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据计算机存储器,CPU,输入输出等部件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可以给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跳跃式的表演,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性能的显着提高并不是计算机发展,计算机发展的唯一途径,也..。
Ⅱ VR现在能不能普及大众
虚拟现实,又称VR(virtualreality),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现实中各种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沉浸式环境的技术,VR设备自然就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的入口。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3I的特征,分别是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
沉浸性,是指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三维立体图像,让人置身于一种虚拟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交互性,在计算机生成的这种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利用一些传感设备进行交互,感觉就像是在真实客观世界中一样,比如:当用户用手去抓取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手就有握东西的感觉,而且可感觉到物体的重量;
想象性,虚拟环境可使用户沉浸其中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使用户深化概念和萌发新的联想,因而可以说,虚拟现实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虚拟现实(VR)技术未来五年发展预测:
结合移动互联网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历程,大致上总结出未来五年时间内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路径:
2016年:2016年上半年随着三星、HTC和Oculus等主流消费电子厂商发布消费级产品,VR硬件设备开始井喷,风险资金和众多电子厂商开始进军硬件制造行业;
2017年:主要厂商二代产品有望迭代成功,一代产品带来的口碑效应有望助推硬件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大众化产品;受益于之前硬件爆发,VR内容产业有望开始加速,独立于硬件厂商的内容制作公司开始普遍出现;
2018年:硬件继续迭代,有望产生类似于苹果手机的标志性产品,传统PC和手机硬件厂商将开始面临严重冲击,内容方面,类似于阿凡达之于3D电影的现象级内容有望成为虚拟现实内容爆发的起点;
2019年:不同硬件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标准之争将决定硬件厂商的胜败,预计最终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内容方面,我们预计未来VR有望重现手机中IOS和安卓之争的模式,数个优势VR开源系统和类似于OculusVR的封闭生态系统两大体系竞争开始;
2020及以后:以硬件为中心,围绕封闭系统的内容开发生态有望建立,同时以主流开源开发系统为中心的硬件和内容研发生态亦有望初步搭建,虚拟现实内容不断增加并快速渗透至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望成为继PC和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基础设施。
未来五年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路径及方向:
2016年,主流消费电子厂商发布消费版本VR硬件产品引爆市场,诸多电子设备制造商进入行业。
2017年,主流硬件开始快速迭代,硬件有望成为大众化产品;内容产业加速发展,独立内容厂商出现。
互联网+网上缴费互联网+家居应用互联网+家装互联网+移动医疗互联网+智能穿戴互联网+网游互联网+租车互联网+OTA互联网+移动OTA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智能卡存储器
2018年,硬件和内容端标志性产品出现,传统硬件厂商开始收到严重冲击。
2019年,硬件标准之争开始,寡头垄断或为最终结局;内容端封闭系统和开源系统体系竞争开始。
2020年,内容生态系统搭建,虚拟现实产品完全融入社会生活,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设施。
Ⅲ 什么是存储器的四级存储结构
CPU一级、二级、三级缓存+外部RAM存储器总共是四级存储。
CPU缓存到硬盘,一级比一级快,如果没CPU缓存、内存,直接让CPU读取硬盘的话,CPU会一直等硬盘慢慢地把数据传过来给它处理,这样慢死了。所以先把硬盘上准备处理的数据传到内存等待,最急着处理的就由内存传到CPU缓存里,CPU可以以最高的速度读取要处理的数据。
(3)vr存储器未来扩展阅读
目前,闪存阵列已经逐渐普及,新端口的固态硬盘、NVMe网络架构,使存储系统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未来,随着新技术带来的存储效率大幅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闪存阵列来满足数据实时性应用需求。
高效、易于扩展的分布式平台引领存储架构新趋势。分布式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架构,不仅能提高存储的效率和数据的安全性,还可以进行性能和容量的横向扩展,解决大规模、高并发场景下的存储访问问题。
Ⅳ 苹果ios12的VR测距被删除了,还能找得回来吗。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核心服务层,媒体层,可轻触层。系统操作占用大概240MB的存储器空间。
Ⅳ 微机原理 存储器扩展画图
储存器扩展,就是在扩展区增加内存条,增加缓存容量,这样能加快电脑反应速度
Ⅵ 伪指令VR1 DB 2 DUP(,3 DUP(1,2),5)在存储器中被分配了多少个字节,为什么
VR1 DB 2 DUP(?, 3 DUP(1,2), 5)
共分配16个字节,因为 3 DUP(1,2) 分配 6 个字节,加“5”、“?”后,最外层的括号内 分配8个字节, 2×8=16字节。
Ⅶ 全息存储器容量的发展史
存储器设备发展
1.存储器设备发展之汞延迟线
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由冯.诺依曼博士领导设计。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设计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它不仅能作科学计算,而且能作数据处理。
2.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带
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用的DLT和IBM的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
3.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鼓
1953年,随着存储器设备发展,第一台磁鼓应用于IBM 701,它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磁鼓是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的。鼓筒旋转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采用饱和磁记录,从固定式磁头发展到浮动式磁头,从采用磁胶发展到采用电镀的连续磁介质。这些都为后来的磁盘存储器打下了基础。
磁鼓最大的缺点是利用率不高, 一个大圆柱体只有表面一层用于存储,而磁盘的两面都利用来存储,显然利用率要高得多。 因此,当磁盘出现后,磁鼓就被淘汰了。
4.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芯
美国物理学家王安1950年提出了利用磁性材料制造存储器的思想。福雷斯特则将这一思想变成了现实。
为了实现磁芯存储,福雷斯特需要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磁化阈值。他找到在新泽西生产电视机用铁氧体变换器的一家公司的德国老陶瓷专家,利用熔化铁矿和氧化物获取了特定的磁性质。
对磁化有明确阈值是设计的关键。这种电线的网格和芯子织在电线网上,被人称为芯子存储,它的有关专利对发展计算机非常关键。这个方案可靠并且稳定。磁化相对来说是永久的,所以在系统的电源关闭后,存储的数据仍然保留着。既然磁场能以电子的速度来阅读,这使交互式计算有了可能。更进一步,因为是电线网格,存储阵列的任何部分都能访问,也就是说,不同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电线网的不同位置,并且阅读所在位置的一束比特就能立即存取。这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存储器设备发展历程中它是交互式计算的革新概念。福雷斯特把这些专利转让给麻省理工学院,学院每年靠这些专利收到1500万~2000万美元。
最先获得这些专利许可证的是IBM,IBM最终获得了在北美防卫军事基地安装“旋风”的商业合同。更重要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有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也采用了这一系统。磁芯存储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一直是计算机主存的标准方式。
5.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盘
世界第一台硬盘存储器是由IBM公司在1956年发明的,其型号为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1968年,IBM公司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其要点是将高速旋转的磁盘、磁头及其寻道机构等全部密封在一个无尘的封闭体中,形成一个头盘组合件(HDA),与外界环境隔绝,避免了灰尘的污染,并采用小型化轻浮力的磁头浮动块,盘片表面涂润滑剂,实行接触起停,这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进一步减轻了磁头重量,使更快的存取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末期,IBM公司又对存储器设备发展作出一项重大贡献,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比以往提高了数十倍。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IBM还发明了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的信号读取技术,使信号检测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记录密度。
目前,硬盘的面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英寸100Gb以上,是容量、性价比最大的一种存储设备。因而,在计算机的外存储设备中,还没有一种其他的存储设备能够在最近几年中对其统治地位产生挑战。硬盘不仅用于各种计算机和服务器中,在磁盘阵列和各种网络存储系统中,它也是基本的存储单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微硬盘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移动存储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存储介质。在闪存芯片难以承担的大容量移动存储领域,微硬盘可大显身手。目前尺寸为1英寸的硬盘,存储容量已达4GB,10GB容量的1英寸硬盘不久也会面世。微硬盘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MP3设备和各种手持电子类设备。
另一种磁盘存储设备是软盘,从早期的8英寸软盘、5.25英寸软盘到3.5英寸软盘,主要为数据交换和小容量备份之用。其中,3.5英寸1.44MB软盘占据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地位近20年之久,之后出现过24MB、100MB、200MB的高密度过渡性软盘和软驱产品。然而,由于USB接口的闪存出现,软盘作为数据交换和小容量备份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不久会退出存储器设备发展历史舞台。
6. 存储器设备发展之光盘
光盘主要分为只读型光盘和读写型光盘。只读型指光盘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不能写入、修改,只能读取其中的内容。读写型则允许人们对光盘内容进行修改,可以抹去原来的内容,写入新的内容。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光盘主要有CD-ROM、CD-R/W和DVD-ROM等几种。
上世纪60年代,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
从LD的诞生至计算机用的CD-ROM,经历了三个阶段,即LD-激光视盘、CD-DA激光唱盘、CD-ROM。下面简单介绍这三个存储器设备发展阶段性的产品特点。
LD-激光视盘,就是通常所说的LCD,直径较大,为12英寸,两面都可以记录信息,但是它记录的信号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处理机制是指,模拟的电视图像信号和模拟的声音信号都要经过FM(Frequency Molation)频率调制、线性叠加,然后进行限幅放大。限幅后的信号以0.5微米宽的凹坑长短来表示。
CD-DA激光唱盘 LD虽然取得了成功,但由于事先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它的开发和制作一开始就陷入昂贵的资金投入中。1982年,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盘的红皮书(Red Book)标准。由此,一种新型的激光唱盘诞生了。CD-DA激光唱盘记录音响的方法与LD系统不同,CD-DA激光唱盘系统首先把模拟的音响信号进行PCM(脉冲编码调制)数字化处理,再经过EMF(8~14位调制)编码之后记录到盘上。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的好处是,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由于盘本身的缺陷、划伤或沾污而引起的错误可以校正。
CD-DA系统取得成功以后,使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很自然地想到利用CD-DA作为计算机的大容量只读存储器。但要把CD-DA作为计算机的存储器,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即建立适合于计算机读写的盘的数据结构,以及CD-DA误码率必须从现有的10-9降低到10-12以下,由此就产生了CD-ROM的黄皮书(Yellow Book)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盘上的数据以数据块的形式来组织,每块都要有地址,这样一来,盘上的数据就能从几百兆字节的存储空间上被迅速找到。为了降低误码率,采用增加一种错误检测和错误校正的方案。错误检测采用了循环冗余检测码,即所谓CRC,错误校正采用里德-索洛蒙(Reed Solomon)码。黄皮书确立了CD-ROM的物理结构,而为了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完全兼容,后来又制定了CD-ROM的文件系统标准,即ISO 9660。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光盘存储器设备发展速度非常快,先后推出了WORM光盘、磁光盘(MO)、相变光盘(Phase Change Disk,PCD)等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DVD-ROM、CD-R、CD-R/W等开始出现和普及,目前已成为计算机的标准存储设备。
光盘技术进一步向高密度发展,蓝光光盘是不久将推出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盘。多层多阶光盘和全息存储光盘正在实验室研究之中,可望在5年之内推向市场。
7.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纳米存储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符号为nm。1纳米=1毫微米,约为10个原子的长度。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为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即约为1纳米。与纳米存储有关的主要进展有如下内容。
199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制备成功量子磁盘,这种磁盘是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纳米阵列体系。一个量子磁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万~100万个磁盘,而能源消耗却降低了1万倍。
1988年,法国人首先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到1997年,采用巨磁电阻原理的纳米结构器件已在美国问世,它在磁存储、磁记忆和计算机读写磁头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2年9月,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操纵单个原子,研制出原子级的硅记忆材料,其存储信息的密度是目前光盘的100万倍。这是纳米存储材料技术研究的一大进展。该小组发表在《纳米技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新的记忆材料构建在硅材料表面上。研究人员首先使金元素在硅材料表面升华,形成精确的原子轨道;然后再使硅元素升华,使其按上述原子轨道进行排列;最后,借助于扫瞄隧道显微镜的探针,从这些排列整齐的硅原子中间隔抽出硅原子,被抽空的部分代表“0”,余下的硅原子则代表“1”,这就形成了相当于计算机晶体管功能的原子级记忆材料。整个试验研究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研究小组负责人赫姆萨尔教授说,在室温条件下,一次操纵一批原子进行排列并不容易。更为重要的是,记忆材料中硅原子排列线内的间隔是一个原子大小。这保证了记忆材料的原子级水平。赫姆萨尔教授说,新的硅记忆材料与目前硅存储材料存储功能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原子级体积,利用其制造的计算机存储材料体积更小、密度更大。这可使未来计算机微型化,且存储信息的功能更为强大。
Ⅷ 如何评价目前的VR行业,并预测未来VR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的交流采用了新的方式,进入了新的领域。具体发展过程如下:命令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
那么,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
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使得虚拟现实这个科技行业小众的名词,开始为更多业外的人们所熟悉。在此之前,Oculus主要用于为人们在游戏过程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VR(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仿真、古迹复原、桥梁道路设计、房地产销售、旅游教学、水利电力、地质灾害、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领域需要相应的全景拍摄硬件与VR进行结合来发挥相应的功能。
与VR相对应的全景是怎么回事?
我们拿起手机点开地图,会发现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浏览周边的全景,这些全景图片颠覆了我们平面图片的想象,在浏览这些图片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触手可及,如果结合VR眼镜来进行观赏,更是令人觉得身处其中。这些全景照片怎么拍出来的呢?
说道全景照片,不得不说明一下拍摄全景照片所用的设备--全景相机。
什么是全景相机?
全景相机,是将多个超广角镜头,每个镜头对应独立的CMOS感光元件,独立的像素点以及机内处理原件,通过精确的调教,整合到一起进行集中的图像及视频
输出。通过整合的机内存储器进行图像处理,输出到全景处理服务器中来做接片缝合,可形成星球状全景以及中心轴状全景。VR设备使用的全景实景影像部分就是
通过全景拍摄,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转换成为VR设备可直接观看的影像,带来身临其境的影像感受。
目前国内外生产专业的全景相机厂商有upano,三星,diy-streetview,Teche开发的TE720全景相机均是面向专业化应用。以及面
向消费级,可玩性居多的ricoh的theta,blue360。但是使用级别跨度过大。欠缺的是准专业用户可以接受的利于自己使用的部分专业功能,同时
又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全景相机产品。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厂商认识到这个市场的前景,会相应的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
不同层级的全景相机。
我们能想象到,当某一天,VR眼镜如果像手机一样,普及到
人手一个,相对应的全景拍摄设备也会有一个更广阔的使用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全景相机,来分享我们身边的每一刻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场景,可以用全景相机来记
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VR结合,带给人们一个新的透视感。未来的视频网站也会依靠UGC内容带来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Ⅸ VR产品在将来发展如何
2016年新生的一个东西,感觉接下来肯定有很多相关的产品 事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