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web石油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web石油

发布时间: 2022-04-11 07:47:03

Ⅰ 石油大学有哪些专业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本科也是在本校上的,学校共有大体上50多个专业,可分为主干专业和通用专业。主干专业一般指与石油有关的专业,如石油工程、地质、储运、勘探、化工等,通用专业包括人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一般来讲,学校比较重视主干专业,就业率也非常高,通用专业就差很多了。如果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登陆学校的网站看看:http://www.upc.e.cn/。

Ⅱ 中国石油大学在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十三陵旅游区,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它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7年11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0年2月划归教育部直属;2000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

中国石油大学成立以来,为国家输送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各类专门人才10万余名,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应用基础研究及超前技术储备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Ⅲ 油田地质档案中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探索

李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信息中心档案馆)

摘要 本文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西南油气田地质档案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特点,提出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与数据利用的技术架构,并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应用进行了深刻剖析,总结出了以技术解决方案、行政管理模式和数据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为油田地质档案中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探索出了一个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 非结构化 数据存储 地质档案 应用 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或者组织的核心和命脉。对于信息密集型的石油行业来说尤其如此。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国内的石油行业已经发展出了针对大部分信息的数据综合管理、数据应用、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技术和成果,极大地支撑了石油勘探开发的各个过程。然而,和国外的石油公司相比,在信息资源的协同、分析、挖掘、共享、决策支持、集群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其中的核心要点就是如何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利用。

对于典型的石油工业企业来说,信息资源存在于各种载体中,例如纸质的书籍或者论文、PDF文档、图形图像文件、扫描件、电子书、光盘等,这些信息最终都可以转化为非结构化数据。而对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需要面对如下问题:

高容量:非结构化数据通常是一个或多个文档、图件、多媒体等,容量在百兆、千兆级的比比皆是。

异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来源、格式、载体都各不相同,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检索。

复杂性:非结构化数据因其高容量、异构的特点,在存储、检索、过滤、提取、分析和挖掘方面非常复杂。

再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在定制、交换、加密方面存在大量的个性化需求,格式的差异和多样性也导致了对这些数据的再处理非常困难。

本文即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研究,结合油气田地质档案非构化数据的存储与利用,探讨一种可行的方法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1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技术架构

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相对,系指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称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视频信息等。

西南油气田通过配置和集成软硬件产品,设计并实施了适合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利用的技术架构,由低到高分别是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使用(图1)。

图1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利用的技术架构图

数据采集是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最基础的过程,是把原始的或者第一手的资料转化成可供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的关键步骤。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是把勘探科研、生产、管理中产生的文档、图件、专着存放在数据库或者文件服务器上。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把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流,存放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同时一并记录相关的辅助信息(可自定义);二是把非结构化数据保存到目录服务器上,在关系数据库中只记录目录服务器上的索引信息和辅助信息(可自定义)。图2示意了这两种方式。

图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示意图

数据管理是对已经存储成功并且经过了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再处理,包括数据的分类、检索、元数据化、标准化、统计和归并。

数据使用是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信息如果不能交流、共享,那么一个组织产生的信息再多,也不免成为信息孤岛。采用基于.net和Web Service体系架构,为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应用解析

西南油气田按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技术架构开发并组建了西南油气田地质资料管理平台体系,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实现了6大功能:非结构化数据的整理、元数据、基于索引服务器的全文检索、索引编制、任务管理、知识管理(表1)。

表1 中石化西南油气田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功能统计表

2.1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功能架构

西南油气田地质资料管理平台是一个完全的B/S模式资料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其中,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资料上传、资料整理、资料审核、元数据、资料检索。信息发布系统包括资料借阅、资料上传、在线浏览、资料检索、下载。

除了能够完成资料管理和信息发布的功能外,还依据自身的工作方式,在平台中加入了本企业元素,如:资料属性的自定义、用户功能选择、借阅流程与归档着录一体化流程的植入、上传和下载的压缩与加密、用户与安全方案的自动绑定,新到资料的查询、个性化报表的查询和打印、催还信息的发布等。主要功能架构如图3。

图3 功能架构图

2.2 西南油气田地质资料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主要特点

2.2.1 地质资料及文档的包装和结构化

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了基于Web Service数据访问层组件,通过修改设置可以分别连接Oracle 9 i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质资料及文档的包装和结构化是指在数据采集和存储方面采用了“资料体-文件体”的二元封包方式。对所有类型的文件或者文件集合都可以定义为资料体,同时采用元数据对资料体进行描述;从逻辑上来说,资料体是一个或者多个文件实体的集合,通过这种方式,就统一了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的表现形式、外观和行为,有利于将来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图4描述了这种二元关系。

图4 非结构化数据的二元封包方式

2.2.2 任务管理

文档资料被采集并提交,资料体和元数据信息就会被写入关系数据库中(目前支持Oracle),而文件体会通过任务自动上传到专门的文件服务器中,同时由索引服务自动为这个文件体创建索引。入库文档资料的默认存储方式是通过磁盘文件来存放的,如果需要把入库文档资料以二进制流的形式保存到关系数据库中,则需要部署和配置数据持久化服务。图5对文档资料采集和存储的过程进行了直观的描述。

图5 文档资料采集和存储的任务管理流程

任务管理是对上传下载过程的任务化。为了应对文档资料的采集要求,使用上传任务来管理上传过程,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服务在后台依次自动完成,对用户的操作不造成任何影响,避免了传统的文件采集过程中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上传;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上传过程支持断点续传。直观的上传任务管理器把需要上传的文档存放在任务队列中,用户可以随时停止或者启动上传任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网络状况或者容量问题带来的不便。

2.2.3 元数据的定义和描述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以对文件定义元数据,文件的元数据继承自所属的案卷属性,这样一旦将文件归入某一个资料类别,那么就可以设置这个文件的扩展信息;另一方面,分类的元数据格式能够成为这一类文件的元数据模板,同类文件的元数据格式都是相同的,便于进行同类资料的数据交换。图6说明了案卷(资料类型)、文件和元数据的关系。

元数据作为非结构化数据的标签,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检索功能的查全和查准率主要是基于元数据的定义是否合理和准确,因此系统必须要提供元数据信息的修改和动态扩展功能,只有提供了上述功能,系统的信息描述才可能准确和丰富,这也是很多类似的信息系统所缺乏的。

图6 案卷、文件和元数据的关系

依据中石化企业标准《Q/SH0167—2008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根据地质资料管理的特点,结合西南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需求分析,明确各种(系统管理、资料加载和在线浏览、资料查询、资料借阅和下载、资料销毁、资料压缩加密、资料审核、资料接收和分发)功能,对地质资料的文件元数据、档案元数据、企业扩展元数据进行了充分研究与定义,实现了不同类别的地质资料定义不同属性,方便查询与借阅。例如表2。

表2 地质资料元数据属性表

2.2.4 基于文件索引服务器的全文检索

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检索采用了两种方式:基于属性、关键字的精确检索和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全文检索过程采取了提交—建索引—查找—组织结果—返回的过程来完成。非结构化数据被提交到了文件服务器,索引服务程序就创建或者更新索引文件(自动过程),当用户发出检索请求时,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包含请求内容的结果并返回给请求者。索引服务程序能够从入库的文档资料中自动抽取文本内容(图7)。

索引服务程序的工作包括:侦测文件目录的变化,文件被上传、移动、修改或者删除,就更新对应的索引;定期对文件目录的整个范围进行索引优化,保障索引在全局上的有效性和效率,这个工作可以自动完成,也可以由用户手动完成。

西南油气田基于此提供多种逻辑查询,如模糊查询、全文查询、精确查询,以及目录浏览和全文浏览。如图8。

图7 全文检索工作过程

图8 查询检索截图

2.3 西南油气田非结构化管理应用效果

西南油气田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地质资料非结构化数据建设,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地质资料的非结构化目录数据库建设,共计入库地质资料条目125万条,完成了不同类别地质资料的元素据设计并进行了全面属性提取,提取的内容包括了文件元数据、档案元数据以及企业扩展元数据三大类,为地质资料网络化管理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搜索引擎包。

同时,按照非结构化数据建设理论,西南油气田积极开展了成果地质资料全文数据库与地质图形库的建设,通过历史文档与图形的扫描整理,共计入库电子文档24万个,总容量2.9 T。与油田气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相结合,通过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地质资料非结构化数据网络完整发布与全面应用。

经统计分析,在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以后,西南油气田近5年地质资料年平均利用率高达11万件次/年,是建成前的4.5 倍,有效提高了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使用水平,节约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模式探索

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不单单是一个技术体系或者一个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根据西南油气田地质档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经验,认为“技术解决方案、行政管理模式和数据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油气田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有效模式(如图9 所示)。

图9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图

首先,行政管理模式是整个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组织保障,由稳定的管理团队、完备的可行性研究、明确的管理需求、充分的风险评估以及务实的组织实施组成。良好的行政管理模式能够确保一个组织上下一心,共同推进信息体系建设,可以说它决定整个体系建设的成败。

数据服务是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管理的基础。是指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创建、加工、传递、组织、整理与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润滑剂,首先它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处理大量枯燥的数据整理和规范工作,其次从用户的角度,指出软件的缺陷,并敦促开发者进行修改。通过数据服务,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业务的高效运转、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发挥信息体系建设的最大效能。

技术解决方案从产品层面为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提供了软硬件平台,是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基于多种大型关系数据库的信息存储体系、基于内容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文件服务器、提供全文检索、关联检索的索引服务器、基于元数据的灵活的文件交换格式和个性化定制、灵活的权限策略和强大的安全策略;技术解决方案是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利用的核心。

4 结束语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应用是各油田分公司勘探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研发成功后,能够为决策支持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供基础的平台。同时,基于这个平台之上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能够直接为决策支持系统服务,通过信息协同、文件检索、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等技术和概念的应用,能够使油气田信息化建设上缩短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向着勘探数字化、数据资产化、工作协同化和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一大步,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姚玮.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问题初探[J].中国档案,2009(8).

[2]吴广君,王树鹏,陈明,李超.海量构化数据存储检索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7).

Ⅳ 在foxmail中如何设置中国石油邮箱,通过WEB地址(https://mail.petrochina.com.cn/exchange)可以直接上

你好!
好像不可以直接设定在exchange
web上,不过你可以再foxmail中设定将邮件直接转寄给中石油邮箱。不过我没有试过,个人想法。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Ⅳ Web 时代下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

郭攀红 唐先明 计秉玉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目前石油领域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连接企业员工知识的社会化的网络平台。基于Web 2.0架构的软件,构建了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及知识应用的应用环境,可应用于石油知识管理领域中,促进企业的知识能力创新。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并构建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详细介绍了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如何实现Web 2.0的架构和理念。

关键词 Web 2.0 知识管理 Wiki

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2.0 Architecture

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staff.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2.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environment.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2.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character.

Key words Web 2.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

科研院所承担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任,支撑着中国科技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国家石油经济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知识高度密集型单位,是知识、研发成果的加工厂,是高水平人才从事创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开展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随着Web 2.0架构的广泛应用,网络上出现了众多的Web 2.0类型的学习交流网站和工具,但是这些通用型的社会网络工具并不能满足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首先它们的网站定位多以娱乐休闲为主,整个平台内容大而全,无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进行知识和应用的整合,用户每天需要登录不同的网站来获取信息。同样,现在也有许多的石油专业信息网站,但是它们大多是传统的Web 1.0方式,用户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专业知识,只能是少数的管理员添加内容,并且无有效地激励和管理机制,导致网站中内容不丰富,而且这些网站多是以石油商务性的知识居多,勘探开发专业知识很少。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知识的密集区域,每个人手中都有许多的石油专业资料,头脑中有许多的石油专业知识,但是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的资料不够用,遇到问题时,没有地方去请教,没有地方去查找。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知识是离散的,没有实现知识的汇聚和关联;思维是离散的,没有实现思维的汇聚和关联。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汇聚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知识、知识连接你和我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识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实现石油勘探开发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的汇聚及分享,成为迫切所需。其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利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获取资源和传播信息、知识、思想、智慧;可以认识朋友,扩充人脉;可以交流、学习、协作;可以发展、提升;可以积累社会资本,塑造个人品牌,以更好地进行社会生存。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Web 2.0相关概念及技术工具构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帮助石油企业实现高效的知识系统管理。

1 知识管理及Web 2.0概述

所谓知识管理[1],就是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使人与知识紧密结合,让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 循环转动(图1),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

如上定义可用一个公式表达如下:

图1 驱动“知识之轮”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文集.4

其中 “P” 指人(People);“+” 为管理及技术手段;“K” 为知识(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与氛围(Share)。这样看来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通过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S),使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实现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社会化对人类甚至高等动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2004年Web 2.0架构出现[2],互联网络步入了一个社会化的网络时代,其优秀的技术架构和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与知识的紧密结合。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采用头脑风暴法,在总结Web 1.0的经验教训的基础提出了Web 2.0的理念[5]。Web 2.0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互联网协会对Web 2.0的定义是:Web 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及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Web 2.0作为一种新技术架构,它的服务是由许许多多社会网络服务软件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顶客(digg)、维基网络(Wiki)、内容聚合(RSS)、图像分享(Flickr)、视频分享(YouTube、薯仔网)、网络办公(Google Docs)、社会书签(Delicio.us)、社交网络(开心网)、社会标注评论(Diigo)、幻灯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

其特点如下[5 ]

1)多人参与,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传统网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发布的旧体系,用户只能看到设计者让他们看到的内容。Web 2.0网站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大部分的内容是由用户贡献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来创造内容,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Web 2.0的灵魂是人。

2)可读可写互联网。在Web 1.0里,互联网是 “阅读式互联网”,用户只能读取网络内容,而Web 2.0是 “可写可读互联网”,普通用户对网络内容可读、可写,每个人都能写入内容。

3)海量的数据。Web 1.0网络内容是封闭而死板的,内容增长能力很弱,Web 2.0网站信奉的是 “数据为王”,将数据变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们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数据资源,并且内容是开放且活跃的,商业模式就是让用户消费这些数据。

4)社会化网络。传统网站的用户之间往往是孤立的,Web 2.0网站则加入了社交元素,让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联系,把互不沟通的离散人际关系体系转变成沟通顺畅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

Web 2.0对于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的组织结构也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众多的社会性软件服务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

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是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识而建立的Web 2.0类型的学习型共享网络,图2为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架构图,包括功能层和知识应用模型层,通过从知识沉淀、知识汇聚、知识审核、知识存储、知识关联、知识互助、知识获取、个人知识管理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的一整套知识管理流程,来实现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目标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实现汇聚,实现关联,实现知识的转化,以及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

2.1 实现汇聚

包括网络资源的汇聚、社会资源的汇聚、知识的汇聚和思维的汇聚。实现汇聚,将能极大地促进知识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知识更和谐地结合。

图2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架构图

2.2 实现关联

除了汇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关联,包括网络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互联网络)、社会资源间的关联(即构建人际关系网)、知识的关联(即构建知识网络)、思维的关联(即形成集体性智慧)。同时,不仅要实现同类资源内部的关联,更需要实现资源间的关联。例如,知识与社会资源的关联、知识与思维的关联等。这样用户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学习群体和相关链接,轻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至于在茫茫的网海中搜索寻觅。

2.3 实现知识的转化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即人脑思维。知识的最大未知区在于人脑中,所以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怎样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以及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直接的转化。

2.4 实现个人知识的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状态,所以需要借鉴纸质资料的知识管理过程来构建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把有用的网页收藏起来,对它高亮标识并注释以及分类、聚合,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收藏;能方便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个人收藏,并从其他用户的收藏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采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会网络服务的特点,除了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的地方:

1)强调实现实名制。一般的Web 2.0应用中,用户可以任意注册,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而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采用企业电子邮件等注册方式,限制会员的注册权限,真正实现实名制,从而让人形成责任感并减少不信任感,沟通距离会更近。

2)强调通过知识的互帮互助来建立新型的关系。该平台将打破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通过知识分享、知识的交流、共同的成长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之间,都可以更加轻松地互相沟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条件约束和情感障碍。

3)强调知识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普通的Web 2.0不强调权威性审核,但是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将强调用户及知识的权威性的审核和评定,以保证石油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3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主要功能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个功能模块:石油知识资讯模块,石油知识共享模块,个人知识收藏模块,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石油知识网络全书。将来随着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内容会不断扩充。

3.1 石油知识资讯模块

将分专业、分研究方向设置多个栏目,每个栏目由知识工程师设置知识采集的条件,分发爬虫,到石油专业网站中采集最合适的内容,返回给栏目。同样地,石油知识共享平台的每个栏目都会有爬虫去网站中自动的爬取知识,称为知识爬虫。这部分就体现了知识的汇聚目标。

采集后的知识并不以时间先后顺序放在首页,而是放在一种类似缓存的地方,用户可以判断每个知识的价值,有价值就顶,无价值就踩,越顶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后。用户可以做心情评价,做评论。这体现了知识与思维的关联。

3.2 石油知识共享模块

包括书籍共享、文档共享、图片贡献、幻灯片等等,通过这个成果知识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资料共享到平台中。贡献与获得成正比。贡献得越多,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越多;贡献越少获得越少,没有贡献将没有获得。从而发挥用户共享的积极性,这体现了知识汇聚目标。

在每本项目成果报告页面上,都关联项目的图片册、项目的汇报录音、幻灯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种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知识关联起来,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知识的关联。

3.3 个人知识收藏模块

信息社会,网络知识无限扩充,并且处于杂乱而无序的状态,在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利用个人知识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欢的网页,并且点击编辑后,可以对网页在线进行标注,包括高亮标识及注释,成为自己的知识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兴趣的人,点击进入他的知识收藏中进行学习。这体现了系统的构建目标,即个人的知识管理和学习的目标。

3.4 石油知识问答及论坛

通过提问、回答、投票、评分4个阶段来完成问答流程。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知识转化的目标,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5 石油知识网络全书

采用wiki这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方式编纂石油知识网络全书,特点是普通用户自由创建词汇,协作编辑共同完成。实行权限、版本控制,以确保能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这样有效地保护了知识内容的权威性。

4 应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识网络为例

很多的网络,如网络平台、互动网络平台等,内容过大而过全,但有关石油的内容很少,分类粗糙,词条的解释并不专业,且功能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如没有英文解释,没有相关词汇,没有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等语义逻辑关系,因而这类通用的网络网站不能满足石油专业知识管理的需求,于是作者建立了针对石油专业应用的知识网络平台,按照勘探、开发、工程及综合四大类把石油专业主题词、石油网络全书、实用案例等,采用基于Wiki架构的知识协同建构方式共同来完成,充分发挥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性。

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即 “快点快点” 之意[5 ],中文译为 “维基” 或 “维客”。Wiki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知识集成方式,其通过对信息多人协作、多人维护、自由发表的形式对共同的主题进行补充和丰富,有利于读者从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实现对一个专题的了解。例如,项目长编写前言,确定目录,每个子部分由项目组成员来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具有严格的权限、版本控制以及审核流程。用户编辑完成,提交给知识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完以后,编辑才算完成,如果审核不通过,能够确保回滚到最佳内容状态。所以采用这种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内容的权威性,但又不抹杀个人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的成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石油专业知识库,享用这个知识库的人要比为这个知识库做贡献的人多得多。作为一种知识社会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识共享的同时,亦不断地促进、激发知识的创新。

图3 Wiki以协作的方式对词条内容进行编辑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将原本杂乱无联系的词条以主题词链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以线性的网状组织方式,体现了词条间的类目关系,加强了对知识信息的导向性挖掘,并以部门、知识等为整体,将知识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词条修改、创建者相互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与石油网络平台中其他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并且其他任何外部的应用系统都可在线查询石油词汇解释,图4所示是重大专项的管理信息系统,页面上鼠标滑过词汇后,会自动关联到石油网络中的解释,如果没有这个解释,会提示您去创建。同时,石油知识网络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编辑词条时可以点击修改和添加地图,填写经纬度坐标,然后在GIS中就会自动标注这个词条的地理位置,点击后能进入石油网络中详细查看这个词条的解释。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已经由知识管理员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网络全书》[7]4本全部录入,共有6000条条目,630万字,2200幅图片。广大的普通用户可以任意添加词条,进而扩充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因而,石油网络知识的内容会无限的扩充。

石油知识网络平台建立了词条间的逻辑关联,词条间具有语义的逻辑关系,包括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英译名等等,如图5所示。知识管理员已经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题词表》[8]收录进该平台,收录主题词16939条,详细构建了石油词汇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并且普通用户也可自行添加词汇逻辑关系,这样,词条间的语义关系会更为庞大,更为合理。

石油知识网络是专为石油知识定制,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共同创造知识,并且是开放而活跃的新体系。普通用户对石油知识网络的访问、词条的修改、词条的创建过程中,也是实现对知识的沉淀、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这个 “知识之轮”的循环驱动。其实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统都具有这个知识流程的驱动过程,是开放而活跃的,是体现群体性智慧的知识管理平台。

图4 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石油知识网络平台词条解释

图5 词条语义逻辑表

5 小结

石油知识共享平台利用Web 2.0架构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将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与石油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了隐性及显性石油专业知识的汇聚及分享,并构建了学习型共享组织,倡导了企业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使得石油专业知识的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将实现石油知识的应用及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吴庆海,周伟,夏敬华.驱动知识之轮.企业基业常青,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 ArticleID=1532.

[2]王伟军,熊瑞,张扬.Web 2.0与知识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5):37240.

[3]武琳.Web 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报杂志,2006,(3).

[4]胡科,王荣良.基于Web 2.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

[5]赖晓云.Wiki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

[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lfman.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technology.

[7]刘宝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网络全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8]杨义忠,王承勇,林淑凤.石油主题词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Ⅵ 求"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主页(英文网站)

http://www.theipe.com/
应该是这个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 (IPE),但是网页无法打开,不知是什么原因。
Descrip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 (IPE) website: "Th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 of London Limited is a Recognised Investment Exchange. It is Europe's leading energy futures and options exchange. The IPE provides a highly regulated marketplace where instry participants use futures and options to minimise their price exposure in the physical energy market. Over $2 billion daily in underlying value is traded on the IPE."

Ⅶ 关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

长庆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性油田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详见http://www.cnpc.com.cn/cn/qywq/cyqy/cqyt.htm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集团),是国内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
详见http://www.sxycpc.com/yanchang/basic/web/

Ⅷ web士兵突击怎么玩

《web士兵突击》战略设计详介

在《web士兵突击》中从策略,操作,团战到配合,处处都体现着DOTA的魅力。下面我们来详细比较。

1.平衡的单位设计与物品系统

对于所有竞技游戏来说,平衡性在其可玩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DotA如今有多达93名各式各样的英雄,基本涵盖了其他游戏中所能遇到的各种人物类型,更有像屠夫与炸弹人这样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色单位,颇具想象力的技能却又不失章法。DotA还有别于其他RPG地图的一些明显特征,例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敌和魔免,代价高昂的"不朽之守护",随机出现的神符,在别的rpg里无限风光的吸血类技能或物品在dota中也比较平衡,这些都让游戏充满了变数。

《web士兵突击》中有着三大国家,四大类兵种,36种军械,还有各种品质的芯片以加强军官属性。从步兵到飞机坦克,演绎真实的百团大战、坦克大战,还可以打造无敌空军再次空袭“珍珠港”;巴顿,隆美尔,蒙哥马利等几百位历史上的着名将领也能被你招致麾下,任你差遣。

2.体验创造的快感,满足你对虚拟世界的任何渴望

与其他对战游戏相比,DotA没有那么多必须要遵守的潜规则,花样繁多的道具与技能造就了匪夷所思的各类打法,在很多英雄的正统打法里,可选的技能树与装备方案多达数十种,如何利用有限的金钱在敌人身上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是每个玩家都乐于研究的。

在《web士兵突击》中,军械和士兵是分开建造的,军事部队是在战斗开始前由新兵配备各种军械而成,和平时期则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仅需保证新兵的补给既可,储备的军械不消耗任何资源,让养兵不再成为负担如何利用有限的新兵,配置出最强大的军事部队,这才是游戏的真正乐趣所在。

3.亲身体验精彩激烈的团战

玩家对于群体PK早已不感新鲜,拿选择交战时机来说,在DotA中,不一样的我方英雄配置和不同的对手,不一样的时间段和不同地点,是否选择开战都是需要每个玩家需要判断的。如有一名队员不幸被对手抓住,是回头救人还是丢车保帅就要玩家自己抉择,不仔细审视的贸然开战,轻则牺牲队员,重则团灭,而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交战时机导致敌人扩大了优势进而推掉一路,从此影响后续走势是经常发生的。身为队伍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不光是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整个团队承担后果。

《web士兵突击》引入国家的概念,军团如果占领了国家的首府,那么就可以成为该国家的国王,能够决定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三个敌对国家之间的国战让策略游戏不再是玩家单个之间的碰撞,让百万雄师大会战成为真实的可能;石油在三大国家均为稀缺资源,而在中立地区雷火要塞却有着最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于是世界大战就此产生,战争中胜利的国家可拥有对中立地区的石油一段时间的开采权。于是大规模的国战,团战一触即发,如何配置军团兵力,如何选择作战时机,就看军团各个指挥官们的智慧和策略了。

Ⅸ 什么是WEB管理

首先纠正,是HSE。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一本书)
第一章
HSE管理体系概述
1.1 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

1.2 中国石油企业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阶段
1.2.1 经验管理阶段
1.2.2 制度管理阶段
1.2.3 体系管理阶段
1.2.4 安全文化阶段
1.3 HSE管理体系的特点
1.4 HSE管理的目的
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九项原则
1.6 HSE管理体系意义
第二章
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
2.1 事故因果理论
2.1.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2.1.2 轨迹交叉理论
2.1.3 能量转移理论
2.1.4 事故法则
2.2 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2.2.1 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
2.2.2 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
2.2.3 安全管理缺陷(6方面)
2.3 危害因素分类
2.3.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2.3.2 有害的环境因素的类别
2.4 危害因素辨识
2.4.1 危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2.4.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运用事例
2.4.3 环境因素的识别
2.5 风险评价
2.5.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5.2 评价方法选用
2.6 健康安全对策措施
2.6.1 安全对策措施制定的原则、要求
2.6.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概要
2.6.3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6.4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2.6.5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2.6.6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2.6.7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2.6.8 安全信息的使用
2.6.9 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
2.6.10 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对策措施
2.6.11 安全色、安全标志
2.6.12 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2.6.13 焊割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2.6.14 防腐蚀对策措施
2.6.15 产品及生产设备的选用
2.6.16 采暖、通风、照明、采光
2.6.17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2.7 环境因素控制技术选用
2.7.1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2.7.2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2.7.3 废水处理技术_
2.7.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2.7.5 噪声控制技术要素理解与运用
第三章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3.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MS)
3.3.2 健康
3.3.3 安全
3.3.4 环境
3.3.5 公司
3.3.6 组织
3.3.7 事故
3.3.8 事件
3.3.9 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3.3.10 重大危险源
3.3.11 危险源辨识(有害因素辨识)
3.3.12 事故隐患
3.3.13 风险
3.3.14 风险评价
3.3.15 可容许风险
3.3.16 环境因素
3.3.17 环境影响
3.3.18 环境影响评价
3.3.19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3.3.20 目标
3.3.21 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
3.3.22 管理方案
3.3.23 “两书一表”
3.3.24 过程
3.3.25 产品
3.3.26 顾客
3.3.27 相关方
3.3.28 供应方(供方)或承包方
3.3.29 文件
3.3.30 程序
3.3.31 内部审核
3.3.32 不符合
3.3.33 持续改进
3.3.34 纠正
3.3.35 纠正措施
3.3.36 事故预防
3.3.37 预防措施
3.3.38 绩效(业绩)
3.3.39 记录
3.3.40 管理评审
3.3.41 清洁生产
3.3.42 清洁生产审计
3.3.43 清洁生产方案
3.3.44 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
3.3.45 关键岗位人员
3.3.46 “四不放过”
3.3.47 集团公司关于事故处理的新“四不放过”
3.3.48 反“三违”
3.3.49 “反违章 禁令”
3.3.50 “三同时”
3.3.51 “三不伤害”
3.3.52 “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
3.3.53 HSE文化
3.3.54 本质安全
3.3.55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3.3.56 社区
3.3.57 公共关系
3.3.58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3.3.59 可持续发展
3.3.60 人文精神
3.4 总要求
3.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3.5.1 领导和承诺
3.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3.5.3 策划
3.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3.5.5 实施和运行
3.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3.5.7 管理评审

Ⅹ 延长石油,厂址在哪是国营还是私企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地区:陕西-延安-宝塔 详细地址:七里铺 公交查询 驾车导航 联系人:严主任 电话:0911----2493001 延长石油集团为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其辖区为我国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个石油系统外企业可以进入的区域,延长石油集团的成立即标志着我国石油开采业放开经营试点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开采业恢复全面垄断经营的新开端。二是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方面均无法相比,其大小好比一棵大树与一片树叶,根本构不成竞争关系,故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引入新的竞争者。我们之所以在“老四”或“第四”上加了引号,主要是要引起读者注意,从实际规模讲其距离我国石油行业第四名还相差甚远,只不过按时间顺序其位于行业第四进入者。 延安孕育了延长石油。历经百年沧桑,延长石油已成为原油采炼双双突破千万吨、年销售收入近千亿元的国家大型石油企业,也是带动延安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延长石油上缴延安的税费持续快速增长,始终是延安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延长石油上缴延安税费为88亿元,2009年增至207亿元,年均增长23.8%。今年1—5月份,上缴延安各级财政102.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3%,全年预计上缴将达到250亿元。 延安,还是延长石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油气煤盐一体化综合发展战略的主战场。2006年—2009年,延长石油在延安区域累计投资662亿元,占到企业总投资的73%,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 稳油气转方式 保障延安持续发展 延安,是延长石油建设国家千万吨级的原油生产供应基地的核心区域。过去4年,延长石油在延安用于石油勘探、产能建设及环保项目总投资达到507亿元,去年延安的原油产量达到886万吨,占集团总产量的78%以上。 近年来,延长石油调整油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实现了原油增长方式主要由依靠新井增产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生产稳定增长的重大转变。 据了解,近年来延长石油承担了国家级技术与产业示范科研项目、陕西省“13115”等科技攻关项目,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探索出开发特低渗油藏的集成配套技术,使油田年递减率由13%降至9%。 如今,延长石油把天然气作为成长性、战略性工程,实现了“油长气短”的产业格局向“油气并举”大转变,相继打出了一批高产气井,今年将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1000—1200亿立方米,累计形成天然气产能6亿立方米;投资14亿元的两个天然气液化厂(LNG)项目也将在今年建成。按照 “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2年,延长石油在延安地区形成天然气产能50亿立方米;到2015年,形成产能80亿立方米,新增地方财政12亿元。 加大投资调结构 助推延安工业经济转型 延长石油认真履行发展延安老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按照“保油、增气、扩化”的要求和“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加快发展油气煤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使之形成优势互补和深度转化的产业格局。目前延长石油在延安境内有两个炼油厂和一个石化厂,去年炼油加工量达到965万吨,占延长石油总加工量的81%以上。 据了解,投资47亿元的杨庄河炼化一期项目已于去年建成投产,每年新增利税18亿元。投资20亿元的杨庄河二期乙苯/苯乙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炼化公司35万吨/年轻烃裂解项目正在加紧前期工作。延长石油依托当地资源及炼厂优势,投资219亿元,在富县即将开工建设油煤气综合化工项目,并与延炼、杨庄河项目配套,形成百万吨烯(芳)烃规模,建成百亿元的综合化工园区。利用自产聚丙烯,在黄陵建成了1200万条/年编织袋生产线。 围绕石油主业,延长石油已在延安甘泉建成了12万吨/年油套管项目。在安塞正在建设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今年上半年部分项目可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财政收入2.5亿元。此外还将投资15亿元,与国内专业钢管生产企业合作,在安塞建设50万吨/年无缝钢管项目,预计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在以延长石油为主体的国有企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力推动下,延安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6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投资对延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而衡量投资拉动的重要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达557亿元以上,增长37%。 扶持地方产业 带动延安城乡协调发展 石油产业的崛起,使延安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等国家贫困县提前脱贫。延安利用石油税收反哺农业,在全国率先全部免收农业税,158万农民提前实现“零负担”。 近年来,延长石油以带动延安城乡发展为使命,大力扶持地方相关产业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企地改革发展的成果。集团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规划建设延安黄河引水工程、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会展中心和延川黄河干坤湾景区,积极参与延安市南沟门水库建设。 依托石油产业,延安已形成油田工程、物流、建筑等企业集群,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纳税大户。其中石油配套企业20多个,年产值近30亿元。近几年来,石油产业还带动了延安房地产、通信、金融、医疗、教育、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拉动社会消费650亿元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 石油产业还拓宽了当地社会就业的渠道。去年,延安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目前,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区域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13万人,雇用农民工1.5万人以上,其中90%以上的职工和短期用工都来自当地。随着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的用工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将新增劳动用工2万人以上。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延安的乡村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在延安,油田开发到哪里,乡村公路就修到哪里,油区绿化就延伸到哪里;桥架上了山梁,电送到了农户。过去4年,延长石油先后投资10亿多元,与延安相关县(区)共建油区柏油路328公里、砂石路5246公里,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路”。过去4年,延长石油用于环保项目的投资超过50亿元,建成投运了36个油田污水处理及回收项目、18个炼化环保项目,建成清洁文明井场3.18万个,绿化油区公路1.46万公里,基本完成环保治理规划目标,实现了采油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延安的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围绕适宜人居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把延安建设成为 “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延安的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城市人口达到了36万人。如今,住房、汽车、餐饮等成为延安百姓消费的持续热点。2009年,延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3元,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4268元,增长20.2%;新增汽车2.4万辆,增长67%。 延长石油的发展离不开延安地方政府的支持。“支持延长石油集团,就是发展延安经济。”这早已成为延安干部群众的共识。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市长陈强多次到延长石油的项目建设工地查检指导工作,要求延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互相支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全力以赴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保障,推动延长石油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早日跨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根据延长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未来5年,延长石油将在延安总投资1100亿元,年均投资200亿元以上。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石油采炼规模稳步扩张、天然气开采、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一批项目的投产,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靠,城乡协调发展将呈现全新局面 详细请点此地址: http://www.sxycpc.com/yanchang/basic/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