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web2.0营销它与web1.0时代有什么不同
如今我们经常说起Web2.0,那么,什么是Web2.0?它与Web1.0有什么不同?事实上,Web2.0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相对于 Web1.0,它有明显的特征: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与获取者、信息个性化定制自由度大、网页技术不同、长尾效应明显。在Google或网络搜索一下 Web2.0会找到一些详细的Web2.0解释,与其看这些解释何不“看图识字”呢?这篇文章从图片出发解释什么是Web2.0。
1、多人参与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搜狐;而在Web2.0里,每个人都是内容的供稿者。Web2.0的内容更多元化:标签tag、多媒体、在线协作等等。
在Web2.0信息获取渠道里,RSS订阅扮演者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也一直推荐阅读者以订阅的方式阅读可能吧的文章。
2、人是灵魂
这张图片再次阐述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Web2.0的灵魂是人。
3、可读可写互联网
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围里看,贡献大部分内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贰’ web 2.0是什么什么概念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总之,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概览
Web(在这里,指代“Web 1.0”)最早的概念包括不常更新(甚至不更新)的静态HTML页面。而.com时代的成功则是依靠一个更加动态的Web(指代“Web 1.5”),其中CMS(内容管理系统)可以从不断变化的内容数据库中即时生成动态HTML页面。从这两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眼球效应则被认为是固有的Web感受,也因此页面点击率和外观成为了重要因素。
Web 2.0的支持者认为Web的使用正日渐以交互性和未来的社会性网络为导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通过或不通过创建一个可视的、交互的网页来充分挖掘网络效应。某种观点认为,和传统网站相比,Web 2.0的网站更多表现为Point of presence或者是依赖用户的门户网站。
该词的来源
这个术语是由O'Reilly MacroMedia的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共同合作的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来的。Dougherty提出了Web目前正处于复兴时期,有着不断改变的规则和不断演化的商业模式。而Dougherty则是举例说明——“双击是Web 1.0,Google AdSense 则是Web 2.0。 Ofoto是Web 1.0;Flickr 则是Web 2.0”,而不是给出确切的定义,和补充一个商业前景,同时O'Reilly Media、Battelle和MediaLive 在2004年10月启动了第一个Web 2.0大会。第二次的年会将在2005年10月举办。
在他们的会议开场白上,O'Reilly和Battelle总结了他们认为的表现了Web 2.0应用特色的一些关键原则:
将Web作为平台;
将数据变成“英特尔 Inside”;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 驱动的网络效应;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
软件采购循环的终结(“永久的Beta版”)
软件凌驾于单一设备的层次之上;
拉动长尾的能力;
这种软件发布中的版本号的使用从某一方面也暗示了整个Web已经被看作是一种有着重大增值意义的新产品,而且正在被重写编写和发布。
也展现着软件网络化、网络软件化(此两者为人机互动),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化(此两者为人际互动)的技术普及过程对人们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这里,我们不应忽略的是,web2.0真正的背景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互联网大潮的再一次来临。从2004年走出低谷,到现在的热浪,第二代互联网大潮的兴起和全球经济增长周期、油价、黄金、股市都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还有我国2005年的“自主创新”和全民创业大潮,也是推动web2.0在中国迅速升温的关键。这一点可以见http://daqiceng.blogbus.com/logs/2006/05/2410574.html。
补充:http://dnhoo.blogbus.com/s1008631/index.html
在 http://it.sohu.com/s2005/web2info.shtml 上的定义比较全面,建议大家参考
§关键词
博客(blog) 播客 BT P2P SNS RSS 博采 维客 wiki 标签 nos
互联网 keso
WEB2.0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呢?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WEB2.0投资所需要明确的。
‘叁’ web3.0时代编辑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Web3.0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业真正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定位转变,媒体经营的重点从“媒体平台”转移到“关系网络”。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网络编辑们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及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Web3.0时代媒体业的新变化
如果说Web1.0时代的本质是联合,它使人们利用互联网变成“千里眼、顺风耳”,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Web2.0时代的本质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那么,Web3.0时代则弥补了Web2.0时代没有体现出网民劳动价值这一缺陷,实现了互联网价值的重新分配,肯定了网民参与网络信息产生、制作、共享的价值和意义。
Web3.0时代,将建立可信的社会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应用新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用户的应用体验与分享,对网站流量和产品营销具有决定性作用。2013年腾讯的全年广告营收总额为8.2亿美元,大幅超过了新浪的5.265亿美元。①而腾讯广告营收只占全年总收入604.37亿元的8%,新浪广告营收却占全年总收入6.651亿美元的79%。②可见,新浪、搜狐这类门户网站多年来都采取“媒体平台”模式,网站的主营业务由信息内容的生产构成,收入和盈利也多来源于此,并且内容生产的主体是网站自身。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传统媒体特色与印记,这也正是Web1.0时代的要义。而腾讯所采取的“关系网络”模式则意味着内容生产的重要性让位于关系的组织与建构,网站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盈利依托于为网民提供日常化的联系和交流的增值服务。遵循此模式的网站依然会从事由自身主导的内容生产,如网易和腾讯的新闻频道,但基于社会关系而存在并维系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则逐渐成为主流,这就是相对成熟的Web2.0时代和正在崛起的Web3.0时代日趋繁盛的“社会化媒体”景观。
Web3.0时代网络编辑的能力构建
1.抵御信息风险的能力。传统媒体环境中,信息主要来自权威媒体。但是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国际化信息交流频繁,网民原创信息增多,数字文化版权管理更为严格,信息侵略逐渐升级,信息伪造、虚假传播时有发生。这些不利因素都迫使网络编辑具备较强的抵御信息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抵御来自反动势力散布的政治谣言,决不允许其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坚决抵制恶搞红色文化的娱乐节目的传播。网络编辑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局意识,在舆论导向方面把握好分寸。其次,要抵御网络信息侵权带来的风险。版权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拓展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作品的传播领域还扩大到网络环境,因此使用者的概念也应延伸至数字化制品制作者、网络公司、数字图书馆等。随着互联网着作权纠纷事件的不断增长,网络编辑成为此类侵权的高危群体,因此网络编辑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版权意识。再次,网络编辑要具有信息风险意识,恰当处理政治名人或者演艺明星由于道德败坏而引发的负面新闻。无论是制作新闻专题、娱乐节目,还是邀请名人代言广告或作为节目嘉宾出镜,都要全面评估、审慎执行,将风险降到最低。
2.整合传播信息、检索数据的能力。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大数据、云计算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过去采写数据新闻,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表格,最终产生结果。但是在今天,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可以很快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让人看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这就要求现在的网络编辑增强信息检索、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利用各种数据资料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合信息处理,在深远广阔的时空观中,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评价甚至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3.挖掘受众需求,实现网络聚合效应的能力。Web3.0肯定了网民参与网络信息产生、制作、共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挖掘受众需求,使其产生网络社群归属感,从而实现网络聚合效应,成为网络编辑必备能力之一。网络编辑一定要善于挖掘受众的正面需求,引导受众去发现潜在的但对个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良性需求,从而获得产品使用者的消费体验并使之产生品牌认同;发挥网络聚合效应,在网民参与互动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价值重新分配。一方面,网民参与成为当前网络节目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媒体搭台、网民原创的网络信息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就传遍全球。例如维基网络的词条都向网友开放,网友可自主编辑,而且错误信息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网友发现并纠错。
4.选题策划及全媒体推广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创新策划能力以及引领话题的能力。网络编辑应从传统的注重新闻“采、写、编、评”四大技能,升级为注重整合传播能力培养,推崇“策划为先”的理念。编辑要敏锐地挖掘新闻话题,全面地采集相关新闻材料,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形态形成新闻专题。
策划主要指新闻专题的策划,新闻专题要将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进行整合,既有时效性,又有专题的翔实和深度,一般用来报道突发或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网络的超链接功能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版面、时段的限制,使网络编辑构建新闻专题平台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为便捷。网络编辑要充分发挥创新策划能力,针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制作新闻专题。同时,Web3.0时代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基于社会关系而存在并维系的UGC模式成为可能,网民能在第一时间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上传网络。所以在网站监管到位,实名注册、信用等级约束的情况下,网络编辑确定新闻专题的选题和定位后,网民原创的信息就能在网络编辑主持的这个“观点的自由市场”上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
网络编辑应具有的选题策划能力不仅仅限于内容的组织,还应包括各类媒体形态的融合展示以及多渠道推广能力。策划理念应贯穿新闻专题的选题、制作、呈现、推广等各个环节。由于网络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所以网络编辑要充分调动受众感官,制作出具有融媒体特征的新闻专题。网络编辑还要具备栏目品牌意识和多渠道推广能力,针对目标受众群体构建关系网络,打造粉丝经济形态,借助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形成良性发展的互联网生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