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应急演练脚本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应急演练脚本

发布时间: 2022-04-21 20:32:21

㈠ 创伤性休克应急演练的目的是什么

1.感受现场。
2.实际操作。
3.互相学习。
4.共同提高。有的因没及时抢救病人成植物人了!所以创伤性休克应急演练是必要的!

㈡ 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脚本癫痫持续状态

家属发现病人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应尽快送医院抢救。如有条件,可静脉注射安定,尽快终止癫痫状态。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癫痫中心 指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常伴有缺氧、脑水肿、感染、高热等症状,应注意给氧,防止脱水,控制感染,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人异物,防止骨折,消除促发因素,服药要按时,不要突然停药或减药,生活要有规律,发作停止后,应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癫痫剂维持治疗,以免复发。

㈢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1.急救方法
对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止住活动性的外出血,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动,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外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内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因此,休克若不十分严重,能在30分钟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以免耽误过多时间;如果需要输液,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脱出。
(1)休克急救复苏原则 对严重创伤并发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①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2)休克复苏程序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PaCO2≥8.0kPa(60mmHg)时应做机械呼吸,必要时维持PaO2>9.3kPa(70mmHg),但不超过13.3kPa(100mmHg)。②早期快速、足量扩容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③迅速止血:对开放出血伤口加压包扎止血;有骨折的做好伤肢外固定,骨盆严重骨折出血者急诊行手法整复固定并尽早使用抗休克裤;对活动性大出血或体内重要脏器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如出血速度快,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紧急手术;如果出血不严重,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血压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纠正后进行手术。
2.早期液体复苏
(1)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 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 使用留置穿刺针,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输液。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分钟快速输平衡盐液1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如血压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可先输O型全血400~600ml。③输液的晶胶比例 在血源困难条件下,晶∶胶比例为4∶1,但应将血红蛋白维持在50~60g/L(5~6g/dl),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休克恢复后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红细胞比容为0.35~0.45,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
(2)复苏液体的选择 ①平衡盐液 因其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缓冲碱浓度及酸碱浓度均与血浆相似,且对H+有缓冲作用,输入后能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等。②生理盐水 习惯上将其称为生理盐水并不妥当,因为0.9%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钠比正常的细胞间液高10mmol/L,而氯的含量实际上要比血浆中高40mmol/L,其pH值为5.0~6.7,偏酸性,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氯血症,将加重休克时的酸中毒。因此有人主张对轻度或中度代谢性碱中毒,可应用生理盐水治疗。③高渗氯化钠溶液 静脉输入高渗盐液后,能提高血液渗透压,促进细胞内水向外移。④胶体溶液 常用的有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全血:可以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白蛋白及其他的血浆蛋白等有携氧能力,对严重创伤性休克输用全血是目前最好的胶体液;血浆:含有白蛋白、各种球蛋白和电解质,是扩充血容量的生理性体液,可以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血管内,对治疗创伤性休克有重要作用;人体白蛋白:由于白蛋白为高分子结构,故有很高的胶体渗透压,为血浆的4~5倍,能保持血容量提高血压;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D70,分子量介于70000~100000,在血清内的半衰期为12~24小时,具有很强的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近来才受重视的胶体溶液;羟乙基淀粉:分子量60000~70000,价格低、性稳定无毒、无抗原性对凝血无影响,扩容作用好,维持时间较右旋糖酐长。
除上述代血浆外,新的代血浆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如:氟碳乳剂;无基质血红蛋白;包囊血红蛋白——人造红细胞;交联血红蛋白;遗传工程人体血红蛋白等,但尚未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综合治疗
治疗休克的关键是解除微循环内因血管收缩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良,只有组织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其功能才能够得到恢复。因此,休克时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远比收缩血管的药物更为合理。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α或β受体兴奋剂,更多的倾向使用具有α及β两种功能的药物。
(1)休克的氧疗 足量的通气及充分的血氧饱和度是抢救低血容量休克伤员的关键辅助措施之一。伤员在缺血的基础上再加上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势必增加休克复苏的难度,故应尽快给予高浓度、高流量面罩吸氧,15l/分钟(FiO2约0.7)。如效果不满意,PaO2<8.7kPa(70mmHg)时表明肺内仍有右→左分流,可能达到心排出量的20%~25%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或呼气末正压通气,以改善气体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
(2)休克的药物治疗 ①血管扩张剂 常用的有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基肾上腺素山莨菪碱等。②吗啡受体拮抗药 盐酸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药。
(3)休克的手术复苏 紧急情况下,在急诊科(室)就地手术是一种救命性复苏措施,对出血性休克病员的抢救性外科手术是起决定性的治疗措施,是休克复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抗休克裤的应用 抗休克裤(AST)是近十几年来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一个新进展,挽救了不少的严重低血容量休克的伤员。

㈣ 急诊科护理应急预案有哪些

中暑的、溺水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护理应急预案、

㈤ 病人李某,男性,30岁,因外伤引起多发性骨折,半创伤性休克。急诊科医生初步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等处理后

1.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 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2.止血,简单包扎,骨折初步固定,开好化验单,申请单
3.咯血、呕血、昏迷而呕吐的病人,应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
4.休克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
5.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如气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6.一级护理

㈥ icu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xx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组织机构:

1、参加桌面演练的成员单位:

2、现场记录组成员:

3、摄像组成员:

4、应急办公室值勤人员

二、演练目标

目标1:某小区一住宅楼内液化石油气用户液化气钢瓶泄漏爆炸着火。

事态发展情况:

(1)有人员受伤;

(2)住宅楼内多处发生着火;

(3)住宅楼内液化石油气钢瓶与炉具之间的胶管发生破损泄漏,一时控制不住,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切断楼栋电源,有水对液化石油气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防止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进一步查明现场,关闭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

目标2:棉花加工厂发生火灾事故;

(1)棉花加工厂某车间内由于电气事故发生火灾;

(2)车间内火灾已向外漫延,车间内火势短时间内无法控制。

三、任务

(一)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

1、灭火;

消防灭火人员对着火建筑进行灭火,并对火源进行控制,防止火灾扩大化。在灭火过程中,在液化石油气钢瓶气源未切断时,不得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着火点的火源灭掉;只可采取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降温处理。

2、切断气源;

3、抢救受伤人员;

4、组织、疏散50m范围之内的居民;

5、对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二)棉花加工厂火灾事故

1、切断事故区域的电源;

2、灭火:

消防灭火人员对着火区域进行灭火,并对周围可燃物进行转移,无法转移的物质,应采取措施与火源进行隔离(特别是采用水幕形式)

3、组织对着火点周围10m内的可燃物资进行转移;

四、程序

1、xx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应急预案启动:

(1)

2、xx社区的应急预案启动;

(1)

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

(1)接警;

(2)向领导报告;

(3)团领导下达“xx应急预案启动”的指令;

(4)指挥办公室拟定现场指挥部及应急小组组成方案;

(5)指挥部办公室向相关单位转达“xx应急预案启动”的指令;

(6)接到指令的单位分别奔赴现场;

五、现场指挥的成立:

1、现场总指挥听取“某社区”、“棉花加工厂”人员的情况汇报;

2、成员单位到达现场后向指挥部报导;

3、指挥部下达抢险救灾任务;

六、抢险救灾

1、xx企业消防队对着火建筑物实施灭火;

2、液化石油气储备站想法切断钢瓶气源;

3、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实施救护;

4、派出所、社区人员对50m范围内的居民实施疏散;

5、液化石油气储备站的技术人员对户内损坏的燃气设施实施恢复;

7、气象、环保检测组对风力、风向、现场燃气浓度进行检测并报告;
注:xx - 企业名称。

㈦ 应急演练方案、脚本、教案之间什么关系危险化学品行业应急演练方案、脚本、教案之间什么关系

摘要 是通过演习,测试我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各相关单位的快速反映能力;能否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相关设备、设施,到达事故现场。是通过演习,测试我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后,各部门在应急处理、人员营救、财产保护、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协同作战能力。是通过演习,测试在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员工的应变能力;以及如何开展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提高矿山的抗灾能力。

㈧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身体主要部位损伤的急救及护理
? 一、多发伤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或并发创伤性休克的。
?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2.休克发生率高 由于多发伤损伤范围广,失血量大,创伤的应激反应剧烈,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时可与心源性休克同时存在。

3.严重低氧血症 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可高达90%,尤其是颅脑伤、胸部伤伴有休克或昏迷者,PaO2可降至30~40mmHg。
4.容易漏诊和误诊 主要原因:
? 未能按多发伤抢救常规进行;
? 被一些表面创伤或易于察觉的伤情左右,而忽视了隐蔽和深在的甚至更严 重的创伤;
? 某些症状和体征早期表现不明显而未被引起重视。
5.并发症发生率高 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伤口污染严重,肠道细菌移位,以及侵入性导管的使用,感染发生率高。据统计,创伤感染所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8%。多发伤感染多为混合感染,菌群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
? 易混淆的概念
1、多处伤: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损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骨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包括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上肢多处弹片伤、体表多处裂伤等。
战伤统计时,常将多发伤与多处伤合称为多处伤。
2、 联合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常见的有胸腹联合伤、眶颅联合伤等。
联合伤从狭义上讲是指胸腹联合伤,因为胸腹两个解剖位置仅以膈肌相隔,有时腹部伤是否累及胸部或胸部伤是否累及腹部在诊断上很困难,因此,往往把此两处伤称为联合伤。
从广义上讲联合伤亦称多发伤。

? 二、复合伤
复合伤 (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是一个典型的复合伤。
放射复合伤:核武器袭击时,复合伤的发生率很高。日本遭原子弹袭击后,广岛和长崎20天生存的伤员中,复合伤约占40%左右。如将早期死亡者包括在内,估计全部伤员中可能有60%~85%为复合伤
非放射复合伤:和平时期的爆炸事故或交通事故中,常发生冲击伤、烧伤和创伤的复合伤
复合伤的分类
复合伤伤员中有放射损伤者称为放射复合伤,如放射损伤复合烧伤;
无放射损伤者,称为非放射复合伤,如烧伤复合冲击伤。
复合伤的命名,将主要伤列于前,次要伤列于后,如放烧复合伤,表明放射损伤是主要损伤,烧伤是次要损伤
? 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1、致病因素多,伤情复杂:>=2种因素
2、容易漏诊和误诊:致伤因素复杂
3、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多伴有脏器损伤
? (一)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1.危机生命的伤情评估
2.全身伤情评估
3.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1.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初步评估
(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在抢救现场或伤员刚送到急诊室时,应首先对伤员进行快速全面的粗略检查,注意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及出血情况,排除病人有无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心搏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初步评估
(1)气道
(2)呼吸
(3)循环情况-手触动脉法
(4)中枢神经系统
? 循环情况评估
脉搏比血压更敏感
脉搏部位与血压的相关性—手触动脉法:
脉搏部位 估计最低血压
颈部 60mmHg
股部 70 mmHg
桡部 80 mmHg
2.全身伤情评估
进一步检查,以获得尽可能准确的诊断,进行有效的治疗,包括
① 病史采集
② 体格检查
③ 实验室检查
④ 特殊检查

? (1)病 史 采 集
可先采集一些简单的但却非常有用的病史,如AMPLE病史:
A:= allergies (过敏反应)
M: = medications currently used
(现时所服药物)
P: = past illness/pregnancy(既往史/怀孕)
L: = last meal (最后进食时间)
E: = events/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injury (与受伤有关的事故或环境)
? (2)体 格 检 查
许多调查显示,体格检查容易忽略检查伤者的背部。伤者背部如果存在一个被忽略了的出血伤口,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所以在检查完伤者身体各部位后,应在妥善固定颈部的基础上,为伤者进行翻身及检查背部
体格检查: “CRASHPLAN”
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
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
H=Head(头部),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
(3)实验室检查:
1. 查血型和交叉配血,
2. 血常规及尿常规
3. 动脉血气分析,
4.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血白细胞计数,
5. 测定肝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
(4)特殊检查:
X线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方法简单,可反复多次进行。
? 3.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定为多发伤。
(1)颅脑损伤
(2)颈部损伤
(3)胸部损伤
(4)腹部损伤
(5)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肩胛骨、长骨干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 (二)多发伤、复合伤救治与护理※
1.现场急救
2.转运途中的护理
3.急诊室救护
? 1 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到达现场,除去正在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现场急救的关键是气道开放、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地运送,使病人能活着到医院。
? 现场救护
(1)脱离危险环境
(2)解除呼吸道梗阻: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3)处理活动性出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最重要措施。
(4)处理创伤性气胸
(5)保存好离断肢体
(6)伤口处理
(7)抗休克
(8)现场观察
? 现场急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锐器刺伤身体任何部位均不可将锐器拔出。应将纱布绷带等将锐器四周固定后包扎好后送医院急救。如在现场将锐器拔出将导致出血不止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2.颅脑损伤禁止冲洗和填塞脑脊液流出道,应将其侧向一边,任其流出,并不断用干净的干的消毒棉花或纱布将血液和脑脊液揩干净。
3.颈部伤不能用绷带缠绕颈项
在急救现场如疑似脊椎损伤的伤员救出后,在转运、进行手术和给予治疗前,需固定伤员整条脊椎,包括头部两旁放置沙包,以颈圈保护伤员颈部使头部及颈部得到完全的固定
遇有脊柱伤伤员应把硬木板垫在担架上再将伤员搬运走,避免脊柱伤伤员再次损伤脊神经
4.胸部伤应注意有无开放性气胸
如有开放性气胸急救时应将伤口封住使其不再漏气。
如有张力性气胸急救时,病人呼吸困难,可适当垫高上半身,以利呼吸。
5.腹部受伤
有肠腔或大网膜自伤口流出,包扎时不可回纳。用三角巾或纱布覆盖后加碗扣在其上,然后包扎固定。
6.四肢伤应注意有无骨折。如有骨折,在运送之前,用夹板或木棍将伤肢固定。
7.遇昏迷伤员应保持气道通畅;取侧卧或半俯卧位。遇心跳呼吸骤停者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 重大创伤伤口处理的优先次序
1) 保存生命
处理重大创伤伤口首要的考虑是保存生命,处理创伤性休克及液体补充。
2) 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异物
– a 救护员先清洁双手
– b 伤口疼痛处理
先评估伤口疼痛情况,如果伤口有剧痛,需先在伤口周围进行局部麻醉。
3)预防破伤风及伤口感染
? 断肢处理
1.离断的肢体应收回
2.断肢以无菌湿敷料或清洁布包裹,放置塑料袋内并密封.袋子放在含冰的袋子中
3.勿随意清洗断肢
4.勿剥离血块
5.保存时避免浸湿,禁用液体浸泡
? 2 转送途中的护理
(1)运送条件要求:快、用物齐备、不间断抢救
(2)伤员体位
(3)搬运方法
(4)转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病情观察
? 3 急诊室救护
(1)抗休克:补液,抗休克
(2)控制出血
(3)胸部创伤的处理
(4)颅脑损伤的处理
(5)腹部内脏损伤的处理
? 三、颅脑损伤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1.按伤情轻重分类:轻型颅脑损伤
中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特重型颅脑损伤
2.按病变部位分类:
(1)头皮损伤
(2)颅骨骨折
(3)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脑挫
裂伤、下丘脑损伤、脑干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出血
? (二)常见的颅脑损伤
1、脑震荡
※临床表现:
? 受伤时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 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即出现逆行性遗忘;
? 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恶心、呕吐、苍白、出冷汗等;
? 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流泪或淡漠、抑郁等;
? 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2、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 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刺激征;
? 意识障碍明显;
? 出现“中枢性高热”;
? 脑局部灶性体征
※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醒后剧烈头痛,有喷射状呕吐,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心率减慢等。
※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部抵抗,头痛加重及克氏征阳性。
3、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
? 颅骨骨折
? 意识改变
? 瞳孔改变
? 生命体征改变
? 偏瘫
? 救治原则
(1)非手术治疗:
? 病情观察:定时检测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合适的体位:常规抬高床头30度,卧床休息。
?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
? 静脉补液
? 脱水治疗
? 伤口的处理
? 躁动的护理
? 脑脊液漏的护理
? 高热的护理
(2)手术治疗:
? 开颅血肿清除术
? 脑室引流术
? 减压术
? 四、胸部创伤
常见的胸部创伤:
1.肋骨骨折
2.创伤性气胸
3.血胸
4.心脏损伤
? 2.创伤性气胸
※ 按特点可以分为三种:
? 闭合性气胸
? 开放性气胸
? 张力性气胸
? 闭合性气胸的表现及处理 ※
多无明显症状,可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肺萎缩超过50%以上的中等量气胸,出现胸闷、气促、器官向健侧移位等,可作胸腔穿刺抽气。
? 开放性气胸的表现及处理※
临床表现多为严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发绀等。
处理:开放性气胸时,让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敷料、衣物、毛巾或塑料布等物品尽快使伤口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 张力性气胸的表现及处理※
临床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肋间隙增宽等。
处理:发现又张力性气胸时,立即用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插粗针排气。
? 3.血胸
创伤引起胸膜破裂,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
症状和体征根据出血量不同而不同:
※ 小量血胸:积血量<500ml。
中量血胸:积血量在500-1500ml。
大量血胸:积血量>1500ml。
? 五、腹部损伤
临床表现
(1)腹痛
(2)恶心、呕吐
(3)腹胀
(4)内出血
? 救治原则
(1)非手术处理
(2)手术处理
? 六、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1)疼痛和压痛
(2)局部肿胀
(3)功能障碍
2.特殊表现:骨折特有体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动、骨擦感或骨擦音。
? 救治原则
1.现场急救
2.创口处理
3.妥善固定
4.伤员的转运

㈨ 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及急救措施有哪些

发生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一般有,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碾压(压榨)伤,土石方坍塌掩埋等。以下介绍十种常见伤害事件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创伤出血
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敷料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上肢:肱动脉,腋下动脉;下肢:足背动脉,股动脉;颌面部:颌下动脉,耳前动脉,头颈部:锁骨下动脉,颈动脉。)
3、大的动脉及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立即送医院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5、对在高处坠落,腰、腹部遭受重物打击或被车辆撞击的伤者,无明显大量外出血但迅速进入休克状态的伤员(症见:神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冰冷、脉搏细弱且快、血压下降),应高度怀疑为内脏破裂出血,要立即送院检查观察。
二、挤压伤
1.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2.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3.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4.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
5.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性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迅速转往医院。
三、烧伤
发生烧伤时的处理原则时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并及时予以适当的治疗,尽可能地减轻伤情。
衣服着火时,应尽快脱去着火的或沸液浸渍的衣服;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滚动,压灭火焰;或用手边不容易燃烧的材料加大衣、沙土等,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之与空气隔绝;也可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坚决制止伤者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火焰,以免助长燃烧并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电击伤应尽快中止电流继续作用,并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
对于伤者的处理:面积不大的肢体烧伤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时。此方法可减轻损伤程度和缓解疼痛,效果良好。酸碱及其他化学物品致伤后,应迅速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越快越好。沥青烫伤后,应用冷水浸泡或浇洒,使沥青尽快冷却,避免热力继续作用。然后用软布浸松节油后轻轻将体表的沥青擦去,减少毒素吸收,避免沥青中毒。切勿强行撕扯体表的沥青。
烧伤创面处理:用灭菌敷料或干净被单、衣服、毛巾等手边材料,将创面简单包扎加以保护,以减轻污染和再损伤,并减少疼痛。对复合的其他创伤如骨折等给予包扎、固定。经过简单处理,伤员可转送医院。途中注意防寒、防尘、减少颠簸。
四、创伤性窒息
创伤性窒息又称胸部挤压伤。常见于过程塌方、房屋倒塌、车辆碾轧等。伤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损伤,如多发肋骨骨折、气胸、血胸或心脏挫伤。
在事故现场,如果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辅助呼吸抢救;根据具体情况,边抢救边运转或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迅速转往医院。
五、休克伤员应急处理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使其安静、保暖,在平卧的体位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对创伤性休克伤员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六、颅脑损伤应急处理
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有颅骨凹陷性骨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