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编写一个前端后端程序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编写一个前端后端程序

发布时间: 2022-12-26 04:47:28

A. 开发一个webapp(前端+后端)需要多少钱

开发一个webapp(前端+后端)需要多少钱

如今,不少企业都想拥有属于自己企业或产品的手机APP,但其中最困扰企业主的问题就是:开发一款手机APP到底需要多少钱?

简单点来说,要视手机APP的需求及质量而言,价位一般在几千到十几万左右,更高端的价格更高。

四、APP开发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实力的APP开发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会导致APP的成本费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开发公司开发成本费用就会比较高,因为当地开发人员的薪资和其他支出相对更高。

以上就是影响一款手机APP制作成本价格的4点因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B. 什么是网页的前端和后端开发

1.前端框架一般指用于简化网页设计的框架,比如,jquery,extjs,bootstrap等等,这些框架封装了一些功能,比如html文档操作,漂亮的各种控件(按钮,表单等等)。

2. 使用前段框架可以降低界面开发周期和提高界面的美观性。

3. 有些框架比较轻量,比如jquery,有些框架比较重量,比如extjs。一般来说重量的框架会封装更多的功能,比如extjs,封装的grid控件有很强的数据展示和操作功能。

1.对用户的价值:

大部分产品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是功能和内容提供的,而不是由表现层和交互。譬如支付、电商、新闻、交友。

后端解决有还是无的问题,开天辟地。

前端解决有了以后好用的问题,锦上添花,在竞争激烈的领域确实至关重要。

2.技术广度和难度:

广度上后端工作在服务器领域,能控制的硬件基本没有极限,CPU、存储、网络、集群等等,因此技术领域极广。一个优秀的后端需要掌握或了解大量技术如:并发、业务架构、数据库、几打流行框架、性能调优、分布式计算、集群架构、容灾、安全、运维等等,一层挖透了还有下一层。几十年计算机发展历史中大量的技术沉淀在服务器端。

Web前端一直工作在一个浏览器盒子里,先天不足,能承载的可能性太小,技术广度不足。

深度上,现代计算机领域的难题如大规模负载,海量数据处理,实时计算也是后端的,前端集中在表示层,这一层虽然也很复杂,但能称之为难题的技术几乎没有,也很容易复制。

前端要说深度也不是没有,但这一步需要跨到图形领域(如网页游戏),不是常见场景。

说到底前端代码能控制的硬件确实不如后端,因此在技术上,前端更容易。现在为什么说前端会比后端更值钱呢?那是因为前端对硬件的控制能力提升了(html5 odejsmobile),而后端分化得比较厉害,有一批后端专门只写业务逻辑,框架是别人写的,系统架构是别人搭的,服务器跑在云里,连机器物理地址都不知道。世人眼里可能觉得这种写MVC代码的人才是后端,这种被限制在一个“虚拟盒子”里的后端确实不怎么难上手。

一般而言网上说的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含量排名大概是这样:

产品经理<设计师<前端<后端<其他更高级职位,比如算法工程师等等。

在广大中小公司,很多产品经理都是不会代码,不会设计。 很多技校学艺术设计的毕业生,当上了美工。这些都是真,所以能力低,干的人多,自然就低。然而,你问Google设计师挣多少了嘛?

门槛低不等于技术含量低。

C. 关于后端程序员写前端用什么框架更好

各大前端框架可以按照“封装度”的标准来区分。 设计刚出的一套网页皮肤,封装度为0。层层封装到可以直接用后台语言写页面,封装度为10。那么我是这样来区分前端框架的。
1级——纯html+css 放5年前,基本就是用Dreamweaver刚排出来的页面或者网页查看源代码扒下来的皮肤。不涉及到js,就是纯页面皮肤。
2级—— bootstrap系列 bootstrap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发源于twitter,引入了不少html5/css3的特性。由于它对响应式的支持以及良好的体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源码,不管是css还是js都值得学习一下,看后经常会有“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归根结底是一套ui皮肤+少量js组成的框架,属于封装度偏低的框架。
3~4级—— metronic/adminLTE系列 基于bootstrap或者其他1级框架,然后集成了各种jQuery插件、富文本编辑器等js库,组成的一个大杂烩工具包和案例库。皮肤基本是基于bootstrap自定义的一套主题。案例比较详尽,开发的时候找到需要的组件把前端代码复制粘贴,再稍微调试一下就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根据集成的第三方库的多少,基本可以划分到3~4级封装度这样的范围。这个级别的框架的代码更多的是属于粘合剂,将各种不同的第三方库的前端代码粘合起来。
5级—— jQuery-ui 这里要单独把jQuery-ui拿出来讲,并不是因为它的封装度有多高,而是我认为它是一个分界点。jQuery以下级别的框架,代码以css为主,自身的js代码少,框架量级更轻,更灵活,更适合互联网web产品。jQuery以上级别的框架,属于前端的重度封装,通过框架暴露的接口进行开发,开发人员甚至不需要太多前端知识,只需要详细查看框架的开发文档即可。jQuery以上级别的框架更适合传统管理软件的开发。
6~7级—— easy-ui/DWZ easy-ui基于jQuery-ui,不过具有更丰富的组件库。貌似商业版收费很高。听说某大型国企花了大价钱购买下来使用。DWZ是国产框架中我认为综合表现还不错的,完全免费,有问题可以在他们的QQ群里提。其余的之前还用过金蝶的operamasks-ui,不过现在好像已经不更新了。这一类级别的框架还有一个另外的称呼——“富客户端框架”,意思就是重度js框架。使用起来开发效率很高,当年也是一度百花齐放,框架辈出。
8级—— extjs系列 extjs属于前端框架领域中的庞然大物,封装程度很高,具有自成体系的元素选择引擎和浏览器兼容方案,js写法上也有自己的方式。组件很多很全。只看extjs的官方文档和示例几乎不必学习任何其他的前端知识就可以做出“很漂亮”的前端页面。当然页面很容易“撞衫”。使用时间长了,会对其产生严重依赖,离开extjs,几乎不会写前端页面了。
9级——vaadin/GWT 最后一级,也是封装度最高的一级,也就是所谓的使用后台语言写前端。如果说之前的八级至少前端和后端还是相对分离的,后台程序在java中写,前台程序在html或者js中写;那么这一级别的框架简直会颠覆你的认知!只需在后台使用java写好了类和对象,并设置好相关的属性,网页的元素是自动通过后台对象生成的。这当然有好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会写js和css了。然而就学一下html/css/js真的那么难吗?个人认为,尽管GWT有google的这么强悍的背书,但是这种9级封装的本质上把前后台耦合得更紧密。一个人做一个项目还可以考虑,但是一个团队前后台分离、模块化开发的时候,使用这种框架是一种灾难!所以我是极度不建议使用9级封装框架的。

D. 程序员分前端与后端,那么后端程序员都做些什么看完就知道了

我刚开始做Web开发的时候,根本没有前端,后端之说。

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服务器端的代码就是一切: 接受浏览器的请求,实现业务逻辑,访问数据库,用JSP生成HTML,然后发送给浏览器。

即使后来Javascript在浏览器中添加了一些AJAX的效果,那也是锦上添花,绝对不敢造次。因为页面的HTML主要还是用所谓“ 套模板 ”的方式生成:美工生成HTML模板,程序员用JSP,Veloctiy,FreeMaker等技术把动态的内容添加上去,仅此而已。

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图是这个样子:

在最初的J2EE体系中,这个 表示层 可不仅仅是浏览器中运行的页面,还包括Java写的桌面端,只是Java在桌面端太不争气, 没有发展起来。

每个程序员都是所谓 “全栈”工程师 ,不仅要搞定HTML, JavaScript, CSS,还要实现业务逻辑,编写访问数据库的代码。等到部署的时候,就把所有的代码打成一个WAR包,往Tomcat指定的目录一扔,测试一下没问题,收工回家!

不差钱的公司会把程序部署到Weblogic,Websphere这样的应用服务器中,还会用上高大上的EJB。

虽然看起来生活“简单”又“惬意”,但实际上也需要实现那些多变的、不讲逻辑的业务需求,苦逼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随着大家对浏览器页面的 视觉和交互 要求越来越高,“套模板”的方式渐渐无法满足要求,这个所谓的表示层慢慢地迁移到浏览器当中去了,一大批像Angular, ReactJS之类的框架崛起,前后端分离了!

后端的工程师只负责提供接口和数据,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前端取到数据后在浏览器中展示,各司其职。

像Java这样的语言很适合去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尤其是一些MIS系统,行业软件如税务、电力、烟草、金融,通信等等。 所以剥离表示层,只做后端挺合适的。

但是如果仅仅是实现业务逻辑,那后端也不会需要这么多技术了,搞定SSH/SSM就行了。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以后,海量的用户呼啸而来,一个单机部署的小小War包肯定是撑不住了,必须得做分布式。

原来的单个Tomcat得变成Tomcat的 集群 ,前边弄个Web服务器做请求的 负载均衡, 不仅如此,还得考虑状态问题,session的一致性。

(注:参见文章《小白科普:分布式和集群》)

业务越来越复杂,我们不得不把某些业务放到一个机器(或集群)上,把另外一部分业务放到另外一个机器(或集群)上,虽然系统的计算能力,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但是这些系统之间的通信就变成了头疼的问题, 消息队列 (MQ), RPC框架 (如Dubbo)应运而生,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各种 序列化的工具 (如Protobuf)也争先空后地问世。

单个数据库也撑不住了,那就做数据库的 读写分离 ,如果还不行,就做 分库和分表 ,把原有的数据库垂直地切一切,或者水平地切一切, 但不管怎么切,都会让应用程序的访问非常麻烦,因为数据要跨库做Join/排序,还需要事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有各种各样“ 数据访问中间件 ”的工具和产品诞生。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性能,缓存肯定少不了,可以在本机做缓存(如Ehcache),也可以做 分布式缓存 (如Redis),如何搞 数据分片 ,数据迁移,失效转移,这又是一个超级大的主题了。

互联网用户喜欢上传图片和文件,还得搞一个 分布式的文件系统 (如FastDFS),要求高可用,高可靠。

数据量大了,搜索的需求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你得弄一个支持全文索引的 搜索引擎 (如Elasticsearch ,Solr)出来。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必须得考虑 安全 ,数据的加密/解密,签名、证书,防止sql注入,XSS/CSRF等各种攻击。

前面提到了这么多的系统,还都是分布式的,每次上线,运维的同学说:把这么多系统协调好,把老子都累死了。

得把持续集成做好,能自动化地部署,自动化测试(其实前端也是如此),后来出现了一个革命化的技术 docker , 能够让开发、测试、生成环境保持一致,系统原来只是在环境(如Ngnix, JVM,Tomcat,MySQL等)上部署代码,现在把代码和环境一并打包, 运维的工作一下子就简化了。

公司自己购买服务器比较贵,维护也很麻烦,又难于弹性地增长,那就搞点虚拟的服务器吧,硬盘、内存都可以动态扩展(反正是虚拟的), 访问量大的时候多用点,没啥访问量了就释放一点,按需分配,很方便,这就是 云计算 的一个场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公司和系统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都堆成一座大山了,难道就放在那里白白地浪费硬盘空间吗?

有人就惊奇地发现,咦,我们利用这些数据搞点事情啊, 比如把数据好好分析一下,预测一下这个用户的购买/阅读/浏览习惯,给他推荐一点东西嘛。

可是这么多数据,用传统的方式计算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才能出个结果,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以也得利用分布式的技术,想办法把计算分到各个计算机去,然后再把计算结果收回来, 时势造英雄, Hadoop 及其生态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之前听说过一个大前端的概念,把移动端和网页端都归结为“前端”,我这里造个词“大后端”,把那些用户直接接触不到的、发生在服务器端的都归结进来。

现在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技术领域多如牛毛,都严重地细分了,所以 我认为真正的全栈工程师根本不存在,因为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搞定这么多技术领域,太难了

培训机构所说的“全栈”,我认为就是前后端还在拉拉扯扯,藕断丝连,没有彻底分离的时候的“全栈”工程师。

那么问题来了, 后端这么多东西,我该怎么学?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上天还是入地》,说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这里也是相通的。

往深度挖掘,可以成为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如搜索方面的专家、安全方面的专家,分布式文件的专家等等,不管是哪个领域,重点都不是学会使用某个工具和框架, 而是保证你可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搞定这个领域的顶尖问题。

往广度发展,各个技术领域都要了解,对于某种需求,能够选取合适的软件和技术架构来实现它,把需求转化成合适的技术组件,让这些组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部署、运行,这也需要持续地学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

最后,以一张漫画来结束吧!

C/C++高级工程师学习路线图:

E. 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有什么区别

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的区别在于:

一、展示方式不同

1、前端开发主要做的是用户所能看到的前端展示界面。

2、后端开发主要做的是逻辑功能等模块,是用户不可见的。

二、所用技术不同

1、前端开发用到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html5、css3、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Node.js 、AngularJs等技术。

2、后端开发 以java为例 主要用到的 是包括但不限于Struts spring springmvc Hibernate Http协议 Servlet Tomcat服务器等技术。

(5)编写一个前端后端程序扩展阅读:

公司对前后端人员招聘的要求:

Web前端:

1、精通HTML,能够书写语义合理,结构清晰,易维护的HTML结构;

2、精通CSS,能够还原视觉设计,并兼容业界承认的主流浏览器;

3、熟悉JavaScript,了解ECMAScript基础内容,掌握1到2种js框架,如JQuery;

4、对常见的浏览器兼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并有可靠的解决方案;

5、对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了解yahoo的性能优化建议,并可以在项目中有效实施;

Web后端:

1、精通jsp,servlet,javabean,JMS,EJB,Jdbc,Flex开发,或者对相关的工具、类库以及框架非常熟悉,如Velocity,Spring,Hibernate,iBatis,OSGI等,对Web开发的模式有较深的理解;

2、练使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库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3、熟悉maven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熟悉tomcat、jboss等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在高并发处理情况下的负载调优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

4、精通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包括设计模式、UML建模等;

5、熟悉网络编程,具有设计和开发对外API接口经验和能力,同时具备跨平台的API规范设计以及API高效调用设计能力;

F. 计算机前端和后端哪个好写程序的话是后端做的比较多么

前端入门简单,编程复杂性逻辑性没有后端那么复杂,后端适合逻辑性强,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前端是更简单容易入门。前端和后端是从开发者角度来说的,前端就是用户可见部分的优化、交互功能开发,随着软件WEB化,Html5前端开发技术的发展,前端的技术方向越来越多,可开发解决的功能很多。

web前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app、小程序、移动端、pc端等都是需要前端技术的开发支持才能够完成,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需求量较大,薪资待遇良好。只要是互联网端的客户界面,就需要前端来制作完成,前端开发的编程量不大,但是需要部分编程,入门简单,但是要学的深入需要一个过程。
Web前端招聘岗位
• 前端开发工程师、Web开发工程师、网页开发工程师、HTML开发工程师...
• H5开发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App开发工程师、小程序开发工程师...
• JS开发工程师、Vue.js开发工程师、Node.js开发工程师、前端架构师...
• 小游戏开发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开发工程师、WebGL开发工程师、WebVR开 发工程师、Web安全工程师...
在互联网行业,前端有WEB前端、HTML前端等,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就业方向也有很多。web前端的就业方向有web架构师、web前端工程师、HTML前端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等。
HTML前端开发
与Web前端开发不同的是,使用HTML5不仅仅可以开发前端,还有网页游戏,手机APP,使用浏览器进行3D渲染等一系列建立在HTML5标准与搭载其标准浏览器上的开发,而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功能分支并入HTML5标准。web前端工程师
这个方向是目前从事Web前端开发的主要就业方向
Web架构师
薪资普遍比较高,技术要求高,掌握多种技能,包括:后端技术、DBA、Platform等等,甚至包括网站优化SEO技术。
数据方向
数据研发这个是在Web开发的基础上用数据附能,懂可视化的一定是有前端能力的,懂hadoop的一定java要熟悉,属于Web开发的拓展方向。
大前端方向
比如阿里,在大量实践rn和weex;由于公司内部安卓/ios式微,一定程度上,前端把ios和安卓收编了,统称大前端。
图形学方向
前端自然是与图形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上面提到了可视化,还有相关3d引擎的开发工作。做这一行要求也非常高了,图形学相关的算法,3d引擎的开发,这都需要图形学相关知识。

G. 前端和后端需要什么呀

前端:

所有你能看到的东西都是前端做的,比如界面、交互,当然还有数据从后台读取展示和向后台发送数据。

前端开发,就是要创造上面提到的网站面向用户的部分背后的代码,并通过建立框架,构建沉浸性的用户体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开发需要熟练运用下列语言、框架、工具库:

● 三大语言:HTML,CSS,和 Javascript;

● 此外,掌握 jQuery 和 LESS 等工具库也很重要,它们能帮助开发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编码;

● 很多前端开发岗也要求 Ajax 方法的使用经验,它可以帮助你使用 Javascript 在后台从服务器拉取数据,协助实现页面的动态加载。

H. 如何给后端程序设计前端页面

后端服务器一般是指servlet容器,用于执行java源程序
常见的网页有html,htm,shtml,asp,aspx,php,jsp等格式
前两个常用于静态网页,后面几个常用于动态网页。
这里前端网页以比较常见的 xx.html 和 xx.jsp 网页作为介绍,其它类似
一、静态页面xx.html如何跟后台交互:
先来看一个最简单的登陆界面源代码
user: password: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form>12

这是一个表单,我们看到里面都是纯html内容,这是一个静态页面,当我们点击submit按钮时候,浏览器会提交表单内的数据到服务器的loginServlet这个相对地址,我们看看浏览器的地址变成啥了:
这不就是我们的后台servlet的地址嘛,然后这个地址指向的是loginServlet这个servlet,然后在web.xml文件中找到这个servlet关联的java类,从而执行了服务器端的程序(第一次执行,那么会实例化,然后执行里面init()函数,然后执行service()函数,如果是第二次调用,那么不用实例化了,直接执行service()函数),我们来看看服务器端的源程序:
package com.atguigu.javaweb;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Context;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Response;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public class loginServlet extends MyGeneriServlet {
public void init(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 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super.init(config);
}
public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获取请求方式是GET,POST方式?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String method=httpServletRequest.getMethod();
System.out.println(method);
//1.获取请求参数:username,password
String username=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String password=request.getParameter(“password”);
//获取请求参数
String initUser=getServletContext().getInitParameter(“user”);
String initpassword=getServletContext().getInitParameter(“password”);
PrintWriter out=response.getWriter();
//3.对比
if(initUser.equals(username)&&initpassword.equals(password)){
out.print("Hello"+username); // 生成html内容
}else{
out.print("Sorry"+username); // 生成html内容
}
}12345678

}
上面没有判断此时对servlet的请求是post还是get方法,不过没关系,request这个传进来的参数以及包含了这些信息,自己判断一下执行相应的操作即可
由于页面路径已经跳转到servlet了,但是servlet不是一个.html文件啊,那岂不是没有内容供浏览器显示了,不是的,我们看到返回的参数response中的对象PrintWriter out用于动态生成html内容的字符串"Hello",所以这时候相当于servlet这个路径也有了html内容了,浏览器的页面就会显示上述字符串了
二、jsp页面如何跟后端服务器交互:
jsp网页文件就是html内容里面插入java代码,当我们访问.jsp网页文件时候,服务器提前已经知道这个页面内含有java代码,那么服务器这边就得先执行一下这些代码(就跟执行servlet的java源代码一样),同时把执行的结果嵌入在当前这个.jsp页面内,我们看看源代码:
<%@page import=“java.util.Date”%> // 如果这个.jsp页面中用到了一些java函数,就得导入库,这就跟java源文件一样的
<% out.println("Hello World!"); // 这里实际上是服务器执行了结果,然后以文本返回给浏览器进行显示 %>
上面红色代码就是java代码,刚刚说过对象PrintWriter out用于动态生成html内容的字符串,所以服务器执行完嵌入在里面的java代码后,就是动态生成了一串html代码,然后一起传给客户端浏览器进行显示
当然这种情况.jsp里面没有按钮,表单这样的控件,现在再来看看有表单这种.jsp如何跟后端交互:
view.jsp
<%@page import=“day03_student.Student”%> // 还是得带入java用到的库文件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
<% Student s=(Student)request.getAttribute("students"); // %>
编号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s.getId()%> <%=s.getStuno()%> <%=s.getName()%> <%=s.getGender()%> <%=s.getAge() %>
参考的原文:https://blog.csdn.net/myclass1312/article/details/80571867
这时候如果我们直接访问这儿view.jsp文件,应该是没有数据的,因为对象s无法从request对象获取,必须得先给这个request对象赋值才行,即应该从如下servlet路径跳转来view.jsp文件路径才行
public class view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rivate StudentDao =new StudentDao();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tring idstr = request.getParameter("id");
int id = Integer.parseInt(idstr);
//将数据放入request中,传递到页面
Student student=.queryById(id);
request.setAttribute("students", student);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view.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 这里是从当前页面跳转去哪个页面,同时传递了request, response这两个参数,这时候的request就是有内容的,接下来的view.jsp页面就能获取到内容而且动态生成html内容
}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this.doGet(request, response);
}123456789101112131415

}
总结:每个xx.html文件,xx.jsp文件,servlet响应程序…都是需要在客户端浏览器通过URL来访问的。
xx.jsp文件,servlet响应程序因为含有java源代码,需要服务器电脑先执行一下,.jsp文件中的java代码一般会动态生成一些html内容嵌入在当前.jsp文件里面一起给浏览器显示出来;而servlet中的java代码一般是数据处理功能的,可能会通过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view.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这样的方式跳转到其它有html内容的页面的URL(同时传递处理好的数据过去) 来显示结果

I. 网站建设前端和后端怎么开发

前端一般是不是页面设计,制作html
后端是程序开发
一般网站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开源cms,省下后端开发的时间
前端页面设计这个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html要掌握基本html知识和js知识

J. 程序前端跟后端有什么区别呀

前端开发主要做的是用户所能看到的前端展示界面;后端开发主要做的是逻辑功能等模块。其实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结构与实现和工作职责。

1、知识结构

(1)展示的方式不同

前端指的是用户可见的界面,网站前端页面也就是网页的页面开发,比如网页上的特效、布局、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前端的工作内容就是将美工设计的效果图的设计成浏览器可以运行的网页,并配合后端做网页的数据显示和交互等可视方面的工作内容。

后端是指用户看不见的东西,通常是与前端工程师进行数据交互及网站数据的保存和读取,相对来说后端涉及到的逻辑代码比前端要多得多,后端考虑的是底层业务逻辑的实现,平台的稳定性与性能等。

2、工作职责

前端工程师主要的工作职责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传统的Web前端开发,移动端开发和大数据呈现端开发。Web前端开发主要针对的是PC端开发任务;

移动端开发则包括Android开发、iOS开发和各种小程序开发,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移动端的开发任务量是比较大的,随着5G标准的落地,未来移动端的开发任务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大数据呈现则主要是基于已有的平台完成最终分析结果的呈现,呈现方式通常也有多种选择,比如大屏展示等。

后端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也集中在三大部分,分别是平台设计、接口设计和功能实现。平台设计主要是搭建后端的支撑服务容器;接口设计主要针对于不同行业进行相应的功能接口设计,通常一个平台有多套接口,就像卫星导航平台设有民用和军用两套接口一样;功能实现则是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