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前端怎么调用api接口
方法/步骤
先定义一个简单的webapi,简单到差不多直接用vs2010自动生成的webapi代码。
其中的TestModle是一个简单的class,如下
public class TestModle
{
public string a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b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 { get; set; }
}
㈡ web前端怎么调用api接口
1、首先需要确定第三方的接口的基本信息:地址、请求方式,参数、返回值,接口模式这里第三方的接口是restful风格的,采用get请求。
㈢ 如何处理好前后端分离的 API 问题
意义很大,但是你的问题本身认识有偏差。
对于前后端分离,认识上有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自称:老早就分离了,全AJAX,使用Angular或者什么什么就可以了。
这个说法是不合适的,打个比方,别人问的是“如何解决家禽把蛋生在水草边的问题?”,但实际上人家养的是鸭子,答题的却是养鸡的,所以回答“不让去水边就行了”,这显然不在点子上。
这两年业界说的前后端分离,是限于偏展示类的系统(用A代替),而不是应用、管控类Web项目(用B代替),在B类项目里,前后端是天然分离的,对此,除了少部分后端开发人员,基本所有人的认识都是一致的。上一段中这样回答的人一般都是只做B类项目,在B类项目里,前后端分离是共识,不需要讨论。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讨论A类项目的前后端分离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模板的与数据结合的位置,以及,模板的控制权在谁手里。经过这两年的讨论,基本上我们可以达成的共识就是:模板应当由前端人员去控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 性能优化(尤其是外部资源的管理与发布,请求合并等等)
- 协作的顺畅性(已形成模板的界面片段的返工等问题)
那么,模板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跟数据结合?
这个问题就比较折腾了,有部分人尝试像B类项目那样,使用js模板,然后在浏览器端执行,这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seo不友好,首屏性能不够,尤其对于首页DOM量很大的电商类网站,差距很明显。
所以还是得把主要的模板放在服务端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阿里作了一些尝试,那就是引入Node层,在这一层把模板与数据进行合成,然后浏览器拿到的就是生成好的HTML了,但也不是所有HTML都是这么生成好的,还是会有一些内容等到了浏览器之后,再用js去加载和生成。
㈣ MUI中的api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api 全称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也就是应用程序接口的意思。
我举个例子:用户在一个商城通过客户端进行了一些操作,我们要记录用户的这些操作并且做出处理回应就需要通过后端来处理,通过数据库来保存相关信息,那么前端和后端就是通过 api 来进行数据交互的。api(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发都叫它做:接口),例如用户在购物车添加了一个商品,那么前端就将这个商品的相关信息通过 api 发送给后端,后端进行处理,保存在数据库,然后从数据库返回新的记录,前端再将新的数据显示给用户。
简单点来说,pai 就是拿来传递数据的,当然api的作用不仅仅是前端和后端,还可以是前端和其他平台进行数据传递。
㈤ 前端用什么图标显示api的主动调用和被动调用
将返回的data显示到页面就好了。大体上来讲,接口一般指的是HTTP接口,也可以说是HTTPAPI。接口由后端提供,前端调用后端接口以获取后端数据。
具体是说,前端是echarts图表用来展现数据结果,底层是spark程序作了索引优化,以便于快速查询的一套系统,可以快速查询出所需要的数据。想把这个底层利用webAPI的方式发布出去,以便于前端直接调用。
前端其实就是个网页,插入了echarts插件,能让前段网页调用webAPI来实现获取其spark底层的返回结果,现在的前端,是一个传统的jsp网页,连接后台servlet,servlet直接JDBC连接传统数据库的一套东西,没有把spark这一块加上,spark项目能以webAPI的方式封装发布出去,并被我的前端调用。
㈥ 前端什么时候才有必要把api都集中写到一个目录下
,方便管理和维护。大大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接口少了怎么写都不影响,但是实际开发中接口太多,像你的那种写法就得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改。麻烦。单页面写接口的话,要是你接口变动了,你还得一个一个页面去找,或者全局搜索接口找,你想一哈,光是找接口就得花大半天时间,得不偿失。exportdefault导出模块,在main.jsy引入模块并挂载到vue实例中,全局使用,方便管理和维护。大大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接口少了怎么写都不影响,但是实际开发中接口太多,像你的那种写法就得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改。麻烦。单页面写接口的话,要是你接口变动了,你还得一个一个页面去找,或者全局搜索接口找,你想一哈,光是找接口就得花大半天时间,得不偿失。
api.js
㈦ 前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你们项目的api是怎么封装的”,他所说的api是指的什么
ApI就像一个接待员。假如你去一个饭店,当你一进门就会有接待员接待你。帮助你点菜,让你享受更好的服务
㈧ 前端api是什么 AJAX请求吗
应用程序接口(英语:,简称:API),又称为应用编程接口,就是软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衔接的约定。其主要目的是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得以调用一组例程功能,而无须考虑其底层的源代码为何、或理解其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的JavaScript与XML技术),指的是一套综合了多项技术的浏览器端网页开发技术。AJAX应用可以仅向服务器发送并取回必须的数据,并在客户端采用JavaScript处理来自服务器的回应。
传参在API设计中的一部分,API设计要注意:
是否支持跨域请求
是公共API还是私有API(哪些客户端能访问API)
判断是不是移动设备
应该支持那些HTTP方法跟报头
API中是否支持特定的用户认证(Cookie)
新入手别慌,先做个同域的、没用户凭证的、用GET方法(都支持,不用设置)请求的API吧
㈨ 关于API的前后端分离的纠结
意义很大,但是你的问题本身认识有偏差。
对于前后端分离,认识上有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自称:老早就分离了,全AJAX,使用Angular或者什么什么就可以了。
这个说法是不合适的,打个比方,别人问的是“如何解决家禽把蛋生在水草边的问题?”,但实际上人家养的是鸭子,答题的却是养鸡的,所以回答“不让去水边就行了”,这显然不在点子上。
这两年业界说的前后端分离,是限于偏展示类的系统(用A代替),而不是应用、管控类Web项目(用B代替),在B类项目里,前后端是天然分离的,对此,除了少部分后端开发人员,基本所有人的认识都是一致的。上一段中这样回答的人一般都是只做B类项目,在B类项目里,前后端分离是共识,不需要讨论。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讨论A类项目的前后端分离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模板的与数据结合的位置,以及,模板的控制权在谁手里。经过这两年的讨论,基本上我们可以达成的共识就是:模板应当由前端人员去控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 性能优化(尤其是外部资源的管理与发布,请求合并等等)
- 协作的顺畅性(已形成模板的界面片段的返工等问题)
那么,模板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跟数据结合?
这个问题就比较折腾了,有部分人尝试像B类项目那样,使用js模板,然后在浏览器端执行,这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seo不友好,首屏性能不够,尤其对于首页DOM量很大的电商类网站,差距很明显。
所以还是得把主要的模板放在服务端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阿里作了一些尝试,那就是引入Node层,在这一层把模板与数据进行合成,然后浏览器拿到的就是生成好的HTML了,但也不是所有HTML都是这么生成好的,还是会有一些内容等到了浏览器之后,再用js去加载和生成。
所以这一定会是一个混合方案,同一个系统中存在两种模板,一种在服务端执行,一种在浏览器中执行,互为补充。
至于说这个方案中,是否中间层一定要是node,无所谓,只要是能正常做web项目的东西都可以,这个还是要看所在企业的技术积累方向,当然node做这块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对前端人员的语言友好性,前后端模板的通用性等等,但这些都是细节,重点还是整体方案和流程。
这时候回头看问题中的这句:
> 前后端分离的意思是,前后端只通过 JSON 来交流,组件化、工程化不需要依赖后端去实现。
相信这里对前后端的限定是以浏览器为准的,但事实上,A类项目中,前后端的分界一定要延伸到服务器端的模板层,也就是在这一层里,把各种来源的数据整合到模板中,这个数据未必是JSON格式的,会存在有JSON,XML,特定的二进制等等。
组件化这个话题就更复杂了,在刚才组织形式中,很难说出究竟什么才是组件。是某个商品的模板吗?是数据吗?是数据和模板的结合体吗?没法回答。在此,说一句自己的看法:像电商这种项目的前端部分,基本不存在组件的概念,甚至不存在组件化的价值,因为这里面可复用的东西太少了,也不易提取,大多数东西都是不带逻辑的界面模板。
最近因为ReactJS的流行,带来了一个Isomorphic的概念,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否能解决这类问题,尚不得而知,根据我的理解,它对B类项目是较好的补充方案,但对A类项目暂时还缺乏可用性,因为A类项目中,运行期的DOM变更并不多,多是整片的改变,用这个方案去解决的话,有些牛刀杀鸡的感觉。
㈩ rails怎么给前端写api实现前后端分离
Rails的初始准备见:Rails 处理跨站请求
准备完这个,接下来我们就只要管Control怎么写就行了。
首先来尝试一下get,最简单。
def index json_str = {"xx" => "hello"}.to_json render :json=>json_str, status=>'200' end
在这里我们用了一个to_json方法来处理,把Hash转换为json格式,to_json方法是Rails中特有的,并非Ruby本身的方法。
接着我们就可以滚去前端了:
在需要调用的位置使用:$http.get('http://localhost:3000');,这是最简单的获取方法,当然我们自然不可能获取了就走人,这只是一个测试,接下来我们要使用then来进行get之后的操作。
提示:使用$http接收之后json都会经过fromJson等一系列方法,务必保证收到的是JSON,否则会报错。
.then(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angular.forEach(res.data, function(value, key) { $scope.message.push({author: key, content: value}); });});
我们把get的分号去掉,加上这个,为了确定res收到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在控制台输出看一下,res.data里存储的就似乎收到的json(Object),用angular.forEach遍历即可。
这样一个简单的get就完成了。
POST相比较之下就比较折腾了,但也不是很复杂,最主要的是要确定怎么样才能获取POST的值,这里并没有像$_POST这样简单的变量。
在Controller 详解中我们知道:
如果在初始化脚本中开启了 config.wrap_parameters 选项,或者在控制器中调用了 wrap_parameters 方法,可以放心的省去 JSON 格式参数中的根键。Rails 会以控制器名新建一个键,复制参数,将其存入这个键名下。因此,上面的参数可以写成:
{ "name": "acme", "address": "123 Carrot Street" }
会自动进行转换,然后就可以用对应控制器名来访问。
这里我们检查config>initializers的对应文件夹,发现默认开启,,使用这个黑科技。
def create json_str = params[:article] json_str = json_str.to_json render :json=>json_str, status=>'200' end
我们的Controller是ArticlesController,所以很明显的这样子获取传进来的值,转换为json,接着传出(只是一个测试,理论上接下来要实验写入数据库)。
接下来开始写前端的部分:$http.post('http://localhost:3000/create', message)简单的POST操作,尝试是否成功获取到值。
post的参数非常有意思:post(url, data, [config]);其中data可以传入任意类型,他会尽可能的转换成json传入,之后获取到的值也会用fromJson尽可能的转换,供之后使用。
在post的之后是由是否成功来进行分支处理的,这里我们只写success。
.success(function(res) { console.log(res); $scope.message.push({author: res.author, content: res.content});});
一样,可以在控制台看看输出的值,会发现是一个json的Object,没有其他信息,直接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