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个web项目,需要频繁的操作sql server 里的一个表A,然而A表里有了大量的数据后会导致操作反应时间过慢
对数据库进行集群,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将A表进行拆分,分为多个表
❷ Web应用程序与网站之间的区别
Web应用程序是指运行时多数为了实现某个功能,就像网站的后台,web网站更侧重于前台的美观展示。
❸ 为什么JavaWeb项目要分层
首先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n年前的web开发。
那个时候最早都是静态的html页面,后来有了数据库,有了所谓的动态页面,
然后程序猿在编码的时候,会把所有的代码都写在页面上,包括数据库连接,包括事务控制,接收参数,各种校验,各种逻辑,各种html/js/css代码等等
怎么样?够乱吧?像一坨那什么一样,这个页面可能有成千上万行?
那么好,问题来了,回头需要修改的时候,你怎么办?
你找个东西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还不敢改,怕被其他地方用了,改出连带问题。
页面一出错,定位不准到底是哪里的问题,从头到尾的挨个排查。
等等等等。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什么叫可维护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的规范要求不能写复杂sql。
还记得之前在东软的时候,一哥们写了一个80多行的大sql来完成一个核心的查询。
试问这个大sql天天在数据库里run,还有性能可言?
再试问谁敢改?
后来项目要改需求还是出现bug了,那个sql要改动,写sql的哥们改了好久才改好,因为时间长他也忘了,
再后来他离职了。。。
有人问,那简单sql实现不了我的功能呀,怎么办?
从数据库设计层面开始下手,要允许适当的冗余,把表弄好,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数据库层面的一种解耦吧。
后来。。。
进入第二阶段,大家痛定思痛,决定要把页面和逻辑拆开,页面只是负责显示,逻辑都在后台。
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在jsp里使用标签调用bean的用法。bean里耦合了除了页面之外的所有东西。
再后来。。。
进入了第三阶段,大家又痛定思痛,决定要拆成三部分,就是大名鼎鼎的MVC。
再再后来。。。
衍生出来了类似于struts/springmvc等等的mvc框架
---------------
JavaWeb项目的层有2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MVC的三层:
M:model,模型层,包括了你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操作,封装好给视图层使用的。
V:view,视图层,仅仅做的是展示数据,不包含业务逻辑,主要是jsp/html等等
C:controller,控制层,负责接收请求,调用模型层处理业务逻辑并返回给视图层。
第二个维度是java代码里的三层:
controller:控制层,负责接收参数/解析参数/封装参数,调用serivce,将service方法的返回值进行封装(如果需要),返回数据/返回页面,路由。
service:负责业务逻辑,事务控制在这层里做,被controller调用,以及调用。
:持久层,负责数据库交互,被service调用。
这2个维度别弄混了哟。我今天主要说的是第二个维度的层哟。
我认为,第二个维度是第一个维度的延伸,其实第二个维度再加上一个表现层就完美了,这就为什么有人说是4层架构。
---------------
前戏结束,步入正题:
有些学生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分层呢?我本来可以在一个地方写完的东西,非要散落在各个层中,都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吗?
开发效率高呀~
跳来跳去的我脑子都晕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在一个层里,比如controller层。。。
其实我们可以在jsp上把所有的逻辑以及数据库操作,数据展示全部写在一起,耦合在一起,这样开发起来貌似更快,
但是维护性非常差,有朝一日想改一个小地方,牵一发而动全一身,隐患很高,无法快速定位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分层。
分层了之后,你理论上改了持久层的东西,逻辑层是不用变动的。
每个Dao类是跟每个表走,Dao的每个方法里就一个个的简单sql,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可以被不同的service复用和调用。
经过抽象后基本上都是通用的,因而我们在定义DAO层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方法定义完毕,
这样的好处是在对Service进行扩展的时候不需要再对DAO层进行修改,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具体什么时候做这些操作,怎么做这些操作都由Service来处理。
(就像郭德纲的相声里的一句话:“行了,你甭管了”)
而Service则不是,一个Service里可以会调用多个不同的,完成特定的业务逻辑,事务控制,
封装Service层的业务逻辑有利于通用的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和重复利用性
同时,一个Service的方法也有可能被多个Controller的方法来调用。
逻辑出问题就在Service找问题,数据库,sql有问题就在Dao层找问题,
参数解析错误,跳转错误,就在Controller上找问题。
这样快速定位问题,互不干扰。
---------------
分层架构(这里会延伸到更广阔的架构):
回头项目玩大了,怎么办?拆!!!
具体可以搜一下:maven分模块开发,怎么玩代码依赖,怎么玩微服务,怎么玩SOA,怎么玩RPC,怎么玩bbo。
web项目发展有几个阶段啊
第一个阶段(单一应用架构):
所有代码都耦合在一个项目里,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这种all in one的方式是有好处的。
创业初期,不用什么架构,走敏捷开发,最快速的实现需求才是王道。
你甭管我有多烂,我至少能跑起来,我至少能在外网上让你访问,让你使用。
当然了,初期的访问量很少,节省部署和运维成本才是王道呀。
听阿里的讲座,说淘宝的前期的版本用的就是一台PC机作为服务器,所有的功能耦合在一个项目里,
每次往生产环境上发版本,要上传一个600mb的包,呵呵。
第二个阶段(垂直应用架构):
哎哟,不错哦。自己的儿子被越来越多的人访问,访问量激增,一台服务器扛不住了,
没事,我们可以玩负载均衡,玩集群。
但是!这种性能加速度其实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你的项目是耦合在一起的。
这时,我们需要拆分项目,这里又有2个维度,按层拆,按模块拆。
将拆好的不同项目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且再分不同的小集群。
第三个阶段(分布式服务架构):
唉呀妈呀,访问量陡增,到这步你创业应该算成功了,开始烧投资人的钱了吧。
经过上面拆成了越来越多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交互越来越多,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核心的业务抽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慢慢发展成稳定的服务中心,
用来提升业务复用和整合。
就像阿里的大牛说过,没有淘宝的积累,天猫能那么快的出来吗?
这个时候,你的缓存,数据库,消息队列等服务都应该是分布式的。
第四个阶段(流动计算架构)
哎呀妈呀,访问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翻了好几百倍吖,肿么办?
这个时候服务越来越多,一些容量和资源的浪费问题凸显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一个调度中心来基于访问压力动态的管理集群容量,
提高利用率。
第五个阶段(云计算架构)
抱歉,作者正在学习中,未完待续。
❹ 微服务架构下,进行前后端分离,前端怎么写
分离后的前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HTML文件,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除了要考虑页面的数据渲染展示,还要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考虑前端的架构,前后端的交互和数据安全等事情。
RESTful接口交互
前后端分离之后,更多的是采用RESTful风格的接口与后端进行数据交互。
REST是“呈现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一种API的架构风格,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通过呈现状态的转移来驱动应用状态的演进。
在 REST 样式的 Web 服务中,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地址。资源本身都是方法调用的目标,方法列表对所有资源都是一样的。这些方法都是标准方法,包括 HTTP GET、POST、PUT、DELETE,还可能包括 HEADER 和 OPTIONS。
RESTful的API设计,使得后端通过接口向前端传递数据,数据的格式通常是JSON这种通用的格式。对前端来说,只要后端返回过来的是RESTful的数据就行,不管后端是用Java写,还是用python或PHP,拜托对后端的依赖,做到前端系统的独立。
工程化构建
Nodejs不止可以用来做前端服务器,在开发阶段,它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前端生态的发展,是围绕着Nodejs进行的。用npm来管理项目依赖,可以很好的维护和运行在Nodejs环境上。
打包工具grunt、gulp、webpack和rollup等,都是运行在nodejs上,再结合语法编译、打包部署等插件,将应用输入成一个完整的应用。
如果你使用了Angular、React或Vue框架,或者你使用浏览器暂时还不兼容的ES6语法,还需要在应用打包前用babel将语法编译成浏览器可识别的ES5的语法。
SPA
SPA是单页Web应用(single page web application,SPA)的简写,就是只有一张Web页面的应用,是加载单个HTML 页面并在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时动态更新该页面的Web应用程序。
像Angular、React或Vue就是为了SPA而设计的,结合前端路由库(react-router、vue-router)和状态热存储(rex、vuex)等,可以开发出一个媲美Native APP的Web APP,用户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SPA也不是完美的,也不是适合所有的web应用,需要结合项目和场景来选择。
SPA有如下缺点:
初次加载耗时增加。可以通过代码拆分、懒加载来提升性能,减少初次加载耗时。
SEO不友好,现在可以通过Prerender或Server render来解决一部分。
页面的前进和后端需要开发者自己写,不过现在一些路由库已经帮助我们基本解决了。
对开发者要求高,由于做SPA需要了解一整套技术栈,所以,要考虑后期是否有合适的人选进行维护。
❺ 公司的Java web 项目拆分好多个,一个主项目,包含好几个项目
你的意思是“一个项目下分多个模块”吧,如果是不存在关联性的项目肯定可以独立部署的。
一个项目下的多个模块由于存在关联性,比如相互调用,流程顺序等,需要整体发布。
模块一般是根据功能划分出来的子集,便于并行开发、单元测试及代码管理,也就是说,划分模块为了好管理。
❻ net中Web应用程序和web网站的区别
net中Web应用程序和web网站的区别:
1、WebSite:生成随机的程序集名,需要通过插件WebDeployment才可以生成单一程序集
WebApplication:可以指定网站项目生成单一程序集,因为是独立的程序集,所以和其他项目一样可以指定应用程序集的名字、版本、输出位置等信息
2、新建网站与新建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区别,VS2010 SP1内置了转换程序,可以非常方便的从WebSite转换到WebApplication,只需要复制文件,右键执行“转换为Web应用程序”即可。
总结:
VS2010打sp1后,在要新做一个网站项目的时候,有两个选择:新建网站和新建 Asp.net Web应用程序。WebSite模式也就是“新建网站”,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网站。
❼ java web项目部署,是不是数据库和服务器要分开部署的啊
肯定是分开部署的(更加安全),并且一般采用的是虚拟化,将资源整合成一个资源池,根据每个应用的需要进行分配资源,当某个应用的虚拟机不能运行,立即有预留的虚拟机启动接管应用。你可以去服务器厂商(正睿)的网上找找虚拟化相关图文教程参考一下,很快就清楚了!
❽ vue项目打包,路由在数据库里,怎么进行分割
一、使用工具:webpack、react
二、方法步骤:
1、修改你的路由
三、注意事项:[name].js这一点很重要,要是不这样写,就不能打包成对应的路由js。
❾ 请教什么情况下应该把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分开
简单的说
客户发送请求,请求到你的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专门处理HTTP请求(比如IIS)
Tomcat是应用服务器
Web服务器把HTTP请求交给应用服务器
项目部署在tomcat上
这个项目里有你的逻辑关系
然后处理完之后 返回一个响应 应用服务器交给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交给客户
文件服务器 就是专门用来上传文件 和 下载文件的 单独独立出来,比如视频网站 他们的网站页面与视频文件所在服务器绝不是同一个 因为视频服务器的负载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