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那么长,为什么电视剧大多集中在清朝
年代较近,各类史料记载较多,话本野史也多,这一方面使得本就了解和想更了解这段历史的民众比较多,另一方面也给剧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切入点,从而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小说和剧本,像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当然还有琼瑶奶奶的伪历史剧。而这些作品的流行,又使得大家对清朝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更耳熟能详。
2. 大秦之帝国崛起手游辅助挂机脚本在哪儿
据所知,游戏蜂窝的就可以下载。
3. 有什么好看动漫大家介绍下 本人觉得我几乎把所有好看的动漫看全了 大家有的拿出来分享下
圣魔之血,幻影少年,魔人侦探食脑奈罗,十二国记,奇幻贵公子,梦幻妖子,BLOOD+,命运之夜,苍之瞳的少女,这些都是我看过的,推荐给楼主,不错的 动画。
4. 部落阁是什么意思
释义
① blog = 部落格 = Weblog = 网络日志 = 网志=网络日记本
② blogger = 写blog的的人=博主
博客(名词):
一.Blogger指写作或是拥有(Blog或Weblog)的人。
二.Blog或Weblog 指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
博客(动词):指在博客(Blog或Weblog)的虚拟空间中发布文章等各种形式的过程。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不是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log有以下几种解释:
1. A record of a ship's speed, its progress, and any shipboard events of navigational importance. 航海记录: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
2. The book in which this record is kept. 航海日志:保有这种记载的本子。
3. A record of a vehicle's performance, as the flight record of an aircraft. 飞行日志:对交通工具工作情况的记载,如飞机的飞行记录。
4. A record, a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machine or the progress of an undertaking: 日志:对某种机器工作情况或某项任务进展情况的记载。
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为动词,表示张贴的意思,作为名字,指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它并不等同于“网络日记”。作为网络日记是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的,而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不同的博客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码,所以相互之间也不一定兼容。例如,网络空间使用的是GB2312编码,新浪博客使用的是UTF-8编码。而且,目前很多博客都提供丰富多彩的模板等功能,这使得不同的博客各具特色。如中国博客网中用户可以自行编辑相关代码,实现诸多神奇美丽的效果,如虎歌的虎歌文化,
“博客”一词的来源
“博客”这个词,最早起源于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来自于中国秦代。当时张良为了刺杀秦始皇,找到一位侠客,并选定博浪沙作为刺杀地点,结果刺杀失败。但大秦帝国还是被这一突发事件所震惊,纷纷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无数竹简在驿道上往返奔驰,上面的新闻只刻着一行朱色的篆字:“博浪沙之侠客。”
由此可见,“博客”的最初含义是指突发性大事件。后来这个词的意义被进一步引申,代指“值得一看的东西”、“另人震惊的事件”或“富有新闻价值的言论”。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表示:“所谓史书,就是无数博客的集合。”事实上,在敦煌以及甘肃出土的竹简则多次提到“博客”一词,基本都用于重大新闻之前。
史学界的另外一种意见,认为Blog的起源还有一个源头:嬴政为求长生不老,特派遣人前往海外寻找仙山,并在望海之处建造了一栋建筑,起名为“不老阁”,每日翘首企盼。如果没有发现回转的船队,他就会写一些感想,派遣自己忧郁的心情。当嬴政最终死去时,“不老阁”这栋建筑亦被泛政治化了,逐渐成为一切抒发心情记录感想之场所的泛称。
当白人第一次接触到“博客”与“不老阁”时,发现无法用字母准确的表达,于是就将它们的概念合二为一,拼为Blog。至今在匈牙利出版的《哈扎尔词典》中,对于Blog的解释仍旧是“值得作为刺激性新闻观看的个人感想记录”。
[编辑本段]博客(Blog)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开始真正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BSP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目前,国内优秀的中文博客网有:新浪博客,中国博客网,腾讯博客,博客中国等。
[编辑本段]博客的分类
博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基本的博客: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些话题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的所有领域。
2、小组博客:基本的博客的简单变型,一些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博客日志,有时候作者不仅能编辑自己的内容,还能够编辑别人的条目。这种形式的博客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就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甚至可以共同协商完成同一个项目。
3、亲朋之间的博客(家庭博客):这种类型博客的成员主要由亲属或朋友构成,他们是一种生活圈、一个家庭或一群项目小组的成员(如布谷小区网)。
4、协作式的博客:与小组博客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方法或问题上达成一致,通常把协作式的博客定义为允许任何人参与、发表言论、讨论问题的博客日志。
5、公共社区博客:公共出版在几年以前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持久有效的商业模型而销声匿迹了。廉价的博客与这种公共出版系统有着同样的目标,但是使用更方便,所花的代价更小,所以也更容易生存。
6、商业、企业、广告型的博客:对于这种类型博客的管理类似于通常网站的WEB广告管理。商业博客分为:CEO博客、企业博客、产品博客、“领袖”博客等等。以公关和营销传播为核心的博客应用已经被证明将是商业博客应用的主流。
CEO博客。“新公关维基网络”到11月初已经统计出了近200位CEO博客,或者处在公司领导地位者撰写的博客。美国最多,有近120位;其次是法国,近30位;英德等欧洲国家也都各有先例。中国目前没有CEO博客列入其中。这些博客所涉及的公司虽然以新技术为主,但也不乏传统行业的国际巨头,如波音公司等。
企业博客。即以企业的身份而非企业高管或者CEO个人名义进行博客写作。到11月5日,“新公关维基网络”统计到85家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博客。不单有惠普、IBM、思科、迪斯尼这样的世界百强企业,也有Stonyfield Farm乳品公司这样的增长强劲的传统产业, 这家公司建立了4个不同的博客,都很受欢迎。服务业、非赢利性组织、大学等,如咖啡巨头星巴克、普华永道事务所、Tivo、康奈尔大学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NOVELL公司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公关博客,专门用于与媒介的沟通。
产品博客。即专门为了某个品牌的产品进行公关宣传或者以为客户服务为目的所推出的“博客”。据相关统计,目前有30余个国际品牌有自己的博客。例如在汽车行业,除了去年的日产汽车Tiida博客和Cube博客,去年底今年初我们看到了通用汽车的两个博客,不久前福特汽车的野马系列也推出了“野马博客”,马自达在日本也为其Atenza品牌专门推出了博客。今年,通用汽车还利用自身博客的宣传攻势协助成功地处理了《洛杉矶时报》公关危机。
“领袖”博客。除了企业自身建立博客进行公关传播,一些企业也注意到了博客群体作为意见领袖的特点,尝试通过博客进行品牌渗透和再传播。
7、知识库博客,或者叫K-LOG: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将越来越广泛,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来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员拥有的、保存在文件档案或者个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料。知识库博客提供给了新闻机构、教育单位、商业企业和个人一种重要的内部管理工具。
8、按照博客主人的知名度、博客文章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将博客分为名人博客、一般博客、热门博客等。
9、按照博客内容的来源、知识版权还可以将博客分为原创博客、非商业用途的转载性质的博客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博客。
此外,按照Blog存在的方式,还可以分为:
1、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Blog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2、自建独立网站的Blogger: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自己需要会网页制作,需要懂得网络知识,当然,自己域名的博客更自由,有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
3、附属Blogger:将自己的Blog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编辑本段]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
* 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 知识过滤与积累;
*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
博客,之所以公开在网络上,就是因为他不等同于私人日记,博客的概念肯定要比日记大很多,它不仅仅要记录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还注重它提供的内容能帮助到别人.
很好的一句话:博客永远是共享与分享精神的体现!
[编辑本段]博客与商业营销
博客营销存在一些误区,博客门未必是网络营销的财富之门。不久前看过一个案例,法国某个葡萄酒生产商通过向法国博客赠酒获得口碑,再通过口碑来扩大销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而这个案例如果放在国内却值得商榷。国内博客,特别是名人博客有些是枪手来写的,枪手也许会有想尝尝葡萄酒的冲动,可枪手却不一定会热衷于写酒后感,弄不好葡萄酒厂就肉包子打狗了。如果不想肉包子打狗那么必须要对博客公关,中国的博客多数并不像法国博客那么浪漫,甚至十分现实,他们的名气是有价格的,其成本是一般小企业接受不了的。目前国内网络营销的博客现象主要集中在通过提升个人知名度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如三一重工的向文波博客。
如果将网络作为营销工具,那么就要弄清楚网络的种种优势,成本、速度、多样性,图文影声并茂的网络营销工具要比单一的电邮、网站或者网络广告要更有效果。
“花非花,雾非雾,网络营销无重数”。对于企业而言,网络营销并没有任何版本可言,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必须具体甄别,切莫歧路亡羊。
[编辑本段]博客简史
谁是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博客原型
首先,哪一个是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 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 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 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博客预言家
其次,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着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 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这一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当时,他们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 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 Hourihan。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最容易明确的区别方式当然就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因为博客的内容五花八门。Evan Williams的定义非常简介:“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而后来继续演化,更规范更明晰的形式界定为: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不能称为正式的博客网站。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人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式的“博客之父”,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打得头破血流。
[编辑本段]博客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 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编辑本段]博客故事
最早的博客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当时的原始模样可以上网看到。
网管人员使用log(log files)来指称“系统记录文件”,因此几年前如果用google来查weblog,查出来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这种网站流量分析软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专业博客
有的博客因其作者及内容专业性,可按照专业划分为专业博客,如专注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领域的实践与研究,目前着力于企业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应用/网站优化与推广/医药电子商务/SAAS/WEB2.0应用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李宋伟电子商务page博客,即是电子商务专业博客。
最早使用“weblog”词汇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 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词汇“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
Peter 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编辑本段]经营诀窍
1. 时常更新
时常更新不仅对博客有利,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做到每天至少更新一次,就没有充分利用博客的潜力。时常更新不仅是因为读者喜欢新鲜的内容,还因为可以增加搜索引擎的偏好度。搜索引擎喜欢新的内容,网站越常更新,搜索引擎便越常造访,如此可以让的博客经常被列入搜索的结果中。一旦让搜索引擎信赖不断更新的呢日,便能提高博客中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2. 积极回应评论
在每篇文章的下面提供评论框,可以鼓励读者评论的文章。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在自己的评论框回应他们的意见,以进一步讨论,让访问者意识到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
3. 多和其它博主交流,多留言,参与讨论
建立利益同盟(community of interest)是企业或个人成功经营博客的关键。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这个同盟中混杂着现有的博客写手、新资源以及业界有影响力的人士,以及员工、合作伙伴、供货商及顾客等。对个人而言,的利益同盟是的朋友和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利益同盟就是感兴趣的同盟加上对方感兴趣的同盟。在的利益同盟中留言是让这些博客写手及他们的读者了解他们可能会对的博客感兴趣。大家最常发现新博客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共同的链接,如果可以参与其间便能获得更多的流量,就能与其他博客写手及他们的读者建立关系。
4. 开放权限,多与好友交换友情链接,扩大自己的博客圈子
与好友交换友情链接,不仅还可以获得很多直接的访问量,还可以扩大的博客交往圈子,让好友的好友也了解。交换链接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是否可以直接增加访问量这一范畴。
5. 让访问者很容易digg
诸如digg,del.icio.us、抓虾、鲜果和新聚网等网站可以让读者给自己喜爱的博客和文章投票评论。在每篇文章的底部都包含这些网站的链接,使访问者能够轻松的将的文章提交给这些网站并进行投票评论。一旦的文章被Digg到这些网站,就有更多的人看到的文章,并可以对的文章进行投票和评论。可以加入一个网页说明如何订阅,附上很多博客都使用的橘色XML图示,表示这个网站是可以订阅的。应该让读者有权自行决定是否订阅,尽可能减去一切障碍,使访客变成读者。
6. 向搜索引擎和网址站提交的博客网站
1. 向搜索引擎提交
搜索引擎像Google等都喜欢博客,但是,不是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容易发现的博客。所以,还要人工呈递来补充。
2. 向博客搜索引擎提交
另外,随着博客的兴起,各大搜索引擎纷纷推出了博客搜索功能。如果的博客能被抓取到各大搜索引擎博客搜索的索引库中的话,那将会给的博客带来更多的访问量。
3. 向博客目录网站提交
7. 生动、创意的标题
标题是成功经营博客的一大关键。好的标题可以让搜索引擎找到并为带进更多的流量。有魅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阅读的内容,换取更多的链接。标题对于搜索引擎、新闻种子(RSS)以及其他外部环境理解的博客非常重要。在这些情况下,用户通常只看标题,并据此判断是否阅读整篇内容。
[编辑本段]博客的用处
1、作为网络个人日记
2、个人展示自己某个方面的空间
3、网络交友的地方
4、学习交流的地方
5、通过博客赚外快
5. 甚么叫博客
汉语“博客”一词之释义
① blog = 部落格 = Weblog = 网络日志 = 网志=网络日记本
② blogger = 写blog的的人=博主
博客(名词)一.Blogger指写作或是拥有(Blog或Weblog)的人。
二.Blog或Weblog 指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
三.(动词) 指在博客(Blog或Weblog)的虚拟空间中发布文章等各种形式的过程。
什么是博客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log有以下几种解释:
1. A record of a ship's speed, its progress, and any shipboard events of navigational importance. 航海记录: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
2. The book in which this record is kept. 航海日志:保有这种记载的本子。
3. A record of a vehicle's performance, as the flight record of an aircraft. 飞行日志:对交通工具工作情况的记载,如飞机的飞行记录。
4. A record, a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machine or the progress of an undertaking: 日志:对某种机器工作情况或某项任务进展情况的记载。
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为动词,表示张贴的意思,作为名字,指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它并不等同于“网络日记”。作为网络日记是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的,而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不同的博客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码,所以相互之间也不一定兼容。例如,网络空间使用的是GB2312编码,新浪博客使用的是UTF-8编码。而且,目前很多博客都提供丰富多彩的模板等功能,这使得不同的博客各具特色。
“博客”一词的来源
“博客”这个词,最早起源于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来自于中国秦代。当时张良为了刺杀秦始皇,找到一位侠客,并选定博浪沙作为刺杀地点,结果刺杀失败。但大秦帝国还是被这一突发事件所震惊,纷纷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无数竹简在驿道上往返奔驰,上面的新闻只刻着一行朱色的篆字:“博浪沙之侠客。”
由此可见,“博客”的最初含义是指突发性大事件。后来这个词的意义被进一步引申,代指“值得一看的东西”、“另人震惊的事件”或“富有新闻价值的言论”。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表示:“所谓史书,就是无数博客的集合。”事实上,在敦煌以及甘肃出土的竹简则多次提到“博客”一词,基本都用于重大新闻之前。
史学界的另外一种意见,认为Blog的起源还有一个源头:嬴政为求长生不老,特派遣人前往海外寻找仙山,并在望海之处建造了一栋建筑,起名为“不老阁”,每日翘首企盼。如果没有发现回转的船队,他就会写一些感想,派遣自己忧郁的心情。当嬴政最终死去时,“不老阁”这栋建筑亦被泛政治化了,逐渐成为一切抒发心情记录感想之场所的泛称。
当白人第一次接触到“博客”与“不老阁”时,发现无法用字母准确的表达,于是就将它们的概念合二为一,拼为Blog。至今在匈牙利出版的《哈扎尔词典》中,对于Blog的解释仍旧是“值得作为刺激性新闻观看的个人感想记录”。
(以上内容纯属幽默)
博客(Blog)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开始真正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BSP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目前,国内优秀的中文博客BSP有:
1. 博客大巴
2. 新浪博客
3. 网易博客
4. 搜狐博客
5. Blogcn
6. 和讯博客
7. QQ空间
8.天极博客
9.天涯博客
10.网络空间
11.51
博客的分类
博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基本的博客: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些话题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的所有领域。
2、小组博客:基本的博客的简单变型,一些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博客日志,有时候作者不仅能编辑自己的内容,还能够编辑别人的条目。这种形式的博客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就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甚至可以共同协商完成同一个项目。
3、亲朋之间的博客:这种类型博客的成员主要由亲属或朋友构成,他们是一种生活圈、一个家庭或一群项目小组的成员。
4、协作式的博客:与小组博客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方法或问题上达成一致,通常把协作式的博客定义为允许任何人参与、发表言论、讨论问题的博客日志。
5、公共社区博客:公共出版在几年以前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持久有效的商业模型而销声匿迹了。廉价的博客与这种公共出版系统有着同样的目标,但是使用更方便,所花的代价更小,所以也更容易生存。
6、商业、企业、广告型的博客:对于这种类型博客的管理类似于通常网站的WEB广告管理。商业博客分为:CEO博客、企业博客、产品博客、“领袖”博客等等。以公关和营销传播为核心的博客应用已经被证明将是商业博客应用的主流。
CEO博客。“新公关维基网络”到11月初已经统计出了近200位CEO博客,或者处在公司领导地位者撰写的博客。美国最多,有近120位;其次是法国,近30位;英德等欧洲国家也都各有先例。中国目前没有CEO博客列入其中。这些博客所涉及的公司虽然以新技术为主,但也不乏传统行业的国际巨头,如波音公司等。
企业博客。即以企业的身份而非企业高管或者CEO个人名义进行博客写作。到11月5日,“新公关维基网络”统计到85家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博客。不单有惠普、IBM、思科、迪斯尼这样的世界百强企业,也有Stonyfield Farm乳品公司这样的增长强劲的传统产业, 这家公司建立了4个不同的博客,都很受欢迎。服务业、非赢利性组织、大学等,如咖啡巨头星巴克、普华永道事务所、Tivo、康奈尔大学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NOVELL公司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公关博客,专门用于与媒介的沟通。
产品博客。即专门为了某个品牌的产品进行公关宣传或者以为客户服务为目的所推出的“博客”。据相关统计,目前有30余个国际品牌有自己的博客。例如在汽车行业,除了去年的日产汽车Tiida博客和Cube博客,去年底今年初我们看到了通用汽车的两个博客,不久前福特汽车的野马系列也推出了“野马博客”,马自达在日本也为其Atenza品牌专门推出了博客。今年,通用汽车还利用自身博客的宣传攻势协助成功地处理了《洛杉矶时报》公关危机。
“领袖”博客。除了企业自身建立博客进行公关传播,一些企业也注意到了博客群体作为意见领袖的特点,尝试通过博客进行品牌渗透和再传播。
7、知识库博客,或者叫K-LOG: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将越来越广泛,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来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员拥有的、保存在文件档案或者个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料。知识库博客提供给了新闻机构、教育单位、商业企业和个人一种重要的内部管理工具。
8、按照博客主人的知名度、博客文章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将博客分为名人博客、一般博客、热门博客等。
9、按照博客内容的来源、知识版权还可以将博客分为原创博客、非商业用途的转载性质的博客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博客。
此外,按照Blog存在的方式,还可以分为:
1、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Blog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2、自建独立网站的Blogger: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自己需要会网页制作,需要懂得网络知识,当然,自己域名的博客更自由,有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
3、附属Blogger:将自己的Blog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
* 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 知识过滤与积累;
*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
博客与商业营销
博客营销存在一些误区,博客门未必是网络营销的财富之门。不久前看过一个案例,法国某个葡萄酒生产商通过向法国博客赠酒获得口碑,再通过口碑来扩大销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而这个案例如果放在国内却值得商榷。国内博客,特别是名人博客有些是枪手来写的,枪手也许会有想尝尝葡萄酒的冲动,可枪手却不一定会热衷于写酒后感,弄不好葡萄酒厂就肉包子打狗了。如果不想肉包子打狗那么必须要对博客公关,中国的博客多数并不像法国博客那么浪漫,甚至十分现实,他们的名气是有价格的,其成本是一般小企业接受不了的。目前国内网络营销的博客现象主要集中在通过提升个人知名度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如三一重工的向文波博客。
如果将网络作为营销工具,那么就要弄清楚网络的种种优势,成本、速度、多样性,图文影声并茂的网络营销工具要比单一的电邮、网站或者网络广告要更有效果。
“花非花,雾非雾,网络营销无重数”。对于企业而言,网络营销并没有任何版本可言,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必须具体甄别,切莫歧路亡羊
博客选择经验谈
基本是博客的我都用过...谈谈个人感受...但都不能给文章单独设置权限...
我最喜欢MSN SPACE...闲杂人等无法评论...想要有高点击率就别指望它...因为自己点击不作计数...而且模板要自己打理...很有自己风格...但很麻烦...相册功能很不错...
MY SPACE有点类似于MSN SPACE...但更需要自己DIY...
博客大巴最专业...而且很低调...也很有品味...我喜欢...
163博客模板最好看...制作最完备...而且在编辑状态自己的操作也会算作点击量...
网络博客的模板最多...也最杂...很容易交友...
搜狐的类似163...模板很精致...可以分页...
牛博网的模板等于没有...且没有相册功能...如果能以文字取胜...崇尚朴素...绝对不错...文人用的比较多...
歪酷的类似牛博...大学生用的比较多...
新浪...很傻...而且开了经常死机...写得敏感点会被删...
天涯的操作不太方便...
Q-zone...幼稚...
回答者: 得A得A阿菩的
博客简史
〔 作者:方兴东 转贴自:博克中国 点击数:258 更新时间:2004-3-21 文章录入:方明 〕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首先,哪一个是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 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 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 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其次,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着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 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这一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当时,他们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 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 Hourihan。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最容易明确的区别方式当然就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因为博客的内容五花八门。Evan Williams的定义非常简介:“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而后来继续演化,更规范更明晰的形式界定为: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不能称为正式的博客网站。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我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式的“博客之父”,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打得头破血流。
博客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 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6. 请问大秦之帝国崛起手游辅助挂机脚本在哪儿下载的
需要相关的工具,个人认为,通过合适的下载,才是最好的。
7. 求网络文学的发展史简述
1、混沌
——————起初,这世界上只有混沌。
基本上大众公认网络文学只发展了十年历程,但在我记忆中,它应该更早一些,几乎是伴着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脚步而出现。只是那时有机会在网络上阅读的人不多,因而忽略了网络文学萌芽的存在。
最初在网上看文,并非出于爱好,而是因为腰包。那时候的网费贵得吓人,网速也慢得惊人。能在家里装一个“猫”,并长时间上网肯定是种奢侈行为。记得一名同事曾经以每个月900元网费的开销闻名于全公司,而那一年,三千元工资在北京已经堪称高薪。
对于晚上没有钱在家里长时间联网,白天又没有多少闲暇功夫揩单位油上网的人,看网上的文字bbs便成了一个相对便宜的选择。那时候无论台湾还是大陆,网 文都不太长。每天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拷贝下很多文章。那时候的网络文学也纯属娱乐,很少人想到以此赚钱,网上写文的人,更多是出于卖弄,或者无聊。
于 是以bbs为载体自娱自乐,所以网文也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上海一带的bbs中,流传的多是略带炫耀的意味的小资文字。虽然吃一顿肯德基就自认为白领 这种炫耀方式并不高明。而北京的bbs中,政治讽刺、生活反思则成为主流,中间夹杂着一些诗歌,对联,以及可以让别人以为自己牛B,或自我以为牛B的东 西。
至于海峡另外一侧的bbs,则以色情、暴力的短篇为主。难以入大雅之堂,却受众极其广泛。
这段混沌时期持续了很长时间,两年,或者三年?笔者已经难以再陈述清楚。但突然有一天,混沌里出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
2、光
———当四处一团漆黑的时候,即便是萤火虫的尾焰,也足以照亮人的眼睛
最初读到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以为它是一本色情小说。匆匆地点开,然后匆匆地被里边的内容感动得一塌糊涂。
凭心而论,无论从故事的结构和文笔华丽程度,《第一次亲密接触》都不过是一个不甚高明的言情小说。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笔者以及笔者当时的网友来说,甚至 能从整个故事中看到日本言情偶像剧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影子。但其他言情故事的载体和背景都是纸张,而痞子蔡的恋情和传播却都依靠于网络,于是,一大票上 网的人被简简单单的故事和简简单单的文笔给打动,并且期待着虚幻得网络世界中,自已也能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于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红遍键盘与鼠标,随即,网恋像病毒一样在bbs上蔓延。直到某年某月某一天,一个网名叫做小蓝猫的女孩因为网恋失败而自杀,期待着亲密接触人才慢慢回归现实。
痞子蔡不可能想到,他信手挥就的一个短篇,成为当时的年青人网上追寻爱情的标杆。痞子蔡也不可能想到,十年之后,人们盘点网络文学,会将他的《第一次亲 密接触》作为起点。但痞子蔡自己也看到了,自从《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之后,网络上写文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亲密接触,国人强大的模 仿能力,使得亲密接触四个字,迅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爱情术语。
比《第一次亲密接触》稍晚,今何在的《悟空传》闯入了人们的眼球。该书的整个脚本脱胎于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但今何在以一种思辨的方式,给予了悟空、唐僧和紫霞三个人物完全不同的生命。
“我要让这天遮不住我的眼........”今何在笔下的唐僧师徒,追寻的不是什么西天真经,而是生命的意义,对未知的探索与爱的张扬
很快,《悟空传》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八戒传》,《唐僧传》一些倾力模仿《悟空传》,又模仿得非常不到位的作品横空出世。运营商、出版商和捉刀者们赚了个盆满钵圆。网络文学,从他诞生的最初那一刻起,便充满了功利味道,虽然那个时候,它的前途还不可预知。
但对功利的追逐,往往是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原始动力之一。《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悟空传》的走红,造就了痞子蔡与今何在两位当红作家,同时,也让 大批在网络上游荡的人看到了成名赚钱的终南捷径。一时间,各大网站的bbs几乎同时火了起来,网上发表,积聚人气,网下出版,赚取人民币,几乎成了网络文 学的固定发展模式。
当然,也许很大一部分网上发表作品者,是不带任何功利心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找到知音来欣赏。为每增加的几百次点击和读者的回应而激动。这样的网络文字作者在当年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也构成了网络文学得以持续发展下去的基石和土壤。
然而,光有基石和土壤是不够的。网络文学想要发展壮大,需要雨露和阳光。在商品社会,最直接的雨露和阳光恐怕就是金钱。恰恰在金钱方面,各大网站能给予 网络文字作者的几乎为零。一本在网上流传、火爆的作品,只要不出版,作者就没有任何收入。痞子蔡、今何在、慕容雪村这类站在当时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是少 数。大多数梦想着通过网络迅速成名,迅速积累财富的文字写手,迅速地发现自己在做白日梦,然后迅速地掉头远去。
于是,网络文学在其诞生不久,就面临了第一次危机。笔者套用神话中的说法,称之为“暗”我们可以称其为网络文学,宛如黑暗里最早的光。
3、暗
暗
———有光,便有暗。黑暗降临的时候,那些闪烁的热源,我们称其为火种。
危机的起源,并不 单纯是因为大批网文作者因为失望而放弃。互联网泡沫的第一次破裂,还有国家突然加强了对BBS的管理力度,共同导致了这个短暂的冬天。2001年,几乎是 在一夜之间,很多BBS将加强网络管理的通知挂在了首页上。随后,大量网页运营商,包括一些提供盗版小说和正版书库的运营商,因为风险投资的撤离而宣告破 产。非但网上看文者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地方看盗版及原创小说了,一些仍然有兴趣在网上舞文弄墨者,也没有了发表文字的场所。
此时,以西陆为代表的,依旧坚持提供免费BBS空间的网站就显出了其可贵之处。虽然西陆BBS的速度越来越慢,但依然阻挡不住文学爱好者们的脚步。大伙在西陆有限的空间里,将自己的作品默默传递上去,期待着别人的点评与欣赏
与 大陆网络文学的冬天不同,海峡对岸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春天。内地的BBS关闭了,台湾的BBS还可以上。使用代理服务器绕路而行的简单技术,难不住互联网 的资深使用者们。而随着大量内地读者的登陆,人们突然间发现,原来台湾地区小说出版的门槛与大陆网络文学的发表几乎一样低,并且在赚钱的同时无需担负任何 道德和法律责任。
笔者不知道台湾的小书摊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但那种6万字左右一册,按销售数量支付版税的制度,对很多文学爱好者来 说无疑是一种诱惑。于是,海量的网络文学作者将头转向了台湾,几乎每人都以出版一本繁体小说为荣。尽管大多数繁体小说,需要作者放弃一些原则,曲意逢迎特 定读者群的特殊口味。
交流往往是双向的。大陆作者结队涌向台湾时,也将一些台湾地区的作品更快地传递到大陆。金庸、古龙、梁羽生,那都是过时人物!!如今香港流行的而是黄易!并且,黄易也很快让了位,海峡对岸畅销的是罗森!而罗森最擅长的,是色情、暴力与**这些在大陆被视为禁忌的话题
笔者认为,无论来自大陆的作者如何曲意逢迎台湾地区读者的爱好,有人甚至为了提高书的销量,故意将自己的书添加进大量色情内容。都不能被视为过错。毕竟,在互联网的冬天,台湾地区的繁体出版市场让网络文字写作者看到了一丝朦胧的光亮。
而这其中,有几个接受光亮,并将其无限放大的人。注定要成为网络文学第二次兴起的先驱。
2003年,一个在台湾发表了《魔法骑士英雄传说》的大陆年青人,在西陆BBS上纠集同好,准备成立一家文学网站。他的网络名字叫宝剑锋,他们所开办的那家网站,名为起点,当然比它早的也有好几家,这个时候我把它称之为“芽”
4、芽
一场雨后,有无数新芽冒出地面。最终长成大树的,却只有少量几棵。
宝剑锋和他的同伴,并不是 第一个开创文学网站者。在起点中文网成立的先后,与其相似的文学网站已经诞生了很多。比如龙的天空、幻剑书盟、明杨读书。其中明杨读书还在大陆第一个开启 了收费阅读的模式。但最终坚持下来,并成长为大型网络文学公司的,只有起点与幻剑,其他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过早地夭折。
提起目前的网络文学网站的收费模式,就不得不提起明杨,也不得不提起两个人,苏明璞和中华杨。前者拥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后者则点燃了网络文学向读者收费的火种
2002 年底到2003初,一本名叫《中华再起》的网络小说突然红遍大江南北。从传统文学的角度上讲,这篇小说甚至不能被叫做小说,只能算是一个长篇幻想流水账。 但这本书的特殊性,却让中华杨的名字与架空历史小说这一网络文学的类别紧紧地联系到了一处。此后,人们提起架空历史小说,就无法忽略中华杨,无法不提《中 华再起》
《中华再起》讲述的是两个军队长大的年青人,回到十九世纪,打败列强,推翻满清gover-ment,重塑中华民族的故事。 自从黄易的《寻秦记》后,现代人穿越回过去已经屡见不鲜。但像中华杨笔下这种,完全改变原来的历史,却是非常罕见。小说家的解释是,空间中存在平行时空, 我们改变另一个时空中的历史时,改变的仅仅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分支,而不是眼眼前的世界。这种模式,让对中国现实与历史不满的年青人们,迅速找到了一个发泄 不满与反思的渠道,穿越到过去,像玩游戏一样,从头再来
由于《中华再起》的空前火爆,苏明璞决定与中华杨联手成立明杨读书网,从第二卷开始,向读者收费以维持网站运营和为中华杨的继续写作动力。于是,一个千字收费两分的读书网站,没经过任何测试便开始了正式运营。并且很快为中华杨赚来了第一包香烟钱。
凭着中华杨的金字招牌,苏明璞快速做出拓展计划。他宣布,欢迎其他网络作者到明杨发书,所有从读者头上赚取的稿费,作者有权分成。于是,十几名喜欢历史的网络写手同时先后登场,将明杨迅速推向一个高峰
明杨的诞生后,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龙的天空书城奋起直追。也先后寻找到了自己的运营模式。其中,起点中文和幻剑,采取了与明杨同样的千字两分收费策 略。而龙的天空则以极低的价格,大量买下当时网络流传较广作品的出版权,转手再将这批作品的出版权卖给书商而大发其财。
功利性,再次成为网络文学前进的原动力。与上一阶段不同,这次,网络文学已经不再是作者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以公司的模式开始了商业运营
对于开创者们来说,当时的商业环境极其恶劣。明杨依赖手机充值换取阅读币收费,而电信运营商们,却要从中抽取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的利润。再扣除网站运营成 本,明杨可以支付给网络作者的,便只剩下了收上来费用的三分之一。而网络盗版的习惯,则让明杨的作者们连这三分之一的稿酬都拿不到,每当中华杨将新的一段 稿子发上网,两分钟之内,其他网站已经出现了免费版本。提供盗版的人认为,他们是在帮中华杨推广作品。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于不知不觉中已经扼杀了一个提 供文学作品的网站
很快,明杨读书网便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而坚持不下去了。明杨的作者也开始向其他文学网站流动。同样以收费阅读方式运作的起点 和幻剑则纷纷做出战略调整。起点的当红作者流浪的蛤蟆,因为作品被盗版,不惜推翻原作重写结尾。幻剑则迅速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将手中质量上乘的作品,大量 推向台湾地区,争取从实体出版中找到收支平衡点。
现在我们回顾2003年,会发现,如今网络文学的所有分类,在2003年已经全部出现,健全。后来者无论如何变化,都再难脱离其窠臼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经典作品:
玄幻奇幻类:蓝晶的《魔法学徒》,说不得的《佣兵天下》,李思远的《忆往昔莽荒岁月》.......
武侠仙侠类:凤歌的《昆仑》,孙晓的《英雄志》,老猪的《紫川》.......
都市言情类:周行文的《重生传说》、血红的《我就是流氓》.........
历史军事类:流浪的军刀《终生制职业》、酒徒的《明》、中华杨的《中华再起》.......
游戏竞技类:大秦柄柄的《校园篮球风云》、林海听涛的《我踢球你介意吗》.........
科幻灵异类:可蕊的《可蕊的妖怪窝》、勿用的《血夜凤凰》
每一大类最后都有一堆省略号。比上述作品质量好,读者群广的作品无疑还有许多,如果一一列举出来,恐怕能列出一个长达百本以上的书单。但本文只是想回顾网络文学发展的道路,不想做图书评论,所以,只好选取当时出现时间比较早,笔者相对熟悉的作品。
与起点、幻剑等读书网站的运营模式不同。天涯bbs将最初的那种网上发表炒作成名,网下出版赚钱的模式坚持了下来。从而成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这道风景中,经常出现为了炒作而炒作的现象
无论如何,当年的开创者和实践者都值得后来人致敬。让我们同时回顾那些早期为网络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尽管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
杀情,起点最早的编辑之一。几乎给所有网络上写书的人,或者有作品在网络上流传的人发过邀请函。请对方去起点中文网驻站。据说,其中一封信发到了黄易的桌面上。
宝剑锋,笔者第二次提起他,不是因为他与同伴创造了起点。而是因为他当时即便自己腰包瘪瘪,也从不拖欠任何起点作者的稿费。起点之所以能够壮大起来,与最初的商业信誉密不可分。
天照:幻剑的主创人之一,他的离世,让幻剑从此黯然失色。
藏剑江南:起点的最初框架设计者。虽然用的技术非常简单,却保证了早期的起点很少死机,从而以稳定性,领先诸多竞争对手一小步。
可以说,正是这些先驱者们的努力,才有了后来十万写手,百万读者的辉煌局面。是他们,共同开创了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
5黄金时代
————商品社会,没有人能在金钱的面前高尚得起来。
2003底到2004年 初,由于流浪的蛤蟆等早期开拓者的努力的坚持,由于烟雨江南、酒徒、骷髅精灵、锋锐等人的加盟,起点的读者群稳步增加。单章订阅五百、一千、两千的记录不 断被刷新。与后来的动辄单章订阅破万相比,这个数字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但鉴于当时起点不到三万的vip读者群,读者对正版阅读的支持度已经令人咋舌
付费阅读的运营模式很快迸发出勃勃生机。虽然有手打团的盗版威胁,起点、幻剑等读书网站还是不断壮大,飞速扩张着自己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地盘。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资本大鳄看中了网络文学市场,它的名字叫盛大。
关于盛大收购起点,坊间里流传着很多版本。其中一个最着名的阴谋论是,盛大本来准备收购当时比起点看起来强壮得多的幻剑。接过幻剑突然遭到黑客攻击,不得不停业数天。当幻剑恢复正常时,起点已经名列盛大旗下。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盛大看中了某个网站,而那个网站却因为转载黄色内容,被举报。遭到有关部门的停业处罚,导致了起点得到盛大的投资
无论哪种说法,盛大与起点的合作,都透着商战味道。事实上,作为当年的旁观者之一,在这次收购中也的确看到硝烟。
笔者当时看到的情况是,盛大决定进军网络文学,先投资架构了一个“pt文学网”。并对加盟者许下重金。可惜,pt文学网的支持者却非常聊聊。为了自身发 展,盛大使出的必杀绝技,向起点的大批当红作者摇橄榄枝,高薪挖角。但是,由于盛大在运行游戏时的某些另类方法,作者们对盛大的承诺也非常怀疑,所以多数 人选择了拒绝。
就在这个时候,盛大收购了起点。无论起点的创始人们是迫于盛大的资金威胁不得不加盟,还是击败了幻剑获得盛大的投资,它都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相对单纯的起点。
作者们震惊之余,没有人责怪起点的缔造者们。毕竟,在商品经济时代,没人能在钱上高尚得起来
得到盛大注资的起点迅速做出大的战略部署,以高出作者当时订阅收入近一倍价格,买断那些网络作品的全部版权。当与作者们签署协议后,立刻在首页大力推广该作品,力争维持收支平衡。
同时,起点的编辑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到竞争对手那里挖墙角。直接导致竞争对手作者资源的枯竭。
当大量有分量作者纷纷加盟后,2004年底,起点召开第一次年会。出席的人中,有今何在、飞凌、血红、韦小宝、流浪的蛤蟆等那一年实力在网络写手中名列前茅的作者。在会上,起点以百万年薪签约血红的方式,告诉业界网络文学有金子可挖。从而正式宣告了黄金时代的开始
但是,当时业内公认的第一文学网站,却不是起点而是幻剑。
无论加盟盛大的机会错过,还是起点的挖角,都没有真正打败幻剑。无论当时的优秀作品数量还是读者忠诚度,它都不逊于起点。但是,金钱的作用不止在其诱惑 力上,还体现于他的破坏性。天照去后,幻剑的新任运营者以一种狂野的姿态,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自杀,或者说,自杀其实早就开始了,只是大伙没有注意到罢 了。
在群雄并立时刻,幻剑的作者团队,本来丝毫不弱于起点。他们拥有血红、唐家三少这样的人气作者。也拥有阿越、胭脂鱼这样的中流砥柱。还拥有创作了网络文学里程碑式作品的《诛仙》。
但是,某年某月某日,幻剑编辑开会,认为本站人气最高作者血红的作品内充满暴力内容,决定将其撤离首页。导致血红的愤然出走。
某年某月某日,幻剑编辑以不到出版收入三分之一的价格,买断了唐家三少的作品。但运营主管认为投入过高,勒令编辑取消了合同。导致唐家三少离开。
某年某月某日,幻剑因为不到两千元的三角债务,拒绝支付《曲线救国》作者无语中的稿酬,导致曲线救国中途终止。在起点另外开了续集。
2006年某月某日,幻剑的几个作者碰头,提起自己至今被拖欠的区区数百元稿费,满脸郁闷,后来很多事大家都知道了.......最后他们都去了起点。
当 幻剑日渐衰微,龙的天空退出竞争后,起点一家独大的局面便开始形成。这是黄金色的时代,投入了大把资金的盛大是要赚钱的。而钱从哪里赚,有人做了份调查报 告,居然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文学的阅读者成分已经与2001年初截然不同。2001年上网读小说的人,以白领,事业单位闲人、在校大学生为主。而 到了2004年,网络阅读小说的主流大军却成了网络游戏爱好痴迷者、初高中生和一些社会边缘人群。白领读者群依然存在,但人数规模上已经不能再被称为主流。
于是,如何赚取主流读者的钱,成为各大文学网站运营者最关心的话题。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白银时代开始
6、白银时代
————资深读者将刚刚开始网络阅读的人称为小白。而小白,却恰恰是最肯为喜欢的作品而花钱的。他们为很多质量不高,毫无特点的网络小说大把大把的贡献银子。所以,那个时代可以被成为网络文学的白银时代。小白的白,银子的银。
有心的运营者发现,在2004年,网络小说的阅读人群与网络游戏的追捧人群,居然有了将近60%的重合度。为了赚钱,网站也不得不调整思路,给更新速度快,语言简单的作品创造更多的曝光机会。
2004年,撒冷的《yy之王》连续数周被起点重点推荐,订阅成绩一涨再涨。而yy两字,恰恰是意淫的缩写。从名字上看,读者就会知道此书是读起来快感 十足,但不追求内涵和高度的作品。大多数读者要的就是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yy之王,无论更新速度和内容,都让他们如醉如痴
而与撒冷同一 时代的网络写手们却发现,原来起点的首页封面推荐居然对他们的订阅量提高有如此大的帮助。于是,众写手各展神通,纷纷要求首页推荐。为了平息作者们的抱 怨,也为了刺激作者加快更新速度。起点想了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建立vip读者投票机制,每位vip读者每月拥有一票,投给自己最欣赏的作品。而名列前五 作品的作者不但能在当月拿到额外的奖金,还可以获得下月的首页封面推荐一次。
制度执行的第一个月,烟雨江南的《亵渎》,流浪的军刀的《终生制职业》,锋锐的《复活战斗在第三帝国》,血红的《升龙道》,酒徒的《明》,入选前五。(年代久远,记忆可能不准,请大伙指正
制度执行的第二个月,前五名的作品与第一个月差别甚微。
制度执行的第三个月,由开玩笑和起点编辑314二人合写的重生类小说,以每天三更的惊人速度推出,快速爬上vip推荐排行榜。
之后,所有读者都发现,原来两天更新一次,或者一周更新两次的写法不成了。读者都是急性子,需要速度。于是,一天更新一次,成为网络写手的最基本速度要求。
开玩笑和314二人的作品开启了两个先河。第一,速度流。第二,编辑兼职写书。看到作者们稿费越赚越多,看到314通过与作者合作写书赚取了大笔稿费。 起点的很多编辑都坐不住了,纷纷兼职干起了写手。但是,当教练的人未必会踢球。编辑能发掘出好作品,却未必能写出令读者满意的文字。当发现自己的订阅与预 期相差甚远之时,起点的某些编辑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无论写得好坏如何,多来几次首页封推,肯定能拉来一批小白读者。即便有大量小白发觉上当,起 点是发展的,小白是源源不断的。骗一个算一个
笔者不知道现在的起点有没有把编辑群起写书的那段时间,看做战略失误。在几个月之后,编辑们终于停止了这种自己踢球,自己当裁判的无聊行为。但是,作者们的更新速度却再也降不下来。日更一万,天天不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写手的必然崛起模式。
提起速度流的代表,无疑要提云天空和唐家三少。前者一年至少400万字的写作量,让人望尘莫及。而后者,凭着简单直白的文字作品,畅通海峡两岸。起点在得到唐家三少加盟后甚至做出评价,唐家三少的商业价值,至少值四亿。唐四亿之名,也一时成为网络美谈
速度流同时风行的,就是种马小白文。所谓种马,便是男猪脚凭着超常的泡女人手段,从天堂里的天使到地狱里的魔鬼,一概通吃。被吃之后,女人们还对男猪脚死心塌地,不离不弃。甚至乐于为他做出一切牺牲。 非但是起点,其他文学网站也开始了疯狂的更新,疯狂地打擦边球。
没有竞争者,前方是一片荒野,起点怎么走,都是正确的路。它越来越像一匹脱缰野马,越来 越远离文学传统。越过青铜时代,一头扎向了冰冷的黑铁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