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web前后端交互数据格式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web前后端交互数据格式

发布时间: 2022-12-21 08:16:44

Ⅰ web前端怎么与后端交互

通过html里的<form>标签提交给服务器,然后通过php语言得到想要的结果,请采纳。

Ⅱ Web前后端交互方式

HTTP长连接

HTTP1.1协议具备的,TCP连接一直不断保持着,Connection:keep-alive头来验证是否支持。

Web交互方式

普通轮询:普通的前后端通信方式,请求中多半无用,可以使用HTTP长连接技术;可以使用AJAX(XMLHttpRequest类),也可以使用ifram方式请求;实时性差。

长轮询:对于有实时性要求的场景(其实在两次连接之间,还是会有实时性问题),客户端发送请求后,后端hold住,有数据时才返回,客户端收到后断开,再启用新的请求进行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模拟服务端推送。节省了反复建立连接的开销,但是服务器端会一直while保持着连接消耗资源,服务器端需要设置好超时时间(set_time_limit),有数据时返回(flush&ob_flush)超时时间内如果没有数据返回,则需要跳出断开连接,以免死循环。这种模式被称为反向AJAX/Comet,由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实时推送。问题是:服务端开销依然很大,每次通信都需要一次请求,HTTP请求头中带大量Cookie等信息,浪费带宽。IE不支持AJAX,因此需要iframe代替。

SSE(Server-Sent Evetns):HTML5的Comet方案。SSEAPI创造到服务器端的单向连接,服务端推送的模式,服务器响应的MINE必须是“text/event-stream”,用于服务器端给客户端实时传数据,只进行一次连接,则后续服务端可以一直传送数据。

数据流:在长轮询的基础上,收到数据后不要断开连接,继续接受服务端数据;由于数据流是不断的,所以需要客户端自己来处理解析数据和管理游标,增量处理获得的数据,增加了逻辑复杂度。

Websocket:替代长轮询方式,减少开销。

Ⅲ web前端和后端怎么进行数据交互

总结有以下几种方式:
1. HTML赋值
2. JS赋值
3. script填充JSON
4. AJAX获取JSON
5. WebSocket实时传输数据
详细了解,去搜索下,我相信你会更明白。

Ⅳ 实际中前后端开发数据交互是怎么样的

1.前端请求数据URL由谁来写?

在开发中,URL主要是由后台来写的,写好了给前端开发者.如果后台在查询数据,需要借助查询条件才能查询到前端需要的数据时,这时后台会要求前端提供相关的查询参数,这里的查询参数也就是URL请求的参数。
2.接口文档主要由谁来写?

接口文档也是主要由后台开发者来写的,因为直接跟数据打交道的就是后台,后台是最清楚,数据库里面有什么数据,能返回什么数据.前端开发只是数据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接口文档也主要是由后台来完成的,前端只是接口文档的使用者,使用过程中,发现返回的数据不对,则需要跟后台进行商量,由后台来修改.切记 前端不要随意更改接口文档,除非在取得后台开发人员的同意的情况下.总的来讲,接口文档主要由后台来设计,修改,前端开发者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3.前端开发与后台交互的数据格式主要是什么?

主要是JSON
XML现在用的不多

4.前端开发的后台交互原理?

在项目的时候,我们前后端会大概说一下接口地址,前端请求的参数,后端返回的参数,然后大家就开始写,写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家调一下接口看一下返回的数据,没问题就可以了。

5.前端请求参数的形式

GET和POST两种方式
对安全性不高 采用get方便
post要比get安全
GET - 从指定的服务器中获取数据
POST - 提交数据给指定的服务器处理

6.前端应该告知后台哪些有效信息,后台才能返回前端想的数据的呢?

先将要展示的页面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将模块的内容提取出来,以及方便前端的一些标志值等,将所有想要的内容和逻辑告知后端,
后端就会去数据库里面去查找相应的数据表中去获得相应的内容,或者图片地址信息。
URL中的参数主要是根据后台需要,
如果后台需要一个参数作为查询的辅助条件 前端在URL数据请求时就传递参数。
参数前面?
几个参数中间&

7.我们应该怎么把页面这些信息有效传达给后台,以及后台是如何获取到这些数据?

总的来讲:所有前端请求的URL后面的参数,都是辅助后台数据查询的.如果不需要参数,那么后台就会直接给个URL给前端。

8.前端应该如何回拒一些本不属于自己做的一些功能需求或任务?

在与后台打交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明明后台来处理某个事件很简单,后台非要你来做,这时候我们应该懂得去回绝他。
原则:前端就是负责把数据展示在页面上
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需求,一个任务的要有清晰认识了,如果对任务含糊不清,自己都没搞明白,你只能受后台摆布了.最后也会因为任务没有完成而备受责难了。

9.当前端在调用数据接口时,发现有些数据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前端应该怎么办呢或者怎么跟后台讲呢?

首先要把请求的URL和返回的数据以及在页面的展示的情况给跟后台看,这样有理有据,后台开发人员是不会说什么的,否则,后台会很不耐烦的,甚至骂你的可能都有,本身做后台比较难,尤其在查询数据,取数据,封装数据方面都比较难处理。

10.为什么需要在请求的时候传入参数?

因为后台在查询数据库的时候需要条件查询。

Ⅳ web前后端如何交互数据

Cookie是服务器保存在客户端中的一小段数据信息。使用Cookie有一个前提,就是客户端浏览器允许使用Cookie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设置。一般不赞成使用Cookie。
(1)后台代码
Cookie cookie=new Cookie("name", "hello"); response.addCookie(cookie);
(2)前台代码
Cookie[] cookies=request.getCookies(); for(int i=0;i<cookies.length;i++){ if(cookies[i].getName().toString().equals("name")){ out.print(cookies[i].getValue()); } }

2.利用session对象
session对象表示特定会话session的用户数据。客户第一次访问支持session的JSP网页,服务器会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记录客户的信息。当客户访问同一网站的不同网页时,仍处于同一个session中。
(1)后台代码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name", name); request.getSession().setMaxInactiveInterval(2); response.sendRedirect("welcome.jsp");
(2)前台代码(jsp页面)
Object user=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name");
3.利用request重定向,设置setAttribute
(1)后台代码
request.setAttribute("name", "cute");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welcome.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网址不会改变
PS:如果后台使用的转发代码为 response.sendRedirect("welcome.jsp"); //网址变为welcome.jsp
则request设置的参数无效,因为已经切换到另一个请求了,request参数的有效期为本次请求。
(2)前台代码String name=request.getAttribute("name").toString();

Ⅵ 使用flask进行前端后台的数据交互

flask是一个轻量级的web框架,下面整理讲一下如何使用
其实步骤很简单
1,初始化
app = Flask( name ),创建flask对象app,flask类的构造器必须指定的参数,如果是model的话,括号里就放model名,如果是单独应用可以使用 name
在初始化之后,用config.update或者.debug两种方式来定义是否debug的参数。线上程序为了安全需将这个参数设置为false,也就是不让debug
2,路由
通过装饰器的方式将我们的方法转换为路由,具体方法如下:

3,前后端的交互方式
方式一:前端发送,后端接收
前端通过ajax或者form的submit来生成后端所需要的内容(ajax看上一页)
后端通过request.form来获取前端post的参数
方式二:后端发送,前端接收
后端通过模版引擎render_template来进行交互
后端通过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来向hello.html页面进行name的传递
Html页面放的地址必须在templates文件夹下。
前端获取方式:
{% if name %}
<h1>Hello {{ name }}!</h1>

Ⅶ 网页前后端数据交互

经过几个月关于web的开发,总结下比较基础的数据交互。

在表单中用 type="submit" 属性的input或者button按钮,点击后表单会将所有有name属性的值(value)以method上的方式(get、post)提交到action上的地址上。

这是直接将 id="form" 的表单所有的name值提交,但不能提交 input type="file" 的类型。

这些提交方式都是不会跳转页面且可以返回数据的。

这种情况是以get方式提交的。

比较经常用的提交方式,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PS:如果需要页面刷新但不跳转,可以用iframe处理。

Ⅷ java web 开发中的前后台交互方法

给你举一个登录的例子。
首先用户请求 login.jsp 登录页面,之后输入用户名密码,表单提交到 servlet ,在 servlet 中可以处理业务逻辑,当然也可以调用如 hibernate 框架操作数据库。 之后根据业务处理的结果,重定向或者转发到某一个页面。完成一次交互(不建议在jsp中直接调用业务逻辑)。

struts 好比是对 servlet 的封装,可以通过属性文件的配置,核心类 ActionServlet 根据用户请求的路径到达具体的 action 。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方便代码的维护。

ajax 的核心对象是 XMLHttpRequest ,通过这个对象,允许用户可以在页面中直接调用后台业务逻辑,而不需要表单提交,或者刷新界面。 ajax 的框架如 yahoo 的云,jquery,dhtmlxAjax,dwr等等。 dwr 是基于后台的技术,其他的是前台 ajax 框架。

主流的框架还有 hibernate 、spring、ejb 等等。

Ⅸ 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jquery ajax+python flask)

如果要给后端传递json数据,就需要增加content-type参数,告诉后端,传递过来的数据格式,并且需要将data转为字符串进行传递。实际上,服务端接收到后,发现是json格式,做的操作就是将字符串转为json对象。
另外,不转为字符串,即使加了content-type的参数,也默认会转成 name=xx&age=1,使后端无法获取正确的json

接收表单数据

接收Json数据

Flask可以非常方便的返回json数据

看一下源码就可以知道,jsonify就是帮我们做了点添加mimetype这样的杂事,所以如果不嫌麻烦和难看,你也可以这样写

放两张截图来直观看一下请求

Ⅹ 前后端分离方案以及技术选型

作者:关开发

一.什么是前后端分离?

理解前后端分离大概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

1. 交互形式

2. 代码组织形式

3. 开发模式与流程

1.1 交互形式

前后端不分离

后端将数据和页面组装、渲染好了之后,向浏览器输出最终的html;浏览器接收到后会解析html,解析引入的css、执行js脚本,完成最终的页面展示。

前后端分离

后端只需要和前端约定好接收以及返回的数据格式(一般用JSON格式),向前端提供API接口。前端就可以通过HTTP请求调用API的方式进行交互。前端获取到数据后,进行页面组装、渲染,最终在浏览器呈现。

1.2 代码组织形式

前后端不分离

在web应用早期的时候,前端页面以及后台业务数据处理的代码都放在一个工程下,甚至放在同一目录下,前端页面夹杂着后端代码。前、后端开发工程师都需要把整套代码导入开发工具才能开发。此阶段下前后端代码以及工作耦合度太高,前端不能独立开发和测试,后端人员也要依赖前端完成页面后才能完成开发。最糟糕的情况是前端工程师需要会后端模板技术(jsp),后端工程师还要会点前端技术,需要口头说明页面数据接口,才能配合完成开发。否则前端只能当一个“切图仔”,只输出HTML、CSS、以及很少量与业务逻辑无关的js;然后由后端转化为后端jsp,并且还要写业务的js代码。

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代码放在不同的工程下,前端代码可以独立开发,通过mock/easy-mock技术模拟后端API服务可以独立运行、测试;后端代码也可以独立开发,运行、测试,通过swagger技术能自动生成API文档供前端阅读,还可以进行自动化接口测试,保证API的可用性,降低集成风险。

1.3 开发模式与流程

前后端不分离

在项目开发阶段,前端根据原型和UI设计稿,编写HTML、CSS以及少量与业务无关的js(纯效果那些),完成后交给后台人员,后台人员将HTML转为jsp,并通过JSP的模板语法进行数据绑定以及一些逻辑操作。后台完成后,将全部代码打包,包含前端代码、后端代码打成一个war,然后部署到同一台服务器运行。顶多做一下动静分离,也就是把图片、css、js分开部署到nginx。

具体开发流程如下:图略

前后端分离

实现前后端分离之后,前端根据原型和UI设计稿编写HTML、CSS以及少量与业务无关的js(纯效果那些),后端也同时根据原型进行API设计,并与前端协定API数据规范。等到后台API完成,或仅仅是API数据规范设定完成之后。前端即可通过HTTP调用API,或通过mock数据完成数据组装以及业务逻辑编写。前后端可以并行,或者前端先行于后端开发了。

具体开发流程如下:图略

二、前后端分离的好处与坏处。

从上面3个方面对比了之后,前后端分离架构和传统的web架构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看起来好处多多。到底是分还是不分,我们还是要理性分析是否值得才去做。

从目前应用软件开发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两方面需要注意:

· 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多终端化。

· 大型应用架构模式正在向云化、微服务化发展。

我们主要通过前后端分离架构,为我们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

· 为优质产品打造精益团队

通过将开发团队前后端分离化,让前后端工程师只需要专注于前端或后端的开发工作,是的前后端工程师实现自治,培养其独特的技术特性,然后构建出一个全栈式的精益开发团队。

· 提升开发效率

前后端分离以后,可以实现前后端代码的解耦,只要前后端沟通约定好应用所需接口以及接口参数,便可以开始并行开发,无需等待对方的开发工作结束。与此同时,即使需求发生变更,只要接口与数据格式不变,后端开发人员就不需要修改代码,只要前端进行变动即可。如此一来整个应用的开发效率必然会有质的提升。

· 完美应对复杂多变的前端需求

如果开发团队能完成前后端分离的转型,打造优秀的前后端团队,开发独立化,让开发人员做到专注专精,开发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能够完美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前端需求。

· 增强代码可维护性

前后端分离后,应用的代码不再是前后端混合,只有在运行期才会有调用依赖关系。应用代码将会变得整洁清晰,不论是代码阅读还是代码维护都会比以前轻松。

那么前后端分离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我目前是没有想到,除非你说会增加前端团队的配备,后端工程师会变的不全能。。。

二、前后端分离架构方案。

实现前后端分离,主要是前端的技术架构变化较大,后端主要变为restfull 风格API,然后加上Swagger技术自动生成在线接口文档就差不多了。

对于目前用于前后端分离方案的前端技术架构主要有两种:

· 传统SPA

· 服务端渲染SSR

2.1 传统SPA

传统SPA指的是单页面应用,也就是整个网站只有一个页面,所有功能都通过这一个页面来呈现。因为一个人的肉眼,某一个时间点看一个页面,既然如此何必要不同功能做多个页面呢?只保留一个页面作为模板,然后通过路由跳转来更新这个模板页面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确实如此,现在通过reac全家桶、tvue全家桶,模块化、路由、wabpack等技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一个单页面应用。

单页面应用的运行流程

1.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url

2.单页面的html文件(index.html)被下载到浏览器,接着下载html里面引用的css,js。

3.css,js下载到浏览器完成之后,浏览器开始解析执行js向后端服务异步请求数据。

4.请求数据完成后,进行数据绑定、渲染,最终在用户浏览器呈现完整的页面。

2.2 服务端渲染

服务端渲染的方案指的是数据绑定,渲染等工作都放在服务端完成,服务端向浏览器输出最终的html。大家看完这个是不是有个疑问,这不是又回到了前后端不分离的时代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里的服务端是用来执行前端数据绑定、渲染的,也就是把浏览器的一部分工作分担到了服务端。而目前具备这只种能力的服务端是NodeJs服务端。

它的原理其实就是在浏览器与前端代码中间插入了一个NodeJs服务端。浏览器请求前端页面时,会先经过NodeJS服务端,由NodeJs去读取前端页面,并执行异步后端API,获取到数据后进行页面数据绑定,渲染等工作,完成一个最终的html然后返回浏览器,最后浏览器进行展示。

服务端渲染应用的运行流程:

1.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url

2.NodeJS服务端接收到请求,读取到对应的前端html,css,js。

3.NodeJS解析执行js向后端API异步请求数据。

4.NodeJs请求数据完成之后,进行数据绑定、渲染,得到一个最终的html。

5.NodeJs向浏览器输出html,浏览器进行展示。

PS:其实本质就是把前端编写成一个nodeJs的服务端web应用。实施服务端渲染后,我们最终运行的是一个Nodejs服务端应用。而单页面应用是把静态页面部署到静态资源服务器进行运行。

看到这里,你是否又有疑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搞服务端渲染呢?

2.3 SPA与服务端渲染方案对比

SPA的优点是开发简单,部署简单;缺点是首次加载较慢,需要较好的网络,不友好的SEO。

so,以下就是使用服务端渲染的理由了(摘取vue官方说法):

与传统 SPA (单页应用程序 (Single-Page Application)) 相比,服务器端渲染 (SSR) 的优势主要在于:

· 更好的 SEO,由于搜索引擎爬虫抓取工具可以直接查看完全渲染的页面。

请注意,截至目前,Google 和 Bing 可以很好对同步 JavaScript 应用程序进行索引。在这里,同步是关键。如果你的应用程序初始展示 loading 菊花图,然后通过 Ajax 获取内容,抓取工具并不会等待异步完成后再行抓取页面内容。也就是说,如果 SEO 对你的站点至关重要,而你的页面又是异步获取内容,则你可能需要服务器端渲染(SSR)解决此问题。

· 更快的内容到达时间 (time-to-content),特别是对于缓慢的网络情况或运行缓慢的设备。

无需等待所有的 JavaScript 都完成下载并执行,才显示服务器渲染的标记,所以你的用户将会更快速地看到完整渲染的页面。通常可以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对于那些“内容到达时间(time-to-content) 与转化率直接相关”的应用程序而言,服务器端渲染 (SSR) 至关重要。

使用服务器端渲染 (SSR) 时还需要有一些权衡之处:

· 开发条件所限。浏览器特定的代码,只能在某些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lifecycle hook) 中使用;一些外部扩展库 (external library) 可能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在服务器渲染应用程序中运行。

· 涉及构建设置和部署的更多要求。与可以部署在任何静态文件服务器上的完全静态单页面应用程序 (SPA) 不同,服务器渲染应用程序,需要处于 Node.js server 运行环境。

· 更多的服务器端负载。在 Node.js 中渲染完整的应用程序,显然会比仅仅提供静态文件的 server 更加大量占用 CPU 资源 (CPU-intensive - CPU 密集),因此如果你预料在高流量环境 (high traffic) 下使用,请准备相应的服务器负载,并明智地采用缓存策略。

以vue为例,实施服务端渲染可以查看官方指南: https://ssr.vuejs.org ,或选择Nuxt.js

2.4 预渲染技术

如果你调研服务器端渲染 (SSR) 只是用来改善少数营销页面(例如 /, /about, /contact 等)的 SEO,那么你可能需要预渲染。无需使用 web 服务器实时动态编译 HTML,而是使用预渲染方式,在构建时 (build time) 简单地生成针对特定路由的静态 HTML 文件。优点是设置预渲染更简单,并可以将你的前端作为一个完全静态的站点。

如果你使用 webpack,你可以使用 prerender-spa-plugin 轻松地添加预渲染。它已经被 Vue 应用程序广泛测试 - 事实上,作者是 Vue 核心团队的成员。

prerender-spa-plugin: https://github.com/chrisvfritz/prerender-spa-plugin

三、前后端分离技术选型

- artTemplate + bootstrap(不推荐, 不算完全前后端分离)

- vue全家桶(推荐)

- react全家桶 (推荐,生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