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在发现有人倒地之后通过轻拍其肩部并在其耳边呼喊检查其意识,若无意识则检查是否有呼吸,在后仰头部后以耳听是否有呼吸音,以脸感受是否有气流冲击感,以眼看是否有胸部起伏。若既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不过也不要忘记请求周围人呼救急救中心。
先做30次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
然后开放气道行人工呼吸两次。以一手按额,一手抬下颌使头后仰。捏住患者鼻部,以正常吸气量吸气后从患者口部吹气一秒,后放开鼻部。一共人工呼吸两次。反复以按压30次后再人工呼吸2次的程序进行抢救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这里用语言叙述可能很浅显,建议您再通过相关视频材料学习,最好是能参加有关培训。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补充...
㈡ 婴幼儿心肺复苏抢救法 口对口急救步骤 胸外心脏按压
婴儿也可进行器官插管 喉镜片及气管插管都有婴儿型号,病不支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通气与按压比例为2:30,婴儿按压频率应快于成人,每分钟150次左右。
㈢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按照最新的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建议,现在所使用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以从原先的ABC改为CAB。即先胸外按压,后开放气道,最后人工呼吸。当然在开始心肺复苏前必须先确定患者是否已出现心跳呼吸停止,需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和呼吸,若无意识及呼吸则开始心肺复苏,先胸外按压30次,后以按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再人工呼吸两次。如此反复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回答仅供参考
㈣ 心肺复苏的动作方法及流程
当前安照最新的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心肺复苏使用cab流程,即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当发现有人无意识倒地后立即轻拍其双肩检查并在其双耳边大声呼喊检查意识情况,若无意识检查是否有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10秒内无呼吸检出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周围无人先呼救,周围有人请求呼救)。
第一步为胸外按压(c),以掌根接触胸骨下段按压,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频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压三十次。
后开放气道(a),以压额抬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清理气道异物,为人工呼吸准备。
口对口人工呼吸(b),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开放气道动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气一秒,吹气前普通吸气即可。吹气后放开捏鼻的手,让气体自然呼出。一共吹气两次。
以如上30:2按压通气比操作,直至急救人员赶到或患者出现自主循环体征。
㈤ 儿童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就是循环支持(C),在确定婴儿或儿童无意识、无脉搏后,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是:新生儿心率<60次/分;婴儿或儿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的体征时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新生儿或小婴儿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连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或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大栂指按压。对1〜8岁的儿童,可用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另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按压。对年长儿(>8岁),胸部按压方法与成人相同。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为100次。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之比在新生儿为3:1,婴儿及儿童为30:2或15:2(两名医务人员实施复苏)。按压后2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第二步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A),儿童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使病情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方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并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即嗅气位。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当颈椎损伤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提下颌法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张开状态。
第三步就是建立呼吸(B),气道通畅后,将耳朵贴近患儿的口鼻部判断有无有效呼吸。如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以维持气体交换。对于新生儿,如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在80%浓度的氧吸入后仍有中心性发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复苏囊的应用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
第四步快速除颤在复苏过程中当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电击除颤复律。
第五步就是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氢钠、葡萄糖、钙剂、纳洛酮和利多卡因。
那以上五步就是我们总结的关于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