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希捷发布idc存储白皮书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希捷发布idc存储白皮书

发布时间: 2023-08-22 18:44:48

① 大数据与AI深度融合,进入智能社会时代

大数据与AI深度融合,进入智能社会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首先是计算智能,机器人开始像人类一样会计算,传递信息,例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其次是感知智能,感知就是包括视觉、语音、语言,机器开始看懂和听懂,做出判断,采取一些行动,例如可以听懂语音的音箱等;第三是认知智能,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主动采取行动,例如完全独立驾驶的无人驾驶汽车、自主行动的机器人。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以数据为核心资源,将产生的数据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应用和展示,最终实现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
大数据的积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燃料。IDC、希捷科技曾发布了《数据时代2025》白皮书。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63ZB。这意味着,2025年数据总量将比2016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增长10倍多。其中属于数据分析的数据总量相比2016年将增加50倍,达到5.2ZB(十万亿亿字节);属于认知系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100倍之多。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推动着新技术的萌发、壮大为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了丰厚的数据土壤。
大数据主要包括采集与预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加工、可视化计算及数据安全等,具备数据规模不断扩大、种类繁多、产生速度快、处理能力要求高、时效性强、可靠性要求严格、价值大但密度较低等特点,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数据积累和训练资源。以人脸识别所用的训练图像数量为例,网络训练人脸识别系统需要2亿幅人脸画像。
数据处理技术推进运算能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富集了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频次的处理需求。AI芯片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的大规模处理大数据的效率。目前,出现了GPU、NPU、FPGA和各种各样的AI-PU专用芯片。传统的双核CPU即使在训练简单的神经网络培训中,需要花几天甚至几周时间而AI芯片能提约70倍的升运算速度。
算法让大量的数据有了价值。无论是特斯拉的无人驾驶,还是谷歌的机器翻译;不管是微软的“小冰”,还是英特尔的精准医疗,都可以见到“学习”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身影”。“深度学习”“增强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都推动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以计算视觉为例,作为一个数据复杂的领域传统的浅层算法识别准确率并不高。自深度学习出现以后,基于寻找合适特征来让机器识别物体几乎代表了计算机视觉的全部图像识别精准度从70%+提升到95%。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快速演进,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还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人工智能推进大数据应用深化。在计算力指数级增长及高价值数据的驱动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正不断延伸其技术应用广度、拓展技术突破深度,并不断增强技术落地(商业变现)的速度,例如,在新零售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商家可以更好地预测每月的销售情况;在交通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基于大量的交通数据开发的智能交通流量预测、智能交通疏导等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实现对整体交通网络进行智能控制;在健康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能够提供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疗、医疗机器人等更便捷、更智能的医疗服务。同时在技术层面,大数据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步;产业层面,智能安防、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都在加速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及普及,大数据不断累积,深度学习及强化学习等算法不断优化,大数据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更紧密地结合,具备对数据的理解、分析、发现和决策能力,从而能从数据中获取更准确、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

② 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10月1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持续强化政府推动,以“5G+云+AI”技术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按不同层级区别划分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的云生态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城市智能升级和企业智能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只有美国8%

数字经济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推动 社会 发展的关键动能。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基础作用,纷纷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推动本国云产业的发展,进而驱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欧美主要国家进行产业调整,云计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美国制造业回流,得到了云计算的助力,同样,德国制造变革云计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中国云计算的新兴产业作为智能化的产业设施非常有效。同时,调研发现,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企业上云在主要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可控能力亟待加强。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8%左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

从区域来看,华北、华东和华南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主要是这些区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消费品、制造等行业用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发表致辞

中国经济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在本次发布会上致辞称,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展智能+,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已经成为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国家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不可能一帆风顺,挑战也伴随其中。例如市场上有能力为智能化升级提供顶层设计、咨询服务、全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偏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普及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变革等等,都给传统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企业如何把握技术机遇,化解挑战的难题,已成为业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同时又立足自主创新,更成为亟待 探索 的问题。”宫晨光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随后发表主旨演讲

云计算如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就近服务用户、降低访问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刘韵洁强调,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应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具备小时级业务开通能力,使系统稳定性趋于完美。

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指出,在云2.0时代,华为云致力于通过“5G+云+AI”的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全栈智能云服务,助力政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在演讲中称,云计算已经成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未来要把高技术的云计算回归成传统的产业,未来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是传统企业的标配。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对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首先,建立云计算产业宏观目标,云计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前期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引领,政府推动。通过加强宣传,强化购买服务投入,扩大产业竞争力的措施,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其次,要打造良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夯实云计算应用基础为前提。当前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安全服务质量,要创造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优选和规范基础设施架构,采取措施支持数据开放,构造开元的环境,建设优质的服务体系。

第三,不断完善创新,强化云计算平台安全措施。现阶段云计算技术日趋完善,各行业也在加速落地,建议在软硬件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安全建议建设。

第四,面向自主可控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带动产业链核心芯片,应用软件,关键设备,大数据平台等,持续支持国外企业联合高校,强强联合共同推动,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第五,按不同层级区别云计算系统,未来中国云计算产业必须重点突破,加速应用深度才有望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和持续发展。

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政府和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全站自主可控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主流IT 基础设施。

③ 希捷一年在中国出售多少片硬盘

北京时间4月2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建厂不到30年的希捷成为首家销售了10亿块硬盘的制造商,它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5年后将翻一番。 最近数年中,全球硬盘销售量一直在高速增长。推动硬盘销售量增长的因素包括便携式数字媒体播放机的问世、笔记本电脑需求不断增长、在线数据存储服务的兴起。 据市场调研厂商Gartner称,去年全球硬盘销售量达到了5亿块,较2006年增长了15.3%。1990年全球硬盘销售量还不足3000万块。 希捷在1979年销售的第一款硬盘━━ST506的存储容量只有5MB。据希捷称,ST506重5磅,售价高达1500美元。自建厂起,希捷销售的硬盘的存储容量加在一起达到了7900万TB。 希捷表示,它计划在未来不到5年的时间内再销售10亿块硬盘。但是,硬盘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放慢。IDC预计,每年的硬盘需求量将保持在5亿块左右,到2010年时才会达到6亿块。 据消息报道,希捷在200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详细介绍了其硬盘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据悉,希捷同期硬盘出货量4700万块,其中桌面硬盘2900万块,同比增长22%,移动硬盘790万块,增幅高达+87%。7200RPM转速和3.5寸规格产品的份额继续提升,混合硬盘已经出货了10万多块,120GB和更大容量型号占移动硬盘的50%以上,500GB以上桌面硬盘出货量也增长了83%,其中750GB型号出货150万块、1TB型号出货6万多块。 今年第三季度,希捷收入33亿美元,净利润3.55亿美元,每股收益64美分,预计下季度收入34-35亿美元,每股收益66-77美分。据报道,希捷目前拥有资产101亿美元,其中现金1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95亿美元和9.88亿美元。

④ 大数据行业现状及前景

大数据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易华录(300212)、美亚柏科(300188)、海量数据(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视(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创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蓝色光标(30005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历程 市场规模 细分市场格局 应用市场格局 发展前景预测等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容量多少GB

希捷:6个月内将推全球最大1000GB硬盘 希捷日前证实,将在6个月内推出1TB的高容量硬盘。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全球首次上市的最高容量3.5英寸硬盘。 今年9月,希捷曾展示最新的硬盘存储技术,即每平方英寸可以存储421G的数据。利用该项技术,1.8英寸硬盘的存储空间可达到275GB,2.5英寸硬盘可存储500GB,而3.5英寸硬盘的存储容量则可达到2.5TB(2500GB)。 当前,PC机的硬盘存储空间普遍为100G左右,可以存储8000张图片,或2000首歌曲。而1000G硬盘可以存储50多万张图片,或1万首MP3曲目。 据IDC预计,到2010年,全球硬盘销售额将达到415亿美元,而2005的销售额为24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