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AMD的CPU里有几个内存控制器
早期的内存控制器全部都是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从K8处理器开始AMD将这一传统进行了改变,那就是把内存控制器直接集成到了CPU核心中。
还有要注意的是,虽然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但这样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内存延时要求很高,内存延时的提高会给系统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而目前DDR2内存源芹的困裂宏延时还无法和DDR内存相比,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DDR2内存的延时也在逐步下降,与DDR内存相比差距已经大为缩短。但是,如果AM2搭配低频的DDR2 533内存甚至更低的DDR2 400,内存带宽的提高所带来的系统性能的提升是无法抵销内存延时给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AM2只有汪册搭配DDR2 667和DDR2 800内存时才能体现到系统性能的提升。
——————————————————
因此我判断 有一个内存控制器
㈡ 一台计算机有几个dma控制器
可以像你说的那样,详细看看一下。
DMA(Direct Memory Access)哪并虚,即直接存储器存取,是一种快速传送数据的机制。数据传递可以从适配卡到内存,从内存到适配卡或从一段内存到另一段内存。
利用它进行数据传送时不需要CPU的参与。每台电脑主机板上都有DMA控制器,通常计算机对其编程,并用一个适配器上的ROM(如蔽戚软盘驱动控制器上的ROM)来储存程李燃序,这些程序控制DMA传送数据。一旦控制器初始化完成,数据开始传送,DMA就可以脱离CPU,独立完成数据传送。
在DMA传送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基本上有两个处理器为它工作,一个执行程序代码,一个传送数据。利用DMA传送数据的另一个好处是,数据直接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传送,不需要中间媒介。如果通过CPU把一个字节从适配卡传送至内存,需要两步操作。首先,CPU把这个字节从适配卡读到内部寄存器中,然后再从寄存器传送到内存的适当地址。DMA控制器将这些操作简化为一步,它操作总线上的控制信号,使写字节一次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DMA已不再用于内存到内存的数据传送,因为CPU速度非常快,做这件事,比用DMA控制还要快,但要在适配卡和内存之间传送数据,仍然是非DMA莫属。要从适配卡到内存传送数据,DMA同时触发从适配卡读数据总线(即I/O读操作)和向内存写数据的总线。激活I/O读操作就是让适配卡把一个数据单位(通常是一个字节或一个字)放到PC数据总线上,因为此时内存写总线也被激活,数据就被同时从PC总线上拷贝到内存中。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进行。DMA控制器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停止CPU访问内存:当外设要求传送一批数据时,由DMA控制器发一个信号给CPU。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开始进行数据传送。一批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通知CPU可以使用内存,并把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
②周期挪用:当I/O设备没有 DMA请求时,CPU按程序要求访问内存:一旦 I/O设备有DMA请求,则I/O设备挪用一个或几个周期。
③DMA与CPU交替访内:一个CPU周期可分为2个周期,一个专供DMA控制器访内,另一个专供CPU访内。不需要总线使用权的申请、建立和归还过程。
㈢ arm的存储控制器有什么用分成了8个bank,有什么好处好像不用存储控制器也可以接多个外设吧
这8个bank可以分别接8片 片外RAM、FLASH以及其他存储外设,由于各个外设的总线特性不同,所以可以对不同的bank配置不同的总线时序。
㈣ 华为缓存镜像技术最多支持陆续坏几个控制器
由于缓存支持4个副本,因此支持同时坏任意3个控制器而数据不丢失。而华为的高端存储,采用的三副本缓存镜像的机制,因此,只能支持同时坏任意2个控制器而瞎则数据不丢失。而HPE/H3C的高端李神纳存储,虽然物理上有4控节点的控制框,但缓存只有2副本,因此,无法支持任意2个控制器同时故障而不丢失数哪没据。由于缓存支持4个副本,因此支持同时坏任意3个控制器而数据不丢失。而华为的高端存储,采用的三副本缓存镜像的机制,因此,只能支持同时坏任意2个控制器而数据不丢失。而HPE/H3C的高端存储,虽然物理上有4控节点的控制框,但缓存只有2副本,因此,无法支持任意2个控制器同时故障而不丢失数据。
㈤ IBM存储DS4700两个控制器的A控坏了,B控还能用,现在买一新的控制器。怎么更换,具体步奏是什么
主板上的部件无法单独更换的,都得换主板的
㈥ 1什么是磁盘控制器 2它是干什么的 3一个电脑有几个磁盘控制器是不是每块硬盘都有一个磁盘控制器
硬盘控制器(HardDriveController)是电脑里的控制部件,管理硬盘数据和信息的流动。
硬盘控制器-工作原理
模型
硬盘控制器即磁盘驱动器适配器。是计算机与磁盘驱动器的接口设备。它接收并解释计算机来的命令,向磁盘驱动器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检测磁盘驱动器状态,按照规定的磁盘数据格式,把数据写入磁盘和从磁盘读出数据。磁盘控制器类型很多,但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大体上是相同的。它主要由与计算机系统总线相连的控制逻辑电路,微处理器,完成读出数据分离和写入数据补偿的读写数据解码和编码电路,数据检错和纠错电路,根据计算机发来的命令对数据传递、串并转换以及格式化等进行控制的逻辑电路,存放磁盘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和用以数据交换的缓冲区等部分组成。 硬盘控制器-IDE控制器
串口
IDE控制器经常制作在主板中,最多能够支持4个硬盘,每秒传输数据最多可达66Megabytes(MB),但是许多IDE控制器仅能达到33Megabytes。IDE控制器有几种变体,常见的就是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附加高级技术),ATA是IBM发明的装在硬盘里的第二个控制器,能够大大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当前进一步提高了性能的ATA-3和ATA-4正被音频工作站广泛使用。如果你不清楚你电脑里用的那一种控制器,可以查阅主板和硬盘的手册。 ATA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TA-1 原始的硬盘控制器,与IDE是同一个概念。 ATA-2 通常看作快速ATA(FASTATA)或增强的IDE(EIDE)。EIDE最先由WesternDigital推出,实用新的BIOS,容许管理504MB容量的硬盘。Quantum和Seagate同时推出FastATA,能够更快的传输数据,支持大于504MB的容量,可以联接4个设备,包括CD-ROM和磁带机等。 ATA-3ATA-3紧跟着ATA-2推出,但是性能没有多少改善,通常ATA-3等同于EIDE或FastATA。 ATA-4 ATA-4又称作UltraATA或UltraDMA,包含ATAPI4规定。ATAPI是""的简称,允许CD-ROM和磁带机与ATA硬盘共享ATA总线,ATA-4是今天电脑使用最多的控制器。
硬盘控制器
ATA-5 ATA-5是正在开发中的规定,能够支持超过66MB速度的传输,同时通过改善内部算法提高了可靠性。要求使用新的UDMA80电缆,新的主板将支持ATA-5。 Apple-ATA 许多Macintosh电脑包括G3和G4也执行IDE,EIDE或UDMA规定,可以使用任何标准的PC硬盘,不过要另外做格式化。
数据吞吐量
因为多种ATA规格的推出,引伸出吞吐量的有关规格: ATA/66 最大数据吞吐量为每秒66MB。 ATA/100类似ATA/66,但是最大数据吞吐量为每秒100MB,主板和硬盘必须同时支持ATA/100,有老改一些第三方生产的PCI卡可以帮侍毁判助电脑运行ATA/100驱动。
硬盘控制器-SCSI控制器
SCSI控制器 SCSI(发音如scuzzy)是非常先进的硬盘控制器,但是通常它的价格高于IDE因此难于普及。SCSI能够支持多件硬盘和CD-ROM、扫描仪等设备,可以用菊花链的方式联接多达30件设备和外围,最适合需要巨大容量的录音棚采用。SCSI控制器传统上就比IDE快,现在更能够达到每秒160MB的速度,正在开发的新控制器甚至可以达到每秒320MB。就象IDE,SCSI也有一些不同的版本,如果你的DAW需要最好的性能,使用24bit/96Khz或24bit/192KHz规格的标准,存储大量的数据,应当首先考虑SCSI。 在系统中使用SCSI需要两方面的设备:SCSI控制器,通常表现为一块PCI卡,和SCSI设备如硬盘,余亮CD-ROM等,它们需要用SCSI电缆联接。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你的预算和工作性质,如果希望你的DAW有最多的音轨,应当使用15,000RPM(每分钟转数)的SCSI160硬盘。 SCSI的有关规定 SCSI-1 SCSI1是1986年的原始规定,第一个SCSI标准。最多允许联接7件设备,最大传输速度每秒5MB,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SCSI-2 SCSI2又称为FastSCSI(快速SCSI),在SCSI1的基础上做了诸多改善,但是直到1994年之前没有普遍应用。SCSI-2精简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选项,增加了可靠性,把传输速度提高到每秒10MB。 FastWideSCSIFastWideSCSI是SCSI2的一种类型,总线宽度增加一倍,成为16bit总线,传输速度提高到每秒20MB,一个控制器可以联接14件设备。 UltraSCSIUltraSCSI也是SCSI2的一种类型,使用原始的8-bit总线,但是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20MB,单个控制器可以连接的设备仍是7件。 UltraWideSCSIUltraWideSCSI有称作WideUltraSCSI,如同FastWideSCSI一样使用16bit总线,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40MB,一个控制器可以联接14件设备。 WideUltra2SCSI Ultra2SCSIUltra2SCSI使用8bit总线,但内部时钟速度加倍,最高传输速度达到每秒40MB,单个控制器可以连接的设备仍是7件。 WideUltra2SCSI WideUltra2SCSI在一段时间内是最快的SCSI,使用16bit总线,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80MB,内部时钟速度加倍,一个控制器可以联接7件设备。 Ultra3SCSIUltra3SCSI又称为SCSI160,是极快的SCSI标准。使用32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80MB,使用64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160MB,一个控制器可以联接14件设备。 SCSI3已经慢慢的降低了价格,它将是24bit/96KHz录音硬盘的最佳选择。 Ultra320SCSI Ultra320SCSI是新的SCSI标准,刚刚开始应用。UltraSCSI320使用32bitPCI槽允许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160MB,使用64bitPCI槽的控制器最高传输速度为每秒320MB。SCSI320使用16bit总线,兼容SCSI160。
硬盘控制器-SAS技术
嵌入式SATA硬盘控制器 SAS(SerialAttachedSCSI)即串行SCSI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磁盘连接技术。它综合了现有并行SCSI和串行连接技术(光纤通道、SSA、IEEE1394及InfiniBand等)的优势,以串行通讯为协议基础架构,采用SCSI-3扩展指令集并兼容SATA设备,是多层次的存储设备连接协议栈。而SAS磁盘就是采用该接口技术的磁盘,按照业界预测,SAS磁盘将很快取代目前的SCSI磁盘而成为主流磁盘类型。 SAS的特点: 1、更好的性能: 点到点的技术减少了地址冲突以及菊花链连结的减速; 为每个设备提供了专用的信号通路来保证最大的带宽; 全双工方式下的数据操作保证最有效的数据吞吐量; 2、简便的线缆连结: 更细的电缆搭配更小的连接器; 3、更好的扩展性: 可以同时连结更多的磁盘设备。 由于串行SCSI(SAS)是点到点的结构,因此除了提高性能之外,每个设备连接到指定的数据通路上提高了带宽。SAS的电缆结构节省了空间,从而提高了使用SAS硬盘服务器的散热、通风能力。一般情况下,较大的并行电缆会带来电子干扰,SAS的电缆结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SAS结构有非常好的扩展能力,最多可以连接16384个磁盘设备。 串行SCSI(SAS)硬盘使用与S-ATA相同的接口,但是使用较多的信号,因此SAS硬盘不能与S-ATA硬盘控制器连结。SAS是通用接口,支持SAS和S-ATA,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盘。S-ATA使用SAS控制器的信号子集,因此SAS控制器支持S-ATA硬盘。 转接口 初期的SAS硬盘使用2.5英寸封装,这样可以使机架服务器支持更多的硬盘,已经有厂商推出标准3.5英寸的SAS硬盘;初期产品的转速是10000RPM,而现在15000RPM的产品也已经问世。SAS硬盘与相同转速的SCSI硬盘相比有相同或者更好的性能。串行接口减少了线缆的尺寸,允许更快的传输速度,SAS硬盘传输数据可以达到3.0Gbit/sec。 每个SAS电缆有4根电缆,2根输入2根输出。SAS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读写,全双工的数据操作提高数据的吞吐效率。 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接口技术,SAS不仅在功能上可与FibreChannel媲美,还具有兼容SATA的能力,因而被业界公认为取代并行SCSI的不二之选。SA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可以兼容SATA,为用户节省投资;扩展性,一个SAS域最多可以直连16384个设备;性能卓越,点对点的架构使性能随端口数量增加而提高;更合理的电缆设计,在高密度环境中提供更有效的散热。衡量一种技术的优劣通常有4个基本指标,即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成本。回顾串行磁盘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光纤通道,到SATA,再到SAS,几种技术各有所长。光纤通道最早出现的串行化存储技术,可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存储需要,但是价格居高不下;SATA硬盘成本倒是降下来了,但主要是用于近线存储和非关键性应用,毕竟在性能等方面差强人意;SAS应该算是个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盘,很方便地满足不同性价比的存储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㈦ 集中式存储允许同时坏几块盘
集中式存储允许同时坏3块盘。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逗块地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
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但是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
虚拟化:
采用虚拟化来简化存储,提升效率。
尽管存储集中化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IT管理员还是应该不遗余力的推进,过程中也应该确保程序持续提供服务,而不会因为迁移而中断。
如果一切推进的还算顺利,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集中化存储有一个现象非常有趣——孤岛存储时,存储预算多为每个业务部门独立核算,而到了集中化存储时,存储资源共享,对于每个业务部门而言,存储资源一下子变成“免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