外形上,机械硬盘的体积要比固态硬盘大,所以重量也要比固态硬盘重,其次在售价方面,固态硬盘售价要比机械硬盘贵很多。在一般情况下,台式电脑中的基本都是机械硬盘,但随着固态硬盘的发展,随着市场和用户的各种需求,固态硬盘渐渐成为用户选购的重心。
固态硬盘的应用范围要比机械硬盘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固态硬盘在电子世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部件,非常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而机械硬盘使用范围就不像固态硬盘那样灵活了。目前固态硬盘中最大的容量体积为1.6TB,传言IBM公司开始测试4TB的高速固态硬盘组了,和机械硬盘相比按TB容量来衡量的话两者之间相差的比例非常大。
机械硬盘的内部部件要比固态硬盘复杂,内部存在固态硬盘没有的马达和风扇,所以在这方面固态硬盘就要比机械硬盘占有很大的优势了,而固态硬盘要比机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安静许多。另外在功耗方面,固态硬盘也要低于传统的机械硬盘。
在硬盘重要的读写速度方面,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要比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高,一般要高2倍左右的速度读写能力,SLC只有10万次的读写寿命,成本低廉的MLC,读写寿命仅有1万次,比起传统硬盘毫无优势可言。另外有一点很重咐桐毕要的是,固态轮拍硬盘内部都是使用闪存颗粒的芯片,而机械硬盘是将数据储存在磁盘扇区里,当使用的时候出现碰撞的问题,固态硬盘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比这点机械硬盘就要差很多了。

电脑中的本地磁盘是不是电脑硬盘

本地磁盘是安装在本机中的磁盘,也就是本机的硬盘。与之相对,不是固定地装在本机而可以移动、交换的磁盘叫做可移动媒体(磁盘),如光盘、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

手机的运存与电脑的内存有什么区别,手机的ROM与电脑的硬盘又有什么区别,

RAM就相当于电脑内存条
频率越高运行越快 内存越大后台运行的程序越多
ROM就是电脑上的硬盘 存放媒体资料
智能手机 就是一个掌上电脑 没实质的区别

电脑里的硬盘和内存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硬件比较基本的一个问题:内存(rom)被称为随机读取存储器,是相对于硬盘这种外部存储器来说的,是动态的,内存中的数据不是固定的,是随系统的需要而随时更换和调取相关数据的。一断电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在在你编写文档时,一定要存盘。如果你没有存盘而这个时候突然计算机断电 ,那你的修改就白费了。对于硬盘来说,他的数据就是永久性的写入的。除非你修改它,否则数据是不变的,即使断电也没问题。

E. 资料永久保存是光盘(硬盘)还是传统的纸媒好

目前主要的存储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使人们对信息资源的依靠越来越强烈。数据的保存也越来越重要,美国911灾难过后,世界各国更是加强了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存储的重视。人类的需求永远引领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面对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逐渐形成了三级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在线存储、近线存储、离线存储。三种存储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和环境,同时对应与每种存储方案产生了各自存储的产品:磁盘阵列、光盘库、磁带库。 1、 磁盘阵列,是利用磁盘作为存储介质的存储设备。磁盘的优点是运行速度快支持并发访问多,这有利于实时在线应用。缺点是性能及安全性差,为了解决易损问题,人们利用RAID技术来提高数据安全性能和大容量存储的要求。磁盘阵列其实就是一种设备冗余的解决办法,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厂商的产品仅仅对硬盘、电源、风扇做了冗余处理少数可选RAID控制器冗余,及少提供背板和总线冗余。而且由于硬盘的介质特性无法保障数据的完全安全,例如人为误操作、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等等。所以为了数据的安全,在磁盘阵列基础上又采取了数据备份策略。一旦数据损坏或丢失可以将备份在光盘或磁带中的数据恢复到在线设备中。 2、 光盘库被定义为近线存储设备,目前有DVD光盘、MO磁光盘两种光存储介质。光盘存储是利用激光改变盘片介子状态来保存数据的,电磁干扰和温度湿度变化均不会影响数据保存而且光盘物理状态稳定是目前最安全的存储产品,决定了它成为是三种存储方式中最安全的数据保存方案。光盘可以支持数据并发访问和随机读写只是读写速度低于硬盘但是要远远超过磁带是数据安全性是最高的介质。而且光盘库的单位存储成本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行业的档案治理中光盘是最好的存储设备,这由于档案治理的特点是数据量大、保存后不经常调用、对数据安全要求高。 3、 传统上利用磁带的大容量特点来作为数据的备份保存,由于磁带的线性读写特点造成直接从磁带读写数据几乎不可行,在恢复备份的数据时需要倒带到数据区然后才能读取,而且磁带的保存也比较麻烦,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防潮、防尘以及防止电磁干扰,另外还需要定期倒带以免磁粉粘连等等。 PLASMON光盘库介绍美国Plasmon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光盘存储设备的开发、生产的国际闻名公司,为业界提供最全线的自动光盘存储设备、光盘驱动器、光盘片、网络挂接存储装置、磁带库和光盘库存储软件;2000年与柯达公司结盟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在光存储技术 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宝来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柯达公司商业影像系统部及美国Plasmon公司紧密配合,第一时间推出最新产品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 2002年推出单库存储容量580GB至5.8TB、配置新型14×9.1GB驱动器、高可靠性的G系列磁光盘库及具备可扩展功能的企业级G系列磁光盘库(MO);2003年现已推出单库存储容量78GB至20.4TB、配置多用驱动器(支持DVD-RW,DVD-RAM,DVD-R,CD-R,CD-RW)、Plasmon专利旋转台(支持9.4GB双面盘片)、高可靠性的D系列光盘库及具备可扩展功能的企业级D系列光盘库。企业级D系列最大容量2175个槽位是目前行业中容量最大的盘库,其它厂商最大600个盘位。 PLASMON光盘库由库体,机械手,驱动器,槽位和控制部分组成。目前DVD盘库从120个盘位到2175盘位,双机械手有效提高了换盘速度,节约了换盘时间,最大12个驱动器,可以同时工作,满足高负荷的工作要求。 Plasmon光盘库的特点:Plasmon光盘库分为D系列、M系列、G系列。D系列光盘库为一套高性能系统,采用了专利的双抓取机械臂,换盘时间短至3秒。M系列光盘库支持MO可擦写和WORM一次写光盘片;40片以上的采用双抓取机械臂;支持Netready模块(NAS产品),提供直接上网的MO光盘服务器;采用密封式设计,简化了日常维护。G系列MO库采用双抓取机械臂,平均无故障次数大于3,800,000次,驱动器最大数据传输率为6.14MB/秒。G系列光盘库除了具备M系列的特点之外,G系列MO库之间还可通过“桥连接”的方式支持2~24倍的扩展能力(采用9.1GB盘片时,容量可以从1.4TB~23.2TB),以充分满足用户业务发展的需要。
QQRead.com 推出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指南教程 数据恢复故障解析 常用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数据恢复教程 数据保护方法 数据恢复软件 专业数据恢复服务指南 光盘库的应用 1、计算中心数据的近线存储及数据迁移所谓近线存储就是提供实时的数据存储设备,它必须始终是在线的。而离线存储系统就是并不需要提供实时的存储服务,只在某一时刻才涉及数据的存储,这种设备所保存的数据可进行离线治理。光盘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光盘库是最好的近线存储设备。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成爆炸性的增长,几乎所有的企业均面临海量数据存储的需要。而在真正要部署一个能无限满足企业数据存储需要的存储解决方案是一项非常专业技术,因为这需要预算企业天天的存储增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存储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数据迁移分级存储治理技术正是在这样情况下应运而生得。而分级存储治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历程。第一个历程也就是采用最传统人工手动方法进行数据的迁移和调度,具体方法如下:将不常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人工策略迁移至其它存储设备,如大容量的磁带库和光盘库中。这种方法对于专业化的网络数据治理来说,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然而,将数据从非在线设备(大容量磁带库)迁移回到在线设备(硬盘)时,需要有专业网管人士进行操作。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的智能的分级存储治理技术。这种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系统大容量存储数据的方法之一。它将大容量的近线存储设备(光盘库)作为硬盘的下一级设备,然后将硬盘中常用的数据按指定的策略自动迁移到光盘等二级大容量存储设备上。当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时,分级存储系统会自动将这些数据从后级存储设备调回到硬盘上。对于用户来说,上述数据迁移操作完全是透明的。用户可能会感到访问硬盘的速度稍慢一点,但会明显感觉其逻辑硬盘的容量大大提高。相对传统的数据治理模式,这种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传统的磁带备份由于线性读写技术特性的限制只能用来做为历史数据的备份,保存。 2、档案治理数据存储(1)目前档案治理现状基本现状:查询效率低,查询频繁,劳动强度大。查询文书档案时,档案员要经常上楼、下楼,有的企业档案可能好几卷,份量非常重。为防止丢失,查阅前后都要核对数目。档案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由于直接对原始资料查阅,为防止查询人员对原件的毁坏、涂改,要派专人负责陪同。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备份也无从查对,将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归档困难。由于资料的变动(增加或更新),以及多卷相关档案同时查询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发生归档错误。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就有可能将十几万卷档案从新整理,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归档的频繁,导致工作人员从事大量的体力工作。治理困难。由于档案都是整卷归档的,有时只能查部分内容,但难免将一些不应查阅的内容被阅,很难控制。大量的纸质文档,只能手工建立索引数据和登记,无法体现出档案状况,缺乏一套对档案出、入库记录和档案变动的治理系统。(2)档案治理解决方案:采用Kodak高速扫描仪,该机每分钟可以扫描50张,每个工作日最高可以扫描4,000-5,000张(纸张统一的情况下),这样1台扫描仪就基本满足目前增量的规模及未来10年的业务发展;另外,由于一些非凡档案及档案修改,须配置一台低端的彩色扫描仪。扫描后的每张原始档案的图象文件大小在30KB左右,一张光盘的最大存储容量为640MB—9.4GB,本系统主要针对数据集中后的存储难、查询难问题而设计开发。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不再依靠于服务器本地硬盘存储容量的限制,而是利用在业界已经十分成熟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光盘库数据存储扩展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和可扩充性。投资该系统的效益大致概括如下:
减少文件在各部门之间的存放时间,节省办公空间、人力、物力;
分行可以统一治理各种文件,便于集中治理,及时把握业务情况;
文件查询阅读方便,通常一张文件的查询只需数秒钟或几分钟,省时、省力;
可以提供安全备份,使文件在遭受意外灾难和虫鼠叮咬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据可依;
可以大大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形象。
(3) 系统功能
档案扫描:利用高速扫描仪采集纸质等档案的影像,生成数字式的电子档案。同时,将采集的档案影像文件进行分类、压缩、质量检查。对不合格的影像文件重新扫描。

档案归档:对扫描合格的档案影像文件,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目录的存储。
档案索引:根据不同类别的档案影像文件,进行各自的影像文件索引信息的录入。
档案存储:对档案影像文件进行存储规划、光盘刻录、光盘库治理、光盘信息维护等。
档案维护:对电子档案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等维护操作。
查询调阅:局域网内部查询,INTERNET查询,模糊查询,档案打印。
安全治理:用户权限治理,档案访问权限治理。

F. java中new一个对象,请帮我分析下堆栈。以下两个例子麻烦网友帮我解释下

A a作为引用是放在栈中的,而new的对象是放在堆中的,字面常量放在常量池中。 基本类型是放桐姿在栈中的。
1.寄存器:最快的存储区, 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我们在搏慎程序中无法控制.
2. 栈:存放基本类型的变量数据和对象的引用,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基轮敬,而是存放在堆(new 出来的对象)或者常量池中(字符串常量对象存放在常量池中。)
3. 堆:存放所有new出来的对象。
4. 静态域:存放静态成员(static定义的)
5. 常量池: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类型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6. 非RAM存储: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

G. 什么叫内存

内存(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也称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它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悔冲蠢有程序的运行都在内存中进行,内存性能的强弱影响计算机整体发挥的水平。只要计算机开始运行,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碧陪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判巧运算,当运算完成,CPU将结果传送出来。

H. ⑩ OpenStack高可用集群部署方案(train版)—OpenStack对接Ceph存储

参考Ceph官方安装文档

Openstack环境中,数据存储可分为临时性存储与永久性存储。

临时性存储:主要由本地文件系统提供,并主要用于nova虚拟机的本地系统与临时数据盘,以及存储glance上传的系统镜像;

永久性存储:主要由cinder提供的块存储与swift提供的对象存储构成,以cinder提供的块存储应用最为广泛,块存储通常以云盘的形式挂载到虚拟机中使用。

Openstack中需要进行数据存储的三大项目主要是nova项目(虚拟机镜像文件),glance项目(共用模版镜像)与cinder项目(块存储)。

下图为cinder,glance与nova访问ceph集群的逻辑图:

ceph与openstack集成主要用到ceph的rbd服务,ceph底层为rados存储集群,ceph通过librados库实现对底层rados的访问;

openstack各项目客户端调用librbd,再由librbd调用librados访问底层rados;
实际使用中,nova需要使用libvirtdriver驱动以通过libvirt与qemu调用librbd;cinder与glance可直接调用librbd;

写入ceph集群的数据被条带切分成多个object,object通过hash函数映射到pg(构成pg容器池pool),然后pg通过几圈crush算法近似均匀地映射到物理存储设备osd(osd是基于文件系统的物理存储设备,如xfs,ext4等)。

CEPH PG数量设置与详细介绍

在创建池之前要设置一下每个OSD的最大PG 数量

PG PGP官方计算公式计算器

参数解释:

依据参数使用公式计算新的 PG 的数目:
PG 总数= ((OSD总数*100)/最大副本数)/池数
3x100/3/3=33.33 ;舍入到2的N次幕为32

openstack集群作为ceph的客户端;下面需要再openstack集群上进行ceph客户端的环境配置

在openstack所有控制和计算节点安装ceph Octopus源码包,centos8有默认安装,但是版本一定要跟连接的ceph版本一致

glance-api 服务运行在3个控制节点, 因此三台控制节点都必须安装

cinder-volume 与 nova-compute 服务运行在3个计算(存储)节点; 因此三台计算节点都必须安装

将配置文件和密钥复制到openstack集群各节点

配置文件就是生成的ceph.conf;而密钥是 ceph.client.admin.keyring ,当使用ceph客户端连接至ceph集群时需要使用的密默认密钥,这里我们所有节点都要复制,命令如下

※Glance 作为openstack中镜像服务,支持多种适配器,支持将镜像存放到本地文件系统,http服务器,ceph分布式文件系统,glusterfs和sleepdog等开源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上。目前glance采用的是本地filesystem的方式存储,存放在默认的路径 /var/lib/glance/images 下,当把本地的文件系统修改为分布式的文件系统ceph之后,原本在系统中镜像将无法使用,所以建议当前的镜像删除,部署好ceph之后,再统一上传至ceph中存储。

※Nova 负责虚拟机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删除,重建,开机,关机,重启,快照等,作为openstack的核心,nova负责IaaS中计算重要的职责,其中nova的存储格外重要,默认情况下,nova将instance的数据存放在/var/lib/nova/instances/%UUID目录下,使用本地的存储空间。使用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是:简单,易实现,速度快,故障域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然而,缺点也非常明显:compute出故障,上面的虚拟机down机时间长,没法快速恢复,此外,一些特性如热迁移live-migration,虚拟机容灾nova evacuate等高级特性,将无法使用,对于后期的云平台建设,有明显的缺陷。对接 Ceph 主要是希望将实例的系统磁盘文件储存到 Ceph 集群中。与其说是对接 Nova,更准确来说是对接 QEMU-KVM/libvirt,因为 librbd 早已原生集成到其中。

※Cinder 为 OpenStack 提供卷服务,支持非常广泛的后端存储类型。对接 Ceph 后,Cinder 创建的 Volume 本质就是 Ceph RBD 的块设备,当 Volume 被虚拟机挂载后,Libvirt 会以 rbd 协议的方式使用这些 Disk 设备。除了 cinder-volume 之后,Cinder 的 Backup 服务也可以对接 Ceph,将备份的 Image 以对象或块设备的形式上传到 Ceph 集群。

使用ceph的rbd接口,需要通过libvirt,所以需要在客户端机器上安装libvirt和qemu,关于ceph和openstack结合的结构如下,同时,在openstack中,需要用到存储的地方有三个:

为 Glance、Nova、Cinder 创建专用的RBD Pools池

需要配置hosts解析文件,这里最开始已经配置完成,如未添加hosts解析需要进行配置

在cephnode01管理节点上操作 ;命名为:volumes,vms,images

记录:删除存储池的操作

在cephnode01管理节点上操作

针对pool设置权限,pool名对应创建的pool

nova-compute与cinder-volume都部署在计算节点 ,不必重复操作,如果计算节点与存储节点分离需要分别推送;

全部计算节点配置;以compute01节点为例;

Glance 为 OpenStack 提供镜像及其元数据注册服务,Glance 支持对接多种后端存储。与 Ceph 完成对接后,Glance 上传的 Image 会作为块设备储存在 Ceph 集群中。新版本的 Glance 也开始支持 enabled_backends 了,可以同时对接多个存储提供商。

写时复制技术(-on-write) :内核只为新生成的子进程创建虚拟空间结构,它们复制于父进程的虚拟空间结构,但是不为这些段分配物理内存,它们共享父进程的物理空间,当父子进程中有更改相应的段的行为发生时,再为子进程相应的段分配物理空间。写时复制技术大大降低了进程对资源的浪费。

全部控制节点进行配置;以controller01节点为例;
只修改涉及glance集成ceph的相关配置

变更配置文件,重启服务

ceph官网介绍 QEMU和块设备

对接 Ceph 之后,通常会以 RAW 格式创建 Glance Image,而不再使用 QCOW2 格式,否则创建虚拟机时需要进行镜像复制,没有利用 Ceph RBD COW 的优秀特性。

总结

将openstack集群中的glance镜像的数据存储到ceph中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既能够保障镜像数据的安全性,同时glance和nova在同个存储池中,能够基于-on-write(写时复制)的方式快速创建虚拟机,能够在秒级为单位实现vm的创建。

全部计算节点进行配置; 以compute01节点为例;只修改glance集成ceph的相关配置

全部计算节点重启cinder-volume服务;

任意openstack控制节点上查看;

在任意控制节点为cinder的ceph后端存储创建对应的type,在配置多存储后端时可区分类型;

为ceph type设置扩展规格,键值 volume_backend_name ,value值 ceph

任意控制节点上创建一个1GB的卷 ;最后的数字1代表容量为1G

查看创建好的卷

openstack创建一个空白 Volume,Ceph相当于执行了以下指令

从镜像创建 Volume 的时候应用了 Ceph RBD COW Clone 功能,这是通过 glance-api.conf [DEFAULT] show_image_direct_url = True 来开启。这个配置项的作用是持久化 Image 的 location,此时 Glance RBD Driver 才可以通过 Image location 执行 Clone 操作。并且还会根据指定的 Volume Size 来调整 RBD Image 的 Size。

一直存在的cirros_qcow2镜像为对接ceph之前的镜像,现在已无法使用,所以将之删除

在openstack上从镜像创建一个Volume,Ceph相当于执行了以下指令

任意控制节点操作;

查看快照详细信息

在openstack上对镜像的卷创建快照,Ceph相当于执行了以下指令

如果说快照时一个时间机器,那么备份就是一个异地的时间机器,它具有容灾的含义。所以一般来说 Ceph Pool backup 应该与 Pool images、volumes 以及 vms 处于不同的灾备隔离域。

https://www.cnblogs.com/luohaixian/p/9344803.html

https://docs.openstack.org/zh_CN/user-guide/backup-db-incremental.html

一般的,备份具有以下类型:

在虚拟磁盘映像的计算节点上使用本地存储有一些缺点:

Nova 为 OpenStack 提供计算服务,对接 Ceph 主要是希望将实例的系统磁盘文件储存到 Ceph 集群中。与其说是对接 Nova,更准确来说是对接 QEMU-KVM/libvirt ,因为 librbd 早已原生集成到其中。

如果需要从ceph rbd中启动虚拟机,必须将ceph配置为nova的临时后端;
推荐在计算节点的配置文件中启用rbd cache功能;
为了便于故障排查,配置admin socket参数,这样每个使用ceph rbd的虚拟机都有1个socket将有利于虚拟机性能分析与故障解决;
相关配置只涉及全部计算节点ceph.conf文件的[client]与[client.cinder]字段,以compute163节点为例

全部计算节点配置 ceph.conf文件相关的 [client] 与 [client.cinder] 字段,以compute01节点为例;

在全部计算节点配置nova后端使用ceph集群的vms池,以compute01节点为例;

在全部计算节点操作;

在全部计算节点操作,以compute01节点为例;
以下给出libvirtd.conf文件的修改处所在的行num

I.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的区别

区别

1、存在方式

物理存储器是实际存在的储存地址,而存储地址空间指逻辑上的储存地址。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主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

(9)永久物理存储扩展阅读

主板上装插的主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港台称之为记忆体)。

内存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率快。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

J. 电脑哪些属于自带储存

电脑硬件,包括电脑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来区分它所包括或执行的数据和为硬件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务的软件。 电脑硬件主要包含:机箱,主板,总线,电源,存储控制器,界面卡,携储存装置,内置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PU风扇,蜂鸣器等

内存
概念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蠢虚丛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随机存储器(RAM)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用作电脑的内存,内存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计算机中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市场上常见的内存条有1G/条,2G/条,4G/条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也就是平常看到的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三级缓存(L3 Cache)这些数据,它位于CPU与内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内存,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物理存储器和地址空间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初学者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存储器和用好内存储器。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内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间称为寻址空间)。
地址空间的大小和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并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层楼共有17个房间,其编号为801~817。这17个房间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间采用了三位编带樱码,其范围是800~899共100个地址,可见地址空间是大于实际房间数量的。
对于386以上档次的微机,其地址总线为32位,因此地址空间可达2的32次方,即4GB。(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一般使用的一些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xp、却最多只能识别或者使用3.25G的内存,64位的操作系统能识别并使用4G和4G以上的的内存,
好了,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诸如:常规内存、保留内存、上位内存、高端内存、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等不同内存类型。
硬盘
简介
硬盘(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这些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种类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DD);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盘片来存储,下面主要介绍HDD。
物理结构

磁头誉茄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HDD硬盘
HDD硬盘
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
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