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页前端 »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无脚本演练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无脚本演练

发布时间: 2022-05-31 07:47:44

1. 如何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一、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

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参谋、智囊作用,提高应急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要让应急管理专家全程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决策咨询,加大专家工作保障力度,加强突发事件预测预防预警预报,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的技术支持能力,确保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

要继续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建设一批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顶得住的高素质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消防、气象与地质灾害应急、地震应急、矿山与危险化学品应急、环境应急、道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应急、海上和水上搜救应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应急、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卫生与食品安全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特种设备救援应急、通信与电力保障应急等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要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至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地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组建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距离现场近、情况熟、反应快、行动快的优势,开展先期应急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和维护社会秩序,做好应急专业救援队伍的保障工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和物资发放,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应急志愿队伍建设

要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制定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选拔、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物资装备、工作经费、人身保险等保障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者服务机制,切实发挥志愿者在应急的宣传培训、预防演练、辅助突发事件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应急志愿者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应急信息队伍建设

要建立应急信息员管理制度,明确应急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和应急信息报送的程序与方式,提高应急信息的传递能力,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高效快捷,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赢得宝贵时间;要在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和医院等基层单位确定专兼职应急信息员,组织信息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逐步形成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信息快速传递网络,确保应急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时效。

六、加强应急研究队伍建设

要整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管理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应急研究专家学者队伍,针对应急管理中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指挥、救援处置、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及法制,应急管理的技术装备保障等开展研究,加大应急研究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

2. 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我市是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尤为突出,煤矿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应急管理理念、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但也勿庸讳言,当前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角势不容乐观,各种影响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机制,防止和避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是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隐患较大,资源能源紧缺,环保压力也在加大。这些都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社会稳定,有的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全面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应急管理仍然是政府工作中一个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加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一要明确目标。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发布工作,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二要讲究方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和审核备案工作,注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另一方面,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认真比照国家应急预案和上级机关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要对接,格式体例要一致;—要借鉴外省(区、市)同类应急预案,吸收他人的经验;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专家意见和有关部门 (单位)的意见,增加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完善应急预案。三要把握要求。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要在应急实 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要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省市到县区再到乡镇和基层单位不能有断层,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要做好衔接,不能出现空档;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和应急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 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要落实责任制,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必须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信息;跨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汇总、报告相关信息;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应急机构都必须向市应急办报告。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有明确而严格的时限,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据应急预案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程序,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要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收集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建立开放的信息报告平台,接受公众举报和反映问题,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依托全省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和各项业务网络,整合当地公安、防汛、卫生、气象、人防等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要全面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 分类分级处置”。四是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要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相邻县市区之间、部门与县市区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 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三)抓好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和应急法制建设。一要围绕大局。把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和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二要突出重点。对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作出具体安排。三要量力而行。要区别轻重缓急,把建设项目用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城乡建设等有关专 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急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厉行节约。要处理好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项目的关系,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五要明确责任。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有关部门单位和应急办参加,力争用半年时间完成编制工作任务。 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机制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一是要加强应急宣教。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应急标识、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海报。要编辑出版应急科普读物和应急音像制品。要针对我市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组织编写公共安全教材。开展公共安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自救知识活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应急培训。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对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不定期举行 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培训;要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从事应急管理的干部进行培训;要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要对青年志愿者和各类社会公益机构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三是要搞好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时,要按照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 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五)注重抓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强乡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乡村和社区开始了应急机制建设,但绝大多数乡村和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方面,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问题临时处理。特别是农村,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探索建立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普及应急知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构建乡村应急组织网络,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强企业的应急 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省直和中央在娄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三是要加强重点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大型医院等重点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要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三、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加强领导非常关键。各级各个部门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健全机构、整合力量、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要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善于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要勇于负责,敢于决策,把这项利国安民的大事做好。二要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按照中央要求,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是工作机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一把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明确应急管理 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责任领导及其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要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要构建应急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级应 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 比照国务院和省里的作法, 以政府值班室为基础,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组建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职能定位、业务划分要明确。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网络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协作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解放军的骨干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与骨干队伍的沟通和协调,加强磨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 的统筹规则,加强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以公安消防、煤矿、安全等骨干队伍为主体,逐步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水运、电力和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专业及兼职救援人员和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四是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进一步 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五是根据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将应急管理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领域,同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应急资源普查工作,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要在摸清现有各类应急装备“底子”的情况下,采取“联建”等方式,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装备建设;要切实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需的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相关物资的调集和发放机制, 以便及时、有序提供应急基本生活保障。

3. 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我市是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尤为突出,煤矿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应急管理理念、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但也勿庸讳言,当前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角势不容乐观,各种影响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机制,防止和避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是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隐患较大,资源能源紧缺,环保压力也在加大。这些都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社会稳定,有的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全面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应急管理仍然是政府工作中一个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加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一要明确目标。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发布工作,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二要讲究方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和审核备案工作,注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另一方面,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认真比照国家应急预案和上级机关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要对接,格式体例要一致;—要借鉴外省(区、市)同类应急预案,吸收他人的经验;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专家意见和有关部门 (单位)的意见,增加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完善应急预案。三要把握要求。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要在应急实 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要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省市到县区再到乡镇和基层单位不能有断层,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要做好衔接,不能出现空档;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和应急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 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要落实责任制,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必须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信息;跨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汇总、报告相关信息;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应急机构都必须向市应急办报告。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有明确而严格的时限,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据应急预案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程序,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要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收集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建立开放的信息报告平台,接受公众举报和反映问题,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依托全省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和各项业务网络,整合当地公安、防汛、卫生、气象、人防等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要全面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 分类分级处置”。四是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要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相邻县市区之间、部门与县市区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 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三)抓好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和应急法制建设。一要围绕大局。把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和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二要突出重点。对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作出具体安排。三要量力而行。要区别轻重缓急,把建设项目用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城乡建设等有关专 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急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厉行节约。要处理好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项目的关系,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五要明确责任。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有关部门单位和应急办参加,力争用半年时间完成编制工作任务。 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机制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一是要加强应急宣教。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应急标识、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海报。要编辑出版应急科普读物和应急音像制品。要针对我市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组织编写公共安全教材。开展公共安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自救知识活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应急培训。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对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不定期举行 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培训;要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从事应急管理的干部进行培训;要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要对青年志愿者和各类社会公益机构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三是要搞好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时,要按照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 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五)注重抓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强乡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乡村和社区开始了应急机制建设,但绝大多数乡村和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方面,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问题临时处理。特别是农村,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探索建立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普及应急知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构建乡村应急组织网络,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强企业的应急 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省直和中央在娄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三是要加强重点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大型医院等重点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要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三、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加强领导非常关键。各级各个部门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健全机构、整合力量、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4.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不同的领域对“一案三制”的要求不一样,给你个学校的案例:
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应急避难的知识纳入学校,安全课程体系。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中性的应急避难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网开展应急避难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演练。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针对防震、防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重点突出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内容,熟悉应急预案的指挥机制,协调处置程序。
三是针对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对预案进行调整、完善,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 如何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6. 应急体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建设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 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 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 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演练、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等方面内容。

(6)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无脚本演练扩展阅读:

部门应急

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

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1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

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15、中国红十字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6、国防科技工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8、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19、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0、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1、铁路交通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2、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3、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24、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5、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6、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7、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28、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9、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0、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31、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32、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3、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5、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6、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7、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38、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

39、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0、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41、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用航空器应急控制预案

43、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44、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

45、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

46、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

47、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48、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9、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0、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1、海关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2、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

53、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4、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5、新华社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56、外汇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7. 如何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技巧:
一、着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到眼疾手快,闻风而动,把握时机,迅速捕捉,不让突发事件信息从身边溜走;要收集、传送、反馈及时、客观、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利党委、政府领导把握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和工作主动权,尽快化解矛盾。否则,迟报、漏报和瞒报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必将影响上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掌握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延误指导处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时机。
二、着力提高研判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乱、无序和彼此孤立的,这就需要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出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因此,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这是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综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确保研判的有效进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三、着力提高思维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把握未知、预见未来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为领导提供预警性突发事件信息和舆情,但从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来讲,必须“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因为领导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动态,更需要了解今后的趋向,从而使决策有更为充分的依据。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超前的思维能力,善于抓住苗头性的东西,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见微知着,见因知果,预知和把握未来,尽早向领导提供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领导掌握决策的主动权,审时度势,预立于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着力提高表达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精于准确表述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观反映,准确描述。反映问题要如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隐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突发事件信息和应对分析研判报告的要素齐全,主要内容不能遗漏,遣词造句要有分寸。这是保证准确描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简洁明快,惜墨如金。简洁不是简单,决不能将应该表达的内容省去。简洁就是要凝练。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细敲,练好过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于动笔;要善于借鉴,研读范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着力提高现代化办公能力。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使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办公的能力。突发事件信息价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时效性,因而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都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系统。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娴熟应用,使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切实发挥作用。
六、着力提高协调能力。协调是工作的手段,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作为具体执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协助领导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七、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当前影响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要多参加各类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参加各种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要多到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将基层鲜活的应急管理经验及时地总结出来,提高领导决策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管的能力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8. 洋山港举行客船无脚本实战化应急演习,这种演练的意义何在

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撤离,降低事故带来的伤害。

9. 高校实验室应急体系如何建设

应急预案是什么?

是供别人参观学习的“摆设”

是应付上级机关检查的“挡箭牌”

是锁在抽屉中的“文件”

是企业编写的“书籍”

不!!

它是智慧结晶!

它是管理工具!

它是应急指南!

它是操作手册!

应急体系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人员、应急物资三大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让应急体系不断专业化、规范化。

应急预案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当具备: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可读性、可操作性、相互衔接六项基本要求。

针对性

  1. 针对重大危险源

  2.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3. 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4. 针对薄弱环节

  5. 针对重要的工程

科学性

  1. 制定的方案要科学

  2. 决策程序要科学

  3. 处置方法要科学

  4. 实现手段要先进

  5. 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6. 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完整性

  1. 预案要素完整

  2. 应急过程完整

  3. 适用范围完整

可操作性

  1. 任务可分解落实

  2. 职责要明确

  3. 通讯信息要准确

  4. 程序要明晰

  5. 方法要可行

  6. 涉及外部相关内容要取得认可

可读性

  1. 易于查询

  2. 通俗易懂

  3. 层次明晰

  4. 语言简洁

相互衔接

政府单位应急预案、校级应急预案、院级应急预案、实验室级应急预案有机衔接

在事故发生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危化品泄露应急预案为例,预案中应当包涵如下流程:

逃生自救隔离、疏散响应防护、询情和侦检现场急救、泄漏处理、安全移交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接触的人造成不可恢复的永久

性创伤,对于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必须准备完善的安全处置预案。

应急人员

实验室发生的轻微的事故,可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或实验人员,根据自我应急能力,在保障自身全的前提下,进行处置。

注:实验室少量危化品泄露可参照实验室中配备的MSDS进行处置。

实验室发生的小事故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时,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可由院级安全负责人协调,组织应急队伍前往处置。

实验室重大事故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发生时,因该等级的事故因危险系数高,必须联动校内校级主管部门、安全保卫、医务室等部门进行处置,并联系校外消防、医院、公安等部门进行综合处置。

应急物资

应急防护物资的配备,应当根据各项应急预案需要,备好对应防护物资。

注:实验室中可配备应急箱,每层楼道中可配备相应数量的应急器材柜

安全培训

最后,通过专业的安全培训、讲座,应急演练等,不断地规范应急体系,在事故发生时才能有备无患,有条不紊的对事故进行安全处置!

10. 如何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要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二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要强加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大事故发生