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 web前后端实例
Java代码编写的30条实践建议,很多人认为学习java需要较好的计算机语言基础,而事实上高中学历的学习java,月薪过万的比比皆是,Java代码编写的30条实践建议,java知识点学习贵在积累。
Java代码编写的30条实践建议:
(1) 类名首字母应该大写。字段、方法以及对象(句柄)的首字母应小写。对于所有标识符,其中包含的所有单词都应紧靠在一起,而且大写中间单词的首字母。
例如:
ThisIsAClassName
thisIsMethodOrFieldName
若在定义中出现了常数初始化字符,则大写static final基本类型标识符中的所有字母。这样便可标 志出它们属于编译期的常数。
Java包(Package)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它们全都是小写字母,即便中间的单词亦是如此。对于域名扩展名称,如com,org,net或者e等,全部都应小写(这也是Java 1.1和Java 1.2的区别之一)。
(2) 为了常规用途而创建一个类时,请采取"经典形式",并包含对下述元素的定义:
equals()
hashCode()
toString()
clone()(implement Cloneable)
implement Serializable
(3) 对于自己创建的每一个类,都考虑置入一个main(),其中包含了用于测试那个类的代码。为使用一个项目中的类,我们没必要删除测试代码。若进行了任何形式的改动,可方便地返回测试。这些代码也可作为如何使用类的一个示例使用。
(4) 应将方法设计成简要的、功能性单元,用它描述和实现一个不连续的类接口部分。理想情况下,方法应简明扼要。若长度很大,可考虑通过某种方式将其分割成较短的几个方法。这样做也便于类内代码的重复使用(有些时候,方法必须非常大,但它们仍应只做同样的一件事情)。
(5) 设计一个类时,请设身处地为客户程序员考虑一下(类的使用方法应该是非常明确的)。然后,再设身处地为管理代码的人考虑一下(预计有可能进行哪些形式的修改,想想用什么方法可把它们变得更简单)。
(6) 使类尽可能短小精悍,而且只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下面是对类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个复杂的开关语句:考虑采用"多形"机制
■数量众多的方法涉及到类型差别极大的操作:考虑用几个类来分别实现
■许多成员变量在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考虑使用几个类
(7) 让一切东西都尽可能地"私有"--private。可使库的某一部分"公共化"(一个方法、类或者一个字段等等),就永远不能把它拿出。若强行拿出,就可能破坏其他人现有的代码,使他们不得不重新编写和设计。若只公布自己必须公布的,就可放心大胆地改变其他任何东西。
在多线程环境中,隐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private字段才能在异步使用的情况下受到保护。
(8) 谨惕"巨大对象综合症"。对一些习惯于顺序编程思维、且初涉OOP领域的新手,往往喜欢先写一个顺序执行的程序,再把它嵌入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对象里。根据编程原理,对象表达的应该是应用程序的概念,而非应用程序本身。
(9) 若不得已进行一些不太雅观的编程,至少应该把那些代码置于一个类的内部。
(10) 任何时候只要发现类与类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就需要考虑是否采用内部类,从而改善编码及维护工作(参见第14章14.1.2小节的"用内部类改进代码")。
(11) 尽可能细致地加上注释,并用javadoc注释文档语法生成自己的程序文档。
(12) 避免使用"魔术数字",这些数字很难与代码很好地配合。如以后需要修改它,无疑会成为一场噩梦,因为根本不知道"100"到底是指"数组大小"还是"其他全然不同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创建一个常数,并为其使用具有说服力的描述性名称,并在整个程序中都采用常数标识符。这样可使程序更易理解以及更易维护。
(13) 涉及构建器和异常的时候,通常希望重新丢弃在构建器中捕获的任何异常--如果它造成了那个对象的创建失败。这样一来,调用者就不会以为那个对象已正确地创建,从而盲目地继续。
(14) 当客户程序员用完对象以后,若你的类要求进行任何清除工作,可考虑将清除代码置于一个良好定义的方法里,采用类似于cleanup()这样的名字,明确表明自己的用途。除此以外,可在类内放置一个boolean(布尔)标记,指出对象是否已被清除。在类的finalize()方法里,请确定对象已被清除,并已丢弃了从RuntimeException继承的一个类(如果还没有的话),从而指出一个编程错误。在采取象这样的方案之前,请确定finalize()能够在自己的系统中工作(可能需要调用System.runFinalizersOnExit(true),从而确保这一行为)。
(15) 在一个特定的作用域内,若一个对象必须清除(非由垃圾收集机制处理),请采用下述方法:初始化对象;若成功,则立即进入一个含有finally从句的try块,开始清除工作。
(16) 若在初始化过程中需要覆盖(取消)finalize(),请记住调用super.finalize()(若Object属于我们的直接超类,则无此必要)。在对finalize()进行覆盖的过程中,对super.finalize()的调用应属于最后一个行动,而不应是第一个行动,这样可确保在需要基础类组件的时候它们依然有效。
(17) 创建大小固定的对象集合时,请将它们传输至一个数组(若准备从一个方法里返回这个集合,更应如此操作)。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享受到数组在编译期进行类型检查的好处。此外,为使用它们,数组的接收者也许并不需要将对象"造型"到数组里。
(18) 尽量使用interfaces,不要使用abstract类。若已知某样东西准备成为一个基础类,那么第一个选择应是将其变成一个interface(接口)。只有在不得不使用方法定义或者成员变量的时候,才需要将其变成一个abstract(抽象)类。接口主要描述了客户希望做什么事情,而一个类则致力于(或允许)具体的实施细节。
(19) 在构建器内部,只进行那些将对象设为正确状态所需的工作。尽可能地避免调用其他方法,因为那些方法可能被其他人覆盖或取消,从而在构建过程中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参见第7章的详细说明)。
(20) 对象不应只是简单地容纳一些数据;它们的行为也应得到良好的定义。
(21) 在现成类的基础上创建新类时,请首先选择"新建"或"创作"。只有自己的设计要求必须继承时,才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若在本来允许新建的场合使用了继承,则整个设计会变得没有必要地复杂。
(22) 用继承及方法覆盖来表示行为间的差异,而用字段表示状态间的区别。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是通过对不同类的继承来表示颜色,这是绝对应该避免的:应直接使用一个"颜色"字段。
(23) 为避免编程时遇到麻烦,请保证在自己类路径指到的任何地方,每个名字都仅对应一个类。否则,编译器可能先找到同名的另一个类,并报告出错消息。若怀疑自己碰到了类路径问题,请试试在类路径的每一个起点,搜索一下同名的.class文件。
(24) 在Java 1.1 AWT中使用事件"适配器"时,特别容易碰到一个陷阱。若覆盖了某个适配器方法,同时拼写方法没有特别讲究,最后的结果就是新添加一个方法,而不是覆盖现成方法。然而,由于这样做是完全合法的,所以不会从编译器或运行期系统获得任何出错提示--只不过代码的工作就变得不正常了。
(25) 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消除"伪功能"。也就是说,假若只需要创建类的一个对象,就不要提前限制自己使用应用程序,并加上一条"只生成其中一个"注释。请考虑将其封装成一个"独生子"的形式。若在主程序里有大量散乱的代码,用于创建自己的对象,请考虑采纳一种创造性的方案,将些代码封装起来。
(26) 警惕"分析瘫痪"。请记住,无论如何都要提前了解整个项目的状况,再去考察其中的细节。由于把握了全局,可快速认识自己未知的一些因素,防止在考察细节的时候陷入"死逻辑"中。
(27) 警惕"过早优化"。首先让它运行起来,再考虑变得更快--但只有在自己必须这样做、而且经证实在某部分代码中的确存在一个性能瓶颈的时候,才应进行优化。除非用专门的工具分析瓶颈,否则很有可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性能提升的隐含代价是自己的代码变得难于理解,而且难于维护。
(28) 请记住,阅读代码的时间比写代码的时间多得多。思路清晰的设计可获得易于理解的程序,但注释、细致的解释以及一些示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后来的人,它们都是相当重要的。如对此仍有怀疑,那么请试想自己试图从联机Java文档里找出有用信息时碰到的挫折,这样或许能将你说服。
(29) 如认为自己已进行了良好的分析、设计或者实施,那么请稍微更换一下思维角度。试试邀请一些外来人士--并不一定是专家,但可以是来自本公司其他部门的人。请他们用完全新鲜的眼光考察你的工作,看看是否能找出你一度熟视无睹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往往能在最适合修改的阶段找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避免产品发行后再解决问题而造成的金钱及精力方面的损失。
(30) 良好的设计能带来最大的回报。简言之,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通常会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一种最恰当的解决方案。但一旦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以后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再也不用经历数小时、数天或者数月的痛苦挣扎。我们的努力工作会带来最大的回报(甚至无可估量)。而且由于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获得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成功的快感也是令人心动的。坚持抵制草草完工的诱惑--那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㈡ 简述一下Java中的web容器,举几个例子也行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开源Java Web容器有Tomcat、Resin和Jetty。其中Resin从V3.0后需要购买才能用于商业目的,而其他两种则是纯开源的。可以分别从他们的网站上下载最新的二进制包和源代码。
作为Web容器,需要承受较高的访问量,能够同时响应不同用户的请求,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健壮性。在HTTP服务器领域,Apache HTTPD的效率是最高的,也是最为稳定的,但它只能处理静态页面的请求,如果需要支持动态页面请求,则必须安装相应的插件,比如mod_perl可以处理Perl脚本,mod_python可以处理Python脚本。
上面介绍的三中Web容器,都是使用Java编写的HTTP服务器,当然他们都可以嵌到Apache中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分析它们处理客户请求的方法有助于了解Java多线程和线程池的实现方法,为设计强大的多线程服务器打好基础。
Tomcat是使用最广的Java Web容器,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最新版本的Tomcat(5.5.17)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使用了Apache Portable Runtime(APR)作为最底层,使用了APR中包含Socket、缓冲池等多种技术,性能也提高了。APR也是Apache HTTPD的最底层。可想而知,同属于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中的成员,互补互用的情况还是很多的,虽然使用了不同的开发语言。
Tomcat 的线程池位于tomcat-util.jar文件中,包含了两种线程池方案。方案一:使用APR的Pool技术,使用了JNI;方案二:使用Java实现的ThreadPool。这里介绍的是第二种。如果想了解APR的Pool技术,可以查看APR的源代码。
ThreadPool默认创建了5个线程,保存在一个200维的线程数组中,创建时就启动了这些线程,当然在没有请求时,它们都处理“等待”状态(其实就是一个while循环,不停的等待notify)。如果有请求时,空闲线程会被唤醒执行用户的请求。
具体的请求过程是: 服务启动时,创建一个一维线程数组(maxThread=200个),并创建空闲线程(minSpareThreads=5个)随时等待用户请求。 当有用户请求时,调用 threadpool.runIt(ThreadPoolRunnable)方法,将一个需要执行的实例传给ThreadPool中。其中用户需要执行的实例必须实现ThreadPoolRunnable接口。 ThreadPool首先查找空闲的线程,如果有则用它运行要执行ThreadPoolRunnable;如果没有空闲线程并且没有超过maxThreads,就一次性创建minSpareThreads个空闲线程;如果已经超过了maxThreads了,就等待空闲线程了。总之,要找到空闲的线程,以便用它执行实例。找到后,将该线程从线程数组中移走。 接着唤醒已经找到的空闲线程,用它运行执行实例(ThreadPoolRunnable)。 运行完ThreadPoolRunnable后,就将该线程重新放到线程数组中,作为空闲线程供后续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Tomcat的线程池实现是比较简单的,ThreadPool.java也只有840行代码。用一个一维数组保存空闲的线程,每次以一个较小步伐(5个)创建空闲线程并放到线程池中。使用时从数组中移走空闲的线程,用完后,再“归还”给线程池。
㈢ c#webservice的简单示例
是webservice 就概念上来说 可能比较复杂 不过我们可以有个宏观的了解 webservice就是个对外的接口 里面有 函数可供外部客户调用(注意 里面同样有客户不可调用的函数) 假若我们是服务端 我们写好了个webservice 然后把它给了客户(同时我们给了他们调用规则) 客户就可以在从服务端获取信息时处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状态 即使客户不了解(也不需要)其过程 他们只获取数据
webservice传递的数据只能是序列化的数据 典型的就是xml数据
下面以一个简单例子为例
(一)新建——-项目 -Visual C# web ASP NET Web 服务应用程序 命名为TestWebService
此时的目录结构如图所示
我们修改Service a *** x的名字为 MyService a *** x
同时修改文件中的class名
public class MyService: System Web Services WebService
{
[WebMethod]
public string HelloWorld()
{
return Hello World ;
}
}
同时修改文件MyService a *** x(右击 查看标记 如果在vs环境下双击打开的是 cs文件)
<%@ WebService Language= C# CodeBehind= MyService a *** x cs Class= TestWebService Service %>改为
<%@ WebService Language= C# CodeBehind= MyService a *** x cs Class= TestWebService MyService %>
(二)重新生成项目 右击MyService a *** x 选择 在浏览器中查看 即可检查本项目是否有语法错误
(三)在MyService a *** x添加指定方法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 Data;
using System Web;
using System Collections;
using System Web Services;
using System Web Services Protocols;
using System ComponentModel;
namespace TestWebService
{
/// <summary>
/// Service 的摘要说明
/// </summary>
[WebService(Namespace = )]
[WebServiceBinding(ConformsTo = WsiProfiles BasicProfile _ )]
[ToolboxItem(false)]
public class MyService: System Web Services WebService
{
[WebMethod]//必须要有的 为了说明 其下是一个方法 每一个方法前面都需要有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Hope ;
}
[WebMethod]
public string getAge()
{
return ;
}
}
}
重新生成项目 右击MyService a *** x 选择 在浏览器中查看 效果如下
(四)发布在外网上
这里我是在本机上测试的 所以没有必要发布 如果要发布到外网上 我们可以通过
把bin文件下的文件以及与bin(包括 dll和 pdb文件)同级目录的a *** x文件上传到外网即可
(五)使用web service接口
新建一个普通的windows应用程序 右击 添加web引用
如图
改一下web引用名为 HopeWebService如图
此时 我们可以使用webservice中的方法了 通过HopeWebService我们可以访问其中的两个方法
(六)使用方法
HopeWebService MyService obj = new HopeWebService MyService()
MessageBox Show( name is: + obj getName()+ ;age is: + obj getAge())
lishixin/Article/program/net/201311/11171
㈣ 昌平电脑培训分享三层架构实现JavaWeb案例
三层架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应用程序中代码之间调用复杂,代码职责不清的问题;通过各层之间定义接口的形式,并将接口与实现分离,可以很容易的用不同的实现来替换原有的实现,从而有效的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整个团队理解整个应用架构,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制定整个应用程序架构的标准。
另一方面三层架构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内部如果有效的根据技能调配技术人员,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在大环境下,有效的分层能使不同职责的人各司其职,聚焦于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上。
三层架构的出现不仅标准化了复杂系统的逻辑划分,更帮助企业解决如果有效的形成技术人员组织机构的问题,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是软件架构设计的经典模式之一。
优势
层次清晰,每个层次都提供了接口定义
很容易用新的实现替换原来的层次实现。例如对sql进行性能优化,并不会影响其他层的代码结构。有利于后期维护。
有利于实现切面编程,减轻业务的复杂程度,加快编码效率。
每个层正滑悔次的定位明晰,业务处理的内容明确。依据层次,可以划分不同的分工。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的其中某一层。
接口定义也提供了良好让闷的可扩展性。例如数据库从mysql切换到oracle,只需要通过配置来切换。
降低了代码之间,层与层的依赖关系
复用性:利于各层代码逻辑的复用
安全性:接口设计需要符合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的原则,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各层次职责
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担负着用户与应用的对话,交互功能。
业务逻辑层:主要是业务逻辑的处理,操作,是系统功能核心。
数据访问层:也称为是数据持久层,昌平电脑培训发现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举正据库的访问。
㈤ webquest案例分析
webquest案例分析
基于网络的《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的Webquest设计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杨跃辉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利息按复利计算的概念
⑵掌握每期等额分期付款与到期一次性付款间的关系,应用等比数列的知识体系解决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
1.2能力目标
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⑴使学生熟悉如何使用电子表格绘制图表,用WORD形成文档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和相关数据库来收集数据。
1.3发展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渗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2.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期付款,每期所付款相同的条件:利率不变且等额;不考虑利息税;体现公平原则。
解决办法:网上查询有关银行、房产公司网站的相关内容。
说明:向学生强调网上资源不一定可靠,可登录一些权威性高、诚信度好的网站(教师提供网址)。
2.2难点:建立分期付款和到期一次付款之间的方程。
解决办法:应用好等比数列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3疑点:商品售价和每期所付款额在贷款全部付清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值, 每期的利息要计入下期本金的复利问题。
解决办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活用数列知识。
3.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运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该部分知识内容特点(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确定主题---分期付款有关计算,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教师协调全班学生分为四组,由组员民主选举一名组长,每两组的确定同一任务。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本课主题,每组确定需要解决的任务进行学习,包括网上查找利用资料,基本掌握知识;第二阶段确定分析解决有关任务的方案,并与相同任务的组核对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第三阶段学生通过BBS谈谈自身对本节内容知识的理解及感想。
4.教学过程
4.1引入课题,设立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分期付款问题,如购买商品房、汽车,若你一次性付款较困难,就可以采取分期付款。采用分期付款时又可以提供几种方案以便选择。现在,我们这个Webquest课程将帮助所有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期付款的话题。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你将会发现枯燥的数字与身边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而且有助于你通过平凡的数字透视奇妙的数学知识。你们的工作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自主选择以下的其中一个任务,并加以分析、解决,借此来掌握分期付款有关知识。
现提供两个任务:
⑴顾客甲向房产公司乙购买一套商品房30万,因无力一次性支付所需款额,须向银行贷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还贷,顾客甲每月净收入为2000元,且现有存款10万元,请你为他确定还贷方案。(什么是分期付款?银行贷款程序怎么样?利率是多少?如何计算?每月需还多少?)
⑴某学生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于2002年考上北京大学,因家中无法负担其学费,遂决定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学制四年,每年9月1日申请贷款5000元。他如何还贷?请为他确定还贷方案。(什么是分期付款?银行贷款程序怎么样?利率是多少?如何计算?每月需还多少?)
由教师通过机房主机展示本节课主题。
4.2布置本节课的学习研究任务及进程
4.2.1根据教师提供的本地资源,学习与分期付款有关的数学知识;
4.2.2根据教师提供的导航资源,登录有关网站,了解有关内容,寻找自己需 要的信息,将有用信息记录或保存下来以备后用;
4.2.3在泛在资源中查找有关信息,作为补充;
4.2.4完成以上工作后,请将你们查找到的有关知识建立一个Word文档;
4.2.5小组分工、讨论,合作学习,确定解决任务的方案,建立数学模型;
4.2.6第一与第二组,第三与第四组比较方案,排查问题,请用简报形式把你们的数学模型及其他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可以是电子表格或普通文稿,各组组长在班上交流;
4.2.7研究过程遇到的困难或有新的发现,到指定网址上的BBS发帖,相互讨论,取长补短。
4.3任务实施过程
4.3.1学习本地资源。(教师指导学生打开各自电脑D盘子目录下的文件:分期付款.htm进行学习)
4.3.1.1分期付款中的有关等比数列的知识(注意确定项数n)
等比数列前几项和公式Sn= (q≠1)
4.3.1.2分期付款中的情况和规定
分期付款中,每月的利息均按复利计算
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月所付款额相同
分期付款时,商品售价和每期所付款额在贷款全部付清前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值
每期所付款额连同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产生的利息之和,等于商品售价及购买到最后一次付款时利息之和,体现公平原则
⑤ 储蓄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4.3.2 根据提供的导航资源,登录有关网站,了解有关分期付款的内容,了解个人住房贷款计算器、贷款利率表。
中国建设银行:www.ccb.com.cn →个人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www.icbc.com.cn →个人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www.abchina.com →个人服务
中法网:www.1488.com →私人顾问→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在此环节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网页进行学习。
4.3.3在泛在资源中查找有关信息,作为补充。
Google搜索引擎:www.google.com
Sohu搜索引擎:www.sohu.com
yahoo搜索引擎:www.yahoo.com.cn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加强管理,避免学生登录无关网站。
4.3.4小组讨论,建立数学模型
此环节由各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合作学习,把网上学习情况回归到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建立数学模型。体现小组成员合作精神。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的最终级别将取决于下列要素:
对互联网的运用(组的等级)
小组合作(组的等级)
任务的选择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可操作性等(组的等级)
你们的Word文档、电子表格、图形等(组的等级)
制定有关解决方案,建立的简报以及组长在该问题上所做的交流发言(个人和组的等级)
㈥ WEB网页设计常见布局
我们一般的版式设计除了平面设计,就是网页设计和互联网产品,比如一些移动端手机APP这些界面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有一些通用的布局, 大家在刚开始学习布局时有一个诀窍,即不用太在意布局的理论,而去收集一些大家常用的布局,先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这些通用的布局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然后去打破这些传统的布局,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
左边为最常见的大框套小框的布局,整个网页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框里面,然后各个模块在大的框里面去布局分配。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背景,背景是可以平铺的,然后其他的内容可以限制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好处就是视线比较集中。
通栏布局打破了框的限制,如图导航部分等是适应屏幕拉伸的。
如图背景可以根据屏幕无限延伸,显得比较大气。视觉上显示比较整体,整个网页上都是有内容的。
如图为导航在主视觉下方的布局的示意图,传统规则就是导航放在画面中间。
这是一种比较时尚、流行的布局方式,如图上面是体现当前页面主题的一个banner,这个banner比较重要,它的设计完全可以体现整个网页的风格,同时也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接下来把这个banner放在中间的位置而不是传统的上面的位置,这样就给banner这个位置留下了比较多的空间,让整个画面显得比较简洁大气。
如图为左中右布局示意图。
结合案例,如图分三栏左中右。对banner进行比较主题式的设计,如图第一张素材的选择体现了整个网页的风格。同样第二张、第三张的图片选择也是体现整个网页主题的主体部分。所以这种布局是必须有个部分体现这个主题的,其他两个部分用来布局网页的其他内容。
如图为环绕式布局的示意图。
环绕式就是页面会环绕一个比较显眼的图片装饰来进行设计。如图一,中间为图片焦点,内容部分环绕在图片焦点周围,进行布局设计。第二张、第三张也为内容环绕主题进行设计的。这种布局比较灵活,可以先选好一个主题图,然后所有元素围绕它的视觉效果去设计,整个画面的效果就会以图为中心,主题非常鲜明。
穿插式布局虽然很少看到,但效果也不错。
如图案例均属于穿插式布局,即所使用的图片素材在内容里面是一个穿插效果。整个banner穿插在网页内容里面,整个网页对称、画面感非常强。比较适合做一些专题类的网站。
真正的版面设计里面的布局时千变万化的,我们只要遵循前面讲到的用户体验要好、视觉上画面平衡,那效果就会很好。
㈦ 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 web前后端实例
你说的是一个完整的BS请求--响应模式,很多种方式都可以实现,
最简单的方法:写一个 form 表单,然后配置servlet ,提交数据到servlet,在servlet中实现你的逻辑如你保存数据库的操作,然后由servlet 转发到jsp 页面进行网页响应就可以了。ITjob的朋友跟我分享过的,发给你了不用谢~
㈧ Web渗透技术及实战案例解析的内容简介
本书从Web渗透的专业角度,结合网络安全中的实际案例,图文并茂地再现Web渗透的精彩过程。本书共分7章,由浅入深地介绍和分析了目前网络流行的Web渗透攻击方法和手段,并结合作者多年的网络安全实践经验给出了相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一些经典案例还给出了经验总结和技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快速掌握目前Web渗透的主流技术。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用和实战性强,思维灵活。内容主要包括Web渗透必备技术、Google黑客技术、文件上传渗透技术、SQL注入、高级渗透技术、0day攻击和Windows提权与安全防范等。
前言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辛苦战,终于将本书完成。本书是我写的第三本书,主要从Web渗透的专业角度来讨论网络安全的攻防技术,尽可能地再现Web渗透场景,每一个小节都代表某一个场景,此书是我工作数年的总结,最后终于不辱使命将所有成果放在本书中与大家分享。
本书是在我上一本书《黑客攻防及实战案例解析》基础上的又一本安全类书籍,主要讨论Web渗透攻防技术。攻击与防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了攻击技术,也就掌握了防护技术。Web渗透是网络安全攻防的最热门技术,通过渗透Web服务器,利用已有信息,逐渐深入公司或者大型网络,最终完成渗透目标。
最近二年来网络安全特别火爆,可以说从事网络安全还是蛮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目前网络安全界非常缺人,特别是在2011年CSDN、天涯等大型网站用户数据库泄露后,各大公司对安全人士求贤若渴,掌握网络安全攻防技术,拥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年薪一般在10万以上,能够独立挖掘漏洞的从业人员年薪一般在20万以上。其实Web安全渗透技术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自己锁定这个方向,持之以恒,不断地进行试验和研究,终将成为一名高手,而且安全攻防技术还跟学历无关,很多技术高手都没有上过大学。
Web渗透攻防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自学,一是通过安全站点漏洞更新通告、安全文章,了解漏洞的形成原理和利用过程,掌握漏洞的核心原理;二是在本地搭建试验环境进行实际测试,掌握漏洞利用方法;三是在互联网上对存在漏洞的站点进行实际操作,在真实环境下进行验证,提出修补漏洞的方法。在技术研究的同时还要做好记录,总结失败和成功的方法,积累技巧和经验,我曾经看过一位牛人,Web漏洞收集超过10GB数据!
本书以Web渗透攻击与防御为主线,主要通过典型的渗透实际案例来介绍Web渗透和防御技术,在每一个小节中除了技术原理外,还对这些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掌握和理解这些技术后,读者在遇到类似的渗透场景时可以自己去进行渗透。本书采用最为通俗易懂的图文解说,按照书中的步骤即可还原当时的攻防情景。通过阅读本书,初学者可以很快掌握Web攻防的流程、最新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有经验的读者可以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使攻防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中更加系统化,同时可以使用本书中介绍的一些防御方法来加固服务器系统。
本书共分为7章,由浅入深,依照Web攻防的一些技术特点安排内容,每一小节都是一个具体Web攻防技术的典型应用,同时结合案例给予讲解,并给出一些经典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 Web渗透必备技术
介绍Web渗透的一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创建和使用VPN隐藏自己,获取操作系统密码、破解MD5密码、破解MySQL密码、数据库还原等,这些技术可以在Web渗透中使用,也可以在网络管理中使用。
第2章 Google——我爱你又恨你
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技术来获取信息,辅助Web渗透,在某些场景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被称为Nday攻击(0day后的数天持续攻击)。在进行Web攻防技术研究的同时,可以通过Google来进行实际演练,最好的效果就是网上爆出漏洞后利用Goolge技术来抓肉鸡。
第3章 都是上传惹的祸
上传是Web渗透中最容易获得WebShell的捷径之一,在本章中介绍了如何利用WebEditor、FCKeditor、CuteEditor等典型编辑器漏洞来获取WebShell的方法,同时还对登录绕过后通过Flash上传、文件上传等方法来获取WebShell进行探讨。
第4章 SQL注入——渗透主乐章
SQL注入是Web渗透的核心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使用SQL注入方法获取WebShell,穿插介绍使用多种扫描软件、攻击工具来渗透Web服务器并提权。
第5章 高级渗透技术
本章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多种技术组合,结合巧妙的思路,最终成功渗透一些高难度的Web服务器。
第6章 0day攻击
0day是Web渗透中的“神器”,几乎是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本章介绍利用Discuz!6.0、Discuz!7.2、Discuz!NT、PHP168、WordPress、Citrix、Art2008cms、Phpcms2008sp4等0day渗透Web服务器的一些方法。
第7章 Windows提权与安全防范
获取WebShell后,获得服务器权限一直是Web渗透的终极目标,本章对主流的一些提权方法进行介绍,掌握这些方法和原理后,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还对如何设置一个安全“变态”的Web服务器进行介绍。
虽然本书内容已经很丰富与完整,但仍然无法涵盖所有的Web渗透的技术,但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快速了解和掌握Web渗透技术,加固自己的服务器。本书的目的是通过Web渗透技术并结合一些案例来探讨网络安全,更好地加固Web服务器、远离黑客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