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课制作稿本与创作脚本什么区别
微课制作稿本和创造脚本最大的区别就是:
①一个是大的框架。
②一个是细节的部分。
B. 于精妙之处逗留——学写批注
进入高段学习后,我们经常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采取默读,自主做批注,而后小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但是真正行走于学生之间,认真留意观察他们的批注时,却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下笔做批注。
昨天在铜川新区裕丰园小学有幸聆听了于红梅老师做的教材辅导,于老师强调五年级学生是统编教材里用起来最吃力的一个年级,因为他们没有学统编教材的基础。以做批注为例,于老师列出了四年级学段里做批注的要求,并且指出五年级学生一定要补上四年级乃至一到三年级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或集中补或遇到问题随时补,但是一定要补,不然的话五年级学生学起来,老师教起来都非常的吃力。
为此我专门翻看了四年级阅读策略单元做批注的要求并进行了如下的归类,同时在今天自己的课堂上做了尝试。
批注的类型:
分析式、概括式、评价式、感想式、质疑式、联想式、符号式、纲要式、补充式
分析式批注 :就是针对某一句话或者某一段落的分析性文字。
文中写到“父亲带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父亲吃,他就是不吃”
学生这样写批注:父亲不舍得吃。尽可能的把最好的给孩子能给孩子。而下文中也写到父亲很理解我的心思还为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联系前文贫穷,挣钱的艰难和下文父亲对我的理解给”我”做万花筒,我能感受到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概括式批注 :一般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段落大意的文字。
评价式批注 :对文章中的某些精彩之处,例如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修辞、一个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第二自然段课文这样写道”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的茧子父亲顺便给我买枇杷吃。”
学生这样写批注:这一段中的前半部分”半夜”二字能读出照顾蚕的艰辛,可是每一年一拿到卖剪子的钱,父亲便会给我买枇杷,父亲毫不犹豫的满足孩子的小愿望,我从这里读出了父亲的爱。
感想式批注 :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的文字。
比如今天教学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时,学生就使用感想式批注。
文中写到 “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里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查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最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
孩子这样做批注, 我和爸爸妈妈出去住的都是酒店,看到这里我能想到当时作者身上一定难受,而父亲看到我满身的大红疙瘩心里更难受,尽管家里非常贫困,但是父亲依然会因为满床乱爬的臭虫和孩子身上的疙瘩而动心,想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我读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而我给学生补上批注这课之前,学生的批注大多都是两个字的词语,甚至是短语,甚至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批注的,我觉得这一课补得非常有必要。
学写批注是读书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重视批注,学生将不再快意于书中的情节,浮光掠影,翩若惊鸿,入眼过心难生根。现在在读书时,书中的“精妙之处”逗留,细品,把玩,想象,与自己的所阅所历碰撞,这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C. 如何写出优秀的微课脚本
2015年以来,“微课”成为了信息化教学的标志性元素。
和传统课堂的区别是:微课承担了课前翻转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的微课不够吸引学生,学生大可以从屏幕前离身而去。
创作优秀的微课作品成为了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必备技能。
不管见识了多少微课,一旦我们动手制作,很多老师仍会处于摸不着方向的状态,不知从哪里开始。
本次分享的内容,就是从微课的开始说起,这个开始就是
微课脚本
✎✎✎
脚本,通常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或书稿的底本。微课作为一种视频呈现形式,同样需要一个底本/文稿。
一个微课作品的诞生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前期的脚本设计,二是后期的录制合成。
和教学设计相类似,我们在决定制作微课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想画面如何呈现,而应该对所讲授内容进行设计,以帮助我们理清内容的逻辑关系,把问题讲得清楚且生动有趣。
有的老师会说:“画面特别重要啊!我觉得只要用了3D、MG的微课就很容易吸引观众,我就苦于做不出那些酷炫的动画效果。”
脚本设计和酷炫画面谁更重要呢? 举个例子
↓
上图是2016年两部电影的对比:耗资7.5亿、汇集李连杰、范冰冰、梁家辉等大腕的电影《封神传奇》最后以2.9分无人问津的结局惨淡收场;而电影《摔跤吧!爸爸》,我们很难见到特效与酷炫的画面,却赢得极高的口碑。
着名的翻转课堂开创者萨尔曼可汗,同样也是以极富逻辑的思路而非丰富的画面收获了大量的学习者。下图是他的教学画面
↓
从电影角度来说,剧本是电影的核心,从微课角度来说,脚本设计比酷炫画面更重要: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一定是依靠优秀的脚本作支撑!教师制作微课时,应该把重心和精力放在脚本设计中。
脚本的设计,只需要以下四步:
Step1 选择合适的课题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微课。能够被选作微课的课题应该满足下面三个条件:小、巧、精
小: 小是指知识主题小, 一个微课只讲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一个问题,3~9分钟就能将其讲清楚,如果牵扯到其他知识点,则另设微课。
巧: 巧是指所选题材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微课是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选题上要尽量挑选平时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出错的内容进行制作,使之成为解决重难点的有力武器。
精: 微课的课题应当是精选的,其内容必须且只能用视频呈现。如果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则不符合微课的选题。如制作面包怎样发酵的微课,教师口述或图片都不能直观表达,将其制作成动态演示就成为了必需。
Step2 确定脚本的类型
这一步是要根据我们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脚本类型。脚本包括四种类型:知识原理类、技能操作类、问题解决类、案例故事类。
我们用一道连线题来理解这四种类型:请从下列微课题目辨识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
请思考10秒钟
答案如下
↓
确定脚本类型的目的是为下一步作准备,因为每种类型将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路。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第三步
Step3 理清内容的逻辑
有时我们会出现看完一个微课,仍然云里雾里的现象,比如下面这个设计
↓
上图中,你能看出来就餐礼仪是先入座还是先订餐吗?只有就餐词语,那订餐词语就不交待了吗?
上述问题之所以让人搞不清楚,问题就出在逻辑上,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会让学生“越听越懵”——老师你到底在讲什么?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把微课讲清楚。不同的微课类型,有不同的方法来“讲清楚” 。
■知识原理类 :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式进行讲解,即2W1H法,如“管理创新”
↓
■技能操作类: 可以用一个操作错误作为引爆点,分析其错误的关键点,继而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进行总结。
■问题解决类: 既然是问题,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讲解技能,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要《Reservation(前台接待)》一课中,教师首先展示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前台接待中遇到的尴尬问题,通过讲解最后呈现优化后的效果。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此微课 )
■案例故事类: 用 故事来讲解知识点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比起直接的讲解,观众更喜欢听故事。
集齐故事的元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创建故事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故事可以开讲了。
如在设计“认识咖啡的三大类”时,将每种类别的咖啡豆拟人化,取名为《豆豆秀》,将这三颗豆豆放置于“豆豆PK赛”的情节中,每种豆豆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微课设计形象而生动,极易获取学生的专注。 (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此微课)
做到了讲清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脚本设计,但是如果我们还希望作品出彩,不妨再继续最后的一步。
Step4 使用诙谐的语言
使用接地气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多使用“我们”而非“你”,可以加入当下流行词,让微课与学生“打成一片”。
如在微课《羊毛毡服饰展示与制作》中,教师穿插了当时的流行语“都教授”、“亲,淘宝爆款哦~”等诙谐的语言,充满了趣味性。
Step1 选择合适的课题
Step2 确定脚本的类型
Step3 理清内容的逻辑
Step4 使用诙谐的语言
以上,就是如何写出优秀微课脚本的全部内容。
呃......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So,对于脚本而言,长什么样是次要的,重要的还是做好脚本设计的四个步骤。
如果前后期都由教师自己完成,就文案而言,只需要一个配音稿,标注清楚框架与层次即可。
如果教师只做前期脚本,需要他人协助完成后期画面,为方便与后期的沟通,就需要诸如画面呈现、时间节点、情感表现等内容预设,可在文末 阅读原文 中查看规范的脚本模板。 (模板仅供参考)
-EN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文提及的微课脚本及作品
D. 如何写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案
一份优秀的微课设计方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师的文案策划,另一部分是录课机构的拍摄以及视频处理方案。
老师文案策划:
1、确定微课的主题,一节微课讲授一个知识点。
2、课程策划:策划课程大纲、设计课程体系、规划授课内容、制作课程文案。
录课机构拍摄以及视频处理方案:拍摄准备:PPT设计、课程脚本设计、课程素材整理、视频制作规格确定。
视频拍摄:交互式大屏拍摄、授课现场拍摄、虚拟场景拍摄、写真拍摄。
3、视频剪辑:视频打点、视频剪辑、视频转码、视频审校。
4、视频包装:素材插入、特效制作、片头片尾制作、字幕制作。一个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方案不仅在视频录制质量上优秀还要有良好的视觉体验。
“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E. 如何用PPT制作微课
1、打开已经制作完成的PPT,进入放映模式,并点击“录屏”按钮;
F. 做批注的几种常见方法的微课
如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介绍“批注式阅读”所谓“批注”,就是自己的感受,就是读书笔记,就是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一种符号,而“批注式阅读”就是“标注对阅读内容的感受”。
3.看看名人如何做批注。
4.初步掌握批注阅读的一般方法。批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字法,一种是符号法。
(1)文字批注的形式通常有三种:眉批,即批在文章的开头;旁批,即批在句子旁的空白处;尾批,即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2)符号批注:结合实例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常见的批注符号。如“~~”“——”“?”“‖”等。5.提醒注意事项,动手实践。6.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批注方法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去,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讲解法。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G. 小学生如何写读书批注 4中小学生读书批注
1、眉批:批在书头上。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简要地写作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旧时作文竖着写,教师将批语写在作文上方空白处,相当于面部眉毛的位置,故称眉批;眉批的优点在于批语位置与学生作文语句对应,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与修改。缺点是留下的空白有限。
2、旁批:批在字、词、句旁边,书页左右侧。把自己的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可以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文章。现在作文横着写,教师将批语写在作文右侧的空白处,故称旁批。
3、段批:写在段与段之间的批语。段批的优点在于注重了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自己概括文章给文章分段。
4、尾批:批在全文之后。是文章全文的总结,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思想等去评价全文。
H. 小学语文微课作品怎样做读书批注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读书笔记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写作:1、摘要笔记是读书时把一些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抄录下来。2、提纲笔记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的论点或主要依据,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3、提要笔记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十分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4、心得笔记是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读书笔记并不等于读后感,贴这个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在完成作业时有灵活性!●读书笔记的指导“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法则一:树立榜样,加强意识。1、伟人的榜样。2、教师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道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要爱惜书,在书中做笔记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不要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法则二:传授方法,循循善诱1、摘录式。这是小学中低段就应开始学习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其目的在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实原文,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每条摘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把握内容要点。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每次读书笔记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摘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2、提要式。把文章读懂,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给文章分段,小结文章的写法,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列成提纲写笔记。3、心得式。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空谈感想,要注意联系实际,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往往会把读书笔记当作是简单的抄写练习,书写很不规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态度认真,书写时字的左右上下都要有一定的距离,字要看得清楚,否则,做完后,连自己也不愿意看,没有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写在本子的正面,一面写一个内容。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到了一定的时间,如:期中或期末,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可以另外拿一本笔记本来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把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地整理起来,也可以用剪贴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归类整理笔记。法则三:对症下药,便于习作“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可现在有很多孩子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总是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秋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秋天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学生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叙述不具体,原因是语言积累贫乏,为了较好地完成习作,教师应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特点的语句,,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做课堂作文时,不许学生看作文书,允许看读书笔记,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的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法则四:营造氛围,开展竞赛兴趣是最的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了做读书笔记的作用,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做笔记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做读书笔记。1、每天利用小黑板做“台历式”笔记。指导班上书写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好句子,如: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小黑板”。这样做,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营造了热爱学习,勤做笔记的氛围。2、开展手抄小报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一人自,也可以多人合。要求学生把课内或课外阅读中认为最有用的内容汇编在手抄小报上(这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把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参观,让学生投票评选最佳小报。3、开展语言积累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勤做读书笔记,教师可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参赛的学生兴致勃勃,觉得过瘾,有挑战力,非常有意思。没参赛的同学纷纷向老师索取赛题,也要尝试练习,这项开放性的竞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愉悦
I. 微课教案怎么写模板
微课教案的写法:制定课程开发进度。选择你要讲的课程主题。书写课程标题。确定课程形式。制作课程大纲。准备教学内容。书写课程脚本。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