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大连路越江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提 要:本工程为穿越黄浦江的公路隧道,工程规模为双管双向四车道。其中过江圆隧道长1274m,采用单层柔性衬砌,隧道外径11m,隧道内径10.04m,衬砌环宽1.5m,采用11.22m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机穿越黄浦江底全断面粉砂地层及两岸码头等重要构筑物。在黄浦江底两条圆隧道间设置联络通道,采用水平冻结土体暗挖施工方法。两岸暗埋段为两孔一管廊形式,采用地下祥芦连续墙围护,明挖法施工。
关键词:隧道泥水盾构深基坑土体冻结加固施工技术
上海大连路隧道工程下游距杨浦大桥3.0km,上游距延安东路隧道3.5km,浦西位于虹口区与杨浦区交界处,浦东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总投资为人民币16.552 6亿元,以类似BOT形式进行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工程线路平面图。
1 概况
隧道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设计荷载按城B级,隧道布置为双管双向四车道,车辆在每条隧道内属同向行驶,设计车速40km/h,通行净高4.5m。隧道内双车道宽度为3.75m×2,两侧路缘带宽0.25m×2,外侧布置防撞侧石及安全带。
1.1 工程地质
本工程设计线路总长度为:东线2565.740m,西线2549.600m。
工程中浦西设隧道管理中心大楼。浦西、浦东各设一座风塔。全线共设两座降压变电所,两座雨水泵房,两座消防泵房和两座江中泵房。
1.2 线路设计
由于大连路及东方路以西地铁明珠线二期先于本工程半年前开工,因此大连路隧道只能在地铁线路东侧布线。为回避浦西毛麻公司码头较深桩基,隧道平面线型呈反S形,最小曲率半径R=500m,东西线浦西侧纵坡为4.24%,浦东侧纵坡为4%,东西线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 500m。
1.3 工程进展情况
大连路源宴槐隧道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合同工期36个月。其总体安排由原计划的一台盾构来回掘进过江圆隧道优化为两台盾构同步由浦东往浦西掘进。2001年5月25日浦东工作井率先开工,2001年11月浦东工作井基本结束;2001年12月先后开始西线盾构和东线盾构井下安装调试,2002年3月25日西线盾构顺利出洞始发掘进,2002年6月17日东线盾构随后出洞始发掘进;浦西工作井于2002年2月开工,2002年7月完成,为盾构进入接收井创造了条件。西线盾构于2002年9月抵达浦西工作井、东线盾构于在2002年12月抵达浦西工作井;两岸的暗埋段和引道段于2003年6月实现隧道土建结构贯通,整个工程于2003年9月通车,比合同工期提早8个月。
2 江中圆隧道施工技术
圆形主隧道东线长2565m,西线长2549m,采用11.22m泥水盾构掘进机施工。圆形衬砌环由5块标准块、2块邻接块和1块封顶块组成。衬砌环采用外径11 000mm、内径10 040mm、环宽1 500mm、厚度480mm的平板式衬砌结构。衬砌环采用大封顶,拼装时纵向插入。环间采用错缝拼装,环间错缝11.25°。
环与环间以32根M30的纵向螺栓相连,环面设有半圆形剪切键。块与块间以3根M36的环向螺栓紧密相连,纵缝内设凹凸榫槽,以利提高拼装精度。外弧侧设框形弹性密封垫槽,内弧侧设嵌缝槽。环向螺栓、纵向螺栓均采用锌基铬酸盐涂层作防腐蚀处理。
2.1 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生产工艺
为确保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的质量要求,采用由日本都筑株式会社设计的轻型高精度钢模,其宽度允差小于0.2mm。根据隧道各型号管片需求量,共雹友生产直线环钢模4套、左楔环钢模1套、右楔环钢模1套。
管片结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S10,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高活性微矿粉掺料,选择合理的拌和物配合比参数,配制以抗裂、耐久为重点的高性能混凝土。为确保管片生产质量,本次管片全部在室内工厂化流水线生产。
本次管片生产质量优良,单块检验达到了宽度允差小于±0.2mm、弧弦长允差小于±1mm、管片内半径允差小于±1mm、螺栓直径与孔位允差小于±1mm的精度要求。管片3环拼装检验相邻环环面间隙小于0.8mm、纵缝相邻块块间间隙小于1mm、对应的环向螺栓孔不同轴度小于1mm。
2.2 盾构掘进机
经多方案比较反复论证,选用了由日本三菱重工设计和制造11.22m大型泥水平衡盾构(图3)。
该盾构大致可分为盾构掘进机、掘进管理、泥水输送、泥水处理和同步注浆等五大系统。盾构掘进主机(图3)是进行掘进和完成管片拼装的主要设备。
表2 盾构掘进机主要技术参数表
名 称 技术参数 名 称 技术参数
盾构本
体 外径 Φ11220mm
大刀
盘 旋转驱动 电动机
75kw× 12
内径(盾尾) Φ11080mm 外径 Φ11240mm
总长 12045mm 额定转速 0.47 rpm
盾尾密
封装置 三道 额定力矩 18550kN·m
总推力 112000kN
(3500kN×32) 力矩 22260kN·m
推进速度
4.6cm/min 仿形超挖刀(2把) Φ11500 mm
超挖4.65 m3/环
举重臂 驱动形式 液压油马达 土体探测装置 形式 内藏式土压计
探测部位 盾构前方壳体外345mm
驱动速度 0~0.63rpm 测试范围 土压计0~20kg/cm2
土压计0~300kg/cm2
牵引千斤顶 牵引力 500kN×3
旋转角度 ± 220° 牵引行程 200mm
2.3 盾构出洞技术
泥水平衡盾构的出洞口土体稳定极为重要,一旦洞口土体受到扰动或破坏,将使刚出洞时的泥膜支护前方土体的能力大为降低,被扰动的土体更易造成地表坍陷和泥水冒溢地面等不利现象。为确保在破洞门过程中,暴露的土体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洞门外土体作局部垂直冰冻加固处理。
盾构在出洞过程中,工作井壁洞口与盾构壳体形成的环形建筑空隙达19cm,为防止出洞时泥水大量从洞门外通过此建筑空隙窜入井内,影响盾构开挖面泥水压力的建立和开挖面土体的稳定,特设置密封止水装置。
西线盾构于2002年3月25日始发掘进,2002年4月1日洞圈初步封堵完毕,盾尾脱出工作井后,盾构逐渐转为正常掘进施工,至8月底已完成1 000m隧道,月均掘进达250m;东线盾构于2002年6月17日始发掘进,2002年6月21日洞圈初步封堵完毕转为正常掘进施工。
2.4 盾构掘进管理
2.4.1 主要施工参数
(1) 在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切口泥水压力必须使开挖面保持稳定,即与作用在开挖面上的土压力保持平衡。
设定泥水压p0=土压(含水压)p+加压k
土压p的取值在工程中通过试推进后确定,一般取静止土压力。加压 k取0.02Mpa。
(2) 掘进速度取2~3cm/min。
(3) 送泥水比重取1.18~1.25g/cm3,粘度取20~25s。
(4) 建筑空隙采用双液注浆充填,双液浆初凝时间为6~8s,1h抗压强度大于60kPa,注浆压力取0.3~0.4MPa,注浆量取理论建筑空隙的120%~200%。
施工过程中检查掘削量来判断开挖面的稳定、坍方、超挖以及土质变化等情况;并通过地面沉降监测等数据来分析掘进控制效果,并随时调整完善各施工参数取值。正常掘进施工引起的地面隆起小于1cm,地面沉降小于3cm。
2.4.2 穿越构筑物
盾构掘进沿线穿越大量房屋建筑物和两次穿越黄浦江码头及防汛墙,特别是两岸码头及防汛墙几经改建、扩建,基础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构筑物的安全。
(1) 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切口水压,使盾构切口处的地层有微小的隆起量来平衡盾构背土时的地层沉降量。
(2) 穿越构筑物时,推进速度不宜过快,尽量做到均衡施工。
(3) 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隧道轴线和折角变化不超过0.4%。推进时不急纠、不猛纠,多注意观察管片与盾壳的间隙,采用稳坡法、缓坡法推进,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地层的影响。
(4) 在保证每环同步注浆总量的同时,还须保证均匀合理地注浆,并保证浆液的配比稠度符合质量标准。
(5) 在构筑物区域合理布置相关测点,在盾构穿越前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施工人员,以便调整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在盾构穿越两岸码头及防汛墙时,由于严格遵守上述措施,盾构穿越后,码头及防汛墙沉降量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了码头的正常使用和安然度汛。
3.4.3 江底全断面粉砂地层技术措施
盾构穿越黄浦江底有近400m为全断面⑦1-1草黄色砂质粉土与⑦1-2草黄~灰色粉细砂地层,其中含承压水,为此特制定了“保头护尾”的针对性措施。
(1) 推进时根据潮位变化情况,对切口水压进行相应调整,控制其波动范围在设定值±0.02MPa,防止江底冒浆和土层坍陷。
(2) 由于⑦层土内粘粒含量几乎为零,粘聚力极低,在全断面⑦层土掘进时,排泥水的粘度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施工中适当提高送泥水的比重和粘度,防止开挖面土体坍塌和正面泥水后窜。
(3) 在江中段推进时,在每块管片外侧垫放止水海绵条,封堵管片与盾尾间存在的间隙,必要时,在管片与盾壳间隙内填塞钢丝球,以加强盾尾密封效果。
(4) 管片拼装坚持居中原则,使成环衬砌与盾壳的间隙均匀,确保盾尾密封效果的正常发挥。拼装后及时调整千斤顶的顶力,防止盾构姿态发生突变。
西线盾构已于2002年6月上旬进入黄浦江,于2002年7月下旬顺利穿越黄浦江抵达浦西毛麻公司码头区。过程中取得了日均掘进6~7环的好成绩。
3.5 盾构进洞方案
为保证盾构进洞的安全、可靠,洞门外土体加固采用冻结帷幕墙。经过计算,取厚度为2.8m的板状全深冻结加固方式,冻结墙宽16.7m,深21.6m。为保证土体加固强度的均匀性,冻结孔排距、孔距不大于0.8m。
为防止盾构推力波及冻土墙,造成拔管困难,在盾构掘进离冻土墙20m时,暂停掘进,将隧道断面范围的冻结管拔出至盾构顶部上1m处,并与其他未拔冻结管一起继续维护冻结。拔管结束后,盾构继续掘进,并逐步降低切口水压、减缓掘进速度,直至穿过冻土墙,靠近地下连续墙,然后完全凿除洞门口地下连续墙,盾构进入接收井。进洞特殊环管片的背覆钢板与井壁洞门预留钢圆环之间用扇形钢板进行电焊连接封堵。
②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蚂首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信亩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着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滑物森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③ 中国火车时速能突破400公里吗
2014年,中国高铁测试时速达605公里,打破法国高铁时速为574.8公里的纪录耐氏,成为渣局世界最快高铁。2017年,“复兴号”正式运营,最高时速达400公里,如亩让使中国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④ 美国汽车行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汽车展览始于1900年11月,在纽约市当时的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从历次汽车展览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汽车造型及功能的发展。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工业生产开始处于世界前列,它的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创造了条件。1908年,福特汽车推出了着名的T型车,这种售价不足500美元后降到300美元的汽车,只有当时同类汽车价格的1/4甚至1/10,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到。福特的T型车战略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这给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随即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
第一阶段:1900年-1915年。1893年亨利?福特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后7年,汽车开始大量生产,人们进入汽车时代。奥尔兹莫比汽车公司成立于1887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厂商。该公司于1903年生产的谈消伏Doctor Coupe是单汽缸引擎汽车,也是该公司第一批大量生产的汽车,1903年共约生产了4000辆。1909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为汽车制造开创了新纪元,可以说是20世纪美含携国甚至是全世界让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的先驱,因为它是世界第一条生产线上装配而成的汽车。当时的媒体一致推选福特T型汽车为20世纪最重要的汽车发明。福特采用大量生产方式,改善T型汽车,同时降低价格,也因此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908年,当今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商通用汽车公司成立。在这两大汽车公司的耕耘下,汽车性能益发精进,销售量蒸桥察蒸日上,1916美国汽车销量首度突破100万辆,1920年再度建立超越200万辆的新里程碑。
第二阶段:1916年-1929年。汽车制造在这个时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等阶层拥有汽车,而汽车的造型已经成为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用汽车公司更率先成立艺术与色彩生产部门。在这个时期,富有人家流行汽车车身定做,即先购买某种汽车的机械部件,然后再另外设计定做车身。虽然许多被视为经典的汽车外观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但车身定做其实是费钱而不实际的。成立于1902年的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一向以机械部件优良着称。公司曾经有过把3辆汽车拆开,将机械零部件整个打散,再重新混合组合成3辆汽车的记录。这项创举,旨在强调凯迪拉克的零部件的标准化及一致性。另外,当时声望极高的高级汽车制造厂商Pierce Arrow汽车公司从1901年至1938年在纽约上州水牛城生产汽车,公司早期即采用铝合金车身并配备有动力刹车。这个时期,美国汽车工业为适合消费者需求已经能够生产8缸引擎跑车,时速可达到115英里。1925年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厂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立。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前夕的1929年,美国汽车销量冲破500万辆。
第三阶段:1930年-1942年,利用空气动力原理,汽车的引擎设计在这个时期出现长足的进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汽车制造厂商投入军事车辆及机械的制造,汽车外观并无明显演变,几乎无造型可言的吉普车的出现完全是基于实际的需要。Packard汽车公司共制造7种时速可达100英里的高性能Packard Speedstar汽车,被视为当时豪华汽车的代表。当时全球市场上有15家厂商制造豪华型汽车,Packrad就占了50%的市场。 Franklin Sport Runabout汽车公司自1902年至1934年在纽约州的雪城生产汽车,引擎开始使用空气冷却系统。
第四阶段:1946年-1959年,随着喷气飞机时代的来临,汽车造型也趋向更低、更长、更宽,并在车后加上大大的尾翅。这个时期的汽车造型有两大特色,一是车身的防撞设计,一是尾翅的流行。50年代美国最具特色的汽车是家庭式旅行车(Station Wagon),象征着郊区家庭的美好生活。这个时期,福特雷鸟汽车曾是公司跑车的代言者。1955年公司生产的雷鸟8缸双人座敞篷跑车,车顶为活动纤维玻璃,其华丽造型获得了高度评价,后因其控制轻巧,又被喻为私人车的象征。1958年,美国汽车厂商专为纽约国际汽车展览设计了一款只有1辆的Dual Ghia 100原型汽车,具有400马力(294千瓦),最高时速为140英里(224公里),并配有当时车迷所梦想的盒式磁带汽车音响。
第五阶段:1960年-1979年,消费者抛弃以往强调越大越美的汽车造型,传统而保守的造型蔚然成风,以甲壳虫为代表的小型汽车大为流行。一些价格合理的小跑车如Mustang和Corvette 等普遍受到欢迎,小型汽车市场开始增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有此类产品推出,1964年福特野马跑车率先掀起小型车的革命。美洲豹E型汽车以玲珑的流线型外型赢得消费者青睐。当積架XKE汽车第一次在1961年的纽约国际汽车展览出现时,立刻造成轰动。这款双人座双门敞篷车时速高达150英里(240公里),而它创新的独立后悬挂系统使其在当年的车展上备受宠爱。
第六阶段:1980年-2000年,从80年代起,美国汽车工业几乎难以招架日本汽车业的凌厉攻势,日本的本田、日产、三菱和富士公司相继在美国设厂。美国汽车工业为与日本汽车进行竞争,又不断推出新造型汽车,被称为小型箱式车(minivan)的客货两用轻型汽车一举成为最受家庭喜爱的车种,这种汽车的外型更接近于普通小汽车,只是车厢后部增加了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约占车厢的1/3,驾驶时的感觉也与普通小汽车类似。而家庭轿车、双门轿车、跑车也都讲究流线型设计,一改近20年来的直线设计。90年代,多功能车又独领风骚,因为很多美国人喜欢有载货和越野功能而又可以做代步工具,驾驶它上下班的汽车。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汽车工业已超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在与同行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迎合消费者对汽车造型的性能的需求,主宰了世界汽车工业,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工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不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跨国集团(通用1993财政年度销售额为1336亿美元,约等于同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它消耗了美国10%以上的钢铁、25%以上的橡胶)。
⑤ 哪位高人向我介绍一下磁悬浮列车
昨日,我国首辆自行研制的“中华01号”暗轨磁悬浮技术验证车在大连伯顿电机公司车间内的一条轨道上,行驶了具有历史意义的56米。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现场说,真正投入运营时,此车的轨道将铺设在绿色草坪之下,称为“暗轨”,从地面上看过去就好像车在草地上飞一样,如果推广开来,大连就可以率先进入绿色交通时代。
记者昨日有幸成为“中华01号”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车上,会产生一种车正悬在空中,与地面没有摩擦的“轻松感”,而且也没有任何噪音。司机的操作室非常简单,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电脑,司机师傅介绍说,磁悬浮列车对司机的技术要求很低,只要会操作电脑就可以。
据大连迹唤市永磁悬浮课题组介绍,“中华01号”磁悬浮技术验证车车长10.3米,宽3.12米,高2.86米,设计载客32人,是专为市区公交运输设计的,最高时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
“中华01号”磁悬浮耗能几乎为零,其净悬浮力可达4吨/米,运输能力相当于现行火车,而且采用车与路一体化结构设计,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轨磁悬浮路段每公里造价仅为50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外的1/6,列车运行成本低于现行火车,是运行成本最低的磁悬浮。“中华01号”是于9月29日在大连研制成功的。
中国工程院枣衫院士沈闻孙说,磁悬浮列车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国、日本在进行研制,由于造价高、悬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广开来。大连磁悬浮项目课题组经过16年的努力,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它所采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资源合成,而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第一大国,储量占全世界85%。该技术与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磁吸式悬浮技术、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悬浮技术相比,具有造价低、悬浮力大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更姿岩凯适合我国的国情。
据悉,大连将建一条长1.5公里的磁悬浮试验线路用于旅游观光。据《大连晚报》
大连年内建"中国动力"磁浮
3公里磁浮线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晨报探访大连永磁悬浮课题组
------------------------------------------
不同于上海,大连磁浮“悬空飞行”
在大连磁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珣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笔者来到大连磁谷科技公司实验车间。
这是一个较为空旷的厂房,摆放着几列装置以及两条已经研制成功的永磁悬浮列车实验线。这个车间里最为抢眼的,就是悬挂在约40米轨道上的“中华06号”轻型吊轨磁悬浮技术验证列车。
与上海的磁浮列车不同,大连的磁悬浮试验列车完全悬挂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员的许可下,笔者登上了这辆“悬空”的永磁悬浮列车感受一番。
短短的40米距离,笔者还未能体会到那种奔驰如飞的感觉,刚刚加速就已经到达了终点,但是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和安静却令人印象深刻。这节外形奇特的磁悬浮列车共设有10个乘客座位,虽然还只是一节技术验证列车,但是其内里的装饰与设施却尽显现代化。
苏珣告诉笔者,“中华06号”的所有设施配件都是由当地制造的,采用吊轨的形式还能够节约地面的土地资源。“列车吊在半空中行驶,轨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来,作为其它的交通线路。”
“中华06号”旁边的一条轨道上,还有一节能容纳30人的大型游览永磁悬浮列车。在旁边的一个大厅内,有数件磁谷科技的技术装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悬浮列车的“心脏”———磁动机。苏珣详细地为笔者讲解了磁动机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还当场开启了105牛顿和1500牛顿的两台磁动机,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间隔的“磁轮”开始高速转动,但产生的音量却微乎其微。
最高时速536公里,稳定悬浮不耗电
2004年10月,“中华01号”暗轨磁悬浮技术验证列车开始首次运行,标志着中国永磁悬浮列车在大连诞生。时隔两年,大连磁谷科技于今年6月中旬宣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动机技术已经研发成功,最高可驱动达536公里/小时的速度,大连还将在年内建设一条3公里长的永磁悬浮线路……
“永磁悬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不用耗费电能就可以实现稳定的悬浮。”苏珣向笔者解释说,德国的常导磁悬浮和日本的超导磁悬浮技术,都是利用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磁能来实现悬浮的,相比之下永磁悬浮技术既节省了能源又节省了成本。“永磁悬浮技术有五个优点:节能、环保、造价低、运营成本低、承载能力大。”
苏珣告诉笔者,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特点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才达到实际运用效果的。“我们目前的技术,净悬浮力已经达到4吨/米,承载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火车;永磁悬浮列车复线每公里建设费造价在0.8亿-2亿元人民币,也远低于国外。”
苏珣还透露,大连磁谷将于年内建设一条3公里长的磁悬浮线路。“我们初步设想将它建在海边或公园等游人众多的地方,以便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同时也让市场来考验它。”
最初的爱好,让他耗费了18年
李岭群回忆起永磁悬浮研发的前尘往事感慨万千。
1988年,为了以后能不再坐数十个小时的火车往返于新疆和北京之间,大连磁谷科技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岭群开始研究磁悬浮。
“1988年就立项了,最初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根本没想到会发展到今天。”李岭群原本是搞地质研究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加上他对磁能的浓厚兴趣,让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永磁悬浮这条路上一走就是18年。
永磁悬浮课题组之前在新疆搞了15年的研发,而资金的缺乏和工业技术手段的落后使他们的研究一再受阻。李岭群在1997年才第一次看到关于德日磁悬浮技术的系统资料。“我们对国外技术的了解不多,又在研究一个全新的系统,很多东西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
“2003年课题组搬到大连之后,我们的技术研究开始集中在短时间内由科技理论成果向实用技术转化。”李岭群说,在大连市政府的扶持和东北工业基地的技术支持下,他们的研究进展很快。
要改变人们生活,还有很长的路
“现在我们的永磁悬浮技术已经成熟,大连已经走到了让技术迈向产品化的这一步,但离大规模改变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岭群说。
在大连磁谷公布技术成果之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与国外技术相比谁更好”等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核心技术’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不同的系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技术’,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判定自己的成果。”李岭群表示,在上海运行的采用德国技术的磁浮列车,其核心技术主要是导向、牵引及其控制技术,这与大连永磁悬浮以磁动机和永磁补偿系统为核心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项新生的事物,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才算是成功的,未必非要把别人比下去才叫好东西。”李岭群说,上海的磁浮列车采用的是德国常导磁悬浮技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商业化运营之后,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有目共睹的,这项技术的成熟性他非常认同。
目前国内从事磁悬浮列车研究的还有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还有些个人或团体也都提出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方案,为什么不能将各地的磁浮研究力量集中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研究中心呢?李岭群说:“将一些研究阶段、研究方向甚至研究基础都不同的人硬扭在一起,是很难搞出技术成果的,而通过‘论坛’的方式加强沟通是可行的。”
单靠国内技术,还无法建成磁浮交通线
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是中国磁悬浮列车研究的先驱者,在谈到目前国内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现状时,常文森表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磁悬浮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是把它应用在列车这种交通工具上,是要慎之又慎的。”常文森告诉笔者,一条成熟的磁悬浮交通线路,必须把系统维护、设备生产等问题全部考虑在内,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真正用于交通运输。“事实上,我们拥有不少的磁悬浮自主知识产权,但要系统的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城市交通,还有很大距离。”
“一条能作为城市交通使用的磁悬浮线路,不可能只有几公里长。线路长了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技术难度也会相应增多。”常文森向笔者介绍说,以后高速磁悬浮将成为我国磁悬浮建设的一种主导模式,相对而言低速磁悬浮的市场面较窄。“上海目前运营的这条磁悬浮线路,有很多设备零件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是现在单纯依靠我们的技术,还不可能建成一条高速又稳定的磁悬浮交通线路。”
常文森作为科技部磁悬浮专家组成员,曾参与过2004年对大连永磁悬浮技术的鉴定,对于大连将要建设一条3公里磁悬浮线路的做法,他表示认同。“3公里的线路如果用于旅游的话,其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都会得到体现。”
[永磁悬浮答疑]
问:永磁长期使用会不会存在消磁的现象?
李岭群:永磁采用的磁铁是经过处理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能出现消磁现象,而在实际运行中不会出现消磁所需的条件。我们采用的永磁是从厂家处购买,出厂前必须是达到国家标准的。
问:永磁悬浮列车轨道在安装维修时不能使用铁磁性的工具吗?
李岭群:对。因为永磁会对含铁的物质产生很大吸力,所以在安装、维修时我们都使用非铁磁性的工具,例如铜扳手等等。
问:永磁是否会吸附空气或环境中的铁质垃圾?这会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李岭群:任何交通工具遭到破坏的话,都会有危险。我们已经有成熟的排障系统来清除垃圾。另外由于采用车轨一体化镶嵌结构,即便出现意外也不会造成脱轨,安全性因此大大提高。
问:日后永磁悬浮列车的票价会不会比现有的磁悬浮便宜?
李岭群:票价是依照建造、维护检修、运营等方面的成本来决定的,而永磁悬浮在这些方面的成本要比常导、超导磁悬浮系统低,所以票价应该也较低。
问:工作人员常年在高强度的磁场环境下工作,会不会对身体有所损害?
李岭群:永磁体表面磁场强度在1.5T(特斯拉)以下,经闭磁处理后,漏磁很少,距磁体200mm处就与大地磁场强度相当了。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与永磁场打了快20年的交道,还没人因此而感到不适过。
http://www..com/s?wd=%B4%C5%D0%FC%B8%A1+%B4%F3%C1%AC&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