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web版和文库版区别是什么
web版和文库版区别如下:
1、版本不同。
文库版是作者通过出版社发售的实体书版本。web版是作者在网上连载的版本。
2、作用不同。
文库版可以挣钱。web版是免费公开草稿,无法挣钱。
3、呈现形式不同。
文库版是实体书的形式,web是网页版本。
版本简介:
版本,汉语词语,拼音是bǎn běn,意思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事物上,形容对象相同但介绍方法等不同的两个事物。出自《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
版本一般分为文库版、平装版、完全版。文库版是日本出版物的形式之一,是以普及为目的的小型书,便于携带,而且比较便宜。平装版前后都是彩页。
web版是最初发表的,文库版是作者修改web版后再给出版社的编辑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版本,除了作品主线相同之外,作品其余的细节都与web版存在差异。
㈡ web是什么
web,全称为World Wide Web,是全球广域网的简称,也称为万维网,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动态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
表现形式
1、超文本(Hyper text)
超文本是一种用户接口方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接到其他字段或者文档的超文本链接,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文字。
2、超媒体(hypermedia)
超媒体是超级媒体的简称。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动画。
3、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2)什么是web升级版本扩展阅读:
万维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相距遥远的人们,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展亲密的关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以及精神。情感经历、政治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
尽管使用万维网仍然要依靠于存在自身缺陷的物化的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们熟悉的方式如图书馆、出版物那样实在的东西。因此信息传播是经由万维网和英特网来实现,而无须被搬运具体的书卷,或者手工的或实物的复制而限制。而且数字储存方式的优点是,你可以比查阅图书馆或者实在的书籍更容易有效率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
㈢ 什么是Web版
web的本意是蜘蛛网和网的意思,在网页设计中我们称为网页的意思。现广泛译作网络、互联网等技术领域。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web版就是电脑网页版本,区别于手机APP版本的软件。
拓展资料:
1、所谓网站(Website),就是指在网际网路(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简单地说,网站是一种通讯工具,就像布告栏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信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路服务(网络服务),又或收集想要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信息)或者享受网路服务。
2、网页有多种分类,我们笼统意义上的分类是动态和静态的页面,原则上讲静态页面多通过网站设计软件来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改,相对的比较滞后,当然现在有网站管理系统,也可以生成静态页面~我们称这种静态页面为伪静态。动态页面通过网页脚本与语言自动处理自动更新的页面,比方说贴吧,他就是通过网站服务器运行程序,自动处理信息,按照流程更新网页。
㈣ web的版本区别
Web 2.0是关于互联网上的下一代应用程序,特点是用户产生内容,合作化,社区化。任何人可以参与到内容的创建中。在YouTube上上传一个视频,在 Flickr上上传参加聚会的照片,或者在Blogspot上写自己的政治见解,所有这些都不需要专门技术,仅仅需要连接上互联网。参与改变了我们对于内容的理解:内容不是固定在发布商那里,它是活动在任何地方的。Google的AdSense带来了一个即时的商业模式,尤其对于博客作者,并且视频共享网站已经重写了流行文化和内容过滤的规则。
当你围绕Web1.0或者2.0创业的时候,建设一个安全的,可扩展的数据中心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对于进入把软件当成服务的行业,大量的时间和资本依 旧是进入的一个门槛。而且,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的软件开发依然复杂。并且创建一个成功的应用程序还需要辛勤的部署和维护。 Web 3.0通过改变传统软件行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来改变现有的一切。新的Web 3.0强调的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创新。代码编写,协作,调试,测试,部署,运行都在云计算上完成。当创新从时间和资本的约束中解脱出来,它就可以欣欣向荣。
对于企业来说,Web 3.0意味着SaaS程序可以比传统的C-S软件更快,更高效的开发,部署,升级。
对于开发者来说,Web 3.0意味着他们需要创建一个理想的应用程序东西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想法,一个浏览器。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个开发人员都可以访问强大的云计算,Web 3.0是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对于独立软件开发商,Web 3.0意味着他们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专注提供给客户的核心价值上,而不是支持它的基础架构。因为代码生长在云计算上,全球的精英可以为它做贡献。因为它运行在云计算上,全球的市场都可以把它作为服务来订阅。 CGI是外部应用程序(CGI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接口标准,是WWW服务器运行时外部程序的规范,按照CGI编写的程序可以扩展服务器的功能,完成服务器本身不能完成的工作,外部程序执行时间可以生成HTML文档,并将文档返回WWW服务器。CGI应用程序能够与浏览器进行交互作用,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的API与数据库服务器等外部数据源进行通信,如一个CGI程序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数据,然后格式化为HTML文档后发送给浏览器,也可以将从浏览器获得的数据放到数据库中。几乎使用的服务器软件都支持CGI,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WWW服务器内置语言编写CGI,其中包括流行的C、C 、VB和Delphi等。
从体系结构上来看,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输入查询信息,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发出带有查询信息的请求,Web服务器按照CGI协议激活外部CGI程序,由该程序向DBMS发出SQL请求并将结果转化为HTML后返回给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返回给Web浏览器。这种结构体现了客户/服务器方式的三层模型,其中Web服务器和CGI程序实际起到了HTML和SQL转换的网关的作用。CGI的典型操作过程是:分析CGI数据;打开与DBMS的连接;发送SQL请求并得到结果;将结果转化为HTML;关闭DBMS的连接;将HTML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器。其访问频率大,尤其是热点数据。但其主要的缺点是:①客户端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通信必须通过Web服务器,且Web服务器要进行数据与HTML文档的互相转换,当多个用户同时发出请求时,必然在Web服务器形成信息和发布瓶颈。②CGI应用程序每次运行都需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效率低,操作费时;③CGI应用程序不能由多个客户机请求共享,即使新请求到来时CGI程序正在运行,也会启动另一个CGI应用程序,随着并行请求的数量增加,服务器上将生成越来越多的进程。为每个请求都生成进程既费时又需要大量内存,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导致性能降低并增加等待时间;④由于SQL与HTML差异很大,CGI程序中的转换代码编写繁琐,维护困难;⑤安全性差,缺少用户访问控制,对数据库难以设置安全访问权限;⑥HTTP协议是无状态且没有常连接的协议,DBMS事务的提交与否无法得到验证,不能构造Web上的OLTP应用。 为了克服CGI的局限性,出现的另一种中间件解决方案是基于服务器扩展API的结构。与CGI相比,API应用程序与Web服务器结合得更加紧密,占用的系统资源也少得多,而运行效率却大大提高,同时还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安全性。
服务器API一般作为一个DLL提供,是驻留在WWW服务器中的程序代码,其扩展WWW服务器的功能与CGI相同。WWW开发人员不仅可以API解决CGI可以解决的一切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解决基于不同WWW应用程序的特殊请求。各种API与其相应的WWW服务器紧密结合,其初始开发目标服务器的运行性能进一步发掘、提高。用API开发的程序比用CGI开发的程序在性能上提高了很多,但开发API程序比开发CGI程序要复杂得多。API应用程序需要一些编程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多线程、进程同步、直接协议编程以及错误处理等。主要的WWW API有Microsoft公司的ISAPI、Netscape公司的NSAPI和OReily公司的WSAPI等。使用ISPAI开发的程序性能要优于用CGI开发的程序,这主要是因为ISAPI应用程序是一些与WWW服务器软件处于同一地址空间的DLL,因此所有的HTTP服务器进程能够直接利用各种资源这显然比调用不在同一地址空间的CGI程序语句要占用更少的系统时间。而NSAPI同ISAPI一样,给WWW开发人员定制了Netscape WWW服务器基本服务的功能。开发人员利用NSAPI可以开发与WWW服务器的接口,以及与数据库服务器等外部资源的接口。
虽然基于服务器扩展API的结构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各种功能,连接所有支持32位ODBC的数据库系统,但这种结构的缺陷也是明显的:①各种API之间兼容性很差,缺乏统一的标准来管理这些接口; ②开发API应用程序也要比开发CGI应用复杂得多; ③这些API只能工作在专用Web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上。 Java的推出,使WWW页面有了活力和动感。Internet用户可以从WWW服务器上下载Java小程序到本地浏览器运行。这些下载的小程序就像本地程序一样,可独立地访问本地和其他服务器资源。而最初的Java语言并没有数据库访问的功能,随着应用的深入,要求Java提供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防止出现对Java在数据库访问方面各不相同的扩展,JavaSoft公司指定了JDBC,作为Java语言的数据库访问API。
采用JDBC技术,在Java Applet中访问数据库的优点在于:直接访问数据库,不再需要Web数据库的介入,从而避开了CGI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用户访问控制可以由数据库服务器本地的安全机制来解决,提高了安全性;JDBC是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一个通用低层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不同的数据库功能的层次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为跨平台跨数据库系统进行直接的Web访问提供了方案。从而克服了API方法一些缺陷;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与用户地交互,提供丰富的图形功能和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功能。
JDBC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API,由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多线程与平台无关的编程语言,具有极强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强健性。JDBC是一种规范,能为开发者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访问类和接口,能够方便地向任何关系数据库发送SQL语句,同时JDBC是一个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低层应用程序接口,但实际上也支持高层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及API。所有这些工作都建立在X/Open SQL CLI基础上。JDBC的主要任务是定义一个自然的Java接口来与X/Open CLI中定义的抽象层和概念连接。JDBC的两种主要接口分别面向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的JDBC API和面向驱动程序低层的JDBC Driver API。JDBC完成的工作是: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发送SQL语句;返回数据结果给Web浏览器。
基于JDBC的Web数据库结构其缺陷在于: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查询等操作,还不能进行OLTP;安全性、缓冲机制和连接管理仍不完善;SUN承诺的完全跨平台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标准远未实现。
㈤ web版是什么
你的问题少了点东西,什么东西的Web版?
一般来说Web版应该是指某些软件的网页版本,比如QQ,既有安装到本地电脑使用的QQ软件,也有无需安装直接在网页上使用的版本——QQ Web,网址是web.qq.com ,这个就算是QQ软件的Web版。
㈥ web版和文库版区别是什么
1、版本不同:文库版是作者通过出版社发售的实体书版本,web版是作者在网上连载的版本。
2、作用不同:文库版可以挣钱,web版是免费公开草稿,无法挣钱。
3、呈现形式不同:文库版是实体书的形式,web是网页版本。
(6)什么是web升级版本扩展阅读
1、版本一般分为文库版、平装版、完全版。文库版是日本出版物的形式之一,是以普及为目的的小型书,便于携带,而且比较便宜。平装版前后都是彩页。
2、web版是最初发表的,文库版是作者修改web版后再给出版社的编辑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版本,除了作品主线相同之外,作品其余的细节都与web版存在差异。
㈦ 新浪web版是什么意思
就是新浪网页版的意思。
web版是指网页版的意思,web在英文中表示“网”的意思。而Web应用通常是指“网站”,所以web版是网站(网页)版。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也称为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动态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种网络服务,为浏览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浏览信息提供了图形化的、易于访问的直观界面,其中的文档及超级链接将Internet上的信息节点组织成一个互为关联的网状结构。
新浪(NASDAQ:SINA),即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网络媒体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创立,现任董事长曹国伟,服务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新浪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新浪通过门户网站新浪网、新浪移动和社交媒体微博,帮助广大用户通过电脑和移动设备获得专业媒体和用户自生成的多媒体内容(UGC)并与友人进行兴趣分享。2012年11月新浪注册用户已突破4亿。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营收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1990万美元,同比增长37%;合摊薄后每股利润为0.27美元,同比增长29%;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2016年全年,营收为10.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2.251亿美元合每股摊薄净收益3.01美元。2000年4月13日,新浪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2017年8月3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新浪排名第六位。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新浪公司排名第302位。
㈧ 什么是web标准现在web标准出到多少版本了
WEB标准,即网站标准。目前所通常所说的WEB标准一般指网站建设采用基于XHTML语言的网站设计语言,WEB标准中典型的应用模式是“css+div”。实际上,WEB标准并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 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对应的网站标准也分三方面:结构化标准语言,主要包括XHTML和XML;表现标准语言主要包括CSS;行为标准主要包括对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这些标准大部分由W3C组织起草和发布,也有一些是其他标准组织制订的标准,比如ECMA (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ECMAScript标准。
㈨ 什么是WEB1.0,什么是WEB2.0,它们的区别点在哪
这是很长的一篇文章,我给你找的。我眼都看花了。希望你有耐心,它能回答你的问题
什么是Web2.0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WIKI——网络全书: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网摘:“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SN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P2P——对等联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IM——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RSS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供稿)的缩写,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SharpReader NewzCrawler、FeedDemon RSSReader),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可见,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在高速高质高效成为主流呼声的互联网时代,RSS无疑推动了网上信息的传播,提出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RSS,原意是把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换为可延伸标示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格式,以向其它网站供稿,使用者可以用一般的浏览器观看,也可以用特殊的“阅读器”软件来阅读。
-----------------------------------------------------------------------------------------------
历史很重要。对一个技术的学习也应当从历史出发,通过其在时间形成历史的流变,得以知晓现状,甚至能够预知未来。
那Web1.0是什么呢?
他们说,记得静态HTML的WWW时代么?
(那个时代的WWW应用、人们的Web体验、对社会的影响如何?)
那么动态HTML和静态HTML下的Web相比,是多少版本?1.5?对了,他们是真这么叫的。
(在效果和影响上,与1.0相比,扩展和加深多少?)
要呈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端的程序,应用户的请求,取出数据,加上事先设计的模板,动态的生成Html代码,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那里。
他是1.0系列,应为用户在浏览器中所见和Web1.0一样,它有0.5的升级,因为数据不是事先制作并发布,而是动态生成,和用户的需要交互生成。
那好,再加0.5,到Web2.0,变化是在哪里呢?
(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和改变的,会继续朝着什么方向改变互联网和社会呢?)
更新:关于各个版本的差别,看看亚马逊的例子。
事情没有那么幸运,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服务的一个称呼。所以,我们无法说,Web2.0是什么,但是可以说,那些是Web2.0。
WikiPedia的Web2.0条目下列出了这些条件:
*CSS和语义相关的XHTML标记
*AJAX技术
*SyndicationofdatainRSS/ATOM
*AggregationofRSS/ATOMdata
*简洁而有意义的URLs
*支持发布为weblog
*RESTian(preferred)或者XMLWebserviceAPIs
*一些社会性网络元素
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
*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
(以上内容引用自英文版维基网络)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其中谈到的几个要素,大家还是公认的。
-基于RSS/ATOM/RDF/FOAF等XML数据的同步、聚合和迁移。
数据不再和页面和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2.0的很重要特征。这也是为什么Blog是Web2.0的代表的原因。在网志上,常主角的是相互独立的一则则的网志。
独立,然后有物理表现。现在,就能让他们活跃起来。透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能被自由的组合,被各种应用程序,不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等呈现和处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社会性因素。
内容跟着人走,内容又能够被用户自由的组合,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
此外还有标签以及建立在开放标签系统之上的Folksonomy。
-第三个公认的因素是开放API,
这个技术性稍强些,得另花时间研习,可以先看看例子:amazon、flickr、googlemap等。
从Web应用的产品/服务生产者角度来说,该如何创建Web2.0的产品呢?
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么几点,一个是微内容(这里有定义),一个是用户个体。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之外,还可以考虑社群内的分享以及提供API。
(cnbruce收藏的一些API内容:http://www.cnbruce.com/blog/showlog.asp?cat_id=34&log_id=709 )
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
对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民主、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
我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
用户个体。对于Web1.0的典型产品/服务来说,用户没有具体的面貌、个性,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的代名词而已。但是对于Web2.0的产品和服务来说,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人。Web2.0所服务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如同幽灵般的概念。并且,这个人的具体性,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
如何为这个具体的个体服务,是Web2.0设计的起点。
因此,一类可以被称作Web2.0的产品/服务将是这样:
服务于用户个体的微内容的收集、创建、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等的平台。
其他的呢?恐怕就设计到好些人提到的,微内容的XML表现;微内容的聚合;微内容的迁移;社会性关系的维护;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以及是否就是开源、参与、个人价值、草根、合作等等?
Web2.0是许多方面起头并进又相互牵连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Web2.0意味着什么呢?
他们说Web2.0阶段,Web是一个平台,或者说,Web正在变得可编程,可以执行的Web应用。野心家们设想这个它的终极目标是WebOS。
Web1.0时候,Web只是一个针对人的阅读的发布平台,Web由一个个的超文本链接而成。现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Web不仅仅是Html文档的天下,它成了交互的场所。
Web2.0Conference网站的横幅引用JeffBezos的话说“Web1.0ismakingtheinternetforpeople,web2.”。
具体来讲,他们说Web成为一个开发环境,借助Web服务提供的编程接口,网站成了软件构件。
这些,就是WebService的目标吧,信息孤岛通过这些WebService的对话,能够被自由构建成适合不同应用的建筑来。
一些例子: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的编程接口衍生出的各种应用。
为什么要开放APIs,这涉及到集市中的商业方面的技术策略。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是什么呢?
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网站服务之间,同时还体现在用户和Web之间在浏览器上的交互。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味书签的收藏中Web2.0和AJAX如此相关的一个原因。
在Web页面上使用桌面程序有的那些便利,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这恐怕也是Web可编程的一个方面,Web页面不再是标记和内容混合那样的简单,它就是一个可以编程的地方(是这样理解吧?)
有人反对说,AJAX的使用对搜索引擎不友好,只有Web1.0的站长才关心这个事情吧,在Web2.0时候,站长应该关心的是用户参与的便利、用户的自由度,至于搜索,有RSS/ATOM/RDF等,更本用不着操心,Google不是已经顺应这个趋势,让大家主动提交了么?
可编程的第三个方面,是否在于Web应用和桌面应用之间的无缝连接趋势的出现?类似这里说的“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
编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数据的操作,因此,对于网站来说,除了WebService接口之外,最近为简便方式就是将内容以RSS/RDF/ATOM格式,或者有意义的XHTML格式输出,同时实现内容和表现的分离。
[Web2.0是个历史学的概念,而非是个技术性的概念,它是对Web发展历史断代的成果。对这个概念的梳理,能帮助我更好的把握互联网正在发生的技术与文化。]
---------------------------------------------------------------
中文网志圈谈论的Web2.0内容摘要:
-“Web2.0是用来研究现象、发现规律的东西,不是用来招商引资、搭台唱戏的东西。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采取与用户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内容是由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创造的过程中的时候,其实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潮。在这种思潮之下,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出现,一些古老技术重新焕发了生机。随便你怎么表述这样一种现象,但现象本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管是叫它Web2.0,还是社会化互联网。”[Keso:老冒给Web2.0浇了一桶冷水]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个是,web应用的数据格式开始逐渐出现了交换“标准”...这些标准...更加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处理...能帮助人更好地过滤和定制化信息。其次,更多的服务将以webservice的形式来提供,...这使得web服务可以被互相集成,从而诞生更多新的服务...人的重要性被提高了。过去web更多注重在信息提供,而现在的越来越多的应用更加关注人,也就是所谓“社会性”。此外web的可用性改进正在被越来越重视...”[老冒:朝web2.0泼点冷水]
-“我认为Webx.x是人们为了区别不同时代Web的发展而使用的,而这些概念也是经过归纳出来的结果。抓住对方向,如Wikipedia中所提到的朝向互动及社会网络的方向发展,不论应用何种技术,只要能达到目的都是很好的。甚至作为一般的使用者,都可以不去理会Webx.x的讨论,因为我们都已经在使用这些技术或网站了。”[图书馆观点:Web2.0]
-“RSS逐渐成为在线内容提供服务的标准发行平台。Blog以及user-generated内容的兴起。MyYahoo提供的RSS整合型服务。同时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些发展中领域,其中包括搜索技术,个性化,User-Generated内容(包括blog,评论,图像和声音),音乐,短视频和Accessibility(易访问性)”[Owen:MaryMeeker新作-关于DigitalWorld的发展报告的摘取]
-“我们谈论的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读写的网络,这种可读写的网络表现于用户是一种双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说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Push”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的“Two-Way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对于Web服务的开发者来说,Web2.0带来的理念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以及可用性。”[Owen:BaCKpACK-体验可读写的Web服务]
-“web2.0是一种可以被分发的信息概述,web文档被格式化成了web数据。我们不会再看到不同旧地信息,现在我们所注意到是一种聚合、再混合内容的工具。”[songzhen:也说Web2.0的翻译]
-“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到:如果基于传统的HTML,同样的功能实现将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数据的再生产和交换成本是很高的。所以:RSS这个标准最终要的贡献就是使得互联网的大部分网站变得可编程:类似的例子还有Blog中的:TrackBackPing等机制,这些机制都是依赖XML/RPC实现的。当初为Lucene设计一个RSS/XML的接口也是为了这个初衷,它使得全文检索服务可以轻松的嵌入到各种应用中,通过关键词将各种内容之间实现更丰富的关联(WellReferenced)。”[车东:RSS,简单协议使得互联网可编程]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聚合(通常来说,更好的聚合应该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很显然应该成为新一代或者说web2.0架构的核心之一。还有,你会重新发现,恰好是分散带动了聚合,聚合促进了分散,通过聚合的思维,互联网的网络状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密集,web2.0就变得越来越有趣味,它将web1.0时代的硕大节点即门户网站不断消解,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网络图谱。”[Horse:rss,聚合的无数可能]
-“新的web2.0网站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建设”。[Horse:Web2.0这个词]
-Keso:Web1.0与Web2.0的区别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门户,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但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门户是只读的,它带有某种锁定的性质。你可以离开门户,但你无法带走门户的内容。Bloglines则完全不同,你觉得它好用,就会继续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欢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导出你的OPML,到另一个RSS订阅网站,或者干脆用客户端软件浏览同样的内容。所以,像Bloglines这样的网站,是可写的,你可以导入,也可以导出。就像你对信息拥有选择权,对服务提供商也同样拥有选择权,没有人可以锁定你,主动权在你自己手上。”[Keso:再说信息选择权]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等Web2.0服务,通过开放API获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并借助外部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更多大公司也加入到开放API的潮流中,Google、Yahoo!、Amazon、Skype。Google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开放API,很快就产生了大量的创造,大大扩充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开放API]
-“归纳:web1.0天天谈门户,web2.0谈个人化;web1.0谈内容,web2.0谈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谈服务;web1.0谈密闭、大而全,web2.0大家谈开放、谈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会性网络;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么呢。。。”[van_wuchanghua:发现了N.HOOLYWOOD,我还知道你今年夏天要干什么]
-“我认为Web2.0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性:个性化的传播方式.读与写并存的表达方式.社会化的联合方式.标准化的创作方式.便捷化的体验方式.高密度的媒体方式.”[飞戈:Web2.0与未来的网络]
-“用RAILS写的网站带有典型的读写网络的特征:RAILS创建的三个架构中的ACTIVERECORD这个模块中,如果你读读它最重要的基类ActiveRecord::Base,你会发现有CREAT,EDIT,SAVE,DESTROY这些方法已经天然包含在内了,这让实现一个数据库的CRUDS行为变得如此简单。由于这些类的方法直接和网页的名称映射到一起,这使得网页本身就像一个可以编缉的数据库的数据项。”[Blogdriver:RUBYONRAILS,wEB2.0世界新生的创造力]
-“Greasemonkey一定名列前茅。这个通过UserScript就能修改任何网页输出效果的插件极大的提高了用户阅读的自主性,一推出就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Webleon:platypus,完全可写的互联网]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Don:Web2.0概念阐释]
Web2.0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和Web初期的开放有很大不同,有以下几种突出的表现:
内容方面。
-内容的创作共用授权。它的广谱和可选择性,让它具有了足够的生命力。CC先是在网志圈中广泛采用,后来许多商业公司也纷纷采用CC方式(比如BBC);先是文本世界采用,后来逐渐推广到了多媒体世界,比如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等。一场自由的文化(freeculture)运动在各个方面悄然铺开。
-内容来源方面的开放。和早期的Web阶段相比,由于使用相关设备的成本降低,利用相关技术的门槛减低,人们可以自由生产并发布各种内容,比如文本信息,比如语音记录,比如视频录制等。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仅仅是商业资本或者技术精英的特权。在Web的新阶段,原来在商业、技术与大众之间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落差被削平。消除信息垄断和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生产/消费的对立,变成了参与式的信息集市。
Web主体方面。
-商业网站也渐渐采取了开放的、参与的模式。除了内容上的CC授权出现之外。原来并不外露的内容,也随着blog、podcasting等的兴盛而对外开放。一些网站还在技术层面开放,比如开放源代码,比如开放APIs(编程接口),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参与衍生产品的创造,用户本身也是产品的生产者。不仅是内容、技术层面,在鼓励用户的参与上,也有相应的开放出现,比如一些新闻网站的RSS源的输出、引用通告(trackback)功能的采纳、blogthis便利的提供,无一不是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
-个人信息层面的开放。有开放,才有交流,才有社会行为和形态产生。个人内容的开放是与一类Web2.0服务的兴起有关。它涵盖了内容(文本、声音、影像、视频)、关系、行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