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存储方式有哪些
在线存储 (Online storage):有时也称为二级存储。这种存储方式提供最好的数据获取便利性,大磁盘阵列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存储方式的好处是读写非常方便迅捷,缺点是相对较贵并且容易因为误操作或者防病毒软件的误删除而使数据受到损害。
近线存储 (Near-line storage):有时也称为三级存储。比起在线存储,近线存储提供的数据获取便利性相对差一些,但是价格要便宜些。自动磁带库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近线存储由于相对读取速度相对较慢,主要用于归档较不常用的数据。
脱机存储 (Offline storage):这种存储方式指的是每次在读写数据时,必须人为的将存储介质放入存储系统。脱机存储用于永久或长期保存数据,而又不需要介质当前在线或连接到存储系统上。脱机存储的介质通常可以方便携带或转运,如磁带和移动硬盘。
异站保护
(Off-site
vault):为了防止灾难或其他可能影响到整个站点的问题,许多人选择将重要的数据发送到其他站点来作为灾难恢复计划的一部分。这种存储方式保证即使站内数据丢失,其他站点仍有数据副本。异站保护可防止由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系统崩溃造成的数据丢失。
⑵ 磁带介质存储数据安全管理
唐卫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摘要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大容量数据存储介质的需求大幅增加。数据存储也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磁带存储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使用和相对投资小的备份方式,是档案存储备份之首选。但对长时间保存的磁带怎样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是档案行业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磁带保存、转储等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介绍怎样保障存储在磁带介质上数据的安全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 磁带 数据存储 数据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资料的存储形式呈现多样化,电子数据的存储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文件长期安全保存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磁带存储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使用和相对投资小的备份方式,是档案存储备份之首选。本文从磁带保存、转储等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介绍怎样保障存储在磁带介质上数据的安全并提出初步建议。
1 磁带介质简介
1.1 磁带介质的特点
磁带是一种顺序存取的存储介质,与磁盘相比,磁带的价格很便宜。除了驱动器和介质成本,磁带保存在库中,不消耗电能,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数据中心存储空间。
磁带具有存储海量数据的绝对优势,虽然磁带读取速度相对较慢,但磁带技术的发展,在大文件、大容量数据的存取上具有较大优势,速度甚至比磁盘还要快。在数据安全性方面,磁带可以离站携带,并可以离线保护,以免数据受到在线攻击,因此使用磁带进行离线备份的优势就逐渐凸显出来。另外,磁带具有30年的有效期(视存储环境而定),非常可靠,具有高级伺服系统、一流的磁头和介质模式、写入验证后的读取功能等。磁带应当是档案存储备份之首选介质。《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规定,磁带是档案存储载体的形式之一。
1.2 磁带的类型
在选择合适的归档存储介质时,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为什么需要归档? 归档数据的属性、数据量大小、归档数据需要保存的期限、访问档案的可能性和频率以及需要的搜索能力、预算如何等。
目前根据要储存的数据特点以及发展的需要,主要磁带类型有:8mm磁带、DV磁带、3480、3490、3590 B、3592等。
1.3 磁带存储环境要求
磁带存储应远离强磁场、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环境温度选定合适的范围。长期保存的磁带,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5~22℃,库房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60%,同时磁带应保存在清洁的环境和洁净的空气中,注意防灰尘和有害气体。另外,磁场对磁带影响极大,据资料报道,磁带档案上的信息随磁场强弱和距离而变化。总之,应严格按照磁带的特点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建立良好的保存环境。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磁带存储数据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安全现状
到目前为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海局)馆藏有各类原始电子数据和成果电子数据的磁带2万多盒。广海局配有精密空调移机加湿机等设备,从环境上保障磁带储存要求,还配备有专用的倒带机,对磁带进行读带和检测评价。根据制度要求,广海局每年按照要求对磁带进行抽检,检验磁带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对长时间保存的磁带进行评价和转储工作。虽然广海局采取了一定的保障措施,但仍有部分磁带因保存年代久远、野外以及早期库房存放等因素,导致其某些数据发生损坏、丢失等问题。
2.2 原因分析
磁带发生损破或数据丢失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磁带层间粘连、磁带盒物理结构损坏、磁带数据丢失等。这些问题磁带如不能有效处理,会使得磁带机加载时磁带的张力系数大于磁带伺服系统释放的反张力系数,造成张力与反张力不能匹配,严重时会导致磁带拉伸变形后果或现象。根据广海局的实际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下列情况:
1)早期库房软硬件环境无法达到磁带标准存放要求。
2)磁带使用年限过长,个别磁带磁粉脱落导致磁性减弱或数据丢失。
3)磁带保存年限过久导致其物理结构老化,个别部件运行过程无法恢复至正常位置。
对于当前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转录。
3 磁带存储数据的转录
3.1 转录的意义和作用
磁带存储数据的有效期视存储环境而定,另外由于磁带存储介质的发展,从最早的九轨磁带、3480、3490、3590到目前普遍使用的到3592磁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读带、倒带等基本工作,很难保障数据的长久安全,很有必要将原来的磁带存储介质转储成当前比较普遍使用的存储介质,以保证磁带数据的存储安全。
在保管的磁带中,有些磁带虽然经过多次清洗和倒带处理,都不能正确地被读取,造成了数据的丢失。为了解决磁带保管年代久远、磁粉脱落等客观原因,造成数据不完整等问题,应该定期对磁带存储数据进行数据转录工作。
3.2 转录前检查
核对工作包括磁带编号、文件个数、MD5码(每盘磁带转储后系统会生成一个MD5码,如数据在上传、下载等过程中数据发生变化时,此MD5码会发生改变系统会自动报警)等一系列数据内容进行一致性检查。对此次项目所有磁带核对后,除原始磁带本身存在问题的磁带外(此类磁带经过多种恢复处理手段后,只有个别数据块无法读取),其余磁带检查均与原始磁带内实际数据一致。
3.3 磁带的转录过程
在磁带转录过程中,采用数据拷贝、数据解析、检测处理以及恢复处理等模块对磁带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及处理,并按照MD5 模块格式进行数据校验检测等。对于二进制文本文件,数据检查工具有:TXT记事本或写字板文件;FlexHEX.exe软件等。对于海底摄像磁带数据检查工具:采用流行的播放工具Media Player软件,QQ影音,Quicktime Player等播放软件。
在保管的磁带中,原始数据磁带格式为SEG-D和SEG-Y,成果磁带数据格式为SEG-Y,按照《SY/T6550—2003 地震勘探数据转储》要求,原始磁带应将SEG-D 格式解编后转换为SEG-Y 格式输出。但在实际中发现SEG-D格式数据解编后会丢失部分数据头段信息。因此,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原始磁带数据(SEG-D)转录时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所有磁带做无损拷贝转储。
3.4 磁带转录输出存储
磁带库现有的磁带类型包括3480、3490、3590及8mm磁带。目前广海局野外船只上采集系统配置的是IBM 3592磁带机,为与野外磁带类型互相兼容,选用3592磁带作为磁带转储的输出磁带介质,这样在磁带机及磁带的配置选型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同时为了数据存储安全进行了双备份磁带输出。
4 结论
磁带作为数据存储的主要载体,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磁带存储介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为保证磁带数据的存储安全,磁带转录工作将是一个常态的过程。只有科学有效地正确理解和掌握磁带的使用、管理、清洁和存储环境等方面要求,才能保证磁带的长久安全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论磁带存储系统在档案备份存储中的适用性[J].浙江档案,2008(2).
[2]王伟红.对做好新型载体海洋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几点思考[J].海洋信息,2010(4).
[3]秦书凰.数字磁带在档案数字化存储中的应用技巧[J].机电兵船档案,2004(5).
⑶ 数据存储的介质
数据存储介质
凡是仅有两种稳定的物理状态,能方便地检测出处于哪种稳定状态,两种稳定状态又容易相互转换的物质或元器件,都可以用来存储二进制代码“0”和“1”,这样的物质或元器件被称为存储介质或记录介质。存储介质不同,存储信息的机理也不同。信息存储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呈现出一种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其中塔尖为CPU,距离CPU越近则存储速度越快,每兆字节的存储成本越昂贵,容量也越小;反之,则存储速度越慢,每兆字节的存储成本越低,容量也越大。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从体系结构上看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即内存)直接与计算机的CPU相连,处于金字塔的最上层。它的存取速度要求能与CPU相匹配,通常由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由于成本高,容量通常不太大。而对于大量数据的保存通常要使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与内存储器相连接的是联机存储器(或称在线存储器),如硬磁盘机、磁盘阵列等。再下一层是后援存储器(或称近线存储器),它由存取速度比硬盘更慢的光盘机、光盘库、磁带库等设备组成。最底层是脱机存储器(或称离线存储器),由磁带机和磁带库等组成仓库,它的存取速度比较慢,仅是数量级,由于存储介质可脱机保存,可以更换,因此容量几乎是无限大。对于普通的个人计算机用户,使用硬盘、软件和光盘等存储介质来进行数据存储就已经够用了,但对于商业用户和一些网络系统来说,磁带 机、磁带库和光盘库则是必不可少的数据存储与备份设备,现在还有正在飞速发展的存储网络,能提供更为方便的数据保存方式。下面,通过不同的存储介质来看一看当今市场上流行的主机信息存储技术,按其存储原理可以分为电存储技术,如内存、闪存等;磁存储技术,如磁带、磁盘等;光存储技术,如光盘、DVD等。
⑷ 什么叫近线级硬盘
近线存储(NearStore),是随着客户存储环境的细化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所谓的近线存储,外延相对较广泛,主要定位于客户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应用。就是指将那些并不是经常用到,或者说数据的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放在性能较低的存储设备上。但同时对这些的设备要求是寻址迅速、传输率高。(例如客户一些长期保存的不长用的文件的归档)。因此,近线存储对性能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但又要求相对较好的访问性能。同时多数情况下由于不常用的数据要占总数据量的比较大的比重,这也就要求近线存储设备在需要容量相对较大。
在业界传统定义的近线存储设备主要为DVD-RAM光盘塔和光盘库设备。但随着存储设备的不断发展,跟据客户存储需求的不同,我们也会把低端的磁盘阵列(例如DS4100)或高端的磁带设备(例如3592)作为近线存储应用设备。
⑸ 磁带机的磁带存储的工作原理
磁带是磁带存储系统是所有存储媒体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该类磁带又分为DLT(数字线性磁带)磁带和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带两类。由于DLT磁带技术发展较快,已成为网络备份磁带机和磁带库系统的重要标准,又因为容量大、速度高和独一无二的发展潜力,使其在中高备份系统中独占鳌头。DLT磁带每盒容量高达35GB,单位容量成本较低;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带是由IBM公司生产,每盒磁带的存储容量可达10GB,所对应的驱动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磁带库,可以存放多盒磁带,其机械手可自动选择其中任意一盒磁带到驱动器上。
⑹ 数据存储形式有哪几种
【块存储】
典型设备:磁盘阵列,硬盘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为方便说明,假设每个硬盘1G),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逻辑卷)等种种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硬盘。(假设划分完的逻辑盘也是5个,每个也是1G,但是这5个1G的逻辑盘已经于原来的5个物理硬盘意义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个逻辑硬盘A里面,可能第一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1,第二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2,所以逻辑硬盘A是由多个物理硬盘逻辑虚构出来的硬盘。)
接着块存储会采用映射的方式将这几个逻辑盘映射给主机,主机上面的操作系统会识别到有5块硬盘,但是操作系统是区分不出到底是逻辑还是物理的,它一概就认为只是5块裸的物理硬盘而已,跟直接拿一块物理硬盘挂载到操作系统没有区别的,至少操作系统感知上没有区别。
此种方式下,操作系统还需要对挂载的裸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与平常主机内置硬盘的方式完全无异。
优点:
1、 这种方式的好处当然是因为通过了Raid与LVM等手段,对数据提供了保护。
2、 另外也可以将多块廉价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对外提供服务,提高了容量。
3、 写入数据的时候,由于是多块磁盘组合出来的逻辑盘,所以几块磁盘可以并行写入的,提升了读写效率。
4、 很多时候块存储采用SAN架构组网,传输速率以及封装协议的原因,使得传输速度与读写速率得到提升。
缺点:
1、采用SAN架构组网时,需要额外为主机购买光纤通道卡,还要买光纤交换机,造价成本高。
2、主机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在服务器不做集群的情况下,块存储裸盘映射给主机,再格式化使用后,对于主机来说相当于本地盘,那么主机A的本地盘根本不能给主机B去使用,无法共享数据。
3、不利于不同操作系统主机间的数据共享: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操作系统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化完之后,不同文件系统间的数据是共享不了的。例如一台装了WIN7/XP,文件系统是FAT32/NTFS,而Linux是EXT4,EXT4是无法识别NTFS的文件系统的。就像一只NTFS格式的U盘,插进Linux的笔记本,根本无法识别出来。所以不利于文件共享。
【文件存储】
典型设备:FTP、NFS服务器
为了克服上述文件无法共享的问题,所以有了文件存储。
文件存储也有软硬一体化的设备,但是其实普通拿一台服务器/笔记本,只要装上合适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就可以架设FTP与NFS服务了,架上该类服务之后的服务器,就是文件存储的一种了。
主机A可以直接对文件存储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块存储不同,主机A是不需要再对文件存储进行格式化的,因为文件管理功能已经由文件存储自己搞定了。
优点:
1、造价交低:随便一台机器就可以了,另外普通以太网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专用的SAN网络,所以造价低。
2、方便文件共享:例如主机A(WIN7,NTFS文件系统),主机B(Linux,EXT4文件系统),想互拷一部电影,本来不行。加了个主机C(NFS服务器),然后可以先A拷到C,再C拷到B就OK了。(例子比较肤浅,请见谅……)
缺点:
读写速率低,传输速率慢:以太网,上传下载速度较慢,另外所有读写都要1台服务器里面的硬盘来承担,相比起磁盘阵列动不动就几十上百块硬盘同时读写,速率慢了许多。
【对象存储】
典型设备:内置大容量硬盘的分布式服务器
对象存储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服务器内置大容量硬盘,再装上对象存储软件,然后再额外搞几台服务作为管理节点,安装上对象存储管理软件。管理节点可以管理其他服务器对外提供读写访问功能。
之所以出现了对象存储这种东西,是为了克服块存储与文件存储各自的缺点,发扬它俩各自的优点。简单来说块存储读写快,不利于共享,文件存储读写慢,利于共享。能否弄一个读写快,利 于共享的出来呢。于是就有了对象存储。
首先,一个文件包含了了属性(术语叫metadata,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大小、修改时间、存储路径等)以及内容(以下简称数据)。
以往像FAT32这种文件系统,是直接将一份文件的数据与metadata一起存储的,存储过程先将文件按照文件系统的最小块大小来打散(如4M的文件,假设文件系统要求一个块4K,那么就将文件打散成为1000个小块),再写进硬盘里面,过程中没有区分数据/metadata的。而每个块最后会告知你下一个要读取的块的地址,然后一直这样顺序地按图索骥,最后完成整份文件的所有块的读取。
这种情况下读写速率很慢,因为就算你有100个机械手臂在读写,但是由于你只有读取到第一个块,才能知道下一个块在哪里,其实相当于只能有1个机械手臂在实际工作。
而对象存储则将元数据独立了出来,控制节点叫元数据服务器(服务器+对象存储管理软件),里面主要负责存储对象的属性(主要是对象的数据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几台分布式服务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负责存储数据的分布式服务器叫做OSD,主要负责存储文件的数据部分。当用户访问对象,会先访问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服务器只负责反馈对象存储在哪些OSD,假设反馈文件A存储在B、C、D三台OSD,那么用户就会再次直接访问3台OSD服务器去读取数据。
这时候由于是3台OSD同时对外传输数据,所以传输的速度就加快了。当OSD服务器数量越多,这种读写速度的提升就越大,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读写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象存储软件是有专门的文件系统的,所以OSD对外又相当于文件服务器,那么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难了,也解决了文件共享方面的问题。
所以对象存储的出现,很好地结合了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优点。
最后为什么对象存储兼具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好处,还要使用块存储或文件存储呢?
1、有一类应用是需要存储直接裸盘映射的,例如数据库。因为数据库需要存储裸盘映射给自己后,再根据自己的数据库文件系统来对裸盘进行格式化的,所以是不能够采用其他已经被格式化为某种文件系统的存储的。此类应用更适合使用块存储。
2、对象存储的成本比起普通的文件存储还是较高,需要购买专门的对象存储软件以及大容量硬盘。如果对数据量要求不是海量,只是为了做文件共享的时候,直接用文件存储的形式好了,性价比高。
⑺ 什么是存储
存储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到某些介质上并能保证有效的访问,总的来讲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数据临时或长期驻留的物理媒介;另一方面,它是保证数据完整安全存放的方式或行为。存储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向客户提供一套数据存放解决方案。
说到存储介质,实际上它的范围非常的广,小到计算机系统中的几百KB的ROM芯片,大到上百TB的磁盘阵列系统都可以用来保存数据,又都可以称为存储,可以说存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存储按照使用的方式和存储规模,又有移动存储设备(比如:具有拇指大小的霹雳碟、具有名片大小的PCMCIA硬盘、具有书本大小的USB移动硬盘)和非移动存储设备,企业中存储数据的绝大多数设备都是非移动存储设备。
通常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可以驻留在不同的介质上,按照存储介质和存储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磁盘存储、磁带存储、光存储、磁光存储,其中磁带是最为便宜的存储介质、而磁盘是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储介质。
为了减少企业对存储的整体投入,通常对不同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因此在一个较大的存储系统中存储设备会分成三种角色:在线存储、近线存储、离线存储,通常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离线存储的设备上(比如:磁带库),将要求传输速度快或经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在线存储的设备上(比如:磁盘阵列)。
⑻ 运用于电子计算机的磁带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磁带存储器中,利用一种称为磁头的装置来形成和判别磁层中的不同磁化状态。磁头实际上是由软磁材料做铁芯绕有读写线圈的电磁铁。当写线圈中通过一定方向的脉冲电流时,铁芯内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磁通。由于铁芯是高导磁率材料,而铁芯空隙处为非磁性材料,故在铁芯空隙处集中很强的磁场。上述过程称为写入。显然,一个磁化元就是一个存储元,一个磁化元中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当载磁体相对于磁头运动时,就可以连续写入一连串的二进制信息。当磁头经过载磁体的磁化元时,由于磁头铁芯是良好的导磁材料,磁化元的磁力线很容易通过磁头而形成闭合磁通回路。不同极性的磁化元在铁芯里的方向是不同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势的方向与磁通的变化方向相反。不同的磁化状态,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不同。这样,不同方向的感应电势经读出放大器放大鉴别,就可判知读出的信息是1还是0。
⑼ 自动分级存储的简介
传统的数据存储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和离线(Off-line)存储两级存储方式。
而在分级存储系统中,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近线(Near-line)存储和离线(Off-line)存储三级存储方式。
在线存储是指将数据存放在高速的磁盘系统(如闪存存储介质、FC磁盘或SCSI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上,适合存储那些需要经常和快速访问的程序和文件,其存取速度快,性能好,存储价格相对昂贵。在线存储是工作级的存储,其最大特征是存储设备和所存储的数据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时读取和修改,以满足前端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对数据访问的速度要求。
近线存储是指将数据存放在低速的磁盘系统上,一般是一些存取速度和价格介于高速磁盘与磁带之间的低端磁盘设备。近线存储外延相对比较广泛,主要定位于客户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应用。就是指将那些并不是经常用到(例如一些长期保存的不常用的文件归档),或者说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放在性能较低的存储设备上。但对这些设备的要求是寻址迅速、传输率高。因此,近线存储对性能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但又要求相对较好的访问性能。同时多数情况下由于不常用的数据要占总数据量的较大比重,这也就要求近线存储设备在需要容量上相对较大。近线存储设备主要有SATA磁盘阵列、DVD-RAM光盘塔和光盘库等设备。
离线存储则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或磁带库上。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于对在线存储或近线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因此又称备份级存储。离线存储通常采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其访问速度低,但价格低廉的海量存储。
分级存储设备是根据具体应用可以变化的,这种存储级别的划分是相对的,可以分为多种级别。如可以采取FC磁盘-SCSI磁盘-SATA磁盘这种三级存储结构,也可以采取SSD盘-FC磁盘-SCSI磁盘-SATA磁盘-磁带这种五级存储结构,具体采用哪些存储级别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而定。 传统的数据存储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和离线(Off-line)存储两级存储方式。
而在分级存储系统中,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近线(Near-line)存储和离线(Off-line)存储三级存储方式。
在线存储是指将数据存放在高速的磁盘系统(如闪存存储介质、FC磁盘或SCSI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上,适合存储那些需要经常和快速访问的程序和文件,其存取速度快,性能好,存储价格相对昂贵。在线存储是工作级的存储,其最大特征是存储设备和所存储的数据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时读取和修改,以满足前端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对数据访问的速度要求。
近线存储是指将数据存放在低速的磁盘系统上,一般是一些存取速度和价格介于高速磁盘与磁带之间的低端磁盘设备。近线存储外延相对比较广泛,主要定位于客户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应用。就是指将那些并不是经常用到(例如一些长期保存的不常用的文件归档),或者说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放在性能较低的存储设备上。但对这些设备的要求是寻址迅速、传输率高。因此,近线存储对性能要求相对来说并不高,但又要求相对较好的访问性能。同时多数情况下由于不常用的数据要占总数据量的较大比重,这也就要求近线存储设备在需要容量上相对较大。近线存储设备主要有SATA磁盘阵列、DVD-RAM光盘塔和光盘库等设备。
离线存储则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或磁带库上。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于对在线存储或近线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因此又称备份级存储。离线存储通常采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其访问速度低,但价格低廉的海量存储。
分级存储设备是根据具体应用可以变化的,这种存储级别的划分是相对的,可以分为多种级别。如可以采取FC磁盘-SCSI磁盘-SATA磁盘这种三级存储结构,也可以采取SSD盘-FC磁盘-SCSI磁盘-SATA磁盘-磁带这种五级存储结构,具体采用哪些存储级别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