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前端请求协议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请求协议

发布时间: 2022-12-19 22:05:25

前端项目中如何使用udp协议和后端交互

先使用后端交互,UDP协议一般指UDP。 Internet 协议集支持一个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后端交互,支持发送各种HTTP请求及任何形式展示响应。

⑵ 前端通信与HTTP协议

在请求和相应中完成的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按下回车,获取到网页内容

1、GET 方式

2、POST方式

携带少量的数据,可以使用GET请求,大量的数据可以使用post请求

1、定义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是服务器返回的。
2、HTTP状态码的语义

⑶ 应聘web前端面试问http协议怎么说

全称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的协议,采用请求/响应的模式,最常用的有GET和POST请求,应该差不多了。

⑷ 对于前端来说http与https请求有区别么

对于前端用户来说,访问http网站可能会收到“网站不安全”、“连接不私密”等等安全警告,影响正常访问,如果是电商网站还会影响购买行为。而https网站因为安装了SSL证书,比较安全,受浏览器信任,不会弹出安全警告,能建立用户信任等。建议去数安时代申请SSL证书,兼容性比较好。

⑸ 前端必备HTTP技能之请求头响应头格式以及请求方法简述

http协议中,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发送纯文本(ASCII)消息的方式进行通信,客户端发送请求(requests)到服务端,服务端发送响应(responses)到客户端。
请求消息格式

例子:

响应消息格式

例子:

为了标识特定资源需要特定的行为访问,HTTP协议定义了多种请求方法。这种特定资源是什么样的,是已有的数据,还有动态生成的?主要依赖于服务端实现。通常来说这种资源对应一个文件或者属于服务端的一个可执行输出。

HTTP/1.0规范定义三种请求方法:GET, POST, HEAD。HTTP/1.1规范又增加了五种:OPTIONS, PUT, DELETE, TRACE,CONNECT。

在规范中定义的这些请求方法是语义化的,并且是可依赖的。任何客户端都可以使用任何请求方法,服务端也可以配置成支持任何这些请求方法的组合。

实际上这些请求方法可以随意定义,没有数量限制,不过你自己定义出来的请求方法会被认为是不安全并且是非幂等的。

总结 :这些请求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最终都是TCP请求,唯一的区别就是每个请求方法,使用的时候,规范规定的使用格式不同,原则上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格式使用,其实也可以违反规范使用,比如你可以使用GET方法请求数据,也可以使用GET方法提交数据,当然你可以用POST方法提交数据,也可以用POST方法获取数据。

做好前端开发必须对HTTP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我创建了一个专题 前端必备HTTP技能 专门收集前端相关的HTTP知识,欢迎关注,投稿。

⑹ 前端如何更改http协议

HTTP客户请求数据格式

大多数servlet程序都是和浏览器客户以HTTP协议进行通信的,这需要编程人员对程序的基本功能和HTTP协议的具体操作有深入的理解。在学习
servlet和Jsp编程时,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对HTTP协议的操作过程和数据格式足够熟悉,其次要灵活应用servlet的API中的有关方法
正确高效地处理有关数据。

一、HTTP客户请求的数据格式说明

HTTP请求包括三部分:请求行(Request
Line),头部(Headers)和数据体(Body)。其中,请求行由请求方法(method),请求网址Request-URI和协议
(Protocol)构成,而请求头包括多个属性,数据体则可以被认为是附加在请求之后的文本或二进制文件。

下面这个例子显示了一个HTTP请求的Header内容,这些数据是真正以网络HTTP协议从IE浏览器传递到Tomcat服务器上的。
GET /icwork/? search=proct HTTP/1.1
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image/pjpeg,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msword,*.*
Accept-Language:en-us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 5.01;Windows NT 5.0;DigExt)
Host:
Referer:
Connection:Keep-Alive
这段程序使用了6个Header,还有一些Header没有出现。我们参考这个例子具体解释HTTP请求格式。
1.HTTP请求行:请求行格式为Method Request-URI Protocol。在上面这个例子里,逗GET /icwork/? search=pruct HTTP/1.1地是请求行。
2.Accept:指浏览器或其他客户可以接爱的MIME文件格式。Servlet可以根据它判断并返回适当的文件格式。
3.Accept-Charset: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英文浏览器的默认值是ISO-8859-1.
4.Accept-Language: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语言种类,如en或en-us,指英语。
5.Accept-Encoding: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不同于文件格式,它是为了压缩文件并加速文件传递速度。浏览器在接收到Web响应之后先解码,然后再检查文件格式。
6.Authorization:当使用密码机制时用来标识浏览器。
7.Cache-Control:设置关于请求被代理服务器存储的相关选项。一般servlet用不到。
8.Connection:用来告诉服务器是否可以维持固定的HTTP连接。HTTP/1.1使用Keep-Alive为默认值,这样,当浏览器需要多个文件时(比如一个HTML文件和相关的图形文件),不需要每次都建立连接。
9.Content-Type:用来表名request的内容类型。可以用HttpServletRequest的getContentType()方法取得。
10.Cookie:浏览器用这个属性向服务器发送Cookie。Cookie是在浏览器中寄存的小型数据体,它可以记载和服务器相关的用户信息,也可以用来实现会话功能。
11.Expect:表时客户预期的响应状态。
12.From:给出客户端HTTP请求负责人的email地址。
13.Host:对应网址URL中的Web名称和端口号。
14.If-Match:供PUT方法使用。
15.If-Modified-Since:客户使用这个属性表明它只需要在指定日期之后更改过的网页。因为浏览器可以使用其存储的文件而不必从服务器请求,这样节省了Web资源。由于Servlet是动态生成的网页,一般不需要使用这个属性。
16.If-None-Match:和If-Match相反的操作,供PUT方法使用。
17.If-Unmodified-Since:和If-Match-Since相反。
18.Pragma:这个属性只有一种值,即Pragma:no-cache,表明如果servlet充当代理服务器,即使其有已经存储的网页,也要将请求传递给目的服务器。
19.Proxy-Authorization:代理服务器使用这个属性,Servlet一般用不到。
20.Range:如果客户有部分网页,这个属性可以请求剩余部分。
21.Referer:表明产生请求的网页URL。如比从网页/icconcept/index.jsp中点击一个链接到网页/icwork
/search,在向服务器发送的GET/icwork/search中的请求中,Referer是
/icconcept/index.jsp。这个属性可以用来跟踪Web请求是从什么网站来的。
22.Upgrage:客户通过这个属性设定可以使用与HTTP/1.1不同的协议。
23.User-Agent:是客户浏览器名称。
24.Via:用来记录Web请求经过的代理服务器或Web通道。
25.Warning:用来由客户声明传递或存储(cache)错误。
补充.Transfer-Encoding:
当不能预先确定报文体的长度时,不可能在头中包含Content-Length域来指明报文体长度,此时就需要通过Transfer-Encoding域来确定报文体长度。

通常情况下,Transfer-Encoding域的值应当为chunked,表明采用chunked编码方式来进行报文体的传输。chunked编码是HTTP/1.1 RFC里定义的一种编码方式,因此所有的HTTP/1.1应用都应当支持此方式。

chunked编码的基本方法是将大块数据分解成多块小数据,每块都可以自指定长度

二、下面是一个分析并显示客户请求的Header信息的servlet(tomcat下测试通过):

java 代码

Code: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Enumeration;

public class headerinfo extends HttpServlet{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IOException

{

/*

Enumeration e = req.getHeaderNames();

while (e.hasMoreElements()) {

String s = (String) e.nextElement();

System.out.println("header: " + s + " " + req.getHeader(s));

}

e = req.getAttributeNames();

while (e.hasMoreElements()) {

String s = (String) e.nextElement();

System.out.println("attribute: " + s + " " + req.getAttribute(s));

}

e = req.getParameterNames();

while (e.hasMoreElements()) {

String s = (String) e.nextElement();

System.out.println("parameter: " + s + " " + req.getParameter(s));

}*/

resp.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PrintWriter out = resp.getWriter();

out.println("<html><head><title>FormParameterServlet</title></head>");

out.println("<body bgcolor=\"white\">");

out.println("<center><font color=\"#009999\" size=\"4\" face=\"Arial\">");

out.println("<strong>List of all Headers in Servlet Request</strong>");

out.println("</font></center>");

out.println("<hr>");

out.println("<H3>Request Line is:</H3>");

out.println("<b>Method:</b>"+req.getMethod()+"<br>");

out.println("<b>URI:</b>"+req.getRequestURI()+"<br>");

out.println("<b>Protocol</b>"+req.getProtocol()+"<br>");

out.println("<center><h3>Header Name and Values</h3></center>");

out.println("<table border=1 align=center>");

out.println("<tr bgcolor='#99cee6'><th>Name</th><th>value</th></tr>");

Enumeration headernames = req.getHeaderNames();

while(headernames.hasMoreElements()){

String headername = (String)headernames.nextElement();

out.println("<tr><td>"+headername+"</td><td>"+req.getHeader(headername)+"</td></tr>");

}

out.println("</table></body></html>");

out.flush();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IOException

{

doPost(req,resp);

}

}

⑺ 在web前端怎么发送http协议的put delete请求

直接在$.ajax({...})的options里面的type属性填写要提交的请求类型就行了。jQuery的$.ajax是支持的。

⑻ 在web前端怎么发送http协议的put delete请求

HTTP/1.1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有时也叫“动作”)来表明Request-URI指定的资源的不同操作方式:

OPTIONS
返回服务器针对特定资源所支持的HTTP请求方法。也可以利用向Web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来测试服务器的功能性。
HEAD
向服务器索要与GET请求相一致的响应,只不过响应体将不会被返回。这一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整个响应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包含在响应消息头中的元信息。
GET
向特定的资源发出请求。注意:GET方法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⑼ 前端网络高级篇(七)协议篇

HTTP连接在很长一段时间有都是基于TCP的。
HTTP1.0 中,没发起一次HTTP请求,就要经历一次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连接过程。

HTTP1.X (X>0),采用了 keep-alive 应用层长连接。这种长连接是串形的,即一个文件传输完后,下一个文件才能复用这个连接。
另外, HTTP1.X 还有如下特性:

HTTP2.0 相对 HTTP1.X 有如下的优点:

HTTP2.0 使用了多路复用,一般来说同一域名下只需要使用一个 TCP 连接。但当这个连接中出现了丢包的情况,整个 TCP 都要开始等待重传,也就导致了后面的所有数据都被阻塞了。
基于这个原因,Google 就更起炉灶搞了一个基于 UDP 协议的 QUIC 协议,并且使用在了 HTTP3.0 上。

同一条 QUIC 连接上可以创建多个 stream,来发送多个 HTTP 请求,但是,QUIC 是基于 UDP 的,一个连接上的多个 stream 之间没有依赖。比如下图中 stream2 丢了一个 UDP 包,不会影响后面跟着 Stream3 和 Stream4,不存在 TCP 队头阻塞。虽然 stream2 的那个包需要重新传,但是 stream3、stream4 的包无需等待,就可以发给用户。

和HTTP类似, MQTT 也是基于TCP /IP,为OSI 7层模型的【应用层协议】。
MQTT协议是为大量计算能力有限,且工作在低带宽、不可靠的网络的远程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协议。所以,它非常适合应用在 物联网 、 小型设备 、 移动场景 等。

MQTT特点

名词解释:

⑽ Web前端开发者应该要懂的HTTP协议!

HTTP协议是构建在TCP/IP协议之上的,是TCP/IP协议的一个子集,所以要理解HTTP协议,要先了解下TCP/IP协议相关的知识。TCP/IP协议族是由一个四层协议组成的系统,这四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层的好处是把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解耦,层与层之间通过规定好的接口来通信。如果以后需要修改或者重写某一个层的实现,只要接口保持不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层的功能。



如何理解HTTP与TCP/IP、DNS的关系呢?


当客户端访问Web站点时,首先会通过DNS服务查询到域名的IP地址。然后浏览器生成HTTP请求,并通过TCP/IP协议发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生成响应内容,并通过TCP/IP协议返回给客户端。


相比于HTTP/1.1的不足,HTTP/2和HTTP/3各有哪些优势呢?


HTTP/1.1有两个主要的缺点:安全不足和性能不高。


HTTP/2完全兼容HTTP/1,是“更安全的HTTP、更快的HTTPS",头部压缩、多路复用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带宽,降低延迟,从而大幅度提高上网体验;


QUIC基于UDP实现,是HTTP/3中的底层支撑协议,该协议基于UDP,又取了TCP中的精华,实现了即快又可靠的协议。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HTTP协议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