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uboot脚本执行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uboot脚本执行

发布时间: 2023-01-18 21:00:04

⑴ 如何在linux下用openjtag 烧写uboot到MINI6410上(arm板子已是板砖,所以不用说uboot烧写uboot的方法)

首先要有 CPU 和 内存的初始化代码。
可以从Uboot中提取出来,编译成bin下载到内存运行,也可以通过OpenJtag的脚本操作CPU 寄存器完成初始化。

内存初始化完成后,直接用OpenJtag将完整的Uboot下载到连接时指定的地址运行即可。
Uboot可以运行了,后面的就不成问题了。
另外用SD卡,也能很方便的解决问题。

⑵ 华为机顶盒的启动文件是什么

1.适用型号:华为悦和V9_V9U_V9E_V9A_V8,型号EC6108V9U,CPU Hi3798M,1G内存,4G存储。如何检查:可以按遥控器上的“设置”键进入设置页面(需要操作代码)。打开“更多”后,可以找到“版本信息”和“设备信息”,查看型号是否一致。如果不同意,尽量不要继续。有换砖的风险。
华为悦和
EC6108V9U型
点击“设置”
输入“操作代码”
点击“更多”
点击“版本信息”
版本信息
"设备信息"
2.其他型号:如果有“远程”“远程维护”字样的开关,可以尝试破解。远程维护开关,打开“设置”看看,如果不行,需要尝试其他方法。如何查看:也可以在“更多”页面找到。
“远程维护”开关
3.打开盒子的“远程维护”开关,将其设置为“允许”。有的盒子打开“远程维护”开关,界面有验证码。自己做笔记(验证码是后面STB工具里需要的密码)。
设置为“允许”
4.确保计算机和机顶盒的IP在同一个网段(子网)。如果所有的IP都是通过DHCP获得的,默认是同一个网段。可以使用WIFI或者有线网络,但是盒子先识别网线。如果要用WIFI,一定要拔掉网线。
02计算机操作
1.华为机顶盒管理工具是华为机顶盒管理和修改的强大且完全免费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修改机顶盒的重要参数。
运行华为机顶盒管理工具(STBManageTool),导入许可证,找到。dat文件,选择导入,然后点击“导入许可证”。软件会自动跳转到首页,填写左上角盒子的IP地址、用户名(华为默认不需要管)和密码(如果打开遥控器时有验证码,在这里输入验证码),点击连接。
点击“浏览”
选择“.dat”文件
输入机器的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单击连接。
正常连接后,会出现盒子信息。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启用远程登录"开关,在"打开"位置,然后点击提交。当左下角显示“部分成功”时,第一步完成。
“部分成功”
2.机顶盒开机,然后破解。找到“悦盒破解工具. bat”文件,双击打开。
双击鼠标左键打开
打开后台界面
3.输入盒子的IP地址(打开盒子的无线管理就能看到),然后回车。几秒钟后,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这个词。过一会儿,界面会自动从黑色变成蓝色。此时我们输入“1”,软件会自动写入破解程序。
输入IP地址框。
输入“1”并按回车键。
如果稍后盒子没有自动重启,我们将输入“4”,按下回车键后盒子将自动重启。
03盒端操作
盒子自动重启后,如果成功进入主页面,就说明我们ROOT成功了。
1.首先,我们必须做的第一步:“恢复出厂设置”。可以按遥控器上的“设置”键进入设置页面(需要操作码),点击“恢复出厂”,再点击“恢复”。
2.恢复出厂设置后,盒子会重启,再次进入主界面。然后我们就可以安装相关的操作工具了。工具类型请参考下图。
有了Lucky Patcher,我们可以“卸载”或“冻结”系统程序,优化内存使用,让盒子运行更流畅。(我个人倾向于“冷冻”。万一关键程序卸载了,启动不了就卡盒子了。)

⑶ 如何查看uboot编译哪一个board目录

U-Boot编译命令
对于mini2440开发板,编译U-Boot需要执行如下的命令: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使用上面的命令编译U-Boot,编译生成的所有文件都保存在源代码目录中。为了保持源代码目录的干净,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一个外部目录,而不是在源代码目录中,下面的2种方法都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 /tmp/build目录:
$ export BUILD_DIR=/tmp/build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 make O=/tmp/build mini2440_config (注意是字母O,而不是数字0)
$ make all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方便读者理解,这里主要针对第一种编译方式(目标输出到源代码所在目录)进行分析。
2.1.2 U-Boot配置、编译、连接过程
U-Boot开头有一些跟主机软硬件环境相关的代码,在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这些代码都被执行一次。

1. U-Boot 配置过程
(1)定义主机系统架构
HOSTARCH := $(shell uname -m | \
sed -e s/i.86/i386/ \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
-e s/sa110/arm/ \
-e s/powerpc/ppc/ \
-e s/ppc64/ppc/ \
-e s/macppc/ppc/)
“sed –e”表示后面跟的是一串命令脚本,而表达式“s/abc/def/”表示要从标准输入中,查找到内容为“abc”的,然后替换成“def”。其中“abc”表达式用可以使用“.”作为通配符。
命令“uname –m”将输出主机CPU的体系架构类型。作者的电脑使用Intel Core2系列的CPU,因此“uname –m”输出“i686”。 “i686”可以匹配命令“sed -e s/i.86/i386/”中的“i.86”,因此在作者的机器上执行Makefile,HOSTARCH将被设置成“i386” 。
(2)定义主机操作系统类型
HOSTOS := $(shell uname -s | tr '[:upper:]' '[:lower:]' | \
sed -e 's/\(cygwin\).*/cygwin/')
“uname –s”输出主机内核名字,作者使用Linux发行版Ubuntu9.10,因此“uname –s”结果是“Linux”。“tr '[:upper:]' '[:lower:]'”作用是将标准输入中的所有大写字母转换为响应的小写字母。因此执行结果是将HOSTOS 设置为“linux”。
(3)定义执行shell脚本的shell
# Set shell to bash if possible, otherwise fall back to sh
SHELL := $(shell if [ -x "$$BASH" ]; then echo $$BASH; \
else if [ -x /bin/bash ]; then echo /bin/bash; \
else echo sh; fi; fi)
"$$BASH"的作用实质上是生成了字符串“$BASH”(前一个$号的作用是指明第二个$是普通的字符)。若执行当前Makefile的shell中定义了“$BASH”环境变量,且文件“$BASH”是可执行文件,则SHELL的值为“$BASH”。否则,若“/bin/bash”是可执行文件,则SHELL值为“/bin/bash”。若以上两条都不成立,则将“sh”赋值给SHELL变量。
由于作者的机器安装了bash shell,且shell默认环境变量中定义了“$BASH”,因此SHELL 被设置为$BASH 。
(4)设定编译输出目录
ifdef O
ifeq ("$(origin O)", "command line")
BUILD_DIR := $(O)
endif
endif
函数$( origin, variable) 输出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串,输出结果由变量variable定义的方式决定,若variable在命令行中定义过,则origin函数返回值为"command line"。假若在命令行中执行了“export BUILD_DIR=/tmp/build”的命令,则“$(origin O)”值为“command line”,而BUILD_DIR被设置为“/tmp/build”。
ifneq ($(BUILD_DIR),)
saved-output := $(BUILD_DIR)

# Attempt to create a output directory.
$(shell [ -d ${BUILD_DIR} ] || mkdir -p ${BUILD_DIR})
若${BUILD_DIR}表示的目录没有定义,则创建该目录。
# Verify if it was successful.
BUILD_DIR := $(shell cd $(BUILD_DIR) && /bin/pwd)
$(if $(BUILD_DIR),,$(error output directory "$(saved-output)" does not exist))
endif # ifneq ($(BUILD_DIR),)
若$(BUILD_DIR)为空,则将其赋值为当前目录路径(源代码目录)。并检查$(BUILD_DIR)目录是否存在。
OBJTREE := $(if $(BUILD_DIR),$(BUILD_DIR),$(CURDIR))
SRCTREE := $(CURDIR)
TOPDIR := $(SRCTREE)
LNDIR := $(OBJTREE)
… …
MKCONFIG := $(SRCTREE)/mkconfig
… …
ifneq ($(OBJTREE),$(SRCTREE))
obj := $(OBJTREE)/
src := $(SRCTREE)/
else
obj :=
src :=
endif
CURDIR变量指示Make当前的工作目录,由于当前Make在U-Boot顶层目录执行Makefile,因此CURDIR此时就是U-Boot顶层目录。
执行完上面的代码后, SRCTREE,src变量就是U-Boot代码顶层目录,而OBJTREE,obj变量就是输出目录,若没有定义BUILD_DIR环境变量,则SRCTREE,src变量与OBJTREE,obj变量都是U-Boot源代码目录。而MKCONFIG则表示U-Boot根目录下的mkconfig脚本。
2. make mini2440_config命令执行过程
下面分析命令“make mini2440_config”执行过程,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这里主要分析将编译目标输出到源代码目录的情况。
mini244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mini2440 samsung s3c24x0
其中的依赖“unconfig”定义如下:
unconfig:
@rm -f $(obj)include/config.h $(obj)include/config.mk \
$(obj)board/*/config.tmp $(obj)board/*/*/config.tmp \
$(obj)include/autoconf.mk $(obj)include/autoconf.mk.dep
其中“@”的作用是执行该命令时不在shell显示。“obj”变量就是编译输出的目录,因此“unconfig”的作用就是清除上次执行make *_config命令生成的配置文件(如include/config.h,include/config.mk等)。
$(MKCONFIG)在上面指定为“$(SRCTREE)/mkconfig”。$(@:_config=)为将传进来的所有参数中的_config替换为空(其中“@”指规则的目标文件名,在这里就是“mini2440_config ”。$(text:patternA=patternB),这样的语法表示把text变量每一个元素中结尾的patternA的文本替换为patternB,然后输出) 。因此$(@:_config=)的作用就是将mini2440_config中的_config去掉,得到mini2440。
因此“@$(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mini2440 samsung s3c24x0”实际上就是执行了如下命令:
./mkconfig mini2440 arm arm920t mini2440 samsung s3c24x0
即将“mini2440 arm arm920t mini2440 samsung s3c24x0”作为参数传递给当前目录下的mkconfig脚本执行。
在mkconfig脚本中给出了mkconfig的用法:
# Parameters: Target Architecture CPU Board [VENDOR] [SOC]
因此传递给mkconfig的参数的意义分别是:
mini2440:Target(目标板型号)
arm:Architecture (目标板的CPU架构)
arm920t:CPU (具体使用的CPU型号)
mini2440:Board
samsung:VENDOR(生产厂家名)
s3c24x0:SOC

⑷ 在mini2440中把uboot放到norflash,内核,根文件系统,应用程序放在nandflash,系统如何启动

非常简单,mini2440从Nor启动后,CPU运行在0x00000000地址,这片地址实际对应NorFlash,因为NorFlash是一个Ramlike器件,所以读取数据方法更内存一样,在Uboot的启动文件start.s中,有一个一段代码实现NorFlash复制到SRAM的功能,复制代码完成后,通过指令,使用CPU跳到内存执行。这时候,Uboot通过另外的代码,实际是Nand subsystem部分,把kernel从Nand读到内存上,再通过指令,然后CPU跳到Kernel入口地址执行。
一旦Kernel跑起来,Kernel通过Uboot传递CMDLINE就可发现到根文件系统的分区了。所以根文件再通过一些列复杂的机制,最终把文件系统挂入系统中。
要完全了解这个过程,必须要完完整整地把Uboot和Kernel移植一遍才知道。
最后补充一下,mini2440上使用Uboot、supervivi,vivi之类的Bootloader实际功能都差不多。

⑸ 如何将U-boot烧录到Nand中如何用tftp,nfs加载内核和文件系统

【系统启动过程简介】初始化代码读取uboot到内存里面,然后跳转到uboot那里去执行uboot,uboot初始化必要的硬件,加载一些驱动,其中包括nandflash的驱动,然后根据uboot里面设置的一个启动命令:;bootm0x30007FC0意思就是,先去读取nandflash,从0x100000开始,长度为0x200000的数据到memory的0x30007FC0处,然后bootm表示从memory的0x30007FC0开始运行。也就是去运行内核镜像了。然后,内核会自己解压缩,然后执行,初始化硬件,加载驱动模块,最后去挂载rootfs,#defineCONFIG_BOOTARGS"root=/dev/mtdblock2rwinit=/linuxrcconsole=ttyS0,115200mem=16Mrootfstype=yafffs2"此文件系统,也是你实现自己用相应的文件系统制作工具,制作的,然后烧写到对应的位置的。上面中root=/dev/mtdblock2,表示,要去/dev/mtdblock2,也就是mtd的第3个分区,去加载。而这里的mtd的第3个分区具体对应的nandflash中的的地址,是你在内核中,一般是在core.c自己定义的的nandflash的分区。一般是uboot是第一个分区,内核kernel是第二个,然后就是rootfs是第三个分区,也就是/dev/mtdblock2。例如分区:staticstructmtd_partitionrm9200_partitions[3]={{/*uboot256K*/.name="uboot",.size=0x40000,.offset=0},{/*kernel1.768M*/.name="kernel",.size=0x1C0000,.offset=0x40000},{/*rootfs2M*/.name="rootfs",.size=0x200000,.offset=0x200000},};如果按照上面分区,定义的/dev/mtdblock2的起始地址是0x200000,还算成大小是2M的位置,然后,内核启动挂载rootfs的时候,就是,以上面从uboot传过来的参数中yaffs2格式,到nandflash的2M的地址读取并加载rootfs,加载完成后,这样,里面对应的根目录,以及所有的文件,文件夹就都可以识别了。然后才会去读取并运行初始化脚本相关的东西,最后初始化console控制台,然后才能看到那个常见的#,才可以输入命令,比如ls,才可以和系统交互。所以,实际就是这个rootfs,对应着mtdblock2,对应的某个nandflash上的地址,比如此处的2M的地方。而不是内核kernel这个文件映射的。

⑹ trace32执行脚本提示debugportfail

硬件连接不正确。debugportfailerrorintrace32前端,浅谈使用Vue构建前端10w家加代码量的单页面应用开发底层,提示debugportfail是硬件连接不正确导致的,此时UBoot的代码已经执行了一部分了,虽然可以正常进行单步调试等,但是进行读取CPU寄存器等操作会导致整个芯片失去响应。

⑺ 如何调试s5pc210 uboot

AM335x上u-boot启动的过程是先加载spl,spl初始化DDR之后加载u-boot。AM335x内部SRAM能加载大概100kB的spl,但是为避免调试时候乱跑,u-boot需要用-O0编译,这样spl的大小会超过内部SRAM的大小,所以需要修改代码根目录的config.mk,把spl和u-boot区别对待,找到
OPTFLAGS= -Os #-fomit-frame-pointer
改成
ifeq ($(CONFIG_SPL_BUILD),y)
OPTFLAGS= -Os #-fomit-frame-pointer
else
OPTFLAGS= -O0 -fPIC #Debug
OPTFL
然后就可以编译了(我的u-boot在/home/lxz/am335x_bsp/u-boot-2013.01/)
make oROSSxCOaP3L5=abmpnunb-etbi- 3.CH/
make CROSS_COMPILE=arm-none-eabi- ARCH=arm distclean
make CROSS_COMPILE=arm-none-eabi- ARCH=arm am335x_evm_config
make CROSS_COMPILE=arm-none-eabi- ARCH=arm
编译完以后,spl在代码根目录下spl/u-boot-spl.bin,再修改ZylinCDT的Initialize Command脚本(J-Link GDBServer在192.168.9.225这台机器上运行)
target remote 192.168.9.225:2331
file /home/lxz/am335x_bsp/u-boot-2013.01/spl/u-boot-spl
load
monitor go
monitor halt
file /home/lxz/am335x_bsp/u-boot-2013.01/u-boot
load
add-symbol-file /home/lxz/am335x_bsp/u-boot-2013.01/u-boot 0x87af5000
基本的思路是,先加载spl,运行,让spl去初始化DDR,然后加载u-boot,然后把符号文件位置加到u-boot重定位之后的地址上。这个地址可以从u-boot根目录下arch/arm/lib/board.c的board_init_f函数最后几行“gd->relocaddr = addr;”这句得到,可以先调试一遍,看到这个地址值之后再加上上述脚本的最后一句话。
其他处理器可以用初始化脚本来初始化DDR,但是AM335x初始化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适合写脚本,不如就直接借用已经编译好的spl。

⑻ 机顶盒开机脚本在哪里

从uboot开始运行。
1.uboot存储在flash设备的0地址处,上电后,从uboot开始运行。
2.uboot起来后会运行bootcmd变量中的指令,bootcmd会读取kernel镜像,然后用bootm命令去解压kernel镜像并运行kernel,运行kernel时,bootargs变量值会传递给kernel。
3.kernel起来后根据bootargs中root描述挂载rootfs。
4.rootfs挂载成功后,会运行init进程。
5.init进程起来后,会执行启动脚本。
6.启动脚本中运行app。

⑼ 如何运行U-boot目录下examples下的hello

hello_world不是UBOOT命令, 当然你可以把它移植成为UBOOT命令, 但并没有意义.

编译hello_world完成后, 可以生成.srec 或.bin格式

1. 如果你在编译UBOOT时配置了loads命令, 可以运行loads来加载.srec (再运行run命令来执行. 有点记不清楚是否是run命令)

2. 如果 如果你在编译UBOOT时配置了loadb命令, 可以运行loads来加载.bin (再运行run命令来执行. 有点记不清楚是否是run命令)

3. 跟烧写uboot一样, 把example.bin写入flash, 然后运行go 0xaddress+4 (the start addr of .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