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前端热插拔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热插拔

发布时间: 2022-06-15 21:08:51

前端总线有 几总谓称

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
FSB是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又称前端总线。
旧型的电脑用的都是FSB,P4等主板,现在新的I3,I5,I7和戴尔服务器R710等的现在都用新的QPI
Intel的QuickPath Interconnect技术缩写为QPI,译为快速通道互联。事实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统界面,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而不是在通过FSB连接到北桥,矛头直指AMD的HT总线。无论是速度、带宽、每个针脚的带宽、功耗等一切规格都要超越HT总线。

FSB正离我们远去
众所周之,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简称FSB)是将CPU中央处理器连接到北桥芯片的系统总线,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带宽的前端总线,即使配备再强劲的CPU,用户也不会感觉到计算机整体速度的明显提升。
目前intel处理器主流的前端总线频率有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而就在2007年11月,intel再度将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提升至1600MHz(默认外频400MHz),这比2003年最高的800MHzFSB总线频率整整提升了一倍。这样高的前端总线频率,其带宽多大呢?前端总线为1333MHz时,处理器与北桥之间的带宽为10.67GB/s,而提升到1600MHz能达到12.8GB/s,增加了20%。
虽然intel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看起来已经很高,但与同时不断提升的内存频率、高性能显卡(特别是双或多显卡系统)相比,CPU与芯片组存在的前端总线瓶颈仍未根本改变。例如1333MHz的FSB所提供的内存带宽是1333MHz×64bit/8=10667MB/s=10.67GB/s,与双通道的DDR2-667内存刚好匹配,但如果使用双通道的DDR2-800、DDR2-1066的内存,这时FSB的带宽就小于内存的带宽。更不用说和未来的三通道和更高频率的DDR3内存搭配了(Nehalem平台三通道DDR3-1333内存的带宽可达32GB/s)。
与AMD的HyperTransport(HT)总线技术相比,FSB的带宽瓶颈也很明显。HT作为AMD CPU上广为应用的一种端到端的总线技术,它可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E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HT1.0在双向32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2.8GB/s,其带宽便可匹敌目前最新的FSB带宽。2004年AMD推出的HT2.0规格,最大带宽又由1.0的12.8GB/s提升到了22.4GB/s。而最新的HT3.0又将工作频率从HT2.0最高的1.4GHz提高到了2.6GHz,提升幅度几乎又达到了一倍。这样,HT3.0在2.6GHz高频率32bit高位宽运行模式下,即可提供高达41.6GB/s的总线带宽(即使在16bit的位宽下也能提供20.8GB/s 带宽),相比FSB优势明显,应付未来两年内内存、显卡和处理器的升级需要也没有问题。
面对这种带宽上的劣势,虽然intel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以及其他优势技术上的弥补(如指令集优势、如CPU效率上intel的酷睿2双核共享二级缓存互联架构要明显优于AMD HT互联下的的双核架构等等),让AMD的带宽优势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胜势,但intel要想改变这种处理器和北桥设备之间带宽捉襟见肘的情况,纵使在现可在技术上将FSB频率进一步提高到2133MHz,也难以应付未来DDR3内存及多显卡系统所带来的带宽需求。Intel推出新的总线技术势在必行。
当世界失去FSB我们还有QPI
Intel自身也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在通过单纯提高处理器的外频和FSB,也难以像以前那样带来更好的性能提升。采用全新的Nehalem架构的intel下一代CPU让我们看到了英特尔变革的决心。目前已经正式发布,基于该架构的代号为Boomfield第一款处理器,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很多技术的细节——该处理器拥有全新的规格和性能,采用全新的LGA 1366接口,45nm制程,集成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支持DDR3 800/1066/1333/1600内存规格),使用新总线QPI与处理器进行连接,支持SMT(Simultaneous Muti-hreading,单颗处理器就可以支持8线程并行技术)多线程技术,支持SSE4.2指令集(增加了7条新的SSE4指令),是intel第一款原生四核处理器……
当然,在其拥有的众多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还是QPI(原先宣传的CSI总线)总线技术,他是全新的Nahalem架构之所以能在架构、功能和性能上取得大突破的关键性技术。
[编辑本段]QPI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快速通道互联",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非FSB可比。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1. QPI是通信更加方便
QPI是在处理器中集成内存控制器的体系架构,主要用于处理器之间和系统组件之间的互联通信(诸如I/O)。他抛弃了沿用多年的的FSB,CPU可直接通过内存控制器访问内存资源,而不是以前繁杂的“前端总线——北桥——内存控制器”模式。并且,与AMD在主流的多核处理器上采用的4HT3(4根传输线路,两根用于数据发送,两个用于数据接收)连接方式不同,英特尔采用了4+1 QPI互联方式(4针对处理器,1针对I/O设计),这样多处理器的每个处理器都能直接与物理内存相连,每个处理器之间也能彼此互联来充分利用不同的内存,可以让多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变短(访问延迟可以下降50%以上),只用一个内存插槽就能实现与四路AMD皓龙处理器(AMD在服务器领域的处理器,与intel至强同等产品定位)同等带宽。
2. QPI、处理器间峰值带宽可达96GB/s
在intel高端的安腾处理器系统中,QPI高速互联方式使得CPU与CPU之间的峰值带宽可达96GB/s,峰值内存带宽可达34GB/s。这主要在于QPI采用了与PCI-E类似的点对点设计,包括一对线路,分别负责数据发送和接收,每一条通路可传送20bit数据。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最早的QPI标准,其传输速度也能达到6.4GT/s——总计带宽可达到25.6GB/s(为FSB 1600MHz的12.8GB/S的两倍)。这样的带宽已可媲美AMD目前的总线解决方案,能满足未来CPU与CPU、CPU与芯片的数据传输要求。
3. 多核间互传资料不用经过芯片组
QPI总线可实现多核处理器内部的直接互联,而无须像以前那样还要再经过FSB进行连接。例如,针对服务器的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拥有至少4组QPI传输,可至少组成包括4颗处理器的4路高端服务器系统(也就是16颗运算内核至少32线程并行运作)。而且在多处理器作业下,每颗处理器可以互相传送资料,并不需要经过芯片组,从而大幅提升整体系统性能。随着未来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集成内存控制器、PCI-E 2.0图形接口乃至图形核心的出现,QPI架构的优势见进一步发挥出来。
4. QPI互联架构本身具有升级性
QPI采用串联方式作为讯号的传送,采用了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技术,主要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互联,使信号能以几百Mbps以上的速率传输)信号技术,可保证在高频率下仍能保持稳定性。QPI拥有更低的延迟及更好的架构,将包括集成的存储器控制器以及系统组件间的通信链路。
5. QPI总线架构具备可靠性和性能
可靠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特点为QPI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证。比如链接级循环冗余码验证(CRC)。出现时钟密码故障时,时钟能自动改路发送到数据信道。QPI还具备热插拔。深度改良的微架构、集成内存控制器设计以及QPI直接技术,令Nehalem拥有更出色的执行效率,在单线程同频率下,Nehalem拥有更为出色的执行效率,在单线程同频率条件下,Nehalem的运算能力在相同功耗下比现行的Penryn架构的效能可能提高30%。
[编辑本段]QPI对AMD和NVIDIA的影响
做为行业领导性厂商,每次Intel平台的进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比如,AMD面临着该如何追赶Intel处理器革新速度的问题,如果未来AMD无法跟上英特尔的步伐,其市场份额肯定将变得越来越小。当然,AMD有其过硬的显卡技术支撑,这正是目前Intel所欠缺的。
AMD CPU如真能将其GPU整合,带来的市场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NVIDIA的处境,Intel的目标是CPU整合GPU,而NVIDIA的目标则是GPU整合CPU,虽然NVIDIA自身对其信心满满,从目前的竞争形势来看,一项是靠显卡技术、芯片组维系的NVIDIA,面对Intel的打压,必须在Intel平台推广SLI,面对Intel和AMD的CPU整合GPU方案,对NVIDIA的低端、中低端显卡市场又非常大的影响。

㈡ 我的台式机 一旦非正常拔出前端的USB设备 比如U盘 或连接着东西的数据线 那么就会无线网卡就会断网

你的无线网卡是不是USB的啊?如果是估计是USB 供电不足或者USB冲突,这个不是电源的问题,而是主板供电不够的问题。主板对USB供电分配不够。换主板吧

㈢ 电脑无法识别usb设备,怎么办

别人给我的,你的问题,自己去里面找吧!!!!!!!!移动硬盘使用中的问题
1、移动硬盘盒和硬盘连接,首先请将硬盘的跳线方式设置在主盘的位置,跳线方法可以参见硬盘图例。连接方式先连接外接电源,硬盘正常工作转动后连接USB数据线。如在USB2.0接口无法识别,USB1.1接口可以正常使用,可以安装主板自带的USB2.0的驱动程序。
2、USB移动硬盘在连接到电脑之后,系统没有弹出“发现USB设备”的提示。
在BIOS中没有为USB接口分配中断号,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地识别和管理USB设备。重新启动电脑,进入BIOS设置窗口,在“PNP/PCI CONFIGURATION”中将“Assign IRQ For USB”一项设置为“Enable”,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
3、移动硬盘建议在电脑的后置主板的USB接口连接,移动硬盘在电脑前置USB接口连接,而前置USB接口一般采用延长线连接,把板载的USB接口引到计算机外壳前端,所以增大的电源的消耗,使硬盘无法正常工作,系统无法正常检测出正确名称设备或只检测出移动硬盘盒的设备,自然无法选择安装驱动程序,有可能无法识别。应将USB传输线连接到计算机后面的USB接口上,同时使用PS/2辅助供电电源线,连接在电脑的键盘或鼠标接口上,进行测试。连接PS/2接口需要在关机的状态下连接,电脑启动后连接USB接口。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
4、假如你是在nForce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5、在WIN98/ME下用FDISK格式化时不能正确识别移动硬盘的容量,在WIN2000/XP下不能把硬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的文件系统。
先到设备管理器中“磁盘驱动器”下找到移动硬盘,将其“属性可删除”选项改为不选中状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我们的驱动程序在安装时默认是不选中状态,但如果使用过其它USB设备则有可能已将这个选项改为选中状态。因为2000,XP操作系统不支持大于30G的FAT32的格式化,所以如果想对其格式化,可以到98系统对其格式化或利用PQ等软件。98系统不支持大容量硬盘的分区,所以您也要到WIN2000或XP下对其进行分区。
6、接入移动硬盘后,计算机没有反应。
如按正常操作连接上USB硬盘后,计算机中不显示该移动硬盘。应检查“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中是否有“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这一项,如果没有该项,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在启动时按住Del键,进入CMOS设置中,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将“USB Control”设置为“Enabled”,保存并启动计算机。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
7、移动硬盘在win98/win me下,驱动安装正确,但没有盘符现象的解决方法。
请确认在“设备管理器”中USB移动硬盘此项设备工作正常。如果正常,进入“设备管理器”里的“磁盘驱动器”,选中移动硬盘,单击“属性”,将“设置”中“可删除”选项打勾,重新启动计算机。
8、启动计算机前接入移动硬盘,在计算机会出现双倍的盘符,内容相同或无法访问。
因为有些主板BIOS中支持对USB设备的检测,在接入移动硬盘后,主板BIOS检测到所接入USB设备,自动对其分配设备号;但操作系统启动时,系统检测到USB设备,再次加载USB外挂设备分配设备号,所以在操作系统中出现双盘符现象。解决方法:计算机启动完成后再接入设备。
因为计算机方面一般无法关闭此项功能,但USB产品支持热插拔功能,可以在计算机出现操作桌面时接入产品。
9、为什么在2003上,接上移动硬盘后,找不到盘符。
操作系统下移动硬盘的分区是必须手动指定盘符的。您先确定设备安装正常。(移动硬盘设备工作不正常请参照说明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您可以在“我的电脑”上单击右键,在出现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在窗口的右下角中,应有“磁盘0”“磁盘1”(或更多)。其中“磁盘1”项(应为您实际的移动硬盘),后面长条形块中显示为您的移动硬盘的分区情况及各分区情况,但各分区无盘符。您只有分别添加“驱动器号”。在相应的分区条形块上右键单击出现下拉菜单,选中菜单中的“更换驱动号和路径”选项。按照屏幕提示指定驱动号后,即可完成。
10、晃动移动硬盘有轻微响声,是否有元器件脱落。
这是由于平衡珠和盘片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在晃动时造成一定的响声是正常的。
11、移动硬盘的速度问题。usb2.0的移动硬盘,但传输速度却是和1.1的差不多。
如果是2.0的移动硬盘,只有计算机的USB口也是2.0的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是计算机上的USB接口是1.1的,他的传输速率也是按1.1的传输。一般1.1的传输速率在1M/S以下,如果超过1M/S一般就是2.0的传输速度,随着计算机配置的不同,传输速度也不同。如果您的计算机主板的USB口是2.0的,请查看设备管理器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2.0的驱动是否安装正确。另外,在BIOS中的USB端口装置设定,传输模式里面有个FullSpeed和HiSpeed,如果大家是USB2.0的就把它设置成HiSpeed,FullSpeed是模拟高速传输,没有HiSpeed的快!
12、在PC机上格式化后在苹果机上能否通用?
移动硬盘如果在PC机和MAC机上无法通用,可使用MACOPEN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在PC机上格式成MAC模式即可。如果您使用过MO在这方面会比较有经验,因为MO在格式化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但值得提醒大家,即便是普通硬盘太多的格式化次数,也会使其的寿命降低。
13、如果在WIN 95以及NT等操作系统下使用移动硬盘,可以采用以下解决办法:
在WIN 95以及NT等操作系统下由于系统本身不支持任何USB设备,由于微软没有开发在windows95/NT下的USB驱动,所以无法使用移动硬盘。如果此主机是在局域网内的可以通过其它操作系统接入并共享此移动硬盘。
14、在Win2000或WinXP系统中,移动硬盘无法在系统中弹出和关闭。
系统中有其它程序正在访问移动硬盘中的数据,从而产生对移动硬盘的读写操作。关闭所有对移动硬盘进行操作的程序,有必要尽可能在弹出移动硬盘时关闭系统中的病毒防火墙等软件。
15、无法从移动硬盘引导系统。
利用移动硬盘引导系统必须在BIOS的启动设置中,设置为从USB设备启动。将BIOS设置中的“Boot Device”设置为“USB-ZIP”。如果BIOS不支持,必须更新BIOS版本到最新。
16、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为什么在win98下无法使用?
可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品被误格式化为NTFS格式,所以无法在WIN98下显示——解决办法是在WIN2000及其以上的操作系统下删除分区格式,然后重新格式化。当然,32G以上的FAT32分区必须要在WIN98以下格式化,32G以下的FAT分区可以在WIN98或WIN2000/XP/SEVER下进行格式化。另一个原因是未在“WIN98/ME”下选择为“可删除”。操作办法如下:在“设备管理器”中“磁盘驱动器”下新增加的项(对比插拔移动硬盘前后),选择“设置”,将“可删除”复选框选中,点击“确定”,重启动计算机即可。
17、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为什么在WIN2000/XP/SEVER下无法使用?
WIN2000/XP/SEVER都是基于NT架构的操作系统,有较为严格的安全策略,默认情况下是不会给移动存储设备分配盘符的。这就需要用户手工给移动存储类产品分配相对应的盘符。操作办法如下:
右击“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器,在新增加的磁盘上右击->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在弹出的窗口上点击“添加”。选择“指定驱动器号”后点击“确定”。此时打开“我的电脑”,即可看到新选定的盘符出现。
18、在WIN98下安装驱动,每次都提示错误,为什么?
首先可以尝试使用微软自带的公版USB驱动程序(该驱动是内嵌在WIN2000以上操作系统中的,所以WIN2000以上就不需要给多数USB接口设备安装驱动了,该驱动可以在华军软件园中找到,文件名为Microsoft USB storage UDA Drivers.zip);如果使用公版驱动仍然出问题,就请您检查计算机是否中毒了,应用新版的杀毒软件看是否有效;还有一个可能是操作系统中的部分文件错误,这就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19、移动硬盘为什么在单位的NT服务器上无法使用?
因为WINDOWS NT不支持USB接口设备。这个问题不属于产品缺陷,而是微软的问题。原本微软打算给NT出SP6,增加NT对USB接口设备的支持。但是由于策略性调整,SP6一直就没有出,而是直接推出了WIN2000,所以NT下根本就无法使用USB接口。
20、移动硬盘一直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正常使用。仅仅有电源灯亮,数据灯一直不亮,但是硬盘本身并没有故障?
USB接口的频繁插拔有可能引起PCB板上的USB-to-IDE控制器的逻辑错误,此时,可以把产品打开,将硬盘从PCB板上移除,使用原有的数据线连接PCB板和计算机,此时数据灯不亮电源灯常亮即可完成逻辑复位。重新将硬盘安装到PCB板上,即可解决原有问题。当然,很多原装的移动存储设备出这种问题的几率很小。
21、移动硬盘在连接电脑时常常可以听到异常的响声,但是仍然可以使用;我的移动硬盘不小心摔在地上了,现在连接电脑还能用,这样会有什么危险?
磕碰会对硬盘内部造成损伤,虽然暂时还可以使用,但是强烈建议及时备份,毕竟文件丢了对大家的损失都小不了。有条件的话,可以找厂家做售后。如果是自行购买,保修不易或已经过保的产品,就建议用户将硬盘使用“LFORMAT”低级格式化后,看原来的症状如果每月继续出现就可以正常使用了。——这种方法比较危险,慎用!
22、移动硬盘在进行数据读写时,经常出现“缓存错误”等提示,怎么办?
一般上述症状多数是因为数据线质量不好或者连接处松动造成的,更换一条新的数据线即可;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对应磁盘的“磁盘属性”中更改“启用了写入缓存”选项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对该设备的的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在多台计算机下都有类似的问题,也确认没有病毒,就有可能是硬件故障了,此时应及时报修。
23、使用USB移动硬盘的用户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硬盘中发现一些乱码目录,在Windows下用删除命令删除时,电脑提示文件系统错误无法删除!想格式化硬盘,可USB硬盘上还有其他许多重要文件。如何删除这些乱码目录呢?
首先先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形成乱码目录的原因主要是:
(1) 在USB硬盘还没有完全完成读写任务的时候就拨下该硬盘。
(2) 在USB硬盘供电电压不足时读写文件。表现为在读写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文件过程中,操作系统发生蓝屏。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笔记本电脑上或同一台电脑使用了多个USB设备。
上述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文件系统错误,因而产生了乱码目录,知道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起来也就简单了,用Windows的磁盘扫描程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运行Scandisk命令,在扫描USB硬盘时选择自动修复错误,扫描完成后,你会发现乱码目录已经消失,同时在该USB硬盘中根目录下多了一些以CHK为扩展名的文件,这些就是乱码目录的备份文件,可以删除它们。
因此,大家在使用USB硬盘应注意以下事项:在USB硬盘正在读写的时候,虽然操作系统显示已完成了读写任务,但如果USB硬盘读写指示灯还亮的时候不要拔下硬盘;在某些USB接口供电不足的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使用USB硬盘时,最好使用USB硬盘随盘提供的外接电源线为USB硬盘供电,以增加电压,提高USB硬盘读写数据的安全性。
24、为什么USB2.0移动硬盘在迅驰笔记本里面WINXP下比在WIN2000下慢很多?
最大的可能是WINXP操作系统下没有安装SP1或SP2,所以相应的USB2.0驱动无法被加载。迅驰是由intel855芯片组和无线网卡模块构成的,他支持USB2.0,但是WINXP下必须要加补丁才能正常使用intel855芯片组的USB2.0功能,而打补丁又需要WINXP已经激活,所以很多用户就无法在使用盗版WINXP的迅驰笔记本上体验USB2.0

㈣ 联想ideapad 330-15ich这部电脑怎么样

这部是海外版的笔记本,也就是说国内并没有上卖只有在国外可以买到,也简单的说是进口的笔记本。不是国产厂家生产的质量肯定也是比国内的好很多了,而且配置也是主流的新硬件配置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办公设计渲染等系列操作都是游刃有余,特别是散热相比在同级别里面温度是很低的了,就比如说运行LOL 跟戴尔G7同样玩的时间一样长戴尔G7 的温度就要比联想330-15ICH的温度要高10度的样子,本人研究电脑10余年了以上言论都是从综合性能所述,如果预算不高又想有一个质量好的本子,这是很值得入手的 毕竟是进口的,国内很少有人手里有或者就是从周边比如香港 台湾 买得到。

㈤ 计算机专业的帮帮忙啊,谢谢了!

选择题:

1:A(主板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理论上由芯片组所决定,北桥决定了整个芯片所能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主板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还受到主板上内存插槽数量的限制)
2:C 3:C 4:C 5:D 6:A 7:A 8:A 9:C 10:B

填空题

1:告诉缓冲存储器
2:希捷; 3.5英寸; 40GB; ATA;
3:英特尔赛扬处理器,主频是2.66GHZ,缓存为128KB,FSB为400MHZ
4:数据;
5:1、新购置的硬盘需要经过分区(常用fdisk命令)、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用format命令)、安装操作系统、安装相关设备驱动程序几个步骤后就可以用来进行存放数据

2、在USB方式下, 所有的外设都在机箱外连接,连接外设不必再打开机箱;允许外设热插拔,而不必关闭主机电源。

USB采用“级联”方式,即每个USB设备用一个USB 插头连接到另一个外设的USB插座上,而其本身又提供一个USB插座供下一个USB外设连接用。通过这种类似菊花链式的连接,一个USB控制器可以连接多达127个外设,而每个外设间距离(线缆长度)可达5米。USB能智能识别USB链上外围设备的插入或拆卸。

3:错误信息的大意为:无效系统盘,更换并按任意键继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引导文件(IO.SYS)丢失或损坏,使用软盘启动,执行sys a: c:命令将系统引导文件传入C盘,故障排除。

问答题

4:微机开机启动时按热键进入BIOS,将光驱设置为第一引导设备,保存退出;将WINDOWS 2000系统安装光盘放入光驱,重新启动计算机,启动系统安装。系统先启动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程序),检查系统中各个磁盘分区是否有问题。当检没有错误时,退出SCANDISK程序,安装将继续进行;当出现WINDOWS 2000安装向导界面时,再安装向导的引导下“继续”,“下一步”操作。当出现选择安装目录时,一般情况下都选择C:\WINDOWS安装路径(系统也默认该路径),当然你也可以安装到其他盘、其他目录中去,选择后,单击下一步。当出现“WINDOWS组件”画面时,要求输入所需安装程序,一般选择“安装最常用的组件”(它也时系统默认的),选择之后,单击“下一步”。

5:方案一:
1.CPU: intel PIV2.8
2.内存:三星金条DDR2 667内存 512MB
3.主板:华硕 P5GD2 Deluxe
4.硬盘:西捷 酷鱼7200.7/ST380011A
5.显卡:GF FX5700U
6.声卡:创新Sound Blaster Audigy2 ZS
7.光驱:华硕 DVD-E616P2静音王
8.软驱:美上美
9.刻录机:先锋 DVD-109CH
10.主机箱:大水牛
11.显示器:优派(ViewSonic)VE910
12.鼠标键盘:罗技 光电高手键鼠二代
13.音箱:罗技Z680
14.话筒:一般即可
15.耳机:一般即可

备注:
网卡主板集成
主板:
LGA 775CPUICH6R/800 FSB/4*DDR2 533支持双通道/PCI EXPRESS 16X/8*S-ATA/RAID/2*1394a/Marvell PCIe 1000M/CMI9880-8CH/8*USB2.0/ATX/附赠WIFI-G无线模组
声卡:创新Sound Blaster Audigy2 ZS
支持超高分辨率DVD-Audio的播放,24位、192kHz、108dB信噪比的高品质音频回放;
获得权威的THX标准认证;
经过Dolby 认证,支持7.1声道系统、内置DTS/DTS ES解码支持;
装备游戏玩家钟情的Creative EAX4.0 ADVANCED HD、游戏中64个硬件3D音频加速通道;
具有24位/192kHz的数模转换精度;
在多媒体环境中能够实现108db的超高信噪比;
能够以24bit/96kHz音频指标进行录音;
IEEE1394/FireWire/i-Link 兼容接口,最高可达 400Mbps 传输速率;
ASIO 驱动程序带给您录音的低延迟时间 (低至2ms) ,并可应用大量专业音乐制作软件;
音箱:
罗技Z680:
高达500 瓦的强劲输出功率,峰值功率更可达1000瓦
经过极为苛刻的THX 专业认证
内置Dolby Digital 和DTS 双解码,尽情享受5.1声道数码环绕音效
内置Dolby Pro-Logic II 解码器,可将两声道音源扩展为5.1声道
同时接驳多达四种音源,如CD、DVD、电脑、家用游戏机等
全能的数字音乐控制中心和无线遥控器

方案二:
主板 捷波悍马HA01-GT3
CPU AMD Athlon64 X2 4400+(盒)
内存 金士顿1G DDR2-667×2
硬盘 日立160GB 8M SATA
显卡 昂达HD2600Pro 256MB DDR3
光驱 先锋DVD-228
显示器 明基FP92W
声卡 板载
网卡 板载
音箱 普通耳麦
机箱 富士康轿子861套装
电源
键盘/鼠标 双飞燕 斜键防水套装
配置总结:这是一套3900元的游戏型配置。由于配件控制得当,仅用不到4000元价格即实现了X2 4400+、2G双通道内存、HD2600Pro、19寸宽屏液晶的组合,确保游戏性能。配置采用了Athlon 64 X2 4200+处理器搭配NF550主板,配合2GB双通道内存,无明显系统瓶颈。昂达HD2600Pro显卡支持DX10特效及全硬件高清解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两个我都没有写电源,电源你去买个长城的,功率大的就可以了,要稳定的!对了,最好有欠压保护,防止突然断电!

呼,终于答完了,希望能帮的到你,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㈥ 主板最常用的三种接口是啥,它们作用与功能又分别是啥

1、PS/2接口。绿色的是用来接鼠标的。紫色的是用来接键盘的。

2、SATA磁盘接口: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3、PCIE拓展接口:通常用于显卡、网卡、声卡等拓展设备。相比传统的PCI和AGP插槽相比,PCI-Express更具有潜在的生产价值,因为比PCI总线具有更高的可测量性。

(6)前端热插拔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主板的前端总线频率应与CPU的前端总线频率相匹配,可以将CPU和主板的前端总线都看成一截管子,用来在CPU和控制芯片之间传输数据,频率就是管子的粗细,要想使两个管子接在一起传输数据,则谁细了速度都不会快。

通常主板的前端总线频宇.应大于或等于CPU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CPU性能。

电容的作用是通过滤波来保证电源对主板及相关配件供电的稳定性。电容大部分分布在CPU插座和主板外接电源接口附近,在CPU附近,有的主板甚至多达10余个电袢,这是因为CPU工作在儿白MHz甚至数GHz的高频下,必须保证电源的绝对纯净,这就需要使用人容量的电容来进行滤波。

㈦ 常见的前端集成部署方案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您好,这样的:
磁盘阵列的由来: 由美国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字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柏克莱大学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反应当时CPU快速的性能。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ce,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磁盘阵列,时势所趋: 自有PC以来,硬盘是最常使用的储存装置。但在整个计算机系统架构中,跟CPU与RAM来比,硬盘的速度是PC中最弱的设备之一。所以,为了加速计算机整体的数据流量,增加储存的吞吐量,进阶改进硬盘数据的安全,磁盘阵列的设计因应而生。 硬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其容量已达1500GB以上,转速到了1万转,甚至15000转,而且价格实在是很便宜,再加现在企业流行建造网络,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每个公司建构网络的主要目标。所以,利用局域网络来传递数据,服务器所使用的硬盘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容量大、速度快之外,稳定更是基本要求。基于此因,磁盘阵列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个人计算机上。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抽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另外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由于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由上述可知,现在IDE磁盘阵列大行其道的道理;IDE接口硬盘的稳定度与效能表现已有很大的提升,加上成本考量,所以采用IDE接口硬盘来作为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可说是最佳的方式 在网络存储中,磁盘阵列是一种把若干硬磁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整个磁盘阵列由阵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统。磁带库是像自动加载磁带机一样的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磁带库由多个驱动器、多个槽、机械手臂组成,并可由机械手臂自动实现磁带的拆卸和装填。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掌握网络存储设备的安装、操作使用也是网管员必须要学会的。在架构无线局域网时,对无线路由器、无线网络桥接器AP、无线网卡、天线等无线局域网产品进行安装、调试和应用操作。 磁盘阵列的主流结构: 磁盘阵列作为独立系统在主机外直连或通过网络与主机相连。磁盘阵列有多个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机或不同端口连接。一个主机连接阵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传输速度。 和目前PC用单磁盘内部集成缓存一样,在磁盘阵列内部为加快与主机交互速度,都带有一定量的缓冲存储器。主机与磁盘阵列的缓存交互,缓存与具体的磁盘交互数据。 在应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数据是需要经常读取的,磁盘阵列根据内部的算法,查找出这些经常读取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加快主机读取这些数据的速度,而对于其他缓存中没有的数据,主机要读取,则由阵列从磁盘上直接读取传输给主机。对于主机写入的数据,只写在缓存中,主机可以立即完成写操作。然后由缓存再慢慢写入磁盘。
编辑本段磁盘阵列的优点
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RAID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磁盘,提高了传输速率。RAID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在RAID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率。这也是RAID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当时CPU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RAID最后成功了。 通过数据校验,RAID可以提供容错功能。这是使用RAID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提供容错功能,如果不包括写在磁盘上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话。RAID容错是建立在每个磁盘驱动器的硬件容错功能之上的,所以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编辑本段磁盘阵列问答
1. 什么是磁盘阵列(Disk Array)? 磁盘阵列(Disk Array)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2.什么是RAID? RAID是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缩写,意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是磁盘阵列在技术上实现的理论标准,其目的在于减少错误、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与可靠度。常用的等级有1、3、5级等。 3.什么是RAID Level 0? RAID Level 0是Data Striping(数据分割)技术的实现,它将所有硬盘构成一个磁盘阵列,可以同时对多个硬盘做读写动作,但是不具备备份及容错能力,它价格便宜,硬盘使用效率最佳,但是可靠度是最差的。 以一个由两个硬盘组成的RAID Level 0磁盘阵列为例,它把数据的第1和2位写入第一个硬盘,第三和第四位写入第二个硬盘……以此类推,所以叫“数据分割",因为各盘数据的写入动作是同时做的,所以它的存储速度可以比单个硬盘快几倍。 但是,这样一来,万一磁盘阵列上有一个硬盘坏了,由于它把数据拆开分别存到了不同的硬盘上,坏了一颗等于中断了数据的完整性,如果没有整个磁盘阵列的备份磁带的话,所有的数据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尽管它的效率很高,但是很少有人冒着数据丢失的危险采用这项技术。 4.什么是RAID Level 1? RAID Level 1使用的是Disk Mirror(磁盘映射)技术,就是把一个硬盘的内容同步备份复制到另一个硬盘里,所以具备了备份和容错能力,这样做的使用效率不高,但是可靠性高。 5.什么是RAID Level 3? RAID Level 3采用Byte-interleaving(数据交错存储)技术,硬盘在SCSI控制卡下同时动作,并将用于奇偶校验的数据储存到特定硬盘机中,它具备了容错能力,硬盘的使用效率是安装几个就减掉一个,它的可靠度较佳。 6.什么是RAID Level 5? RAID Level 5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硬盘分割)技术,与Level 3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奇偶校验数据存放到各个硬盘里,各个硬盘在SCSI控制卡的控制下平行动作,有容错能力,跟Level 3一样,它的使用效率也是安装几个再减掉一个。 7.什么是热插拔硬盘? 热插拔硬盘英文名为Hot-Swappable Disk,在磁盘阵列中,如果使用支持热插拔技术的硬盘,在有一个硬盘坏掉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不用关机,直接抽出坏掉的硬盘,换上新的硬盘。一般的商用磁盘阵列在硬盘坏掉的时候,会自动鸣叫提示管理员更换硬盘。
编辑本段RAID技术规范简介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大容量”硬盘的价格还相当高,解决数据存储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磁带机等设备进行备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查阅和备份工作都相当繁琐。1987年, Patterson、Gibson和Katz这三位工程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题为《A Case of 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方案)》的论文,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驱动器进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这一设计思想很快被接受,从此RA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存储进入了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新时代。 磁盘阵列对于个人电脑用户,还是比较陌生和神秘的。印象中的磁盘阵列似乎还停留在这样的场景中:在宽阔的大厅里,林立的磁盘柜,数名表情阴郁、早早谢顶的工程师徘徊在其中,不断从中抽出一块块沉重的硬盘,再插入一块块似乎更加沉重的硬盘……终于,随着大容量硬盘的价格不断降低,个人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IDE-RAID作为磁盘性能改善的最廉价解决方案,开始走入一般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RAID技术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数个规范,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常见的规范有如下几种: RAID 0: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RAID 0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并没有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 1: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 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0+1: 也被称为RAID 10标准,实际是将RAID 0和RAID 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它的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数据高可靠性,但是CPU占用率同样也更高,而且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 RAID 2: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海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RAID 7: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除了以上的各种标准(如表1),我们可以如RAID 0+1那样结合多种RAID规范来构筑所需的RAID阵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阵列形式。用户一般可以通过灵活配置磁盘阵列来获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盘存储系统。 RAID 5E RAID 5E(RAID 5 Enhencement): RAID 5E是在 RAID 5级别基础上的改进,与RAID 5类似,数据的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硬盘上,但是,在每个硬盘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这部分空间没有进行条带化,最多允许两块物理硬盘出现故障。看起来,RAID 5E和RAID 5加一块热备盘好象差不多,其实由于RAID 5E是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的硬盘上,性能会与RAID5 加一块热备盘要好。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它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逻辑盘保持RAID 5级别。 RAID 5EE RAID 5EE: 与RAID 5E相比,RAID 5EE的数据分布更有效率,每个硬盘的一部分空间被用作分布的热备盘,它们是阵列的一部分,当阵列中一个物理硬盘出现故障时,数据重建的速度会更快。 开始时RAID方案主要针对SCSI硬盘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年,HighPoint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控制芯片,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硬盘来组建RAID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的“门槛”。从此,个人用户也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是现代个人计算机中发展最为“缓慢”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现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IDE-RAID控制芯片主要出自HighPoint和Promise公司,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AMI公司。 面向个人用户的IDE-RAID芯片一般只提供了RAID 0、RAID 1和RAID 0+1(RAID 10)等RAID规范的支持,虽然它们在技术上无法与商用系统相提并论,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其提供的速度提升和安全保证已经足够了。随着硬盘接口传输率的不断提高,IDE-RAID芯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芯片市场上的主流芯片已经全部支持ATA 100标准,而HighPoint公司新推出的HPT 372芯片和Promise最新的PDC20276芯片,甚至已经可以支持ATA 133标准的IDE硬盘。在主板厂商竞争加剧、个人电脑用户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在主板上板载RAID芯片的厂商已经不在少数,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置RAID卡,直接组建自己的磁盘阵列,感受磁盘狂飙的速度。 RAID 50 RAID 50:RAID50是RAID5与RAID0的结合。此配置在RAID5的子磁盘组的每个磁盘上进行包括奇偶信息在内的数据的剥离。每个RAID5子磁盘组要求三个硬盘。RAID50具备更高的容错能力,因为它允许某个组内有一个磁盘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而且因为奇偶位分部于RAID5子磁盘组上,故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优势:更高的容错能力,具备更快数据读取速率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磁盘故障会影响吞吐量。故障后重建信息的时间比镜像配置情况下要长。

㈧ 常用的工业相机的接口类型有哪些

图像采集设备的前端是相机接口,常用的工业相机接口有USB,GIGE,Camera Link, 1394等.
1 USB接口
USB接口是4针,直接输出数字图像信号。USB是串行接口,支持热插拔,连接方便。USB2.0的传输速度达到120Mbps-480Mbps.但是对于工业应用,USB接口并不是最佳选择。其一,没有工业图像传输标准;丢包率严重;传输距离短;稳定性也差。
2 1394接口
1394接口又称火线,最早是由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用于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接口。该接口一度为很多相机厂商所热捧,但是由于其推出初期是收费的,影响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支持的厂商越来越少,普通计算机已经不预留1394接口了,只有在专业的工控机上才会有该接口。预计未来必然被淘汰的一种接口。
3 Gige接口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效率的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
千兆以太网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它采用了与10M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该技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