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的方法及流程
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的方法及流程
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呈鲜红色,压力高,动脉血管搏动较明显,容易触及。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的方法及流程的知识,欢迎阅读。
正确鉴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静脉血由于氧合血红蛋白把氧释放到组织,而成了还原血红蛋白,同时组织代谢产物回收收入血液,使静脉血呈暗红色,而且静脉血压力低,血管搏动不明显不易触及。
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呈鲜红色,压力高,动脉血管搏动较明显,容易触及。
抗凝剂的合理应用:
肝素被作为常用抗凝剂,但肝素呈酸性,使用过量会使血标本稀释,影响PH值以及会使PCO2偏低,PO2值偏高,使用过少则达不到抗凝的作用。{最适用肝素钠:浓度12500U/支×(2-5)支加入100ml盐水配用。}
采血部位的选择: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以桡动脉和股动脉最常用)
采血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
碘伏,棉签,弯盘,1ml或2ml注射器,橡皮塞,配置好的肝素抗凝剂,一次性治疗巾等。
2病人准备及穿刺方法:
桡动脉:
桡动脉
患者平卧或半卧位,腕部伸直略外展,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放于软枕上保持过伸位。操作者左手中、食指定点至腕横纹一横指(1-2cm)、距外侧0.5cm处,以搏动点明显为准,食指边动脉搏动处:或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方向移动0.5vm为穿刺点。
垂直进针法:食、中指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侧,相距1cm固定桡动脉,中间搏动最明显注射器中间垂直进针0.5-1cm,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血抽至0.5-1ml标注后拔针,局部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5-10分钟(针头进入桡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立即见到回血,稍等片刻方可见到回血,不要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斜刺法:逆动脉血流穿刺,30-45°。用已消毒的手指触及桡动脉搏动准确定位,使动脉恰在手指的.下方,在食指下的动脉搏动处进针。
肱动脉:
肱动脉
患者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下垫一软枕,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时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点标记,斜刺进针十字交叉法: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0.5cm为穿刺点,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标记,垂直进针。
股动脉:
股动脉
NAVEL定位法:将穿刺一侧大腿伸直稍向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股点下方1-2cm股动脉处,或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搏动点最明显处为穿刺点,食指中指都应摸到搏动,两指中间为穿刺点。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成90°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和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后拔针,局部用以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min。
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
搏动最明显处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
逆动脉血流穿刺:与皮肤呈45-60°,用已消毒的手指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准确定位,使动脉恰在手指下方,在食指下动脉搏动处进针。
3操作方法:
3.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
3.2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恐惧取得配合,评估病人动脉做好穿刺选择,昏迷患者协助摆好体位。
3.3选取合适注射器抽取配置好的肝素抗凝剂,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残留的空气,也可用动脉血气穿刺针直接抽取。
3.4选择动脉穿刺部位,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大于5cm)和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3.5根据选取的动脉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进行采血。
3.6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进入空气影响结果。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应立即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或用手搓动1min,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棉签或纱布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3.7标本采集好后立即送检,注明患者采血时间、体温、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等各项参数。
4注意事项:
4.1,血液最好是自然流出,保证血液以最快速度进入针筒。
4.2隔绝空气:抽血完毕立即将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
4.3保证肝素与血液充分混合均匀。
4.4标本放置时间:宜在30min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RBC代谢,不断消耗O2,产生CO2,影响结果准确性。如30min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
4.5对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要延长按压时间,并随时观察有无再出血或渗血现象。
5分析操作:
5.1选择动脉血,吸样针弹出。
5.2去掉针管最前端血样(一两滴),让吸样针深入血样中(触到底部后退2mm)
5.3按屏幕上的ok(开始吸样)
5.4听到提示音时迅速离开血样(吸样完毕)
5.5输入患者ID,编号,操作者,体温,吸氧浓度,自动打印结果。
;2. 怎么采集动脉血气分析用物准备、注意事项
备齐用药 治疗盘内盛碘伏、消毒棉签、无菌纱布、无菌软木塞、消毒镊子、梁信针管2支;药物:肝素钠1支
1.选择血管、摆体位、确定穿刺点 根据所选血管不同而定。(1)桡动脉采血时,上肢外展至床边,手垂于床沿下,或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以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在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为进针点。(2)取肱动脉血时,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3)取股动脉血时,病人取平卧位,伸直略外展,股动脉搏动点一般在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以搏动明显处为穿刺点。(4)足背动脉的搏动点最明显处一般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2.消毒携渣樱 常规消毒皮肤,范围要广泛。3.抽吸肝素0.5ml入注射器,使注射器内壁湿润后,余液全部弃去。4.采血 根据进针角度分为垂直法和斜刺法。(垂直法 消毒左手食、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采桡动脉时,食、中指在挠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侧,相距约1cm固定桡动脉,示、中指应都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中间是搏动最明显处;采股动脉血时,食、中指放在股动脉两侧,因股动脉很粗,食、中指都应摸到股动脉的搏动,两指中间是穿刺点。右手持注射器,在两间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足背动脉取血方法同桡动脉;肱动脉取血时,在搏动明显辩丛处压一指印,做进针点的标志,余下步骤同桡动脉。)(斜刺法 此方法我们常用于桡动脉采血。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拿持针器与皮肤呈近40度,在桡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刺入动脉,若无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后,使针头向搏动方向,稍深处穿刺约1cm,然后边缓慢退针边观察有无回血,见有鲜红色回血后,余同垂直法。)5.取血毕 迅速取出针头,用无菌纱布加压迫5~ 10min,针头斜向刺入软塞,连同化验单一同送检。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针头,太粗病人会感觉疼痛,太细取血速度慢,影响血气结果。 2.无菌操作 。危重病人抵抗力低,频繁穿刺易造成感染,所以采血过程一定要无菌操作。 3.化验单填写完善 化验单上要填写吸氧浓度、体温、血色素,连同血一起立即送检。
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
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监测酸碱平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电解质情况,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及病情进展程度,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欢迎阅读。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要点
操作步骤:
1.自身准备:
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方法1:使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将动脉采血器针栓推至底部再拉到预设位置1.6mL。
方法2:使用常规注射器,先核对药物,抽取肝素钠0.2mL,转动注射器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钠,针头向上排出多余的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的气泡,把备好的注射器放入治疗盘内。
注意: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均可使用。应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进行穿刺可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明显减轻疼痛。
3.操作过程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检验单;解释采血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病情。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点。
桡动脉:将手腕平稳放于一小的面垫卷上,腕部背屈约30°,定位在腕横纹上两横指动脉搏动最强处。桡动脉较为理想,但痛觉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
股动脉:向外旋转患者的大腿,选择靠近腹股沟皱褶处的部位,大约在腹股沟韧带下2cm处。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
肱动脉:让手臂伸展,并在肘部下放一面垫卷,将腕部向外选择。
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应进行艾伦(Allen)试验,检查手的侧枝循环情况。
艾伦(Allen)试验的步骤:
抬高患者的手和前臂几秒,嘱患者紧握拳头,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
嘱患者松拳,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而变得苍白
持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对尺动脉的按压,密切观察手和手掌有无立嫌乎即变红。若手能在10s内立即恢复红色,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该侧桡动脉可以进行穿刺;若10s后仍处于苍白状态,表明侧支循环不充分,应避免该侧桡动脉的穿刺
艾伦(Allen)量化试验: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配合操作,可将患者拇指或食指连接血氧饱和度指套,先记录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查者以双手按压于患者腕横纹上方动脉搏动处,同时压迫阻断桡动脉和尺动脉,使血氧饱和度描计曲线为直线。
检查者继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尺动脉,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描计曲线恢复正常状态或2s内血氧饱和度下降≤2%,则视为Allen量化试验阴性。
艾伦(Allen)量化试验
4.采血方法
A.触摸动脉,采血者将食指沿患者血管走向,通过“一按一提”感觉动脉搏动,选择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
B.带无菌手套。
C.消毒皮肤2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未带手套时,应同时消毒操作者食指)。
D.左手食指在穿刺点最强处定位。
E.桡动脉采血用斜刺法,使用常规方法把持注射器,操作者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手的大鱼际处,针头斜面向上,以30~45°角进针。还可从解剖学角度定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的方向移动0.5cm作为进针点。
对小儿可在B超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股动脉采血多用直刺法,针头与皮肤呈90°进针。注意动作轻缓,观察回血。
桡动脉斜刺法采血
F.穿刺成功后,血液自动流入针管内,色鲜红,采血量1.6mL(一次性动脉血气针)。
G.采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针塞)内,用棉签或注射敷贴压迫穿刺点5~10min。对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不良或高血压的病人,压迫时间应延长。如为动脉采血器,拧好安全针座帽。
H.颠倒混匀动陪纤脉血标本5次,手搓5s,让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注意:进针幅度不应过大,以免刺破对侧动脉壁。用玻璃注射器穿刺时,血液可以靠动脉压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塑料注射器较涩,当观察动脉血液在注射针柄内的乳头处波动时,即可拉针栓抽血。
标本避免混入气泡或静脉血,如有气泡,将针筒直立,用手指轻弹气泡使之到达针筒的顶端,将气泡排出。
5.操作完芦者仿成
操作后再次核对,采血器上贴条码送检;整理用物,做好宣教;观察有无并发症并记录。
如何判断抽到的是静脉血?
抽血气时判断抽到的标本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对病情的判断和对疾病的诊治。
1.看颜色:最直观,血液颜色取决于还原性血红蛋白含量多少,一般判断没有问题。但存在各种各样颜色变异的因素,高血色素时候,动脉血变成黑色。
高吸入氧气浓度时候,静脉血像动脉血;针管内混有水分,静脉血稀释后变成动脉血颜色;严重贫血时候,静脉血像动脉血,要结合临床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了。
2.通过血气来判断:如果对颜色没有把握,或者存在上述各种干扰因素,在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可以通过血气来判断。
动静脉血在血气分析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正常人的动脉血PaO2在80~100mmHg之间,SaO2>95%;正常人的静脉血PvO2在40mmHg左右,SvO2在75%左右。
大家可以查看这篇文章,里面有详细说明:动脉血气误抽了静脉血?记住这3点轻松辨别
3.血管内压力的判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抽血气时有回血,然后拔出针管,看针头是否快速喷血,但要注意如果针头贴壁的问题;再就是将针尾接输液,如果快速滴入,就是静脉了;第三就是用专用的血气针,动脉血会自行将血液压入血气针中,静脉血一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最后就是血管B超探头加压时,可以被轻易压瘪的血管就是静脉了,相并行的动脉同样压力下不容易被压瘪。以上对压力的判断都不适用于严重循环衰竭的患者,因为这样的患者动脉压力也极低。
4.通过血管解剖形态和血流判断:这个主要靠彩超,彩超看动静脉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彩超定位下穿刺是最放心的,还可以减少误穿刺。
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1.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PaO2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采血前应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啼哭患儿待呼吸平稳后30min再行采血。
2.治疗因素: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有直接的影响。采血前,应停止吸氧30min。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同样,机械通气病人取血前30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
临床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输入人体后短期内会引起酸碱平衡暂时变化,从而掩盖了体内真实的酸碱紊乱,以致造成误诊,因此采血应在病人用药前30min进行。
含脂肪乳剂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h后,血浆中已不存在乳糜后才能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
3.抗凝剂的影响:肝素溶液对血气测定值的影响主要是稀释。稀释对PaCO2、HCO3-测定值影响最大。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内含100单位固体肝素锂,无液体稀释效应。
采用肝素钠抗凝时,应将肝素钠与血液样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即5mL和2mL注射器取血量分别应>3.3mL和2mL,否则误差极大。
4.标本的存放: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性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取样后仍然继续消耗氧气产生CO2。抽血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超过30min。
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放在含有冰水的容器中,但保存时间不超过2h。测定前要在室温下放置数分钟,因为温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对PaO2、PaCO2也有影响。
5.体温的影响:温度会影响pH、PaCO2、PaO2的.测定值。必须在化验单上注明患者的实际体温,实验室测定时即可应用仪器中的“温度校正”按钮,校正到患者的实际温度,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拓展:动脉血气采集技术护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一2O11年8月我科行动脉血气分析病人378例,男283例,女95例;年龄25岁~76岁;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1.2采集方法
核对病人,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约30min,测量体温。选择动脉搏动明显且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无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患的动脉。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进行采血,采血完毕排除针管前端0.1n1L~O.2mI血液,注人血气检测分析片,插入测试片,输入病人相关信息,检测完毕,打印结果。
2、护理
2.1采血前的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30min。同时针对病人对动脉采血了解极少,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各种因素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差。
2.1.2血气分析仪的检测我科选用的是美国雅培公司旗下i—STAT公司生产的i~STAT系列便携式血气分析仪与与之配套的7+血气分析检测片。快速、简便、床边测定无需抗凝剂,且采血量少,全血检测,无需分离血浆或血清,结果精确,3min出检测结果。可同时测定电解质、血糖等。
2.1.3测量体温和计算吸氧浓度
采血前需要测量病人的体温,因为温度会影响动脉血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动脉血氧分压(PaO)的测定值,体温>37。C,每增加1C,PaCO2增加4.4、PaO2增加7.2,pH值降低0.015;体温下降时对pH值、PaCO。影响不大,主要影响Pa0。。吸氧和吸氧浓度会影响结果,所以采血前要停止吸氧30rain,如病情不允许,则检测时要输入实际吸氧浓度。含脂肪乳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的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脂肪乳前采血或者在输注完脂肪乳后12h后,血液中不含乳糜才可采血检测。
2.1.4动脉选择
选用搏动明显且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无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病的动脉。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本组病例选择的是桡动脉和肱动脉。
2.2采血的护理
2.2.1桡动脉采血
上肢外展、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规消毒,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动脉搏动明显处为进针点。
2.2.2肱动脉采血
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规消毒,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定标点进行穿刺。
2.2.3根据进针角度分为垂直法和斜刺法应用垂直法采桡动脉血时,食指、中指在挠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端,相距1.5cm~2.0cm固定桡动脉,食指、中指应都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中间是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对准桡动脉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肱动脉取血时,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点的标志,余下步骤同桡动脉。斜刺法: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与皮肤呈近4O。~5O。,在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快速刺人动脉,见回血后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快速抽取所需血量0.6mL~0.8mL。若无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后,使针头向搏动方向,再次进针。
2.3采血完毕后的护理
采血后要立即去除针管前端0.1InI~0.2mL血液,立即进行检测。按压穿刺点15min,根据血凝情况可适当再延长,注意观察局部出血情况。
3、结果
本组病人均采血成功,其中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4、讨论
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所以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气分析对标本的敏感度最高,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将标本的误差降到最低,是保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保证。若病人心理状态不稳定,短时间内会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的pH值、PaCOz、PaO。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如由于害怕采血,有些病人会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CO2增加,PaO减少;而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aCO减少,PaO增加。采血前一定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指导其配合方法,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减少痛苦,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
操作前先检查血气分析仪,确定无故障方可使用。血气分析片保管于2。C~4C冰箱中,保质期6个月,过期不可用,以免影响结果。取出的血气分析检测片需置于室温中15rain后方可使用,取血气分析检测片时不可挤压血气片的正面,做到轻拿轻放。肝素浓度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肝素过多会造成稀释性误差,动脉血稀释达5时,使得PaCO下降,碳酸氢根浓度、碱剩余(BE)值减少,PaO增加,pH值无影响。肝素过少又会容易引起血液标本凝固,如果能立即检测,可以不需要肝素的稀释,我科室自备血气分析仪,采血后能立即进行检测,所以我们所做的血气分析检测标本不含肝素,其准确度有所提高。
目前临床上对不同部位行动脉穿刺采血的定位方法、采血方式及采集效果都进行了一定研究。由于采血对象不同,如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生理条件等不同,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有效的采集动脉血,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从而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感染几率。
;4. 血标本采集知识及步骤
1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法
采槐困血的部位为耳垂、手指末梢,适合用血量较少的检查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
采血的部位为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
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采血的部位为股动脉、桡动脉,作血液气体分析。
2采血前常规准备
采血前1~3天
请避免饮酒,避免剧烈活动
采血前1天
请洗净双臂
这样消毒会更铅凳念好,还粗中可以避免感染
当晚请保证充足的睡眠
如果护士告知您需要留取空腹血标本
请在晚饭后20:00后禁食、24:00后禁水
采血当天
请穿袖口宽松的衣服,以方便采血
早晨06:30-08:20为采血时间,过时不抽,因病人较多,请您尽早到护士站采血,避免耽误您的检查
3检测项目
血脂
检查前请最好不要吃油脂过高的食物
如:骨头汤、鸡汤等
胆固醇
检查前请少吃鸡蛋
肌酐、尿酸
检查前3天请不要吃大量海鲜及肉类
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血沉
检查时女性请避开月经期及排卵期
此时血沉往往偏高
4特别提醒
上午9:30以后的空腹血,不宜做血标本进行化验。
抽血当天早晨,除医护人员交代药物必须按时服用外,其他药品请放到抽血后再服用。
采血时,请放松心情,恐惧会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有晕血史者
请提前告知抽血护士
抽血时可随身带些糖果、巧克力,以便出现晕血症状(头晕、眼花、乏力)时急用。
采血后
正确止血,拔针后,请立即松开拳头,用无菌干棉签(棉球)按压针眼部位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同时放松上捋的衣袖,以帮助止血。
5. 血气分析该如何采血详细讲解下!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采血方法:(桡动脉和股动脉常用,肱动禅型中脉和手足背动脉不常用)。
(1)用注射器抽取6250U/ml肝素钠0.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也可应用BD动脉血气穿刺针直接抽取。
(2)选动脉穿刺部位,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5cm)和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3)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动脉(因人而异),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40-60度穿刺,若取股动脉贺山穿刺采血则垂直进针,穿刺成功则血自动流入针管内,色鲜红,采血1-2ml即可。
(4)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可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
干棉签压迫穿刺点,租耐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采取末稍动脉血:
(1)部位:常用耳垂、手指及足跟部的动脉末稍血。
(2)采血前局部热敷5分钟,使局部轻度充血。
(3)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三梭针快速刺入皮内约3mm,勿用手挤压使血液自溢,随即接上肝素化的毛细玻璃管,吸满血后用橡皮泥封闭两端,同时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6. 动脉采血的心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共286例,其中男145例,女131例,年龄15-87岁(平均58±6.3岁)。原发疾病包括:急性中毒3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4例,支气管哮喘6,心力衰竭2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肝硬化失代偿56例。
1.2 采血方法 采血前准备好一次性5ml注射器,4.5号或7号针头,125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橡皮塞,无菌纱布和皮肤消毒用誉肢物;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采血的必要性,取得配合;血管选择原则:以护士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1.2.1 股动脉采血 本组经股动脉采血147例。患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必要时臀下垫小枕,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7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90°或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2 桡动脉采血 本组经桡动脉采血81例。将患者手臂外展,手心向上,腕关节背侧垫高,腕关节过伸,大拇指外展,选取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4.5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30°-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3 足背动脉采血 本组经足背动脉采血33例。患者平卧,足跖曲,在第一、二跖骨见扪及拿虚巧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4.5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30°-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4 肱动脉采血 本组经肱动脉采血25例。患者仰卧位,上肢伸直、外展、略外旋,掌心向上,在肘窝横纹上方内侧扪及肱动脉搏动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7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90°或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学分析,行2检验;α=0.05。
2 结果
各穿刺部位成功率及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本组经股动脉采血14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05例(71.43%),失败11例(7.48%),并发血肿5例(3.40%),并发皮肤瘀斑12例(8.16%);经桡动脉采血8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69例(85.19%),失败6例(7.41%),无血肿形成,并发皮肤瘀斑5例(6.17%);经足背动脉采血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25例(75.76%),消键失败3例(9.09%),无血肿形成,并发皮肤瘀斑3例(9.09%);经肱动脉采血25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9例(76.00%),失败1例(4.00%),并发血肿1例(4.00%),并发皮肤瘀斑3例(12.00%)。
3 讨论
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是判断危重病人呼吸衰竭性质和程度,评估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儿科还常常选用头皮动脉作为穿刺部位[2],不同的部位穿刺各有优缺点[3]。黄继平等[4]研究发现,经肱动脉穿刺采血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静脉率低等优点,本组经肱动脉采血共25例,仅1例(4%)失败,与其他部位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肱动脉可作为动脉采血的常规部位。本组动脉穿刺成功率均在90%以上。我们体会:
3.1 穿刺部位的选择 股动脉粗大,容易穿刺,适合于循环衰竭或年纪小的患者[3],但穿刺部位较深,对患者体位要求相对较高,容易误穿入股静脉,压迫止血困难,本组行股动脉穿刺147例,其中5例出现局部血肿,12例出现皮肤瘀斑。此外,股动脉穿刺部位离会阴部近,感染机会增加,涉及患者隐私,影响患者依从性。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方便暴露,搏动位置表浅,容易固定,压迫止血方便可靠,对穿刺体位要求低,尤其适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2 进针角度的选择 对于直径较大的血管适于垂直进针或斜行进针,而直径较小的血管斜行进针成功率更高。本组行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时均采用斜行进针[3]。高艳等[5]研究也表明,桡动脉采血时选用4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垂直进针(92.3% vs 66.67%,P<0.01)。
3.3 压迫止血 穿刺部位出血是动脉采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局部压迫止血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压迫时间应适当延长,上肢采血者应在48h内避免在同侧肢体测血压[6],斜行穿刺时尚需注意压迫范围应覆盖皮肤进针点及动脉进针点[7]。本组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5-10min,共发生血肿6例,瘀斑33例。也有研究表明在穿刺足背动脉时选用较小型号针头,压迫时间仅需3-5min[8]。
3.4 患者的配合程度、护士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操作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充分配合;护士应充分准备用物,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躁情绪,保持沉着冷静[9]。
本组资料表明,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人员个体化选择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局部妥善压迫是防止局部出血的最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