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lc中如何进行存储分配
虽然各种PLC的CPU的最大寻址空间各不相同,但是根据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域:
(1)系统程序存储区
(2)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
(3)用户程序存储区系统程序存储区:在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子程序等。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户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的性能。
系统RAM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如: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器。
(1)I/O映象区:由于PLC投入运行后,只是在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在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的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的外设。因此,它需要一定数量的存储单元(RAM)以存放I/O的状态和数据,这些单元称作I/O映象区。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位(bit),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字(16个bit)。因此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两个部分组成:开关量I/O映象区;模拟量I/O映象区。
(2)系统软设备存储区 :除了I/O映象区区以外,系统RAM存储区还包括PLC内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计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储区。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前者在PLC断电时,由内部的锂电池供电,数据不会遗失;后者当PLC断电时,数据被清零。
1)逻辑线圈与开关输出一样,每个逻辑线圈占用系统RAM存储区中的一个位,但不能直接驱动外设,只供用户在编程中使用,其作用类似于电器控制线路中的继电器。另外,不同的PLC还提供数量不等的特殊逻辑线圈,具有不同的功能。
2)数据寄存器与模拟量I/O一样,每个数据寄存器占用系统RAM存储区中的一个字(16 bits)。 另外,PLC还提供数量不等的特殊数据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计时器
4)计数器
用户程序存储区
用户程序存储区存放用户编制的用户程序。不同类型的PLC,其存储容量各不相同。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得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
② 硬盘中文件存储空间分配的单位()
磁盘的读写、管理都必须有个最小的单位,不可能小到一个字节,这是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每个最小的读写单元的位置都需要记录(文件分配表),如果它太小,有可能出现用于记录这些单元的文件分配表的空间需求很大,甚至大于存储文件的空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③ 数据结构中什么是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以“顺序表”为例。首先向系统内存申请一块空间(比如可放100个元素),当空间已满,此时要插入一个新元素时,一般得再申请内存空间,比原有空间增加的部分称“分配增量”。注意并不是申请放多放一个元素大小的空间(即101),因为会出现过于频繁申请的问题,浪费CPU处理时间。所以可选择一个较大的合适增量,如100+10=110,“10”就是空间分配增量(相当于每插入10个元素才会对内存重新申请)。
④ 内存的分配方式有哪几种
内存的三种分配方式:
1. 从静态存储区分配:此时的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已经分配好,并且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全局变量,static变量等在此存储。
2. 在栈区分配:相关代码执行时创建,执行结束时被自动释放。局部变量在此存储。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高,但容量有限。
3. 在堆区分配:动态分配内存。用new/malloc时开辟,delete/free时释放。生存期由用户指定,灵活。但有内存泄露等问题。
常见内存错误及对策
1. 内存分配未成功,却被使用。
对策:使用内存之前检查是否分配成功。用p!=NULL判断。
2. 内存分配成功,未初始化就被使用。
内存的缺省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编译器以0作为初始值,但不完全是。
对策:内存初始化时赋初值。
3. 内存操作越界。
对策:只能是小心了。
4. 释放了内存,仍然使用。
(1) 使用显示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
对策:释放完内存,将指针置为NULL。
(2) 使用隐式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主要是指函数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引用。
对策:当然是不要返回就可以了。
5. 未释放内存,导致内存泄露。
用new/malloc开辟了内存,没用delete/free释放.
对策:new和delete的个数一定相同;malloc和free的个数一定相同;new[]和[]delete一定对应。
⑤ 全局变量的存储空间在什么时候分配分配在哪
在程序开始执行的时候给全局变量分配存储区,分配到静态存储区中,程序执行完毕就释放。
静态局部变量是在编译时赋初值的,在静态存储区内分配存储单元。
⑥ 文件系统中分配存储空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以块为单位进行的。
为了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对存储空间的分配,通常是采用离散分配方式,以减少外存零头,并以盘块为基本分配单位。盘块的大小通常为 1~8KB。
文件系统中,用于文件的描述和控制并与文件一一对应的是文件控制块。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就是块空间的管理,包括空闲块的分配、回收和组织等几个问题。
(6)存储分配扩展阅读:
位示图是利用二进制的一位来表示磁盘中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当其值为“0”时,表示对应的盘块空闲;为“1”时,表示已分配。有的系统把“0”作为盘块已分配的标志,把“1”作为空闲标志。(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用一位的两种状态来标志空闲和已分配两种情况。)
磁盘上的所有盘块都有一个二进制位与之对应,这样,由所有盘块所对应的位构成一个集合,称为位示图。通常可用 m × n 个位数来构成位示图,并使 m × n 等于磁盘的总块数。位示图也可描述为一个二维数组 map:Var map: array of bit;
⑦ 内存的分配方式有几种
内存的三种分配方式:
1.
从静态存储区分配:此时的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已经分配好,并且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全局变量,static变量等在此存储。
2.
在栈区分配:相关代码执行时创建,执行结束时被自动释放。局部变量在此存储。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高,但容量有限。
3.
在堆区分配:动态分配内存。用new/malloc时开辟,delete/free时释放。生存期由用户指定,灵活。但有内存泄露等问题。
常见内存错误及对策
1.
内存分配未成功,却被使用。
对策:使用内存之前检查是否分配成功。用p!=NULL判断。
2.
内存分配成功,未初始化就被使用。
内存的缺省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编译器以0作为初始值,但不完全是。
对策:内存初始化时赋初值。
3.
内存操作越界。
对策:只能是小心了。
4.
释放了内存,仍然使用。
(1)
使用显示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
对策:释放完内存,将指针置为NULL。
(2)
使用隐式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主要是指函数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引用。
对策:当然是不要返回就可以了。
5.
未释放内存,导致内存泄露。
用new/malloc开辟了内存,没用delete/free释放.
对策:new和delete的个数一定相同;malloc和free的个数一定相同;new[]和[]delete一定对应。
⑧ 常见的存储分配策略有几种它们都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语言
1 静态分配若在编译阶段就能确定源程序中各个数据实体的存储空间大小,则可以采用较简单的静态存储管理。适合静态管理的语言应具备条件:数组上下界是常数、过程调用不允许递归、不允许动态建立数据实体。
2栈式分配适用于允许递归调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3 堆式分配对于允许程序在运行时为变量动态申请和释放存储空间的语言,采用堆式分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⑨ 文件存储分配方法有哪些
新手啊!文件写完了,ctrl+s即可;些完了关闭,在提示中选则‘保存、;选择文件在下拉列表里选择保存活,另存为!
⑩ 存储分配设计
本系统程序文件存贮空间约需要 50MB。用户数据随时变化,约为 20 ~ 40GB,运行时内在空间至少应为 512MB,建议为 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