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ython后端开发工程师面试
第一步:自我介绍
第二步:公司介绍
第三步:技术基础
第四步:项目介绍
第五步:待遇
自我介绍,简单直接,姓名,籍贯,大学,工作经历
示例如下:
你好,面试官,我叫XX,来自XX,本科毕业于XX,主修XX专业,有X年工作经验,在上一家公司担任python后端开发工程师的职位。
公司名称是XX、公司主要做外包软件、都有软件定制/商城定制、前端2个后端2个运维1个
主要是根据你简历中填写的技术,根据我的简历中所写的,总结几点如下:
字典的查询流程:
不可变对象可哈希, str , fronzenset , tuple ,自己实现的类,要重载 __hash__ 方法。
dict内存花销大,但是查询速度快,自定义的对象或者python内部的对象都是dict包装的。
dict的存储顺序和元素添加顺序有关,添加顺序可能改变已有数据的顺序。
集合:是一个可以存放任意数据类型的可变无序的映射集合。
set和dict类似,set的核心也是散列表,但是表元只包含值的引用。 由于散列表的特性,set的元素不能重复,且无序。 内部由哈希实现,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1),所以性能很高,实现了魔法函数 __contains__ 可以使用in来查找。 set的去重是通过两个函数 __hash__ 和 __eq__ 实现的。
(1)浅拷贝
定义:浅拷贝只是对另外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的拷贝,这两个变量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的变量值。
浅拷贝的特点:
(2)深拷贝:
定义:一个变量对另外一个变量的值拷贝。
深拷贝的特点:
Python GC主要使用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来跟踪和回收垃圾。在引用计数的基础上,通过“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解决容器对象可能产生的循环引用问题,通过“分代回收”(generation collectio n)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GIL全称 Global Interpreter Lock ,中文解释为全局解释器锁。它并不是Python的特性,而是在实现python的主流Cpython解释器时所引入的一个概念,GIL本质上就是一把互斥锁,将并发运行变成串行,以此来控制同一时间内共享数据只能被一个任务所修改,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GIL保护的是解释器级别的数据,但是用户自己的数据需要自己加锁处理。
既然有了GIL的存在,一个进程中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被执行,无法利用cpu的多核机制,导致多线程用于I/O密集型,多进程用于计算密集型,如金融分析等。
死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或者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互相等待现象,若无外力的作用,都将一直处于阻塞状态,这些互相等待的进程或者线程就被称为死锁。
解决方法,使用递归锁(RLock)
这个RLock内部有一个Lock和一个counter变量,counter记录着acquire的次数,从而使得资源可以被多次require。直到一个线程所有的acquire都被release,其他的线程才能获得资源。上面的例子如果使用RLock代替Lock,则不会发生死锁
可以直接认为是linux,毕竟搞后端的多数是和linux打交道。
那么如何避免粘包问题呢?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明确两个包之间的边界.
UDP不存在粘包问题,是由于UDP发送的时候,没有经过Negal算法优化,不会将多个小包合并一次发送出去。另外,在UDP协议的接收端,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这样接收端应用程序一次recv只能从socket接收缓冲区中读出一个数据包。也就是说,发送端send了几次,接收端必须recv几次(无论recv时指定了多大的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