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web30时代典型特点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web30时代典型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5-01 22:09:35

⑴ web3.0时代编辑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Web3.0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业真正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定位转变,媒体经营的重点从“媒体平台”转移到“关系网络”。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网络编辑们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及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Web3.0时代媒体业的新变化
如果说Web1.0时代的本质是联合,它使人们利用互联网变成“千里眼、顺风耳”,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Web2.0时代的本质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那么,Web3.0时代则弥补了Web2.0时代没有体现出网民劳动价值这一缺陷,实现了互联网价值的重新分配,肯定了网民参与网络信息产生、制作、共享的价值和意义。
Web3.0时代,将建立可信的社会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应用新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用户的应用体验与分享,对网站流量和产品营销具有决定性作用。2013年腾讯的全年广告营收总额为8.2亿美元,大幅超过了新浪的5.265亿美元。①而腾讯广告营收只占全年总收入604.37亿元的8%,新浪广告营收却占全年总收入6.651亿美元的79%。②可见,新浪、搜狐这类门户网站多年来都采取“媒体平台”模式,网站的主营业务由信息内容的生产构成,收入和盈利也多来源于此,并且内容生产的主体是网站自身。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传统媒体特色与印记,这也正是Web1.0时代的要义。而腾讯所采取的“关系网络”模式则意味着内容生产的重要性让位于关系的组织与建构,网站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盈利依托于为网民提供日常化的联系和交流的增值服务。遵循此模式的网站依然会从事由自身主导的内容生产,如网易和腾讯的新闻频道,但基于社会关系而存在并维系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则逐渐成为主流,这就是相对成熟的Web2.0时代和正在崛起的Web3.0时代日趋繁盛的“社会化媒体”景观。
Web3.0时代网络编辑的能力构建
1.抵御信息风险的能力。传统媒体环境中,信息主要来自权威媒体。但是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国际化信息交流频繁,网民原创信息增多,数字文化版权管理更为严格,信息侵略逐渐升级,信息伪造、虚假传播时有发生。这些不利因素都迫使网络编辑具备较强的抵御信息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抵御来自反动势力散布的政治谣言,决不允许其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坚决抵制恶搞红色文化的娱乐节目的传播。网络编辑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局意识,在舆论导向方面把握好分寸。其次,要抵御网络信息侵权带来的风险。版权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拓展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作品的传播领域还扩大到网络环境,因此使用者的概念也应延伸至数字化制品制作者、网络公司、数字图书馆等。随着互联网着作权纠纷事件的不断增长,网络编辑成为此类侵权的高危群体,因此网络编辑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版权意识。再次,网络编辑要具有信息风险意识,恰当处理政治名人或者演艺明星由于道德败坏而引发的负面新闻。无论是制作新闻专题、娱乐节目,还是邀请名人代言广告或作为节目嘉宾出镜,都要全面评估、审慎执行,将风险降到最低。
2.整合传播信息、检索数据的能力。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大数据、云计算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过去采写数据新闻,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表格,最终产生结果。但是在今天,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可以很快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让人看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这就要求现在的网络编辑增强信息检索、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利用各种数据资料及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合信息处理,在深远广阔的时空观中,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评价甚至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3.挖掘受众需求,实现网络聚合效应的能力。Web3.0肯定了网民参与网络信息产生、制作、共享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挖掘受众需求,使其产生网络社群归属感,从而实现网络聚合效应,成为网络编辑必备能力之一。网络编辑一定要善于挖掘受众的正面需求,引导受众去发现潜在的但对个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良性需求,从而获得产品使用者的消费体验并使之产生品牌认同;发挥网络聚合效应,在网民参与互动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价值重新分配。一方面,网民参与成为当前网络节目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媒体搭台、网民原创的网络信息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就传遍全球。例如维基网络的词条都向网友开放,网友可自主编辑,而且错误信息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网友发现并纠错。
4.选题策划及全媒体推广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创新策划能力以及引领话题的能力。网络编辑应从传统的注重新闻“采、写、编、评”四大技能,升级为注重整合传播能力培养,推崇“策划为先”的理念。编辑要敏锐地挖掘新闻话题,全面地采集相关新闻材料,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形态形成新闻专题。
策划主要指新闻专题的策划,新闻专题要将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进行整合,既有时效性,又有专题的翔实和深度,一般用来报道突发或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网络的超链接功能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版面、时段的限制,使网络编辑构建新闻专题平台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为便捷。网络编辑要充分发挥创新策划能力,针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制作新闻专题。同时,Web3.0时代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基于社会关系而存在并维系的UGC模式成为可能,网民能在第一时间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上传网络。所以在网站监管到位,实名注册、信用等级约束的情况下,网络编辑确定新闻专题的选题和定位后,网民原创的信息就能在网络编辑主持的这个“观点的自由市场”上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
网络编辑应具有的选题策划能力不仅仅限于内容的组织,还应包括各类媒体形态的融合展示以及多渠道推广能力。策划理念应贯穿新闻专题的选题、制作、呈现、推广等各个环节。由于网络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所以网络编辑要充分调动受众感官,制作出具有融媒体特征的新闻专题。网络编辑还要具备栏目品牌意识和多渠道推广能力,针对目标受众群体构建关系网络,打造粉丝经济形态,借助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形成良性发展的互联网生态社群。

⑵ WEB2.0与WEB3.0的区别

Web1.0,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则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络家等。 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它们都是在窄带互联网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基于内容与交互的信息模式,只是web2.0在表现形式上比web1.0丰富一些,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度。然而,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会更深层次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认为,web3.0是以主动性(Initiative)、数字最大化(max-Digitalizative)、多维化(multi-dimension)等为特征的,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 web 3.0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主动性,即强调网站对用户需求的主动提取,并加以分析处理,然后给出用户所需要的资源。这点类似于新浪网7月份推出的智能交互式搜索引擎iask,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借助iask的海量知识库和用户回答两种形式给出答案。但是搜索引擎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它无法直接解决用户生活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的困难,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服务型站点来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用户不仅通过互联网获取答案,还能直接接受服务以便解决更为复杂的需求。 www.1p2p3p.com抄别人滴~HOHO~~~

⑶ 4、 Web3.0技术的区别于web1.0和web2.0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网络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web1.0与web2.0最大的不同就是在web2.0之中个人不再是互联网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之中!用户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浏览者而是成为了互联网这块大网的编织者,使用者与传播者!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2.0与web1.0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户的地位不一样了!
web2.0的一重要理论是六度分隔理论,“在人脉网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可以达到目的。” 而web3.0倡导的理论是利益共享理论,在一个利益结点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关联实现共享。web2.0分享的是信息,web3.0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web3.0的思维可以体现在任何地方,网上网下都将联系起来,只要你愿意,可以把这种思维用在你所处的任何一个利益的节点上,从你开始往外拓展,形成一个链,一个圈。web3.0中,它就不仅仅限于工具的层面,它成为了一个利益原点,成为一个纽带,连接参与不同利益链的不同的个体。而Web1.0,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则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络家等。
用户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web3.0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换和互动,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Web3.0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不是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只须用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⑷ 艺术品电商的发展趋势如何

近年,艺术品电商又一次成为了艺术圈内外的热议话题。艺术圈内人想用互联网去开辟艺术品交易的一个新渠道,艺术圈外人也看中了艺术市场这块看起来很美的“肥肉”,企图以艺术品电商这个杠杆撬动线下艺术市场的“围栏”。不过就当下现状看,我国市场上尚没有一家艺术品电商企业能够独霸一方,很大一部分企业在前进的路上,还有一部分企业依旧挣扎在生死线上。

我国艺术品电商的发展现状

从2000年嘉德在线上线至今,我国的艺术品电商企业已有上千家,真正盈利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只是少数,受整个线下艺术行业的挤压变得惨不忍睹,在艺术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并不大。据中国拍卖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展望》蓝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拍卖业年拍卖成交金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13.83亿元,艺术电商所占的比例仅占到1%。2013年整个艺术市场交易额达到2000亿,1%的份额只能算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不过,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艺术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代表着艺术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国艺术品电商的发展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发展空间巨大,任谁都不敢忽视,因此艺术圈内外的人纷纷上线艺术品电商平台,以探索艺术品电商发展之路。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我国艺术品电商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web1.0门户时代

web1.0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互动,以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为代表。我国最早的艺术品电商企业是嘉德在线,依托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强大背景建立,但发展一直不愠不火。赵涌在线随后成立,主打邮卡币类艺术品,是目前国内公认发展最好的一家艺术品电商企业。在近些年中,以雅昌交艺网、hi小店等为代表的艺术媒体电商,以及淘宝拍卖会、苏宁艺术品、国之美等电商巨头成立的艺术品电商平台陆续出现,但基本上都具有web1.0门户时代的特点,依然以信息展示为主。

第二个阶段:web2.0搜索/社交时代

web2.0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搜索以网络、搜狗、360等为代表,社交以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或工具为代表。在“搜索”这个阶段上,雅昌艺术网的“艺搜”是唯一的一个典型代表,提供中国的艺术品拍卖的交易数据查询服务,但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假拍现象严重,如何提高数据的真实性是“艺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交”这个阶段上,我国还没有一个艺术品电商企业涉及于此,大多是基于线下的展览、讲座和线上商城相结合,如hi小店、artshare等,基本上没有将社交的概念融入其中。

第三阶段:web3.0大互联时代

web3.0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以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出现为代表,现在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以人为本,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这个阶段是艺术品电商企业急需发展的一个阶段,艺术行业才渐渐互联网相结合,所覆盖的艺术产业链亟待开发,市场机会非常多。因此,这个阶段是能够决定谁能占领艺术品电商no.1的一个重要阶段。

⑸ web3.0时代下,网页设计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趋势

1.用于UI设计的Sketch app
Sketch正在迅速取代Photoshop,用于从低保真线框到高保真模型和设计图标的所有的UI设计任务。
Sketch app是一个专为web和移动设计人员制作的Mac应用程序。它的功能,灵活性和速度满足了你对于一个轻量级,易于使用的软件包的想象。有了这个app,你就可以专注于创作最佳的设计了。
它提供了一个顺畅的工作环境,为任何界面提供工艺化的矢量元素,而且还有你想从Photoshop得到的许多功能,如文本效果和图层样式。
如果Sketch能够继续提供最佳的UI设计体验,那么它在2016年及以后必然还会继续保持辉煌。
2.基于浏览器的IDE
桌面IDE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从Notepad++到Xcode和visual Studio。IDE通过提供建议和语法高亮等功能使得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编写代码。在IDE中写代码非常简单,而且很易于阅读。
但传统的IDE是作为桌面应用程序发布的。从过去的几年里,基于浏览器的云IDE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除了web浏览器,我们不再需要任何软件,因为浏览器允许设备操作来自于任何有互联网接入的计算机的代码。
云IDE的功能更像是web应用程序,你可以保存代码到你的帐户进行共享或个人存储。CodePen是目前最流行的IDE,支持HTML/ CSS/JS,具备像Jade/Haml 和LESS/SCSS一样自定义的预处理。
CodePen主攻web前端。它可以显示你最近的创造,并从其他网络资源上得到反馈。为恼人的bug建立一个测试案例。你还可以从CodePen上为你的项目找到设计模式和灵感。
3.card layouts(卡片布局)
网站的卡片布局在几年前通过Pinterest而普及,从此成为了内容繁多网页的趋势。免费插件,如jQuery Masonry可用来模仿这种布局风格,它的动画卡片可适应不同的高度和宽度。

卡片布局最适合用在信息很多却又希望能被浏览的页面。Google Now就使用卡片布局来为它的app做广告。
你可以将卡片式布局看成是很多动态的网格,网格中只呈现最简明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条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本的列表。在线杂志就是完美的例子,如UGSMAG和The Next Web,就使用了卡片布局来展示其最新懂得帖子和内容。
4.自定义的解说视频
形状各异的组织都趋向于自定义解说视频。使用动画,例如Crazy Egg来制作这些视频。即使如此,不同的视频依赖于真正的镜头,例如Instagram Direct。
解说视频的目的是说明产品或服务是如何工作的。访问者有可能在浏览了一系列功能之后,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这个产品。而可视化的视频则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一一说明功能,并涵盖所有重要的内容。最关键的是人们喜欢观看视频而不怎么喜欢阅读文章。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视频中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想自己尝试做一个自定义的解说视频,那么可以阅读Udemy课程。这是一个侧重登陆页面设计视频讲解的深入学习课程。Udemy课程不仅仅说明了如何使用动画视频软件,它也会告诉你如何使用视频来吸引和隐蔽访问者。
5.实况产品预览
登陆页面设计因网络速度的提高和浏览器功能的扩大,而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我注意到一个重要趋势是,就是主页或自定义登陆页面增加了实时产品预览。
以Slack的产品页面作为例子。一个视频演示和矢量图形覆盖了它的界面。这些产品预览是让潜在用户第一眼就知道产品是如何操作的。
不只是消息,所有的文件,图像,PDF文件,文档和电子表格都可以放到Slack,和你想要分享的任何人共享。你可以添加注释,标注星号供以后参考,这一切完全都是可以搜索的。
6.自动化任务运行器
前端开发的世界,随着一堆针对网站创新而出现的新的最佳实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任务运行器/构建系统,例如Gulp和Grunt,替代了以前事先需要大量手动去完成的任务,越来越被我们广泛使用。
自动化是快速周转和高质量代码的命脉。众所周知,机器不会出错,所以自动化程度越高,产生的问题越少。
这些工具基本上运行的是JS代码,可以自动化实现部分工作流程——无论是自定义的JS代码还是其他人写的脚本
7.用于设计的协作工具
即时消息和群聊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人们喜欢这个功能,并在今后他们可以继续使用此功能。然而,这些资源在传统上依赖于纯文本附加文件的一些功能。
但是,我们在讨论的是未来,未来一个新出现的趋势是,在聊天应用程序中共享实时设计文档。Notable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创新和注释可以被分层在文档的顶部。通过快速迭代它提供了更好的界面。从草图到完全编码的网页,Notable让团队在设计过程的每一步得到更快的反馈。
Slack是当下最流行的聊天应用程序,支持许多类似的功能。
8.响应式前端框架
前端框架,例如Bootstrap,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将继续展现其价值。响应式设计,受其成为框架方式的制约,可以成为前端代码,而不是仅仅只是后端(Django,Laravel,等等)。
迈入2016年,我认为我们会阅读到更多关于响应式前端框架以及它们在web项目中的价值的内容。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可能会发布很多前端框架的app,比现在的功能更强大。许多设备正在急切等待Foundation 6以及Bootstrap4公共V1版本的发布。
9.更关注UX设计
UX设计是通过改进可用性,可访问性,以及用户和产品之间互动产生的愉悦感来加强用户满意度的过程。
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将随着更多设计师和开发者的关注而继续快速增长。UI设计是UX设计的一部分,但不是最终目标。UI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梦幻般的用户体验。
目前,针对这些目的的资源有UX Stack Exchange和free UX ebooks。如果你还没有涉猎用户体验,那么现在是学习和了解UX原则如何应用到所有数字界面窗口的最佳时机。
10.支持触摸的网站功能
智能手机浏览器,支持所有站点的触摸功能,以保持reverse similarity。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插件和自定义元素添至站点,关注触摸事件的特定对象。
我们希望网站可以实现触摸功能。而且这种网站也会因为其独特的功能而提升访问量。如Photoswipe和Dragend.js等内置的插件可以处理触摸屏上的滑动和点击手势。web开发人员不仅要会构建响应式网站,还得能构建具备触摸功能的网站。
这些插件提供了触摸功能,但是网站还需要具备其他的手势功能。如果你多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一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针对web的,内置的,纯粹依靠触摸事件的功能。
这些就是3.0时代的Web设计趋势,它们的到来和发展将使得构建网站变得更容易和更简单。

⑹ Web3.0是什么与Web2.0什么区别

web3.0是在web2.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更好地体现网民的劳动价值,并且能够实现价值均衡分配的一种互联网方式。

web3.0和web2.0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上不同:

web2.0以分享为特征的实时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

web3.0将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2、实现功能不同:

web2.0网站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

web3.0依然打着“信息聚合”的旗帜,将信息进一步解构拆分,为实现更精细化的交互提供底层技术实现。一个更具智能的互联网,搜索或许并不重要,因为用户将彻底把思考交给计算机。

3、用户体验不同:

web2.0的精髓在于“去中心化”思想和六度分隔理论,而web3.0的理想是让个人与组织机构之间建立一种互为中心的转换机制,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机构,而机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个人,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商业行为,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Web3.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Web2.0

⑺ 什么是WEB3.0

互联网的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web3.0将是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形式。web3.0使所有网上公民不再受到现有资源积累的限制,具有更加平等地获得财富和声誉的机会。web3.0会从哪里开始呢?事实上,已经有了web3.0,只不过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了解。那就是电子商务领域和在线游戏。不管是BC还是CC,网民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进行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劳动,并获得了财富。在线游戏通过积分的方式,角色扮演者通过攻城掠寨、不断地修炼、花费大量的时间,他们在那里可以获得声誉和财富,而这个财富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在现实中兑换,正所谓人生如同一场游戏,互联网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像游戏一样。当前的论坛也提供积分,但由于缺乏个性,这个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最有代表性的blog,却在积分方面做得很少,劳动价值没有体现,也因为这样,好的bloger将另起炉灶,以便得到更多,这是在追求一种更加均衡的分配方式。当这个2.0的参与者有足够力量和筹码的时候,他们就会要求一种对他们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在bloger个人力量不够的时候,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⑻ web 3.0的具体定义和特点

Web3.0定义:概念词语,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Web3.0特点:
信息源个体化,从权威信息源向个体信息源转变;
传播渠道多样化,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信息的传播渠道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互联网出现后成为了第五媒体,web3.0时代,手机将从通讯工具变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很有可能成为第六媒体;
定制信息成为主流,信息的个体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必定会产生信息泛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方便用户定制自己喜欢的信息,成为web3.0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⑼ Web 1.0,2.0,3.0 分别是什么意思

Web1.0

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微博、天涯社区、自媒体)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

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用户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

Web3.0则完全不一样,其特点可归纳为

① 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和倒腾,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

② 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

③ 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比如即时通聊天等等就可以直接在网页完成,无需下载任何软件。

(9)web30时代典型特点扩展阅读:

web1.0特征

一、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于网站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术起家,腾讯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盛大以网络游戏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相当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三、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早期的新浪与搜狐、网易等,继续坚持了门户网站的道路,而腾讯、MSN、GOOGLE等网络新贵,都纷纷走向了门户网络,尤其是对于新闻信息,有着极大的、共同的兴趣。

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于门户网站本身的盈利空间更加广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据网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增值意图,并延伸由主营业务之外的各类服务。

四、web1.0的合流同时,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掌的发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为语言,在1.0时代,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比如论坛等。

web3.0前景

新革命时代

web3.0化整为零,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建立属于自己的网页。web3.0可以通过网页剪取功能,针对自己喜欢的页面剪切整理放在一起,筛除无用信息,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所剪取的页面,与主网页上相关信息同步更新,不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web3.0通过网页和相关组件的穿插,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即时信息、交友娱乐、传播与管理的有序有效的结合。目前已知的相关企业有:网络空间、阔地网、天盟网、新浪博客、google等等。让我们迎接互联网届新革命时代的到来。

营销新模式

web2.0对所有的网络营销研究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随着web2.0的不断应用,web3.0已经悄然兴起,现在人们对web3.0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人们总结了web3.0的主要特征:

1、Web 3.0时代的网络访问速度会非常快;

2、Web 3.0时代的网站会更加开放,对外提供自己的API将会是网站的标准配置;

3、Web 3.0时代的信息关联通过语义来实现,信息的可搜索性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归纳新的3.0的模型应该是基于搜索+开放式TAG(关键词标签)+智能匹配的新门户。其中开放式TAG目前还没有,会是预测中的下一代技术。现有的TAG只能实现网站内的关键词链接。

根据一份由美国市场调查公司In-Stat的调查指出,融合了社区网站和网络游戏所形成的新事物-Web3.0是互联网的下一波大潮。基于用户网络行为研究基础上的网络推广将随着web3.0互动特征而迎来新的web3.0网络营销模式。

web3.0的新型网络营销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任何的推广方式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去融合,然后经历发展到完善,随着web2.0方式的成熟,相信web3.0时代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推广方式。

Web1.0到Web2.0到Web3.0,是网络从无到有,再到扩及全球的发展,也是网络的使用从精英化、扁平化到全民化和平面立体化的变迁,更是网络的关涉面从人类生活的局部到全景式的人类生活场景的拓展。

Web3.0时代,网络无处不在,人类无时不在网络,网络与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网络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外在方面,它将与人类生活融为一体,网络真正成为人类的生活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Web3.0时代将是“网络时代”终结的时代。

如果说Web1.0、Web2.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是局部的、零星的,那么Web3.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将是全局的和日常的。如果说Web1.0和Web2.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是“网络”伦理问题,那么Web3.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则是“日常”伦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Web3.0时代也是“网络伦理”终结的时代。

如果说Web1.0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是计算机网络互联引发的伦理问题,Web2.0时代的伦理问题主要是网络话语权引发的伦理问题,那么Web3.0时代的伦理问题则是主要围绕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带来的伦理问题。

基于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核心,Web3.0时代将更加凸显网络的三大功能:信息共享、网络传播和电子商务 ,这三大功能恰恰涉及人类生活三大基本面。

参考资料:网络-web1.0

参考资料:网络-web2.0

参考资料:网络-we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