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Redis集群模式
拓扑结构介绍:
192.168.43.70 redis01 (6379,6380)
192.168.43.71 redis02 (6379,6380)
192.168.43.72 redis03 (6379,6380)
OS : CentOS Linux release 7.7.1908 (Core)
Redis : redis-5.0.9.tar.gz
根据实验我们统计出MS对应关系,一共是3对MS("A","B","C"),分别为租缺:
"A" -> 192.168.43.70:6379(Master) -> 192.168.43.71:6380(Slave)
"B" -> 192.168.43.71:6379(Master) -> 192.168.43.72:6380(Slave)
"C" -> 192.168.43.72:6379(Master) -> 192.168.43.70:6380(Slave)
---- ------ ----- --------- --------- -- ------ --
| -- | 6379 | 6380 |
---- ------ ----- --------- --------- -- ------ --
|192.168.43.70 | "A" | "C" |
|192.168.43.71 | "B" | "A" |
|192.168.43.72 | "C" | "B" 棚型穗 |
---- ------ ----- --------- --------- -- ------ --
注意: 每台服务器启动2个Redis实例进行测试,端口分别为6379与6380。
参阅:《redis的安装配置》
[root@redis01 redis]# mkdir /usr/local/链卜redis_6379
[root@redis01 redis]# mkdir /usr/local/redis_6380
[root@redis01 redis]# cat redis_6379.conf
bind 192.168.43.70 127.0.0.1
daemonize yes
port 6379
dir "/usr/local/redis_6379"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redis_6379.conf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of-6379.aof
appendfsync everysec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root@redis01 redis]# cat redis_6380.conf
bind 192.168.43.70 127.0.0.1
daemonize yes
port 6380
dir "/usr/local/redis_6380"
logfile "/var/log/redis_6380.log"
pidfile "/var/run/redis_6380.pid"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redis_6380.conf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of-6380.aof
appendfsync everysec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root@redis01 redis]#
[root@redis01 src]# ./redis-server ../redis_6379.conf
[root@redis01 src]# ./redis-server ../redis_6380.conf
[root@redis01 src]# ps -ef | grep redis
root 24438 1 0 16:14 ? 00:00:00 ./redis-server 192.168.43.70:6379 [cluster]
root 24443 1 0 16:14 ? 00:00:00 ./redis-server 192.168.43.70:6380 [cluster]
root 24450 1238 0 16:15 pts/0 00:00:00 grep --color=auto redis
[root@redis01 src]# netstat -anultp | grep redis
tcp 0 0 127.0.0.1:16379 0.0.0.0:* LISTEN 24438/./redis-serve
tcp 0 0 192.168.43.70:16379 0.0.0.0:* LISTEN 24438/./redis-serve
tcp 0 0 127.0.0.1:16380 0.0.0.0:* LISTEN 24443/./redis-serve
tcp 0 0 192.168.43.70:16380 0.0.0.0:* LISTEN 24443/./redis-serve
tcp 0 0 127.0.0.1:6379 0.0.0.0:* LISTEN 24438/./redis-serve
tcp 0 0 192.168.43.70:6379 0.0.0.0:* LISTEN 24438/./redis-serve
tcp 0 0 127.0.0.1:6380 0.0.0.0:* LISTEN 24443/./redis-serve
tcp 0 0 192.168.43.70:6380 0.0.0.0:* LISTEN 24443/./redis-serve
[root@redis01 src]#
选择任意一节点执行:
[root@redis01 src]#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92.168.43.70:6379 192.168.43.70:6380 \
> 192.168.43.71:6379 192.168.43.71:6380 192.168.43.72:6379 \
> 192.168.43.72:6380 --cluster-replicas 1
>>> Performing hash slots allocation on 6 nodes...
Master[0] -> Slots 0 - 5460
Master[1] -> Slots 5461 - 10922
Master[2] -> Slots 10923 - 16383
Adding replica 192.168.43.71:6380 to 192.168.43.70:6379
Adding replica 192.168.43.72:6380 to 192.168.43.71:6379
Adding replica 192.168.43.70:6380 to 192.168.43.72:6379
M: 192.168.43.70:6379
slots:[0-5460] (5461 slots) master
S: 192.168.43.70:6380
replicates
M: 192.168.43.71:6379
slots:[5461-10922] (5462 slots) master
S: 192.168.43.71:6380
replicates
M: 192.168.43.72:6379
slots:[10923-16383] (5461 slots) master
S: 192.168.43.72:6380
replicates
Can I set the above configuration? (type 'yes' to accept): yes # 这里敲:yes
>>> Nodes configuration updated
>>> Assign a different config epoch to each node
>>> Sending CLUSTER MEET messages to join the cluster
Waiting for the cluster to join
.....
>>> Performing Cluster Check (using node 192.168.43.70:6379)
M: 192.168.43.70:6379
slots:[0-5460] (5461 slots) master
1 additional replica(s)
M: 192.168.43.71:6379
slots:[5461-10922] (5462 slots) master
1 additional replica(s)
S: 192.168.43.70:6380
slots: (0 slots) slave
replicates
M: 192.168.43.72:6379
slots:[10923-16383] (5461 slots) master
1 additional replica(s)
S: 192.168.43.71:6380
slots: (0 slots) slave
replicates
S: 192.168.43.72:6380
slots: (0 slots) slave
replicates
[OK] All nodes agree about slots configuration.
>>> Check for open slots...
>>> Check slots coverage...
[OK] All 16384 slots covered.
[root@redis01 src]#
[root@redis01 src]# ./redis-cli -c -p 6379 # -c 表示加入集群中
127.0.0.1:6379> cluster nodes
192.168.43.71:6379@16379 master - 0 1598949484973 3 connected 5461-10922
192.168.43.70:6380@16380 slave 0 1598949485980 5 connected
192.168.43.72:6379@16379 master - 0 1598949483000 5 connected 10923-16383
192.168.43.70:6379@16379 myself,master - 0 1598949481000 1 connected 0-5460
192.168.43.71:6380@16380 slave 0 1598949484000 4 connected
192.168.43.72:6380@16380 slave 0 1598949485000 6 connected
127.0.0.1:6379>
127.0.0.1:6379> set test 'test redis cluster.'
-> Redirected to slot [6918] located at 192.168.43.71:6379
OK
192.168.43.71:6379> get test
"test redis cluster."
192.168.43.71:6379>
采用去中心化的思想,没有中心节点的说法,它使用hash slot方式将16348个hash slot覆盖到所有节点上,对每个key计算CRC16值,然后对16384取模,可以获取key对应的hash slot,
并在访问key的时候就去找他的hash slot在哪一个节点上,然后由当前访问节点从实际被分配了这个hash slot的节点去取数据,redis cluster中每个master都会持有部分slot,
比如有3个master,那么可能每个master持有5000多个hash slot。如果增加一个master,就将其他master的hash slot移动部分过去,减少一个master,就将它的hash slot移动到其他master上去。
节点之间使用轻量协议通信减少带宽占用性能很高,自动实现负载均衡与高可用,自动实现failover并且支持动态扩展,官方已经玩到可以1000个节点,实现的复杂度低。
在redis cluster写入数据的时候,其实是你可以将请求发送到任意一个master上去执行。但是,每个master都会计算这个key对应的CRC16值,然后对16384个hashslot取模,
找到key对应的hashslot,找到hashslot对应的master。如果对应的master就在自己本地的话,set mykey1 v1,mykey1这个key对应的hashslot就在自己本地,那么自己就处理掉了。
但是如果计算出来的hashslot在其他master上,那么就会给客户端返回一个moved error,告诉你,你得到哪个master上去执行这条写入的命令。
默认情况下,redis cluster的核心的理念,主要是用slave做高可用的,每个master挂一两个slave,主要是做数据的热备,还有master故障时的主备切换,实现高可用的。
redis cluster默认是不支持slave节点读或者写的,只有在Master出现故障的时候,Slave会自动转化为Master进行读写操作,跟我们手动基于replication搭建的主从架构不一样的。
跟集中式不同,不是将集群元数据(节点信息,故障,等等)集中存储在某个节点上,而是互相之间不断通信,保持整个集群所有节点的数据是完整的
集中式:好处在于,元数据的更新和读取,时效性非常好,一旦元数据出现了变更,立即就更新到集中式的存储中,其他节点读取的时候立即就可以感知到; 不好在于,所有的元数据的跟新压力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可能会导致元数据的存储有压力
gossip:好处在于,元数据的更新比较分散,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更新请求会陆陆续续,打到所有节点上去更新,有一定的延时,降低了压力; 缺点,元数据更新有延时,可能导致集群的一些操作会有一些滞后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专门用于节点间通信的端口,就是自己提供服务的端口号+10000,比如7001,那么用于节点间通信的就是17001端口
每隔节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往另外几个节点发送ping消息,同时其他几点接收到ping之后返回pong
故障信息,节点的增加和移除,hash slot信息,等等
其内部中也需要配置主从,并且内部也是采用哨兵模式,如果有半数节点发现某个异常节点,共同决定更改异常节点的状态,如果改节点是主节点,
则对应的从节点自动顶替为主节点,当原先的主节点上线后,则会变为从节点。如果集群中的master没有slave节点,则master挂掉后整个集群就会进入fail状态,
因为集群的slot映射不完整。如果集群超过半数以上的master挂掉,无论是否有slave,集群都会进入fail状态。
参阅:
https://www.cnblogs.com/guolianyu/p/10345387.html
https://redis.io/topics/cluster-tutorial
https://www.cnblogs.com/mengchunchen/p/10059436.html
⑵ php如何结局高负载
可以用LNAMP架构(linux、nginx、apache、mysql、php)。用多台apache+php服务器做WEB服务,前段用山橘销nginx做负载均衡,在apache+php服务器后做集中存储。逗游是一个很好的高负载解决伍旅方案。
⑶ 集群存储的特点
1. 开放式架构(高扩展性)
它针对集群存储内部构成元素而言。一般集群存储应该包括存储节点、前端网络、后端网络等三个构成元素,每个元素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采用业界最新技术而不用改变集群存储的架构,且扩展起来非常方便,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存储的扩展。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数据增长趋势较难预测的用户,可以先购买一部分存储,当有需求的时候,随时添加,而不会影响现有存储的使用。
2. 分布式操作系统
这是集群存储的灵魂所在。所有对集群存储的操作都经由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调度和分发,分散到集群存储各个存储节点上完成。使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各节点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主次、功能上的区别,所有存储节点功能完全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性能最优。
3. 统一命名空间
统一命名空间在很多厂家的存储概念中都出现过。在集群存储中,统一命名空间强调的是同一个文件系统下的统一命名空间。它同样可以支持上PB级别的存储空间。如果是通过将若干有空间上限的卷挂载到某一个根目录的方式来达到统一命名空间,其效率和出现存储热点时的性能将会大大低于把上PB级别的存储空间置于同一个文件系统下管理的统一命名空间。
4. 易管理性
目前存储业界的管理方式都是通过各厂商的管理工具,或通过Web界面进行管理和配置,往往客户端还需要安装相关软件才能访问到存储上的空间。随着需要管理的存储空间逐渐增大,管理存储的复杂度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将会随之增加。而集群存储应该提供一种集中的、简便易用的管理方式,对客户端没有任何影响,采用业界标准的访问协议(比如NFS,CIFS)访问集群存储。
5. 负载均衡
集群存储通过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作用,会在前端和后端都实现负载均衡。前端访问集群存储的操作,通过几种负载均衡策略,将访问分散到集群存储的各个存储节点上。后端访问数据,通过开放式的架构和后端网络,数据会分布在所有节点上进行存放和读取。
6. 高性能
关于高性能领域,目前对集群存储的讨论还仅局限在高带宽、高并发访问的应用模式下。毫无疑问,集群存储对于该类应用可以提供比传统存储架构更优的性能。但目前应用除了高带宽、高并发访问类的之外,还有高IOPS、随机访问、小文件访问以及备份归档等其他类的应用,集群存储应该在以上领域同样提供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⑷ 缓冲一词从物理化学方面的区别
缓冲的字面意思是饥做仿减缓冲击力。除了真正的冲击力外,缓冲还有抽象的意义。凡是使某种事物的变化过程减慢或减弱进行都可以叫缓冲。比如让化学反应不那么剧烈的物质就叫缓冲剂。缓冲的程度不同,可用减缓的百分数来表达。 在机械振动中缓和机械所受冲击的措施。工程中存在着各种冲击问题,飞机着陆、炮弹发射、机床部件的快速往复运动、包装物起吊或跌落等,都会使机械和地基基础受到冲击。在冲击力作用下,机械的零部件会产生很大的动应力,并可能导致破坏,周围的机械和建筑也可能受到危害。因此,在机械工程中对所有不需要的冲击力都应采取缓冲或者隔离的措施。例如,锻压机械的砧座底部必须放置缓冲材料;为保证精密机械或仪器在吊装运输中不受损坏,应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等。缓冲不同于隔振和减振,它是利用缓冲器吸收冲击的能量,然后使其转变为热能,或者平缓地释放以延长速度变化的时间,从而达到尽量减小机械设备所受冲击力的目的。缓冲器按吸收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缓冲器,能将冲击动能转化为烂纤弹性元件的变形能,或用缓冲材料的内阻耗散能量;液力缓冲器,用液压节流方式吸收能量;气体缓冲器,靠气体的压缩吸收能量。液力缓冲器在工业上的应用较为普遍。 缓冲在各领域定义各有不同: QoS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压缩、速率/流量控制、过滤、队列、流量分类、负载均衡、邮件优化、广域文件系统优化、 应用性能分析、应用基础设施改动等。 网上看电影时,缓冲就是在你看电影时提前把一下时段内容准备好,目的是可以更流畅的观看。主要取决于CPU和内存大小,越大会反应越快。 缓冲是指在播放网络影音文件的时候,由播放器预先保存于本地硬盘临时文件夹一部分文件,以使播放更流畅。如果播放不流畅,一是与您的网速有关,另外与播放器缓冲的大小有关,您可以在播放器的工具/选项中找到。(内嵌于网页的播放器其实可以通过打开媒体播放器和REALPLAYER设置来进行),两种可能都有,尤其可能是网站采用的文件清晰度较差,有些网站采用动态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网速来选择不同的码率,所以速度胡橡快的用户看到的效果会好一些,而网速慢的用户自然看起来较差一些。 缓冲是指把内容存放在本地,那样以前请求过的信息被再次请求时,就不会耗用WAN带宽。缓冲往往应用到网页,就网页而言,对信息(而不是事务)的请求来自远程站点。凡是在特定的LAN网段上请求网页的人,都可以跨WAN重复使用被请求过的信息。现有的几种产品有助于Web事务的缓冲。这种情况下,页面的某些部分不会变化,如页面标题和组织名称。提供这类产品的厂商包括了Chutney Technologies和 FineGround Networks(严格说来,Web浏览器早就在利用及优化缓冲机制)、Converged Access以及其他一些网络厂商。 缓冲也在开始应用于文件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实际上,有些较为全面的针对特定应用的缓冲(而不是普通的流量缓冲)能够集中存储和应用服务器,而不会严重影响最终用户的性能。 缓冲的引入 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的引入,提供了CPU,通道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的可能性,但由于计算机外设的发展会产生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现象,使并行程度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缓冲技术。
⑸ 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通俗的讲,就是统一建没,规范管理 ,集中调动,运算资源,用以满足各种小,中,大,特,超级用户的高效优质应用体验。
打个比方说,目前的互联网个人企业,机关的计算使用,好比用电户,自己用汽柴油发电机发电,来满足用电需求,(照明,动力等),缺点,投入大,发电机,燃油,维护修理,另外一但出现故障,使用将停止,给生产生活代来不便,如果建成国家电网,不但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不会停电。
云计算就相当于国家电网,其中火,水,核,油汽,风等电站场,就相当于,各地建立起来的云计算大型服务器巨阵,计算机用户即个人电脑,以及单位,企业,大仔液中小计算机用户,均可以去主机化,电脑四大件,鼠标,键盘,显示屏 ,联入宽带即可,不要主机了烂戚稿,8千元的电脑,只需1千元就行了,企业大计算应用客户犹期省钱。个人用户不必担心贮存卡小造成死机,大流量平台,如中铁总公司春运订票死机,春节抢红包死机,都是云平台存贮海量信息功能不够,云端建设缓慢,当未来5G普及,云平台的存贮计算能力无穷大时,各地云平台搭建完成后就不会出现,并且的计算十服务会衍生出更好更新的服务模式,配合生产生活科研军事的发展,助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总有网友问我云计算,我在此做一个详细科普。
最近网上有一段老视频火了,是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的嘉宾对谈,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交锋饥孝讨论云计算。 当时马云的地位不如李彦宏和马化腾,李彦宏和马化腾坐在主席台上,而马云只坐在观众席的前排。
李彦宏: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1995年大家讲客户端跟服务器这个关系,再往后大家讲基于互联网web界面的服务,现在讲云计算。实际上,本质上都是一样。
马化腾:说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开玩笑说要等到阿凡达时代太有可能。 很明显两位大咖都不看好。
马云:从观众席上站起来反对,他认为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并分享的机制。我们自己公司对云计算是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9年前初次看到这段访谈的时候。非常理解,李彦宏和马化腾的观点,他们说的非常对。 当时还很感慨,李彦宏和马化腾是名校信息专业毕业的,他们真懂技术,而马云并不懂技术。李彦宏和马化腾的说法才是真知灼见。
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呢?其实,只要经历过上世纪末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专业人士,都会有这种看法。
上世纪末有一家名为SUN的美国 科技 公司,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观点:计算机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
强调要将个人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功能交给远端的服务器来做。个人计算机作为客户端,就变得非常简洁轻便。
当时在建计算机教室的时候,特别兴无盘工作站,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非常简单,只有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网络接口,存储计算都在远端的服务器上面进行。
为什么当时兴起了这种风潮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计算机的两大功能是存储和计算,存储和计算的资源存在着大量浪费,如果放在服务器上面进行集中处理,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就会显着提高。
例如,小区里每家都有一间地下存储室,里面大部分空间是浪费的,但因为有存大件物品的可能性,这种浪费的空间是必须有的。
如果小区搞一个大的仓储库,那总的使用面积就会比零散的储藏室总面积要小的多,而且每个人也不担心自己的大件物品没地方放。
同样道理,个人计算机的硬盘有很大部门是没用的,但因为偶尔有存大文件的可能,还不能刻意选择太小容量的硬盘,因此会有很大的浪费,而集中存储能够更能够节省磁盘空间。
计算能力也是如此,播放一段学习视频,玩一玩翻牌和扫雷的小 游戏 ,绝大多数CPU资源都是浪费的。但为了偶尔的高复杂度数学计算的需要,CPU资源的应该有很大的冗余度,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浪费状态。
集中存储和计算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当年由于网络支撑能力和集中处理能力的不足,实际上并没有应用起来,因此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15年前失败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翻版,马化腾也不看好它的前途,其实都是有些 历史 经验和证据的。
反而是不懂技术的马云,并没有受那段时间的失败尝试所影响,坚定地选择了云计算,现在看来马云是对的,不懂技术反而做出了更正确的战略。
现在的云计算,的确是建立在过去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之上的,强调将计算放在远端的服务器上进行,但跟以往的概念又有所不同,服务器并不再是专属的,而是分布式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例如一个计算机教室,学生机都没有计算能力,计算全交由一个服务器来完成,这个服务器是专属的,是专门为这个计算机教室提供服务的,并不与其他的系统相连。
那这就存在了两个问题,一是全系统对这个服务器的依赖太大,万一它出故障了,那整个计算机教室就全部不能工作了。
二是难以应对集中业务,如果计算机教室中所有学生同时进行高难度的数学计算,那这个服务器就会应接不暇。
现在的云计算,有一个核心特点,就是计算能力是分布式的,不再是一个专属的服务器负责,而是由一个更大的计算资源网络来提供服务。
即使某一个计算服务器出现了故障,也会有计算资源网络中其他的计算资源给予补充。
当有一个应用的计算要求暴涨时,整个计算网络会调动调动多方资源来给它进行保障。这就是云计算的动态扩展能力, 同时,云计算中的计算能力与一个个独立的计算服务器是隔开的,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计算能力虚拟化了。
例如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场的计算数据量暴增,本地的计算能力肯定不够,云计算会调动相对空闲的海口三亚的计算网络来支撑。 云计算的可靠性很高,说可靠性高并不是指不会发生故障,任何设备都会发生,这本身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云计算的动态规划能力,能够快速的将故障的计算资源屏蔽掉。
简单说,就是当某一个计算资源出现故障的时候,计算网络就给它做一个标注,让他退出工作序列,所有应用也就不再向它提出请求,就好像它消失了一样。然后由剩余的处于良好状态的计算资源来给各种应用提供计算服务。
云计算的性价比高。将资源放在虚拟资源池中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物理资源,用户不再需要昂贵、存储空间大的主机,可以选择相对廉价的PC组成云,一方面减少费用,另一方面计算性能不逊于大型主机。
李彦宏和马化腾当初不看好云计算是有道理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确没有发展起来,但云计算的分布式虚拟化,使得一个老概念焕发了青春,云计算已经成为了5G的核心技术之一。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 并行计算 ( Parallel Computing ) 、网格计算 ( Grid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并行计算: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
分布式计算:将需要巨大计算资源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进行处理,最后综合结果。
网格计算:在动态、多机构参与的虚拟组织中协同共享资源和求解问题。
云计算的架构:
云计算通常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三个不同交付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云计算三层架构构成元素示意图:
云计算的特征:
超强处理能力:云端具有大规模计算、存储等资源;
规模化效应:为多用户提供共享服务,降低租用/使用费用;
资源配置动态化: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
网络访问便捷化:通过标准的网络访问实现具体应用;
服务可计量化:通过计量的方法,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
虚拟化: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
高可靠性: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备份、监控、负载均衡、动态迁移等。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云计算”很复杂?其实,一个小故事你就能看懂了——
周末快到了,李雷和他的几位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春游、烧烤。
于是,到了这天,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烧烤所需的器材和食材:
大家带的器材和食材
(每人都带齐了一整套)
然后,他们就开始烤、开始吃...
烧烤结束之后,大家虽然都吃得很好,但是觉得并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
1 每个人都带着一整套的器材和食材,背包太重,很累
2 每个人都要搭架子,生火,穿铁签,抹酱料整个流程走一遍,时间太久
3 有的人木炭不够用,有的人却浪费了很多
第二周,大家又嘴馋了,于是,又相约去烧烤。
鉴于上次烧烤的经验教训,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进行分工。
分工方案如下( 方案A ):
在这个 方案A 中, 李雷 专门负责带木炭、烧烤架、打火机,并且全程负责把火烧好。
而其他4人,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
当然,最后烤好之后,四个人给李雷一份自己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都觉得比第一次好多啦!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有人酱料用得多,也有人酱料用得少,既有不足,也有浪费。
2 韩梅梅、吉姆、露西、莉莉每个人都要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觉得太累。
第三周,小伙伴们又又相约去烧烤。。。
大家商量了之后,进一步进行分工调整,推出了新的方案,如下( 方案B ):
在 方案B 中, 李雷 带的东西不变,工作分工也不变。
韩梅梅 改成只带酱料、酱料刷、铁签,并且,全程负责穿铁签,烤食材,刷酱料。
剩下的3个人,负责带食材。
当然,烤好之后,3个人都需要给李雷、韩梅梅一份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觉得更方便了,很开心,很满足。。。
到了第四周。。。。。。
Duang...
李雷、韩梅梅、吉姆这三个小伙伴,瞅准了烧烤带来的商机,干脆合伙开起了烧烤摊。。。专门卖给游客烤好的鸡腿、鸡翅、羊肉。。。(这就是 方案C )
他们三个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结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枣君~
上面的这个烧烤小故事,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没明白也不要紧,大家听我慢慢解释。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 “云计算” 的知识。
云计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如今是一个很火爆的 科技 概念,到处都能看见对它的宣传,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企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
实际上,关于云计算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比较流行的一种书面定义,是这个说的——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这实在不是一句人话。
如果让我来解释,云化就是把每个人手中的独立资源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进行统一管理,然后动态分配给每个人使用。而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这个计算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还有软件。
云化,集中化
嗯,是不是有点像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换句话说,云计算就是让用户使用互联网来使用在云端的 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
不同的用户,接入到云,获取资源
这些 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就是云计算的 资源。
云计算的结构里,这些资源是如何提供的呢?到底是怎么一个运作模式呢?
这里,就要提到三个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的词:
很多人搞不清这3个“ass”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是云计算的三种最常见的服务模式。
最底层的,就是 IaaS ——
IaaS: Infrastructure -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就是基础设施的意思,IaaS有时候也叫Hardware-as-a-Service,一下子就理解了吧?就是提供硬件相关的服务。以前,你要建个网站,建个FTP,需要自己买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现在不用了,可以使用IaaS服务商提供的IaaS服务。
刚才的故事里, 方案A 的李雷,其实就类似一个IaaS服务商。
再往上,就是——
PaaS: Platform -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就是Platform,平台。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基于硬件之上,平台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PaaS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方案B 的李雷+韩梅梅,类似一个PaaS服务商
继续往上,就是——
SaaS: Software -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在这一层上,就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服务功能了!例如通过网页浏览器收发电邮,订购商品,查看航班信息等。在你的面前,就是具体的应用服务。
方案C,好基友烧烤摊,就是一个SaaS
游客们可以直接购买食物,买了就能直接吃,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无需自己去准备器材、食材、也无需自己进行烧烤。
以上3个“ass”概念,一旦你理解了,云计算你就基本上算是理解了。
怎么样,并不难吧?
其实,除了IaaS、PaaS、SaaS之外,现在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概念,例如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as-a-Service)、CaaS(通讯即服务,Communications-as-a-Service)、DaaS(数据即服务,Data-as-a-Service)。这些都是创造出来的概念,表达了你提供服务的层面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我给大家提供知识,也可以算是KaaS(Knowledge-as-a-Service)。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流行技术,就是因为它有这么几方面的优点:
1 能力强
云计算可以达到很庞大的规模,例如Google公司的云计算,就有100多万台服务器,这意味着超强悍的计算能力。
2 很可靠
云计算采用各种容灾措施,可以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比本地服务更稳妥。
3 灵活性
云计算很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规模提供相适应的资源,并支持动态伸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
4 低成本
云计算看上去很庞大,很花钱,但实际上,因为节点更为廉价,资源动态管理,所以,用户花的钱反而更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定制服务,控制成本。
总之,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已经在不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发展的支撑下,云计算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也许在未来,我们人类的大脑也会成为云计算的一部分,那也说不定哦!
云计算为何物?
网上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但说到云计算,就不得不说到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阿里云” 。从2009年不知云为何物,到现在成为全球云计算3A阵营一。
阿里云已走过九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阿里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历史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很高深,一口咬不出血来,但是愿意尝试一下!云计算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查阅了网络,上面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网络还告诉我们,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云计算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
从一些大佬们的言谈中也能理解一二,李彦宏曾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1995年大家讲客户端跟服务器这个关系,再往后大家讲基于互联网web界面的服务,现在讲云计算。实际上,本质上都是一样。
马化腾则认为:说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开玩笑说要等到阿凡达时代太有可能。 很明显两位大咖都不看好。
有着“外星人”之称的马云对前两种理解并不认同,另一方面他对云计算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眼里的云计算是这样的,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并分享的机制。
综合之后不难发现,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按需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等)。云计算是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云服务指任何可以通过云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
云计算指的是通过网络以自助服务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互联网资源的模式,云计算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可以输出的全新资源,它的输出管道是互联网,将计算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集中在一起的群被称为“云”,用户通过互联网和庞大的云系统相连接,需要时就进行付费使用,不需要时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云计算这种全新的形式,完全改变了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方式,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模式都将发生改变。现有的数据网络中心虽然大多数都符合建设标准的要求,但是每个数据中心都有自己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能使自己拥有忠实的用户。
云是指一个独特的信息环境,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远程供给可测量和可扩展的信息资源。云最初用于比喻互联网,但云具有有限的边界,并且通常是私有的。
云计算 是一种模型 ,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按需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等)。
云计算是 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 。云服务指任何可以通过云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云计算中“服务”一次的含义非常宽泛。云服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基于网络的软件程序,使用消息协议就可以调用其技术接口;或者是管理工具或更大的环境和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个远程接入点。用户能够通过已发布的服务合同远程访问云服务的软件程序和服务,以及运行某些软件的工作站、便携电脑和移动设备。
云环境有 六个比较常见的特征 :(1)按需使用。云用户能够通过自助服务来使用所需的基于云的服务,无需与云提供者交互。(2)随处访问。基于云的服务能够被各种云服务用户访问。(3)多用户。资源池允许云提供者把大量资源放到一起为多个云用户服务。每个用户都不会意识到该资源还在被其他用户使用。(4)弹性。云根据运行时条件或云用户或云提供者事先确定的要求,自动透明地扩展资源。弹性通常被认为是采用云计算的核心理由,其与降低投资和与使用成比例的成本等好处联系在一起。(5)可测量的使用。云平台有能力记录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可测量的使用特性与按需使用特性密切相关。(6)可恢复性。云可以实现配置好资源,当一个资源出现故障时,就自动转移到另一个冗余的存储上进行处理。云用户可以增加其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随着“互联网+”热风袭来,云计算可谓风靡一时,已经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云”是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当它与"计算"相结合变成“云计算”,它的含义就演变的泛泛而且虚无缥缈。
一、专业人员的定义
1、狭义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对使用者来说有四大特性,即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和按使用付费。
2、广义云计算
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它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类型
云计算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各色厂商在开发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不一而足。根据不同的厂商、分析师和IT用户对云计算的看法,可以将云计算细分为七大类:软件即服务(SaaS)、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云计算的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管理服务供应商(MSP)、服务商业平台和网络集成。
三、云计算之我见
云计算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云计算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传输介质是互联网便是云计算与其最大的不同。
云计算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云盘、搜寻引擎、电子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的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未来,云计算的应用将会不断拓展和更加人性化。相信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时代”将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XenSystem,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种“云计算”的应用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
二、云计算特点
⑹ mysql集群存储实现负载均衡的优缺点。与oracle RAC相比呢
mysql
cluster
是无共享模式,即数据分布存放于每个节点中,而oracle
rac是共享存储模式,数据集中存储的,每个rac节点只是一个oracle实例,两者实现原理不同
⑺ 企业采用云存储有什么好处
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客户端、web端方便自由地访问云端数据;或者直接通过网络使用、共享你存储的数据,比如直接编辑文档,这就是云存储、云同步共享了。提高工作效率这点很明显,天锐绿盾云文档管理系统可以用客户端或Web端访问,内部文档可以集中存储、协同与共享、权限管理、自动备份、文档检索、日志审计等一站式管理。
⑻ cdn是什么
CDN
CDN的全称是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是构建在网络之上的内容分发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渣缓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就近获取所需内容,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
内容存储技术
CDN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存储问题,一个是内容源的集中存储,另一个是内容在Cache节点中的分布式存储。由于内容的规模比较大,内容的吞吐量较大,因此,通常采用海量存储架构。目前常用的存储技术主要有直连附加存储、哗梁芦网络乱带附加存储和存储区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