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文件存储供应商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文件存储供应商

发布时间: 2023-06-02 00:48:41

❶ 关于存储设备

硬盘分区多少,和计算机运行速度关系不大,系统盘的大小会对系统运行速度有影响,所以C盘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尽可能大一些.在存储数据的时候,并不是连续排列的,在硬盘中,频繁地建立、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了,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 9x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道。

附:
硬盘知识大集合

你新买来的硬盘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对它进行分区并进行格式化的才能储存数据。

硬盘分区是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经常谈到的话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硬盘分区并不成为一种障碍,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就不能不深入理解硬盘分区机制的某些细节。

硬盘的崩溃经常会遇见,特别是病毒肆虐的时代,关于引导分区的恢复与备份的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在使用电脑时,你往往会使用几个操作系统。如何在硬盘中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如果你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或是要解决上述问题,这期的“硬盘分区”专题会告诉你答案!

硬盘是现在计算机上最常用的存储器之一。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具有高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而这些数据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不过,计算机可不像人那么聪明。在读取相应的文件时,你必须要给出相应的规则。这就是分区概念。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以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

面、磁道和扇区

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Side)、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个虚拟的概念,并不是真正在硬盘上划轨道。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我们所说,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如图1)。(图)

上面我们提到了磁道的概念。那么究竟何为磁道呢?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如图2)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

硬盘的数据结构

在上文中,我们谈了数据在硬盘中的存储的一般原理。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盘,我们还必须对硬盘的数据结构有个简单的了解。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MBR区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见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图)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来了解主引导记录: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前面的“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号为01,开始的扇区号为01,开始的柱面号为00;“0B”表示分区的系统类型是FAT32,其他比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254,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为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12289622。

2.DBR区

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以DOS为例,即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 交给该文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DBR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Format.com等程序)所产生的。

3.FAT区

在DBR之后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区。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空间时,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1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4、8、16、32、64……

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FAT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由于FAT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FAT有一个备份,即在原FAT的后面再建一个同样的FAT。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簇了。FAT的项数与硬盘上的总簇数相当,每一项占用的字节数也要与总簇数相适应,因为其中需要存放簇号。FAT的格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FAT16和FAT32。

4.DIR区

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了。

5.数据(DATA)区

数据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空间。

磁盘的文件系统
经常听高手们说到FAT16、FAT32、NTFS等名词,朋友们可能隐约知道这是文件系统的意思。可是,究竟这么多文件系统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1.什么是文件系统?
所谓文件系统,它是操作系统中借以组织、存储和命名文件的结构。磁盘或分区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统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基于文件系统进行操作,在不同种文件系统上是不能工作的。

2.文件系统大家族
常用的文件系统有很多,MS-DOS和Windows 3.x使用FAT16文件系统,默认情况下Windows 98也使用FAT16,Windows 98和Me可以同时支持FAT16、FAT32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NT则支持FAT16、NTFS两种文件系统,Windows 2000可以支持FAT16、FAT32、NTFS三种文件系统,Linux则可以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Minix、ext、ext2、xiafs、HPFS、VFAT等,不过Linux一般都使用ext2文件系统。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这些文件系统的有关情况:

(1)FAT16
FAT的全称是“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统)”,最早于1982年开始应用于MS-DOS中。FAT文件系统主要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允许多种操作系统访问,如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NT和OS/2等。这一文件系统在使用时遵循8.3命名规则(即文件名最多为8个字符,扩展名为3个字符)。

(2)VFAT
VFAT是“扩展文件分配表系统”的意思,主要应用于在Windows 95中。它对FAT16文件系统进行扩展,并提供支持长文件名,文件名可长达255个字符,VFAT仍保留有扩展名,而且支持文件日期和时间属性,为每个文件保留了文件创建日期/时间、文件最近被修改的日期/时间和文件最近被打开的日期/时间这三个日期/时间。

(3)FAT32
FAT32主要应用于Windows 98系统,它可以增强磁盘性能并增加可用磁盘空间。因为与FAT16相比,它的一个簇的大小要比FAT16小很多,所以可以节省磁盘空间。而且它支持2G以上的分区大小。朋友们从附表中可以看出FAT16与FAT32的一不同。

(4)HPFS
高性能文件系统。OS/2的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主要克服了FAT文件系统不适合于高档操作系统这一缺点,HPFS支持长文件名,比FAT文件系统有更强的纠错能力。Windows NT也支持HPFS,使得从OS/2到Windows NT的过渡更为容易。HPFS和NTFS有包括长文件名在内的许多相同特性,但使用可靠性较差。

(5)NTFS
NTFS是专用于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的高级文件系统,它支持文件系统故障恢复,尤其是大存储媒体、长文件名。NTFS的主要弱点是它只能被Windows NT/2000所识别,虽然它可以读取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的文件,但其文件却不能被FAT文件系统和HPFS文件系统所存取,因此兼容性方面比较成问题。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因为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

小结:虽然上面笔者介绍了6种文件系统,但占统治地位的却是FAT16/32、NTFS等少数几种,使用最多的当然就是FAT32啦。只要在“我的电脑”中右击某个驱动器的属性,就可以在“常规”选项中(图)看到所使用的文件系统。

明明白白识别硬盘编号
目前,电子市场上硬盘品牌最让大家熟悉的无非是IBM、昆腾(Quantum)、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等“老字号”。而这些硬盘型号的编号则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些编号均有一定的规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其编号来了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接口?类型、转速、容量等。作为DIY朋友来说,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确识别硬盘编号,在选购硬盘时,就方便得多(以致不被“黑”),至少不会被卖的人说啥是啥。以下举例说明,供朋友们参考。

一、IBM
IBM是硬盘业的巨头,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硬盘领域。而且IBM还是去年硬盘容量、价格战的始作蛹者。我们今天能够用得上经济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盘可都得感谢IBM。
IBM的每一个产品又分为多个系列,它的命名方式为:产品名+系列代号+接口类型+盘片尺寸+转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盘为例,该硬盘的型号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产品,JN代表Deskstar25GP与22GP系列,A代表ATA接口,3代表3寸盘片,7是7200转产品,最后四位数字为硬盘容量13.5GB。IBM系列代号(IDE)含义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接口类型含义如下:A=ATA
S与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强型SCSI、
增强扩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连续存储体系SCSI L=光纤通道SCSI

二、MAXTOR(迈拓)
MAXTOR是韩国现代电子美国公司的一个独立子公司,以前该公司的产品也覆盖了IDE与SCSI两个方面,但由于SCSI方面的产品缺乏竟争力而最终放弃了这个高端市场从而主攻IDE硬盘,所以MAXTOR公司应该是如今硬盘厂商中最专一的了。
MAXTOR硬盘编号规则如下:首位+容量+接口类型+磁头数,MAXTOR?从钻石四代开始,其首位数字就为9,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电子市场上见到的MAXTOR硬盘首位基本上都为9。另外比较特殊的是MAXTOR编号中有磁头数这一概念,因为MAXTOR硬盘是大打单碟容量的发起人,所以其硬盘的型号中要将单碟容量从磁头数中体现出来。单碟容量=2*硬盘总容量/磁头数。
现以金钻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盘为例说明:该硬盘?型号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接口类型UDMA66,3代表该硬盘有3个磁头,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盘片是单面有数据。这个单碟容量就为2*10.2/3=6.8GB。MAXTOR硬盘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磁?盘和读写磁头生产厂家,该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业界大户的硬盘供应商。希捷还保持着业界第一款10000转硬盘的记录(積架Cheetah系列SCSI)与最大容量(積架三代73GB)的记录,公司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希捷一直是以高端应用为主(例如SCSI硬盘),而并不是特别重视低端家用产品的开发,从而导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腾等硬盘供应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久前投入市场的酷鱼(Barracuda)系列就一扫希捷硬盘以往在单碟容量、转速、噪音、非正常外频下工作稳?定性、综合性能上的劣势。
希捷的硬盘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名称分别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鱼)系列。其中Medalist Pro与Barracuda系列是7200转的产品,其他的是5400转的产品。硬盘的型号均以ST开头,现以酷鱼10.2GB硬盘为例来说明。该硬盘的型号是:ST310220A,在ST后第一位数字是代表硬盘的尺寸,3就是该硬盘采用3寸盘片,如今其他规格的硬盘已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大家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硬盘该位数字均不3,3后面的1022代表的是该硬盘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后一位数字0是代表7200转产品。这一点不要混淆与希捷以前的入门级产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数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开始,以结尾的产品均代表7200转硬盘,其它数字结尾(包括1、2)代表5400转的产品。位于型号最后的字母是硬盘的接口类型。希捷硬盘的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接口 AG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接口硬盘。
W为ULTRA Wide SCSI,
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每秒 N为ULTRA Narrow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纤通道,可提供高达每秒100MB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插拔。

硬盘及接口标准的发展历史
一、硬盘的历史
说起硬盘的历史,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蓝色巨人IBM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IBM发明了硬盘,并且为硬盘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在发明磁盘系统之前,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带、磁带等来存储程序与数据,这些存储方式不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个大缺陷:它们都是顺序存储,为了读取后面的数据,必须从头开始读,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数据。
在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盘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却是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组成的庞然大物。而在1968年IBM公司又首次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髓是:“使用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在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制造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是微型计算机的萌芽时期,包括希捷、昆腾、迈拓在内的许多着名硬盘厂商都诞生于这一段时间。1979年,IBM的两位员工Alan Shugart和Finis Conner决定要开发像5.25英寸软驱那样大小的硬盘驱动器,他们离开IBM后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
PC时代之前的硬盘系统都具有体积大、容量小、速度慢和价格昂贵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还太小,技术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包括存储业在内的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的时代 。1999年9月7日,迈拓公司(Maxtor)_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二、接口标准的发展
(1)IDE和EIDE的由来
最早的IBM PC并不带有硬盘,它的BIOS及DOS 1.0操作系统也不支持任何硬盘,因为系统的内存只有16KB,就连软驱和DOS都是可选件。后来DOS 2引入了子目录系统,并添加了对“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支持,于是一些公司开始出售供IBM PC使用的硬盘系统,这些硬盘与一块控制卡、一个独立的电源被一起装在一个外置的盒子里,并通过一条电缆与插在扩展槽中的一块适配器相连,为了使用这样的硬盘,必须从软驱启动,并加载一个专用设备驱动程序。
1983年IBM公司推出了PC/XT,虽然XT仍然使用8088 CPU,但配置却要高得多,加上了一个10MB的内置硬盘,IBM把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块接口控制卡上,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硬盘控制器。其接口控制卡上有一块ROM芯片,其中存有硬盘读写程序,直到基于80286处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盘接口控制程序才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
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被称为MFM硬盘或ST-506/412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而ST-506/412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ST-506接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迈拓于1983年开发了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这种接口把编解码器放在了硬盘本身之中,它的理论传输速度是ST-506的2~4倍。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九十年代后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这样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ATA接口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共同开发的,他们决定使用40芯的电缆,最早的IDE硬盘大小为5英寸,容量为40MB。ATA接口从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取代了其它老式接口。
80年代末期IBM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的20MB/in2提高数十上百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硬盘0663-E12使用了MR磁头,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直到今天,大多数硬盘仍然采用MR磁头。
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讲到PIO模式和DMA模式,它们是什么呢?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另外,一种是不经过CPU的DMA方式。
PIO模式即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DMA方式有两种类型:第三方DMA(third-party DMA)和第一方DMA(first-party DMA)(或称总线主控DMA,Busmastering DMA)。第三方DMA通过系统主板上的DMA控制器的仲裁来获得总线和传输数据。而第一方DMA,则完全由接口卡上的逻辑电路来完成,当然这样就增加了总线主控接口的复杂性和成本。现在,所有较新的芯片组均支持总线主控DMA。
(2)SCSI接口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与ATA完全不同的接口,它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而是一种总线型的系统接口,每个SCSI总线上可以连接包括SCSI控制卡在内的8个SCSI设备。SCSI的优势在于它支持多种设备,传输速率比ATA接口快得多但价格也很高,独立的总线使得它对CPU的占用率很低。 最早的SCSI是于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订的,90年代初,SCSI发展到了SCSI-2,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称Ultra SCSI, 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采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平微分)传输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接口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1998年,更高数据传输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60MB/s,昆腾推出的Atlas10K和Atlas四代等产品支持Ultra3 SCSI的Ultra160/m传输模式。
SCSI硬盘具备有非常优秀的传输性能。但由于大多数的主板并不内置SCSI接口,这就使得连接SCSI硬盘必须安装相应的SCSI卡,目前关于SCSI卡有三个正式标准,SCSI-1,SCSI-2和SCSI-3,以及一些中间版本,要使SCSI硬盘获得最佳性能就必须保证SCSI卡与SCSI硬盘版本一致(目前较新生产的SCSI硬盘和SCSI卡都是向前兼容的,不一定必须版本一致)。
(3)IEEE1394:IEEE1394又称为Firewire(火线)或P1394,它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现有的IEEE1394标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传输速率,将来会达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为硬盘、DVD、CD-ROM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接口。IEEE1394将来有望取代现有的SCSI总线和IDE接口,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接口的产品,硬盘就更少了。

❷ 哪些企业网盘适合企业使用

我们不能不承认企业网盘的确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不过近几年很多企业网盘相继关闭,所以选择企业网盘需要特别小心。

常见的企业网盘有联想企业网盘、一粒云企业网盘、

一、联想企业网盘

位置在北京,联想本身就是靠好的品牌支撑着,客户资源也不少,联想网盘用户规模是同行中最大的。由于有良好的用户基础,联想网盘在产品、推广方面都比较懂用户,有强烈的企业特征,权限管理和跨国文档传输是联想网盘的两大优势。或许是因为底子比较好,所以总给人一种沉闷不求上进的感觉,产品的开发上很慢,看不到大的进步。

二、一粒云企业网盘

位置在深圳,一款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企业文档分享、办公协同平台,集成企业网盘、提供永久免费的基础云服务。一粒云企业云盘已为2万多家政企用户提供了安全、易用、高效、协同的企业云存储服务。

三、网络企业网盘

目前用于分享的主要网盘之一,一开始申请时初始空间是15G,现在网络帐号申请的话才只有5G吧,这个也没什么 ,一个5G ,10个也就是50G了。我经常用下载网络网盘的东西,我是家庭电信8M宽带,大概下载也就是900多K每秒很不错的速度。网盘也支持离线下载的功能(很强大的)。

❸ 实在是真的搞不懂云备份和云同步的区别

什么是云备份?

简而言之,云备份(也称为在线备份或远程备份)是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到场外服务器来提供组织的数据副本的过程。但这只是简单的版本。云备份与云存储技术相比,IT领导者和存储管理员必须选择的环境将更加复杂。

在供应商环境中,云备份通常被称为托管备份服务,由托管服务提供商(MSP)提供,也称为备份即服务(BaaS)。它为组织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备份解决方案,可将企业IT规划中的托管云、公有云、私有 云混合云架构一键部署、实现数据快速备份。为客户提供基于全方位的数据备份服务。遭遇不可预估的灾难使业务 系统文件、数据库等受损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从云端快速 恢复,最大程度避免数据丢失。

备份即服务不是云备份的唯一定义。许多产品(包括备份软件、备份设备、重复数据消除存储目标、辅助存储甚至主存储)都可以备份到公共云存储。供应商称之为云备份。客户支付向云端发送数据的软件、硬件或系统的费用,并支付将数据放入公共云端的每月数据存储订阅费用。一些存储供应商还包括将数据从其平台转移到公共云存储的许可附加费。公共云存储是最常见的对象存储。

但是,如果云中需要恢复,则可能无法接受对象存储性能。多个供应商的选项可以在现场保留最新的数据备份或副本。许多还提供了在云计算实例上运行的产品的可选虚拟表示,利用块存储或文件存储来存储最新的数据副本。这两种方法都解决了云计算恢复性能问题。

云备份可以概括为:

  • 备份即服务。

  • 数据保护软件上的数据保护存储、备份、复制等功能——数据保护设备、辅助存储或主存储。

  • 无论如何,正确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创建有效的云备份策略来指导组织的后续步骤。云存储对组织来说最繁重和最令人惊讶的方面是数据出口费。

什么是云同步?

众所周知的文件同步和共享(FSS)版本是Dropbox、Box、Google Drive、iCloud Drive和Microsoft OneDrive。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是一种可以使用任何存储(包括云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授权设备、用户、合作伙伴、客户端等之间实现文件共享,同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保持版本控制。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是FTP和NAS共享的替代服务。

不幸的是,关于文件同步和共享有几个不正确的假设。许多用户将文件同步和共享(FSS)视为云存储。但它并不是。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是一种应用程序,用于在相同或不同用户的设备之间同步特定文件夹中的文件并写入存储。它不是存储,但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应用程序或服务。文件同步和共享(FSS)解决了令人烦恼的电子邮件附件限制问题。

另一个文件同步和共享误解是它是云备份。事实并非如此。企业版本也称为企业文件同步和共享(FSS)。只要这些文件位于特定的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文件夹中,文件同步和共享(FSS)仅在单独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连接到存储)中维护文件及其版本的副本。文件同步和共享(FSS)不会捕获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文件夹以及隐藏文件和文件夹(其中有很多)。它不是自动执行所有备份的服务,也不提供任何恢复帮助。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阅读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条款和协议,特别是他们的软件或服务,不能用作备份或备份服务。

总而言之,文件同步和共享(FSS)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应用程序和云服务,它既不是云备份也不是云存储。

❹ u盘十大名牌

u盘十大品牌如下:

1、 朗科 Netac (国内比较大的移动存储产品供应商与出口商之一)。

2、 爱国者 aigo (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3、 金士顿 Kingston (1987年美国,全球内存领导厂商)。

4、 联想 lenovo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5、 清华紫光 Thunis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名牌企业)。

6、 台电 TECLAST (台电科技是全球的知名IT资讯企业品牌)。

7 、纽曼 NEWMAN (知名影响力品牌)。

8 、SanDisk晟碟 (全球比较大的闪存产品供应商之一)。

9 、ADATA 威刚 (台湾比较大的内存厂家之一)。

10、 忆捷Eaget (国内移动存储专业知名品牌)。




使用U盘的注意事项:

1、不要直接在U盘中进行编辑
U盘的主要作用就是存储,在U盘中进行文件资料的编辑,甚至看电影、玩游戏,都会使U盘进行长时间的运行,这会加速U盘的老化,缩短U盘使用寿命。

2、安全退出后再拔出U盘
U盘使用完毕后,需要将U盘安全退出后才可拔出,以免损坏U盘内部的系统文件,造成无法再次读取。

3、勿进行碎片整理
U盘存储数据信息的方式与硬盘不同,其内部不会产生通常所说的文件碎片,所以无需用常规的碎片整理工具来整理。如果确实需要整理空间,直接将内部数据备份,然后格式化U盘即可。

4、插拔
U盘在工作时指示灯会闪烁,这时不要拔出U盘,否则容易造成数据的损失,甚至U盘的损坏;电脑在启动那一瞬间和关闭时尽量不要插U盘,避免电脑瞬间的强电流损坏U盘。

5、减少损耗
U盘在保存文件时往往会采用“串行”的方式进行,意思就是每增加或删除一个文件,U盘就会自动刷新一次,所以在拷贝数量较多的文件时,最好将文件进行压缩,然后一次性将其进行传输。

6、其它注意事项
对于有写保护功能的U盘,应在插入电脑前进行切换,勿在工作状态下进行切换;如果对传输速度要求不高,尽量使用USB延长线,以保护主板和U盘的USB接口,延长线越粗越好,长度尽量不超过3米。

❺ 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存储,最应该知道的有这三点

传统存储在以各种方式对接公有云生态,公有云的云上服务类型也在不断完善,作为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要做的是更多地了解公有云,然后,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公有云的优势。

本文通过介绍亚马逊云 科技 存储服务的三个关键点,带您认识云存储的现状。

正文:

乘着互联网产业的春风,云存储在过去近二十年走过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历程。也让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坐着冷板凳,负责数据归档的对象存储,一跃成为整个互联网数据的基石。

如今,绝大部分互联网上可访问的数据都靠对象存储来存,偶尔曝出的数据泄露事件也大多都跟对象存储有关,当然,问题不在于对象存储本身。

从2006年,亚马逊云 科技 的对象存储服务Amazon S3发布,到现在,算起来也有十六年的时间了,这也是亚马逊云 科技 推出的第一款云服务。

从市场表现来看,Amazon S3是非常成功的,前两年有人推测说,亚马逊云 科技 在存储方面的营收规模非常大,甚至被称作是全球最大的存储公司,Amazon S3无疑是功劳最大的一个。

有人说,许多亚马逊云 科技 用户使用的第一个产品就是Amazon S3对象存储,在所有亚马逊云 科技 的用户案例,在所有技术文档里,Amazon S3的出镜率都非常高。

云上原生存储Amazon S3的主线任务:不断降低成本

如果亚马逊云 科技 的用户没用过Amazon S3,就好比去包子铺吃饭没点包子,光顾烧烤店没吃烤串一样,令人费解。

Amazon S3的易用性高、可用性高,开发者很喜欢,Amazon S3几乎不丢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也很高,运维管理人员很喜欢,Amazon S3在互联网应用场景被普遍应用。

如今,Amazon S3上存着超过100万亿个对象,每秒需要处理上千百万次请求。

Amazon S3一开始解决了可靠性和可用性以及安全方面的基本问题,性能也一直在提升,多年看下来,最大的工作重点就是不断降低成本。

亚马逊云 科技 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陈晓建介绍称,同样存储一份数据,如果2006年需要100块钱,而在2022年就只需要大概15块钱,16年间,Amazon S3的存储成本降低了大约7倍。

2021年12月,亚马逊云 科技 宣布在全球九大区域,将Amazon S3 Standard In Frequent Access和Amazon S3 One Zone In Frequent Access的价格降低了31%。

Amazon S3存储分了八个层级。

对于需要经常访问的数据,首选标准版的Amazon S3,它具有毫秒级的访问表现,而不太经常访问的数据就选Amazon S3 Standard-IA上,相较于前者能节省大概40%的费用。

而对于那些很少访问的数据,则可以选择放在Amazon S3 Glacier DeepArcihve上,它的成本非常低,大约1美刀1个TB,但代价是,想把数据拿回来就得多等等,大概需要12到48个小时。

有人觉得这等的时间也太长了,于是,亚马逊云 科技 又推出了Amazon S3 Glacier Flexible Retrieval,只需要等上几分钟到几小时。

就没有一种,既可以便宜,访问性能又高的存储吗?还真有。

这就是Amazon S3 Glacier Instant Retrieval,它是最新的一个存储层级,拿回数据的速度是毫秒级的,成本与Amazon S3 Glacier相当,适合每季度才访问一次、又需要毫秒级取回的海量数据。

另外,Amazon S3 One Zone-IA的成本也很低,顾名思义,数据只存在单个可用区上,而其他S3存储的数据都在多个可用区上存着好几分,相比之下,理论上丢数据的风险高了些。

最后,出于合规的要求,用户有些数据不能上云,亚马逊云 科技 可以提供Amazon Outposts,把云的硬件放到了用户的数据中心里。使用Amazon S3 on Outposts,就像在云上使用S3一样。

总的来说,Amazon S3的存储层级还是挺多的,但问题是,这给选型和管理也带来了负担。

为此,亚马逊云 科技 推出了Amazon S3 Intelligent-Tiering(智能分层),它会根据对象被访问的次数在多个存储层级间进行自动化迁移。

如果不能确定要选什么或者存储需求会变,那就选它,它不仅能解除选择困难症,还能避免用户自行管理数据分层的麻烦。

一家在东南亚和北美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在亚马逊云 科技 上存放了大约几十PB的数据,原本主要使用的是Amazon S3 Standard—IA,在使用Amazon S3智能分层后,没有进行任何额外操作,就将存储成本降低了62%。

亚马逊云 科技 最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Amazon S3智能分层功能,如今,Amazon S3智能分层已经涵盖了Amazon S3家族的几乎所有存储类别,最多可节省68%的成本。

不仅如此,如今数据分层还拓展到文件存储Amazon EFS,Amazon EFS提供四种文件存储等级,数据分层能节省高达72%的存储成本。

打通云应用与传统应用的隔阂:靠多种文件存储

如果说,对象存储是云存储的标配的话,那文件存储就是云存储连接本地存储的桥梁。

如今常见的应用分为两类。

一类是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也就是在云上开发的、充分利用云架构优势的应用,比如电商、 游戏 、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应需要的存储,大部分是对象存储Amazon S3来满足,少部分需要文件存储Amazon EFS。

另一类是传统企业应用,它诞生在公有云之前,常见的有高性能计算、EDA、视频渲染等场景,通常由本地的文件存储系统,比如NAS来支撑的,为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都带有快照、镜像、远程复制等功能特性。

这类工作负载并没有根据云架构的特点来设计,如果强行上云,不仅需要调整应用本身,而且还可能出现兼容性的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亚马逊云 科技 推出了FSx文件存储家族。

从2018年开始,陆续推出了面向Windows环境的Amazon FSx for Windows,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Amazon FSx for Lustre,面向大数据分析场景推出了Amazon FSx for OpenZFS。

金风慧能采用了亚马逊云 科技 构建HPC高性能计算系统,其中使用了Amazon FSx for Lustre共享存储系统,不仅使气象预测系统性能提升了10%,气象计算时间缩短了1/3,还将成本降低了70%,运维复杂度也大大降低。

此外,还与知名存储厂商NetApp合作推出了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把NetApp的经典NAS文件存储系统NetApp ONTAP放到了公有云上。

NetApp在2015年就提出了Data Fabric的概念,大意就是想要实现数据在云上和云下的自由流动,是比较早积极拥抱混合云的存储厂商之一。

与一些存储厂商的云上托管服务不同,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没有删减任何功能,它是云上唯一完整且全托管的NetApp ONTAP文件存储系统,能够无缝地跟企业本地的ONTAP系统对接,所以,用户的IT系统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能使用云上服务。

2019年,NetApp与联想成立合资公司——联想凌拓,联想凌拓在中国区提供相关服务,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表示,从发布到现在,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得到了非常多客户的认可,包括金融、医疗、石油以及高 科技 行业客户。

嘉里物流原本是本地存储NetApp ONTAP的用户,随着业务全球化发展,在数据扩容以及数据共享方面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使用亚马逊云 科技 提供的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将数据从本地迁到云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上云之后,不仅可以使用原来NetApp ONTAP自带的快照和备份等功能,同时,还可以使用亚马逊云 科技 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实现跨区域的灾备。

补足数据保护方面的短板:Amazon Backup

一直以来,云存储被诟病的点还在于缺少数据灾备功能,在如何维持业务连续性方面有一些争议,而亚马逊云 科技 正在试着消除这一顾虑,这就是Amazon Backup。

由于缺少与业务价值的强关联性,数据保护经常容易被忽视,同时,由于数据保护系统本身很复杂,合规的要求还特别多,实践起来也特别麻烦,所以,数据保护的实践相对落后。

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亚马逊云 科技 的数据保护服务Amazon Backup才特别喜欢强调“一站式”“操作简单”的特点,让用户知道,数据保护也没有那么麻烦。

于是我们看到,Amazon Backup能覆盖旗下的几乎所有存储产品,包括块存储(Amazon EBS)、对象存储、文件存储、数据库,以及计算和存储网关等相关产品。

Amazon Backup的操作比较简单,通过图形的界面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用户还可以通过预设的策略进行自动化的备份,降低手动备份带来的问题。

安全合规的问题让许多用户头疼,Amazon Backup深度集成了亚马逊云 科技 自带的KMS数据加密服务,整个备份操作权限、数据访问权限都可以用IAM进行细颗粒度监控,满足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方面的合规要求。

Amazon Backup避免让数据保护带来太多的成本负担,因此也用上了智能分层技术,用户通过冷热分层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约75%的成本。

澳大利亚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商Santos要对Amazon EBS块存储做备份,原本都是用手动备份的方案,但随着业务量的发展,备份的出错率越来越高,成功率越来越低。

而在用了Amazon Backup后,平均备份任务用时和运营成本均有大幅降低,备份成功率到了100%,而且还完全做到企业数据合规。

结束语

确实如陈晓建所言,亚马逊云 科技 存储服务已经成为IT行业的“水”和“电”,让各行各业的业务都能从存储服务中获得价值。

亚马逊云 科技 的存储服务类型和存储的相关实践都非常有代表性,而且,很多做法已经成了上云的参考实践,企业用户应该多少了解亚马逊云 科技 的云存储,特别是有上云打算的企业。

当然,上云带来的便捷和灵活,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对运维的解放都很吸引人。

还有顾虑?据我个人了解,亚马逊云 科技 非常在意企业在云上的成功和成本节省,不仅会帮企业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市场上有一些专门的服务,帮助企业做规划实施,让你充分利用云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