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舞台,角色和脚本
舞台、角色、造型、脚本等构成图形化编辑器的基本要素。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Ⅱ 剧本简介及详细资料
内容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历碰毕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吵闹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义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着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着,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着,有着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英音:['prɒmptbʊk]美音:['prɑmpt,bʊ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肢芹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 *** 、再 *** 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条式结构
众所周知,传统的戏剧结构是根据主题、人物性格来组织戏剧冲突和安排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它是戏剧创作的重要一环,是按照戏剧规律来结构剧本的。由于生活本身是有节奏有规律向前发展的,反映在戏剧冲突上的结构必然形式一条由冲突动作所引起的开端、发展、 *** 、结局亦即启承转合的情节链,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种结构的特点,表现于分场上。整个戏就是一场一场的戏组成的,若干场戏组成全剧,而且每一场有一个小 *** ,若干个小 *** 形成大 *** 。 传统的戏剧结构,既然是以戏剧冲突的发展为依据,又少不了冲突对立两个方面贯穿经络的对立人物和一个中心事件。因此,它是纵向发展的,不妨称之为条式结构。
团块结构
团块结构,顾名思义,它的情节是横向发展的,是同纵向发展的条式结构大相迳庭的。它几乎全剧没有明显的大 *** ,因为它不是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物意识活动进行结构的。还有一些剧作,全剧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没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更看不到冲突对立到底的人物。有的只是几个生活片断或几组不规则的情节。这些剧作,在场景之间毫无因果依存关系,在结构上显得很不规则,然而它又"形散而神不散",段落之间却具有十分讲究的必然内在联系。通常都不分场和幕,所以称其为无场次戏剧。这是由不同题材内容和不同作家的构思所形成的。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文式结构 。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 形散而神不散 "。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 *** 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 这类剧作的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当下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 *** 。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
格式
分景剧本
分景剧本,常用于电视剧本的创作,电影也可用,不过电影较短,用分镜剧本更能突出电影剧本的直观感。
主要的分景(分场景)剧本是下方这样的格式:
1、开头
第 几 集(幕)
主要有以下两种场次开头。
第几场(幕), 地点,时间,人物。
如:第一场,小湖边,晨,张颖、王静
场(幕)次号,外景/内景与室内/室外,地点,时间
如:23-1(有时把一场分若干个小场,有时不分),外,武当山玄岳门,日
2、景象
该场景外貌与人物所在,可介绍,也可不介绍,根据情况做决定,如需介绍,简单的以画面形象说明即可。
3、动作
动作说明,在大陆早期许多用三角形,在动作前加三角形,后来流传到了港台,港台许多剧本也用三角形。大陆,有用中括号,也有用大括号,有时候也不添加符号,直接在相应的位置。
动作说明的位置可以在人物对白之上,也可以在人物对白之下,看人物讲话的先后。
4、对白
对白主要有间断性对白与连续性对白。人物的表情、视角等提示可用括号表示。
间断性对白:
如:
方可可(有点不乐):抱不动也要抱。
化雨:呵呵,好,可可说要抱多久就抱多久。
方可可(得意):这还差不多。
婶婶:可可,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你哥都抱不动了还不下来。
连续性对白:
如:
方可可(不乐意):知道了。(小声嘀咕)罗嗦。
化雨(对婶婶):没事。(对方可可)刚才没发现,可可都长的和我差不多高了,估计以后就变成可可保护我了。
分镜剧本
分镜剧本,也称分镜头脚本、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分镜等,电影用的较多,电视剧也可以用,因电视的分镜很多,故电视剧本里不常见。
分镜剧本,通俗含义就是在分景后再分镜的剧本,大多是为故事版(绘画分镜,草稿表达意思即可,复杂的情景也可请分镜绘画师,随着电脑软体技术的进步,这个流程渐渐不是太重要,可直接表格分镜到动态预演)、动态预演(可视化3D动态分镜,用软体测试,主要运用在动作复杂、虚景多、特效多的仙侠、探险、科幻、飙车等电影题材上)、台本(摄制工作台本或者完成台本,又称为表格分镜)做基础与准备。
分镜剧本的主要流程为:文字分镜、表格分镜、绘画分镜、动态分镜、后期特效分镜
文字分镜:适合初学者的起步,主要为编剧或者导演的事项,初学者或者作家等才改行的编剧导演,没有制作过自己的一部作品,想稳中求胜,可将拿到的文学作品先改编成文字分镜,其后再表格分镜。
表格分镜:适合经验者的起步,主要为导演或者编剧的事项,完成过多部作品,有一定的功底想象,可直接将文学作品或者剧本改编为表格分镜。
绘画分镜:通常是原创动漫制作的起步(改编动漫的起步和影视类似),也是影视制作的一步。主要为分镜绘画师或者导演(导演不等于要有绘画师功底,个别优良绘画分镜,基本是美术专业出来的导演)的事项。动漫、当代电影题材(动作简单,几乎是实景拍摄的题材)中不可或缺,而在幻想电影由于动态分镜的技术进步,所以渐渐变微势。
动态分镜:主要为动态分镜师、特效团队、后期公司的事项。动漫上基本是运用Photoshop和flash等动态分镜软体,影视上基本是用Previz(Previsualization的缩写)等动态分镜软体。Previz制作团队必须确保作品在拍摄中能够实现,知道镜头会怎样被实现出来,精通电影语言能给实拍团队提供建议。但是,任何准备都无法代替那些现场的实拍需求。拍电影是一种自然的艺术形式,充满未知的挑战。而动态分镜是为了帮助解决潜在问题,领先摄影组一步。
后期特效分镜:主要为特效团队、后期影视公司的事项。实拍结束,到了后期,原来的幻想题材很耗资,所有的都需替换绿幕合成。当前,只需要使用实时摄影机跟踪系统(例如SolidTrack)就可以提前预览作品的拍摄效果,简化后期特效这个巨大工程。Solid Track可以将Previz资产整合到实拍素材里。通过对真实画面的拍摄,把真实画面反推成三维画面,通过视频实拍,得到一个三维的场地,摄影机实时匹配到画面里,再把跟踪录取下来的真实摄影机姿态给到渲染平台去匹配三维角色,三维背景,或者真实的人物,这是后期前置的一个流程。透视匹配之后,导入的虚拟角色看起来就像站在实拍演员旁边一样。虚拟场景的延伸和占位特效也可以在Previz阶段添加,这个阶段加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快速操作和调整,为后面的制作流程节省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以下是主要的文字分镜剧本样式:
动作或者景象前面加大括号{},用来表示景别与镜头等提示,不变可说明景别不变;【】指空镜、画外音、商标、字幕、推出片名等其他信息,大多是强调不是拍摄画面本身有的,而是多个画面合成与后期特效。右下方基本是分镜的转场方式。
如:《灵仙侠世传》原着分镜剧本。
分类
按照套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动画剧本,微电影剧本,微动漫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剧本,小品剧本等。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者不适合演出,动作性不够。被成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创作过很多这种戏剧形式的诗歌,但只能提供阅读,不适合上演。所以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中处理好剧本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因为戏剧演出才是最终目的。没有演出和观众的戏剧谈不上是戏剧。
着作权归属
剧本创作归属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着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着作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着作权法保护。通过中国着作权保护中心和各省直辖市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申请登记,数字作品形式的着作权归属也可以通过各种协会自办的第三方登记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撑的能够证明作品备案存证时间的机构,也可以选择融合和集成各种数字着作权技术和时间戳公证处公证信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撑的支持的 大众着作权认证保护平台 进行自主存证和首次发布智慧型认证,取得作品归属权初步证明,需要时,通过司法鉴定,增强证据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这种方式很多欧美国家盛行多年。
创作注意点
1、勿变成小说的创作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基本不一样的,剧本的创作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画面,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不同,它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心理描述。这些修辞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
2、勿缺乏动作的安排
若非剧情需要,剧本里不宜有过多的对话,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使得缺乏动作,在观众看起来就似在听有声读物一样,好闷,导致这剧也就成了"肥皂剧"。要知道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如,写一个人打电话情景,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或者加一些打电话时人通常有的动作,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3、勿生成过多的枝节
剧情在主线外,不宜安排过多的副线,也不宜安排超过三个主线,当主线不止一个时,就要减少相对应的副线。如,《天龙八部》是采用了三条主线交替,没有副线,而是在主线里依次添加次线来进行剧情,最后选择一条大主线来结束剧情。
剧本的创作,若是写了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景,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若是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许多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会使得观众在短短时间里无法分清每一个角色的故事情节。
第一个剧本
一般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森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从而《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的第一本话剧剧本。该剧本是由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曾孝谷改编的。曾孝谷参加了春柳社1907年到1908年期间的4次公演,在编剧、表演和舞台美术各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中以他饰演的角色以《茶花女》第三幕中阿芒的父亲为最成功。同时期,他对《黑奴吁天录》剧本进行了重大的加工和再创作,此剧反映了被压迫人民在帝国主义迫害下勃兴的民族思想,在艺术上,第一次采用了话剧的形式,这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部话剧剧本。
五幕剧《黑奴吁天录》描写黑奴哲而治被主人转借他人,他替人发明了机器后,受到原主人的嫉恨,因而被召回深受虐待。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另一家农奴主的奴隶,由于主人要以奴隶抵债,他们面临母子分离的悲惨命运。后来,他们都逃跑出来,杀出重围,得以团聚。该剧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在思想内容上很有现实性。剧中的分幕方法,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还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无不显示着已开始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各国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从纪录片开始,然后发展到叙事性要求更高的故事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是从最邻近的艺术形式,如戏剧学习如何拍摄电影,剧本就是从戏剧中借鉴而来的一个重要的电影创作过程。和各国一样,最初的中国电影即使是故事片也没有剧本,只有一个类似拍摄提纲的东西。到20年代初期,随着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的诞生,出现了比提纲更详细的"本事",即用文言文写成的电影剧本雏形,它包括了电影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动作,此外还有字幕。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问世于1925年,即电影在中国诞生后整整20年后。它是由洪深编写的历史题材剧《申屠氏》,发表于当年《东方杂志》22卷1-3月号上。剧本的故事脱胎于宋代烈女申屠氏的传说,共分成七大段、592个景。它基本上打破了舞台剧剧本的样式,而以镜头、景别为组合单位,还运用了"渐现"、"渐隐"、"化入"、"特写"等换景及镜头的专业术语;剧本后面并附有他写的电影名词术语解释。这一剧本据说是为当时洪深所在的"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所创作的,后因资金原因未能真正投拍。尽管如此,它却成为中国电影剧本样式的开创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成为电影文学的一种新样式,可供拍摄影片,也可供发表与阅读。
Ⅲ 请问影视剧里的脚本和剧本有什么区别吗
一、性质不同
1、脚本:以该文本为拍摄依据。
2、剧本:剧本一般是编剧写的故事文本。
二、内容不同
1、脚本: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依据一定的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又称作宏或批处理文件;一般会列出镜头的长度、景别、构图、配乐等等很详细的信息。
2、剧本: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
三、编写不同
1、脚本:一般是导演与负责分镜的共同完成,脚本通常可以由应用程序临时调用并执行。
2、剧本: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Ⅳ 舞蹈剧目介绍怎么写
舞蹈剧目介绍这样写:
1:混合着时代的气息,行拦绚烂的舞姿,让我们随着她们的脚步,领略现代舞的魅力,此刻请欣赏高一幼四带来的《现代舞》表演者:,请高二幼二《爵士舞》做贺带汪准备
2:生命的魅力在那里挥洒,青春的风采在那里绽放,在这激情飞扬的时刻,让我们起舞。此刻请欣赏高二幼二带来的《爵士舞》表演者:冯姣,请高一幼一《彝族舞》做准备
3:一堆篝火,一个舞队,少女们牵手搭肩,拉成圆圈,踏脚跺地,翩翩起舞。让我们掌声欢禅仔迎高一幼一带来的《彝族舞》,表演者:请高二艺大做准备()
4: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样能传递出青春的活力,此刻请欣赏高二艺大带来的《街舞》表演者:金奇,请高二幼一《天亮了》做准备
Ⅳ 脚本和剧本有什么区别,脚本怎么写
一、写作上的区别:
脚本可以根据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进行的修改。只有在脚本确定之后,则才进行剧本的编写工作。剧本编写完成之后,则才是分镜的确定。场景,角色确定。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脚本:
二、用途上的区别:
脚本是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又或者书稿的底本。脚本可以说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
剧本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三、内容性质上的区别:
脚本可以说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之后,确定故事到底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有哪些角色,角色的对白,动作,情绪的变化,等等,这些细化的工作都是剧本上所要清楚确定下来的。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Ⅵ 剧本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剧本
剧本 play-script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斗州慎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着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着,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着,有着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空敬剧本的创作者
剧本的创作者叫做编剧,或尊称为剧作家。
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
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如“佳构剧”。
剧本的分类
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 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等。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 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者不适合演出,动作性不够.被成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创作过很多这种戏剧形式的诗歌,但只能提供阅读,不适合上演.迹森
所以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中处理好剧本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因为戏剧演出才是最终目的.没有演出和观众的戏剧谈不上是戏剧.
文章引用自:
Ⅶ 海盐腔的脚本及其伴奏
在中国戏曲声腔演化史上,海盐腔是上承“传奇旧腔”,下启“昆山水磨腔”的重要南戏声腔,但其搬演之脚本以及伴奏问题,迄今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海盐腔属定律型曲牌腔。也就是说,它是词有定律,腔有定格的南戏“正声”。那么这一南戏正声的脚本面目如何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全瓶梅词话》中获得重要信息。据《词话》第三十六回、三十九回、六十四回、七十回、七十四回、七十六回记叙,海盐子弟搬演、清唱的海盐腔脚本剧目有:《白免记》、《玉环记》、《还带记》、《香囊记》、《四节记》、《宝剑记》等,这些剧目己为戏曲学家们所瞩目和标举;更为重要的是,《词话》记录下来的《香囊记》之“朝元歌”与《玉环记》之“画眉序”两只完整的曲词,是我们据以论定定律型曲牌的律、腔的继承性与同一性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但是,仅仅凭借《词话》所提供的这一史料,我们还无法从中推导、演绎出带有规律性的内蕴,即缺乏从理论的高度准确地把握、揭示海盐腔脚本的存在形态、特征、范围、时限等等必要条件,所以,在进一步考索与发掘海盐腔脚本时所固有的困惑,是不言而喻的。
令人欣慰的是,明后期传奇《蓝桥玉杵记》①的面世,使《词话》上述的史料价值获得了激活的契机。该剧《凡例》第三、四、五条,从“本传”的词调、腔调、点板诸方面阐明了传奇旧腔、海盐腔、昆山腔之间所存在的继承性与同一性特征,并在这一理念的统驭下进而勾划出从明初期到明后期海盐腔脚本存在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就这个意义而言,《蓝桥玉杵记》是极具学术价值的。
《蓝桥玉杵记》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明确地揭示了海盐腔、昆山腔与“传奇旧腔”在词调上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
《凡例》第三条云:
本传词调多同传奇旧腔,唱者最易合板,无待强谐。
所谓“本传词调”,就是该传奇所采用曲牌的曲词(歌词形式)与曲调(音乐形式);而“传奇旧腔”,显指《蓝》剧以前的旧传奇之声腔。既然“本传词调多同传奇旧腔”,则两者即出一辙,故相协谐和,当是理所必然;“唱看最易合板,无特强谐”,亦也是事所必臻。由此可见,此条《凡例》实质上阐明了海盐腔、昆山腔与“传奇旧腔”所用的曲牌是属于同一体制的历史渊源。鉴于以曲牌为基础的声腔,因其曲词、曲调具有的同一性特征,使它们之间产主了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所以《蓝桥玉杵记》与其面世之前的南曲声腔属于同一体制的界定,这在戏曲声腔演化史上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现今,《凡例》的明确表述,无疑地又成为我们进一步论定海盐腔脚本的有力依据。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个问题,我们以用于“传奇旧腔”的曲牌②与《蓝》剧的同类曲牌进行对照,说明其在纵向上的继承性。
【朝元歌】花边柳边,檐外晴丝卷。△山前水前,马上东风软。▲自叹行迹,有如蓬转,△盼望家乡留恋,▲雁杳鱼沉,离愁满怀谁与传?△日短北堂萱,空劳魂梦牵,▲(合)洛阳遥远,△几时上九重金殿,九重金殿▲?
——《香囊记》第六出“途叙”③
【朝元歌】冰清玉清,抱石魂犹凛。△情深怨深,红颜多薄命。▲两岸风声,满江雨韵,△击揖中流此日心。▲花貌丰容,环佩空听月夜魂。△天这度孤鸿,城高急暮砧。▲(合)几向南柯觅梦,麻姑路渺,△有谁通信,有谁通信?▲
——《蓝桥玉杵记》第二十三出“依倬酬吟”
《香囊记》是《词话》叙明的海盐腔脚本,《蓝桥玉杵记》则是海盐、昆山二腔共用之脚本,而曲牌词调的型式结构均一致,因而它们的继承性与被继承性关系当可一目了然。现再举一例,亦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
【梁州序】④新篁池阁,槐荫庭院,△日永红尘隔断。▲碧阑轩处,寒飞漱玉清泉,△自觉香肌无暑,素质生风,小簟琅杆展。▲昼长人困也好清闲,△忽被棋声惊昼眠。(合)《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崄排佳宴△,清世界,儿人见▲?
——《琵琶记》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
【梁州序】垂髫交善,今予弱冠,△愧我先叨天眷。▲送君北上,长安道快着先鞭。△趁此挑花浪暖,雷动鱼腾,伫看头角变。▲绿袍新染惹御炉烟。△乌帽宫花拉列先。▲(合)杯惜浅,斟须满,临歧无厌频频劝,△今日别,未知甚时见。▲
——《南西厢》第二出“金兰判袂”
【梁州序】那十洲三岛,玉虚宫殿,△隔断东洋水弱。▲迎仙望海,当年云水情遥,△暗想槎乘日月,壶注干坤,不知曾否传青乌?▲长年和三老傍洪涛,△彼岸云航不易遭。▲(合)频叹息,还长啸,丹丘未许红尘到,△指归路,白云高。▲
一一《蓝桥玉杵记》第十出“风雷普化”
以上五曲曲词字数(衬字不计)、句数、韵数皆合沈璟《词谱》规定。《蓝桥玉杵记》词调既和《琵琶记》、《香囊记》、《南西厢》词调一脉相沿,那么,同此一理,“传奇旧腔”的词调在漫长的岁月里,也就存在着和海盐腔、昆山腔一脉相沿的亲缘关系。
《蓝桥玉杆记》的另一学术价值,在于它阐明了昆、浙腔词的同一性。
《凡例》第四条云:
本传腔调原属昆、浙,而楷录复仿钟王,俱洗凡庸,以追大雅,具法眼者,当自辨之。
海盐腔研究论文集
所谓腔调,即声腔腔格,它和腔相对应,腔格属于基本曲调,腔是流派,也就是实际演唱效果。海盐、昆山既属同一种曲牌型式(定律型)的声腔,腔调当亦相同。现《凡例》言明“本传腔调同用昆浙”,则可见昆、浙二腔必相去不远,应共为非常相近的大雅之作,故《秋叶随笔》云:“海盐腔所用之曲本与昆山所用者,并无歧异也,……海盐腔嘌唱之情形,亦与昆山腔无异也” ⑥的述论,可谓一语中的。笔者曾粗略统计《蓝桥玉杵记》、《浣纱记》二传所用曲牌,前者为为113支,后者为187支,其中同名曲牌达58支,此也可视为佐证之一。为具体阐析海盐、昆山二腔横向的同一性,以及证明曲牌是基本的、腔是从属并附丽于曲牌的这一规律,兹列举同一时期的传奇所用同类曲牌作为比照,例如,同为嘉、隆期间的《浣纱记》与《玉簪记》。【念奴娇】⑦丹枫叶染,△乍湖光清浅,凉生商素,▲西帝宸游飞翠盖,△拥出三千宫女。▲绛彩娇春,铅华炫昼,△占断鸳鸯浦。▲若耶缥缈,△浣纱溪在何处?▲
——《浣纱记》第三十出“采蓬”
【念奴娇】繁华过眼,△似梦中唤醒,世隔当今。▲休说朱门排綮戟,△如今庭树箫森。▲人逐仙游,家遭岁歉,△疾苦盈方寸。▲眉愁黛锁,△有恨向谁评论?▲
——《玉簪记》第四出“遇难”
又如,同处万历时期的临川派汤显祖《牡丹亭》、吴江派沈璟《义侠记》和《蓝》剧的同类曲牌型式: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 年,说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牡丹亭》第十二出“寻梦”
【懒画眉】昨日帘前事差迭,两目相挑心共悦。重门一入暗伤嗟。水流何处花偏谢,路隔桃源云万叠。
——《义侠记》第十四出“巧媾”
【懒画眉】伊谁缓步入清虚,花下趋迎影半述,原来是仙郎幽兴夜乘梯,相看自爱今宵遇,未许冰轮促望舒。
——《蓝桥玉杵记》第一出“蟾宫折桂”
通过上述数列曲牌型式结构的排比对照,我们可以明了,根据传统的“倚声填词”制曲法撰写的定律型曲牌腔具有同牌同腔规律,与海盐、昆山二腔同一的特征,显然是确定无疑的。而“本传腔调原属昆浙”一说,实际上就是指明,凡是用海盐腔演唱的脚本,都可以用昆山腔来演唱。换言之,用于昆山腔搬演的传奇剧目,同样可以用于海盐腔搬演——这就是《凡例》的另一内涵。所以,詹慕陶对于海盐、昆山二腔关系的“实是一体”的断言⑧以及叶长海对汤显祖剧作“首先是供海盐腔演唱”⑨的论析,皆为精湛见解。
永安湖(今南北湖)
《蓝桥玉杵记·凡例》第五条提到了海盐、昆山二腔的点板惟有疾徐不同,此说值得注意:“词曲不加点板者,缘浙板、昆板疾徐不同,难以胶于一定故。但旁分句读,以便观览。”浙板疾,昆板徐,正说明了明人所论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人的加工后,“较海盐又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的艺术魅力。故沈宠绥《度曲须知》谓魏氏革新昆山腔: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者头、腹、尾之毕匀,功深镕铸,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
“调用水磨,拍捱冷板”的“别有唱法”,正是革新后昆山腔迥异于久经流传的“海盐故调”的关键所在。(所谓“流派”,亦可于此略窥门户)。对此,《凡例》从词曲的拍板角度来说明二腔之间节奏的差距,即板式疾徐的变化,必将引起字音、腔调的急、缓变化,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诚然,点板疾徐之差异所引起的流派异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如地域、方音、声调等所引起的腔的可塑性也是不可疏忽的因素。因此,“海盐腔之所以为海盐腔,而异于昆山者,恐只节拍及方音之不同而已”⑩的见解,可谓别具支眼。
如上所述。传奇旧腔、海盐腔、昆山腔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从纵向的继承性或横向的同一性而言,一直从明初期——中期——后期贯穿于有明一代;如果说,明初、中期的传奇是
用海盐腔演唱的话,那么,明后期(隆万以后)便是同用于海盐、昆山二腔的了。海盐腔不仅在词调、腔调上与传奇旧腔、昆山腔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密切关系,而且在伴奏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今曲学家们对此却颇多歧说⑾。其实,戏曲声腔之有曲牌,又受制于宫调,则伴奏之设乃是必然,况海盐腔系定律型曲牌腔,故场上有伴奏更应无疑。现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考察。
首先,据明人文献记载,海盐腔不仅有笛管伴奏,而且曾别制弦索腔。
其一,海盐腔流行年代(昆腔之前)的南曲是有笛管伴奏的。明人何良俊《曲论》云:
余令顿老教《伯喈》一二曲,渠云:“《伯喈》曲某都唱得,但此等皆是后人依腔按字打将出来,正如善吹笛管者,听人唱曲依腔吹出,谓之‘唱调’……”
又沈德符《顾曲杂言·弦索入曲》载:
何又教女环数人,俱善北曲,为南教坊顿仁所赏。顿曾随武宗入京,尽传北方遗音,独步东南;……其论曲,谓:“南曲箫、管,谓之‘唱调’……
按何氏及沈氏所言,都是指用笛管伴奏的《琵琶记》,顿老即顿仁,正德间人,由此可见,海盐腔流行年代的南曲,是早已有笛管伴奏了(“《伯喈》曲”在何文中实即海盐腔。见下)。
明人文献中叙及南、北曲的伴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北曲以弹拨乐器为伴奏,其腔曰“弦索腔”;一是南曲以吹音乐器为伴奏,其腔曰“唱调”。当时对这两种不同的伴奏形式的记载,一直见诸有关文献,如《曲论》记顿仁所言:
弦索九宫之曲,或用滚弦、花扣、大和钐弦,皆有定则,故新曲要度入亦易……笛管稍长,短其声便可就板,弦索若多一弹或少一弹,则夺板矣,其可率意为之哉?
对此,沈宠绥《度曲须知·旋律存亡》亦指出:“古之被弦应索者,于今较异。今非有协应之宫商,与抑扬之定谱,惟是歌高弹者亦以高和,曲低则指下亦以低承,真如箫、管合南调,初无主张子其际。” 魏良辅《曲律》也提及:“箫、管以工尺俪词曲……以音之高而凑曲之高,以音之低而凑曲之低,反足淆乱正声,殊为聒耳。”
此处“正声”指弦索。“唱调”与“弦索”对举,一用吹管乐,一用弹弦乐,在明代曲家所作的笔记中,均不止一次提到。需要指出的是,两种伴奏乐器的区别,关键在于用什么乐器为主伴奏,即“弦索腔”是以琵琶等弹拨乐器为主伴奏;“唱调”则以横笛等管乐器为主伴奏。就明文献记以来看,早期南曲“唱调”一般是没有用弦索乐器的,大约至昆山腔出来之后才加用弦乐。但当时曲家对此却不以为然,且屡有贬言,如《顾曲杂言》云:
青年演员吴岚
今吴下皆以三弦合南曲,而又以箫、管叶之,此唐人所云“锦袄上着蓑衣”,金粟道人《金像诗》所云“儒衣、僧帽、道人鞋”也。箫、管可入北词,而弦索不入南词,盖南曲不仗弦索为节奏也。上引之文以弦索腔可用箫、管伴奏(即“箫、管可入北词”),所以“弦索”有“弦管”(或“管弦”)之称,但“弦索不入南词”者,却并非言南曲没有管乐伴奏。此外,王利器先生辑集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千户虞让子虞端,吹笛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去”记载等等,都可视作南曲用笛伴奏的旁证。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云:“……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九论南北曲写道:‘管笛稍长短其声,便可就板。索弦若多一弹少一弹,则夺板矣。’何氏所说是嘉靖间事。这里用笛管的南曲,未知所指。”实际上,叶氏所谓“未知所指”者,正是“《伯喈》唱调”也。
由此可见,昆腔之前的南曲如上引《琵琶记》“唱调”,有笛管伴奏是应予肯定的。
其二,“浙音”(海盐腔)曾别制弦索腔。
海盐腔亦称“浙音”、“浙腔”。“浙音”见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以拍为之节”;刘廷玑《在园杂志》:“江西戈阳腔、海盐浙腔犹存古风”。
汤氏将“吴音昆山”、“浙音海盐”并提,刘氏则明言“海盐浙腔”。显而易见,明人文献中所记的“浙音”、“浙腔”,皆指海盐腔,而海盐腔在明前期即己有弹弦乐器的伴奏,这在明人文献中同样是有明文可据的。如陆采《冶城客论》云:“国初教坊有刘色长者,以太祖好南曲,别制新腔歌之,比浙音稍合宫调,故南都至今传之。近始尚浙音,妓女辈或弃北而南,成终不入弦索”。又如徐渭《南词叙录》:“高皇笑曰:‘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责家不可无’……由是日令优人进演,寻患其不可入弦索,命教坊奉銮史忠计之,色长刘杲者遂撰以献。南曲北词可于筝琵被之,然终柔缓、散戾,不若北曲之入耳也”。
据此,文中“别制新腔歌之”之前的《琵琶记》,是未被弦索的“浙音”,而比“浙音”稍合宫调的“别制新腔”者,则是指以《琵琶记》入弦索。又,何良俊《曲论》云:“近日多尚海盐南曲……风靡如一,甚者北土亦移而耽之,更数世后,北曲亦失传矣”。此处所指的“海盐南曲”,即王骥德《曲律·论曲源第一,所云之“南曲”:“ ……(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是美善兼至,极声调之致……迩年以来,燕赵歌童舞女,咸弃其悍拨,尽效南声,而北词几废”。
归纳上述诸家所言,可见“浙音”、“南曲”、“海盐南曲”、“南声”等等,在当时均指同一事物。倘进而将上述诸条文字再证以《冶城客论》中“近始尚浙音,妓女辈或弃北而南”语,盖浙音即南曲、南曲即海盐腔,所以,海盐腔曾别制弦索“新腔”,应是确凿的。我们从“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是美善兼至,极声调之致”等等诸般盛赞之词中,亦可得知南曲原本是有腔的,并非是“浙音”入弦索开始才有的,如《度曲须知》的“序”、“凡例四”所言“南曲向多坊谱”、“南词向来多谱”等即是。所谓“南词谱”,即《南词全谱》、《南音三籁》之类,“弦索谱”如《弦索辨讹》中所言诸谱。然无论南、北,一曲有一曲之曲词格律,有一曲之定律、定板,《度曲须知·曲运隆衰》,指出:“古律弥湮,有牌名而谱或莫考,有曲谱板或无征,抑或有板有谱,而原来腔格,若务头、颠落、种种关戾子,应作如何摆放,绝无理会其说者”。该文之后又举【集贤宾】为低腔腔格、【步步娇】为高腔腔格为例来说明。由此可知,既然谱式、谱板、腔格各因牌名之异而有所不同,所以南曲有腔之说,就更证实了《冶城客论》中的“别制新腔”是有依据的。
戴不凡指出“(海盐腔)鼓板为演出时极重要的打击乐器”。再者,民间艺人的口头流传中,既有以“鼓板”专称戏班的说法,亦有以一副“鼓板”代表一种伴奏场面的。例如,温州瑞安流传的迎神奏会的“鼓板轿”、温州永强的“鼓板亭”等,都是以“鼓板”命名,而实际上的伴奏乐器则都包括有横笛、二胡、拍板等。
总之,“鼓板”一词并非小鼓”与“板”的一般指称,而近今曲学家对它的单一理解,是导致对海盐腔伴奏问题的探究莫衷一是的重要原因之一。
“鼓板”在诸宫调中是“唱赚”的伴奏,诸宫调套数被南戏吸收后,“唱赚”伴奏用的鼓儿、拍板、横笛三大乐器,也被南戏继承下来,故南曲的海盐、昆山二腔皆用“鼓板”为伴奏场面,昆腔伴奏的三大件乐器,是对海盐腔这一传统的继承。它的伴奏所增加的“曲弦”,一方面说明魏良辅在海盐腔用“鼓板”的基础上,吸收了弦索乐器的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也从弦索乐器的革新成功中,可见当初海盐腔“别制新腔”之发轫踪迹”《中国戏曲通史》论及宋元南戏的伴奏与昆山腔的伴奏时,都指明皆有“鼓、笛、拍板”惟独认为海盐腔“无管弦乐伴奏” ⒀,从而在传奇旧腔——海盐腔——昆山腔演化的历史进程中,令传统之链断了一环,这实在令人遗憾。
综上所述,海盐腔脚本之面目及其伴奏之设,不仅有着清晰可摹的历史原貌,而且在戏曲声腔演化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璀灿一页。
Ⅷ 剧本的内容都包括什么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没培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
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8)艺术表演剧目脚本内容扩展阅读: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文式结构。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
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高潮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这类剧作的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薯厅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当下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
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高潮。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
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枯手唯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