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前端治本机制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治本机制

发布时间: 2022-12-28 19:43:23

前端开发中技术支持能帮助什么东西

网站

网站是前端最基本的形态了,最基本的是PC端网站、移动端网站。可以在浏览器上打开,也可以在微信或各种APP内打开(这也是一直APP内webview打开的方式)

H5游戏

H5游戏已经见怪不怪了,当年微信退出打飞机游戏的时候,推动了H5游戏的大发展。它无需安装,通过手机浏览器即可访问,最大的特点就是:轻量、简单。

H5游戏的开发采用HTML5的canvas等制作,或者也可以使用webgl来做3D的H5游戏。

移动APP

原生的移动APP,是用Native的开发语言做的,比如要开发IOS APP,你可以用Object-c,swift等,要开发Android APP,你可以用JAVA或Kotlin等。

我们这里说的移动APP,是指使用前端技术来做的。前几年,比较火的Hybird APP框架是ionic,也有国内开发者做的mui和HTML5+框架,这些框架的技术是将html、css和JavaScript打包成一个文件,将文件放到webview中访问,最后再在外层套上原生应用的壳,生成IOS和Android的安装文件。这种APP可以做很多简单的APP,不适合交互比较复杂的APP,因为webview的性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Android设备上的卡顿变现比较明显。

这两年,以React为语法基础的React Native和以Vue为语法基础的Weex框架,成为新一代使用前端技术开发移动APP的框架,它们抛弃webview使用新的渲染机制,极大的提升了APP的性能和体验。目前这两者都处在完善阶段,在未来很被看好。

桌面应用

以Nodejs和Chromium为基础的框架Electron,使得使用HTML、CSS、JavaScript开发跨操作系统的桌面应用成为可能,应用可以运行在windows、maxOS和linux系统上。

Chrome APP

Chrome浏览器上运行的插件,是运行在Chrome上的HTML应用,完全使用前端技术开发制作。

2010年Google推出了基于Chrome开发的PC端操作系统Chrome OS,特点就是速度快,设计简洁等,相对应的市场上也推出了很多基于Chrome OS的笔记本电脑,厂商有三星和戴尔等。

微信小程序

2017年1月,微信退出小程序,曾一度引爆前端行业。

小程序按照前端技术来设计开发,也做好了系统的兼容和不同设备的适配的设计,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实现业务代码即可。所以,只要熟悉前端技术就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个小程序。

Web VR、Web AR

这两年,新兴并大火的技术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紧接着的应该就是VR、AR了吧,去年年底QQ和支付宝都在AR和VR方面做出尝试,在抢红包上进行实践。

前端技术webgl,可以在浏览器上很好的实现3D场景,Three.js是这方便很好的JavaScript框架。Chrome浏览器已经兼容Web VR,配合Daydream View,可以浏览Web VR页面。

⑵ 前端浏览器缓存机制

在前端开发中,性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判断一个网站性能好坏,一个直入眼观的即是网页的反应速度,有一个方式就是使用缓存,一个优秀的缓存策略可以缩短网页请求的时间,减少延迟,并且网页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减少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1: 为什么需要缓存?

a:缓存可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b: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c:降低服务器压力

Note:缓存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数据’问题

2:常见的缓存类型

强缓存 -

Expires服务器端设置,表示该资源的过期时间,会有弊端,客户端时间和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Cache-Control:max-age表示缓存资源的最大生命周期,单位是秒

所以Expires 结合 Cache-Control 一起使用,大型网站中一般比较适用

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值为资源的最后更新时间,随服务器response返回

If-Modified-Since:通过比较两个时间来判断资源在两次请求期间是否有过修改,如果没有,则命中协商缓存

Etag:表示资源内容的唯一标识,即资源的消息摘要

If-None-Match:服务器通过比较请求头中的If-None-Match与当前资源的Etag是否一致来判断资源是否在两次请求期间有过修改

3:缓存流程图示:

a:浏览器会先检测强缓存类型(Cache-Control 或者 Expires)是否有效;命中直接浏览器本地获取缓存资源

b:未命中。服务器会根据请求头Request Header验证这个资源是否命中协商缓存,称之为HTTP二次验证,命中,服务器返回请求,但返回资源,而是告诉客户端直接中直接从浏览器缓存中获取

Note:

1.强缓存不会发生请求,协商缓存存在服务器请求

2.当协商缓存也未命中时,则服务器会将资源发送到客户端

3.F5刷新页面,会跳过强缓存

4.Ctrl+F5刷新页面,跳过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5.不会缓存的情况

HTTPS POST请求 根据Cookie获取认证信息 Request Header Cache-Control:no-cache, max-age=0

6.小故事大道理

上文对整个概念做了阐述,还是不够形象,我们来通过几个小故事生动理解一下:

故事一:Last-Modified

浏览器:Hi,我需要 jartto.min.js 这个文件,如果是在 Last-Modified: Fri Feb 15 2019 19:57:31 GMT 之后修改过的,请发给我。

服务器:(检查文件的修改时间)

服务器:Oh,这个文件在那个时间之后没有被修改过,你已经有最新的版本了。

浏览器:太好了,那我就显示给用户了。

故事二:ETag

浏览器:Hi,我需要 jartto.css 这个文件,有没有不匹配 3c61f-1c1-2aecb436 这个串的

服务器:(检查 ETag…)

服务器:Hey,我这里的版本也是 3c61f-1c1-2aecb436,你已经是最新的版本了

浏览器:好,那就可以使用本地缓存了

⑶ router(History,hash)前端路由机制

前端路由机制
前端路由,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前端不同页面的状态管理器,可以不向后台发送请求而直接通过前端技术实现多个页面的效果。

前端路由机制原理及两种实现方式
一、History
History 接口允许操作浏览器的曾经在标签页或者框架里访问的会话历史记录。
用户访问网页的历史记录通常会被保存在一个类似于栈对象中,即history对象:

history 对象包含用户(在浏览器窗口)访问过的url
history对象是window对象的一部分,可以通过window.history属性进行访问。
基本的API用法如back、forward、go不做多解释,可以参考MDN
重点解释html5新增的API:
1、history.pushState() //在history对象中添加一条新的浏览记录
2、History.replaceState() // 是替换history中的当前记录
3、history.state //是一个属性,可以得到当前页的state信息。
4、window.onpopstate //是一个事件,在点击浏览器后退按钮或js调用forward()、back()、go()时触发。
(和它相似的一个方法叫做onhashchange,onhashchange是老API, 浏览器支持度高, 本来是用来监
听hash变化的, 但可以被利用来做客户端前进和后退事件的监听,onpopstate是专门用来监听浏览器
前进后退的, 不仅可以支持hash, 非hash的同源url也支持。)

history.pushState与History.replaceState的区别
history.pushState和History.replaceState都接收三个参数:即(data[,title][,url])
状态对象(state Object):一个object,与pushState方法创建的新历史记录条目关联。
标题:一般传null
地址(url):新的历史记录条目的地址。
pushState和replaceState都会操作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并且不会引起页面的刷新。
不同之处在与:一个新增,一个替换。
History 模式是 HTML5 新推出的功能,比之 Hash URL 更加美观

一、hash
我们经常看到在url中出现#符号,这个在路由中出现的#,叫做hash,很多大型框架的路由系统都是由hash实现的。
上面提到一个方法onhashchange事件,用来监听hash变化,也可以被利用来做客户端前进和后退事件的监听。

⑷ 前端开发需要掌握什么技术

一名合格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不单单需要掌握前端必须的各种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其它技术,需要掌握一点后台的知识,同时也要对网站构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可以称之为一个合格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至于Web前端的薪资情况,需要根据个人能力而定。下面分享一份Web前端的学习路线。
1、PC端页面制作与动画特效
学习HTML+CSS搭建网页、CSS动画特效、PhotoShop切图等基础知识,获得初级Web前端工程师技能,主要进行PC端网页制作与样式设计实现,能够配合UI设计师进行项目开发。
2、移动端页面制作与响应式实现
讲解移动端布局与设备适配、响应式设计与实现等,获得移动端页面适配工程师技能,主要进行移动端网页的布局制作与样式设计实现。可以适配各种手机尺寸,并能利用响应式进行移动端与PC端适配。
3、JavaScript与jQuery开发
同HTML5基础知识一样,JavaScript开发与jQuery开发是职业晋升必备的技能包,获得中级Web开发工程师技能,主要进行页面行为交互,实现网站常见特效,加轮播图,选项卡,拖拽效果等,并能配合UI和后端进行项目开发。
4、HTML5高级框架技术开发
常用的Vue框架开发,React框架开发,Angular框架开发,数据可视化技术。可获得中级Web前端工程师技能,主要适用框架开发企业项目,实现单页面应用开发。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交互应用场景,具备独立开发项目能力。
5、全栈前后端技术开发
Node.JS技术,其他后端技术,如Java或PHP。可获得高级Web前端工程师技能,主要进行前后端全栈样式开发,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前后台,对于网站开发有着非常熟练的编程能力。
可以从零开始,一步步的掌握前端开发的各项相关技能,最终达到企业对初级前端开发工程师、中级前端开发工程师、高级开发工程师等职位的要求。
学web前端一般在2万左右,4-6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实地看一下,先好好试听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只要努力学到真东西,前途自然不会差。

⑸ 什么是前端架构

架构设计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整体系统概览,以及开发方向指导。
而架构要包含的内容,简单说就是下面四个
1、系统间关系
2、系统内关系
3、应用内架构
4、系统规范与原则
而架构的原则主要是三个方面
1、架构的合适:架构就像衣服,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2、可扩展的:架构需要充分考虑扩展性
3、持续不断的:架构不是一次性物品,是一个跟着软件生命周期的长期过程

⑹ 前端http请求细节——Cache-Control(缓存机制)

请求和响应中的 Cache-Control 指令并不完全相同,具体可以查看 这里 ,包括指令的具体意思,这里不过多赘述。(默认值:private)

浏览器的缓存机制是根据 HTTP 报文的缓存标识进行的,浏览器第一次向服务器发起该请求后拿到请求结果,会根据响应报文中 HTTP 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结果。
浏览器缓存策略分为两种: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

强制缓存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可以看到请求返回的状态码都是200,并且 Size 代表该缓存的位置。

浏览器读取缓存的顺序为memory –> disk。

三级缓存原理 (访问缓存优先级):

在浏览器中,浏览器会在js,字体,图片等文件解析执行后直接存入内存缓存中,那么当刷新页面时只需直接从内存缓存中读取(from memory cache);而css文件则会存入硬盘文件中,所以每次渲染页面都需要从硬盘读取缓存(from disk cache)。

为什么CSS会放在硬盘缓存中?
因为CSS文件加载一次就可渲染出来,我们不会频繁读取它,所以它不适合缓存到内存中,但是js之类的脚本却随时可能会执行,如果脚本在磁盘当中,我们在执行脚本的时候需要从磁盘取到内存中来,这样IO开销就很大了,有可能导致浏览器失去响应。

若服务器的资源最后被修改时间 > If-Modified-Since的字段值
则重新返回资源,状态码为200;否则则返回304,代表资源无更新,可继续使用缓存文件

If-None-Match 的字段值 = 该资源在服务器的Etag值
一致则返回304,代表资源无更新,继续使用缓存文件;不一致则重新返回资源文件,状态码为200。

ETag 和 Last-Modified 区别

参考链接:
https://juejin.im/entry/5ad86c16f265da505a77dca4
https://www.cnblogs.com/suihang/p/12855345.html
https://www.jianshu.com/p/54cc04190252

⑺ 前端是什么意思

移动前端开发和web前端开发都属于前端开发,具体有以下区别。 1、业务的应用场景 web前端开发主要指传统的PC端网页开发,页面主要是运行在PC端浏览器中,移动前端开发出来的页面主要是运行在手机上。直观上会感觉,PC端页面大一些,移动端页面小一些,但是根据开发经验,页面大可并不代表书写的代码复杂,页面小也并不意味着开发简单,难与易主要还是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 2、新技术的使用由于在移动端主要以webkit内核为主,对于HTML5等新技术支持的更好,所以可以更大范围的使用新技术,而PC端开发由于很多场景下要求兼容IE等老版本浏览器,出于浏览器兼容性的考虑,有些情况下限制了新技术的使用。 3、页面的适配性传统PC端的页面开发一般都会选择给页面设定一个固定宽度,两侧有留白,但是移动端的页面由于其载体手机屏幕比PC要小很多,一般都会选择尽可能多的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内容,这就要求移动端页面要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屏幕尺寸的手机并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这一点上来说移动端页面的适配难度更高一些。 4、页面的性能 PC端的网络情况一般比较稳定,都是通过网线或者Wi-Fi连接网络,但是移动端就比较复杂,除了Wi-Fi,还有2G、3G、4G甚至是在几种不同的网络连接中交替切换也经常发生。不稳定的网络连接对页面性能带来的挑战是移动端的页面资源不能太大,否则在恶劣网络情况下时,页面将会无法访问 ,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5、框架选型由于移动端网络情况的不稳定,导致我们在移动端页面框架选型时,一般只考虑小而美的框架,例如像zepto.js这样的压缩之后只有9.6K,就能满足一般业务的需要,如果是想要构建更复杂的单页面应用,可以选择像vue.js这样的框架,功能强大,但体积压缩后却只有20多K。而web端相对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一些比较重型的框架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加以考虑,例如古老但庞大的ext.js,依然凭借着众多UI组件活跃在一些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项目中。(7)前端治本机制扩展阅读 Web前端开发需要掌握的技术: 1、熟练掌握前端开发技术(HTML5、JS、JSON、XHTML、CSS3),了解各项技术的相关标准。 2、掌握Ajax异步编程,能够写出高性能、可复用的前端组件。 3、对OO、MVC、MVVM等编程思想、前端框架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一个前端框架(常用前端框架 Vuejs,AngularJS,React,Bootstrap,QUICK UI,移动端有:Frozen UI,weUI ,SUI,MUI,AUI)了解其原理(框架有很多,选择两三个主流的框架,熟练,深度了解才可以)。 4、善于Web性能优化,可访问性、对SEO等有良好的体验;理解表现层与数据层分离的概念、 Web语义化(这些也是在找工作中,很有用的加分项)。 5、了解前端安全机制,熟悉HTTP协议以及浏览器缓存策略。 6、熟悉常见JS开发框架源码实现,(如:prototype、jQuery、Mootools,Ext, Dojo,underscore、YUI、Kissy),至少熟练一种(当然也不要去选一些用的人很少的框架,要明白大项目都是团队做,不能自己搞一套)。 7、拥有良好的代码编写,设计文档撰写的经验,熟练使用Git等版本控制工具。 8、对常见的浏览器兼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并有可靠的解决方案,如IE6/7/8/9、 Firefox、Safari、Chrome。 9、具有较高的审美(这个很重要,多去见识一些模板,高端的项目,就能感觉到有多大的差距)。

⑻ 前端性能优化总结(一)-js、css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网页的打开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首屏作为直面用户的第一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优化用户体验更是我们前端开发非常需要 focus 的东西之一。

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当打开一个网页,往往关心的是从输入完网页地址后到最后展现完整页面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用户体验越好。所以作为网页的开发者,就从输入url到页面渲染呈现这个过程中去提升网页的性能。

所以输入URL后发生了什么呢?在浏览器中输入url会经历域名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资源解析等步骤。

http缓存优化是网页性能优化的重要一环,这一部分我会在后续笔记中做一个详细总结,所以本文暂不多做详细整理。本文主要从网页渲染过程、网页交互以及Vue应用优化三个角度对性能优化做一个小结。

首先谈谈拿到服务端资源后浏览器渲染的流程:

关键渲染路径是浏览器将 HTML、CSS、JavaScript 转换为在屏幕上呈现的像素内容所经历的一系列步骤。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的的浏览器渲染流程。

为尽快完成首次渲染,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减小以下三种可变因素:

首先,DOM 和 CSSOM 通常是并行构建的,所以 CSS 加载不会阻塞 DOM 的解析。

然而,由于 Render Tree 是依赖于 DOM Tree 和 CSSOM Tree 的,
所以他必须等待到 CSSOM Tree 构建完成,也就是 CSS 资源加载完成(或者 CSS 资源加载失败)后,才能开始渲染。因此,CSS 加载会阻塞 Dom 的渲染。

由此可见,对于 CSSOM 缩小、压缩以及缓存同样重要,我们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去优化。

当浏览器遇到 script 标记时,会阻止解析器继续操作,直到 CSSOM 构建完毕,JavaScript 才会运行并继续完成 DOM 构建过程。

当页面中元素样式的改变并不影响它在文档流中的位置时(例如:color、background-color、visibility 等),浏览器会将新样式赋予给元素并重新绘制它,这个过程称为重绘。

回流(Reflow)
当 Render Tree 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的尺寸、结构、或某些属性发生改变时,浏览器重新渲染部分或全部文档的过程称为回流。

有时即使仅仅回流一个单一的元素,它的父元素以及任何跟随它的元素也会产生回流。现代浏览器会对频繁的回流或重绘操作进行优化:浏览器会维护一个队列,把所有引起回流和重绘的操作放入队列中,如果队列中的任务数量或者时间间隔达到一个阈值的,浏览器就会将队列清空,进行一次批处理,这样可以把多次回流和重绘变成一次。
当你访问以下属性或方法时,浏览器会立刻清空队列:

因为队列中可能会有影响到这些属性或方法返回值的操作,即使你希望获取的信息与队列中操作引发的改变无关,浏览器也会强行清空队列,确保你拿到的值是最精确的。

避免频繁操作样式,最好一次性重写 style 属性,或者将样式列表定义为 class 并一次性更改 class 属性。

避免频繁操作 DOM,创建一个 documentFragment,在它上面应用所有 DOM 操作,最后再把它添加到文档中。
也可以先为元素设置 display: none,操作结束后再把它显示出来。因为在 display 属性为 none 的元素上进行的 DOM 操作不会引发回流和重绘。
避免频繁读取会引发回流/重绘的属性,如果确实需要多次使用,就用一个变量缓存起来。
对具有复杂动画的元素使用绝对定位,使它脱离文档流,否则会引起父元素及后续元素频繁回流。

图片懒加载在一些图片密集型的网站中运用比较多,通过图片懒加载可以让一些不可视的图片不去加载,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的图片导致请求阻塞(浏览器一般对同一域名下的并发请求的连接数有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将页面中的img标签src指向一张小图片或者src为空,然后定义data-src(这个属性可以自定义命名,我才用data-src)属性指向真实的图片。src指向一张默认的图片,否则当src为空时也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可以指向loading的地址。注意,图片要指定宽高。

当载入页面时,先把可视区域内的img标签的data-src属性值负给src,然后监听滚动事件,把用户即将看到的图片加载。这样便实现了懒加载。

事件委托其实就是利用JS事件冒泡机制把原本需要绑定在子元素的响应事件(click、keydown……)委托给父元素,让父元素担当事件监听的职务。事件代理的原理是DOM元素的事件冒泡。
优点:

例如有一个列表需要绑定点击事件,每一个列表项的点击都需要返回不同的结果。
传统写法:

传统方法会利用for循环遍历列表为每一个列表元素绑定点击事件,当列表中元素数量非常庞大时,需要绑定大量的点击事件,这种方式就会产生性能问题。这种情况下利用事件委托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改用事件委托:

输入搜索时,可以用防抖debounce等优化方式,减少http请求;
这里以滚动条事件举例:防抖函数 onscroll 结束时触发一次,延迟执行

节流函数:只允许一个函数在N秒内执行一次。滚动条调用接口时,可以用节流throttle等优化方式,减少http请求;
下面还是一个简单的滚动条事件节流函数:节流函数 onscroll 时,每隔一段时间触发一次,像水滴一样

参考链接: https://zhuanlan.hu.com/p/113864878?from_voters_page=true

⑼ web前端缓存机制

前端缓存机制有多种,如浏览器缓存、CDN缓存、DNS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等。

CDN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原理是将资源存放在各地的缓存服务器上,当用户请求资源时,从就近的服务器上返回缓存的资源,而不需要每次都从源服务器获取,减轻源服务器的压力,又能提升用户的访问速度。

浏览器可以将用户请求的资源进行缓存,存放在本地。浏览器缓存一般通过请求头来设置。
与浏览器缓存有关的头部有:

浏览器会将服务器的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缓存在本地,这样用户在访问网站时,不用每次都去查询DNS映射表。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架设的一个服务器 ,这个代理服务器会帮助浏览器去请求页面,然后将页面进行处理和压缩(例如压缩图片和文件),使页面变小,再传输给浏览器。大部分代理服务器都有缓存的功能,如果浏览器所请求的文件在它本机中存在且是最新的,就不需要再从源服务器请求数据,提高了浏览速度。

在浏览某个页面时,浏览器会判断页面的关联内容,进行预加载。用户在浏览A页面时,就加载好B页面,这样当用户去访问B页面时,B页面很快就出来,提升了用户体验。但这个机制有一定的缺陷,就是预判不一定准确,可能会造成流量和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