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华为存储使用的开源技术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华为存储使用的开源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8-15 22:29:58

Ⅰ 华为NM卡到底是什么为何那么贵呢

NM存储卡是华为全球首创 的一种超微型存储卡,于2018年10月在华为Mate 20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其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储存方式。与华为Mate 20一起发布的原因在于配合Mate 20的上下双层SIM卡插槽设计,因为华为NM存储卡和Nano SIM卡的规格几乎完全相同,只需要使用双卡手机其中的一个Nano SIM卡槽,就能实现手机存储的扩展。

华为NM存储卡与Micro SD存储卡相比,华为NM存储卡的体积减小了45%,其形状大小和Nano SIM卡完全相同,可以与Nano SIM卡共享卡槽。华为NM存储卡的诞生,标志着Micro SD存储卡在统治媒体扩展卡领域13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落幕的时刻。

在当前手机自带存储越来越大的今天,SD存储卡都已经在逐渐淡出市场的时候,华为NM存储卡还如何获得市场的青睐?当前手机标配存储几乎已经128GB起步了,但随着拍照配置及需求的不断上升、视频业务的越来越受欢迎,这个存储量也是越来越捉襟见肘了。而目前各厂家推出的全面屏手机基本已摒弃了SD存储卡的设计,这就导致新类型的存储卡需求并不缺乏。

另外,对于商务和公务人士来说,手机通讯的加密要求也是一个硬性需求,很多进行加密的重要信息、数据等需要存储卡来存储密钥,而手机内部的闪存存储很多时候并不能胜任这样的特殊需求。这也需要外部扩展存储卡来负担。

华为在设计NM存储卡之初,就为其设立了严格的标准——不低于SD U3(最低写入速率30MB/s)的读写速度。华为NM存储卡并未像SD卡那样使用了SD卡协会持有的相关协议,而是使用了开源的存储技术标准JEDEC的内存存储协议开发。经华为实验室测量,华为NM存储卡的顺序读取速率可达90MB/s,顺序写入速率达70MB/s,远超SD U3标准。

目前华为NM卡比较常见的规格主要有64GB、128GB、256GB,其售价相比传统的SD卡那是让人很纠结啊。从NM卡的读写性能,以及新技术初次商用的角度来说,也算是贵的遵循规律了。可是NM卡目前的短板是并不是任何手机的NANO卡槽都可以用啊,这只能是对于购买了华为低配存储版的用户去扩展存储续命了。目前华为已将NM卡技术授权给了第三方公司生产,未来价格应该会有所下降。

自华为NM存储卡正式推出之后,华为公司已正式加入了SD协会,并开始以协会成员的身份发起了Nano SD卡技术标准的讨论,未来NM存储卡的相应标准或许会成为SD协会许可的通用存储卡标准,彻底取代SD卡。

Ⅱ 根本不需Micro SD卡!扩展存储容量,华为手机早有更强“备胎”

这些年,智能手机不仅在摄像头像素上屡创新高,而且高端机型也普遍标配128GB存储,甚至出现512GB版本这样的巨无霸。总有一天,当手机存储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再买一部顶配手机之外,其实还能给手机扩展容量。

从EMUI 4.0开始,华为手机出于安全和性能考虑,不再支持将应用程序安装到Micro SD卡上。这是由于Micro SD卡的读写速度相对手机内置存储而言缓慢,并且Micro SD卡更容易因为热插拔、外物侵入而崩溃,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那么拓展的存储容量可以怎么用?比如:

· 作为电脑"D盘"使用,存储海量照片、音乐、视频等;

· 作为安全的外部存储备份,将数据被分到外部存储,并可随时恢复。

如今Micro SD卡已经Out,只需简单三招,轻松给华为手机扩展容量。

推荐之一:华为NM存储卡

推荐理由:更小巧更强大,提供比Micro SD卡更好的存储方案

适用机型:华为P30系列、Mate 20系列、Mate X

心动卖点之1:至简设计,成就全球体积最小的手机存储卡

2018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NM存储卡,一举结束手机存储卡十三年外观不变的 历史 。

工程师巧妙地将Nano存储卡的两个PIN脚设计为L型,并摆放在存储卡的两个角落,使得Nano存储卡仅相当于Nano SIM卡大小,足足比Micro SD卡缩小45%。

与此同时,手机卡槽也相应进行了改变。华为将两个并列的双卡槽,调整为正反两面的双卡槽,副卡卡槽既支持Nano SIM卡,也支持Nano存储卡。当卡槽插入Nano卡时,手机发起"对话",智能识别是Nano SIM卡还是Nano存储卡。

心动卖点之2:疾速传输,速度达到手机内置存储标准

华为Nano存储卡基于JEDEC的开源内存存储协议(eMMC5.1),理论最高传输速率100MB/s。经华为实验室测量,Nano存储卡的数据顺序读取速率在电脑上可达90MB/s,在手机上达80MB/s,顺序写入速率达70MB/s,远超SD卡UHS-3标准。

推荐之二:华为备咖存储

推荐理由:备份就像充电一样简单

适用机型:华为P30系列、P20系列、Mate 20系列、Mate 10系列、nova4系列

心动卖点之1:高达1TB存储空间,1秒备份10张照片

华为备咖存储内置1TB大容量硬盘,连接华为手机即可备份,连接电脑变身移动硬盘。

它可为华为手机高速备份照片、音乐、视频、短信、联系人、微信及各类软件,存储超过30万张高清照片(3MB/张)或超过3000集高清连续剧(300MB/集)。

心动卖点之2:边充电边备份

在纯净极简的设计之下,华为备咖存储既可以作为移动硬盘,还能为手机供电。接入电源并连接手机,即可一边充电、一边进行数据备份,最高支持9V/2A快充。

推荐之三:华为云空间

推荐理由:来自云端的守护

适用机型:华为全系手机、未来5G手机

心动卖点之1:5G开启想象空间

5G时代凭借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模糊了本地和云端的边界。以Balong 5000芯片为例,其在Sub-6GHz频段的峰值下载速度可达4.6 Gbps,缓存一部1GB超清电影只需不到2秒钟,这意味着云空间有着近似本地存储一样的体验,即时响应、随叫随到。

心动卖点之2:数据无惧丢失,多终端同步更新

华为云空间能够安全存储照片、视频、联系人等重要数据,整机数据自动备份,不用担心,手机、外置存储卡、U盘或移动硬盘丢失而找不回数据。对于拥有多部华为手机的用户而言,

只需一个华为账号,即可在各个设备上同步更新,没有比云空间更便捷的存储方式了。

这三招,你会怎么选?

Ⅲ 华为拥抱OpenStack、力推企业云

华为要做公有云?

2015年4~5月间,华为要做公有云的传闻令国内的云厂商颇为惊讶,消息一度令媒体兴奋了好一阵时间。7月30日,华为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其云服务战略,只不过“公有云”的名字再没有被提及。这是自2010年华为首次发布 云计算 战略以来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在7月30日的发布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云服务正在成为企业IT的新模式,这已经成为产业界的共识。为了满足企业市场客户与合作伙伴在网络时代的新需求,华为决定推出企业云服务,这是华为ICT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自然延伸。”目前华为在全球已部署了255个云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机超过70万个。此外,华为在全球拥有5个云计算研发中心,相关的研发人员超10000人。

9月18日,一年一度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美国《连线》杂志的Kevin Kelly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云就是未来。他预言,2020年,将有60%的应用运营在云上,全球现有的9000多家云计算公司已经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

徐直军指出,企业的IT 架构 要云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生态链的共同努力。公有云显然并不是华为的优先选择,与运营商合作才是最好的方式。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则进一步阐述了华为云计算的概念,即虚拟化纪元是Cloud 1.0的特征,以资源为核心则是Cloud 2.0的表现,以及以应用为核心的Cloud 3.0将是未来云计算的趋势。

全面拥抱 OpenStack

在本年度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上,华为发布了基于OpenStack的云 操作系统 FusionSphere 6.0,任何基于社区版本的第三方应用无需改动都能运行在FusionSphere上。在笔者看来,FusionSphere 6.0在网络部分对 SDN 技术的集成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部分。此外,基于OpenStack的跨数据中心云灾备解决方案也一并推出。

华为云计算首席架构师顾炯炯在接受InfoQ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有300多家厂商参与OpenStack贡献,华为从G版本开始参与社区,在最新L版本(受访时)中的综合贡献排名第六,而三年前华为的排名只不过是第二十名。FusionSphere坚持开放原则,即拥抱开源、高于开源、回馈开源。在19日的开源与云应用主题论坛上,顾炯炯详细介绍了华为的公有云架构设计,听众云集以至于笔者未能挤进会场只好站在门外听完顾大师的演讲。顾炯炯在演讲中透露,除了全面拥抱OpenStack,华为FusionSphere还基于开源的Cloud Foundry集成了DevOps技术支持。作为华为三大软件之一,FusionSphere实现了与华为硬件的解耦,并通过了全球300多家主流硬件厂商的兼容验证。

在开源社区版本的基础上,华为FusionSphere系统做了如下产品化增强:

HA framework:解决OpenStack管理进程存在单实例单点故障的问题。支持OpenStack的服务多实例负荷分担方式部署,单个物理服务故障的时候不影响OpenStack功能的使用。

Auto Deployment:数据中心内的所有物理服务器都可以被自动化的安装并纳入云资源池管理。安装服务通过PXE方式将Hypervisor、OpenStack等必须的云平台软件包按照配置部署到对应的物理服务器中。实现整个云平台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扩容。

Smooth upgrade:提供采用UI界面的升级工具实现全系统的平滑升级。升级过程中通过将虚拟机从被升级节点迁移到其它节点的方式保证虚拟机业务不中断。

Log & Monitor:提供全系统的操作日志记录与性能监控功能。监控全系统的物理服务器性能数据和虚拟机的性能数据。

API proxy:通过API proxy实现OpenStack内部管理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提升openStack服务的网络安全性。

Backup:提供全系统的管理数据备份功能。包括OpenStack的所有管理数据的备份和FusionMananger管理数据的备份功能。

除了在OpenStac外围做了产品化增强,华为还在OpenStack和KVM里面针对NFV做了功能增强,如资源调度功能、性能优化、高可用HA。

网络、存储以及容器

网络与存储目前仍然是云计算最赚钱的业务,2015年6月,IDC报告显示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七个季度第一。在今年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5)上,华为联合QLogic基于25Gb以太网技术联合发布了横向扩展文件存储系统。通过收购博通的NS2技术,QLogic在以太网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26%之多。华为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肖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未来高端存储介质将走向SSD,海量数据必然会影响企业数据存储的架构,数据中心横向扩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数据中心建设对以太网技术的要求也从10Gb这个量级提高到100Gb的量级。QLogic亚太区资深首席产品经理陈介颂在演讲中表示,25Gb技术将使带宽和性能提升2.5倍,同时端口成本降低50%,通过线性扩展系统整体带宽可达400GB/s,这对高负载I/O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提升。此外,采用RoCE协议也大大降低了CPU负载和网络延时。当然,这些高性能需要华为硬件设备的支撑。

华为企业核心网解决方案总经理杨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云通信在快速增长,占比将从2015年的20%增长到2019年的50%,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华为企业云通信支持SaaS和PaaS两个层面的服务,企业可以在公有云或者自己的私有云上部署。作为较早支持NFV的厂商,华为凭借长期以来运营商市场的经验,可以通过定制化解决系统对接、集成和升级等等问题。华为企业BG UC&C MKT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林明则指出,随着互联网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未来云通信的发展将基于统一的基础,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需求会越来越高,针对横向扩展的问题,目前的SDK是一个过渡方案。华为做的事情总结起来有两点,即向上开放API,向下开放SDK。

当笔者问到对容器技术的支持时,华为云计算首席架构师顾炯炯表示,随着IT业务越来越互联网化,应用弹性问题其实并没有非常好的被解决。华为会考虑将 Docker 与OpenStack相结合,华为有一个开源项目作为Docker调度与编排的引擎,可以实现在基础设施层面对容器管理的自动化。这跟OpenStack基础设施云服务形成一个优势互补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容器与 微服务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并存的关系。当笔者追问华为容器云服务的进展时,顾大师表示今年年底华为将发布一个在线 测试 版的容器服务。

Ⅳ 华为自研的数据库gaussdb怎么样

华为自研的数据库gaussdb,还可以吧,用起来算是比较方便。

GaussDB(for Redis)(下文简称高斯Redis)是华为云数据库团队自主研发的兼容Redis协议的云原生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突破开源Redis的内存限制,可轻松扩展至PB级存储。

高斯Redis基于计算存储分离架构,计算层实现热数据缓存,存储层实现全量数据的落盘,中间通过RDMA高速网络互连,通过算法预测用户的访问规律,实现数据的自动冷热交换,最终达到极致的性能提升。

相关资料

该架构基于华为内部强大且广泛使用的自研分布式存储系统DFV,实现了一套Share Everything的云原生架构,充分发挥了云原生的弹性伸缩、资源共享的优势。

使得高斯Redis具备强一致、秒扩容、低成本、超可用的四大特点,完美避开了开源Redis的主从堆积、主从不一致、fork抖动、内存利用率只有50%、大key阻塞、gossip集群管理等问题。

Ⅳ 华为 fusion cube 存储虚拟化用的是什么技术

OpenStack峰会在法国巴黎如期举行,各界共商云软件的未来。OpenStack会执行总监Jonathan Bryce提到“被动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由软件定义的存储、网络及数据中心”。这一简短有力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Jonathan Bryce的主题发言的指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了按需分配资源的云系统。软件带来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不再是掌握所有权的大型机构的专利了,而真正的创新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数百家公司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合作的成果。
Openstack提供开源软件的框架,简化了基于云系统的管理模式。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无论是从齐聚巴黎分享优秀实践的峰会创下与会人数的历史记录——4,600开发者及用户,还是将首个Superuser大奖授予了CERN——World Wide Web的创始者,用3000个服务器7万核组成了全球最大的OpenStack集群,这些无一不证明了OpenStack的成功。显然,企业用户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利用OpenStack来实现企业规则的改革。
基于OpenStack的FusionSphere
华为是应用OpenStack架构的公司之一,而且OpenStack已经被深度融合进华为的一系列IT产品。 OpenStack满足了云时代这类公司针对日益灵活的IT系统的管理需求。在步入云计算领域时面对系统日益灵活的管理需求。
华为云计算产品线营销总监张建华提到“随着计算能力、存储及网络对硬件的依赖性下降,我们正在创建我们自己的软件来满足基于软件定义资源的需求。”
他指出,Openstack虽然可以像胶水一样将整个系统粘合在一起,但它只是个基础。华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产品在OpenStack框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同的安全级别,并且使用户能充分利用OpenStack提供的互通特性最新的FusionSphere 5.0还允许私有云用户连接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共云。
通过使用OpenStack,华为FusionSphere能够管理来自不同厂家的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以及虚拟安全与负载均衡等设备。FusionSphere可以兼容作为云计算基础的异构虚拟化层,且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使FusionSphere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的需求完成不同的任务。如hypervisor,一个虚拟化多个物理系统的虚拟化层软件,可以由不同供应商提供,使FusionSphere能够很好地与已有设备或软件配合完成相应任务。
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
和传统的基于硬件的系统相比,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有很多优势。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可以分解为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例如,软件定义网络将网络的管理和只能路由功能抽取到软件实体中,并且提供API供用户按照应用的需要对网络进行编程,从而实现业务驱动网络;而实际数据交换功能则交付给专用的数据交换硬件设备,交换设备只专注于数据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具备很强的系统自愈能力。
那些对上述云计算的保障机制需求强烈的企业,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张建华还提到了电信运营商,“通常,这些公司很依赖硬线技术,但是目前的大量流量都不是通过传统的电信网络传输。运营商需要改变来提供更多的IP服务”。Openstack与FusionSphere提供了像互联网一样的架构,从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补充到“运营商需要一个既懂得传统架构又懂得新模式的合作伙伴才能迈进新纪元。他们还需要开放架构的解决方案,以避免受限于某一单一模式。”
OpenStack实现电信NFV变革
Telefonica意识到华为正是这样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个原因,电信巨头Telefonica决定采用华为FusionSphere集中管理其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中心。鉴于FusionSphere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优势,Telefonica在英国的运营商O2,在部署FusionSphere后的TCO大幅降低了约30%。FusionSphere通过三个方面实现客户价值:运营维护(O&M)、业务管理、以及业务控制。另外,FusionSphere架构也将支持Telefonica的后续升级。
另外一个电信巨头,沃达丰,也部署了FusionSphere来管理其基于PLEX系统的数据中心,以便管理不同厂商的资源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降低操作维护费用。公有云和私有云都在以这种模式进行管理,资源按需求动态分配,必要时业务也可以跨云迁移。
除了电信领域外,OpenStack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好处。汇港资讯有限公司采用华为OpenStack连通了香港经纪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也通过部署华为云产品,体验到了这种IT架构的优势,华为的云产品可以为其消减成本、提高效率。
在OpenStack 峰会最后,华为的云计算产品线首席技术官,王海鹰,上台分享了华为成为OpenStack会金牌会员的前景。他讲到“从长远看,华为将会继续促进OpenStack与NFV的融合。我们也希望与所有领域伙伴合作构建一个健康的OpenStack系统”。我们正在进步。OpenStack已经有17,141个个人会员,432个支撑公司,以及两千万行代码,这也证明了企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更敏捷的IT方案。这个方案将不仅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且能够灵活地控制未来的方案。华为FusionSphere,FusionCube(软硬件云管理一体机)以及其他的云产品正是这样一套既适应今天又能管理未来的强大的工具。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OpenStack开发云计算
OpenStack目标:解决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OpenStack Neutron:云服务中的开放网络
Salesforce或“登陆”OpenStack
Gartner分析师再次抨击OpenStack“太嫩”
红帽:Havana增强OpenStack的开发动力
云计算疆场烽烟:OpenStack叫板Amazon
OpenStack你了解生态系统的价值吗?
企业对OpenStack Havana热情高涨 期待Icehouse
OpenStack是否已为IPv6做好准备?
OpenStack Havana新增云网络功能
企业部署OpenStack: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DIY云计算:OpenStack当积木
OpenStack私有云满足高IO需求
OpenStack互操作驾到:开源云平台选择更自由
失败案例!OpenStack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SUSE OpenStack Cloud 5简化私有云管理
如何构建OpenStack存储云
企业用户为何选择OpenStack
使用OpenStack能开发企业私有云吗?
OpenStack在混合云战略中位置在哪?
OpenStack云功能激发厂商支持
云计算开源运动:厂商争先公开源代码
OpenStack私有云DR的益处比其TCO更显而易见
OpenStack企业~~进程举步维艰
EMC收购Cloudscaling对OpenStack应用意义何在?
红帽1.75亿美元收购Inktank
红帽 9,500万美元收购eNovance
思科收购Metacloud
惠普1亿美元收购Eucalytpus
EMC 5,000万美元收购Cloudscaling
2014 OpenStack收购案盘点
华为持续重磅投入OpenStack 巴黎峰会全面展示开放云
谁还敢于挑战OpenStack的权威?出列!
预测到2018年OpenStack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
网易OpenStack部署运维实战
红帽公司发布 OpenStack Platform 5
开源云平台:顶级OpenStack厂商一览
OpenStack为技术宅提供了“拯救世界”的平台
OpenStack之小企业使用技巧
OpenStack现状:四年后仍“不温不火”
小型企业如何成功牵手OpenStack?
OpenStack:叫好不叫座
IBM Cloud Manager将OpenStack与服务器关联
OpenStack现在可配置NoSQL
云计算战争OpenStack vs VMware:设计与功能
云操作系统OpenStack:优势与问题并存
Riverbed加入OpenStack社区:协作开发基于开源标准云解决方案的优化先锋
Rackspace将拆分开源云计算软件OpenStack
如何使用Puppet安装OpenStack Nova云?
Cloud.com将要合并OpenStack代码库
如何建立高可用OpenStack云?
OpenStack里的三种存储
OpenStack Grizzly发布 推进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OpenStack最新版本Grizzly新增部分功能一览
面对云锁定的抉择:OpenStack还是专有云平台?
四种方案将OpenStack部署到Hadoop
如何成功实施OpenStack和CloudStack项目
Mark Collier:OpenStack API兼容AWS
三载风雨铸就Openstack今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